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新闻特写范文

新闻特写范文

2024-02-19 07:48: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齐春纤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新闻特写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新闻特写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闻特写范文

篇1: 新闻特写作文

新闻特写作文

石化一中的校园操场上,人声鼎沸,秋风飒飒。宽阔的跑道上,男子800米的运动员们如乘奔御风,风吹起身后的号码牌,好似像征胜利的旗帜。

9月29日下午,迎着凉爽的秋风,踏着湿露的跑道,我班运动员胡艺冬在跑道就位。裁判正在对跑道与运动员严肃地做检查。备受瞩目的800米预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比赛,800米的中程跑,最考验的是运动员的暴发力与体能。这不像短跑,不用太在意体力的调整;也不似长跑,无需考虑暴发力的强弱。这是最考验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比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嘈杂的人声忽地变安静了,每个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跑道,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地目睹着将要打响的比赛,我们的座位离起点最近,每个人都清楚地看见胡艺冬脸上跃跃欲试的神色,我们都在心底为他助威,用目光将鼓励传过去。

裁判已在终点与起点就位,广播中正认真进行核查,确认无误,马上开始比赛。

看着起点的裁判举起发令枪,高声发令:“各就各位”,只见胡艺冬做作好起跑姿式,目光如利箭一样直指前方。“预备”,又看胡艺冬已抬起了右腿,身体像一张弓,绷紧着,随时准备射出去。

“啪”,只听得发令枪响,胡艺冬如一颗出膛的子弹冲了出去,随着枪声被打响的,还有会场的呐喊声,我们的目光紧跟着胡艺冬的脚步,只见他如闪电般地跑完第一圈,看得许多同学竟忘记了为他呐喊,不过,他们惊讶的表情也许是更好地助威吧,但,闪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胡艺冬在第二圈时速度有所减弱,看得出,他还在努力加速,所以现在他还属于前列。

势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激动人心的冲速段开始了,甩腿、摆臂运动员们都在用最后的力量拼搏着,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看似保持均速前进的队伍中,位于胡艺冬后的一个运动员突然加速,竞超过了胡艺冬。可惜、可惜,这是最后一点距离了,胡艺冬虽紧随其后,穷追不舍,但终于只得了小组第三。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胡艺冬的成绩,因为这是小组赛,总成绩要经过对各组成绩的对比排出,可喜的是经过评委的裁定,胡艺冬最终得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伴着热烈的掌声,几位同学拥着胡艺冬回到了休息区,看着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的微笑,每个人都在心底为他喝彩。

篇2:新闻特写含义特点

新闻特写含义特点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一种体裁。它报取新闻事头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写作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3。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4。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惧等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5。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6。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格式

标 题

导语。用一段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正文。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列小标题,逐点逐层报告,正确地表达内容。

结尾。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深化主题,做出结论。

篇3:新闻特写的特点

新闻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篇4: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篇5:新闻特写的写作

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篇6: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篇7:高考录取新闻特写:带着喜报上大学

高考录取新闻特写:带着喜报上大学

“快来看,王师傅家的孩子上了咱段报了!”8月7日清晨,甘肃嘉峪关供电段嘉峪关检修车间变配电组骤然热闹起来。变电工王桂忠从同事的手中接过新一期的段报,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段报“家有喜事”一栏,刊登着一张王桂忠一家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中他儿子举着西北工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录取通知书喜不自禁的笑容,感染着读报的每一位职工。

相似的一幕很快又发生在距离嘉峪关400多公里外的武威市。8月8日晚,嘉峪关供电段张掖西高铁供电车间的龚志贤,刚刚结束了连续10多天的值班盯岗,准备回家。他将最新一期的段报《嘉供风采》装在包里,要给儿子送一份特殊的礼物。

在这份段报上,同样也有龚志贤儿子举着录取通知书的全家福照片,引发同事的赞叹。

龚志贤的'妻子杨新容拿到“喜报”后异常激动:“儿子,你考上大学,这不仅是咱们家的喜事,这么多叔叔阿姨也在为你祝福,真是让人心里热乎啊!”

《嘉供风采》是一张普通的铁路基层段报,类似这样名不见经传的站段内部刊物,在兰州铁路局就有10多个。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高考结束、录取通知书的陆续送达,“家有喜事,金榜题名”成为各站段报纸的特色栏目,在职工中广受点赞和追捧。据了解,今年仅在嘉峪关供电段就有32名职工子女手捧录取通知书的全家福刊登在段报上。

“让职工子女带着‘喜报’上大学,这不仅是我们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新方式,也是对所有困难职工子女的郑重承诺。”兰州铁路局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到金秋时节工会都会提前排摸困难家庭子女上学情况,并登记造册建立金秋助学档案,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将企业和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家庭,点燃困暖家庭学子求学梦想。目前,已经将第一批资金39.62万元,发放到115名困难家庭职工子女手中。

篇8:苏炳添新闻特写作文1000字

苏炳添俯身在百米跑道的起始处做准备动作,全身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微风吹过,一滴汗珠顺着他的额角滑过脸庞,滴在了运动服上,他却浑然不知,双眼死死盯着地面。

“哔――”工作人员吹哨,他脚踏起步器,宛如一支蓄势待发的箭,等待着那有力的一发。“啪!”发令枪响,这支利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破风而行。从观众席望下去,在各色运动服里,那一身中国红格外醒目。这唯一的人遥遥领先,伴随着呐喊、欢呼声,他第一个冲向了终点,观众席沸腾了,9秒83,打破了亚洲记录!没有一位中国人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9:苏炳添新闻特写作文1000字

百米赛跑半决赛发令枪响前,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内异常安静。只见苏炳添在起跑线上蓄势待发,他那异常坚定的眼神望着终点,一颗怦怦跳动的心像在诉说着他想为祖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全国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都在为苏炳添默默加油,心里充满了紧张与期盼。

“砰!”发令枪响起的一刹那,苏炳添蹬地飞起,犹如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射去,他一心只想着冲过那道神圣的终点线。近了,近了,更近了!面对临道对手几近贴身的追击,苏炳添咬紧牙关,奋力地“飞”过了终点线。

篇10:苏炳添新闻特写作文1000字

8月1日,东京奥运会的男子百米半决赛上,一个红色的身影在跑道上飞驰而过,会场闪耀的灯光照在他的身上。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赛事。

放松手臂,脚踩起跑器,手撑在地,准备开跑。只听哨声一响,苏炳添风驰电挚,如箭离弦般冲向了终点。那一瞬间,他那瘦小的身躯犹如猎豹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腾。他拼尽了全身力气,因为他知道自己背负着重大的使命,有无数双眼睛正在紧盯着他。

最终,他为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战胜了亚洲人类的极限,以9秒83的好成绩,成功闯进了百米决赛,刷新了亚洲记录,他让黄种人站在百米飞人的决赛赛场上!赛后的苏炳添跪在地上,用嘶吼来表达赢得比赛后的兴奋。

篇11:苏炳添新闻特写作文1000字

他走上决赛跑道,向工作人员借了把尺子仔细丈量,风在为他欢呼,鸟在为他歌唱,这是电视机前无数观众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站上起跑器,埋下头,枪响,只见苏炳添如同旋风般向前冲去。一瞬间,他那快速移动的身体便腾空而起,衬着红色跑道,酷似一头雄狮,手臂不断摆动,疾如流星,只留下一道残影。100米似乎对他特别短,还不等观众反应过来,他便像脱缰的野马,冲过了终点。

篇12:萧乾: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

萧乾: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

萧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京派作家.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他在恪守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下,熟练地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可以和现实主义小说相媲美的报道,也因此,他写的新闻特写引人入胜,文采斐然,可读性很强.

作 者:王俊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刊 名:采写编 英文刊名:JOURNALISM PROBE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3: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2、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不同特点。

3、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预习:

1、阅读第四章,了解特写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作品后的思考题。

2、感受消息、通讯与特写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吕伟跳水夺冠镜头。思考:写一则消息和通讯会写哪那些内容。

2.、阅读下列特写:

“飞天”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洁然 樊云芳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17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赏析:这篇优秀的新闻特写,再现了吕伟跳水夺冠的'镜头。第二三四段把这精彩的瞬间镜头 --“五一三六”动作分解开来,用几个“定格”的画面:“飞天”“转体”“入水”加以展示。放慢“镜头”,细致描绘,用文字描绘画面,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而逼真,产生一种亲临其境,亲观其景的感觉。

一、新闻特写的定义、特点、分类(P54)

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是描写;选材: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描写局部并放大细节)

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如《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和《梦碎雅典》。前者就是截取毛泽东到重庆机场和张公馆的片段,抓住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如手指烟熏、鞋底崭新、新衬衫和打碎杯子等,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对豪华的官场生活极不适应的共产党领袖形象,使国统区的人民对这位被国民党称为“匪首”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能有真实的、正确的认识。

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性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如《漫步在无人区》就是通过巴以交战区这个特定场景中鸡群、橘子、电话线、雏菊等典型事物的描绘,突出了无人区令人恐惧的寂静氛围。

二、新闻特写与消息、通讯的区别

阅读消息《毛泽东昨抵渝,周恩来王若飞亦偕来,蒋主席昨晚宴于山洞》、P56人物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与P35人物通讯《彭德怀印象》,从主题、选材、表达方式、语言、结构、篇幅和时效性等方面比较一下。

消息         通讯           特写

主题 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倾向,即体现一定政治、经济利益的新闻导向,但主要是为了突出报道的新闻事实。 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 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

选材 重事件,“何事”最重要。纵然是人物消息,也主要是写人做的事,以事显人。偶尔有细节,是点化式的。(纵剖面) 注重写人或写事中之人,即使重在写事,也不仅仅以交代清楚“何事”为最终目的,而是力图展现事件的全貌。没有细节不会有好通讯。(纵剖面) 描写事件局部并放大细节。(横断面)

表达方式 以叙述为主,较少出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看不到报道者明显的态度、立场或者评论。 融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 描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抒情。

结构 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 结构灵活,类似于散文,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层层递进式。 结构灵活,如同讲故事,怎样好听怎样讲。“文无定法”形容最恰当。

语言 客观、冷静,简洁明快。 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较通讯集中,精炼

时效性 讲究传播的时效。 较消息时效性差些。 讲究传播的时效。

篇幅 短小(如电报) 长(如平信) 较短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一、以《梦碎雅典》为例指导写作

1、阅读P64,了解注意事项。

选准镜头

1、本文为何把镜头对准了失败者?仅仅是因为她无可逃脱的“宿命”让人扼腕痛惜,还是别有深意?

明确:因为她是一个不屈的失败者。作者同情她,更敬畏她的坚毅、永不服输。想引导人们学习她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这便是奥蒂身上的新闻价值,也是本文主题所在。

2、镜头对准哪个画面才能更好的体现这一主题呢?

明确:奥蒂37岁高龄失败瞬间的表现。

描绘细节

这个瞬间的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奥蒂的性格呢?

明确:“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的走着”,“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这些动作和表情的细节描写凸显了她内在的精神气质。

感情渗透

作者在奥蒂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举例说明。

明确:有同情有敬畏。本文把描写和抒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借景抒怀,情景交融。如:“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在全场的惊呼声中”,“此时,全场再次静默的反常”,通过对全场观众由静默到惊呼再到反常的静默这一过程的描写,作者对奥蒂的同情便暗含其中了。而末段直接抒发了敬佩赞扬之情。

引用背景

去掉第3、4、9、10、11段,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这些段详细介绍了奥蒂过去的参赛史,正是这些背景材料,奥蒂不向命运低头的悲剧英雄的形象才有了深度。反之,只是单纯描写奥蒂失败的瞬间,那么就显得平面,单薄。

二、参考活动

1)确定一个写作对象,可以是你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你的老师、父母,抓住他们的个性特点,选取最能体现这个人的一些细节,写一篇人物特写。

2)在课堂上,或者走到餐厅中,仔细倾听周围人的谈话,观察他们的表情以及周围的环境,突出描写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一篇场景特写。

教学反思:

篇14:新闻人物特写作文1600字

田径场上东京的夜,明如白昼。人声鼎沸的标枪赛场,喧嚣打不破刘诗颖的沉静,她正在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一投,观众席上的中国教练员紧张地注视着她。

只见她微微后退,慢跑起步,干脆地举起有一多斤重、两米多长的标枪,逐渐加速,调整重心,浑身气力汇聚于右臂,手臂后拉以便借力,只等爆发的那一瞬间,力量可以急促地迸发出来。动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在短短的助跑道上做好了所有准备。蓄力后奋力一掷的刘诗颖,迅速站定,望向带着疾风、如流星般向前飞去的标枪。

标枪在半空划过一道弧线,轻松地越过65米线,径直向后扎了过去,她第一掷就取得66。34米的好成绩。在强光灯下的东京奥运赛场,她凭借这一成绩,为中国女子标枪赢得首枚奥运金牌,为中国再添一金。

篇15:新闻人物特写作文1600字

东京奥运会游泳赛场出场通道内,一位中国游泳运动员出场了,她迈着从容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泳道,微笑地向观众招手致意,她就是中国游泳健将张雨霏,她将参加二百米蝶泳决赛。

简单的热身准备过后,张雨霏站在了泳道起点,认真细致地做好入水准备。哨声一响,她如离弦的利箭般钻入泳池,水花飞溅中,只见她轻舒玉臂,双手向后划水,双腿拍打着水面,如流星一般向前飞行,身后只留下翻滚的水花,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田里自由地飞翔。

转瞬间来到最后五十米转身处,只见她翻身一蹬泳池壁,“嗖”的一声潜出十米远。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奥运会纪录的虚拟线,用于比较当前的成绩与奥运纪录。此时的张雨霏已经在这条线的前面,也就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打破记录!只见她不慌不忙,使出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尽管其他选手奋力追赶,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张雨霏第一个触到终点记录仪。当她稍作喘息,回头望向记录成绩的大屏幕时,原本紧张的脸庞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篇16:新闻人物特写作文1600字

她站在运动场上,主持人正播报着她的名字。她镇定自若,脸上流露出自信,她的教练团对她的表现满怀期待。

这时,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拿起黑色的铅球。只见她用力举起手,闭着眼使劲把铅球往前一抛。紧接着,球在空中旋转了不知多少圈,几秒时间里,铅球就和场上的草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裁判员急忙上前记录成绩――20。56米。结果出来了,她再也收不住强忍的泪水,大声地哭了出来。是的,她做到了,她为这一刻准备了。她这一掷,为中国队又添了一枚金牌。

她走向教练团,主教练为她竖起了大拇指。整个运动场上的媒体都争先恐后地来报道这位少女。当各国记者争先采访她时,她只说了一句话:“一定要沿着自己梦想的那条路去走!”

篇17:新闻人物特写作文1600字

奥运会女子双人跳水10米高台上,两位十多岁的少女伴随着在场所有教练、运动员以及电视机前观众期待的目光,深呼吸调整着心态。

在即将落水的'最后一跳前,中国的“奇遇组合”――陈芋汐和张家齐过关斩将,以领先第二名47。22分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预订了金牌。

听见广播中传来开始最后一跳的哨声时,两人同时向身后转去,踮起脚尖,脚趾有力地紧紧把牢跳台的边缘,向斜上方舒展双臂,微微弯曲的膝盖好似在为后面的“大秀”起势。

齐数“五、六、七、八”后,两人顺势向后翻去,一个三百六十度轻盈又干净利落的转体,接着行云流水般双手抱住双腿,使面部和前胸几乎紧贴大腿翻转三周半,展开入水。时间好似在等待她们完成动作,这几秒过得异常缓慢。听见“哧”的一声,二人同时钻入水中,如同一粒极轻的碎石落入水中,还没等水反应过来就已落入池里,消失在水面上浮着的白色泡沫中。

陈芋汐和张家齐这两位小姑娘完美的将这套难度3。2代码“5253”的动作完成,取得84。48的高分,为中国赢得在东京奥运会的第八枚金牌。

【新闻特写范文】相关文章:

1.新闻新闻特写范文

2.通讯特写范文

3.新闻人物特写范文集

4.体育比赛人物特写范文

5.新闻人物特写范文200字

6.人物特写范文好文

7.《新闻》

8.特写荷叶的唯美诗句

9.高中课间事件特写范文

10.新闻范文

下载word文档
《新闻特写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