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跪拜散文
“a1987ni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春节跪拜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跪拜散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春节跪拜散文
春节跪拜散文
年关即临,东西南北在外就业或打工的人们早早网购或在机场、车站购买了飞机、动车、列车和长途汽车车票准备回家,一解乡愁。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传承了五六千年的民俗风情,任何力量也难以改变。
薪火相传,永不停息。西秦扶风县城腊八会后,广大城乡居民急匆匆跟集上会购年货。特别是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割肉购物成了家家户户的重点,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种“魔法”。看那超市、菜市场、商店涌满购物的人流,慌慌不可终日,脚手不失闲的妻子,把我的.思维“频道”一下调拨到半个多世纪春节拜年的幕幕场景之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大农村虽然贫穷落后,在春节期间人们还是持守“能穷一年不穷一日”的念头,把年(春节)要过得体体面面,让孩子们欢乐、让老年人愉悦、让劳累了整整一年的青壮年和槽中的牛、马、骡、驴好好的歇息几天。当时,我们家总共十七八口人,男女小孩就有十二三个,可谓家大人多。好憧憬幻想的少年儿童,在那饥饿的年代最期盼的莫过于“过年”了。因为那时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吃好饮食,穿新衣戴新帽。除夕,家家户户特忙,蒸白馍甜米、炒肉、贴春联挂红灯,图个喜庆吉祥。上村小四年级的笔者,比大人们更忙,书写完自家的六神对联,大门春联之后,左邻右舍乡亲送来大红贴纸,让我帮忙给他们家书写对联春联。看到挤满我家院庭的父老乡亲那一双双深情的眼神,我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爹妈鼓励说:“娃呀,给你二爷、三叔、四姨都写写吧……”同时父母搬来凳子让乡亲歇息。书写完毕,净手贴六神春联,点香跪敬各神。
除夕夜晚,叔侄晚辈端着烧酒盘子来到我家为德高寿大的祖母敬孝祝福,孩子们依偎在祖母身旁占满土炕,抢吃盘子中几碟菜食和麦面馍馍。正月初一清晨,母亲、婶娘早早起床做好一家人最爱吃的扶风臊子面,浇汤之后,先敬六神,再端盘让祖母、父亲、叔父享用。大人吃过后,孩子们蜂涌厨房窗前,排队从母亲手中接过香气扑鼻的臊子面,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用过早饭,逐家族大伯、二伯、三伯、大爸和乡邻长辈逐家跪拜叩首,祝新年大吉。长辈们喜哈哈地从春节前选购的核桃、毛栗、大枣、灶糖分发给新衣新帽前来拜年的孩子们。时到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间,父母领着我们用车拉着祖母走亲访友,自家待客相互拜年祝福,畅谈一年来的生活经历。走亲访友完毕,每天都要在生产队架设的秋千上打秋千娱乐。回忆那时过年,虽然生活一般,但却热闹非凡,对人们吸引力极大,且民俗传统情浓浓,意深深。
时光如梭,岁月似水,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我们这一代人都已是两鬓染霜,年逾花甲,春节即临,却感年味淡淡。城乡居民如今每天生活如同过去过年,孩子们对过年没有了我们这一代人那么期盼,过年如同流年岁月中的一种符号,虽在乡下家家户户也贴六神春联,门前悬挂大红灯笼。年复一年一如继往的除夕观看央视的春节晚会,但却拜年形式极为简便。正月初一清早走访家族长辈放下礼品,发支香烟,寒暄几句就匆匆离去,自驾私家车去法门寺、汤峪、杨凌、县城观景游逛、看三维立体电影,回家很晚,父母只好将午饭和晚饭合并一餐。初二至初六集中走亲访友、自家待客,相互拜年。正月初七之后,有工作的青壮年纷纷去单位上班,农村青壮年人又匆匆奔赴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打工挣钱,添补家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又恢复了往日常态生活。三姑三姨无不感叹的说:“如今光景好了,生活美了,年气淡了,过年如同看电影一晃就过去了。”
篇2:春节散文
季节推开腊月的大门,春节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红的灯绒花,迎着飘舞的瑞雪,走进五谷丰登的农历和乡村古老纯朴的风俗,在庄稼人的心坎上做窝筑巢。闪光的镐头和弯把犁,大汗淋漓的农事,躲在粉刷一新的墙角憩息。裸露金黄牙齿的玉米棒、鲜红的辣椒串和粗犷沙哑的播种谣挂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劳作一年的庄稼人忙着赶集上店、置办年货。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系上红绫绿缎的长腰带,风风火火地练习踩高跷、耍旱船。孩童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腊月,是山乡一年中最兴奋、最劳神的日子,也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闲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节,一个在古老中国传承几千年,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显得十分神圣而高贵。
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在远古时代,“年”是种非常凶残的动物,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来觅食,所到之处,人畜无一幸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猎的亲人都争相回家与亲人团聚,躲避这场灾难。人们利用“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声的弱点,在除夕夜穿起红衣裳,家家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于是“年”便逃之夭夭!这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内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形式也带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经过年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前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萌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当新春来临,必然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将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怀揣心愿,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总把颠簸和疲倦捆进鼓囊囊的背包,在年夜钟声敲响之前,走进一副火红耀眼的春联,走进亲人特别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腊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家庭温暖、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转瞬,伴随清脆的钟声和辞岁的仪式,旧年历已翻完最后一页,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历,大家翘望岁月的金锤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节气,敲响老老少少增岁添寿的庄严时刻。争相点燃鞭炮,挑旺炉火,温热老酒,守住勤劳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斓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头的好收成、好运气。
庄稼人与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对孪生的亲兄弟。如今农家的日子恰似见风就长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劲,攀比长势和高低。因为劳动,才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力,才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甜蜜温馨的节日。
一年奔波,端午节你可以不回家,中秋节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节,无论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龄、性别、地域,人们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湾。春节时,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华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欢聚和兴奋!这就是年的魅力,彰显出一种神奇的魔力。
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人远天涯近”。社会更需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调适心情,丰富生活。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加,春节的影响渐渐大起来了。由于春节倡导和谐、和美、团结、愉快、欢乐的主旨,与当今世界人民盼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可以说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足迹,就有春节存在,扭中国秧歌,赏欢快锣鼓,看彩灯闪烁,观龙狮狂舞,听爆竹惊天,品礼花绽放,书迎春桃符,吟诗唱歌,吃团圆饭、春晚联欢……到处洋溢春节的味道。
中国春节,已愈来愈全球化和国际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光芒,正让人类共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
篇3:春节散文
腊月二十三了,过了腊月二十三就进入过年模式了。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生活压力却超过了以往的农耕时代。工业化为主的地区劳动力缺失,农耕为主区域经济收入低下,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地区工作。一家人被迫分离,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相见相聚。如果按照准备回家过年来算,从春运开始就进入了过年模式,腊月十五就是旅人踏上回家征途的启动按钮。
记得曾经看过本古人的笔记小说,说是阴历年十月到了,店掌柜开始给回家过年的店伙计打点结算。古人的交通工具落后,普通百姓是乘不起车马的。就是有车有马,个把月的旅途也是平常事。店伙计拿着掌柜给的年薪,背上一袋子干粮,踏上漫长的回家路。靠着两条腿,一路风尘,饥餐渴饮,走上两个多月才能回到家乡。古人描述的最快的旅程就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仅仅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已,顺流而下的激流、险滩、暗礁,每一个对于舟船都是致命的。
现代的交通工具发达了,路途已大为缩短,归途减少了旅途的劳顿。但由于工业化需要的劳动力众多,回家过年的就渐渐形成了一股人的潮流。有人将这种迁徙潮,形象地比喻为鲑鱼回迁。这股潮流充分展示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落差,春节回流的区域一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旅程长远,路途险阻,家乡就是再穷都挡不住中国人过年回家团聚的乡亲、亲情。有钱的人,开着私家车或是乘坐飞机回家;普通人大多是坐火车、动车或大客车回家,买不到坐票,就是张站票也不辞辛苦地直奔家去;而一些为了省钱的人或离家近的,则骑着摩托车载着亲人一起回家;少部分穷困没钱的人,甚至不畏艰辛徒步回家。家,具有着中国人最大的向心磁力;年,就是中国人浓郁亲情的集结点。力与点的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节日年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年潮也是一个关口,就像是八月十五钱塘江的大潮。这股大潮要跨越一道道坎,既有一线潮,亦有会合潮、十字潮、丁字潮,还有回头潮、冲天潮,这一道道的阻挡着潮涌的坎,就是年关。外乡人乘着大潮,越过一道道阻挡大潮的坎,直奔家乡而去。
对于年关的描述,在样板戏《白毛女》中写的就很真实。年关到了,家里过年需要钱,债主这个时侯也找上门来了。尽管如此,杨白劳还是买了二尺红头绳,给家里带来一丝喜庆和年味。这个喜庆和年味,是贫苦人在愁苦中挤出的一袭喜庆,是大红边际的一摸残红。这个时侯的男人是最难的,是平穷人家最容易生气、闹矛盾的时候,喜庆的日子里掺杂着一丝不和谐。看着别人家过年不仅带回来了钱,还带回来了年货。再回头看看自家,不仅钱没带回来,家里置办年货的钱也没个着落。这个时侯,男人们就来到了关口。眼看着到年底了,农民工老李领着几个人还在工地忙活着。老李,年底了,今年的钱给了吗?哪儿给了?不过这不是还不到时候嘛,我得领着他们几个先把活给干完了,我们签的合同就是干完活给钱。等干完活,要是还不给钱,我就带着人去厂子里堵大门去。哎!一年到头不停地干活,为着就是年底能够结算些钱,回家好好给老婆、孩儿们过个好年。但这一关、这一坎,老李已经知道很难迈过去。老李不失信,干完活后,带着一帮穷弟兄踏上了要钱的漫漫长路。
小时候,男孩子过年最期盼的就是能够多放些鞭炮,而女孩子不用多说就是希望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那个时侯的鞭炮都是拆开了放,一个个地燃放,可以持续好几天。三十的夜晚,大人们将鞭炮分发给小男孩,几个小男孩凑在一起,拿出得来的鞭炮,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拆开来,然后再分为几小堆,那些是初一放的,那些是初二放的……那些要到破五放,一一规划好,藏在自己的小抽屉里。女孩子们早早地就在街面上看好了花衣,剩下的时间就是天天在妈妈身边磨叽。眼看到了年关,父母们数着指头,算着那个孩子去年添置了什么,老大长高了,今年该给买件新裤子了,老大穿短了的裤子接上一节就能给老二穿。平时吃的都是两面馒头,过年把攒下的白面拿出来蒸些白面馒头;粮店供应的每人二两油肯定不够,得把老家带回来的油用上,初一总得炸些油条、麻叶、麻花什么的吧。碗儿都旧了、破了,来个人拿不出手,过年怎么也得买几个新碗吧。要这样,老大的裤子就没钱买了。父母为着年关合计来合计去,总是满足不了小孩子的愿望。年关是大人们的,小孩子不知道这些,只想着快些过年,不仅能吃好的、穿好的,不用干活,还能痛痛快快地玩个够。
挣到钱的,享受着丰收的乐趣,春风得意马蹄疾。忙了一年,到头却拿不到分文,空着两只手耷拉着脑袋,在这个落寞的年关,黯然失措步蹒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最渴望的是亲情传递。家,有亲人在家企盼着就够了,足以慰藉一颗风寒中归来的冰凉之心。回到家,见到亲人,在外遭受的磨难已经算不了什么。跟家里亲人们围拢在一起,背靠背、面对面,沏一壶茶、温一杯酒,唠一唠过去的时光,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不论这个年关,是喜是悲是乐是犹,都得抬起脚迈过去。春节是中国人的盛会,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无论多么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鞭炮声已经响起,大红的灯笼在街头飘荡。父母、儿女在远方翘首,拂去身上的征尘,迈开步伐,朝着回家的路向前!向前!向前!
篇4:春节是什么散文
春节是什么散文
放寒假了,校园一时安静下来,几位同事聊天散步在空旷的操场上。说起放寒假的事儿,大家七嘴八舌,从不同的角度说起了学校要放寒假的事儿。
张老师说:“学校放寒假古已有之,正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一样,学校放假是师生休闲的一种方式。”
李老师说:“我小时候,最爱过的就是暑假和寒假,暑假与寒假相比,暑假突出玩,寒假突出吃。假期里,整日想着玩和吃,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呢?”
王老师说:“我们小时候放暑假和寒假,都是有说词的。学校正常运转半年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告一段落。常言说,最热不过三伏,最冷莫过三九。三伏天来了,为了防暑,学校就会放假,三九天到了,为了防寒,学校也开始放假。”
我笑笑:“你们说的都对。但我感觉,学校放暑假没有放寒假有意思。因为人们有过年的传统,为了家人团圆过新年,所以学校也凑热闹来了。因为春节,才有了学校的寒假。”
李老师说:“春节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都很重视过春节?”
我笑了:“春节和中华民族的其它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元宵节一样,都有浓重的中华情、中华味、说白了,就是人情味,亲情味。”
听着我的解释,赞同的点头,有歧义的继续发问:“年年有寒假,岁岁过春节。春节总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是的,你说的真好。”我笑了,“从仓颉造字来看,春是个会意字。从丰从日,丰,草木遍地生长;日,日子,每天。两个字合起来表示草木逐日生长。春是四季之首,春节是新年第一天,如果把一年365天比作是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春节就是火车头。春节姓春,是一年的开始,是新年的希望。有时,我就想,春节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每当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就会依仗着一根坚实的拐棍,每天一大早出现在村头。他只需微微地一招手,他的儿孙们立马就会踏上回家过年团聚的路。春节老人的一抬手、一投足立马就是一句无声的召唤。这召唤,让身居宰相的人也有了归家之心,让千里淘金在外的大款也不得不暂时收回勤劳的双手。”
我说完了,张老师、李老师异口同声地接过话茬:“春节,永远是我们华夏儿女心头的一个亲情结、友情结、感情结。”
篇5:跪拜之礼不可废的短文散文
跪拜之礼不可废的短文散文
跪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也是人类文明的优良遗产。今日的世界,倡导平等自由,早将跪拜之礼抛弃。中国直到民国成立的时候才从法律上废除跪拜之礼,完全是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和政治上的考虑。现在我们反思一下,跪拜之礼究竟有无存在的意义?我可以直言,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跪拜之礼能够被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重新接受。
正常人都有双膝,但却没多少人知道人为什么会有双膝。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如同我们有眼睛是为了看东西一样,我们长膝盖就是为了跪拜。跪地拜天,跪祖拜宗,跪贤拜圣,跪长拜君。近世以降,平等自由思潮的泛滥,表面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实则为文明的大倒退。人类眼光太短浅,是非颠倒,以至于妖魔鬼怪横行世间,形成如今社会的种种乱象而不自知,乍闻正理反生惊诧,以迂腐封建而讥讦之,甚可悲哀。
跪拜的道理很深,比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科学高深千万倍。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宇宙的真相是怎么回事,而不是什么发展生产力,搞活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我对政治经济本无什么兴趣,因为我知道人类的根本问题不在这上面,专制政体也好,民主政体也罢,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这个不是我所着重关心的,虽然它对人类的命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是次要的,而且会有人关心,关心的人还很多,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核心问题,所以我就不讨论它了,因为我明白大家这样想是谬误的,我也没时间长篇大论,我就坦白说,一切问题都是人心的问题,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人生的唯一意义,不走这条道路,往任何其它路上走都是歧途。所以,你们不要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科学这样的道理来反驳我,这在我看来都是梦话。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觉悟,这就是我的价值观。虽然在这个时代这是不可能实现的,99%以上的人都在醉生梦死,但我不会因此就妥协放弃自己的观念,所以你也不用劝我现实点,那还不如让我做个糊涂蛋干脆。既然我已经讲了人生的意义何在,那下面就切入正题。怎么才能觉悟呢?不是靠你胡思乱想,也不是靠你读书就能得到的。世间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无论他的学问有多高,他都不是觉悟的,因为觉悟不是靠读书思考来的,一切语言文字都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道出来,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是也。今天世俗社会的书籍学说也就不用多提了,八个字就可概括:世智辨聪,增益邪心。你读这些书永远都在梦里。
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得学道,外国的先不谈,先讲中国的。儒家的道,道家的道,佛家的道都在不同层次上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佛法是最圆满最无上的真理。但孔孟之道同样是非常伟大的,是人间正道。圣人施教,以文字为道具,无知之徒以训诂考究为道,早已差之万万里。西方人就很无知,以为中国的哲学太简单了,连三岁儿童都会说。但他们不晓得三岁儿童道晓得,八十老翁却行不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哲学,是道德。道者,天之行也;德者,人法天之行也。只会说不会做是永远不能得道的。所以西方人重视辩论,而中国人却轻视它,连极其善辩的孟子也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正是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要觉悟就得有实行,儒佛道三家虽异,但在求道的根本方法上却是相同的,这个方法就是恭敬二字。没有恭敬心的人永远不会觉悟。恭敬心就是与道妙合。真正懂传统文化的人,他就会有恭敬心;真正觉悟的人也一定是有恭敬心的。我们现在太不象话了,不但不恭敬圣贤,还要诽谤圣贤,实在是大逆不道。一切道都要从恭敬心中求。真懂传统文化的人不用我讲,不懂传统文化的人三言两语,他也一定不会相信,除非先让他接受几年圣贤教育,或许有相信的可能。所以,我这些话也只是讲给有缘同道听的。我就简单把道理说几句。
人之初,性本善。什么意思呢?人之初不是从出生开始计算的,而是无始久远以前,我们的本性还没有受到无明烦恼污染的时候,就叫初,这个初就是我们的本觉,就是众生与佛不二的佛性。性本善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觉悟的,众生本来是佛,并无佛可成。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本性被无明烦恼所污染,就同一面镜子被灰尘遮掩了一般,我们就这样堕入生死轮回。所谓觉悟就是祛除无明烦恼,恢复清净本性而已。恭敬心是觉悟的基础,也是本性之用。跪拜就是恭敬心的一大表现。见到孔孟圣像,见到佛菩萨圣像而不跪拜,这样缺乏恭敬心的人是不可能觉悟的。
我们这个时代太不成体统了,本来跪拜之礼是应该在所有人之间进行的,但已经完全被废除不可挽回了。所以我们今天只好暂时将跪拜对象局限在往圣先贤里了,这是绝不可再罢黜的。在一代代有识之士的弘扬下,再逐渐恢复这个传统。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要在今生觉悟,仅仅为了维护人世的正道,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天地君亲师,我皆当跪拜;
敬极心亦净,朗朗乾坤大。
【春节跪拜散文】相关文章:
1.藏羚羊跪拜读后感
2.春节散文
5.春节散记散文
10.春节故乡行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