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
“vq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夺。
通过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过程,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既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为欧洲的殖民掠夺和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很难理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因为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由于购买大量商品需要钱,人们越来越重视货币。上至国王、教士、大贵族,下至中小贵族、低级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华,尤其是商人和资产阶级,更是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然后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然而,欧洲黄金的开采量有限,而且还要用有限的黄金去换取东方出产的丝绸、香料、珠宝等,因此造成欧洲的黄金奇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它成为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需的必要装备;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两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奥二世派遣迪亚士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西南端。14,葡王曼努尔派遣达・伽马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5月达印度。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被开辟出来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3只船由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哥伦布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后来另一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于是“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称为“亚美利加洲”。15,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他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叫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直到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这样,从欧洲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也被开辟出来了。这次航行,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建议教师首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人的有关事迹,在课上的适当时机由学生宣讲,然后让学生填写课后作业中的表格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一、方案名称:新航路的开辟。
二、制定目的:通过设计方案,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全过程。
三、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四、具体步骤:
1.发动学生设计出行的准备工作:船只、指南针、食物、饮料、药品、货币、商品、全能修理工、医生、航海家、科学家等
2.发动学生确定航行路线:兵分三路:一路按照达・伽马到达印度,一路按照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路按照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发动学生分别准备关于沿途的气候、物产、风土人情的相关常识。
4.发动学生写出关于此次航行的科学小论文。
5.发动学生制作关于此次航行的媒体资料。
6.进行科学小论文的宣讲和媒体资料展示。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难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新课,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背景”,简单说明欧洲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即可,不必补充;只是需要提醒学生中国的四大发明已经在欧洲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标志”,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不必展开讲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词,只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时间、地点和标志性事件即可。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教师需要按照“难点分析”中的内容进行比较细致的讲解。
二、开辟新航路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水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航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相应补充。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看书,整理出相关内容后,填入课后作业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讲述关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人的有关故事。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教师要启发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然后很自然的导入下一个课题。
三、早期殖民掠夺
教师出示《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图》,让学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1.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标志:工场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西欧
3.影响:西欧国家渴望取得东方的财富和黄金
二、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政府的支持、科学知识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
2.葡萄牙:①特点:沿非洲海岸、向东
②经过:迪亚士:1487~1488年、好望角
达・伽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①特点:一直向西、绕地球到达东方
②经过:哥伦布:1492年、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三、早期殖民掠夺
1.葡萄牙:非洲和亚洲沿海地区和岛屿、中国澳门、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篇2:《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夺。
通过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过程,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既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为欧洲的殖民掠夺和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很难理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因为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由于购买大量商品需要钱,人们越来越重视货币。上至国王、教士、大贵族,下至中小贵族、低级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华,尤其是商人和资产阶级,更是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然后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然而,欧洲黄金的开采量有限,而且还要用有限的黄金去换取东方出产的丝绸、香料、珠宝等,因此造成欧洲的黄金奇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它成为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需的必要装备;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两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奥二世派遣迪亚士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尔派遣达·伽马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达印度。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被开辟出来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3只船由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哥伦布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后来另一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于是“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称为“亚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他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叫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直到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这样,从欧洲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也被开辟出来了。这次航行,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建议教师首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人的有关事迹,在课上的适当时机由学生宣讲,然后让学生填写课后作业中的表格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一、方案名称:新航路的开辟。
二、制定目的:通过设计方案,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全过程。
三、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四、具体步骤:
1.发动学生设计出行的准备工作:船只、指南针、食物、饮料、药品、货币、商品、全能修理工、医生、航海家、科学家等
2.发动学生确定航行路线:兵分三路:一路按照达·伽马到达印度,一路按照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路按照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发动学生分别准备关于沿途的气候、物产、风土人情的相关常识。
4.发动学生写出关于此次航行的科学小论文。
5.发动学生制作关于此次航行的媒体资料。
6.进行科学小论文的宣讲和媒体资料展示。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难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新课,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背景”,简单说明欧洲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即可,不必补充;只是需要提醒学生中国的四大发明已经在欧洲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标志”,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不必展开讲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词,只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时间、地点和标志性事件即可。
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教师需要按照“难点分析”中的内容进行比较细致的讲解。
二、开辟新航路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水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航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相应补充。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看书,整理出相关内容后,填入课后作业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讲述关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人的有关故事。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教师要启发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然后很自然的导入下一个课题。
三、早期殖民掠夺
教师出示《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图》,让学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不同特点。
篇3:《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优秀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优秀教案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在地理上的重大发现,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经过和意义;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和作用;掌握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爆发的时间和领导人。
2、德育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以下问题:
(1)、新航路的开辟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
(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3)、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3、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 动机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开辟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使学生认识作为飞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的反动性,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其为重点、难点的依据:
1、重点、难点:
(1)、重点:四次重要远航。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2)、难点:对新航路的开辟做出恰当的评价。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在打击天主教会方面的作用。
2、确定其为重点、难点依据:
(1)、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从“新航路的开辟何宗教改革”这一课题来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次远行活动,所以确定“四次重要远航”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宗教改革首先是从德意志爆发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又爆发了农民战争,而后宗教改革扩展到北欧、西欧其他国家,对欧洲的封建势力,特别是天主教会势力的打击颇大,所以确定“德意志宗教改革”为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
(2)、确定上述难点的依据:“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其评价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而这些知识既属于难于理解的知识,又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以确定“对新航路的开辟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3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1)、地位:“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两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2)、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阿拉伯人、意大利人所垄断,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了 不利的影响,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扩大,再加上《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激发了西欧人探索新航路的欲望,先是迪亚士、达伽马往东的航行,最后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是哥伦布、麦哲伦的往西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找到了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从而把世界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接踵而至的是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劫难,而新航路的开辟进入高潮的时候,德意志社会动荡,天主教会成为众矢之的,15马丁路德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期间爆发的农民战争,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并且形成了新的教派,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教法设想--说教法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要讲清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意义。讲述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出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教师可补充说明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也是新航路的开辟的重要条件。对于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教材提供的史料已相当丰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指导学生通过填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四位航海家、航行时间、出发国家、到达地区或取得的成就,归纳出“两个方向四条航线”,并且指出向东航行的迪亚士、达伽马是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向西航行的哥伦布、麦哲伦是受西班牙国王的支持,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为以后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埋下伏笔。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新航路的开辟》,最好利用多媒体,把四条航线设计成动画效果,以增强其直观性、趣味性。通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比较表”,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新航路的开辟的两大后果。这种教法既体现了本课教材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表现欲。学习“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一目,采取“导读--讨论--精讲--练习”的方法,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辅导题阅读教材,再小组讨论归纳出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教师精讲宗教改革的原因与农民战争爆发的联系及对天主教会的打击,要求学生掌握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时间和领导人。
三、学法指导--说学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教材子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整体感知和把握教材。
2、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把预先编写好的阅读提纲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使之成为学生独立自学的“拐杖”,同时晓知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划线、加点、打圈、作批注、抠字眼等,以抓住重点,理清知识结构和层次以及记下难点疑点。(本课的阅读提纲如下:)
(1)、西欧人从何时起在努力寻找新航路?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当时具备了那些条件?
(2)、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向东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出发到达什么地区?
(3)、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向西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出发达到什么地区?
(4)、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世界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6)、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时间与领导人分别是什么?
4、关于历史地图的使用:历史地图属于“图象性”的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本课有两幅重要的历史地图,对于〈〈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可以用投影仪打出,使学生对东西方的主要交通路线先有一个初步印象,将所学的中外历史有关知识同课文第一段联系起来,讲述西欧人为什么开辟新航路,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要道上的黑海、波斯湾和红海等概念。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地图,是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地图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成动化地图,四条航线设计成四种不同的颜色带箭头的线条表示,并且设计上动化效果,利用幻灯片放映,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5、关于课文中插图的使用:
初中学生喜欢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看后面的插图,有的还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图上描绘。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课的插图有10幅(不包括历史地图),如,《达伽马在航行中》刻画了达伽马不畏风暴,不顾疲劳,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6、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培养优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其思维点与教学重点、难点正面撞击。如问:“郑和下西洋较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有着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的特点,但问什么在世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辟的地位重要呢?”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优秀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7、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运用巧设台阶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快乐。如“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一题,可以用一题多层次的设问的办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如,第一步,问“是什么促使和吸引西欧人到东方探寻财富?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什么人控制?”第二步,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教学构想-------说教学程序
1、导入:(3分钟)投影一张现在世界海上航线图,提出问题:今天海上交通四通八达,当初海上的航线是怎样开辟出来的?由此导入新课,并指出”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大标志。新航路开辟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
2、出示目标:(2分钟)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同阅读,教师点明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学有目标。
3、导读:(12分钟)在出示教学目标后,用投影仪打出本课的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疑惑点及作出相应的记号(加点、划线、打圈、作批注等),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教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以回收教学信息。
4、导议:(6分钟)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主要讨论在阅读中存在的疑惑点,并组织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填出《新航路开辟简表》,教师仍要巡回指导,并控制好课堂气氛。
5、解惑:(12分钟)教师对学生阅读、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回授,主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点。可以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新航路开辟中的四大航海家远航路线,根据投影《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比较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释疑惑点。
6、总结:(3分钟)把预先准备好的板书设计用投影仪打出,教师根据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
7、练习:(7分钟)把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逐一回答。
篇4:开辟新航路
第5课 【教学目标】
目 标内 容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马可·波罗行纪》、商业危机、科技的发展;西葡的支持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了解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新航路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反映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即具有扩张的血腥性,同时也反映了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积极的开拓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与世界会合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重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历史的时空意识和迁移意识。同时重视学科间和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注意史地结合和中外历史知识的结合。强调要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结合中国历史学习世界历史,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导入新课】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指的则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者在美、亚、非洲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原因 何为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通往东方的新航线,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 指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1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2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 引自a.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材料3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引自吴于辰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都有哪些? 第一,对东方商品的需求;第二,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对黄金的渴望;第三,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影响而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梦,到东方去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哥伦布就曾阅读过《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深受其影响。“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由此可见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并不纯。 那么新航路开辟的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让学生看教材后指出: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根源──黄金或寻金热。从历史大背景来看,新航路的开辟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但是,仅仅凭借动机是不足以完成开辟新航路的航行的,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物质条件。那么,开辟新航路的航行需要具备哪些科学知识和物质条件。商路不畅和转运成本过高造成的商业危机则是一个直接原因,以上因素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2.条件 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如果说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宗教根源说明欧洲人有开辟新航路的强烈需求的话,那么商业危机则使欧洲人不得不去做这件事,“强烈需求”和“不得不”便构成了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但光有强烈的动机和动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可能性,即客观、主观条件。 古代希腊的学者就提出过地圆学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一书在15世纪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在这一时期,地图的绘制也日益精确。人们越来越相信,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中国发明的罗盘针于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14世纪在欧洲已经相当普遍的使用了,保证了船只在远离陆地的航行中不迷失方向。航速更快,操纵也更加灵活,能够适应远洋航行的船只的发明。在动机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新航路的开辟就是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了。同时,欧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知识的进步、西葡皇室的支持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也已具备,远洋航行是可行的、有希望的,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有关内容。 以上所说是客观条件,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5世纪末它们已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权,政府为了巩固统治、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二、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过程) 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活动。 可指导学生按照时间、人物、方向、开辟航线的结构编制简表。强调要注意时间先后,按顺序排列为: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船队首度环球航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表,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软件提供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西方欧洲人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使我们不由联想到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请学生阅读两幅航行图结合【学思之窗】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东西方航海史上的这两次伟大壮举几乎发生在同一个时期,而航行的目的、规模、性质和结果却迥然不同。中国在海上进行探险并不比欧洲晚,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海上开拓意识并不逊于欧洲,中国的航海造船技术是欧洲人不可比拟的,但因为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反而造成国力消耗,缺乏生命力。1433年,明宪宗在批准郑和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颁布了禁海令,错过了顺应世界进步潮流而进的良机,由此中国的航海走上衰落,中国也由此开始走上衰落。从唐朝开始,中国航海就名震海外,但自郑和航海壮举后,反而一蹶不振,从此让位于西欧。 三、与世界会合(影响) 1.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15世纪~17世纪为了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新航路开辟的最早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也随着加入海上探险行列,开辟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 哥伦布的成功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世界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类对世界及对自身的认识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 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美洲的“发现”把相互孤立的欧、美和非洲等大陆联系起来,由于殖民和掠夺性通商,新、旧大陆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欧洲资产阶级找到了新的活动场所。美洲“发现”后迅速建立起来的殖民主义体系,使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都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来,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远洋商业活动的频繁,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出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欧洲社会的变化 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政治上,使欧洲资产阶级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确立了欧洲主宰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课后研讨】 有考古学家认为,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说法早就存在,而且有许多争论。在哥伦布之前已经有过十几次对美洲的探险考察活动。4640年前的石和何曾驾船横越太平洋抵达美洲,在34xx年前,商纣王大军留驻于被征服的人方(今山东省),在商朝灭亡时,大批殷人逃到美洲(约20万人)。在24xx年前,印度传教士曾到达美洲,东晋的法显高僧和南齐的慧深和尚都到过美洲,离哥伦布较近的爱尔兰人、挪威人、冰岛人、威尔士人、马里人、丹麦人、葡萄牙人等也曾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那么,这些发现为何没有像哥伦布的发现那样轰动全球呢?有人认为哥伦布仅仅是个屠杀者,是个强盗。 如果你对这个事件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有关资料,论证你认为是什么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如何来评价哥伦布? 思路:尽管有些国家早就与美洲有过贸易往来,但他们没有宣传出去,没有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这只能算做一个历史事件,一次偶然的发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哥伦布的历史意义就非常重大了。从全球化角度来看,他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融为一个大家庭;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他发现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从地球地理学角度来看,通过他及其以后的航行,验证了地球是圆的。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哥伦布。如果说哥伦布是个屠杀者,是个强盗,这也并不过分,因为他的品质就是那样,但还是功大于过。所以无论谁首先发现新大陆,关键要看他起到什么重大作用。【本课小结】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地圆学说深入人心、指南针的运用、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葡、西地处大西洋沿岸,又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首先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反映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亚、美洲的殖民活动,欧洲早期殖民侵略和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篇5:高中开辟新航路知识点
东方的繁荣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2)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相关文章:
3.开辟的意思和造句
5.开辟的近义词
8.新狐狸和乌鸦作文
9.我和新同桌作文
10.和新同桌和好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