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QI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文言文师旷劝学翻译
文言文师旷劝学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16闻:听说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轻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
篇2: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篇3:师旷劝学的文言文翻译
师旷劝学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 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心。
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7.何:为什么。
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
20.善:好。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爱好。
24.为:作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篇4:师旷劝学
师旷劝学
出处
选自《说苑》。《说苑》收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带有一定的哲理性。由于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后人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
《说苑》同时也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故事性颇强,文字简洁生动,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欣赏,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16闻:听说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轻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
篇5:师旷劝学翻译及注释参考
师旷劝学翻译及注释参考
【原文】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翻译】
晋国的平公(国王)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16闻:听说
篇6:《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
《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16闻:听说。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正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说得好啊!”
作者简介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文章启示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并要对学习抱有热爱之心,就一定能成功。年纪的高低与成功是无关的。所以才有了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篇7: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
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11、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16、闻:听说。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轻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
篇8:文言文《孙权劝学》、《师旷劝学》试题
文言文《孙权劝学》、《师旷劝学》试题
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 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今(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
(3)但当涉猎 但( ) (4)恐已暮矣 暮(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选你最喜欢的`这两则短文中的句子,照抄在下面,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赏析:
(1)《孙权劝学》主要采用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孙权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鲁肃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的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指____________,他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____________的意思,他这样理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现在 (2)用 (3)只是 (4)晚了,迟了
2.(1)我难道想要爱卿你学习经书礼法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吗?
(2)少年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光明亮。
3.略。
4.(1)语言(对话) 有政治远见、善于劝学 敬才、爱才 对比
(2)对“暮”的含义说法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吾年七十”,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引出秉烛之喻。
5.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意思对即可)
篇9:《师旷问学》文言文翻译
《师旷问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把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师旷劝学翻译
2.劝学文言文及翻译
4.高中文言文劝学
5.劝学荀子文言文
7.翻译《劝学》荀子
8.孙权劝学翻译
9.秦观劝学翻译
10.《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