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陈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双调】折桂令
叹世
其一:
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⑵,刘兴西蜀⑶,梦说南柯⑷。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⑸,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⑺;醉了由他⑻!
其二:
东篱半世蹉跎⑼,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⑽。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⑾,孟光台我待学他⑿。笑我如何?倒大江湖⒀,也避**。[1]
注释
⑴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⑵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⑶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⑷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⑸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如此,这般。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
⑹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后韩信果被害。
⑺“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⑻他:读tuō,协歌戈韵。
⑼东篱:作者自称。
⑽小宇:小屋。婆娑:枝叶茂盛貌。
⑾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⑿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此指孟光的'食案。
⒀倒大:大、绝大。[2]
译文
其一: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其二: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的办法。[1]
篇2:马致远《折桂令叹世》原文及翻译赏析
马致远《折桂令叹世》原文及翻译赏析
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①,两字功名,几阵干戈②。
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梦说南柯⑤。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⑥,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⑧,醉了由他⑨!
注释
①百二山河:形容地势的险要,二万兵力可抵挡一百万兵。
②“两字”二句:为了功名二字,几次大动干戈。
③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gāi)下兵败,自刎乌江边。
④刘兴西蜀:刘邦利用封地汉中和蜀中的人力物力,得以勃兴。
⑤梦说南柯:就像南柯一梦。
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后被吕后设计杀害。兀的般:这般。证果:佛家语,因果报应,结果。
⑦“蒯通”句:蒯(kuǎi)通,汉高祖的著名辩士。韩信用蒯通之计定齐地。后蒯通要求韩信反叛,韩信不从。他怕受牵累,假装风魔。
1.对这首元曲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两字功名,几阵干戈”是对当年楚汉相争的历史大搏斗的评点。
B、“项废东吴”是指当年项羽于会稽山起兵抗秦成功后都彭城为王的事,“刘兴西蜀”是说刘备攻占咸阳后建立了巴蜀、汉中的政权。
C、“梦说南柯”是对项、刘二人争霸兴废的总观:瞬息之间,俨然是一场“南柯之梦”。
D、“韩信功兀的般证国”意思是:当年曾与萧何、张良齐名,为刘邦屡建奇功的大将韩信竟然也只落得一个被杀头的结果。
2.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此元曲题为“叹世”,但终其篇却无一字针砭当世,而是回忆一个个历史故事。这种写法实际上是借“咏史”来“叹世”的曲笔。
B、全诗借“两字功名,几阵干戈”、“梦说南柯”和“醉了由他”等诗句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愤世嫉俗的心声。
C、“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的`引用极妙,它继承楚汉相争故事,又合乎曲谱要求,还一语双关。
D、“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有人说重点在评说“废东吴”,而“兴西蜀”只是为了对仗工整而罗列的。
参考译文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生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此曲从内容看,应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赏析
这首曲子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将人们带入过去的历史之中,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咸阳为易守难攻之地。可是,为了功名二字,这里却战事频仍!楚汉相争,结果是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上。刘邦却凭借汉中和蜀地的人力物力,取代了秦朝。这些历史的纷争,其实有如“南柯一梦”。最后打败项羽的功臣也被杀被逼疯。功名权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还是痛饮美酒,由他醉去吧!这个曲子借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评说,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对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全曲有浓厚的厌世情绪。
以历史更迭的史观,畅述帝王功臣终归是梦的幻灭,建立远离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态度。以抒情之笔,借秦汉之交的楚汉相争和汉初皇室诛杀功臣的史事,抒发功名难凭的感慨。
曲子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史实,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小令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室。而辅助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风魔以掩世人耳目。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这是一首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
篇3: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曲原文及赏析
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大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乾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赏析】
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以为官清廉、直言敢谏著称。几次因直言得罪了皇帝,在元英宗时,毅然弃官归隐。这首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决心归隐的心迹。开头两句,坦诚地写出了辞官前的心理矛盾。城外的想冲进城里去,城里的又想冲出到城外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说的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的通病。在当官时,那繁冗的事务,那乏味的案牍,令人心烦;那险恶的仕途,那黑暗的官场,让人心悸,纵有致君尧舜的'志向,面对昏庸的统治者,实难有所作为。因此便想“无官一身轻”,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等到真过上闲适生活时,想到自己十载寒窗,一腔热血,原想做一番事业,现在壮志未酬,弃置不用,又实在不甘心,令人进退为难。上片的后三句,对这进退两难的思想,终于作出了抉择,看看活生生的事实,从前做官的人一个个都遭灾受害,因此,还是选择弃官归隐的道路。下片开头四句,呼应上边“从前的”,进一步用具体事实证明“那一个不遇灾难”,从而坚定了弃官归隐的决心。这里所举的四个例子,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四个人,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声名赫赫,有的立过不世的功勋,有的创过千秋的伟迹,但到头来或投江或自刎或被腰斩,怎不令人寒心!接下来两句对四个典型事例作了总结,这四人虽然情况不同,但都想安稳当官,实现抱负,然而都不得安稳,只落得死于非命。由此看来,官实在当不得,当官必遭殃;至此,思想矛盾解决了,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最后结论,不如隐居五柳庄逍遥自在。
这首曲由两支小令组成,但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一韵到底,自然流畅。抒情与议论结合,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题解】
张养浩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后弃官归隐。这首小令是作者对仕途险恶的慨叹,表达了弃官隐居、远离灾祸的愉快心情。
篇4:双调折桂令翻译及赏析
江头即事
问城南春事何如?细草如烟,小雨如酥。不驾巾车,不拖竹杖,不上篮舆。著二日将息蹇驴,索三杯分付奚奴。竹里行厨,花下堤壶,共友联诗,临水观鱼。
自述
淡生涯却不多争,卖药修琴,负笈担簦。雪岭樵柯,烟村牧笛,月渡渔罾。究生死干忙煞老僧,学飞升空老了先生。我腹膨脝,我貌狰狞,我发鬅鬙。除了衔怀,百拙无能。
西湖早春
小红楼隔水人家,草未鸣蛙,柳已藏鸦。试卷朱帘,寻山问寺,何处无花。金络脑堤边骏马,锦缠头船上娇娃。风东繁华,不醉流霞,前世生涯。
登灵鹫山
便休提钟鼎山林,遮莫荣,总是消沉、落落魄魄,酒逢知己,琴遇知音。时俯仰人间古今,且消磨闲处光阴。无事当心,今日从容,此地登临。
篇5:双调折桂令翻译及赏析
【双调】折桂令原文
作者:张养浩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面天地忘怀。醉眼睁,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双调】折桂令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②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③“一轮”句:“一轮明月象新磨过的铜镜那么明亮。飞镜,喻月,亮。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④玉露泠(ling)泠:洁白的露珠显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泠泠,清凉的.样子。
⑤银汉:即银河。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⑥“比常夜”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这是化用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语意。
⑦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和桂桂树的枝叶扶疏。
⑧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以后,奔至月宫。
⑨恹(yan)恹:精神不振貌。
篇6: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
薛昂夫
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樵叟忘归。洞锁青霞,斧柯已烂,局势犹迷。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
【注释】
烂柯:斧柄朽烂。常常用以比喻世事变化之速。晋王质人山伐木,见数童子奕棋并歌,因置斧而听。一童以一枣核状物予王质,王质含之,不饿不饥。俄顷,王质拾斧欲归,见斧柄已朽烂。回家则人事全非,原来出走已数十年矣。此山名石室山,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县南。
朝元石:道家弟子礼拜神仙的石台。
洞锁青霞:洞口瑞云缭绕。
【赏析】
这首小令大有超脱尘寰、拥抱八荒之概,写得意境开阔,格调豪迈。
王质入山采樵而遇神仙弈棋,俄顷即斧柯烂,回家则数代易的故事,是一个经常被人传颂、抒写的题材,然而在薛昂夫笔下,却不循别人旧踪,独有一番气象。开头一个“懒”字就显得不同凡响,把烂柯的神话几乎一笔抹倒;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纯属小事一桩,根本值不得大惊小怪、叹为神奇的。他所瞩目的,是比这个更为广大浩瀚得无边无垠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随后,作者又从沧海桑田的瞬息万变,回归到人类本体:“恰待持杯,酒未沾辱,日又平西”,峭拔警策。这种大开大合、大跨度的.组接,反倒没有了虚无颓废的感伤情调,却予人一种蓬勃峥嵘、纵横时空的恢宏和旷达。王德渊在《薛昂夫诗集序》中曾经称美作者的诗作“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将此评语移用于这首小令,倒是十分合适和妥贴的。
【题解】
《题烂柯石桥》表现了作者意欲超脱尘世,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博大情怀。
篇7: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鉴赏及译文
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鉴赏及译文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⑴,项废东吴⑵,刘兴西蜀⑶,梦说南柯⑷。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⑸,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⑺,醉了由他⑻。
注释
⑴咸阳百二山河三句:指秦汉之际的战争。百二山河,形容战国时秦国形势的险要,二万兵力可抵得诸侯一百万(见《史记·高帝本纪》)。
⑵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⑶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⑷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⑸韩信功兀的般证果: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这般。证果,佛家语,果报的意思。
⑹蒯通言那里是风魔:蒯(kuǎi )通,汉高祖时的著名辩士,本名彻,史家避武帝讳,称他蒯通。韩信用蒯通计定齐地。后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他怕受牵连,就假装风魔。后韩信为吕后所斩,临刑前叹曰:悔不听蒯彻之言,死于女子之手。
⑹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⑻他:读tuō,协歌戈韵。[2]
译文
咸阳山河险固可以以二当百,
为了两字功名,
这里引起过几阵干戈。
项羽兵败身亡东吴,
刘邦兵兴西蜀,
成败兴亡都是梦里南柯。
韩信功高盖世却落得被杀的'结果,
蒯通说的是真话哪里是风魔?
成事的是萧何,
败事的也是萧何。
我且一醉功过是非统统由他。
鉴赏
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么当前的功名事业毫无值得留恋之处。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时人们惯用的手法。
此曲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室。而辅助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风魔以掩世人耳目。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史实,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
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而语言却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
篇8:《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原文赏析
张可久
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
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
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
【注释】
知音:知己者。
萧疏:稀稀落落。
老子婆娑:老子,自称,有倨傲的意思。婆娑,放浪自得的样子。
常何:唐朝中郎将。
【赏析】
这首小令的作者,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垒块,抒发了“知音”无多的感慨。作者从战国时弹铗的.冯欢谈起,联系到古代的前贤,他们尽管有高才绝学,而生活的经历却总是坎坷多艰。世上如果没有常何,唐太宗何以得识马周?而赵国老将廉颇,虽然身经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不遇明主,皇上听信谗言,终究被群小埋没。作者读古人的历史,有感于自身的际遇,才发出这样的慨叹。他具有济世救民的才华和愿望,然而识才者难遇,善用人者更是不可多得。所以至今只能过着“白发萧疏,青灯寂寞”的生活,自己的才能无从施展。
【题解】
这是张可久《读史有感》两首中的前一首。是对历史和现实中知音难觅的感慨,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反映了元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上的腐朽。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10.关河令原文及翻译拼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