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

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

2023-12-23 07:50: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xthx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1篇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7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8

元宵节到了,民间有三个习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灯;三放烟花,今天我就在这儿说一说。

元宵有很多种口味:黑芝麻、蓝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爱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听起来怎么那么像肥皂?)咬一口馅就出来了,不是那么甜得发腻,也没有那么淡。好吃!嘻……

我们也去看了花灯。刚入广场大门,可以看到两只高抬着头的凤凰,下面整齐地站着卖荧光棒的小贩,嘴中不停喊着:“走过路过别错过!”“走一走,看一看!”走到中间,看见一个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上面有一个个元宵,诱人啊……碗的下面还有还有“配餐”:大葱、辣椒、彩椒、西红柿。

大碗的前面是一个小舞台,舞台后有八只张牙舞爪的长龙,威风凛凛。大碗的后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风格的房屋,还插了一个牌子:小心有电!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这是老鼠还是松鼠?我一下看见了兔子,我指着喊“妈妈!”(我妈咪属兔的)妈妈笑着说:“小坏蛋!”大碗的右面也是小动物造型的灯。

晚上,我们看了烟花。呵!从铁人广场一直排出两、三千米,这也验证了一个谜语:世界上最长的车是什么车?答:堵车。我不耐烦了,与妈咪下车看。烟花有红色、橙色、金黄色、绿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烟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个金黄色的烟花,形成了一个金黄色的树,漂亮极了。还有“黄金瀑布”、“变色花”……

今年,我们欢欢喜喜的闹了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9

说起苏州的节日,除了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最热闹的就属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元宵节是苏州人尤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式元宵灯会到山塘街是个不错的选择。

山塘街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整条街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挂上了灯笼,给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几分亮色。民居旁边的石路上挤满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五颜六色,装饰精美,让人赏心悦目。河面上也很热闹,一艘艘小船来来往往,船上也挂着红色的灯笼,尤为喜庆。两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条河都亮堂起来了。横跨这河面的一座座桥,桥上人来人往,尤显得这个节日的热闹。

山塘街元宵灯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元宵夜,苏州妇女早有“走三桥”的习俗。她们一般会挑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我走过了纹祥精致的寿星桥,饱经风霜的吉利桥,后又走上了太平桥,望着远处,心里也祝愿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桥,我来到一处摆放很多花灯的地方,正看着一个走马灯,灯的四面画着山塘街的水墨画,画的很好,就像把这里的景色全搬进这幅画里。灯的下面还挂这个一个纸条,上面下着一个灯谜“社会在发展(打一个《水浒传》里的人名)”我立马想到了,是“九纹龙”史进,就这样边走边看边猜谜,乐在其中。

月亮升空,犹如白玉盘。这时,远处烟花四起,在上空绽放,绚烂多姿,美极了。看着此情此景,心中喜悦。

元宵节不仅营造了团圆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10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篇2: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篇3: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

“卖汤圆,卖汤圆……!”我在厨房边唱歌,边看爷爷煮汤圆,许多汤圆一起下锅,在水里舒舒服服泡温泉,“咕噜咕噜……”红枣、红糖、花生、芝麻各种馅儿的汤圆散发着自己的香味,从厨房一直飘到客厅。小汤圆们有的游到深水区,有的睡着,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有的竟然一边睡一边漂浮到面上,我用筷子去碰了一下,它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奶奶在旁边慈祥地说:“想偷嘴啊,起锅以后多吃点!”

汤圆被捞了起来,洁白的汤圆软软的,一到嘴里黏黏的、香香的.,我心里痒痒的。赶紧动筷子了,爷爷指着我的脸呵呵笑到:“快看,嘴都没擦,赶快擦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元宵是汤圆吗?其实它们并不相同。但是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原来北方人在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正在向南方人靠拢,因为现场制作元宵的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汤圆。吃元宵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同时。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关于元宵节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迷了路而降落在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就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去人间放火,把人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便偷偷下凡告诉人们,众人听了吓得不知怎么办。过了一会儿,一位老人想出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到十六,每户人挂灯笼,放烟花,天兵就以为我们死了。”听了老人的话,大家马上开始行动,天兵看人间一片火光就不在放火了,心想:这么大的火绝对烧死人们了。就回去告诉天帝,人间发大火,不用放火了。人们保住了生命,为了纪念这一天,从此正月十五每家每户还要放烟花,点灯笼。

元宵节不愧是我最爱的节日,既是好吃的又有神奇的故事。

篇4: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

今夜的月并未满含孤独地藏在高空中那层层云间,她皎洁如玉,照得我们心中欢喜……

正当感叹“夕阳真美”时,再拾眸已华灯初上。小树林旁的路上,人与人擦肩而过,个个都怀有心事……我从常去的小卖部走过,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年了,因种种原由,我没有和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过这本该团圆的元宵节,心中处处是歉意……到家时激动的`苦与酸涌上心头,未说出第一句话,爷爷就把我拉进屋内。屋里很暖和,奶奶坐在炕头,木桌中是奶奶亲自做的元宵,见我回来了,一下子回过神为我找坐处。

元宵节开始了……

嘴里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爷爷奶奶在一旁唠嗑,型号绝版的电视,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地按顺序播放,窗外的月依旧亮,但我却红了眼眶,可能是因为这一切都承载了太多元宵节的旧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红毛线扎着双马尾,坐在与自己同样高度的铁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当时问着最幼稚的问题,看着最单纯简单的世界。爷爷奶奶就在一旁,他们会一同带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灯,在小树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门口都会有一个天真无邪的打灯小孩,满天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明月也毫无闲暇之时,他会为这团圆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个人的时光档案中。朴素也让人觉得很美好。

离开的时间快到了,我再次与爷爷、奶奶打起花灯,晚间的风吹起奶奶齐肩的白发,月光散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仿佛回到过去实则一直在面对新的开始。我们仨一直会是我们仨,在这样一个有风韵的节日感受风俗。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旧事含着月光共同欢喜。

篇5: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就拿元宵节说吧,在我家,每年的元宵节我们都会去看花灯。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会独立生活的大孩子,头发已经白了的老孩子,一提到花灯,谁的脑海中不会浮现出一个个花灯美丽的样子呢?

在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家同往常一样到大街上去看花灯,那里的花灯各式各样: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花形的;有的画了牡丹,有的画着鱼儿,有的写有福字;还有的是彩灯形式的,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布的……花灯中点有蜡烛,显得更加喜庆!我心想:“这根本不是花灯的展览会,而是一场艺术的舞会!”

随着花灯越来越亮,人也多了起来,每户人家都被这美丽的花灯吸引了过来,大街上顿时挤满了人。

我们走着走着,妈妈就说:“元宵节看花灯,这一习俗大有来历呢!”“是什么?”我非常好奇。“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元宵节成为灯节属于汉代,唐朝中期就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节日了。”妈妈望着挂在空中五彩的花灯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去打它。一天,一个猎人不小心打死了一只神鸟,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下令把人间给烧了。他的女儿非常善良,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一位老人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每户人家都张灯结彩、放烟花,这样天地就会认为人间已烧掉了。果真,天帝没有来烧掉人间花灯,也就成了元宵节的一种习俗。我心想:“原来元宵节看花灯的原因是这个呀,历史可真悠久呀!”

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的传统风俗,我们一定要把这一风俗发扬下去,传承下去!

篇6: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天还没有黑,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爸爸只好依从,先给我煮几个解解馋。只见爸爸撕开包装。一个个汤圆争先恐后、你推我嚷地跌进热气腾腾的锅里,我透过锅盖观看着锅中的一切,一个个白白圆圆的“小胖子”在锅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沸腾的水宛如波涛般拍打着汤圆,突然“噗……”的一声,锅内叹气了,把我吓退了好几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终于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游了一遍,看着锅中的汤圆好像比刚才大了几倍,颜色也没之前那么白了。突然一个汤圆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线破“肚”而出,一瞬间原本干净的'水顿时变成了染缸里的“脏水”。我赶忙把爸爸叫来,爸爸急急忙忙的跑来关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汤圆盛出来,端到餐桌上,让我享用。

我挖了一个汤圆,放到嘴边咬了一口,突然一种甜腻腻、软软糯糯的感觉在口中弥散开来,啊,那个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我一口气把整碗汤圆全吃了。

我屁颠屁颠的跑到厨房,央求爸爸再煮几个给我吃,可是爸爸这次毫不领情,说:“到夜里才准吃。”“可是,我……我饿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样子。其实我说的饿了,也不可靠,不过是因为刚刚尝过,觉得还很好吃,而急于想再尝一次。可是爸爸却推辞说:“即使饿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经过我一阵耐心的等待,汤圆总算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我倚靠着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汤圆,我又陪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热闹,好不红火,好不开心……但也好满足。吃元宵,“闹”元宵,“闹”出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篇7: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风俗自然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我故乡过元宵的风俗。

早晨,我妈一把拉起还正在被窝里做好梦的我,大声对我说:“快点洗脸刷牙,然后来吃汤圆。”我又慢吞吞地躺回被窝里,冲妈妈挥了挥手,说道:“你这么早叫我起来吃汤圆干嘛?我还要再睡会儿呢!”妈妈一听到我的话,立刻从普通说话声转变为狮子吼:“快给我起床吃汤圆,今天可是元宵节。”我被妈妈的吼叫声弄得耳朵生疼,只好不情不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吃汤圆。听说吃了汤圆,一年里就会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汤圆一吃好,我就赶紧下楼去看人家舞龙灯。我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舞了,最前面的那个龙头的眼睛炯炯有神,十分威风,舞龙头的那四个年轻人也舞的很好,步伐整齐一致,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无数次刻苦训练的结果。扛灯的是一个个壮实的年轻人,他们也紧跟着节奏随着“咚咚咚”的声响,时而快跑时而慢走,时而又发出一声吼叫,十几个年轻人的声音凝聚在一起,气势如虹,而这条威风凛凛的龙一会儿腾空驾云,上下翻滚,犹如蛟龙出海,蔚为壮观。渐渐地,夜晚来临了。

在我的故乡,元宵节的夜晚可是花灯们的主场。一盏盏美丽的'花灯亮了起来,有锦鲤样的,也有荷花、梅花等自然景物样的,还有画着《西游记》等名著里的故事情节的,一盏盏各色各样的花灯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看到了这个,另一个便飞上天去,看到了那个,又有一个悠悠地飘向远方。

元宵节就这样,随着花灯离开了,年也就随着元宵节的结束而结束了,我们也迎来了新的一年。

篇8: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向来是热闹的,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在我的家乡,每逢元宵还有一项特定的活动,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汤圆”或“汤团”,因其是元宵节的特供美食,便逐渐被称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区还叫“汤圆”呢!“汤圆”或“汤团”都有“团圆”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满满、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下午,奶奶就开始张罗着自己动手做元宵。香喷喷的芝麻糖馅早已准备好了,元宵的馅花样很多,但我们家最喜欢包的还是芝麻糖馅,奶奶总说芝麻糖馅又香又甜,吃了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的去帮忙。

只见奶奶先把一小团米粉搓圆,再慢慢的旋转着捏成一只小碗的形状,然后舀一勺馅放进“小碗”里去。接着奶奶转着“小碗”十指翻飞,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米粉,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儿、封口,一个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没那么圆。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边给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圆滚滚的“白玉球”,一边传授经验:“一定要搓圆,这样才能团团圆圆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临时,热腾腾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软软的,一颗颗晶莹剔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我舀起一个汤圆,轻轻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说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灯,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篇9: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

记得年年元宵节,不论身处何方,都要去赏花灯。

我们驱车赶往花灯会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夜幕笼罩下的建筑多了一抹神秘感。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全挂着闪烁着橙黄色灯光的花灯。这些灯有各种形状,最多的还是上宽下窄的方形灯,想来是因为比起其他形状各异的花灯,它的制作更加简单吧。小铺门前挂着各形各色的花灯,灯谜字体是娟秀的楷书,排列整齐。

妹妹身穿红色衣裳,手里握着红彤彤宛若金乌的糖葫芦,拉着我去猜灯谜。“风平浪静……是宁波吧?”我边猜边问。“姐姐,那这个呢!”妹妹兴致正高,仰着头指着一条灯谜问。“这个我也不会,不如,我带你去看表演吧?”“不要,你用手机查一查。”妹妹的倔脾气上来了,抱住我的胳膊绝不撒手。无奈之下,我只得用手机搜查。“好了,谜底是‘当’,可以走了吗?“嗯!”

悠扬的乐曲声从不远处的水潭旁边传来,挤进人群,向前看,是几名舞者在表演。明月当空,潭边树上是一盏盏花灯,像漫天星辰遗落人间。舞姿曼妙,让我忆起陈滢评价羽生结弦的一句话: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舞至高潮,柔中带刚,恰如“燕婉回风态若飞,丽华翘袖玉为姿。”

这边乐曲刚停,那边舞狮的锣鼓就敲得震天响。激昂的锣鼓声盖过喧闹,两头狮子争得水深火热,红、黄两道身影交错穿插,一时分不出高下。上蹿下跳的两头狮子累了,小贩的声音渐渐高过了锣鼓声,又与其一同渐渐矮下。

回家时,早过了吃饭的.时间,家里才开始煮元宵。不一会儿,一个个白白胖胖、热气腾腾的元宵跃进了碗中。“吃了这碗元宵,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吃过元宵,听外婆讲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在西汉那会儿就受到重视了,不过啊,真正推广到民间就在汉魏之后了……”外婆的声音绵长,催着我缓缓入梦。

元宵节的时光偷偷溜去,美好的时光也短暂而温馨……

篇10: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

每个节日都会有它不同的风俗与习惯,每个节日的味道也截然不同,你知道元宵节的味道是什么样吗?

元宵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这段难忘的记忆也在我的内心留下了几颗闪亮的星星。

一到奶奶家,一股面团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见我进来,奶奶连忙用两只沾着面粉的手招我过去。我一看便一惊,桌子上是满满的'食材,一个大盆子中竟然有一团面团。“来来来,奶奶教你炸汤圆!”奶奶边说边用手从大面团上抓下一小块,先用手压平后包成一个圆,只留出一个小口,再将一大勺黑乎乎的黑芝麻糖浆灌进去,最后用手将小口封住,一个小巧可人的圆子便做好了,白色的表皮下透着些许诱人的淡灰色。

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立刻投入这项看似十分简单的“工作”。可是包圆子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包的圆子奇形怪状,不但难看,还会“露馅儿”。“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奶奶慈祥的声音在我耳边一直鼓励着我,我不断地摸索尝试,终于我包圆子也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接下来便是令人期待的炸圆子环节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奶奶将油烧开,金黄的油锅热气腾腾,不断冒着泡泡,一个个白色的小圆子落下去如同跳水运动“圆”,激起一连串的小水花,还发出“呲啦呲啦”的响声。奶奶用两根长长的筷子上下翻动着,白色的小圆子表面渐渐开始泛黄,那诱人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又过了十几分钟,圆子表面如同换上了一件新外衣,浑身变得金黄透亮。奶奶用勺子将圆子一个个捞出来放在盘中,我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呼气,奶奶见状笑道:“哎!慢点呀,别烫着!”待圆子有些冷却后,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咬破那金黄酥脆的外皮,一股浓郁的香气就在我嘴里弥漫开来,突然我感觉嘴中一甜,原来是尝到了“藏”在圆子里的黑芝麻馅儿,就着脆脆的外皮一起咀嚼,香甜可口的味道仿佛令人置身仙境。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到圆子滑落腹中,嘴里仍有余香,使我回味无穷。

元宵节的味道是香甜的,但我更明白,这其中也饱含着奶奶对我浓浓的温情与爱。

篇11: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如今,无论什么人走进一个什么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美景、吸引,我的家乡---鄂城,有着独特的风俗,其中,属元宵节最热闹,最引人入胜!

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呀!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场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妈妈正在和“魔鬼”做斗争呢!我抢!我,呼呼,终于战胜了这名顽强的魔鬼。

回到家,妈妈拿出准备好的“锅碗瓢盆”,只听“哗”的一声,元宵下锅了!!(⊙v⊙)嗯?什么味道?真香呀!原来是元宵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元宵,顾不上烫,也顾不上斯文,放入嘴里,轻轻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里洋溢着一种既美好又满足的感觉,屋里被幸福、快乐所包裹着。

晚上一家人吃饱喝足后,来到江边游玩。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人们温暖的心房!咦?这些灯上怎么有字?原来是“猜灯谜大赛”呀!瞧!那每一个灯笼上都“雕刻”着“中国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灯笼像萤火虫般吸引着人们,让人们聚在一起,使这里充满着笑声与欢乐!!

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人们,将自己的希望洒向人间。整个大地都被这节日的气氛所包裹,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元宵节喜庆的色彩!!

篇12: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是万家团聚的日子。

我们一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共同庆祝中秋佳节。这时,奶奶把月饼端了出来放在桌子上。吃月饼是中秋节习俗里缺一不可的,月饼代表着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赏月也是中秋习俗之一,晚上大家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月饼,准备着欣赏一年之中最圆的月亮、最美的月色和最美的夜晚。

月亮还没出来时,我和几个妹妹坐在花园的石阶上,静静地等候着月亮姐姐的出现。这时,爸爸和叔叔把饭桌搬到了花园里,随后,只见妈妈和婶婶端出来了许多香气扑鼻的饭菜,惹得我们口水直流。我们正要准备开动吃饭时,月亮姐姐就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慢慢地从云层中露出了半脸,皎洁的月亮在深邃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圆,格外明亮。

晚饭过后,我和妹妹便坐不住了,在花园里玩耍,看看月亮姐姐什么时候才变得像大圆盘那么圆。我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时,我们家的最小的妹妹,一不小心掉进了花园种菜的泥土上,然后就哭着来找我们,大家看见满脸灰尘的小妹妹,都在捧腹大笑,婶婶笑着拉着妹妹去换衣服了。

不一会儿,月亮姐姐便露出了她那玉盘般圆的脸,悬挂在天际,把光华洒向人间。这时,我们一家人在月亮下,吃着可口的月饼,聊着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觉得,这一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我好想变成玉兔,到月宫中跳来跳去,月亮是那么美,那么迷人,那么亮,滋润着我的心房。

中秋佳节过去了,但是我们都期待着下一年的中秋节。我爱中秋的明月清风,丹桂飘香……

篇13:作文600字家乡风俗

题目:家乡风俗——传统的庆典与习俗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村庄,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家乡的习俗和庆典活动了。

每逢春节,家乡的人们都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这些祭祀活动包括放鞭炮、贴春联、蒸花糕、燃灯祈福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和贴春联了。

春节凌晨,爸爸会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拿到户外,点燃引线,随着一声声的鞭炮声响彻天空,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欢快起来。贴春联也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妈妈会早早地准备好红色的春联,我们全家一起动手,将一幅幅吉祥如意的春联贴在门上,寓意着新的一年家庭吉祥如意,万事顺遂。

除了祭祀活动,春节期间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守岁、拜年、压岁钱等。守岁是指除夕之夜,人们围炉而坐,边守岁边聊天,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拜年则是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祝贺新年快乐,同时也能增加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而压岁钱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爷爷奶奶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红包,寓意着压住邪祟,保佑平安。

每年的春节,家乡还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名为“舞龙舞狮”。这项庆典活动是全村人共同参与的,人们手持彩旗,伴随着欢快的鼓声和音乐,两条巨龙在场上翻腾飞舞,场面震撼人心。舞龙舞狮的寓意着驱邪扬善,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家乡的习俗中,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们的智慧。这些习俗和庆典活动既充满了欢乐,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篇14:作文600字家乡风俗

标题:家乡的春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而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在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腊月二十三,我家乡的人们就开始忙活了。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整理家中的一切。这一天,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清洁的气息。

腊月二十四,我们祭灶神。传说,灶王爷要在这一天晚上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们在这一年里的善恶。我家乡的人们会在灶台上摆上美食,点上香火,恭敬地请灶王爷上天汇报。如果灶王爷说了谁的坏话,那么这个人来年就会诸事不顺。所以,大家都会在这一天特别小心,以求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

除夕更是热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内灯火通明,处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晚餐上,满桌的菜肴,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过年夜饭,长辈们会在我们每个人的碗里倒上“长寿面”,寓意着长寿如意。

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舞龙舞狮了。街头巷尾,灯火通明,龙飞狮舞,热闹非凡。家乡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跟在舞龙舞狮的队伍后面,唱着歌,跳着舞,欢笑声,鼓掌声,热闹非凡。

正月初一,大家都穿着新衣服,走访亲友,送上问候和新年的祝福。而正月初二,则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会装满亲戚朋友送来的红包,满脸的笑容,满口袋的幸福。

家乡的春节,是我最珍爱的节日。它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快乐,也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每个春节,我都能感受到亲情的真挚,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

篇15:作文600字家乡风俗

我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这里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年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村最热闹的时候,人们会忙忙碌碌地准备各种美食和节目。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宰杀自己养的家禽,比如鸡、鸭、猪等,为节日做好准备。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丰盛的年夜饭,这些菜肴都是村民们精心准备的。每个家庭都会有一道自己特别喜欢的菜肴,比如我妈做的红烧肉就非常好吃。同时,春节期间,我们还会有各种的年味活动,比如烟火晚会、猜灯谜、唱歌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让春节充满了欢乐和热闹。

春节后,村民们会穿着新衣服,走出家门,去庙里烧香祈福。他们会带上自己的家人,一起走过村庄的小路,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新年的气息。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不仅代表着村民们的勤劳与智慧,也代表着我们村庄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春节也是一个交流情感的好机会,让远方的亲人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总的来说,我的家乡春节风俗丰富多彩,它既富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气息。这些风俗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我相信,这些风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而它们也将永远成为我们村庄的宝贵财富。

篇16:元宵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前往市府东路看花灯。刚走到运河一号桥东头,交警叔叔对司机说:“灯会人太多,容易撞到人,小车不能通过。”我和妈妈只好步行。

走到运河大桥顶上,往前望,呀!真漂亮,运河西岸的灯光点点,每个灯都会不时更换不同的.颜色,红、黄、蓝、绿。中间有几个白颜色的灯,如同花丛中镶嵌着宝石一样,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

我们走到灯会,人可真多,我都看不见花灯了,只好让妈妈把我抱高些,如果从高处往下望,只看见人的头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黑色地毯。人流如潮,向前涌动。各种各样的花灯出现在我眼前。奇怪前面那么多人围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原来他们围在观音菩萨灯面前,口中还念念有词,好象请求观音菩萨保佑人们丰衣足食,长命白岁,身体健康。太上老君和长寿星灯也同样受到人们尊敬、爱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形状的灯,如顽皮的猴子、可爱的小鹿、飞腾的天马、美丽的鱼儿……。往前走有两个灯屏,五彩缤纷的花灯聚集在这里,各种形状的灯应有尽有,好看极了。

在这众多的花灯中,我最喜欢的灯是鲤鱼灯啦!你看它那红艳艳的身体,鱼鳞闪闪发光,身体还往上翘,好象骄傲地说:“你看我美吗?”再仔细瞧瞧,好象在对我微笑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喜欢鲤鱼灯。

很多人手里还拿着氢气球,有的氢气球还飞上了天。因为气球象征团圆,我也买了一个,愿天下的人们团团圆圆。看完灯会,我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

篇17:元宵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据说元宵节挂灯笼,也是有来历的。正月十五时,有一群害兽袭击人间,人们反抗时不慎射死了一只神鸟,天帝十分生气,下令火烧人间。善良的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人间灾难,便冒着危险告诉了人们。人们苦思冥想,就用挂红灯笼,放火炮,使天帝以为火已经烧了人间。为了纪念此日,人们到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挂灯笼,放鞭炮。

我们来到了对口班级——(1)班。我被分配到了红组,组里共有6名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可爱,有的.做好了猜灯谜的姿势,有的戴着眼镜洗耳恭听,还有的睁大眼睛跃跃欲试。

我的谜语是“双木非林心相连”(打一字)。小朋友们苦思冥想却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一步一步地提醒他们。终于,其中一个小朋友大声说出了“想?”“答对了!”“耶!”同学们欢呼起来,一蹦三尺高。接着,我们继续猜灯谜,欢笑声此起彼伏。我将灯笼送给了猜对答案的小难孩。

猜灯谜的活动结束了,该吃汤圆了,碗里装着六个纯白的小汤圆,小巧玲珑,十分可爱。舀起一个,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哇!真好吃!薄薄的皮里流出了一点芝麻的香味,真是回味无穷啊!

今年的元宵节里,我不仅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汤圆,了解了元宵节挂灯笼的历史来历,还当了一次小老师,给一年级小朋友们猜灯谜,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啊!

篇18: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著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2】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篇19: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800字

“吃元宵啦!”妈妈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元宵,嘴里高兴地叫着,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像元宵一样蜜甜,我嚼着绵绵的、甜甜的豆沙馅元宵,真是美在碗里,甜在心里。

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便欢快的来到街上看烟花,街上的人真多呀,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各个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政府楼前,这里是看烟花的好地方,只听见“咚当”的一声,一个大花盘在空中骤然开放,从中绽放出无数个色彩斑斓的花点,顿时把美丽的夜空装饰得更加绚丽多彩,人们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声;紧接着两束五光十色的光束相互喷射打斗,只见两者实力相当,还好他们在最后时刻握手言和,才平息了这场玩逗;又听见“砰”的一声,一个小圆点爆裂了,迸出无数个小圆点,它们像一个个小伞兵从空中飘落下来,一会儿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人们陶醉在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忽然底下等着上场的烟花着急了,迫不及待地喷射出来,像火山爆发一样;这时又有两束光花在下面倒着往上撒花点,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接着“降落伞”上场了,他们穿过像雨点一样的光点凯旋而归,这时又由下而上喷射出猛烈的火花,好像在祝贺他们看完烟花,我们随着人流开始观花灯,街上的灯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龙腾虎跃灯、富贵花开灯……把整个平鲁区装扮得更加美丽。20xx年是虎年,花灯的主角是十二生肖中的虎,一个个金虎显得神采奕奕,它那股劲真让人好笑,它们好像在说:我老虎今天也该扬眉吐气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县政府门前的龙灯,它们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引来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这真是:

月明灯靓人欢畅

狮舞龙飞快乐夜

篇20: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这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按照溧阳的老规矩,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左右,都要“做羮饭”。这“做羮饭”也被称为“过小年”或“请祖宗”,而这一习俗却没有来历,一是为了不忘祖,二是为了求保佑。

在腊月二十这一天,奶奶大清早去买来菜,有鸡,鲢鱼,刀头,豆腐,还有些蔬菜。奶奶、妈妈在厨房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一会儿工夫,外面餐桌上摆上了煮好的整鸡,刀头,煎好的鲢鱼,奶奶对爸爸说:”要先请六神。”然后就去把门开了。叽里咕噜说了一些什么。只见爸爸把三个酒盅和三双筷子摆里面这一面,面向外。再摆上香炉,点上蜡烛,插上香点上。最好奇的是桌上还放了一把菜刀,我疑惑地问奶奶:“为什么,还要放把刀?”奶奶一本正经地说:让祖宗们自己切啊!”原来请六神是这样的啊!我看爸爸倒上酒,过了一会儿,就在磕头了,边磕头边嘴里在念叨叨,然后叫上我和弟弟磕头,嘴里还要说让祖宗们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然后爸爸开始撤桌上的酒盅,筷子,碗。奶奶去门口烧纸。

第二轮请祖宗开始了,这一次我看除了刚才的菜外,又添了好几个菜,有扎肝,肉圆,团子,豆腐,芹菜,萝卜丝等。这一次爸爸把桌上摆了六个酒盅,六双筷子,都倒上酒。又等老祖宗“吃”了一会儿,我们便又开始磕头,我和弟弟相视一笑,嘴里嘟嚷着:“老祖宗保佑,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和弟弟学业进步!”虽然嘴里在念叨,可直想发笑:真有这么灵验吗?奶奶还在边上说:“你们看这香烧的多好!老祖宗保佑我们肯定很兴旺。”接下来,又反复了几次,我和弟弟两人磕得腰酸背痛,但愿老祖宗真能保佑我们哦!

虽然,这只是一个习俗,看上去也有点迷信,但却是我们对亡灵的一种最好的怀念和思想的寄托。我觉得也是比较有意义的。

篇21: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大年三十的前几天,我们一大家子都在为喜宴做准备,大年三十那天是我堂弟剪长生辫的时候。这是一个传统习俗。

对于这样的习俗,我觉得很好奇,问了村子里的老人家才知道,男孩子留小辫子的风俗存在已久,老家称为“命辫儿”。并且在各地的农村都有流传,也有“八十辫儿”,“百岁辫儿”等诸多的说法。留辫子的原因,大抵是这样的情况,若是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就会从胎发开始留一条“命辫”。一直到五周岁,六周岁或者十二周岁的生日当天剪掉。其寓意就是孩子被“小辫子”栓住病魔抢不去,好养活,能健康顺利的长大。

转眼间到了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给我堂弟剪小辫子,妈妈看着我笑着说:“中午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你一定要提前叫我,不然就错过了。”我反复嘱咐我妈妈。

时间到了中午,舅舅舅妈带着弟弟,我堂弟的外公外婆也来了,可以开始剪小辫子的仪式了。舅舅把我堂弟抱上了一个五颜六色十分漂亮的花轿子,四位轿夫穿着黄衣红裤,抬着花轿快速前行,后面还跟着几位唢呐手在演奏。我连忙跟上队伍,到地方了。主持仪式的长辈,拿起剪刀要开始剪堂弟的小辫子了,一旁的亲朋好友都为我堂弟送上祝福:“祝小孩子越来越帅气,以后每天都开心。”剪辫子的人一般是家里的长辈,剪完辫子后。我堂弟的舅舅舅妈把剪下来的.小辫子绑上氢气球放飞,做完这些后,大家回到了我们家。

开始办喜宴了,一家子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十分热闹,我祝愿我的堂弟剪掉辫子后,能平平安安,大富大贵的。

【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相关文章:

1.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600字

2.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3.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4.家乡清明风俗作文600字

5.家乡风俗作文

6.元宵节风俗作文500字

7.高一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8.写家乡风俗的作文600字

9.火锅-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10.美好的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下载word文档
《元宵节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