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2024-06-18 07:39: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静20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篇1: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第一颗糖——关爱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起来却远远比说难多了。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快乐的,有缺少温暖的,有父母离异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性迥异。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读懂它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珍视它。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要学会俯下身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情感的双向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第二颗糖——宽容

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哪个班没有“问题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记得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要用放大镜把别人的优点争取来,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长处,不要斤斤计较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在他们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学习好、行为好、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只是他们缺少了一份自制力和恒心,经常受批评,使得他们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所以,负有教书育人责任的我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爱护,去关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认识自我,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其实,对“问题孩子”一味的打压更会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使他们顽固的坚持错误,不愿改正。所以,我认为对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

俄罗斯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布达林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认为可以往一个盖着盖子的瓶子里灌水吗?”的确,训斥、向家长告状这类粗暴的举动都不是拨动孩子心扉的办法,只有想办法如何旋开“瓶盖”,将关爱、宽容的清泉注入孩子的心田,才能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才能使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成为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伙伴,父母口中的好孩子。

第三颗糖——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每一个成年人都明白信任对自己的重要,有人甚至把信任看得比生命都来得可贵,可实际上,孩子对于信任的企盼不会比成年人少,甚至有时他们比你更渴望得到大人尤其是老师对于他们的信任。

信任的魅力,没有尝试就千万不要放弃,就像在黎明前的黑夜,不要随便舍弃一枚你自己心目中的石子,光明来临时,它也许是你梦寐以求的珍宝。

第四颗糖——激励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就看你有没有发现。郁梓铃很自由,屁股老坐不住,上课爱插嘴,画画乱涂一气。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一次彩红屋时,她第一个画好,贴好。我及时表扬了她:“郁梓铃,真能干啊!第一名哦,厉害!”老师的赞美和同伴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渐渐的,我发现她上课爱举手了,画画、手工进步很大。

正如陶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在教育第一线的我,陶先生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相信陶先生的博爱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篇2: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扔另一个男生,十分危险。便将其制止,并叫他下午三点到校长办公室。

没到三点,男孩就到校长室门口等候,眼神迷离无光,情绪起伏不定,内心有能量在暗暗涌动。

没发泄完的愤怒、错误行为的自责、面对校长责问的恐惧、同学们即将看笑话的羞愧、还有可能找家长的担忧,这些能量包围着男孩,不停旋转,形成强大黑洞般的引力波。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情景堪比宇宙大爆炸!

但是,这引力波发出的信号,被远隔千米的陶校长测量到了,他去小卖铺买了一包糖果,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即将发生。

陶校长准时回到办公室,发现男孩已经等在那里。笑着掏出一颗糖说:“这颗糖是给你的,因为你很守信,没迟到还提前到。”

眼前的这颗糖像一颗炮弹把男孩打晕了,完全没明白啥回事。

接着校长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让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校长,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品质啊。”

男孩被这第二颗糖彻底击晕了,随着那个卑微的自我的倒下,之前的那些情绪能量失去了中心点,四处飞散。

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拿砖头扔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

这时,几股奇妙的新的能量开始围绕着男孩旋转,越来越靠近中心点,良知之光越来越亮。男孩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在孩子开口前就收到了新的引力波信号,心花怒放的又掏出一颗糖:“你知错认错,实在难得,不得不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回去吧!”

男孩手握四颗糖,眼神里充满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

这光芒,一直延伸,照耀到很远很远的宇宙边缘。

陶行知先生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巧妙激励,用四颗糖化解了孩子心中的愤怒、自责、恐惧和羞愧,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孩子。

这普普通通的四颗糖,在陶行知的手中似乎有了生命:

第一颗糖:尊重和理解。

第二颗糖:信任和支持。

第三颗糖:赏识和鼓励。

第四颗糖:宽容和体贴。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得到周围人的肯定的,特别是父母的欣赏。如果孩子能受到最亲近的人的鼓励,他便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淹没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惩罚,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孩子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很多时候,和风细雨的教育反而比雷霆万钧的方式更有力量。

我们常说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也许说的就是陶行知先生这样的吧。希望这个故事给大家一些启发。

篇3: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陶行知先生连续掏出了四块糖给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长先生掏出的不是区区一块糖,而是四块糖。原因是第一块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学,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块糖是因为他打同学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女生,第四块糖是因为那个男孩已经认错了,奖励给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发糖”为奖励,而且这四块糖有着的宽容之心,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也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正如结尾: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错误,得到的竟是表扬。

陶校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宽容、理解与教导有方才矫正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舵。

篇4: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今天看到了这篇小短文,我真的`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欠缺的就是教学经验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在面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闹出的种种怪状后,我们常常不知所措,或者只是简单的训斥,或者就向班主任求救,其实这都不是最好的方法,陶行知老师以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展示了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要鼓励学生,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篇5: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教育家,但是你可知道陶行知所度过的重重风险呢?我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其中一篇《为一大事来》。

1923年,陶行知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他编写了《平民千字课》,奔波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把《平民千家课》作为材料,送到平民老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的活动经费大多数都是自己写书的稿费。一天,他得到了一万的稿费,把一万多元的稿费锁在柜子里,承担家里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有少,你能不能留下百分之一给穿里用呢?”

陶行知想了想,温和的说:“我要去南京的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些钱要作为办学校的经费。我们家里然穷,但植茶谈饭还能维持。中国有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还没有文化。我用这些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的绵旁之力去帮助它们啊!老师是太阳低下最光辉的事业,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我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为了教育我们付岀了心血和汗水,特别是我们学校的禚老师,为了提高我们中心小学学生的书法和写作的水平。禚老师便利用休息日和寒暑假,为我们无偿的上课。我感觉我们的禚老师就像文中的陶行知一样。

篇6: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著名的一句名言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他的人生里,这件大事就是为中国的孩子能够读书。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扑克牌和拆表的故事。

“火烧扑克牌”主要讲的是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下,为了放松心情,开始玩扑克牌。陶行知校长知道以后,十分气愤。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给同学们讲清了道理。同学们听后主动上交了扑克牌,令人没想到的事,他竟然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扑克牌都给烧掉了。

为什么要烧掉呢?原来在当时抗日需要人才,建国也需要人才!所以他要求同学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累了,可以唱歌跳舞下象棋……

“拆表的故事”主要讲了陶行知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拆东西,甚至连家里新买来的表也给拆了,这令他妈妈很生气,特别想把他的“坏毛病”给改掉,甚至还经常动手打孩子,陶行知校长知道后便专门来到朋友家,告诉他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但不能阻止孩子,还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这一爱好,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个中国的小爱迪生呢!

这两个故事给了我深深的感触,那就是:一要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以免造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后果,二是告诉家长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和发展孩子,而不是阻止孩子。

多么优秀的校长啊!多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啊!我多想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读一读陶行知校长的故事啊!

篇7: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读了陶行知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校长收留了一些因为战乱影响而流落流离失所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些孩子在不同方面,也显现出不同的天分。可是外界却有很多人反对,最终陶校长以“天才”的独到见解,使他们心服口服。

文中的这些孩子,个个都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父母,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拥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天才。而我们都有爸爸、也有妈妈,我们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既然他们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当然也可以,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机会,借陶校长的话说:“天才绝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

读完了这个《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以后,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天才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权利,而是大多数人都有机会。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相关文章:

1.陶行知教育故事有感

2.陶行知教育故事观后感

3.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

4.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5.陶行知教育名着读后感

6.学习陶行知个人总结

7.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8.陶行知教育的名人名言

9.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

10.《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下载word文档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