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Lr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2分)
甲文: ; 乙文: 。
【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答案
【1】⑴飞奔的马 ⑵凭借 ⑶大约
【2】⑴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乙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⑴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 ⑵孤凄悲凉的'心境。
对比翻译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篇2:《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对比阅读训练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
。(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答案
【小题1】(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题1】(1)通“返”,返回。(2)飞奔的马。(3)格外,尤其,特别。(4)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1】(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2)(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各2分)
【小题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各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篇3:《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以其境过清( 因为 ) (2)凄神寒骨( 使……凄凉 )
(3)负势竞上( 凭依 ) (4)百叫无绝( 停止、消失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1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篇4:《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篇5:《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解析
《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解析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篇6:《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训练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2分) ( ▲ )
A、而吾以捕蛇独存 B、影布石上
以其境过清 负势竞上
C、明灭可见 D、横柯上蔽
才美不外见 隐天蔽日
7、下面各项中哪一项的加点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2分) (▲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争高直指
C、必先苦其心志 D、无案牍之劳形
8、选文中写水都极具特色,结合选文,说说两位作者是如何把水的特点描摹出来的?(2分)
▲
9、甲文中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乙文中也写了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
参考答案:
6、D
7、B
8、《与》运用的是正侧面相结合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湍急;《小》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
9、甲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乙文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篇7:《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及答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小题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凭借(依仗) (2)停止(断绝,消失) (3)通返,返回(回去)
【小题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小题3】(2分)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
篇8:《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负担。) B. 蝉则千转不穷(不断。)
C.古来共谈(皆,共同,一起。) D.晓雾将歇(休息。这里指散尽。)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以其境过清。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4.两篇选文都写到了山峰,【乙】文中写到“高峰入云”,请写出【甲】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动态的句子。(2分)
1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篇9:《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相关文章:
2.与朱元思书翻译
3.与朱元思书
8.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9.与朱元思书教案
10.《与朱元思书》 5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