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家乡风俗说明文

家乡风俗说明文

2024-03-27 07:35: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坛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家乡风俗说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家乡风俗说明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家乡风俗说明文

篇1:佛山家乡风俗说明文

在我所居住的广东佛山,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

首先先从佛山禅城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走通济”这项游玩祈福活动说起吧。“走通济”用广东话叫做“行通济”。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家家户户都来走通济是想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我走通济桥,都被那场面震住,同济桥附近4多公里的路都不让汽车跑,全让走通济的人们给走了。人多得看上去叫个人慌了,当时心里真的想:这么多人,会不会把人给挤倒啊!街道两旁都是摆着风车与生菜的。人们都会一边走一边买。都是叫个人挤人,看了都怕。不管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迈的老人,都会走。

要走都要走好几十公里,一点儿都不夸张。每当走到通济桥,桥上的红灯笼是整个节日瞬间变得红火而喜庆。我心里都会小小的许个愿:祝今年平平安安,我的学习能进步,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天下所有人家庭合家团圆。我觉得这是春节过后的另一个高潮,是喜庆的、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无闭翳”活动

佛山民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面食——西樵大饼。同岭南光酥饼差不多,但大很多,稍稍有些黄。我个人觉得非常好吃。先拿面粉团揉成一个大大的圆,再用一个圆圆的板子轻轻往上一压,就做好形状了,很圆,接下去就只剩烘烤了。西樵大饼很圆、很软、很香,有一点甜,口感很好。我想:这也是送亲朋好友的好礼品,应该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吧!

佛山的民俗独特,虽然是最朴实的方式,但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篇2:家乡风俗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风俗习惯,在我们故乡,我最喜欢春节了。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这样:除夕前几天在外地的亲人赶回家,平常宽阔的厨房,一下子变得狭窄了。我爷爷年轻时是个厨师,做饭口味极好,所以打杂的小事由我爸爸来干。餐桌上全是堆积如山的鸭鸡鱼,妈妈把洗好的床单窗帘全换好,静静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来。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门,我与家里的哥哥姐姐听奶奶讲故事,爷爷在门口煎蛋饺,厨房里依旧蒸汽蒙面,蛋饺都煎完了,爷爷提起毛笔开始写对联,我很小,看不懂写的是什么,所以就跳过去,而是看奶奶挂灯笼。这灯笼是外头买的,又大又红,我小时候特喜欢。

正月初一,我老早就起来了,因为可以拿红包,所以我赶紧换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们家亲戚忒多,所以给的红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们走访时都带个包去装小零食。

下午没什么好玩的,因为奶奶就住在楼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静静等待着漫长时光。

晚上终于来临,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边,热热闹闹,好不快乐。美味佳肴摆上桌,小朋友们垂涎欲滴,爷爷说完话,大家开始动筷子了,小孩子往嘴里塞了香肠,大人开开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饭后,奶奶就开始发红包了,结果红包鼓鼓的,小朋友们拿着钱去买炮仗,大朋友则点火看着天空灿烂的烟花,不尽欢呼起来,电视里放映着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幸幸福福,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童年里的春节。

篇3:端午节风俗说明文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说要给我讲一个端午节由来的故事,表姐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表姐说的头头是道,我听的津津有味。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了。

[端午节风俗说明文]

篇4:节日风俗说明文

春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所不同,中国的风俗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讲 一个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 个叫“年”的怪物,来到一个小村庄里伤害人民,今天是十 二月三十日,那个怪物又来了,突然,来了一个商人,从手 中拿出鞭炮,并点燃,然后鞭炮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年” 立刻跑掉了,人民高兴极了,那个商人说: “怪物怕响声和 红色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那个商人就无影无踪了。人们 认真的想了想说: “春联和鞭炮是红色的” ,所以人们就买了 这两样东西。每当那个怪物出现时,人们就点燃鞭炮,贴上 春联,怪物就被吓走了。 这就是春节的风俗:吃水饺、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个 小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篇5:节日风俗说明文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篇6:家乡风俗作文

俗雨有五;“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每个家乡都有着不月的风俗,我的家乡的风俗就是: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生、舞狮舞龙、挂灯笼等活动和习俗。

在往年的春节中要出门拜访亲朋好友,还要守多、舞狮舞龙等活动。”可是今年疫情只能在家吃清四溢的年夜饭。”

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就去买了许蔬菜及一些肉。”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了,每家每户都吃上了香气扑鼻的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也坐在桌上吃年夜饭了,桌子上有香甜软糯的年糕,还有油而不腻的窝窝肉、咸钳适中的腊肠香嫩爽滑的排骨、鲜美多汁的荔技肉等。”都坐上桌了,一边吃着色香味俱全的满满一大桌子菜,一边欢声笑语的讲讲一些有趣的事。大年初一了,就是开始穿新衣服的-天了。”每家每户大的小的都穿起了在年前买的新衣服了。

在去年的新年中有逛庙会、拜访亲朋好友,守岁、舞狮舞龙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可是今年有这个疫情大家都不敢出门,都躲在了家里头,可累坏了抗疫前线的叔叔阿姨们。希望明年不要再有这些疫情了,这样就不要一直直宅在家里头了。

篇7:家乡风俗作文

照我们xx的老规矩啊,春节就得吃蛋卷。听奶奶说,蛋卷一圏一圈的,寓意着团团圆圆。蛋卷金黄诱人,单看它那样,就够你咽好几口唾沫了。

奶奶带着我到街上买蛋卷的食材。一上街,喧闹声响彻云宵,一群人挤在卖鸡蛋和猪肉的摊边,一边挥手一边叫嚷:“老板,给我来二十个鸡蛋!”或是“老板娘,给我砍三斤猪肉”我们差不多等了两个小时,才买到鸡蛋,猪肉和糯米,谁让今天全村的人家里都做蛋卷呢。

回到家,我洗好手,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将买好的鸡蛋清点了一番,共有六十个,奶奶说要把这些鸡蛋全都做成蛋皮,我瞪大眼睛深吸一口气心想:这么多,能做得完吗?开始打鸡蛋了,奶奶边打鸡蛋边给我说起来了蛋卷的由来:“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喜欢吃金子的怪物,大年三十的时候它都会来抢金子吃,如果吃不到,它就会把整个村子掀翻!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将鸡蛋肉加在一起,做成金币的颜色形状,把它喂给怪物吃,这下子村庄和金钱就都保住了。”

故事讲完了,该做蛋皮了,将蛋液倒入油锅里,小火等个三十秒,蛋液成形后铲出锅再把它晾凉,一片金黄色的蛋皮便完成了。我跟着奶奶的步骤试着做了一个,不错,简单又有趣。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劳动,不久之后,蛋皮已经叠得很高了。接着就是剁肉馅,这可是力气活,我从袋子里抱出两大块猪肉,随后叫来表哥一起帮忙,将猪肉放在切菜板上,双手持刀,三个人六把刀有节奏的敲起来。先是把猪肉切成小肉块,最后再剁成烂肉泥。再将肉和糯米搅拌在一起,加入生抽老抽鸡精盐,还有辣子粉(湖南人爱吃辣)继续搅合。肉馅制成以后就可以开始做蛋卷了,一层蛋皮一层肉馅的铺好,要重复三次,然后把它卷起来,最后上锅蒸熟就好了。

太阳静悄悄地落下,最后一抹晚霞也在人们的欢笑声中不见了踪影。客人们越来越多,他们围在桌旁,有说有笑的。“蛋卷来喽”奶奶一声吆喝,大家都围了上来,我尝了一口,蛋香肉香瞬间涌上味蕾。大家举杯欢庆:“新年快乐!”奶奶做的蛋卷,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口口夸赞说比外面酒店的好吃呢。

蛋卷不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我们xx的“代名词”,是xx的代表食物,我希望春节吃蛋卷这个习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邵阳的精彩。

篇8:家乡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潮汕地区的小镇,这里沿海,是一个繁荣之地,春节的时候更是异常热闹。在众多的特色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营老爷”了。

“营老爷”一般在正月初五或者正月初六进行,在潮汕,“老爷”指的是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守护神,“营老爷”则是指老爷巡视村(镇)。“营老爷”之前,人们要到寺庙祭祀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或是风调雨顺等。接下来的才是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是由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的。在进行筛选后,各部分的人聚集在不同地方进行各种技艺的操练。游行的队伍庞大,莺歌队的、抬神像的、奏乐的……许多富裕的人家出钱,也有许多没那么富裕的人家出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营老爷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有许多人先到寺庙中烧香,请各位“老爷”出宫,坐上贴着对联的轿子准备巡视镇子。其他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到街道上准备观看。上到已经要人搀扶着的老人们,下到从还被爸妈抱着的小娃娃,无不期待的看着街道的那边。游行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和挑花篮的女子,接着就是锣鼓队,她们所到之处锣鼓震天,声音连绵不绝。接着的就是器乐演奏,长长的一条队列里,传出各种乐曲的声音:笛子、二胡、吹箫、打鼓……乐器发出的声音聚成宏伟的乐曲。紧随其后的是重头戏——莺歌。莺歌来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人们穿着潮剧中的戏服,;例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他们拿着两根木棍,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时打起“花”来,刚健有力,还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人们早已看得入迷,掌声如同潮水一般,刚落下又响起。人们跟着游行队伍,往镇子的各个大街小巷走去。

礼炮车驶来,把整个“营老爷”推向高潮:礼炮车放出彩炮,壮汉们抬着八抬大轿亮相,轿子上是被请出来的各路神仙,例如“三山国王”,“双忠圣王”等,既有庄严肃穆的,也有慈眉善目的。情绪高涨的人们都簇拥着想要摸一摸神像,祈求新的一年里的幸福安康。队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傍晚,“营老爷”的队伍行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游行结束了,“老爷”们也回庙里了,但是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9:家乡风俗作文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至。如:买年货、贴对联、年夜饭、拜年、压岁钱、舞龙、放鞭炮、放烟花、庙会、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里最让我觉得幸福而又快乐的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年夜饭前要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会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生菜(寓生财)等等以求吉利。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饭。也是我最喜欢的习俗之一。

篇10:家乡风俗作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之一,他是所有节日之中过得最久,最盛大的。不过,在如此盛大的节日中,又有哪些习俗呢?春节在上古时代就开始有了它流传至今,大约有6千到8千年的历史了,所以节日习俗的变化也很大,但在不同的地区,春节的习俗也就不同。

我的家乡在江西,按照江西的老规矩,在农历30号就过年了,在过年之前就要准备好年货,还要大扫除。大扫除,大扫除之后就是小年了小年是大年的彩排,虽然没有过大年那么隆重,但是要贴对联,放鞭炮过得还仍然很热闹。

小年过后,还有几天就是大年了,到了大年,我们就要扛起我们的新衣裳,当天必须呆在家里,哪也不能去,白天大人忙,大人的小孩玩小孩的,到了晚上那才叫热闹。

夜幕降临,各家各户都拿出准备好的烟花爆竹,到处是烟花的绚丽和鞭炮的繁响。家家户户都呆在家中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发压岁钱了,这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期待的时刻,哪个孩子拿到压岁钱不是又蹦又跳,睡觉的时候要把压岁钱放在枕头底下,过一个安详快乐的夜晚。

篇11:家乡风俗作文

俗话说得好:“千里不一样风,万里不一样俗”。每一个地区都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我国很多传统式节日:新春佳节,中秋佳节,端午,九九重阳节。每一个节日都是会在大家平淡的生活造就一个又一个高潮迭起,最繁华,最庄重的,必是新春佳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百里屠苏。新春佳节来临之时,随处洋溢着浓浓年味儿。到腊月二十三,家家逐渐提前准备年货礼盒,市集上已经是人潮人海。

在春节早晨,家家每一户都门口一片红火,都挂起了红灯笼,家家飞出酒食的香。团圆饭莫过一天中最重要的,大伙儿围坐桌旁,纯手工制作的美味陆续摆上饭桌,大大家一会儿大声说出笑,一会儿相互之间端酒以表明自身对别人的衷心祝愿。吃过团圆饭,小朋友们在院里相互之间玩耍,大大家在屋子里谈笑风生,看春晚,欢笑声源源不断。家家高挂起小灯笼,街上锣鼓喧天。“当!”秒针偏向了十二点,新的一年赶到,烟火相继升上星空,每个人脸部洋溢着笑容,每一户都提前准备祭天,爆竹声,欢声笑语在大地面上很长时间地萦绕着。

红火的新春佳节一过,大家就以全新的外貌迎新年。春节是夕阳,年终最终一道风景,新春佳节也是夜露,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篇12:家乡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石林,那里山清水秀,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在我们那边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要在过年的当天把家里都打扫一遍,并把福字贴在大门上。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在石林的一个小村庄里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大年三十上午的时候,大家会一起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那天,我才刚准备起床,奶奶和爷爷已经在打扫房间了,我见后也赶忙起床帮忙,爷爷对我说:“今天可一定不能忘记打扫房间,从前有一个传说,在这天会有许多神仙来人间游玩,并且会带走家里不好的事情。因此在这天,家家都要打扫房间,把不顺心的事通通扫掉。”

我听了之后,赶紧动手打扫起我自己的房间。把我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时,奶奶走了进来,给了我一张圆形的福。

我见了就拿来了透明胶,正准备贴在门上时,奶奶对我说:“这可不行啊,‘福’怎么能这样子呢!一定要倒着贴,寓意着‘福到’。”我听了,不禁想到:“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啊!”我问奶奶:“这有什么有趣的传说吗?”奶奶听了,乐呵呵得说:“当然有了。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不得不说,春节的习俗可真有趣啊!

篇13:家乡风俗作文

在除夕的时候,很多人是在晚上吃年夜饭,在有些人的老家叫做过晚年,可是在我老家过的可不是过晚年,而是赶年。

什么叫赶年呢?我的家乡是充满神奇的湘西,少数民族聚居,而过赶年就是湘西民俗一大特点。关于赶年有几种说法,而我听老一辈的说法是,因为在我们老家很久以前的时候,经常有人会过来要债,让人还钱,因为除夕未吃团年饭的时候不能窜门,怕不吉祥。人们就把年夜饭改在了凌晨吃了,上午就不怕其他人过来要债了,是不是非常奇特。

就在早上三四点起床,鞭炮烟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活起来了。我们晚辈被叫醒了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就给我们发红包,当每个人人都起来了,我们要看烟花,看完了就必须吃饭了。这菜它要按规矩,最重要的就是菜一定要有十二个,寓意在这新的一年里月月红。长辈喝酒,晚辈喝饮料,晚辈敬长辈,要说吉祥的话,如:“祝你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你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等。吃完了饭,小孩子又开始放烟花,直到天亮,过赶年就结束了。

除夕,在我老家里,除了过赶年,还要拜山祭祖。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一起去祭祖,我们先在逝去的祖先坟前烧烧纸钱,然后点燃三根香插在坟前,再拜三下,最后再放一个鞭炮,就可以了。

到晚上八点,每家每户都整齐划一的打开了电视,看着欢天喜地的春节晚会,每个人都吃着热乎乎的饺子,这期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压岁钱,这一个习俗就是家喻户晓的守岁,我们湘西守岁的习俗是要烤大火(除夕的火、元宵的灯)守到大年初一凌晨,到时又会烟花齐放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这叫送年,也寓意辞旧迎新。

除夕很快很快的过去了,又可惜又快乐。可惜的是时间过的太快了,快乐的是大年初一是我的生日,过年就是这样。

篇14:家乡的风俗

春节快到了,我们围在桌子旁,我问妈妈:”妈妈,’年‘是什么呀?“妈妈告诉我,传说”年“是个可怕的.动物。每年除夕夜,所有的庄稼都枯萎了。老百姓们挑出最勇敢的几个人与”年“做战,可都被”年“打败了。有位老人洪钓,他告诉百姓,”年“怕红和爆炸声。于是人们就用红纸贴在窗上,用竹笛和火引起爆炸声。渐渐地有了贴窗花和放鞭炮的习俗。

去年春节除夕夜,我们去了外婆家,晚上吃完饭,拜了年,各自放自己买的鞭炮。我拿了一支,点了火开始放。一串串火花腾空而起,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爸爸拿来了个大的,他点上火,那边一下窜上来,好象一朵朵花:有的像鲜艳的玫瑰,有的像鲜嫩的昙花,还有的像艳丽的蔷薇……妈妈拿来个一般的,那个像雪花往墙壁上打洞……第二天,我们开始剪窗花。我剪了一条波浪线、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接着我又照样子剪了一个,然后把它摊开来,一个个贴在窗上,一对窗花贴好了。

春节真有趣!

篇15: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

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准备好宽胖的粽叶,把头部剪掉,再用水泡,确保粽叶不会太脆。

2。再准备豆子、红枣和糯米,取两片粽叶,尾巴和尾巴相叠,翻过来折成锥形。3。之后放入糯米、红枣或豆子,把它们压紧实。然后把粽叶盖过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线即可。

做好以上准备,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煮个大约六小时。打开锅,一阵白白的滚烫的烟喷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的感觉浑然一体,让你百吃不厌。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极了,黏黏地让你忍不住再吃一个。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一习俗。

而且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许多习俗,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渊远流长,但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般的色彩。

篇16:家乡的风俗

我家过年也和北方人一样吃饺子,而且是自己做的饺子。

爸爸开始做水饺了,只见他从冰箱里拿出饺子皮和馅,然后倒了一碗水。我有一点奇怪。问:“爸爸你倒水干什么呢?”爸爸说:“放了一夜的饺子皮太干了,加了水的话会非常的粘,可以把水饺包好。下锅时也不容易开口。”我听了恍然大悟。

“我也要包。”我回头一看只见我的弟弟站在了后面。老爸一口答应:“没问题。”于是我也说了一声:“我也来。”于是我们戴上手套。向面粉和饺子开战。

我拿起了饺子皮。发现饺子皮十分的软。用筷子夹了一些馅发在了饺子皮的中心位置。然后又用手贴一些水涂在了饺子皮的边上。对折着将饺子皮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差不多包了二十多个了,但是还不满足。

爸爸把饺子放下锅。不一会儿饺子浮上来了。爸爸给我们一人一大碗。等第二锅没有上来,我弟弟的饺子已经完了。爸爸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眼中满是微笑。

爸爸平时很忙,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抽出时间来陪我,但我依然觉得幸福。过年的饺子特别好吃,它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

【家乡风俗说明文】相关文章:

1.家乡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

2.家乡风俗作文

3.家乡风俗的作文

4.小学生家乡风俗作文

5.家乡的风俗作文

6.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7.春节的风俗说明文500字

8.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9.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10.家乡的春节风俗200字

下载word文档
《家乡风俗说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