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

《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

2023-08-17 08:55:3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猴猴爱猪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

篇1:《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

《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

《古风·松柏本孤直》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前言】

《古风·松柏本孤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借古人古事以表其心曲,言其心志。诗人歌颂严子陵不慕荣利、热爱自由,正是为了抒发自己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志趣。诗人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严子陵的精神风貌,也正是诗人气度高逸、气质脱尘的体现。

【注释】

①孤直:形容松竹之类的姿态高而挺直。

②昭昭:高风亮节貌。严子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时是汉光武帝同学,后汉光武帝即位,他变名易姓,隐于山中。光武请他出山,优礼待之。二人并宿一橱,严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后汉光武帝欲留严光为官,严坚辞,请归,乃隐于富春山中。

③客星:即流星。此指严子陵。

④万乘:指帝王,帝位。

⑤六合: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

⑥冥栖:隐居。

【翻译】

松柏生性孤直,难以像桃李花一样讨好人。高风亮节的严子陵,便隐居垂钓在沧海之间。他像客星一样隐居不仕,其心与浮云一样闲远。他向万乘之君长揖而去,辞官不做,回到富春山过隐居的生活。此举如清风飘翔万里,吹拂四面,人们深感遏然高不可攀。他令人叹息不已,我将要像他那样到富春山隐居。

【赏析】

此篇咏历史人物严光。严光本姓庄一避东汉明帝刘庄讳,改为严,一名遵,字子陵,会稽馀姚(今浙江馀姚)人。据《后汉书》本传载,他少有高名,曾与后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同学交好,光武即位后,隐居避世。光武思念其贤能,下令访求。时有齐国上奏,说有一人身披羊裘,垂钓于泽中。访之果是严光。三次迎请方至,仍不能说服其出仕。以后又召请入宫,畅叙旧交,与帝同卧,严光以脚加于帝腹。次日,太史奏天象,说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拜谏议大夫,不就,退隐富春山,后人名其垂钓处为严陵滩。滩在今富春江上游相庐县境。

李白集中有在杭州作的诗(《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杭州贴近富春江,仅一箭之路;王琦编李白集,从《咸淳临安志》辑出《普照寺》一首,收入《诗文补遗》;普照寺在富阳县城郊,正是严子陵隐居的富春江边。此诗苏轼认为是后人伪作,但无实据。即使是伪作,李白天宝间曾与吴筠同隐剡中,以后又于天宝末年再度至剡中,越地山水到处有他的游踪和题咏,又曾在今浙江与安徽南部间几度往返,富春江必是游程所经。严子陵钓台这样的胜迹他是不会放过的,因此他对严子陵及其隐居处有亲切的形象感受。

李白集无编年本(近人詹瑛等已纂成编年集待刊,但要求精确的编年恐极不易),照此诗“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的无限崇仰之意,当可推断为待诏翰林被放还以后之作。他的追慕严子陵而“长叹息”,显然是出于宫廷生活中受排挤和侮弄的体验的反思之声,和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态还密切呼应的。他也曾受玄宗所亲切接待,也终于被放还,“客星”、“浮云”不仅是歌咏视功名为敝屣的严子陵,何尝不是他的自况!

从大文化的背景来看,中国历来的知识分子都是和权力相结合的.,甚至做隐士也是追求与权力结合的所谓“终南捷径”。诚如鲁迅所说,求官与求隐本属一途。与权力掌握者割不断联系,即权力依附,是历来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所以杜甫式的“每饭不忘君”被当作楷模,普遍受到称赏,就因为彼此心态相同。像李白那样不愿依附权贵、要求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的诗人,不仅在唐代,整个封建时代也并不多。虽然即使如李白,晚年仍入永王李璘幕中,切不断对权贵的依附,现实规定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理定势之不可违拗如此!

但从李白的行为、诗歌看他的内心追求,是对人格独立有强烈的向往。想追求而追求不到,不但社会环境迫使他追求不到,而且他自己本人也不免动摇,这是莫大的悲剧。因此在咏叹严子陵时,就充溢着诗人的悲剧情绪。诗的沉厚的骨力就是从这种悲剧感情来的。用现代语言说,它透现着诗人李白的人格力量。明人徐桢卿评此诗云:“此篇盖有慕乎子陵之高尚也。”(明郭云鹏刊本《李太白文集》引),只看到诗面的意义而不触及诗人“有慕乎子陵”的内心骚动;邢昉评此篇“气体高妙独步”(《唐风定》)而不能揭示“气体高妙”之由来;前者失之于皮相,后者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开头“松柏”两句是兴,中四联是赋,末句“冥栖岩石间”与首句“松柏”相呼应,结构精严,无懈可击。

篇2: 松柏本孤直

是出自《古风》的名句。

【全诗如下】

《古风》

作者:李白(唐代)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F.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EX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G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i,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N|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U,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

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砗找蚍缙稹N峁勰μ旆桑九万方未已。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傍。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怀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g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o.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U春。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b,沉吟何足悲。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O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Md.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篇3:直中书省翻译赏析

直中书省翻译赏析

《直中书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词全文如下: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前言】

《直中书省》所写的丝纶阁、钟鼓楼,既表现了宫廷的特色,也指出了诗人“独坐”的原因是正在宫中值班。黄昏的皇宫是一个寂静的世界,令人感到沉闷而百无聊赖,仿佛时间的流逝也变得缓慢。但是按照规矩,值班的'官员不能四下走动,这更将诗人困在了一个相对局促的环境里。

【注释】

丝纶阁:指替皇帝撰拟诏书的阁楼

刻漏:古时用来滴水计时的器物

紫微郎:唐代官名,指中书舍人,因中书省曾改名紫微省,取天文紫微垣为义,故称。“薇”一作“微”

【翻译】

我在丝纶阁值班,没什么文章可写,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钟鼓楼上刻漏的滴水声,时间过得太慢了。在这黄昏的寂寞中,我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谁来和我作伴呢?惟独紫薇花和我这个紫薇郎寂然相对。

【鉴赏】

这首诗中所写的丝纶阁、钟鼓楼,既表现了宫廷的特色,也指出了诗人“独坐”的原因是正在宫中值班。黄昏的皇宫是一个寂静的世界,令人感到沉闷而百无聊赖,仿佛时间的流逝也变得缓慢。但是按照规矩,值班的官员不能四下走动,这更将诗人困在了一个相对局促的环境里。在诗中所描绘的这一天,诗人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公务,只有看看鲜花,听听刻漏声,打发着这空虚无聊的时光,等待着“下班”时间的到来。在这首诗中,诗人隐约地表达出了对自己所从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并通过对宫廷环境的描写,影射了当时沉闷的政治气氛,进而表达了对此的不满。

第二段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样不乏幽默的语言,对自己寂寞的心情加以安慰,也嘲讽了宫廷生活的空虚无聊。一个“对”字,描绘出了诗人与花“相看两不厌”的情景,将诗人独自一人、无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得更加生动,也将诗人闲坐无所事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传神,使诗句读来更有情趣,充分地展现了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全诗描写诗人当值丝纶阁,因无事闲坐而觉得刻漏声长,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又因端详紫薇花而感到更加寂寞,字句浅白、叙事清晰、说理明白,这正是白诗最大的特点。

篇4:古风·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古风·其一

唐代: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译文: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插着羽毛的征兵文书疾如流星,朝廷调兵的虎符发到了州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紧急救边喧呼声震动四野,惊得夜鸟群起乱叫。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皇帝在宫中像白日一样高照天下,三公大臣运筹帷握,各司其职。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天地皆循大道,自然运行,天下清平,四海安宁。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请问现在为什么这样紧急调兵?回答说是要在楚地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准备五月即渡泸水,将赴云南征讨南诏。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所征的士卒懦怯而不能战斗,再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征夫们哭着与家人告别悲啼之声使日月为之惨淡无光。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泪尽而泣之以血,被征发的士卒与亲人都哭得肠断心裂,声音嘶哑。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他们与南诏作战简直是像驱困兽以偿猛虎,送穷之鱼去喂长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有去无回,无人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多么希望大唐能像舜一样修德以召远人,手舞干戚,跳一个象征性的舞蹈,便能使有苗臣服。

注释:

羽檄(xí)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羽檄: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因用鸟羽插之,以示紧急,故称“羽檄”。虎符:古代调兵之符信。多为虎形,一剖为二,一半留京师,一半给地方将帅,必须二者相合方能发兵。专城:古代州牧、太守称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yào)紫微,三公运权衡;

白日:谓帝王。紫微:星名,象征朝廷。三公:唐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权衡:权柄。

天地皆得一,澹(dàn)然四海清。

“天地”句: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楚征兵:泛言南方征集士卒。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渡泸”句:古以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泸,泸水,即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长号:放声大哭。严亲:古称父为“严父”,这里指父母双亲。惨光晶:形容日月惨淡,失去了光辉。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两无声:指征夫及其亲人皆泣不成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jīng);

“困兽”二句:喻南诏军似猛虎、奔鲸,而唐军似困兽与穷鱼。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qī),一使有苗平!

干:盾牌。戚,大斧。

赏析:

此诗的开篇四句,便直接了当地表现战事,渲染了全国各地被紧张、恐慌的气氛所笼罩着,人们都在惊惧不安。“羽檄”,指上插羽毛的征调军队的文书,表示紧急;“虎符”,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凭据,以铜刻作虎形,劈为两半,调兵时需二者验合。说“羽檄”像夜空里的流星一样快速地飞来,可见急上加急;说“虎符”在各州各郡一个个地合着。更见征调之多、频繁不已,边疆告急,形势紧张的情况则不言而喻了。继之“喧呼”一句,紧承前两句诗意,写出催迫应边之状。是谁在“喧呼”呢?诗中并没交代,但不难体会,这里既有传檄人的呼声,也有调兵长官的命令、嘈嘈嚷嚷,一片慌乱,以至连林中的鸟雀在深夜中为之惊动都鸣叫不已,则人之被惊扰不宁可以想见了。这几句诗,尽管没有描写刀光剑影相互拼杀的战斗场面,没有具体叙述官吏随便抓兵拉夫的情景,但却把紧张慌乱形势下,人们的惊恐之状和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盘托出,起势有力,文辞奇挺,扣人心弦。

接着,犹如影、视镜头转换一般,“白日”以下四句诗,又展示了一幅升平安宁的画图。“白日”象征皇帝,“紫微”比喻朝廷;“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为朝臣中官位最高的,故合称“三公”。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按道理说应该把天下治理得清明太平,借用老子的话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即天下统一、四方安定。这里在颂扬以往承平的`景象之中,暗暗谴责了当权者,通过前后鲜明的对照,对于征南诏的发动者策划者给予了讽刺,诗人和广大人民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其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借问此为何?答言楚征兵”。这两句是对以上诗意的具体说明,意思是:国家原来很安定。现在为什么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呢?这完全是因为南侵而大肆征兵造成的。古时以“楚”泛指南方,“楚征兵”,即征讨南方的军队。这里运用问答的形式,不仅在句式上显得灵活变化,而且在前后意思的构架上也起到了勾联纽结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渡泸及五月”,这个“泸”指金沙江,古时称“泸水”,相传江边多瘴气,以三、四月间最为厉害,五月以后稍好些,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将赴云南征”,这不仅是诗人的叙述,也表达了士兵的心情,他们听说要渡过泸水,去遥远的云南打仗,心头紧缩,都感到有去无回,很少有生还的希望。写到这里,诗人对统治者这样的穷兵黩武,而不顾惜人民的生命,感到异常愤概,充满不平之气,于是议论道:“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被抓来的百姓,没有经过阵势,是难以上战场的,更何况去边陲之地的云南呢?把李唐王朝驱民于死地的罪恶深刻地揭露出来了。

从“长号”到“心摧”四句,具体地描写了出征战士被迫离家时的悲惨情景。被抓去充军的人们,临行前和他们的父母、亲人告别,这是生的分离,也是死的作别,彼此号大哭,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直到哭尽了泪水,流出了血水,心肝摧断,两无声息。诗中连用“长号”、“惨”、“泣尽”、“心摧”,充满感情色彩,从听觉视觉上造成强烈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这种生离死别惨绝人寰的悲剧。

“困兽”四句,又是议论,以“困兽”、“穷鱼”喻没有战斗力的“怯卒”、以“猛虎”、“奔鲸”喻凶悍强大的敌人。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进行着扩边的战争,其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众多的应征士卒,也只能白白地送死,“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葬身于沙场之上,成为统治者进行不义之战的牺牲品。这几句通过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饰,对当权者的罪行给予了批判和控诉,也体现出诗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

诗的结末两句,内容上又发展到一个深的层次,进一步地揭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个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干”是盾牌,“戚”是大斧,以这两种兵器用在误乐上,表示行德政而不用征伐。“有苗”,古代部族名,传说舜时有苗叛乱,大禹建议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舜不同意,于是修明德政,三年以后,他举行了一次操舞盾牌、大斧的演习,有苗氏便归服了。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正是暗讥“当国之臣不能敷文德以来远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动辄诉诸于武力,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偃武修文、实现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望。显然这里的意思与“白日”以下四句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相互呼应的。在结构上如此巧妙的安排,前后勾联、浑然一体,亦可见诗人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李白诗歌向以浪漫主义著称于世,这首诗在运用传说、夸张及想象方面,虽也体现出来了这些特点,但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叙的是实事,写的是实景,抒的是实情,并运用对比、问答手法,将描写、议论、抒情等巧妙地融合起来,达到了精湛的程度,这一点可以说是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篇5:古风·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译文

调兵的文书急如流星,

虎符发到州县,催促出兵。

都说边情紧急,到处喧呼;

惊起了树头宿鸟,黑夜飞鸣。

君王的德威象太阳照耀四境,

朝中有能臣,掌理国家大政。

真是全国享太平,四海尽清明!

什么事闹纷纷?道是朝廷大征兵;

要五月渡泸水,赴云南去远征。

胆小的老百姓,不比久历戎行的士兵,

谁也怕去炎热的远方,长途行军。

儿子们哭号着,辞别双亲,

天地愁惨,使日月也象失去了光明!

眼泪已经哭尽,快要流出血来;

悲伤摧折心肝,相对泣不成声。

象困乏的犬羊,面对着猛虎,

又象绝望的海鱼,难逃大鲸的吞并。

一千个出征军人,不见有一个回家,

已经给拉上壮丁,哪能再望活命!

为什么不修王道,敷文教,以德服人?

使夷人归心臣服,边境永保安宁!

注释

①羽檄——古时候征调兵员的文书,或其他急要军书,上面插羽毛取迅速之意。

②虎符——虎形的兵符(发兵的信符),竹制,上面写字,剖分为二,两地分执,合以取信。专城——一城之主,指州郡的主官。

③紫微——星座名,主应天子,这里指君王。

④三公——唐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里指元老大臣。

⑤天地句——《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说天下太平的意思。

⑥澹然——宁静貌。

⑦楚征兵——当时征募两京及河北河南兵南征,要经过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⑧泸——泸水。唐朝时称金沙江为泸江,在云南省。

⑨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⑩如何二句——干是盾牌,戚是大斧;舞干戚即执干戚而舞,是古代一种兵舞。相传虞舜时有苗民不服,禹请征伐,舜认为是自己德不厚的缘故,用兵非道,于是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对有苗“敷文德”,有苗因而感化归顺。

赏析

唐玄宗天宝年间多次发动对外用兵。这首诗是写天宝十年征兵讨伐南昭王阖罗凤的事。这次兴兵先后出动了二十万人,结果几乎全军覆没。作者对于朝廷穷兵黩武、不顾人民痛苦的“开边”政策极端反对,认为对待外族应该采取以德服人的和平政策而不应轻易用兵。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这种反战的主张。

篇6:春夜 / 夜直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夜/夜直 宋朝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夜/夜直》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

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春夜/夜直》注释

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千家诗》选入,改名“春暮”。

金炉:铜制香炉。

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翦翦(jiǎn):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恼人:引逗、挑动人。

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篇7:春夜 / 夜直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这首小诗,在他的集子里,本名《夜直》,也就是说在翰林学士院中值夜班时所写。《千家诗》后面第80首《直玉堂作》(洪咨夔)和第83首《直中书省》(白居易)都是写这种情景。此处,选诗者为了切中按四时编排的特色,将题目改成了《春夜》。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春夜/夜直》简析

(一)整体评说。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其实不看作者的写诗背景,单独看诗,是看不出这是怀念亲人的。但从诗词中可以感觉出,作者因为心里惦念着某事或某人,显得睡卧不安。

(二)写作手法。

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国诗词一贯含蓄的作风。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此诗还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说诗句。

第一句“金炉香尽漏声残”,单看这句,是看不出在写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诗句比较普通。“金炉香尽”和“漏声残”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尽了,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漏”写夜,基本上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这句描写风的“轻”“寒”。从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因为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只有春风才“轻”且“寒”。诗的前两句合起来,是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显得比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句非常不错,可以说是比较出彩的。因为诗词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为主流。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王安石在这里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为什么恼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机。至于什么玄机,作者在诗里未点明。读者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那就是——亲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虽说“月移花影”属于“俗词俗句”,但写景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睡,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缘故。

总的说来,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余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诗句。

篇8:夜直 / 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直 / 春夜 宋朝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夜直 / 春夜》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夜直 / 春夜》注释

①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千家诗》选入,改名“春暮”。

②金炉:铜制香炉。

③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④翦翦(jiǎn):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⑤恼人:引逗、挑动人。

⑥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篇9:夜直 / 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于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嘉祐三年(1059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才于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宏图,即在目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夜直 / 春夜》创作背景

据《容斋随笔》中说,宋制翰林学士每晚留一人于学士院值夜,准备皇帝随时召对,或咨询政务,或草拟制诰,或收发当夜外廷呈送的紧急封奏,转呈皇帝。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为翰林学士,因他当时正在江宁知府任上,没有立即到职。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才奉诏进京,越次召对,从此才有资格到内廷值宿。此诗写在春天,晋京后的次年。

【《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直中书省翻译赏析

2.沁园春孤馆灯青翻译赏析

3.《春夜 / 夜直》原文及翻译赏析

4.《古风·天津三月时》翻译赏析

5.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6.范仲淹二岁而孤翻译

7.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8.代别情人·清水本不动翻译赏析

9.遇字季直文言文翻译

10.孤桐,孤桐王安石,孤桐的意思,孤桐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古风·松柏本孤直》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