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三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 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 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 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 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
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 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由此可见甘罗的才智,不但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篇2: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岁那年,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
文姬却马上听出说:“父亲,您弹断了第一根弦!”蔡邕吓了一跳,女儿从来都未学过弹琴,甚至连琴都未摸过,怎么就听得出他弹断了第一根弦呢?蔡邕继续 弹著,故意把第四根弦弹断。文姬又立刻辨出:“父亲,您又把第四根弦弹断了!”蔡邕这才相信,女儿的确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
蔡文姬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琴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篇3: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曹冲,曹操之子。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留有曹冲称 象的典故,《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
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仓库管理的士兵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 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后来,那个仓库管理的士兵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咬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便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其实曹冲不仅有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 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 十”。
曹冲无疑是个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到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篇4: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孟尝君本名叫田文是齐国丞相田婴的儿子,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为田婴其中一个小妾所生,出生于五月初五。由于当地的风俗认为,这个日子出生的婴儿会对父亲不利,所以田婴就叫田文的母亲把婴儿拿去扔掉,并告诉她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
就在田文五岁生日那天,田婴发现了这个秘密,大发雷霆,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过了一些时候,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
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
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一个劲地加多积贮,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从此以后,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
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田文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其门下食客有三千之众。这就是孟尝君。
篇5: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司马光砸缸故事说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篇6: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曹冲,曹操之子。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留有曹冲称 象的典故,《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
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仓库管理的士兵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 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后来,那个仓库管理的士兵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咬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便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其实曹冲不仅有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 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 十”。
曹冲无疑是个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到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历史神童故事四.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司马光砸缸故事说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篇7:中国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至十二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惟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的那批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干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中国历史小故事:名将美人江东二乔小乔与大乔
名将美人,用在三国东吴二乔两姐妹身上是十分恰当的。
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乔玄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
有人以为二乔的父亲乔玄就是曾做过汉朝大尉的乔玄,这是错误,太尉乔玄死在汉灵帝光和六年,是睢阳人,与庐江乔玄毫不相干。
二乔的丈夫都是英雄,大乔的丈夫是孙策,小乔的丈夫是周瑜。
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三数年间使闯荡出一个辉煌的局面,曹操不得不表奏汉献帝封他为吴侯。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这就是大乔今后的生活。
小乔比大乔要好一些,她与周瑜过了八年的夫妻生活。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结婚那年他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孙策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给他和张昭。周瑜还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北宋的苏东坡还感慨地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惜“羽康纶巾”的周瑜敌不过也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为了荆州的借还问题,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不知诸葛亮后来到周瑜灵前吊孝的时候,小乔是何感慨。反正从此后,小乔应该是:“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
以上有关二乔的生活情况,一般来说,是大家熟知的,至于二乔与赤壁之战的关系则知道的人不多。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万丈,经过周密的准备,向南进兵,目标首先就是荆州。当时刘备已死,刘备的儿子刘琼举众而降,刘备败走,江东的孙权也危在旦夕,如果孙、刘联合与曹军决战,胜败尚不可知,如果单独行动,就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是战是和,当时吴国境内却有两派,而决定关健就看周瑜。
《三国演义》里对诸葛亮舌战群儒写得十分精彩,而事实上最管用的一脚棋却是诸葛亮和鲁肃夜访周瑜。当时周瑜正在邵阳湖训练水师,鲁肃见到周瑜开门见山地说:“曹操驱兵南侵,传檄至此,欲与主公会猎于江夏,显有并吞之意,和战二策,主公不能决,将军之意若何?”
周瑜回答:“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
鲁肃大不以为然地说:“伯符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正欲赖将军以保全国家啊!”
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一言不发,眼看双方就要翻脸,不觉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周瑜问他:“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从容回答:“我笑鲁肃不识时务罢了!试想曹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来只有吕布,袁木,袁绍敢与对敌,今数人都被曹操所灭,天下无人了啊!只有刘备不识时务,强与争衡,如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鲁肃傻乎乎地问:“你怎么一下子又转过来叫我去投降呢?”
诸葛亮仍然不急不慢地说:“我有一计,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用不着国家投降,只须派一个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退走!”
周瑜一听,十分新鲜,急问:“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
诸葛亮仍然拐弯抹角地卖关子:“江东去此二人,如大树之飘一叶,太仓之减一粟,但曹操获得了,一定会大喜而去。”
就这样胃口吊尽之后,诸葛亮才慢条斯理继续说:“我还住在隆中的时候,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起名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在里面。曹操是个好色之徒,听说江东乔国老有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现在他弓陌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只是为此二女,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称心满意,一定班师而去,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将军还不赶快执行。”
周瑜问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何证据?”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铜雀台赋》,文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话到此处,周瑜已气得脸红脖子粗,诸葛亮故意装作满头雾水似地问:“汉天子常以公主和亲,你现在怎么可惜起两个民间女子来了呢?”
周瑜说道:“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就这样诸葛亮装疯卖傻,激怒了东吴的决策人物,把东吴拖向赤壁战场,直接承担了曹操的强大压力,才使得立足未稳的刘备,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虽说孙刘联合,诸葛亮功不可没,但没有二乔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没有孙刘的联合,又那有赤壁之战的胜利。
对赤壁之战,自有传说很多,如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诸葛亮的借东风,庞统的连环计,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还在孙刘联军的主帅周瑜指挥有方,此外,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与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曹军不习水战,曹操的骄傲轻敌有关。
深秋天气,两军隔江对垒,剑拔夸张,长江滔滔不绝,夜月正圆,曹操在船上大宴文武官员,一时兴起,曹操取槊立在船头,将酒倒入江中,对文武官员说道:“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颇有感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说罢,扣弦而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呜,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明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降,枉用相存;契阔谯契,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这时是五十四岁,虽然他不曾把几个二十多岁的对手放在眼里,然而心情却十分萧索与无耐,歌中既叹人生的悠忽,又一再提到忧思满怀,出现了一派名将垂老,英雄未路的感慨,因此便注定了他一败涂地的命运。
关云长在华容放曹操一条生路,一般人总以为是关云长义薄云天,实际这也是诸葛亮安排的一着妙棋,因为如果曹操就此土崩瓦解,咄咄逼人的周瑜,那里还会容得下刘备这伙人。尽管如此,周瑜不是还一再逼刘备让出荆州吗?
诸葛亮是聪明的,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关于“二乔”一句,实际是另有所指,却被他巧妙地用来激怒周瑜,促成孙刘合作,使后来饱偿寂寞之苦的二乔在当时也为国作出贡献。诸葛亮敢这样做,就是他看准了周输个性的弱点:心浮气躁。在后来他也就用这一点在荆州的借还问题上活活气死周瑜。使已经尝尽孤单的姐姐大乔,有了个做伴的妹妹。从此,姐妹两人面对江南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天天就坐在一起,说些孙策和周瑜当年的故事,特别是周瑜肯为她两人去进行大规模的赤壁之战。
中国历史小故事:诸葛亮勤奋好学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相关文章:
1.中国历史小故事
3.中国历史故事初三
4.中国历史故事英文
5.中国历史故事简短
6.中国历史故事集
7.睡前小故事儿童
8.儿童睡前小故事
9.儿童正义小故事
10.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