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2023-05-13 08:21: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每天都要早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篇1: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对珠江口4个柱状沉积物中的氮进行测定,研究了氮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输入途径.结果表明:T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850.62~2 340.85mg/kg,平均值 1 502.73mg/kg.垂直分布表现为底层向表层逐渐增加的总趋势,且两端含量变化较缓、中间较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55.42~2 029.86mg/kg,平均值 1 187.86mg/kg.垂直分布表现为2种分布类型:随深度减小型和两端含量高、中间低型.无机氮中铵氮含量较高,变化范围47.59~739.61mg/kg,平均值为271.69mg/kg.铵氮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深度而增加.TOC/TN比值在5至17之间,明显反映出有机质是陆源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总氮和有机氮的.沉积过程有明显的同步效应,而和铵氮之间的同步相关性较小,并且因站位不同差异很大.

作 者:岳维忠 黄小平YUE Wei-zhong Huang Xiao-p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6(2) 分类号:X53 关键词:氮   有机质   沉积物   珠江口  

篇2:南海湖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特征

南海湖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特征

摘要:以包头市南海湖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系统开展了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g含量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湖心区低,西南和东北部湖区高的趋势.腐殖酸结合态为表层沉积物中Hg的主导形态,次为交换态和水溶态.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Hg的含量甚高,占总汞的76%~94%,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性.沉积柱芯中总Hg表现为表层富集并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B、F站位柱状沉积物中腐殖酸结合态Hg随深度有规律的递减,H站位20 cm以上Hg的主导形态为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次之;20~30 cm的主导形态则为残渣态及可交换态.Abstract: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chosen for the study of speciation of Mercury in sediments of the Nanhai Lake. The fractions of water-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Hg are easy to release to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the sum of them account for 30. 82 % of the total Hg. Furthermore,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ractions and the total Hg in overlying water, indicating high potential hazard to the Nanhai Lake. The content of humic acid Hg is the highest both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humic acid Hg and organic matter is up to 0. 72, indicating the contents of Hg and organic matter are highly correlated.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is favor to immobilize Hg and reduce the potential Hg contamination of the Nanhai Lake.作 者:萨茹莉    何江    吕昌伟    樊庆云    宝金花    SA Ru-li    HE Jiang    L(U) Chang-wei    FAN Qing-yun    BAO Jin-hua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呼和浩特,010021 期 刊:沉积学报  ISTICPKU  Journal: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7(6) 分类号:X141 关键词:沉积物    Hg    形态分布    南海湖   Keywords:sediments    mercury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the Nanhai Lake   

篇3:粤东柘林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垂直分布

粤东柘林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垂直分布

对柘林湾代表性水区柱状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历史演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除湾西北三百门(S2站)和湾中央大规模网箱渔排养殖区中心(S6站)外,其余各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氮(TOM)、凯氏氮(TKN)及各形态磷含量基本呈现“沉降-降解-堆积”三阶段的分布特征,反映了成岩作用的结果.S2、S6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多项氮磷指标,在表层10 cm以深不降反升与这两测站的高污染压力和弱水体交换能力导致的污染物快速堆积有关.底栖动物对沉积物垂直方向的扰动可能是各氮磷指标在沉降和降解阶段产生波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生物扰动对NH+4的垂直变化影响最大.自生磷(Au-P)与有机磷(OP)在表层以下随深度呈一定的镜像关系,与Au-P和OP在成岩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有关.Au-P随深度的变化幅度比OP的大,表明磷在Au-P和OP之间的转移并不是磷再分配的.唯一途径,其它形态的磷也可能参与磷的再分配,而两者在表层不呈镜像关系主要与微生物对两者的降解有关.

作 者:杜虹 李金 黄长江 董巧香 DU Hong LI Jin HUANG Chang-jiang DONG Qiao-xiang  作者单位:杜虹,李金,DU Hong,LI Jin(汕头大学生物系,广东,汕头,515063)

黄长江,董巧香,HUANG Chang-jiang,DONG Qiao-xiang(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海洋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 31(6) 分类号:P762.33 关键词:柘林湾   沉积物   垂直分布   氮   磷  

篇4: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

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

根据沉积物中无机碳的结合强度,运用连续浸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分成5种不同的形态:NaCl相、氨水相、NaOH相、盐酸羟胺相、HCl相.并以渤海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为例,探讨了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辽东湾不同层次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比较明显:氨水相>盐酸羟胺相≈盐酸相>NaOH相>NaCl相.氨水相、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碳的绝大部分,大于80%;NaCl相和NaOH相无机碳只占总无机碳的一小部分.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受沉积环境如pH、Eh、Es、含水率、Fe3+/Fe2+、有机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NaCl相无机碳受pH、Eh影响较大;氨水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Fe3+/Fe2+、pH、Eh控制;NaOH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Eh和pH控制;盐酸羟胺相无机碳主要受含水率、Eh、有机碳的影响;HCl相无机碳的控制因素和盐酸羟胺相的相似,但它受pH和Eh的影响更显著.虽然有机碳和各个形态的'无机碳都呈负相关关系,但它对每一形态的影响都不相同,其作用受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的氧化能力越强,pH值越小,越不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有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环境的还原能力越强,pH值越大,越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不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辽东湾沉积物的弱氧化-还原环境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

作 者:牛丽凤 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宁 戴纪翠 NIU Li-feng LI Xue-gang SONG Jin-ming YUAN Hua-mao LI Ning DAI Ji-cui  作者单位:牛丽凤,NIU Li-feng(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宁,戴纪翠,LI Xue-gang,SONG Jin-ming,YUAN Hua-mao,LI Ning,DAI Ji-cui(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刊 名:海洋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 30(11) 分类号:P59 关键词:无机碳形态   影响因素   沉积物   辽东湾  

篇5:官厅水库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官厅水库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法定量测定了官厅水库永1008横断面沉积物柱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以便对自蓄水以来官厅水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历史沉积变化特征和可能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定量测定结果以HCHs,DDTs和有机氯农药总量(OCPs)计算,样品中w(HCHs),w(DDTs)和w(OCPs)分别为2.0~25.7,0.3~1.9和3.2~28.3 ng/g;据永1008横断面沉积图推算,官厅水库永1008横断面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是上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工业排污,集中在1980-1991年.因此,在未来库区的清淤疏浚工程中,应特别注意不同层次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再悬浮与释放,以及清淤后底泥的防污处置.

作 者:黄圣彪 王子健 康跃惠 马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17(6) 分类号:X524 关键词:官厅水库   柱样   有机氯农药  

篇6:泉州湾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泉州湾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用GC-ECD内标法测定了泉州湾沉积物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通过研究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柱样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氯农药在泉州湾的污染历史.该柱样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00~5.61)×10-9、(1.18~50.65)×10-9.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未受到HCHs的明显污染,但已受到DDTs的轻微污染.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变化基本反映了它在我国及福建的.生产使用历史.在近年泉州湾仍有新的DDT输入.

作 者:龚香宜 祁士华 吕春玲 苏秋克 王伟 李敏 GONG Xiang-yi QI Shi-hua L(U) Chun-ling SU Qiu-ke WANG Wei LI Min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海洋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7 26(4) 分类号:P736.4+1 关键词:泉州湾   沉积物柱样   有机氯农药   污染历史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相关文章:

1.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

2.北运河沉积物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效率研究

3.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去除方法探讨

4.英语教学中为交际的教学特征及实践

5.探讨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6.CCSD主孔榴辉岩中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对榴辉岩中F、Cl、Sr等元素

下载word文档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