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2024-06-05 08:15: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缘约水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江苏教育学院校徽,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江苏教育学院校徽,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篇1: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江苏教育学院一般指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江苏师院,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较早设置的17所省属公办本科学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改制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

截至12月,学校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设有14个教学院部,2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404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4288人。

历史沿革

溯源

南京教师进修学院

1952年10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始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学及师范学校在职教师的进修。

1953年8月,学校改名为“南京教师进修学院“。

1954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在青岛路1号建造新校舍。

1956年4月,南京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江苏教师进修学院”,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成为培养、轮训全省中学教师和文教干部的重要基地。

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55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晓庄师范举办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同年8月又成立了“江苏省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

1956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江苏省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和南京教师进修学院的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合并成立“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址设在草场门原江苏省南京工农速成中学的新建校舍内。

合并

195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江苏教师进修学院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江苏教育学院”其主要任务是轮训教育行政于部。8月招收应届中师毕业生。

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1969年1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发出了撤销江苏教育学院的通知,其教职员的绝大多数及全部物资设备并入南京师范学院。

1978年6月29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作出正式批复:同意恢复江苏教育学院,校址设在北京西路77号。

,学校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四年制师范类普通本科教育。

,学校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

,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学校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设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等8个教学科研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

,学校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升格

20,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12月5月,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广东教育学院校徽

2.重庆教育学院校徽

3.服装学院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理工学院毕业生英语简历范文

5.信息学院简历封面

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徽

7.校徽:北京广播学院

8.学院老师简历表格

9.学院工商管理简历范文

10.赤峰学院校徽

篇2:重庆教育学院校徽

重庆教育学院一般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扎根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心,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

学校现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现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旅游与服务管理系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19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

历史沿革

篇3:重庆教育学院校徽

1954年,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1956年,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升格为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

1973年,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

1983年,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61年,江津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创建。

1972年,江津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江津专区教师行政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江津地区教育学校。

1980年,江津地区教育学校升格四川省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1年,四川省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84年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二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三师范

学校的高师专科班并入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教育学院升格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校园文化

校风

负重自强:

“负重”,学校的办学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我们不断自加压力、拔高标杆,需要我们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自强”,首先要求自立,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把争取集体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信才能自主,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强规范要求自责。自责就是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

负重自强,就是要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依靠主观努力,夺取新的胜利。[6]

创新求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推动学院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创新与求真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地化的具体体现。

创新求真,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传统和工作作风,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6]

校训

“锲而不舍”语出荀子《劝学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锲而不舍,止于至善”是学校师生共同历练的个性品质和不懈探索的发展境界。我们以坚毅、持恒和担当的精神专注目标,永不放弃;以认真、严谨和奋进的态度追求卓越,永无止境。[6]

校徽

设计说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徽标志Logo设计采用蓝色色

为主要色彩,蓝色代表睿智、科技,白色代表阳光、朝气、纯洁的活泼色彩。与学子的时段很吻合。图形采用同心圆的为大体框架。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徽标志Logo设计采用荷花的形态为灵感来源,通过曲线的绘制凸显出预飞的鸽子的形态,如同一只鸽子在飞,寓意学子的展翅高飞,图形尾部的的设计突出字母“U”与大学英文单词结合,同时与你的英文名结合,寓意人道教学以及学校的性质。

标志设计外圈采用学校中英文名以弧形出现在标志的上下方,整个标志很统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华北水利学院校徽

2.防灾科技学院校徽

3.湖南科技学院校徽

4.怀化学院校徽

5.天津音乐学院校徽

6.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7.兰州商学院校徽

8.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校徽

9.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校徽

10.华北工学院校徽

篇4:广东教育学院校徽

广东教育学院一般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的普通本科学校。,获得本科学位授予权。

根据206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设有海珠校区和花都校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854人,成人在校生4707人,教职员工613 人。

历史沿革

1955年,学校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较早设置的公办成人高校之一。

1992 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1970年,广东教育学院复校并改建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

1958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创建。

1960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广东教育行政学院。

1975年,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升格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

1978年,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部分资源)改建(复校)为广东教育学院。

20,广东教育学院升格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4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复同意该院创造条件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

年,学校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专家评议,批准广东教育学院正式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年,学校获得本科学位授予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学校的科研平台有:教育科学研究所,[4] 科学教育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学校管理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与教育研究中心,老师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中心,应用生态学实验室。[5]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14年2月28日,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104.76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报刊918余种。而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以引进权威资源为主,自建特色资源为辅,本馆现购进中国知网系统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4个子数据库),超星读秀知识库系统服务平台,国道数据外文专题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多个文献信息资源库。[6]

学术期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广东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成为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来源期刊。

科研成果

截止到3月,学校已获得和参与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省级社科项目3项;出版海外华文文学专著4部,编著4部。

篇5:江苏大学校徽

江苏大学(Jiangsu University)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截至2016年4月,江苏大学共有在校生33000余人,教职工5763人,其中专任教师2475人;校园占地面积2822亩,各类建筑面积128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余万册,电子图书173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亿元;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江苏教育学院校徽】相关文章:

1.茂名学院校徽

2.洛阳师范学院校徽

3.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4.天津音乐学院校徽

5.宁夏医学院校徽

6.湖北工学院校徽

7.蚌埠医学院校徽

8.哈尔滨理工校徽

9.皖南医学院校徽

10.大连大学校徽

下载word文档
《江苏教育学院校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