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皖南山景散文

皖南山景散文

2024-05-11 07:32: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包裹的霓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皖南山景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皖南山景散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皖南山景散文

篇1:皖南山景散文

皖南山景散文

云在蓝色天空流淌,水在墨色河谷低语,山上的大树静静伫立,山川之间,白色墙面黛色屋檐,而时间在车轮下吱吱转动。

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蓝色星空。我这颗流星迫于自行车的速度无比缓慢的划过路边的每一株大树,渐渐消失在皖南山区。

经过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卵石河床。跳下自行车,奔向河流,水深大概三十厘米,小鱼很多。在石桥下,卧一水牛,他妹的,看它那神情貌似它活的很爽。水流因河床上沙洲而分成数支,水网交织,在光作用下闪闪发光,边上水草随风摇晃,白鸟优雅飞翔,自然的神作,美丽极了。

山路百转,光影在山间幻化无尽。

有朵云追着我,为我遮挡着阳光。云很低,在山川上形成大片阴影,在风作用下缓缓移动。那是天空之城,唯美的想象力,依托于传统的童话故事,开始构思新的世界。

风,从山谷深处的树木花草里带来异香,抚过凌乱发梢。汗水,在胸口凝结成盐,风也不能给我清爽。

三个小时,三十三公里的山路,我极力快速。山谷美景亦投射在心里,用眼睛拍摄这路山水,最后在心中成册,等着那天会不经意翻开。

日正上的星空是王力宏在日本拍的电影,在一个山谷小镇,剧情一般,只是那个小镇很美。是生活本身的美,而不是为拍点影而虚造出来的。王力宏扮演的.是一个杀手,一个喜欢做饭登山的杀手,一个喜欢天天游泳的天天骑自行车的杀手。黑道,变成了他躲避这个世界的理由,他逃到这个小镇,却爱上了刚刚离婚的女人。清晰的记得他做的那桌饭,是他对桃花源式生活的渴望,可他已是杀手,就像我现在,想回家,身上有重重枷锁,回不得。

篇2:皖南散文

皖南散文

中国。皖南。黟县。

青山里,卧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像卧着一头古水牛;村口,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是村的“牛角”;树都五百高龄了,却在云烟的洗濯下,绿亮亮的,青葱葱的。

扑面一汪湖水,谓之南湖,说是村的“牛肚”,水清粉绿,嫩嫩的样儿;水里面,还有水中的马头墙,还有,砖雕门,狗和栀子花,荷锄翁,女人在门口做针线活儿,都在波光中,晃动清亮;稍一抬眼,一只水鸭,白着身子,在湖边一方裸石上埋头梳羽,尽管有游人不停地拍照,它却不惊不乍的,一幅见多识广的模样儿。

村中没有多余的色彩,只有白的.墙,黑的瓦,一清二楚着,好似一幅中国水墨画,朦朦胧胧里又清清楚楚着徽州人简单的生活;但是,游客摩肩接踵,有戴着太阳帽的,还有撑着太阳伞的,一如繁花盛开,千朵万朵,把一个黑白的小村,点缀得五彩斑斓。

小街,石板铺就,湿漉漉的;墙壁,斑驳苔青,图画着沧桑;巷渠,呢喃清歌,细细的水声……走近民居,便见方方天井,上接天宇,下接地气;还有,晴蓄阳,阴蓄雨,肥水不流外人田;过日子,不浪费一寸光一滴水;这是徽州人的生活理念。

小小南湖书院,却刻有朱熹的治家格言,供有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像,联语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回头,就见一扇窗,那玻纹一如冰面的冻花,直叫人想起“寒窗”一词;承志堂的辉煌,就是“读书高”的佐证,那是徽商汪定贵,读书读出的张扬,是他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宅子里,每一方灰砖,每一截木头,每一块青石,无不用尽匠心,处处雕刻精湛,处处艺术奇葩,它彰显着一个理儿:离艺术最近的,往往是民间百姓;几盆杜鹃,于天井的敞亮中,开得花团锦簇的,开得红粉艳笑的;堂屋几上,有钟,有瓶,还有镜,谓之终生平静。

月沼塘,是人工开挖的“半个月亮”;传说是一个徽商的女人,为解相思之苦,出资挖了这方池塘,取花半开、取月半圆,以存等待,以存希望,以存念想;塘边都是错落有致的徽式建筑,水映着房,房衬着水,互相对映,格外雅致。月沼塘畔,还有几个女人,在洗菜,在淘米,在浣衣,在濯足;她们都是健康的肤色,红得像太阳,白得像月亮;她们都是一脸的亲切,叫人联想胡适的诗歌《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她们轻柔的话语,就像春天翩然归来的紫燕,呢喃着日子的喜悦。

这就是徽州的宏村;这就是“中国画里最美的乡村”;在不远处的水面上,有两只白鹅,自得其乐地游过来,自由自在地游过去;在蓝色的水镜里,一只白鸽,伫立在高高的马头墙上,正衔着一朵洁白的云……

于是,我写诗歌:《一指水墨写宏村》:

篇3:皖南游记散文

皖南游记散文

途中挤火车、打扑克、分食、拍照云云,趣事繁多,甚于一人独行。人生之路,携友徐行,比之独居寡行,莫不平添意趣?

初至皖南,大呼空气甚好,奔行于道,视两侧之物,一草一木,一楼一塔,皆欣喜不已。细雨蒙蒙,只做江南水乡一景矣,并无烦忧。初入大王洞,虽夺光降温,未觉惊怕,行十余步,幸得人造五彩光线,一览钟乳石胜景。途中,每每观得石形态各异,逼真可爱,则感叹不已,赞誉自然之鬼斧神工。游毕,值雨后初霁,光穿云披叶倾泻而下,众呼晴矣,纷纷选占景物,拍照留念。归途中,吾六人笑语连连,观景玩耍,行至一处,疑前又一山洞,方惊觉四周无人迹,少人语,寒意乍起,已暮色渐合,惊恐之心再升。慌忙求助于外,复前行,得路。相视而笑,齐呼虚惊一场矣!

翌日游至杏花村,一探“牧童遥指杏花村”之究竟。同行者八人,分乘两车,时而疾奔,欲比赛先后;时而并驾徐行,赏景交谈。目见湖水、草林、稻田,耳闻人语、鸟鸣、虫声,无不以为世外桃源矣。数年之后,据一方土地于此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闲暇之日聚友于一舍,谈书论人,而后游湖垂钓,登山入林,岂不人生一乐事?午后驱车至平天湖,一路大呼“大湖,大湖”。古有青莲居士夜游平天湖,有诗云:“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今吾辈小儿亲临诗中好景,泛舟湖上,欲寻前人仙迹,体验平天胜景。一叶扁舟置身湖上,顿感渺小如沙鸥,于茫茫天地间。今尘世中琐事诸多,寻一方净土,抛却俗世杂念,回归自然,跃于窠臼之外,驰骋于青天后土,益广胸怀,悦情悦性矣。

于淫雨霏霏之日登游黄山,山中大雾吞没诸多胜景,心生遗憾。申时,攀至迎客松,游客众多,人满为患,适逢大风拨云散雾,阳光普照,近至迎客青松,远至天都高峰,皆清晰可辨,一时间欢呼声此起彼伏。奇松,怪石,云海,蔚为大观。黄山自古颇得文人墨客青睐,颂赞之辞不计其数,自知文辞拙劣,献丑之词方作罢。

次日阳光大好,奔至九华胜景敬拜地藏菩萨。禅院古刹,掩于群山之间,循山而上,幽谧之境令人沉心静气。行走于寺中,目视菩萨佛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皖南五日之行,余一北方小儿饱览江南自然好景,感叹南北之殊,收获颇丰。需感怀朋友及府堂之盛情款待,此情难以计量,不胜受恩感激。

篇4:田园化山景散文

田园化山景散文

近日我随同友人去德江县煎茶镇邱家山游玩,让我有了一点亲近大自然的感触。邱家山位于煎茶镇李子村的大坡上,那里的风景优美,环境十分幽静,还保持着较好的原始生态环境,有世外桃源一般的境界。那里有一个小地方叫作“田家坳”,乃是我的朋友家世代居住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过着古朴的田园生活。我在以前未曾去过邱家山,如今见了却与我的故乡迥然不同。我的故乡生态环境总体上不集中而分散,然而邱家山一带的花草树木却是群山秀丽。虽然这个地名叫作“邱家山”,但是并没有一户人家姓“邱”氏。我在问及友人为何叫作“邱家山”时,他也茫然得不知其具体来由,或许是曾经有“邱”姓人家在此居住过而得名。

我随着一条崎岖不平的盘山乡村公路,来到邱家山的一个叫“田家坳”的地方。我再沿着一条弯曲的林荫小道,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感受着鸟语花香和莺歌燕舞的田园情趣。虽然没有古时那些隐士的至高境界,但是却有令人神往的闲情逸致。邱家山却被茂密的树林所覆盖,如今却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一番热闹景象。邱家山四处美丽的自然风景,无不对山里人家增添了一种景致。正所谓“红花当然配绿叶”,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正点缀着山里的田园农家。山里人家世代居住在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真正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一种境地。原来邱家山的交通较为不便,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今基本上实现了户户通公路,从而为山里人家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快捷。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其《饮酒》诗里所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邱家山的山川秀美,各种山水风光就是具体的体现。邱家山定居的人家,既可以享受清鲜晨风的`吹拂,又可以饱览美好的自然风光,从而具有别样的一番生活环境。有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环境,在邱家山能够真正得到体现出来。邱家山的山川不是十分雄伟,可是十分秀丽。根本就没有“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泰山天下雄”的宏伟气势,只有“环滁皆山也”的一般地形特征。邱家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养育着一代代古朴的山里人家。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邱家山养育了淳朴的山里人家。那里民族风情淳朴而富有活力,从而为山里人家增添一种朴质的生活乐趣。

德江县各个乡镇的自然风光,并不比那些名胜景区差到哪里去。各种乡村的田园风光,在各个城市则难以找到,而在我们广大的农村随处可见。古时文人雅士喜好游山玩水,并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乐趣。古语有道是“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我既不是所谓的仁者,也不是所谓的智者,只不过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一点乐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主题。我们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闲情逸致时,在某些方面是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从而用来表达自我的某种情怀。

篇5: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

皖南民居,也叫皖南徽派民居,它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它大多数分布在安徽省的南部,所以称其为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中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最多。宏村现存的清古民居为140幢。由于宏村背山西湖,所以,皖南民居的层里的层楼结构与楼外的唯美的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烦恼忘得一干二净。拥有这样的唯美景色的宏村,被人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而西递则保留了明清古民124幢,祠堂3间。在这里,代表皖有民居的“三绝”和“三雕”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皖南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便是马头墙。虽然用的原料也是像大部分的民居一样,青瓦,白墙。但是,建造它的人们确实独具匠心,使得马头里的错范有致,最大的完善阻断火灾蔓延的功能。

皖南民居,它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高度的文明两者混合,在造型上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无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

篇6: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区民居的样式与风格也截然不同。要说样式最绝妙的,就要说到皖南民居了。

说它最绝妙,主要有三点。

一是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皖南人的居住地大多依水而建,层楼叠院,便与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绝妙无比的山水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宏村”。拥有绝妙的田园风光不说,还被誉为了“中国画里乡村”。

二是高墙深院,青瓦白墙。这是皖南民居最大的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除了造型美观,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它还有防火的实用功能。倒也是“华而有实”啊!

这三,便是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走进院里,你会看到一个很小的天井,绕过天井向北看,这就是厅堂了。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主人一般都在厅堂里会见、招待客人。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皖南民居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不愧为中国民居中的一株亮丽的奇葩!

篇7: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

最初认识皖南民居,是在那方寸之间,一枚小小的邮票呈现了皖南徽派建筑的古典之美,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山影横斜。后来认识这方水土,仍是雾里看花,那是前年和去年分别购置的挂历和台历,画面均是皖南山水和古徽州民居。那是些淡淡的水墨画,山水,田园,马头墙,以及倒映在溪水里的白墙黑瓦。我怀疑天下竟然有如此胜景,后来知道那里曾孕育了京剧胚芽等徽派艺术,曾走出了朱熹、陈独秀、胡适之等先贤大家,对她的向往和膜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想,有朝一日必须走近皖南,走进梦里的那个桃源人家。

七月皖南行,梦已圆。

与其说是顺道,还不如说是专程。我们相约在这个如火的夏末,来感受江南那独有的一份清凉,来细心阅读徽州那一抹淋漓的水墨山水和古民居。

车子从屯溪出发,很快就驶出城区,进入绵绵大山腹地,道路是沿着新安江的支流行进的,山、水、人是相依的,所以就有了一路山水一路景。

车子在山水间穿行,犹如行驶在画里。放眼窗外,是一幅流动的水墨山水。初时天阴着,远山起伏绵延,如荫如黛,天空好像是被弄湿了的画布。流动于眼前的大山,均为浓密的植被覆盖,有挺拔的青松,有摇曳的翠竹,有不知名的阔叶的或针叶的丛林。行到开阔处,但见山腰处布满茶园,平畴里是一片银白的菊花璀璨。那最耀眼最引人眼球的,就是躺卧在青山绿水之间,鳞次栉比的一处处皖南民居了。所有的村落均是沿袭明清古建筑风格,青瓦粉墙,深墙大院,高高挑起的马头墙。随便一个定格,就是那画里的风景了。

我们前行的主要目的地是皖南民居的代表——黟县古村落,而黟县古村落的代表就是宏村和西递了。其实,皖南古村落是指清末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口风民用建筑群体,其中心地带为原徽州一府和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而黟县最具代表性。黟县因山(黟山,即黄山)而得名,自古别称“桃花源”,村落又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全县尚存明代民居30余幢,清代民居3590余幢;明代祠堂3幢,清代祠堂118幢。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宏村,至今保存着完整的明清时期村落格局原型,布局构筑精巧,空间层次富有韵律,水口庭院景色如画,街坊巷弄幽雅宁静,建筑雕刻装饰精密豪华。

那日时近中午,我们到达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落前面的一泓碧水,水面开阔,一路一桥,直通村里。这就是他们称作的“南湖”,湖畔浓荫覆盖,湖中荷叶田田;近观岸处,倒影如画;四顾诸峰,水天一色。在“南湖”的环绕下,宏村显得宁静、端庄和秀气。跟着导游,穿过那条石板路,越过小桥,依次进入村中的书院、祠堂和庭院。每一处院落均是高墙深宅,门楼处,厅堂里,砖雕石雕木雕精巧美妙,尽显徽派建筑之美;高堂中,案几上,楹联字画布局摆设古朴典雅,彰显徽商人家诗书传家崇文重义的追求。有一处厅堂,据说联合国官员和领导人都来过,坐下来拍照,做了一回皖南先民的“客人”,并留下了赞誉和溢美之词。在每一处厅堂、祠堂和书院,不能不对这里的文化氛围心生钦佩之情。人家案上陈列的代表性物件右边是古瓶,左边是明镜,中间是钟表,取义“终生平静”,表明徽商人家的处事之道;“传家有道唯存厚,爱世无奇但率真。”、“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嚼诗书其味无穷,敦孝弟此乐何极。”等众多联语,尽显他们的治家理念。

穿行在街巷中,我们见到的是逼仄的小路和路旁的水圳。宏村先人把整个村落建设成“牛型形”,这水圳就是“牛肠”,环绕在整个村中,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水设施,把周围山泉引入村中,环环绕绕,让每家每户用上了最早的“自来水”。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他们谓之“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这里的水安详清冽,透明如镜,四周的房舍倒映在水里,复合成美妙的水墨画。

如果说宏村是皖南汪氏人聚族而居的不朽遗存,而西递村则是胡氏人家数代人留下的辉煌名片。下午,我们跟随导游又仔细阅读了另一篇徽风徽韵的美文,西递村。北宋元丰年间,胡氏先人定居西递。村头的石雕牌坊像一位老人,述说着西递村数百年的历史。联合国古籍遗址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博士考察了西递,为这里古老的徽派村落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所陶醉,在敬爱堂挥毫题词:“访西递如临桃花源境”。这里的所有建筑风格和蕴藉其中的文化氛围和宏村基本一致,一样是徽派艺术的明珠。

回头望江南,青山绿水做挽留。梦里还是皖南客,多少徽韵萦心头。

篇8: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特色。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安徽省绩溪县,那里有举世闻名的皖南古民居。

皖南民居主要分布在黟县、歙县与绩溪县等古徽州一带。其中,保存最完善的就是黟县的西递与宏村。李白曾有诗云:“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写的就是皖南古民居的古老文化底蕴。

“粉墙黛瓦马头墙”,这名话所描写的也是皖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造型明朗素雅,还起着“防火墙”的作用,能阻断火蔓延。徽派民居之所以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因为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走进皖南古村落,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踏着斑驳的青石板路,穿过幽深的小巷,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幽静的民居。经过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天井”。抬头望去,蓝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给这幽暗的居所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在下雨天,天上落下的雨水会顺着四周的屋顶注入天井,这就是俗称的“四水归明堂”,从中也体现出了古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进入厅堂,正中是一张古老的八仙桌,桌子四周一圈镂空的花纹让其瞬间灵动起来。桌子后有一张长几,长几后是直达二楼的板壁,俗称“太师壁”。上面挂着的一副中堂也显示出了古老的气息。站在院子里,望向二楼,只见二楼绕天井是一圈雕花的木格窗,雕工精美,窗棂间落满了灰尘。我仿佛看见一位妇女,一手抱着熟睡的孩子,一手轻轻推开窗户,倚靠在窗边,透过天井遥望远方,思念着身在他乡的丈夫,眼神着带着深深的企盼……

蓝天青山碧水,粉墙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钟灵毓秀,景色怡人天下。家乡的皖南古民居,古色古香,素雅别致,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皖南山景散文】相关文章:

1.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

2.皖南医学院校徽

3.李白与皖南

4.山景六年级作文

5.皖南电机厂实习报告

6.坐观山景作文

7.山景的作文300字

8.泰山景优秀作文

9.写山景的诗句

10.有关描写山景的好句

下载word文档
《皖南山景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