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

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

2024-04-14 08:10: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yf335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

篇1: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

对症护理

1、心理护理:协助病人选择治疗方法。缓解病人因疾病引起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营养:鼓励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消化不良者应少食多餐并适当活动促进消化。病人应忌烟酒,忌食辛辣食物。

3、阴道出血:阴道出血多者应住院观察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症状。保留会阴垫以准确估计阴道流血量和性质。大出血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及时处理。

4、用药护理:注意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

5、腹部肿块:注意观察肿块大小和症状。病人可感急性腹痛,体温升高。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可出现急性腹痛,应立即住院观察处理。

6、出院指导:保守治疗的病人出院后,应加强营养,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月经期间应多休息,避免疲劳。指导病人坚持治疗,讲清楚药物的作用、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和剂量、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嘱病人按预定随访时间接受医疗检查和指导。全子宫切除的病人术后可有少量暗红色阴道流血,血量逐渐减少,若术后7~8天出现阴道流血,多为阴道残端肠线吸收所致,出血量不多者暂观察;出血较多者可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缝合残端。术后1个月应到医院随访,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一般护理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内裤宜宽大。若白带过多,应注意随时冲洗外阴。

2、防止过度疲劳,经期尤须注意休息。

3、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但水果中芒果有止血功效,来月经的人不要吃,否则会产生子宫肌瘤。

4、不要额外摄取雌激素,绝经以后尤应注意,以免子宫肌瘤长大。

5、避免再次怀孕。患子宫肌瘤的妇女在做人工流产后,子宫恢复差,常会引起长时间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症。

6、确诊为子宫肌瘤后,应每月到医院检查1次。如肌瘤增大缓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复查1次;如增大明显,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以免严重出血或压迫腹腔脏器。

7、如果月经量过多,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以防缺铁性贫血。

8、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可采用肌瘤挖除术。

篇2: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

1、定期参加妇科普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有子宫肌瘤者更要做好避孕工作,一旦怀孕,对人流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易出血多。

3、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时要定期作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变化情况,如发现以下情况,应作手术治疗:

(1)有明显症状,特别是月经过多或腹痛,治疗无效者。

(2)子宫肌瘤迅速增大,或大于3个月妊娠子宫者。

(3)子宫肌瘤伴变性者。

(4)子宫肌瘤位于子宫颈部或突出于阴道者。

4、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处理

(1)妊娠期应在严密观察下,注意预防流产或早产的发生,如肌瘤过大,估计难以继续妊娠者,应及早手术。

(2)分娩时要注意避免胎位异常,滞产和胎盘滞留的发生,如肌瘤阻塞产道坝u须作剖宫产术。

(3)产后要注意预防出血及感染。

篇3:子宫肌瘤的护理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子宫肌瘤的护理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肌瘤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摘要: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护理包括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合理的护理措施及合适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子宫肌瘤病人生活质量。

篇4:子宫肌瘤的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妇科手术的最常见理由,是一种激素敏感性肿瘤,多发生于41-50岁,占50%;其次在31-40岁;21-30岁和50-60岁少有发生;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极少发生[1]。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来说,子宫肌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20-40%的患者会产生症状,如果没有症状则无需治疗。子宫肌瘤多为球形实质性肿瘤,单个或多个,小的直径可数毫米,大的可达数十公斤,肌瘤外表有一层假包膜覆盖。绝大多数生长在宫体部,只有少数发生在宫颈部,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三种。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包括:

1 护理评估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表现,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

1.1 月经转变。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一般与肌瘤类型有关,粘膜下肌瘤出血较多,其次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小肌壁间肌瘤很少影响月经。严重月经量过多伴有贫血的患者常在经期的2-3天内出血量较多,在每隔2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需更换卫生巾。特别严重的出血并出现血块被通俗的称为“血崩”,临床上的定义为每个周期失血超过80ml,或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

1.2 排便异常。肌瘤压迫膀胱时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直肠时可致便秘、里急后重。

1.3 疼痛。不常见,当肌瘤发生蒂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剧烈腹痛,一般表现为下腹坠胀、腰背酸痛。

1.4 阴道分泌物增加。由于子宫腔增大,腺体分泌物增加而致白带增加,粘膜下肌瘤伴感染时,出现多量排液,有时可呈血性。

1.5 不孕症。虽然有学者认为由于肌瘤压迫输卵管,或宫腔变形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而致不孕,约占肌瘤患者25-30%,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理由,尚缺乏确切统计数据证实该观点。

1.6 贫血。如肌瘤引起长期月经过多常导致继发性贫血。

1.7 妇科检查时,子宫呈不规则或均匀增大,质硬。表面常有单个或数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物与子宫相连,粘膜下肌瘤时子宫呈均匀增大,有时可见宫颈口扩张,在宫颈口或脱出在阴道内见有粘膜下肌瘤,呈红色,表面光滑、质脆。如伴感染,表面可见溃疡或渗出液覆盖。B超可显示肌瘤图像。

2 护理诊断

2.1 焦虑和抑郁。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心理最为突出,当患者得知患子宫肌瘤时,由于对子宫肌瘤缺乏认识,担心恶变。担心手术是否影响劳动,担心子宫切除会影响性生活给家庭带来不和谐[2],以及误认为会转变自己的女性特征。

2.2 营养失调。由于长期月经过多而造成程度不同的贫血。胃纳下降,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3 护理措施

3.1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并针对患者心理情绪的理由,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以有效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治疗的依从性[3]。帮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告知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恶变率极低,症状不明显,或已近绝经的患者可随访观察3-6个月定期检查。如月经量稍多可考虑雄激素治疗。常用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或丙酸睾酮25mg肌注,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

3.2 阴道流血多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保留月经垫,估计出血量。立即静脉输液,注意外阴清洁卫生,预防宫腔感染,按医嘱给药。

3.3 肌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大小便情况,出现尿潴留者,应立即导尿,压迫直肠引起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如番泻叶泡水口服或灌肠等处理,解除病人痛苦。

3.4 浆膜下肌瘤扭转,出现剧烈腹痛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并作经腹手术准备。

3.5 粘膜下肌瘤如脱出至阴道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出血多时,应立即准备外阴皮肤,行阴道粘膜下肌瘤摘除术,术后按阴道手术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出血。

3.6 对年青要求保留生育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剥除术。对肌瘤过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症状严重者,或生长迅速,可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按妇科剖腹手术后护理。

综上,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护理包括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合理的护理措施及合适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子宫肌瘤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素娥.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35(6):920-921

[2] 陆莹甘,黄义娴.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3,3(3):105-105

[3] 赵喜瑞.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4):920-921

篇5:子宫肌瘤检查方法

1)超声检查

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超声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并为区别肌瘤是否有变性提供参考,又有助于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

2.诊断性刮宫

通过宫腔探针探测子宫腔大小及方向,感觉宫腔形态,了解宫腔内有无肿块及其所在部位。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常需鉴别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性刮宫具有重要价值。

3.宫腔镜检查

在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有无赘生物,有助于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4.腹腔镜检查

当肌瘤须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时,可行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肿瘤生长部位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5.磁共振检查

一般情况下,无需采用磁共振检查,如果需要鉴别诊断是子宫肌瘤还是子宫肉瘤,磁共振尤其是增强延迟显像有助于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在腹腔镜手术前,磁共振检查也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和术中了解肌瘤的位置,减少残留。

篇6:子宫肌瘤检查方法

1.观察等待 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采用大剂量连续或长期非脉冲式给药,可抑制FSH和LH分泌,降低雌激素至绝经后水平,以缓解症状并抑制肌瘤生长使其萎缩。但停药后又逐渐增大到原来大小。用药6个月以上可产生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长期用药受限制。应用指征:①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②术前治疗控制症状、纠正贫血;③术前应用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或使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成为可能;④对近绝经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般应用长效制剂,每月皮下注射1次,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每次3.75mg,或戈舍瑞林每次3.6mg。

(2)其他药物:米非司酮,每日12.5mg口服,可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因其拮抗孕激素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体积大或引起膀胱、直肠等压迫症状;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疑有肉瘤变。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经宫腔镜及腹腔镜进行。手术方式有:

(1)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黏膜下肌瘤或大部分突向宫腔的肌壁间肌瘤可宫腔镜下切除。突入阴道的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术后有50%复发机会,约1/3患者需再次手术。

(2)子宫切除术: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应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要注意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癌。

4.其他治疗

(1)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从而延缓肌瘤的生长,缓解症状。但该方法可能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并增加潜在的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一般不建议使用。

(2)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月经量多、没有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子宫或不能耐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3)聚焦超声治疗:通过将超声波聚集,局部在肿瘤内部将温度提升到65℃以上导致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治疗可以使得肌瘤发生萎缩,缓解症状。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后无手术瘢痕,术后恢复快是其优点。副反应有皮肤烫伤、临近肠管损伤、血尿等报道。

篇7: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期待疗法:即在临床及影象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3~6个月1次)。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其处理。通常,绝经后肌瘤自然退缩,故不需手术处理。然而,肌瘤患者年龄40有余,距绝经可能还有几年,也可以考虑手术。但术前可先行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有效者也可暂不手术。还应注意,绝经后妇女肌瘤,少数患者肌瘤并不萎缩反而增大者,故应加强随访。

药物治疗:主要是激素疗法和中药疗法。因为异位内膜对卵巢内分泌有反应,所以采用性激素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性激素治疗主要是抑制排卵或引起闭经,使异位内膜发生退行性变,继而坏死、吸收。经过性激素治疗后有一部分病人的症状可缓解,也有的病人经治疗后妊娠。

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病变严重或症状严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根治性和半保守性3种。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病灶切除。主要用于年龄较大的近绝经期的病人。半保守性手术,就是切除子宫或子宫病灶,切除盆腔病灶,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因为保留了卵巢,所以病变可能复发,甚至要再次手术。这些病人通常在保守性手术后,要用性激素治疗一段时间。

篇8: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1、桃红鳝鱼汤

原料:桃仁12克,红花6克,鳝鱼丝250克。

制法:桃仁、红花加水煎汁去渣。鳝鱼丝油略爆炒后加鲜汤及药对同煮,加生姜、酒、葱、味精少许煮成汤,喝汤吃鳝鱼丝。

功效:活血消瘤,补肾养血。适用于子宫肌瘤,经血有块,经血不畅者服用。

2、山楂木耳红糖煎

原料:山楂100克,黑木耳50克,红糖30克。

制法:山楂水煎约500毫升去渣,加入泡发的黑木耳,文火煨烂,加入红糖即可。可分2-3次,5天服完,可连服2-3周。

功效:活血散瘀,健脾补血。适用于子宫肌瘤,月经不畅,或伴有妇科炎症者服用。

3、消瘤蛋

原料:鸡蛋2个、中药壁虎5只、莪术9克。

制法:将以上材料一同加水400克共煮,待蛋熟后剥皮再煮,弃药食蛋,每晚服1次。

功效:散结止痛,祛风定惊。适宜气滞血淤型子宫肌瘤患者。

4、银耳藕粉汤

原料:银耳25克、藕粉1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银耳泡发后加适量冰糖炖烂,入藕粉冲服。

【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相关文章:

1.夏季油性皮肤护理方法

2.护理老人的方法

3.鼻息肉术后护理方法

4.肺癌有什么护理方法

5.护理自我鉴定撰写方法参考

6.面部痉挛护理方法介绍

7.男性油性皮肤护理的方法

8.宝宝流口水的护理方法

9.女生脸出油要怎么护理

10.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技术

下载word文档
《子宫肌瘤要怎么护理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