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的分布及气温变化_对流层自然地理介绍
“久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对流层的分布及气温变化_对流层自然地理介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流层的分布及气温变化_对流层自然地理介绍,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对流层的分布及气温变化_对流层自然地理介绍
大气层是由多层大气组成的一个整体。它根据温度、高度的变化,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逸层。其中,对流层是与我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一层,风、雨、雷、电都发生在这里。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虽然它相对较薄,但重量却占了大气总量的80%左右。对流层也是大气层中最活跃的一层,暖的地方空气会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会下降,冷暖空气会形成对流,这也是人们叫它对流层的原因。
对流层内的区分
虽然位于对流层下层的大气会与地表产生摩擦,但上层的空气却没有受这种摩擦力所影响。所以在对流层上层及下层的天气现象都会有所不同。基于这种现象的差别,对流层会再被分开三层。从海平面0米至100米的地方是接地层、从100米至1公里的是艾克曼层及从1公里至对流层顶的11公里处则称为自由大气。接地层会受到与地面的摩擦比较大,所以其大气的运动及喘流甚为不规则且较为活跃。艾克曼层则会受到科里奥利力、气压倾度力和与地面的摩擦力这三道力量摩合而运动。至于自由大气故名思意,它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所影响,大气处于一个自由运动的状态之中。
自由大气的上层部份,即对流层的上部会有急流流动着。其高度大约于离地面11公里附近,是风速最高的地方。如在日本上空流动的西风带亦是位于离地11公里的高度附近,且风速最高。虽然急流可说是于对流层内,作水平方向的大气运动之中最大规模的一种,但在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中也属于大规模。又例如在热带地区热空气上升,到达亚热带高压带下降的哈得莱环流之类的大气环流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样地在对流层里不断地出现作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自由大气就是这类大气运动繁盛的一层。
对流层的特点
逆温现象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分层
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1)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公里。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此外,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公里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这一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的情况有突然变化。其变化的情形有: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很慢,或者几乎为等温。根据这一变化的起始高度确定对流层顶的位置。对流层顶的气温,在低纬地区
平均约为-83℃,在高纬地区约为-53℃。对流层顶对垂直气流有很大的阻挡作用,上升的水汽、尘粒多聚集其下,使得那里的能见度往往较差。
气温变化
篇2:大气对流层顶的臭氧时空分布变化
大气对流层顶的臭氧时空分布变化
利用1958~的臭氧垂直分布和NCEP资料,计算出全球对流层顶的气候场,并对其空间分布、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呈纬向分布的特征明显,南北半球中纬度和南极为高值区,赤道和北极为低值区,且与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场有对应关系;②从400~70 hPa的温度和臭氧质量比垂直经向剖面中,显现出对流层顶的上层和下层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导致垂直分布存在差异;③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场的'年代际变率具有不同位相的时空演变尺度,南半球的时空差异比北半球大,南极最不稳定,低纬和赤道地区幅度变化较小,但时间尺度较大;④极地各季节对流层顶的臭氧分布和高度场特征相似,低纬则与温度场分布较一致;⑤对流层顶断裂带中臭氧质量比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秋季为最小值,其对应的纬度存在明显的季节空间经向波动,夏季达到最高纬度,冬季到达最低纬度;⑥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的季节变率表现出准半年变化趋势,且两半球变化趋势相反.
作 者:王卫国 袁敏 吴涧 樊雯璇 王颢樾 刘晓璐 WANG Wei-Guo YUAN Min WU Jian FAN Wen-xuan WANG Hao-yue LIU Xiao-lu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刊 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P4 关键词:对流层顶 臭氧质量比 位势高度场 温度场 年代际变化 季节变化篇3: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
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天的状况,这就是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要精确到1/10度。
除了日平均气温,还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气温。以表达不同时段气温的变化特点。气象部门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北京时)每隔6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每隔3小时进行气温观测。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①某日平均气温: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篇4: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
利用卫星资料计算得到的对流层臭氧柱总量数据分析了近来全球对流层臭氧柱总量的全球分布特征,并对我国对流层臭氧的季节变化做了研究.利用对流层污染测量仪(MOPITT)的CO 和全球臭氧监测仪(GOME)和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光谱仪(SCIAMACHY)的NO2数据分析了关于对流层臭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得出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臭氧浓度存在规律的年内变化,对流层臭氧高浓度值的分布及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切.
作 者:李莹 赵春生 方圆圆 余环 Li Ying Zhao Chunsheng Fang Yuanyuan Yu Hua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18(2) 分类号:P4 关键词:卫星资料 对流层 臭氧篇5:南亚边缘海域热带气旋年频次与对流层风场变化的关系
南亚边缘海域热带气旋年频次与对流层风场变化的关系
利用1958-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 (Joint TyphoonWarning Center)提供的同时期南亚边缘海域(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这3个海域热带风暴高发期气候上 100hPa和 850hPa风矢量特征,以及 100hPa纬向风强度分别与这3个海域热带气旋年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生成数与 100hPa东风气流强度之间存在极好的'正相关关系,即东风气流加强热带气旋数目增多,反之减少.而南海由于位于南亚高压东南侧,经向风的显著地位使南海热带气旋与 100hPa经向风强弱变化有联系而与纬向风的关系减弱.
作 者:张欣 钱维宏 ZHANG Xin QIAN Weiho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年,卷(期):2007 43(3) 分类号:P444 关键词:南亚海域 热带气旋 100hPa东风气流 正相关篇6:海河流域近40年来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海河流域近40年来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采用常规线性统计与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海河流域40 a(1960-1999)来降水与气温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流域降水与气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40 a来海河流域年降水呈下降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的趋势,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年降水量极值比为2.31,变差系数Cv值为0.18;流域气温年际变化不太明显,年均气温极值比为1.32,变差系数Cv值为0.06.流域降水与气温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的趋势是降水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减少,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作 者:袁再健 沈彦俊 褚英敏 齐永青 YUAN Zai-jian SHEN Yan-jun CHU Ying-min QI Yong-qing 作者单位:袁再健,YUAN Zai-jian(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18)沈彦俊,齐永青,SHEN Yan-jun,QI Yong-qing(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
褚英敏,CHU Ying-min(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050061)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9 16(3) 分类号:P467 关键词:海河流域 降水 气温 空间分布【对流层的分布及气温变化_对流层自然地理介绍】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