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2024-03-22 07:42: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吧爆专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篇1: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关于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摘要:长期以来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定义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新的评价系数的提出势在必行.文章在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评价系数即生物富集量系数,其内涵为给定生长期内单位面积地上部分植物吸收的重金属总量与土壤含量之比.此系数的'提出扩大了传统超富集植物的定义,使得富集质量分数未达某一水平,但生物量很大的植物也能作为超富集植物.这为今后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作 者:聂发辉    NIE Fa-hui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期 刊:生态环境  ISTICPKU  Journal: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4(1) 分类号:X131.3 关键词:植物修复    超富集植物    重金属   

篇2:镉超富集植物商陆及其富集效应

镉超富集植物商陆及其富集效应

摘要:超累积植物筛选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难点及前沿.对株洲市铅锌冶炼厂生产区生长的8种不同的植物进行了采样和调查.通过生物量测定和植物体内镉质量分数分析,发现商陆(Phytolacca acinosa)体内镉质量分数较高,生物量大,且呈现地上部的质量分数大于地下部的规律.通过室外盆栽模拟试验,进一步研究商陆对土壤中镉污染的忍耐、积累能力,以检验这种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在Cd 污染水平大于50 mg・kg-1条件下,商陆茎及叶的Cd 含量分别超过了100 mg・kg-1这一公认Cd 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其地上部Cd 含量大于其根部Cd 含量,且地上部Cd 富集系数大于1.与对照相比,植物的生长未受到抑制,商陆对Cd 的富集符合Cd 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吸收量系数对商陆的镉去除能力和富集特征进行了评价判断,证实商陆是一种Cd 超积累植物,这为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作 者:聂发辉    NIE Fahui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92;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期 刊:生态环境  ISTICPKU  Journal: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5(2) 分类号:X173 关键词:商陆    植物修复    镉    超富集植物   

篇3: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综述超富集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机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现状以及螯合诱导技术和基因技术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中的应用,针对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工作.

作 者:常青山 马祥庆 CHANG Qing-shan MA Xiang-qing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 24(z1) 分类号:X53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   超富集植物   螯合诱导技术   基因技术  

篇4: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征及耐性机理

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征及耐性机理

利用超积累植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修复技术.综述了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征、耐性机理和应用前景.

作 者:黄运湘 廖柏寒 王志坤 HUANG Yun-xiang LIAO Bo-han WANG Zhi-kun  作者单位:黄运湘,王志坤,HUANG Yun-xiang,WANG Zhi-kun(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廖柏寒,LIAO Bo-han(中南林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刊 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31(6) 分类号:X173 关键词:超积累植物   富集特征   耐性机理   植物修复  

篇5: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与普通植物相比,超富集植物在地上部富集大量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生长,其富集重金属的机理已经成为当前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引入,关于重金属离子富集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与酵母突变株功能互补克隆到了多条编码微量元素转运蛋白的全长cDNA;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谷胱甘肽、植物螯合素、金属硫蛋白、有机酸或氨基酸等含巯基物质与重金属富集之间的可能关系.本文从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简要评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螯合及区室化的机制.

作 者:李文学 陈同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室,北京,100101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 14(4) 分类号:X171.5 关键词:超富集植物   重金属   生理学机制   分子生物学机制  

篇6:一种新的铅富集植物--富集生态型东南景天

一种新的铅富集植物--富集生态型东南景天

对浙江一古老铅锌矿区的土壤和植物种群进行调查后发现一种新的具有耐铅特性和铅富集能力的植物--景天科景天属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称为铅富集生态型植物.进一步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对富集和非富集生态型东南景天的生长及其对铅的.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20 mg Pb/L处理对富集生态型的地上部分生长无显著影响,而非富集生态型在20 mg Pb/L时即出现受害症状.富集和非富集生态型的地上部分铅含量、根系铅含量以及单株铅积累速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富集生态型的地上部分铅含量、根系铅含量以及单株铅积累速率最高可达到514 mg/kg、13 922 mg/kg和8.62 μg/plant/d,分别是非富集生态型的2.27、2.62和7.16倍.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和高积累铅的能力,从植物修复的观点来说,东南景天铅富集生态型在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作 者:何冰 杨肖娥 倪吾钟 魏幼璋 龙新宪 叶正钱 HE Bing YANG Xiao-E NI Wu-zhong WEI You-zhang LONG Xin-Xian YE Zheng-Qian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系,杭州,310029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 44(11) 分类号:Q945 关键词:铅   污染   东南景天   lead (Pb)   pollution   Sedum alfredii  

篇7: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代谢组学研究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004)1

2罗庆1,2摇孙丽娜*2摇胡筱敏1(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44)

摘摇要摇利用基于气相色谱鄄质谱联用技术(GC鄄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不同处理条件间差异显著的镉超40滋mol/L镉分别处理4和8天后的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样品,通过样品冻干、甲醇溶解、甲氧胺盐酸盐和N鄄甲基鄄N鄄(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衍生化处理、GC鄄MS检测的分析过程,得到根系分泌物的表达谱。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鄄DA)得分图可将不同处理条件间东南景天的根系分泌物质明显区分,运用OPLS鄄DA载荷图、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和方差分析发现12个根系分泌物质在4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它们的相对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间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表明东南景天可通过调节它们的分泌来耐受或超富集重金属镉。

关键词摇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质,并探讨它们对东南景天耐受或超富集镉的可能作用机制。收集0和

1摇引摇言

断、药物研发、毒理学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领域[2~8]。目前,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技术和灵敏度高,而且有许多数据检索库,有助于代谢物的定性分析。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为了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或适应外界环境的胁迫而通过根系向周围环境分泌的小分子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糖等物质,它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的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与重金属发生螯合或络合沉淀等化学反应、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结合形态及生物有效性[9]。目前,对超富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柠檬酸和草酸等小分子有机酸、总有机物或总有机碳上[10~13],而对超富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分析及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应用基于GC鄄MS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分析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在不同镉处理条件下其根系分泌物的变化特征,寻找其可能的差异显著的根系分泌物质,通过这些物质的变化趋势来探索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耐受或超富集镉的可能作用机制。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受刺激或扰动而引起的体内代谢物动态变化的科学[1],广泛应用于疾病诊质谱技术,其中气相色谱鄄质谱联用技术(GC鄄MS)在代谢组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其方法成熟,

2摇实验部分

2.1摇仪器与试剂TRACEGCUltra鄄PolarisQ气相色谱鄄质谱联用仪(配AI/AS3000自动进样器及Xcalibur1.4工作站,

甲醇(色谱纯,Fisher公司);吡啶(色谱纯,国药集团);N鄄甲基鄄N鄄(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美国ThermoFisher公司);MG鄄2200氮气吹扫仪、FDU鄄1100真空冷冻干燥系统(TokyoRikakikai公司)。(N鄄Methyl鄄N鄄trimethylsilyltrifluoracetamide,MSTFA)、甲氧胺盐酸盐(Sigma公司);营养液组成物质及CdCl2(国药集团);实验用水为Milli鄄Q去离子水。

摇鄄05鄄04收稿;2014鄄07鄄07接受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037002,41071304,21107075)、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No.LT017)资助*E鄄mail:sln0629@126.com

2.2摇植物材料和培养方法

以浙江省衢州市古银矿生态型超富集型东南景天为供试植物。选择生长良好、粗细基本一致的植4天),然后转移至营养液培养(营养液组成参见文献[14])。培养期间,每4天更换1次营养液,用0.1mol/LNaOH或0.1mol/LHCl将营养液调至pH5.5,同时保持24h通气。连续培养16天,待长出4和8d后的根系分泌物。旺盛根系后,开始进行Cd处理,设2个Cd水平0和40滋mol/L,每个水平重复11次。分别收集处理

2.3摇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和测定

将东南景天从营养液中取出,去离子水冲洗根系3~5次后放入盛有50mL去离子水的玻璃管(用黑色胶布包住遮光)中,连续收集6h根系分泌液。根系分泌物的预处理、衍生化和GC鄄MS分析主要参考文献[15,16]的方法。将收集的根系分泌液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上冻干,用预冷的10mL甲醇将其转移至试管中,氮气吹干,然后加入40滋L20g/L甲氧胺盐酸盐吡啶溶液,37益反应2h,并伴随振荡,最后加入70滋LMSTFA,37益反应30min并伴随振荡。反应完成后,0.45滋m滤膜过滤至GC进样小瓶,待GC鄄MS分析。GC分析条件:色谱柱ThermoTR5鄄MS毛细管柱(30m伊0.32mm伊0.25滋m);色谱柱升温程序:初始物材料,截取含顶芽的5cm长带叶枝条,用300mL黑色塑料瓶培养。先用去离子水进行预培养(约230益;载气、辅助气:均为氦气,纯度为99.999%,载气流速为1mL/min(恒流);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不分流时间为0.75min,分流比为50颐1;进样量:1滋L。

全扫描,扫描范围为m/z50~600;溶剂延迟时间:3min。温度70益,保持1min,以1益/min升至76益,再以5益/min升至330益,并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MS分析条件:EI离子源,电离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50益;传输线温度:250益;质谱扫描方式:

GC鄄MS数据采用AMDIS自动解卷积,并与植物代谢产物数据库Fiehn和GMD比对,对相似度大于2.4摇数据分析

70%的化合物予以认定,然后利用MET鄄IDEA对AMDIS输出结果进行提取和处理,接着将已鉴定的根系分泌物质的峰面积进行标准化(不同处理间同一保留时间化合物的峰面积之比),然后导入统计软件SIMCA鄄P13.0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to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OPLS鄄DA),通过载荷图、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importancefactor,VIP)和方差分析(Analysisofvariance,ANOVA)寻找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在不同镉处理条件下差异显著的根系分泌物。

3摇结果与分析

3.1摇GC鄄MS分析结果0和40滋mol/L镉处理4天和8天后,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GC鄄MS总离子流色谱图(TIC)见图1。通过对GC鄄MS数据分析,共鉴定出其中58种化合物,包括乳酸、草酸、琥珀酸等一系列核糖醇、松醇、胆固醇等醇类,及磷酸、月桂酸、十八烯酸等小分子代谢物。

取同一样品连续进样7次,计算各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表明,各色谱峰的相对

3.2摇不同镉处理条件下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模式识别分析

将已鉴定的58种根系分泌物质通过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鄄DA),进行不同镉处理4天和8天间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模式识别,结果见图2。

通过对已鉴定的58种根系分泌物质的PCA分析发现(图2A),同一镉处理浓度下,不同镉处理时间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样品能显著区分;而相同镉处理时间,不同镉处理浓度,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样品也能区分,除了0与40滋mol/L镉处理8天后的样品有部分重叠。

通过进一步的OPLS鄄DA分析发现(图2B),相同处理条件下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样品能明显的聚标准偏差(RSD)低于10%。小分子有机酸,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一系列氨基酸,木糖、果糖、葡萄糖等糖类,十二烷醇、

摇图1摇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GC鄄MSTIC色谱图Fig.1摇GC鄄MSTICchromatogramsofrootexudatesofthehyperaccumulatorS.alfredii

D.40滋mol/LCdtreatmentfor8days.A.0滋mol/L镉处理4天;B.40滋mol/L镉处理4天;C.0滋mol/L镉处理8天;D.40滋mol/L镉处理8天。A.0滋mol/LCdtreatmentfor4days;B.40滋mol/LCdtreatmentfor4days;C.0滋mol/LCdtreatmentfor8days;

部分已鉴定的根系分泌物质:1.丙三醇(Glycerol鄄3TMS);2.苏糖酸(Threonicacid鄄4TMS);3.核糖醇(Ribitol鄄5TMS);

4.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acid鄄1TMS);5.十六烯酸(9鄄Hexadecenoicacid鄄1TMS);6.十六烷酸(Hexadecanoicacid鄄1TMS);7.十八烯酸(Oleicacid鄄1TMS);8.十八烷酸(Octadecanoicacid鄄1TMS);9.二十二烷(n鄄Docosane);10.单十六醛丙三醇(1鄄Monohexadecanoylglycerol鄄2TMS);11.海藻糖(Trehalose鄄8TMS);12.胆固醇

(Cholesterol鄄1TMS)。

图2摇不同镉处理4天和8天后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PCA和OPLS鄄DA得分图

DA)scoresplotsofrootexudatesofthehyperaccumulatorS.alfredii

处理8天;B.OPLS鄄DA得分图。Fig.2摇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andorthogonalpartialleast鄄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OPLS鄄A.PCA得分图,(荫)0滋mol/LCd处理4天,(银)40滋mol/LCd处理4天,(姻)0滋mol/LCd处理8天,()40滋mol/LCd

A.PCAscoresplots,(荫)0滋mol/LCdtreatmentfor4days,(银)40滋mol/LCdtreatmentfor4days,(姻)0滋mol/LCdtreatmentfor8days,()40滋mol/LCdtreatmentfor8days;B.OPLS鄄DAscoresplots.

集在一起,而不同处理条件间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样品能显著区分。

同。这一结果符合先前研究,土壤结构、植物种类、植物生长时期、营养水平和环境压力等因素能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和含量[17,18]。为了进一步找到对上述区分做出主要贡献的差异根系分泌物质,即可能导致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能耐受或超富集镉的优势根系分泌物质,本研究通过OPLS鄄DA分析的载荷图(图3,图中每一个X点代表一个根系分泌物质变量,离原点距离较远的点可能为差异显著根系分泌物质)、VIP值(VIP>1的物质可能为差异显著的根系分泌物质)和ANOVA,最终确定其中12种根系分泌物质的含量在不同镉处理

3.3摇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耐受或超富集镉的作用机制分析

表1给出了差异显著的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质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相对含量,这些相对含量的变化可能是东南景天响应镉胁迫或植物生长时期的结果,可能与东南景天耐受或超富集镉的作用机制有关。条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1)。PCA和OPLS鄄DA的分析结果表明,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或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间明显不

摇图3摇不同镉处理4天和8天后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OPLS鄄DA载荷图Fig.3摇analysis(OPLS鄄DA)loadingplotsofrootexudatesofthehyperaccumulatorS.alfrediiOrthogonalpartialleast鄄squaresdiscrimination(荫)X,根系分泌物质变量(therootexudatevariable);(银)Y,分组变量(thegroupvariable)。

表1摇不同处理条件间差异显著的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质1摇PotentialbiomarkersinrootexudatesofthehyperaccumulatorS.alfredii

化合物Compounds

癸酸Decanoicacid

苯甲酸Benzoicacid

月桂酸Dodecanoicacid

壬酸Nonanoicacid

果糖Fructose

赤藓糖醇Erythritol

羟基乙酸2鄄Hydroxyaceticacid甘露醇Mannitol

核糖醇Ribitol

磷酸Phosphoricacid

甘油Glycerol海藻糖Trehalose0滋mol/L镉处理4天0滋mol/LCdtreatmentfor4days(n=11)0.00依0.000.00依0.001.00依0.091.00依0.091.00依0.171.00依0.141.00依0.131.00依0.181.00依0.151.00依0.141.00依0.131.00依0.2840滋mol/L镉处理4天40滋mol/LCdtreatmentfor4days(n=11)1.00依0.141.00依0.062.13依0.261.10依0.090.00依0.000.00依0.000.82依0.100.06依0.030.07依0.020.09依0.020.84依0.220.33依0.060滋mol/L镉处理8天0滋mol/LCdtreatmentfor8days(n=11)0.61依0.040.00依0.002.13依0.200.41依0.051.68依0.430.27依0.050.25依0.030.08依0.020.20依0.040.00依0.007.78依1.510.00依0.0040滋mol/L镉处理8天40滋mol/LCdtreatmentfor8days(n=11)0.00依0.000.31依0.020.67依0.120.19依0.030.33依0.060.00依0.000.13依0.010.00依0.000.07依0.020.00依0.007.95依1.960.00依0.00

注:数值为不同处理间同一保留时间化合物的峰面积的比值,平均值依标准偏差。Thevalueistheratioofthepeakareasofthecompoundswhichhavethesameretentiontimeamongthedifferenttreatments,mean依standarddevi鄄ation.摇摇癸酸和月桂酸在加镉处理4天时的分泌量较无镉处理有显著增加,8天时的分泌量较无镉处理有明显减少,表明在镉处理初期,东南景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更多的癸酸和月桂酸来活化镉,以促进的镉的吸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东南景天可能通过减少癸酸和月桂酸的分泌,进而减少镉的活化来耐受镉。

4天时有显著减少,表明镉处理能促进东南景天根系分泌出更多的苯甲酸,苯甲酸可能有助于东南景天对镉的超富集。

壬酸在加镉处理和无镉处理中均有分泌,但在4天时镉能促进东南景天根系壬酸的分泌,8天时却抑制了其分泌,可能是由于壬酸能够活化重金属镉。在镉处理初期,东南景天为了吸收更多的镉而增加壬酸的分泌,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东南景天通过减少壬酸的分泌来减少土壤中的有效性镉,以保护东南景天不受镉的毒害。

果糖、赤藓糖醇、羟基乙酸、甘露醇和海藻糖的分泌量在加镉处理后均较无镉处理减少,可能是东南景天通过减少这些物质的分泌来响应镉胁迫。

核糖醇和甘油在加镉处理和无镉处理4天时均有分泌,加镉处理的分泌量明显小于无镉处理,但加镉处理和无镉处理8天时均未分泌核糖醇和甘油,可能是东南景天通过减少这两种物质的分泌来响应镉胁迫和植物生长时期。

磷酸在镉处理和对照中均有分泌,在相同处理时间不同镉处理浓度下分泌量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在相同镉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分泌量变化差异较明显,表明磷酸的分泌与植物生长时期有关,与镉处苯甲酸在加镉处理4天和8天时的分泌量较无镉处理都有明显增加,但镉处理8天的.分泌量较

理条件影响不大。

本研究利用基于GC鄄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在镉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代谢谱变化。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处理条件间根系分泌物样品获得了很好的区分,并找出了12种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的根系分泌物质:癸酸、苯甲酸、月桂酸、壬酸、果糖、赤藓糖醇、羟基乙酸、甘露醇、海藻糖、核糖醇、磷酸和甘油,这些差异显著的根系分泌物质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通过改变根系分泌物质的组成或含量来耐受或超富集重金属镉的可能的作用机制。

References1摇HongM,JinY,MaiYQ.Comp.Biochem.Physiol.B,1992,101(12):35-392摇LiL,SunB,ZhangQJ.Ethnopharmacol.,,116(3):561-568

371-3763摇GoldsmithP,FentonH,Morris鄄StiffG,AhmadN,FisherJ,PrasadKR.J.Surg.Res.,,160(1):122-1324摇GUJin鄄Ning,NIUJun,PIZi鄄Feng,YUEHao,WUSui鄄Sheng,LIUShu鄄Ying.ChineseJ.Anal.Chem.,,41(3):5摇WUHong鄄Wei,GAOJian,LIShao鄄Jing,TANGLi鄄Ying,XUHai鄄Yu,TANGShi鄄Huan,YANGHong鄄Jun.ChineseJ.Anal.Chem.,2013,41(3):344-348

6摇ZhangXX,LiYB,ZhouHF,FanSM,ZhangZZ,WangL,ZhangYJ.J.Pharmaceut.Biomed.Anal.,2014,7摇LuXY,TianY,LianXP,JinYC,JinTT,ZhaoQQ,HuB,ShenXP,FanXH.FoodChem.Toxicol.,2014,8摇DudkaI,KossowskaB,SenhadriH,LatajkaR,HajekJ,AndrzejakR,Antonowicz鄄JuchniewiczJ,GancarzR.Environ.9摇KUANGYuan鄄Wen,WENDa鄄Zhi,ZHONGChuan鄄Wen,ZHOUGuo鄄Yi.ActaPhytoecologicaSinica,,27(5):709-717Int.,2014,68(7):71-8165(3):343-35597(11):151-156吴宏伟,高健,李韶菁,唐力英,许海玉,唐仕欢,杨洪军.分析化学,2013,41(3):344-348谷金宁,牛俊,皮子凤,越皓,吴绥生,刘淑莹.分析化学,2013,41(3):371-376

10摇LiuD,IslamE,LiTQ,YangXE,JinXF,MahmoodQ.J.HazardMater.,2008,153(1鄄2):114-12211摇LiTQ,DiZZ,YangXE,SparksDL.J.HazardMater.,2011,192(3):1616-1622

13摇YangJY,PanXL.J.PlantInteractions,2013,8(3):263-27012摇JiangCA,WuQT,ZengSC,ChenX,WeiZB,LongXX.J.EnvironSci.(China),2013,25(9):1890-189614摇HoaglandDR,ArnonDI.Circular.CaliforniaAgriculturalExperimentStation,347:1-3215摇SuzukiK,OkazakiK,TawarayaK,OsakiM,ShinanoT.SoilSci.PlantNutr.,,55(4):505-51316摇LisecJ,SchauerN,KopkaJ,WillmitzerL,FernieAR.NatureProtocols,,1(1):387-396

147(1):3-1117摇CarvalhaisLC,DennisPG.,FedoseyenkoD,HajirezaeiMR,BorrissR,vonWir佴nN.J.PlantNutr.SoilSci.,2011,18摇SelvakumarG,PanneerselvamP,GaneshamurthyAN,MaheshwariDK.BacterialMediatedAlleviationofAbioticStressinCrops.NewYork:Springer.,:205-224旷远文,温达志,钟传文,周国逸.植物生态学报,2003,27(5):709-717

MetabonomicsStudyonRootExudatesofCdHyperaccumulatorSedumAlfredii

1(SchoolofResourcesandCivilEngineering,Northeast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2LUOQing1,2,SUNLi鄄Na*2,HUXiao鄄Min1(KeyLaboratoryofRegionalEnvironmentandEco鄄RemediationofMinistryofEducatione,ShenyangUniversity,Shenyang110044,China)

Abstract摇Ametabonomicsmethodbasedongaschromatography鄄massspectrometry(GC鄄MS)wasdeveloped

fordetectingthesignificantdifferencesofrootexudatesoftheCdhyperaccumulatorSedumalfrediiunderCd.Therootexudateswerecollectedaftertreatmentfor4and8dayswith0and40滋mol/LCd.Thecollectedsolutionwaslyophilizedanddissolvedwithmethanol,andafterderivatizationwithmethoxyaminehydrochloride(PCA)andorthogonalpartialleast鄄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OPLS鄄DA)werecarriedoutforpatternrecognitionandaclearseparationamongthedifferenttreatmentswasachieved.Twelvecompoundswhichtherelativeamountofthese12compoundsrevealeddifferenttrends,whichindicatedthattheCdhyperaccumulatorS.alfrediicouldadjustthesecretionofrootexudatestotolerateoraccumulatetheheavymetalCd.

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代谢组学研究spectrometrydifferenttreatmentsandstudytheeffectmechanismofS.alfrediitoleratingoraccumulatingtheheavymetalandN鄄methyl鄄N鄄trifluoroacetamide,thesampleswereanalyzedbyGC鄄M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causedtheseparationamongthedifferenttreatmentswerefoundandidentified.Withthechangeoftreatments,Keywords摇Hyperaccumulator;Sedumalfredii;Rootexudates;Metabonomics;Gaschromatography鄄mass

(Received4May2014;accepted7July2014)Thisworkwas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s.21037002,41071304,21107075)

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在穗举行

摇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20分析化学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冶于11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胜利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基金委化学部梁文平副主任、分析化学学科庄乾坤主任,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香港浸会大学等单位的11名特邀专家,和来自全国56个高校、科研院所的20名分析化学领域、28名“优秀青年基金冶获得者及其他一些优秀中青年学者等共计136人。

会上,庄乾坤主任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分析化学的基金资助情况、重大科研进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国际影响力,展望了分析化学的前沿发展趋势,会议还特邀张新荣教授报告了关于《AnalyticalChemistry》杂志的投、审稿情况及其注意事项等。在学术交流部分,共有51名分析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分别报告了他们的建设性的点评和建议。

最后,与会专家尤其是青年专家就基金委分析化学的“十三五冶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他们认为,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分析化学的研究应以“3S(Sensitivity,SelectivityandSpeediness)+2A(AccuracyandAutomatics)冶为杠杆,瞄准公认有影响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要重视针对科学问题来研制新仪器装置、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分析化学的学科优势。分析化学青年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工作,青年学者要相互团结、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在学术上应该勇于创新,敢于向关键性重大科学问题发起挑战,为推动我国分析化学研究向世界领先水平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会议是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的一次高层次学术交流和战略研讨会,是对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与科学总结,将有力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李攻科供稿)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思路,特邀专家们从研究深度、创新性以及应用拓展等方面对各位青年学者的报告给予了针对性、

篇8: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其抗砷性分析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其抗砷性分析

蜈蚣草(Pteris vittata)是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能够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砷,并将其输送至羽叶中富集.为了探索蜈蚣草单个细胞在砷积累和砷抗性中的特性,本文首次通过酶解方法获得了这一砷超富集蕨类植物的原生质体,并研究了原生质体在不同浓度砷胁迫下的生活力.结果显示,蜈蚣草原生质体的抗砷性远高于烟草原生质体的抗砷性,与其整体植株的`抗性一致.这为探索砷抗性和超富集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体系.

作 者:詹宝 徐文忠 麻密 Bao Zhan Xu Wenzhong Mi Ma  作者单位:詹宝,Bao Zhan(香港城市大学理学院)

徐文忠,麻密,Xu Wenzhong,Mi Ma(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刊 名:植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年,卷(期):2006 23(4) 分类号:Q94 关键词:蜈蚣草   原生质体   抗砷性  

【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相关文章:

1.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2.超吓人的短篇新鬼故事

3.新序目录序阅读理解答案

4.理解_

5.超励志文章:明天,新的一天,多么美好!

6.新好男人的超经典年终个人总结

7.植物作文

8.理解近义词

9.理解议论文

10.理解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