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

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

2023-09-09 09:50: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曹左曹舒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

篇1: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

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里,不吃也不喝,也拒绝与任何人交流,像一只真正的蘑菇在森林里。心理医生见状,想了个办法,他也撑了把伞,默默地蹲坐在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散步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学他的样,站起来走走。不久,医生开始吃一个香喷喷的汉堡包,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能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便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精神病人恢复了正常生活,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凡当我们与身边的人发生分歧,循循善诱就显得很重要。

只有顺着对方的思维脉络,巧妙地穿插自己的想法,温婉而不露痕迹地晓之以理,才能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意见,

从而改变他原先的想法和行为。

篇2:陪你做一只蘑菇的哲理故事

这是一个在心理学中小有名气的故事,虽然曾被应用到很多地方,但每次看到都能让人有新的感悟。我们为什么想要改变别人?为什么一定要让对方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看看这个故事,或许就能放下一些执念。

有一个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的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

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

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啦!

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了一个汉堡开始吃,病人又问: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啦。

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病人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其实,我们的身边的所有人,甚至是我们自己,何尝不是一只蘑菇呢?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信念。在一些人的眼里,我们就是与他们不同的蘑菇。

别人也有自己的思维和行事方式,当他们的.想法与我们有冲突,T陪你做一只蘑菇的哲理故事就成为了我们眼中的蘑菇,因为他们有时候的行为实在是让我们费解。

然而我们一定要去改变别人的看法,或是改变他们的思维吗?

改变往往是痛苦的过程,人家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你偏要他学会游泳。于是他学得很有压力,你也变得非常痛苦。

何不就让他维持自己的想法,做一只可以走来走去,可以吃东西的蘑菇,而不是你眼中的雄鹰。

或许这就是人与人沟通的真谛:我愿意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篇3: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资料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

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

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

……

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

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资料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其实……

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

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明,

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篇4:只做该做的哲理故事

只做该做的哲理故事

费雷泽手持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的文凭。匆匆赶往一家慈善机构应聘。弗雷泽路过一家烧烤店门口时。这家烧烤店的主人正要宰一只活生生的羊,刀锋已逼近羊的脖子,许多围观的人尖声地叫了起来。弗雷泽犹豫了一下,走到店主的面前,做店主的思想工作。

店主微徽一笑:“我宰我的`羊,与你何干?再说,我不宰这只羊,会宰男一只羊,你不可能救下天下所有的羊。”

无奈,弗雷泽匆匆离去。

快接近慈善中心的大楼时。一个流浪老人拦住他,想跟他说点儿什么。弗雷泽看一看表,早过了约定的时间,他心急如焚地把流浪老人推开。

慈善机构的约翰逊先生显然有些不满他的迟到。弗雷泽慷慨陈词,描述自己如何想救一只羊,约翰逊先生更为不满:“年轻人,你忽略了另外一个细节,你在门口不耐烦地打发了一个流浪的老人。”

约翰逊让弗雷泽走到一扇很大的落地窗前,窗外的一切尽收眼底。包括对面的烧烤店和大楼门前的那条街。

不过,弗雷泽不明白自己所做有何不妥,毕竟,一只羊正面临着生死问题,而流浪老人只是面临生活问题。

约翰逊先生说:“有些苦难是注定先法改变的,比如羊注定是会被人吃的,这你无须去改变:有些苦难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一个流浪老人的饥饿问题,你只需掏一枚硬币去关心一下就会有所改变。可许多人却宁愿围着待宰的羊徒劳地叹息,而不愿悄悄地去帮助一个人。去发现那些可以改变的苦难吧,相信这种眼光能改变世界。”

篇5:宝贝,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宝贝,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资料

我喜欢这个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的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

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了一个汉堡开始吃,病人又问: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啦。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病人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资料

其实……

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戒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我愿意分担你的不快乐,只是当你的世界下雨时单纯的为你撑起一把伞。请你不要封闭自己的心,一个人承受那么多。你知道的。只要你睁开眼,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我是你的蘑菇…也希望在我无助的时候,你能蹲下来,陪我一起做一朵蘑菇。

篇6:我想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生活随笔

我想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生活随笔

昨天从超市出来过马路时,又看到“那个孩子”拿着小铲子在绿化带挖土。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还没上小学,我蹲在他旁边像只蘑菇,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把小草栽进土壤里,用脚严严实实在小草旁踩了几脚,接着他弯腰用手挖土,把小草从土里挖出来,他的指甲盖里都是泥土,然后他开始栽草。

隔壁是四婶家,好几次小蘑菇不出来吃饭,四婶便端着饭菜进他卧室,每天变换着菜色,小蘑菇也不怎么吃饭,喝着可乐当饭吃,最令人烦心的是小蘑菇不爱说话也不出门,躲家里上网一年了。四叔脾气火爆,三天两头想踹小蘑菇的卧室门,被四婶拦着。

四婶几乎是逢我在家就拉着我说:“你有空和他说说,你是读书人,他会听你的,你叔骂他,他脾气更倔。”

“你不打算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吗?”这句话我也只在脑海里飘过,没跟四婶说。最后四叔踹了小蘑菇卧室的门,我和小蘑菇说了一晚上的“好好工作,天天向上”的话,他很安静地躲在被窝里,像只受伤的野兽。

隔天,四叔拔了他的网线。小蘑菇就彻底暴躁起来,把家里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四婶吓得立刻打120过来,最后小蘑菇进了医院的精神科,好几天没能好好睡觉的他终于在医院里安静地睡着了。

小蘑菇的姐姐是被四叔骂到大的,小蘑菇也不例外。外人看不到小蘑菇心里有多害怕,就像很多时候精神上受到的暴力总是能比身体上来的更猛烈,可你却看不到。有些话不是不想说,只是恐惧。医生说,小蘑菇得吃药,配合心理治疗。

四婶和四叔因为小蘑菇的事情,又开始吵架了。

我突然想起小学二年级,有一次《老鹰捉小鸡》作文大半个班重写,因为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最后的小鸡一定要被老鹰抓到,或者母鸡妈妈一定要保护好小鸡。多数不及格的同学写的是小鸡最终战胜了老鹰或者是写成了小鸡抓老鹰的边缘体裁,而我比那些不及格的人更惨,因为我连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都没玩过,更不要说什么小鸡蹦蹦跳跳躲在母鸡妈妈的翅膀下。我紧张地伸出手来,老师的教鞭还没下来,我眼泪已经出来了。

啪啪啪,一下两下三下……

打的是左手,右手边抹眼泪边颤巍巍地拿着削得尖尖的中华笔一笔一划在皱巴巴的作文纸上写着“有一天放学,我开开心心地背起书包和小伙伴一起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重写的那一篇被老师退回来,原因是没有用上“小心翼翼”这个词,结局是教室的门已经被门卫锁起来,而我站在门旁边的窗户小心翼翼地在作文纸上边写边哭,直至夕阳落下,习惯暴力的爷爷用藤条抽了我几下才用自行车把我带回家。我以后便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作文一定要参考小学范文小心翼翼地写才安心。

那时年纪小,还没有朋友,他成了我最喜欢的人。我从家里偷来了爷爷的小铲子,还从田野里带回一束小花和他一起挖土,直到从田野里劳作回来的爷爷把我从他身边拎走。那时他还没有生病,只是喜欢机械式地在那儿挖土。后来他生病了,爷爷把我锁家里。

爷爷说,那少年的父母吵架,天天打孩子。

“他不会伤害我。”我小心地扒着饭吃。

“他父母和他都有病,懂吗?”爷爷已经生气地要拿起鸡毛掸子。

那时的我还是会趁爷爷煮饭时偷溜出来蹲在他身边,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拿着铲子把土盖紧。

我开始喜欢上黄昏,在日落前我可以站在屋顶上像621星球上的小王子那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余晖以及那个种花的少年,也就是那时,我开始产生一种孤独的感觉,那是种不能和他一起种花的孤独感,可在产生这种孤独感的同时我又害怕着爷爷手上的鸡毛掸子。

我曾问爷爷他什么时候开始挖土。爷爷说,从他开始打破家里的一盆花开始。

很多年后的深夜,我从梦里醒来,突然想起他也曾经是个少年,也背过书包上过学。

尼罗说,一个人如果在幼年或少年时代心灵受了很严重或者很持久的伤害,那么他们即便看起来会变得成熟圆滑世故,其实最深处的灵魂就会停在那个时期不成长了,或者成长得很慢了。那种伤害他们嘴上从来不提,心里永远不忘。

有一天,他站在我家楼前,我给他递了根香蕉,我又偷偷地把家里的零食拿出来给他。大冬天的,我的手心刚被爷爷抽打过,忍着眼泪,站在冷空气里直哆嗦地说:“你这样吃得饱吗?”

后来爷爷去世了,妈妈把我接回县城住。直到昨天,我走出超市过马路时,看到那个孩子在绿化带挖土,他的背因为常年弯腰已经佝偻了,他已经老得我快认不出来。

我决定再爬上旧宅的屋顶去看一次日落,可太阳却大得我睁不开眼,眼泪说掉就掉。

如果可以的话,我仍旧想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你挖土,我给你带花。那些年不能拂去的伤痛,让我好好陪你做一只蘑菇,好吗?

篇7:哲理故事:做义工

哲理故事:做义工

小愉是高二学生,今年下半年就要申请大学。他在纽约一间比较好的高中读书,成绩比中等好一点,进一所普通的大学没问题,但想读好一点的专业就有点玄。因此,他决定今年暑假去做义工,这有助于他的大学申请。

纽约水族馆是一间不牟利的海洋生物展览馆,门票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水族馆的开支。目前水族馆有超过100名义工来为其免费工作。

小愉填好申请表后,面试成功,成为水族馆的一名义工。

首先,他要交40美元,水族馆发给他一件印有水族馆字样的'短袖上衣(也是工作服),一本义工证,一本关于水族馆的书。第一个星期,海洋生物专家给义工们上课,介绍海洋生物的基本知识,每天还要做功课和交功课。

一个星期后小愉成为正式义工。一天工作7个小时,一周工作4天。每天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

小愉学到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知识,训练了他的工作责任感,培养了他与人相处的技巧。水族馆将会发一份义工证书。如果他的工作令人满意,水族馆会为他写推荐信,这一切,也许会影响他的将来。

许多美国人投身义工工作。有人为了找工作;有人为取得经验;有人是为申请学校;有的靠社会救济金为生的残障人士为了回报社会;有的人完全为了帮助别人。

篇8:只要有爱的哲理故事

朋友小马,前放弃了家乡稳定而优越的工作,来北京跟老公团聚。那时候,老公还是个被人呼来唤去的文员,小马又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两个人挤在老公那间9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日子过得虽然乐呵,到底清苦些。所以当小马发现自己怀孕以后,并没有感到多少兴奋和喜悦——所有的情况都还没有稳定,她不想在这个时候慌慌张张地要孩子,“不想让孩子一生下来就跟着父母受苦”。老公用自行车把她推到医院,两个人坐在医院门口的马路牙子上犹豫了足足两个小时,最后还是一咬牙,把孩子做掉了。

“我没想到,这会是我生命里唯一的孩子。”小马低头望着杯子里的茶,幽幽地说。经过这几年的打拼,夫妻俩的生活大大地改善了,可是渴望拥有一个孩子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因为先天的卵巢功能异常,她不能正常地排卵,而做掉的那个孩子,本来该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奇迹。几年来,小马为了要个孩子四处奔走求治,可是没有用。“也许,是他记恨我们做父母的爽约了,坚持不肯来见面吧?唉,当初为了先挣点钱,把孩子做了,可这几年看病,把我挣的这几万块钱都花进去了。有时候坐在那我就想: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儿,我到底图个什么啊?要是那个孩子还在,现在都上五年级了。”

前几天去一个朋友家,参加她父亲的葬礼。灵堂设在局促窄小的门厅里,朋友一身重孝跪在门口,陪同前来吊唁行礼的亲友给灵位磕头,脑门上已经磕出了一大块乌青。“简姐姐,我后悔啊!”她趴在我的.肩上,哭得泣不成声,“我拼命地工作赚钱,总想着早点给我爸妈换套大房子,搬出这个鸽子窝去。我爸好几回做好了饭叫我回来,我都因为有事耽搁了。我总以为,给他干点实事,比围着他转悠强,我哪知道他好好的就这么撒手走了啊!他临死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问我妈丫头回来了没有,我想她……他是瞪着眼、伸着手走的,要等我回来啊!早知道这样,我干吗要去出那个差啊……”

我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她,却说不出一句适当的话。她老爸刚60岁,平日里身体壮得像头牛似的。最大的乐子,就是做拿手的红烧肉或者炸酱面,叫女儿招来我们这帮狐朋狗友,打狼似的跑来吃个风卷残云,然后固执地坚持一个人收拾碗筷,还咿咿呀呀地哼着小曲,美得乐不可支。这样一个结实、达观的老人家,不知怎么忽然得了脑出血,洗澡的时候摔了一跤,就再也没起来。

我望望老人的遗像,又看看疲惫哀伤、几近崩溃的朋友,不胜唏嘘。很多时候,我们过分地注重物质对亲人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了给亲人一个舒适、富足的生活条件,早出晚归马不停蹄。我们经常来不及跟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也来不及思量有很多爱,是不可以等待的,和世间的很多情谊一样,亲情,其实也是一种缘分,这个缘分有长有短,我们无力把握,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紧张而忙碌的生计中挤出一条缝,好让我们珍惜跟亲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一碗炸酱面,一碟拍黄瓜,照样可以吃得有滋有味。只要有爱,茅屋也是天堂了。

篇9:哲理故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哲理故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坏花瓣的美丽和芬芳一般,仁者随缘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禅语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地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哪能全部受持,不如不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我费尽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他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

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算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法有“万法归一”之说,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人生就是这样简单,把“一”做好即可,何必为无限的时空烦恼呢?

有个叫铁眼的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筑造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然而,铁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绝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过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士,铁眼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铸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儿吧!”

武士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铁眼和尚急忙追上去,低声乞求:“给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没有!”

武士在前面走,铁眼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个武士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一文钱。铁眼和尚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土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

铁眼和尚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佛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所以感到无限欣喜。”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

暑去寒来,经过无数个风霜雪雨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铁眼和尚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至理名言,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的,但真正用这些道理去实践的人却很少。所以,《论语》传承几千年,读过的人不计其数,而真正靠《论语》成功的却只有那么几个人。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名扬千古,于丹凭借《〈论语〉心得》为世人所知。

赵普和于丹的成功其实极为相似,我甚至觉得于丹不过是把赵普的成功复制了一遍,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读《论语》。但就是这样一个举动,使历史记住了赵普,让时代记住了于丹。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成功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儿,做好一件事儿就足够了。

有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儿,就让人记住了;有的人做了一辈子事儿,却没有一件能让人记住的。其实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情,而是看你做的事情是否成功。做一千件半途而废的事情不如完完整整做好一件事情,因为衡量行为价值的标尺是结果而不是进程。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我要找一份符合我兴趣的工作,我要找一个能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我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其实,根本不必这么着急,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有多好,你的起点有多高,你的企图有多大。如果你能在现有的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机会去做更大的事情。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幻想或者抱怨,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只要把每一件事儿都做好,哪怕只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篇10:哲理故事:简单事重复做

哲理故事:简单事重复做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他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急切地等待着 这位伟大推销员的精彩演讲。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

主持人对观众说: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年轻人跑到台上。

推销大师这时开口了:请你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先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但一声震耳的'响声后,那吊球却纹丝不动。他接着用大铁锤不断砸向吊球,铁球还是不动。很快他就气喘吁吁了。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这时,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停顿一下,再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这样自顾自地不断敲下去。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不满。

老人却不闻不问,只管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接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的告别演讲只有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1.认真做自己哲理故事

2.人生只在呼吸之间的哲理故事

3.只做看客散文

4.我只做我自己散文

5.一生只做一件事作文

6.做只飞鸟作文800字

7.我只做我自己心情随笔

8.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哲理故事

9.陪你下班

10.哲理美文:做自己

下载word文档
《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