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choufeng198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鞍山科技大学校徽,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鞍山科技大学校徽,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鞍山科技大学一般指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始建于1948年(戊子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时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鞍山市,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还是教育部和辽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
根据8月学校网站,占地180余万平方米。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21427人。
历史沿革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改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鞍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更名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鞍钢业余工业大学创建,鞍钢业余工业大学更名鞍钢夜大学;
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
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
1963年鞍山钢铁学院(原鞍钢夜大学部分)改建为鞍钢夜大学,现发展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
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
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
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正式并入;
20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鞍山科技大学;
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
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哲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经世:治理世事。经:治理。经风雨,见世面,不在书斋里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留心”。做学问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造福民生,匡世济民。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传统。辽宁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在做人上以诚实、朴实、踏实、务实著称,在业务上以应用型、技术型、工程型、实践型见长,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基本体现。
博学明德,是古代先贤的治学明训;经世致用,是近代学者的务实作风。两者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间的关系。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徽
设计名称:厚积薄发
设计者:张晓复(校工会)
创意理念:方案力求新、简、动、劲、健、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设计说明:校标整体为圆形,它充实、平稳、大方,给人以厚重雄浑之感。外环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方为“辽宁科技大学”专用字体,下方是校名全称的英文黑体写法,象征绿色校园。圆内的“1948”用阿拉伯数字黑体写法,标志学校的创建历史。
主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初看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细看则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 D”,这里的“D”是“K”的最后一笔,又是独立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D”。
图形的寓意:图中的主体部分表示“钢花怒放,激情飞扬”,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桃李芬芳;也好比苍劲的“雄鹰”扶摇直上,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新的崛起,腾飞于世界;又好比老师批阅时的“对号(√)”,象征着“科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好比英文字母“V”,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成功和希望。图中的剩余部分,即“D”表示书籍,知识的基石,表示“钢包”源源不断地浇铸着栋梁之材,它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对学校前身“钢院”的传承,体现了工科院校的特征。
色彩的运用:主体图形采用红色,“1948”用黑色;在白色底的衬托下,响亮、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动感,体现了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科大人的精神风貌和阳刚之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厚积薄发。
校风
勤奋 向上 求实 创新
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一方面鞭策学子发奋图强,学业有成,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严谨治学,敬业育人。
向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创新:勇于突破,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师生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以上八字相辅相成,既提出了对学生、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起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既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作风。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秉承这一优良校风,耕耘不辍,奋斗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校风,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18]
校歌
于景伦等 词
徐占海 曲
千山叠翠,辽河抒怀。
啊,辽宁科大,熔铸了我们心中的爱。
钢铁铸就创业史,科技推动新时代。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科教兴国展风采。
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满怀,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激情满怀。
璞玉千琢,百炼成才。
啊,辽宁科大,鼓舞着我们奋发成才。
志存高远担重任,脚踏实地把路开。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继往开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校徽:华中科技大学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10.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篇2:陕西科技大学校徽
陕西科技大学校徽
陕西科技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位于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学校主体东迁西安。
截至3月,学校有西安和咸阳两个校区,总面积亩,建筑面积118.4万平米,其中西安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26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400人;图书馆藏书210万册。
办学历史
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
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定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
197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
学校原隶属于轻工业部,19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北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
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
文化传统
校训
至诚至博
“诚”和“博”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选取而来,体现了陕西科技大学的传统精神。“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的含义包括诚朴、诚信、诚实,蕴涵朴实无华,以诚相待,取信于人。“博”是指学问渊博,是人生追求学问和事业的境界,含义是博大精深、经天纬地,又指胸怀宽阔,海纳百川。“至”是达到。“至诚至博”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做人达到诚实守信,朴实无华;达到博学、知识丰富精深。诚实而博学,博学而求诚,诚实有德,博学有才。诚和博是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和学问准则。[42]
校歌
《远航》
迎着祖国初升的太阳
我们从首都北京起航
渭水之滨,搏击风浪
三实作风放飞理想
回首往昔书写国计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来锻铸中国轻工的辉煌
让我们扬起风帆满载人类幸福的梦想
远航远航远航……
肩负民族振兴的希望
我们在科学海洋荡漾
至诚至博,发奋图强
传承文明桃李芬芳
回首往昔书写国计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来锻铸中国轻工的辉煌
让我们扬起风帆满载人类幸福的梦想
远航远航远航远航……
校徽
陕西科技大学校徽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以蓝色为基调。蓝色给人以理性、宁静、深邃、无限之感,是科技的象征;图形以五条青色向上的波浪条形和蓝色的半圆相互交叉组合,象征“运动”和“发展”;文字采用郭沫若的手写体和英文的大写印刷黑体。
陕西科技大学校徽寓意深远,五条波浪代表数字“5”,蓝色半圆和白色半圆的组合代表数字“8”,暗含陕西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左、右两侧半圆分别代表东西文化,寓意陕西科技大学是融东西文化于一体的高等学府;五条向上的波浪代表陕西科技大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将遵循至诚至博的校训,开拓进取,实现跨越式发展。五条青色的波浪和蓝色半圆交叉隐喻“青出于蓝胜于蓝”之义,代表陕西科技大学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将遍及五大洲。
校旗
陕西科技大学校旗由学校标准色、校徽和学校字体组成,设计简洁、大方。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4.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5.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6.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7.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徽
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徽
篇3: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内蒙古科技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与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联合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博士点建设顺利通过验收。
据1月内科大网站信息显示,学校占地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馆藏纸本图书115万余册、电子图书215万种(册),中外文数据库检索系统60多个,中外文电子期刊5万多种;设有15个教学院系,开办64个本科专业;1700多名专任教师精心培育着230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为了发展钢铁工业,1954年国家在包头兴建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公司。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1956年2月,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成立“重工业部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重工业部包头建筑工程学校”。
1957年4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钢铁工业学校与包头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冶金工业部包头工业学校”。
1958年9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工业学校与包头钢铁公司大学筹备组合并成立了“包头工学院”。
1959年6月,包头工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工业学院”。
1960年2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78年,恢复大学建制,恢复校名包头钢铁学院。
1985年,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2年,硕士研究生自主招生。
11月,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
1998年12月,包头钢铁学院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运行体制。
203月,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
204月,与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共同组建科技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原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分为三,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三校分开办学,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9月,学校迎来建校五十周年校庆。
6月,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学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及其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至此,该校正式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新校徽以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校名、校训、建校时间为设计元素,造型上以印章的形式体现,校训采用“经典繁印”篆刻字体,此字体方正、稳重、硬朗能充分体现出该标志的立意。
此标志外形为正圆形,圆形象征和谐、完美,也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圆地方的理念。环绕中心的分别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蒙文、中文和英文名称。这些字体在动静、虚实等方面相互映衬,形成较佳的'视觉效果。
校徽颜色采用正红色(在色谱中标值为C=0 M=100 Y=100 K=0),红色在中国代表着传统与喜庆,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颜色。同时红色还是炼钢高温钢水的颜色,深刻体现着百炼成钢的寓意。
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学校校训
百炼成钢
出自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指该校师生不怕失败;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意志才能坚强。
篇4:黄河科技大学校徽
黄河科技大学校徽
黄河科技大学一般指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位于河南郑州。学校创立于1984年10月;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民办专科层次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本科层次的黄河科技学院;20取得学士授予权;20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首批成员和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学校荣登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榜单,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史,曾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中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截至204月,学校在郑州市有两个校区,在济源市建有一个校区,总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4亿元,馆藏图书300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
历史沿革
黄河科技学院创立于1984年。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实施专科学历教育。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
年,取得学士授予权。
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试点单位”。
20,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年,学校荣登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榜单,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年,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释义: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轮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
从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喷薄欲出
以其敢向历史挑战、敢向未来宣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
昭示着黄河科技大学辉煌事业的`崛起以及无限壮丽的广阔前景
图中倾斜并列的三道线,所显示的光芒感、速度感
表现了黄科大人以数量求发展、以金钱为生命、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7]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图强
厚德,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 学校教育为本;德智体美为先。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黄,百科兼收,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砺志,磨砺坚强意志,志向专一,坚忍不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图强,发奋图强是人的信念及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5.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6.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7.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8.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9.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徽
篇5: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设有研究生院,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初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北京钢铁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高校。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条建设战线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国家钢铁产量每年只有十几万吨。为了迅速培养冶金人才,发展壮大钢铁工业,中央决定在京津地区分别建立钢铁、地质、采矿等独立的专门学院。
1952年,经过中央政府教育部与重工业部磋商,决定以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2]
北钢院由以下六所院校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
1、北洋大学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现天津大学,1895年成立);
2、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现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
3、北京工业学院冶金、采矿和钢铁机械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成立);
4、西北工学院冶金系(现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成立);
5、山西大学冶金系(1902年成立);
6、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1911年成立)。
1952年4月22日上午,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抽调陈琅环、柏华、丘玉池、李瑞震震等19位同志举行了筹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欣闻新中国钢铁学府的诞生,胸怀钢铁强国的梦想,魏景昌、魏寿昆、张文奇、胡庶华、章守华、赵锡霖等大批名师巨擘从天津、唐山、西安、太原乃至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从此,一所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梦想的最高学府在这片古老的“满井村”安营落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是一口“满井”(在今学校南门附近)的井水供养着全校几千人的生活,更是建筑施工用水的全部来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根据教育部安排,学校成立之初暂在清华园办学一年。1953年9月23日,学校迁入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校址。
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54年至1958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钢院,对学校的发展倾注关怀。
1958年周总理第三次来访时,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国王)也随行视察。在当时学校的金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都是如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
北京钢铁学院
1960年2月4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经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9年10月,随着林彪“第一号令”的下达,北京钢铁学院和周边兄弟院校都面临着被外迁的命运。但周总理告诉毛主席:“华北有许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要继续留在北京办学”。周总理的特殊关怀让钢院永远留了下来,继续在这片古老土地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变,学校也相应进行了变革。在新时代的风云变幻里,学校不断探索着新的定位和目标,延续光辉,展望未来。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在建校36周年的日子里,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确定英译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为“USTB”,沿用至今。
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校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教育部直属,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进入21世纪,李鹏、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蓬勃发展饱含期许。2002年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北京市市长、北科大校友刘淇在贺词中说:“北京科技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和声名远播的治学大师、兴业伟才与治国栋梁,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平台)建设高校。
2008年,学校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NCMS)”,成为首个承建国家级大科学中心的高校。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4年,学校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筹建“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聘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8.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10.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相关文章:
1.鞍山千山导游词
2.茂名学院校徽
3.洛阳师范学院校徽
4.天津音乐学院校徽
5.宁夏医学院校徽
6.湖北工学院校徽
7.蚌埠医学院校徽
8.哈尔滨理工校徽
9.皖南医学院校徽
10.大连大学校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