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
“gd100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
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
在喜迎新世纪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聚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举行量子计量标准及量子信息学术报告会,参观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部分实验室,就如何加强计量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迎接国际贸易对我国计量科学技术的新挑战,使计量科学技术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座谈献计献策。科技部有关领导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到院听取了院士们的建议。
计量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特点是:人们通过测量取得各种“量”的信息,这些量必须准确、可靠,达到量值的统一,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科技成果。如果量值不准,同类量值的不统一,就会造成生产活动的混乱,使科学实践失去意义,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在人民生活、贸易交换过程中造成麻烦,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如果科学技术的成果若没有可供工程计算的基本数据就不可能进行工程设计,也不可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不言而喻,测量是获得基本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现代化生产是专业分工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要有互换性,要求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中的测量和控制。因此,国际上通常把原材料、工艺和计量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三个支柱,也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水平。计量科学是研究一切有关测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人们就是通过计量描述周围物资世界、揭示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
21世纪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已跨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进入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阶段,计量科技发展也从要求满足公平交易的度量衡,静态单一的通用性、互换性、符合性,发展到人们高品质生产、生活的动态、综合、远程、极端量等测量控制阶段。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近来,在发展现代计量科技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如长度、电学、热工、时间频率等计量基准的研究逐步取得了以量子效应为基本原理的自然基准体系。所取得的计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成果是可喜的,但综观国际计量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我国计量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需大力发展和提高。计量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工作在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不能满足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及高新技术发展对计量科学的要求。对此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和领导呼吁,就我国计量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给予支持,使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计量科学得以迅速建设和发展。
院士和专家们认为,计量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和创新工程的技术基础,尤其我国加入WT O在即,面对世贸组织(WTO)为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TBT)和我国签署国际间校准和检测证书等效协议的迫切要求,必须解决保证按照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进行相应的校准或检测的手段。这是因为,任何产品要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供方与需方都应当根据认同的技术标准进行校准或检测。因此,所使用的校准或检测仪器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这就要保证这些仪器的量值溯源到国家相应的计量基准标准上来。只有各国的基标准,通过国际比对确定量值的一致性和等效性,各国校准或检测数据互认才能保证,才能使贸易往来顺利进行。
目前,我国计量基标准设备和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少,是制约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计量基准、标准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建立的,由于长年频繁使用,得不到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有的已经老化磨损严重,有的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的基础建设刻不容缓。
学术报告会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潘必卿作了计量科学的任务、意义及发展方向的报告;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作了量子计算机与通讯的报告;计量院李天初研究员作了研制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的进展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计量院研究员)作了电学计量量子基准的报告。
院士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纳米计量、低温辐射计、激光长度量子基准和约瑟夫森电压量子基准等部分实验室。座谈会上,专家们对计量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对计量院今后的发展表示极大兴趣和关心。
篇2:节能降耗电力计量技术研究论文
节能降耗电力计量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重点对节能耗电中国电力计量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节能降耗;电力系统;电力计量技术;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着供电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电力资源也在不断被开发和利用。面对这样的压力,我国的供电企业必须通过节能降耗来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电力计量技术是反映电力企业的管理、经济等综合性实力的直接标准。因此,充分认识和了解节能降耗中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意义和现状,对于改变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运营状态,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促进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节能降耗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尤其是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的消耗更是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同时,我国的能源又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导致很多地区都面临着资源,尤其是电力资源的缺乏。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而电力资源的消耗却超过了很多国家,而且已经严重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这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电力资源的节能降耗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节能降耗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倡导低碳经济、降低消耗、节能环保,以实现减排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我国当然也是如此。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匮乏等现象,我国积极倡导低碳环保,并致力于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节能降耗目前和将来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2、我国电力计量技术应用现状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其准确且标准化的计量是电力企业保证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作为最为直接的面相用户的窗口,最为直观地反映着电力企业的自制、管理水平、信誉等情况。因此,电力计量工作是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目前主要有手工抄表、本地自动抄表、移动式自动抄表、远程自动抄表和预付费电能加量等5种电力计量方式,这些方式也反映出电力加量技术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营难度也越来越大,而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则是保证和提高企业效益最为根本的途径。但同时,我国的电力计量又存在较为复杂的问题和明显的不足:
(1)电力计量水平低,电力企业对电力计量的准确性重视不足,缺少专业的电力计量设备和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导致电力计量误差较大。
(2)缺乏完整的电力计量标准化体系,包括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考核标准等。
(3)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足,操作随意性大,管理水平低,管理效果差。
(4)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力系统的标准不相符,计量数据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作为我国电力系统可以参考的数据资料。
3、电力计量技术在节能降耗中应用的必要性
电力计量技术在节能降耗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减少电力消耗、提供准确数据、增加电力应用的科学依据、提升运行效果等。
(1)提高电力效率,降低电力消耗是其必要性的首要体现,而电力计量技术对电力消耗的降低的效果是显著的。在此过程中,电力计量数据不仅承担着判断电力设备是否经济运行的责任,更支撑着电力市场营销和交易技术要求。此外,工作人员在电力消耗降低的过程中可通过准确的剂量核算来确定电网设备的损耗传程度,从而进行合理的更换或处理,最终实现企业电力消耗的减少。
(2)节能降耗中的电力计量能够通过更为先进的计量工具的应用来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数据,以帮助节能改造工作的进行。此外,电能计量器具能够直接提供电压、频率等参数和数据。因此计量技术的先进程度和器具的准确程度就极为重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先进计量器具的应用,电力企业可以更为及时地获取更加系统和准确的数据。
(3)电力计量能够为节能降耗的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电力计量获取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获得更高的计量管理效益。例如,工作人员以电力计量技术作为科学依据,对运行中的电网设备进行节能监测,从而可对电力系统中的计量数据进行评价和分析,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
(4)工作人员在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过程中,可根据电力计量数据来判断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是否处于高效、合理和经济的状态,从而可帮助在促使变压器自身运行处于最佳区间这一过程中采取不同类型的节能降耗措施。此外,工作人员在提升运行效果的同时还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线损,帮助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4、节能降耗中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策略
节能降耗中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落实、电力计量设备的投入和管理、电力计量系统的完善和健全、建立基于自动抄表技术的节能数据管理系统、标准化电力计量服务等方面。
4.1 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电力系统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电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做到节能降耗,以及重视电力计量技术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因此,首先应该综合考虑我国电力企业实际运营的需求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完善且合理的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促使企业充分了解电力计量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电力计量工作,不断致力于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始终将节能降耗贯穿在工作中,不断推动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充分体现节能降耗中电力计量技术的价值。
4.2 加大电力计量设备的投入,做好设备的管理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计量设备涉及众多,包括电能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电能表可通过电力系统中电压信号、电流细胞、相位三者关系的结合来进行有功和无供电量的转换;电压互感器则主要用于系统中线路电压的采集;电流互感器则主要用于系统中一次回路、二次回路电流的采集,其与电能表在通常情况配合应用,可促进电力计量准确性的提高。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电力计量设备的投入,在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减少计量误差,提高计量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电力计量综合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此外,电力计量设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线路布置、电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损耗,包括电力系统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引起设备误差,导致电量损失产生。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线路和变压器损耗的原因多是因为设备自身的精准度较低造成的,比较固定,同时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或随意操作导致的错计和漏计同样会引起电力计量误差。因此,电力设备的日常管理是减少电力计量损耗的基本,提高设备计量的准确性,同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加强电力计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并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指导。
4.3 构建健全的.电力计量系统
我国主要根据电力企业对相关交易合同的执行情况来对企业进行电量考核:首先由发电厂制订不同地区的发电计划,根据过发电量和欠发电量来评估不同时点段地区的发电情况,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发电量执行和奖惩电量即兴考核和计算。此外,电力企业的远程计量系统在电量数据的准确采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远程计量系统具体可分为分布式系统结构和分层式系统结构,组成部分包括主站、通信网络、配变站和变电站等,主站通常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通过各个通信模块的配置来进行电量数据的采集。远程计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模拟、通信和网络等方式来对电力计量系统中的装置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对不同发电厂、不同时间段和计量点的电能量进行考核,终端设备的通信功能得以实现,并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4 建立基于自动抄表技术的节能数据管理系统
自动抄表技术是在电能的供应及管理中采用的一种新的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其成为实现现代化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节能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抄表系统、通信子系统、中心处理子系统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自动抄表技术的优越性对节能管理的实施具有明显的作用。自动抄表技术的实现基于智能电表,智能电表相比于传统电表具有更为完善和多样的数据采集功能,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次备份,明显提高了电力计量系统对耗电量的管理水平。以智能电表为基础的自动抄表技术的优势体现在:一是缩短故障停电时间,保证断电故障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二是及时且准确地分析电路中的异常情况,提高防窃电能力;三是自动分配电器用电量,自动控制用电时间,节能且高效。该技术是实现节能管理中电力计量智能化管理的关键,而建立以该技术为核心的节能数据管理系统则可实现数据采集的广泛性、可靠性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对用电行为实施更为精准的控制。
4.5 实现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
实现电力计量管理的标准化需要做到计量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管理的标准化两个方面。计量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及时淘汰和更换落后以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产品,使用满足计量规程要求、稳定性好、精度高的设备,加大计量技术的改进,逐步实现计量的自动化管理;加大计量监督的检验力度,调整对电能表检验、互感器变比调整、综合误差测试等的考核力度,通过技术优势发挥来促进计量精度的全面提高;根据规程进行运行轮换和校验,加强运行管理;不断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应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增加计量管理和监测的科技含量;积极争取技术支持和指导,不断加强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学习。管理标准化则要求首先做到依据《电力法》、《计量法》等法律管电,同时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将计量管理放在企业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好不同部门和岗位的配合,保证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此外,还应重视剂量档案管理的完全,对计量工作和管理中的各种记录和资料等实施动态管理,随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结束语
针对当前我国节能降耗中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做到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电力计量技术在节能降耗中的重要性,加大先进电力计量设备的应用,规范操作,不断引进现代技术,以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先进化的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最终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为军,曾忠平.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1)
篇3: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研究论文
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为促进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好电力计量工作至关重要。在电力计量工作中,电能表的应用是重要方面。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用智能电能表替代传统电能表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科学的电力计量工作在提升电力行业节能降耗程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对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计量论文
电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由于电力资源的应用的科学性比较低,电力资源浪费情况依然存在。一些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不科学的电力管理方式,电力资源的浪费情况比比皆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电力计量工作中,需要应用高智能的电力测量仪器。同时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不断完善电力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能耗。
1我国电力计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力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电能短缺现象。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对地区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限制作用。为了提升我国电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依照生态理念,实现电力资源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电力计量工作中,虽然成绩已经非常明显,但是依然存在相关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解决电力资源应用中的问题,才能提升我国现代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
2电力计量工作的特点和技术特征分析
2.1电力计量工作的特点
①服务性。由于电力企业的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因此,其本身的社会服务性能比较突出。电力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严格地按照国家和地区规定的标准进行电能的提供,并且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可见其服务性是相对比较突出的特点。②差异性。电力计量工作中涉及到的环节较多,而且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计量仪器和装置。另外,所应用的计量技术和手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电力计量工作的差异性也需要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加强重视。③技术性。电力计量工作主要是围绕电力交易、电力统计以及测量等方面进行。因此,无论是在电力生产还是在电力输送方面都需要对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性做出要求,需要了解电力营销方面的相关知识。
2.2常用的电力计量技术
通常情况下,比较常见的电力计量技术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工抄表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专业的人员对相应范围内电力用户的电表进行抄录,根据相应的电表数来计算电费。这种方式一般会应用到小范围的数据计量中,但是精准程度很难达到标准。②抄表终端抄表技术。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多的是针对自动化系统的盲区。主要的工作同样是有抄表员来进行。只不过采用了数据线或者是其他的技术类型。③计量自动化系统抄表技术。这种抄表技术采用的是电子智能电表,得到的数据信息必然会相对完善和精准。另外,对耗电量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智能电表和计量系统
3.1智能电表的功能
①相关电量信息的安全程度较高。②对一些重要的事故会有相关的记录,作为供电参考。③组合计量方式可以选择电能的累计,实现组合功能,防止窃电。④可以对电压、电流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提供精准的电力信息。⑤为用户提供最大需求的计量。⑥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提升电能的应用效率。
3.2应用智能电表技术的优点
3.2.1提升防止窃电能力众所周知,在具体的电力使用工作中,出现窃电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众多,不仅会严重地影响到电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应用智能电表技术可以对窃电的源头进行监控,大大降低窃电现象。3.2.2减少故障停电的频率出现电力事故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这样技术人员就可以展开维修,在明确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处理。3.2.3节能性强这种技术可以对用电量进行分配,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不仅如此,还可以依靠无线技术来预防漏电现象的出现。可见,其节能性和安全性都可以达到标准。
3.3智能电表的作用
智能电表准确地实现了电力计量的智能性,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反馈,加强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控制,提升电网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计量自动化系统
计量变电系统应用到各种不同的领域,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采集、检测等作用。通过自动化系统、计量终端等不同的环节,对电量进行采集和整合。这一系统还可以对电力的损耗进行控制,做好节能减耗。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这一能源紧缺的时代,充分地应用智能的设备和系统来提升能源的利用率至关重要。对于电力计量技术来说,智能电表的应用是降低电力能耗的重要方面。加大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力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能,促进电力资源应用的长期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辉.基于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1).
[2]顾娜.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5).
篇4:环境科学分子技术研究论文
环境科学分子技术研究论文
1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技术,其制备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一是使目标分子(即印迹分子,模板分子)与特定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复合物;二是在复合物中加入交联剂,使其在复合物周围与功能单体聚合,形成刚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三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取出,该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MIPs)中便产生与模板分子的形状、大小和官能团的固定排列相匹配的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具有“记忆”能力。根据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时作用力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共价法
共价法又称预组装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单体以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单体-印迹分子复合物,再交联聚合;聚合后再通过化学途径将共价键断裂而去除印迹分子,从而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结构中具有与印迹分子互补,并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反应基团,可选择性的结合印迹分子。
1.2非共价法
非共价法又称自组装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自组织排列,以非共价键自发形成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单体-印迹分子复合物,经交联聚合后这种作用被保存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氢键的应用最多。
1.3共价法与非共价法的结合
聚合时单体与印迹分子间作用力是共价键,而在对印迹分子的识别过程中,二者的作用是非共价的,得到的MIP既有共价印迹聚合物亲和专一性强的优点,又具有非共价印迹操作条件温和的优点。Piletsky[2]等也发展了一种以硅酸为印迹分子的分子自组装和分子预组装相结合的方法。
2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过程
2.1传统方法(本体聚合)
将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惰性溶剂中,然后移入一玻璃安培瓶中,超声脱气,通氮气除氧,在真空下密封,经热引发或紫外光照射引发聚合得到块状聚合物,再经粉碎、研磨和筛分,得到适当大小的粒子,洗脱除去印迹分子,经真空干燥后即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2.2原位聚合
原位聚合是一种在色谱柱中直接聚合得到双连续结构和双孔分布印迹聚合物的方法。此方法将MIP的制备与装柱一步完成,实验过程得到大大简化,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2.3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球最简便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溶于有机溶液中,形成均相体系,然后移入悬浮介质中聚合而得到印迹聚合物。
2.4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是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此溶液转入水中(通常再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使其乳化。然后加入引发剂交联聚合就可得到粒径较为均一的球形聚合物。
2.5表面印迹法
表面分子印迹是指在固体表面进行印迹聚合的技术。先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加合物,然后此加合物在基质表面反应嫁接。
3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
传统印迹材料存在着制备过程繁琐,传质速度慢,吸附容量低的缺点。因此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出现,如分子印迹膜技术、分子印迹磁性材料和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等等。
3.1分子印迹膜技术
分子印迹膜源于表面印迹,是一种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优点的新兴技术,其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3.2分子印迹磁性材料
结合磁性材料的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称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修饰过的磁性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嵌入分子印迹聚合物母体中,从而使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再识别吸附过程完成后,分离传统MIPs和溶液需要离心和过滤等繁琐的步骤。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则只需要外加一个磁场即可以实现与溶液分离,其操作相对简单且分离时间短。
3.3分子印迹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度中有一维以上处于纳米量级(1-100nm),即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较低的熔点、较小的体积、巨大的比表面积、强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此外还有特殊的比热、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分子印迹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制备印迹聚合物,可以充分地暴露印迹识别位点,大大减少吸附过程中的传质阻力,增强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同时提高吸附容量[3]。
4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环境样品具有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将环境样品进行分离富集,同时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要求较高。而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在复杂的体系中识别专门的化合物,即具有专属性,能够很好地将待分析污染物从复杂的环境体系中分离出来;同时分子印迹利用专属性,能够将待分析污染物从低浓度的环境体系中吸附到聚合物中,即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分子印迹技术集分离与富集于一体的特点,再加上其与SPE、GC、GC-MS、HPLC、HPLC-MS等后继分析技术联用的高灵敏度的特点,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展望
环境样品具有种类多、组分复杂、浓度低、且易变化等特点、需要一个能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快速简便检测的分析方法。而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在复杂的体系中识别专门的化合物,即具有专属性,能够很好地将待分析污染物从复杂的环境体系中分离出来。分子印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来了很多新型的分子印迹材料,这种印迹材料克服了传统印迹材料制备过程繁琐,传质速度慢,吸附容量低的缺点。随着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环境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篇5:信息化测绘科学技术研究论文
信息化测绘科学技术研究论文
一、现代化信息测绘体系构建
(一)卫星定位测量法
1、现代信息化测绘基准建设随着现代化信息基准建设不断发展,确定地理空间信息以及集合形态和空间分布的技术基础可以有效反映出各个世界空间和参考基准。现代化测绘技术主要是由大地测量坐标系统、重力系统、高程系统以及深度基准等组成。近年来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因此建立相应的测绘基准,可以有效促进其发展。
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组建当前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展,现代化信息测绘体系的正在我国逐渐建立,随着我国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组建,建立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变得日益可行。美国和俄罗斯布置的GLONASS系统,其作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服役,组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主要研究内容。
(二)航空航天测绘
由于高分辨率信息化卫星测绘技术取得了极大的技术突破,卫星影像测绘图正在朝着实用化方向发展。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成为了卫星测绘多样化发展,由单线阵组成的推扫式扫描成像技术变得更加合理。通过采用大范围同轨和异轨立体技术逐渐提升了测图的高精度,使得地形测绘技术变革朝着正引方向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处理的时候,包含了高精度的函数模型处理,并且在地面的控制点具有大区域网平差异技术作为基础,多基线和多重的匹配自动匹配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逐渐成为了我国地形图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源,地面控制的时候对于自由网的平差技术可使得境内和境外地形测试更加现实。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应用
精密工程测量与卫星定位具有精度均匀、速度快以及对控制网图形要求低等特点。目前已经建立起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数据结合模型,使得对于工程控制网逐渐发展到二维、三维,并且彻底改变了工程测量中平面和高控制网方法。三维测绘技术就是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建立起空间三维坐标,可以确定目标的几何形态、姿态和空间位置,对于目标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起虚拟现实景观模型,目前有多种的三维测量仪器,并且使用三维测绘技术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三维测绘技术主要是实现激光扫描,其能够直接获取待测地物的坐标信息。
(二)海洋与航道测绘技术应用
海洋测量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无线电定位手段,采用GPS各种各样测量形式。研究卫星导航定位进行测试的时候其能够利用观测技术对船进行测量和观察,利用北斗卫星能够实现对其高精度定位。利用GPS测速的基本原理,采用无线电标/差分析,研究运动物体速度测量的方法和精度。海洋探测的时候,在运动的平台上进行探测,由于受到测量船和仪器的噪声影响,使得探测仪的参数设置上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单波速和多波速进行测量的时候主要针对其效率和测量的精度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整个测量的过程显得更加精准。例如,在水域中测量界限提取时,必须针对海岸带进行监测,还要对浅海故障进行监测,例如采用声纳图像处理完成对动态的航标进行导航。
(三)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其利用激光进行扫描,然后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绘,通过接受测绘目标反射光束然后完成目标测定定位。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和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进行比较,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有效穿过树林的遮挡,从而直接取地面点精度高三维坐标数据,并且完成相当的内业处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目前硬件技术比较成熟,其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经过数据处理的.软件发展却相对落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相关算法还不成熟。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应的纹理信息,不能够完成相应的匹配和地面控制。
三、结束语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测绘技术不仅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而且在军事领域、航空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目前信息化测绘技术逐渐成了利用航空、航海以及其他关联性学科。目前的空间定位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发展的速度也令人难以想象。如何开展对系统信息化处理,实现对地球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具有意义,所以,针对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学科的压就工作先得具有历史性意义,而且加上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新技术的革新使得发展现阶段的信息测绘技术成为主要的研究问题。信息化测绘技术其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技术体系实现为社会提供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论文: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相关文章:
1.石油计量论文
4.计量的论文参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