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看月散文

看月散文

2023-11-13 09:07: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isi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看月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看月散文,欢迎参阅。

看月散文

篇1:看月散文

看月散文

人生最惬意之事,莫过于抬头看月。

遥遥地看,深情地看,送出去的目光如山间的溪水,纯净、无邪,缓缓地向着月亮流淌。

不管月亮离我有多远,我每天都看它,静静地看它。坐在柳树下看它,站在房顶上看它,倚着窗台看它。

有月的夜晚,看它慢慢挂上树梢,看它在梧桐叶中若隐若现,看它把光辉洒满田野,看它像王者一样悬在夜空。

没有月的夜晚,我在这边等它。我看风扯着一缕白云远去,看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我知道月亮正从那边向我奔跑。

看月的时候,我只看月。不翻书,也不听音乐。除了风声、虫吟,任何一种声响,都是对月亮的亵渎。

月亮看我的时候,总是在夜半。

我还在梦里,它已悄悄挂在窗外。

它坐在床边看我熟睡,温柔地为我盖好薄被,它凝视我好久好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悄然离去。

它不想让我知道它来看我。

我却总能在清晨看见它曾来过。绽放的兰草花上,绿萝低垂的'长藤上,甚至在我的梦里,都能触摸到它的背影。

有一个夜晚,我从梦中哭泣着醒来。在我睁开眼的一瞬,一轮硕大明亮的圆月,正在对我微笑。它离我那么近,它又是那么暖。

它是疼爱我的。

喜欢走在月光里。

月华洒满窗的夜晚,即便是已睡下,我也会披衣而起,在月光里行走。清亮的月华里,不适合慵懒。

月光浸润着我的灵魂,血管里流淌的已不再是血液,而是月光了。白白的,柔滑的月光。我的心里,住进了一个月亮。

我捧着月的影子,我抚摸它的沁凉,我把它摁在我的胸口。

我一步一步向着月亮行走,走一步,就会离它近一点吧!有些地方,明知道永远无法抵达,我却愿意一直向它靠近。

今晚,应该有月。

走出门,却没有看见它。我循着那一抹亮光一直寻去。

在一角翘起的屋檐下,几片树叶掩映之中,我看到了半弯的月。我舒心地笑了,仿佛我等了好久,终于看见,你向我走来。

但愿,这不是梦。

篇2:瑞云湖看月散文

瑞云湖看月散文

八月十四日,杨金雄陈说:

在湛江师范,从第四教学楼向南走一百米,穿过一片开发区,便到了瑞云湖。

其实瑞云湖的夜景也只是很一般,我只是此情此夜不知道想做什么,于是一个人便来这里走走,顺便看看月亮。不过不得不承认,为了看月亮,我真的可以不辞辛苦,多费点心思,因为我知道,同样是看月亮,在不同的地方看,感受实在是不同,每次站在宿舍阳台看月亮都是心事重重的,躺在草坪上看月亮则很轻松,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睡觉就行了,而坐在海滩上看到的月亮则是孤寂的,其实坐在瑞云湖的桥头看月亮跟以前在家乡的海滩看月亮很相近,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两个人,而现在是一个人。其实在瑞云湖活动的人很多,什么人都有,但有我那样纯粹的看月情怀,恐怕还真的只有我一个。

我知道这样坐在桥头上看起来很傻,再加上自己那么愚笨,肯定会被一些正人君子所耻笑。不过真的没有关系,我这条路那么难走,能走到今时今日,能够坐在桥头看月,还会在乎被人的嘲笑吗?当然我也不是在抱怨他们不了解自己,了解一个人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跟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人朋友都未必能够了解自己,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了解自己呢?所以被人家笑笑又如何呢?自己也笑笑自己,生活不也很轻松吗?当然我的生活也没有无聊到坐着被人耻笑的地步,就算我手头上的东西什么都不做,脑海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什么都不想,至少还可以在宿舍躺在床上睡觉。只不过此情此夜我只想坐在这里看月亮,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也许就是情调吧?

瑞云湖的夜色也并非一无是处,四周黑漆漆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显得很空茫,虚无缥缈。这让我想起了几句古代歌谣,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槊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人生在世,实在短暂,对于亘古不变的明月,人的一生实在是微不足道。可是在这短暂得微不足道的一生中,没有为自己情一个所钟,意之所想的事业奋斗,可是这样的生活,往往不能天从人愿,轻而易举的把人逼近死角。可是一生糊里糊涂,明争暗斗,为小名小利,而勾心斗角,实在有些遗憾呀。人生这东西,的确很计划,但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不知道是不是心情不好,还是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夜晚,所以看不了不久就回去了。

以前睡觉的时候,没有垫高枕头思考的习惯,觉得那是老人家该做的事。最近时不时也会垫高枕头想想,一直想到东方既白……枕不成眠,赋而成诗,诗曰:

二十年来家国梦,

江山美人两俱空。

风青露白苦夜长,

多少遗恨在梦中?

篇3:叶圣陶:看月

叶圣陶:看月

住在上海“弄堂房子”里的人对于月亮的圆缺隐现是不甚关心的。所谓“天井”,不到一丈见方的面。至少十六支光的电灯每间里总得挂一盏。环境限定,不容你有关心到月亮的便利。走到路上,还没“断黑”已经一连串地亮了街灯。有月亮吧,就像多了一盏灯。没有月亮吧,犹如一盏街灯损坏了,没有亮起来。谁留意这些呢?

去年夏天,我曾经说过不大听到蝉声,现在说起月亮,我又觉得许久不看见月亮了。只记得某夜夜半醒来,对窗的收音机已经沉寂,隔壁的“麻将”也歇了手,各家的电灯都已熄灭,一道象牙色的光从南窗透进来,把窗棂印在我的被袱上。我略微感到惊异,随即想到原来是月亮光。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我向窗外望。但是,一会儿月亮被云遮没了。

从北平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呆”得住。一切都这样紧张,空气是这样龌龊,走出去很难得看见树木,诸如此类,他们可以举出一大堆。我想,月亮仿佛失掉了这一点,也该列入他们为上海“呆”不住的理由吧,假若如此,我倒并不同意。在生活的诸般条件里列入必须看月亮一项,那是没有理由的。清旷的襟怀和高远的想象力未必定须由对月而养成。把仰望的双眼移到地面,同样可以收到修养上的效益,而且更见切实。可是我并非反对看月亮,只是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罢了。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那时在福州的乡下,地当闽江一折的那个角上。某夜,靠着楼栏直望。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亮,成为水银的洪流。江岸诸山略微笼罩着雾气,好像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月亮高高停在天空,非常舒泰的样子。从江岸直到我的()楼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着,茫然一白,但带点儿青的意味。不知什么地方送来晚香玉的香气。也许是月亮的香气吧,我这么想。我心中不起一切杂念,大约历一刻钟之久,才回转身来。看见蛎粉墙上印着我的身影,我于是重又意识到了我。

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再看几回,自然是愉悦的事,虽然前面我说过“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

刊于《中学生》37号(1933年9月1日),署名郢生;1981年11月25日修改。

篇4:看月怀古

清岗欲踱半步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仰天问月西汉事,

谁人能知百姓愁。

高二:殄月

篇5:看孙子散文

看孙子散文

贠家世代单传,人丁就像他们的姓一样,非常稀少。

贠长寿今年六十岁了,他的父亲贠富贵在村里当了一辈子的村支书,对这棵一脉单传的独苗可是倍加呵护关爱,使其在那个大集体的艰苦岁月里也没挨过饿吃过苦,还让他在县城上了高中。在县里高中上了一年半,村里小学缺教师,他父亲又把他叫了回来教书。包产到户后,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大有转变,每月只有十几元工资的贠长寿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和村里的一些热血后生们倒腾起各种小生意。这颗独苗在干生意方面还行,几年下来,居然攒了些钱,还娶了村里最漂亮的高春花做了老婆。婚后,贠长寿的生意也更加兴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贠家人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有一件不如意的也事随之而来:婚后一年多的高春花肚子居然一直没有隆起!

贠富贵老两口发现儿媳妇迟迟不怀娃后,逐渐的慌了起来: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生个娃,咱贠家世代单传,可不能在他们这一代断了香火啊!

贠长寿夫妻俩起先也不太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和父母亲的唠叨,只好想尽一切办法,跑遍了全国治疗不孕不育的大医院小诊所,还尝试了好多江湖游医的偏方,甚至上香拜佛算卦请神婆子做法事,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不消说,还借了亲戚朋友们的不少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贠长寿三十二岁的那年,高春花给贠家生下来了一个带把儿的大胖小子。满月那天,贠家父子俩大摆酒席,宴请了全部的亲戚好友和村里的父老乡亲,爷爷贠富贵给孙子取了一个极富寓意的名字——贠平安。

生下来宝贝儿子,贠长寿又安心的操起了生意,经过努力打拼,逐渐还清了亲戚朋友的债,还盖了几间新瓦房。

对于平安这颗独苗,爷爷和奶奶绝对是不允许让贠长寿和高春花两口子打骂的,就像是刚从蛋壳里浮的小鸡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抱在怀里怕碰了,啥事都悠着宝贝孙子的性子,不让受丝毫委屈,纵着惯着,一直到上初中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

这个贠平安根本就不是读书学习的料。仗着自己家里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庇护,在学校里简直就是个小霸王,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各科成绩在小学到初中就从没及格过,直到十八岁才初中毕业,毕业后,死活再不上高中了,无奈之下,贠长寿带着儿子一块干生意。虽说平安不好好上学读书,可在干生意上却有极高的天赋,头脑比他父亲贠长寿可就精明多了,因此,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积累了不少财富,买了一辆八十万的大奔,还在县城中心昌乐苑小区购置了带小花园的大套楼房,全家从农村搬迁进来,追求贠平安的漂亮姑娘更是无计其数,结婚还不到一年就生了个男孩。

享受着富裕的生活,看着健康可爱的小孙子一天天的茁壮成长,一天,贠长寿和高春花在一家酒店里订了一桌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块快快乐乐的享受着美食美酒,酒足饭饱之后,贠长寿挺着肚子打了个饱嗝,红光满面的对平安小两口说道:“平安啊,我都六十了,小孙儿也六个月大了,以后我和你妈妈就给你们带孩子吧,生意就由你们小两口去打理吧。”“爸,也好,带孩子也是大事,你和妈妈就安心带孩子吧,生意我们会打理好的。”

这几年,农民们的经济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思想大有转变,都纷纷跑关系把孩子往城里的学校里转学,使城里的的住房异常吃紧,有头脑的地产商们抓住时机,开发出一个个小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件稍好一点的人们都买了商品房住上了宽敞舒适的高楼大厦,使这个小县城显得空前繁荣昌盛,县城中心的旧市场也拆了建起大型的市民文化健身广场,广场的建成,更使县城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天大清早,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闻着新鲜的空气和淡淡的花香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这儿,耍剑的、打太极的、踢毽子的、打羽毛球的、写字的,最为热闹的就是跳广场舞的,那场面可以毫不夸张说就是盛况空前。

贠长寿老两口也不例外,每天早上,等红彤彤暖洋洋的日头升起,就把宝贝孙子放在了婴儿车里,悠闲的推出来到广场上转悠,老两口轮番照看孙子,玩玩健身器材、打打羽毛球、听听小曲儿、跳跳广场舞,这日子过得真是惬意满足啊!

逐渐的,老伴儿高春花迷上了广场舞,加入了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之中,以至于不能自拔,近乎痴迷 。每到广场,听到那极富节奏的广场舞曲,就会不由自主的把小孙儿交给老头子照看,冲入队伍里翩翩起舞,无奈的贠长寿总是摇摇头苦笑一下,伏下身亲亲宝贝孙子,然后说:“孙子啊,就让你奶奶好好跳起,咱爷俩转转吧!”

最近几天,淅淅沥沥的下起了连阴雨,爷爷奶奶小孙子窝在家里百般无聊,小孙子天天哭闹,总想到外面去,奶奶跳不成舞更觉腿脚麻木,只有贠长寿比较淡然,整日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约些朋友们打打麻将喝喝小酒。

星期六早上,终于放晴了,天格外的蓝,清新的空气四处弥散,沁人心脾。贠长寿的小花园里,老俩口精心打理种植的月季花被雨水洗礼后,愈发显得娇艳欲滴,花香四溢,因品种多,开得五颜六色,姹紫嫣红,几只雀儿的花丛中嬉闹着。屋内,贠长寿像霜打了的茄子,半躺在沙发上咪着眼看电视,高春花叨叨着:“都六十的.人了,还呈什么英雄,你知道吗?昨晚可喝了一斤多白酒呢,以后可要悠着点,别把那老命丢在酒瓶子里了,我可不想守寡啊!”“你就不要唠叨了好不好啊?不就喝了点酒嘛,有啥大不了的。”喷着一嘴酒气的贠长寿反驳道,过了一会儿,他又叫喊道:“咦,老婆子,你来看看这节目,这帮人太可恨了!”,原来是一篇报道现在全国各地人贩子疯狂拐骗贩卖婴儿的节目,看后,高春花对老伴说:“这些人不会到咱们这儿吧,不过我们以后还是小心点为好。”

老头子头晕脑胀的起不了身,今天又举办广场舞比赛,小孙子又哭闹的厉害,一刻不在家待了,高春花穿上了社区统一定制的舞蹈服,只好嘟囔着抱怨着把小孙子抱到了婴儿车里推着出了门。

因今天广场舞比赛,所以人特别多,比赛各队都穿着定制的服装,颜色各异,五彩纷呈,各个花枝招展,一队接一队的轮番表演,鼓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终于,轮到高春花她们这队最后出场表演了,她把小孙子推到了旁边凉亭里,又在婴儿车的敞篷上盖了一块薄毯,然后对几位熟悉的老太太说帮照看下就随着队友们入了场,伴着一曲节奏欢快的《最炫民族风》,老太太们满怀信心倾力表演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而那些帮照看孙子的老太太被她们精彩的表演吸引着不由自主的挤到了前台。最终,她们这队拿下了此次表演的一等奖。

下了台的高春花,兴高采烈的跑到了凉亭,推起幼儿车就兴冲冲的的向家里走去。到家后,就冲贠长寿叫喊道:“老家伙,我们今天得第一了!我先上个厕,你给孙子换个纸尿裤吧!”说罢就冲入卫生间了。内急的高春花坐在马桶上不久就听到老头子一声惊呼:“啊!这是咋回事呀,老天,你快来看!”这一声喊,惊的她提起裤子就冲到了婴儿车旁,只见贠长寿的眼睛瞪的滚圆,脸色恐怖,她把目光移向婴儿车里:车里睡的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宝贝孙子,而是一个脸色脏兮兮的上嘴唇开一大裂口露着红红的牙床的唇裂儿,还是一个女婴!看到这一幕,高春花的膝盖一软,不由自主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撕心裂肺的哭喊了起来:“老天爷呀!这是那个天杀的缺德鬼啊……”

篇6:看梨花散文

看梨花散文

每年的四月中旬,都是梨花的节日。许多年前我偶然走到平谷和蓟县交界的地方,认识了一个叫泥河的村庄,那里的梨树首先打动了我,其次才是梨花。那些个梨树遍布山坡山脚,都堪称百年老树。于是疑惑陡然而生:这个偏远的村庄,莫非从未被割过“资本主义尾巴”?于是每年的四月来这里看梨花,就成了习惯。与家人来,也号召朋友同事们一起来观赏。那时我们会租一辆面包车,早上送了去,晚上再接了来。这一整天的时间,除了踏青,观赏,野餐,也会到老乡家炕上坐坐,串门,说话。乡亲们都很友好,家里做了野菜馅饼子,便邀请我们同吃。我们用手中的相机给他们照张全家福,把照片洗好,千辛万苦让人带过来。

转眼,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看那时的照片,年轻自不必说,女儿好小,才上幼儿园。那里有一个穿山洞,据说是山水下来用作分流的,但人站在洞口留个影,便在身后逶迤着半个月亮——那是百米之外的天光映到洞里来了。每次从那里过,都会忆起当年来看梨花的情景,那棵硕大的梨树遮阴了半亩地,我们曾坐在树下聆听。花开的声音,叶长的声音,蜜蜂飞舞的声音,只要用心,都能听得到。十几年的人,和十几年的树,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再往细了端详,也看不出这十几年的光阴在百年老树上留下怎样的痕迹。除非把树身剖开,看它的年轮。

我一直以为,在所有树木的花朵中,梨花是最耐看的,也是最有神韵的。车子往蓟北的山岭走,路的两侧,从初春到仲春再到季春,山体一天一个样。桃红杏白翠柳含烟,都抵不过对梨花的期待。就因为有太多的人期待,荒芜的山坡被乡亲们种满了梨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种了多少树,大概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只见一片梨花如雪,如海,如诗,如画。便被人称了“梨园”。不是一座村庄两座村庄,不是一面山坡两面山坡,而是沿着津围路往深处走,或者,朝东在马营公路上纵横,一路都是“梨园”景象。当地政府便选了个日子,为梨花过起了节日。于是远方的宾朋遥遥赶来,只为一睹芳菲景象。那些个描写梨花的诗,大概都被唐人写尽了。现代人置身于香雪海中,纵有满腔诗情,也仅剩下了一个“啊”字。

别人看花,我喜欢看看花的'人。那些张大就合不拢的嘴巴,灵动闪亮的眼眸,舒展愉悦的面容,都让我觉得愉快。尤其面对某一张沧桑的脸,神情写满了辛劳,此刻置身于花丛中,便也如春花般明媚敞亮。看这样的脸孔,会让人心生温暖。还有村里的那些乡亲,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忙里偷闲与游人攀谈,我们看花,他们是护花之人。梨花的花期很短,繁花似锦之后,是长长的孕育和等待。看他们脸上生出的恬淡,便知梨花之于他们,只意味着秋后的丰收景象。

一条平展的水泥路往“梨园”深处蜿蜒。我们把车停在路边,且行且走。梨树底下生了很多野葱野蒜,让同行的人一惊一乍。我以为这条路同乡间的许多条路一样,路的尽头会系着一座村庄。可越往深远里走,越不见人间烟火。路两边梨花若云,香气浓厚。登高望远,仿若仙境。跟老乡攀谈得知,路是专为“梨园”而修的。这条路,原本是要修在村里的,国家有政策,政府有补贴,可乡亲们一商量,“梨园”步步登高,春种秋收,都需要有条像样的路走车,于是村路似一条带子,挪到了“梨园”深处。可在游人眼里,这就是条观赏路,人们蜂拥到这里,感叹路的方便与快捷。踩一脚油门,车子一直能开到山巅。

许多年前,我陷入到一种哲学的情境中不能自拔。比如,我们管麻雀叫麻雀,麻雀管自己叫什么。自然万物许多都不用依附人类而生存,但人类包揽了对它们的命名权。此刻面对如雪梨花,我又有些发痴。不知道梨花何以就称作梨花,而不是苹果花山楂花。古人命名时,大概也是对梨花格外偏爱的,把最上口的名字留给了它。以梨花入诗,最是妥当和熨帖,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世代传咏的名篇佳句了。

与花期匆匆有约,又匆匆别离。好在还有明年春暖花开时。

篇7:看云散文

看云散文

记得以前读高中上体育课时,有时会看到一种奇异的景象,一架飞机从低空飞过后,身后会留下一串长长的白练似的云柱,那云柱仿佛凝固了似的挂在天空,久久不曾散去。我的目光便常常被它吸引。于是,凝望天上悠悠飘然的白云,俯视地上青青怡人的'草地,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驰了许多,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心中便产生一种遐想:什么时候结束这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生活,能够无忧无虑、悠闲自得地坐在草地上看云,应该是人生中一种美妙的境界吧。

许多年过去了,学生生活早已结束,可是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却一直未曾实现。并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忙忙碌碌早已将它淡忘了。如今想来,其实那时的我本身就处在一种无忧无虑、悠闲自得的生活之中。当年未曾体会,多年以后才明白,那已经是人生中一种美妙的心境了!

人生中的每一段时光都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现在。我不愿等到人生的暮年再来满足学生时代留下的这一心愿,于是时常利用空闲时间来看云。看得多了,渐渐便看出了许多奇妙的景致。

有时白云朵朵如织如绵,天高云淡鸟自逍遥;有时则是云暗天低,秋云漠漠,寒雨霏霏;风雨过后,云沉雨散,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夜幕降临时,云破月来花弄影,娇云瑞雾笼星斗。

然而最美的却是夕阳西下,彩云满天的时候。只见朵朵云儿都好似涂了胭脂,上了彩妆,有的湛蓝,有的橙黄,有的粉红,有的淡紫。有的洁白如练,有的娇艳似霞;有的好似一弯新月,有的仿佛凤凰展翅。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绚丽夺目,整个天空仿佛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

而有的时候天空中却是一片湛蓝澄净,看不见一丝儿云彩,于是问云:

云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云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云却回答:我是一片云,天空是我家,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阳下;我是一片云,自在又潇洒,身随魂梦飞,来去无牵挂。

在茫茫人海中飘浮,忙忙碌碌不停地奔波,要像云那样自在又潇洒,来去无牵挂,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然而,若在忙碌之余,时常停下脚步,抬头仰望天空,看看那些飘然而过的云儿,你定会感到心胸豁达,烦恼尽抛,一种对人生的憧憬与渴望也会在心中渐渐开始荡漾……

篇8:看谷散文

看谷散文

孤独的童年,使得一些平常的动植物也具有特别的意义,麻雀就与我的童年紧密相关。之所以有这样的联系,主要是因为我童年时期常常有这么一项任务——看谷。这个名称,离城市生活无限远,很多人一生都不会与这个活动相干,就像有的孩子不知道大米从哪里来一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大米的生产加工,所以没有那个概念。

而在我童年的闲暇中,看谷是我能为家里做的最简单的事。在农村,粮食收获之后,通常要赶紧趁着晴好天气,晒干收储,不然,新收获、含水量大的粮食堆积在一起,会发芽或者变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散放的家禽家畜,而且那时鸟儿也多,特别是麻雀,如果晒在外面的粮食没人照看,会被糟蹋而蒙受损失。“一粒粮食一滴汗”,农村人种田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已经到手的`收成再打折扣,肯定划不来,这时就用得着我这样没有什么劳动力的人。掇一张椅子,找个靠近晒场的荫处,持一根长竹竿,等有鸡鸭猪狗或者雀鸟靠近,晃动竹竿,吆喝恐吓,这就是看谷了。

看谷轻松而简单,但是十分枯燥,与小孩子贪玩的天性相冲突。农村那些鸡可不像小孩子那么听话,脸皮厚得很,他们可不怕不好意思,可不会理会小孩子的嫌恶之心,他们真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且好像学了游击战术,三十六计也用得灵活。总之一条,他们一定要吃到那些谷子,吃饱为止。有时候,我不胜其烦,就钻到那些架空的竹扁底下看书,心想,你们这下不敢靠近吧?不料,他们还是暗渡陈仓。特别是麻雀,防不胜防,他们从天而降,机动灵活,无声无息,即便成群,他们也有默契,能避开我的耳目。所以,我最讨厌麻雀,目标又小,计谋又多,是高智商的贼。我也用了不少方法,敲竹杠、用弹弓,甚至设伏,收效甚微。

就是在收获以前,也要看谷。那就是拿一个竹子做的梆子,到稻田边巡回。那麻雀真多,几乎家家都要人看谷,成群的麻雀就像土匪,跟人抢夺粮食。这边刚刚赶飞起来,叽叽喳喳,又黑压压的从那边飞落下去,所以我们也只好东跑西赶,不得停息,一边吆喝,一边摇动梆子。那梆子是取两三尺长一截毛竹,一端劈开,中间挖去一部分,另一头用篾丝扎紧,上下一振动,下面的一片咬合上面的一片,就发出巨大的响声,“啪啪、啪啪”,四下里响起来,就像日本鬼子进村了,也很是壮观。然而尽管如此,粮食总要损耗很多,麻雀吃了不少,老鼠吃得更多。麻雀明着吃,老鼠却暗地里偷吃,常常等收割完,就看到田里有大片的谷壳,那是老鼠在表明战绩。

想象一下1958年全国上下“除四害”的运动吧,成千上万只麻雀,被人民大众轰赶得无处歇脚,只好累死,那场面多么壮观,也多么可笑。现在不要说麻雀,老鼠的数量也绝对减少了很多。以前麻雀遍地,现在,要找只麻雀还得跑不少路。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得麻雀活命成为奢望,老鼠虽然厉害,离断子绝孙也不太远了,所以,宇宙间最厉害的生物还是人,尤其是中国人。为了尽快减少人口数量,我们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招效果不明显,中国人口还是固执地飞速增长。所以现在我们中国人调整战略,不仅给粮食打厉害的农药,还要在各种食物和饮料里添加毒素,这样才好从体质上打垮自己,并通过杀死成年人的精子和卵子,从根本上一举解决问题。所以,不仅城里人不用知道看谷,今后农村人也可以彻底不用看谷了。

现在到学校食堂吃早饭,看到飞到身边来的麻雀,不仅没有了愤恨,还感到十分的亲切,竟然像见到久违的朋友似的,所以每次总要投喂一些饭粒。你说反差这么大,人生是不是总是很奇妙?

【看月散文】相关文章:

1.看云散文

2.中秋节看月的诗句

3.月光光优美散文

4.文笔映月散文

5.对月当空散文

6.晓月优美散文

7.街头看日出散文

8.我看东北二人转散文

9.看脸时代散文

10.看风景的人散文

下载word文档
《看月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