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

2023-08-16 08:54: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周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

篇1: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

1z2050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基本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如表1z205062所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二级要素表               表1z205062要素名称一级要素二级要素(一)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二)规划(策划) (4.3)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1)3、法规和其他要求(4.3.2)4、目标(4.3.3)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三)实施和运行(4.4)6、结构和职责(4.4.1)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8、协商和沟通(4.4.3)9、文件(4.4.4)10、文件和资料控制(4.4.5)11、运行控制(4.4.6)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四)检查和纠正措施(4.5)13、绩效测量和监视(4.5.1)14、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15、记录和记录管理(4.5.3)16、审核(4.5.4)(五)管理评审(4.6)17、管理评审 ⑵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17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有机地构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整体,如图1z205062所示。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4.3.1)目标(4.3.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结构和职责(4.4.1)文件(4.4.4)绩效测量和监视(4.5.1)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2)培训、意识和能力(4.4.2)协商和沟通(4.4.3)文件和资料控制(4.4.5)记录和记录管理(4.5.3)法规和其它要求(4.3.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管理评审(4.6)(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审核(4.5.4)(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图1z2050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关联图运行控制(4.4.6)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为了更好地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z1] 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体系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另一类是支持体系主体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辅助性要素。·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和管理评审10个要素。·辅助性要素  辅助要素包括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记录和记录管理等7个要素。

⑶各要素的目的和意图建设工程生产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要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的基本内容,要深刻理解各要素的目的和意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的目标和意图如下(17个要素的标准条款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l)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①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总原则及职责和绩效目标;②表明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承诺,特别最高管理者的承诺。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1)①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组织对其管理范围内的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的评价,并使组织明确应控制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②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为组织的整个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奠定基础;③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基本法律义务,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3)法规和其他要求(4.3.2)①促进组织认识和了解其所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并对其影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就此信息与员工进行沟通;②识别对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求和获取途径。4)目标(4.3.3)①使组织的职业安全方针能够得到真正落实;②保证组织内部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各方面建立可测量的目标。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①寻求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②制定适宜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实现组织所确定的各项目标。6)结构和职责(4.4.1)①建立适宜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②确定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③确定实施、控制和改进管理体系的各种资源。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①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②确保员工有能力履行相应的职责,完成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任务。8)协商和沟通(4.4.3)①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②鼓励所有受组织运行影响的人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予以支持。9)文件(4.4.4)①确保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充分理解并有效运行;②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尽量减少文件的数量。10)文件和资料控制(4.4.5)①建立并保持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②识别和控制体系运行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绩效的关键文件和资料。11)运行控制(4.4.6)①制定计划和安排,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有效实施;②根据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使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①主动评价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响应需求;②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以减少和预防可能引发的病症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13)绩效测量和监视(4.5.1)持续不断地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14)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2)①通过建立有效程序和报告制度,调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和不符合;②预防事故和事件及不符合情况的进一步发生;③探测、分析和消除不符合的潜在根源,确认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15)记录和记录管理(4.5.3)①证实体系处于有效运行状态;②将体系和要求的符合性形成文件。16)审核(4.5.4)①持续评估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②组织通过内部审核方案,自我评审本组织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gb/t28001体系标准要求的符合性;③确定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符合程度:④评价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满足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7)管理评审(4.6)①评价管理体系是否完全实施和是否继续保持;②评价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继续合适;③为了组织的未来发展要求,重新制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或修改现有的职业健康目标,并考虑为此是否需要修改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 1z205063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 ⑴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1993年6月正式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开始,就遵照其宗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表现,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到推出了iso14000系列标准。同年,我国将其等同转换为国家标准gb/t24000系列标准。其作用和意义为:·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协调各国管理性“指令”和控制文件的需要。⑵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结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总体结构如图1z205063-1所示。

篇2: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十五

3.计算工作的时差

搭接网络计划同前述简单的网络计划一样,其工作的时差也有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两种。

(1)工作的总时差

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可以利用公式(3-30)和公式(3-31)计算。tfn=tp-tc             (3-30)

tfi=min{lagi,j+tfj}     (3-31)

但在计算出总时差后,需要根据公式(3-34)lfi=efi+tfi判别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否超出计划工期。

(2)工作的自由时差

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的自由时差可以利用公式(3-32)和公式(3-33)计算。

ffn = tp-efn       (3-32)

ffi=min{lagi,j}     (3-33)

4.计算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可以利用公式(3-34)和公式(3-35)计算。

lfi=efi+tfi     (3-34)

lsi=esi+tfi     (3-35)

5.确定关键线路

同前述简单的单代号网络计划一样,可以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判定关键线路。即从搭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最小。

1z203024  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的概念

(1)关键工作指的是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2)关键路线是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或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

(3)当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计划工期时,可设法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计划工期要求。在选择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时,宜考虑下述因素:

·  缩短持续时间而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工作;

·  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

·  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相对较少的工作等。

1z203025时差的概念

(1)总时差指的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2)自由时差指的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三、例题讲解

例题.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

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应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所以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

2、工作m的总时差为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

3、工作m的自由时差为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27-22;30-22]=5。

例题.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天),图中已标出每个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该计划表明(    )。

a.所有节点均为关键节点

b.所有工作均为关键工作

c.计算工期为15天且关键线路有两条

d.工作1—3与工作1——4的总时差相等

e。工作2——7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相等

答案:ace。

分析:因为当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必然相等。所以选项a对;

找出关键线路:有两条:1-2-3-4-5-6-8和1-2-3-4-5-7-8,虽然节点均为关键节点,除两条关键线路以外的线路,就不是关键工作,所以选项b错。

从图上可以看出,工期为15天。所以选项c对。

工作1-3的总时差为2,工作1-4的总时差为1,所以选项d错。

工作2-7的完成节点为关键节点,所以其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相等。

例题.在下图所示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所提供的正确信息有(    )。

a.计算工期为14天    b.工作a、d、f为关键工作

c.工作d的总时差为3天    d.工作e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均为2天

e.工作b的总时差为2天,自由时差为0天

f.工作c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均为2天

答案、a、b、f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时标网络计划中,没有波形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故工作a、d、f、i为关键工作。工作b和工作e的总时差为1天,自由时差为0天。

例题.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a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周。

a.均为0    b.分别为1和0   c.分别为2和0    d.均为4

答案:c。

分析:要先找出关键线路:cei。a的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分别为g:4周,h:1周;i:0周。a的总时差为min[4+0;1+1;1+2]=2。a上无波形线,所以其自由时差为0。

例题.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执行到第4周末和第10周末时,检查其实际进度如下图前锋线所示,检查结果表明(    )。

a.第4周末检查时工作b拖后1周,但不影响工期(是为拖后2周)

b.第4周末检查时工作a拖后1周,影响工期1周(a是关键工作)

c.第10周末检查时工作i提前1周,可使工期提前1周(还有一条关键线路:aehk未提前)

d.第10周末检查时工作g拖后1周,但不影响工期(其总时差为2周)

e.在第5周到第10周内,工作f和工作i的实际进度正常(工作f不得而知,工作i明显超前,不正常)

答案:bd。

分析:先找关键线路:aehk;afik;

例题.某工程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节点中下方数字为该工作的持续时间,其中的关键工作为(    )。

a.工作a、工作c和工作e    b.工作b、工作d和工作f

c.工作c、工作e和工作f    d.工作b、工作e和工作f

答案:b。

分析:对于这道题,要先根据已知条件,算出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算出工期,再根据标号法源节点法往前推,就能划出关键线路,或计算出时间间隔,根据定义找出关键线路。

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为:

a:esa=o,efa=6;

b:根据ftf=1,efb=7,esb=7-8=-1,显然不合理,为此,应建立一个虚工作s(起点节点)和工作b相连,esb=o,efb=8

c:根据stf=14,esc=2,efc=14

d:根据fts=10,esd=8+10=18,efd=18+5=23;

e:首先根据ftf=6,ese=20-7=13,efe=14+6=20

其次根据sts=4,ese=4,efe=11,

所以取大值,ese=13,efe=20

f:根据sts=4 esf=22,eff=24

根据stf=6 esa=19-4=15,efa=13+6=19

所以取大值 esf=22,eff=24

工期为24,再根据标号法源节点法往前推,就能划出关键线路:sbdf。

第二种方法:

laga,b= efb(=8)- efa(=6)-1=1

lagb,d= esd(=18)- efb(=8)-10=0

lagd,f= esf(=22)- esd(=18)-4=0,因为b工作是和s虚工作相联的,所以sbdf是一条关键线路。

lagb,e= ese(=13)- esb(=o)-4=9

laga,c= efc(=14)- esa(=o)-14=0

lagc,e= efe(=20)- efc(=14)-6=0

lage,f= eff(=24)- ese(=13)-6=5

所以只有sbdf是关键线路。

这只是个解题思路,在考试时,可千万别这样写出计算过程,可直接在图上用铅笔在图上画。)

篇3: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十

a0、b0、c0、d0——基准日期与a1 、a2、a3、a4对应的各项费用的基期价格指数或价格;

a、b、c、d——与特定付款证书有关的期间最后一天的49天前与a1 、a2、a3、a4对应的各成本要素的现行价格指数或价格。

各部分成本的比重系数在许多标书中要求承包方在投标时即提出,并在价格分析中予以论证。但也有的是由发包方在标书中规定一个允许范围,由投标人在此范围内选定。

1z40掌握施工成本控制和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1z202041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包括以下内容。

⑴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⑵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⑶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以及实际收到工程款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进度报告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隐患,并在事态还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损失。

⑷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当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己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以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文本等也都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1z20204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项目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z1] 如下。

·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预测: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估算整个项目完成时的施工成本。预测的目的在于为决策提供支持。

·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了偏差,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检查:它是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

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1z202043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偏差分析法[z2] 。

⑴偏差的概念

在施工成本控制中,把施工成本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差异叫做施工成本偏差,即:

施工成本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   (1z202043-1)

式中              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实际单位成本    (1z202043-2)

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计划单位成本   (1z202043-3)

结果为正表示施工成本超支,结果为负表示施工成本节约,但是,必须特别指出,进度偏差对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加考虑就不能正确反映施工成本偏差的实际情况。如:某一阶段的施工成本超支,可能是由于进度超前导致的,也可能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所以,必须引入进度偏差的概念。

进度偏差(ⅰ)=已完工程实际时间-已完工程计划时间     (1z202043-4)

为了与施工成本偏差联系起来,进度偏差也可表示为:

进度偏差(ⅱ)=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z3]    (1z202043-5)

所谓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是指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所应完成的工程内容的计划施工成本,即:

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量(计划工程量)×计划单位成本    (1z202043-6)

进度偏差为正值,表示工期拖延;结果为负值表示工期提前。用公式(1z202043-5)来表示进度偏差,其思路是可以接受的,而表达并不十分严格,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工期调整,还需将用施工成本差额表示的进度偏差转换为所需要的时间。

⑵偏差分析的方法

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1)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和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横道的长度与其金额成正比例。见图1z202043-1。

横道图法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它能够准确表达出施工成本的绝对偏差,而且能一眼感受到偏差的严重性,但这种方法反映的信息量少,一般在项目的较高管理层应用。

2)表格法

表格法是进行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项目编号、名称、各施工成本参数以及施工成本偏差数综合归纳入一张表格中,并且直接在表格中进行比较。由于各偏差参数都在表中列出,使得施工成本管理者能够综合地了解并处理这些数据。用表格法进行偏差分析具有如下优点:

·灵活、适用性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进行增减项;

·信息量大。可以反映偏差分析所需的资料,从而有利于施工成本控制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控制;

·表格处理可惜助于计算机,从而节约大量数据处理所需的人力,并大大提高速度。

图1z2020431横道图法的施工成本偏差分析

表1z202043是用表格法进行偏差分析的例子。

施工成本偏差分析表                      表1z202043

3)曲线法[z4]

曲线法是用施工成本累计曲线(s形曲线)来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一种方法。见图1z202043-2。其中a表示施工成本实际值曲线,p表示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竖向距离表示施工成本偏差。

在用曲线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时,首先要确定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是与确定的进度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应考虑实际进度的影响,应当引入三条施工成本参数曲线,用p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曲线c,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曲线心和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曲线p(见图1z202043-3)。图中曲线a与曲线b的竖向距离表示施工成本偏差,曲线b与曲线p的水平距离表示进度偏差:图1z202043-3反映的偏差为累计偏差。用曲线法进行偏差分析同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但这种方法很难直接用于定量分析,只能对定量分析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篇4: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七

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外背景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建设工程领域,并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在大学开设了与工程管理相关的专业。

·项目管理的应用首先在业主方的工程管理中,而后逐步在承包商、设计方和供货方中得到推广。

·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兴起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业主,但它也服务于承包商、设计方和供货方。

·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fidic)于1980年颁布了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管理合同条件(fidic igra 80 pm)。该文本明确了代表业主方利益的项目管理方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责任。

·在许多国家项目管理由专业人士——建造师担任。建造师可以在业主方、承包商、设计方和供货方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教育、科研和政府等部门从事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工作。建造师的业务范围并不限于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包括项目决策的管理和项目使用阶段的物业管理(设施管理)工作。

1z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天宇科技1]

⑴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30多年来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该学科的第一代,其第二代是program management(尚没有统一的中文术语,指的是包含一个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不仅限于项目的实施阶段),第三代是portfolio management(指的是组合管理),第四代是change management(指的是变化管理)。

⑵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dm——deve1opment management)、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project management)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fm——facility management)集成为项目全寿命管理[天宇科技2] (lifecycle management),其含义如图1z201112所示。

⑶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工程管理等。

1z201120了解建设工程项目策划的基本知识

1z201121建设工程项目策划的基本概念

⑴工程项目策划指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或决策和实施的某个问题,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旨在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增值可以反映[天宇科技3] 在下述诸方面,如:

·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保护;

·建筑环境;

·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建设质量;

·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设周期;

·建设过程的组织和协调等。

⑵工程项目策划的过程是专家知识的组织和集成,以及信息的组织和集成的过程,其实质是知识管理的过程,即通过知识的获取,经过知识的编写、组合和整理,而形成新的知识。

⑶工程项目策划是一个开放性的工作过程,需整合多方面专家的知识,如:

·组织知识;

·管理知识;

·经济知识;

·技术知识;

·设计经验;

·施工经验;

·项目管理经验;

·项目策划经验等。

1z201122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基本内容

⑴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是定义开发或建设的任务和意义。

⑵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基本内容[天宇科技4] 如下:

·建设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项目建设目标论证与项目定义;

·项目结构分析;

·与项目决策有关的组织、管理和经济方面的论证与策划;

·与项目决策有关的技术方面的论证与策划;

·项目决策的风险分析等。

1z201123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的基本内容

⑴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是定义如何组织开发或建设[天宇科技5] 。

⑵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的基本内容如下:

·项目实施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项目目标的分析和再论证;

·项目实施的组织策划;

·项国实施的管理策划;

·项目实施的合同策划;

·项目实施的经济策划;

·项目实施的技术策划;

·项目实施的风险策划等。

1z201130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z201131风险和风险量的基本概念

⑴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

⑵风险量指的是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若某个可能发生的事件其可能的损失程度和发生的概率都很大,则其风险量就很大,如图1z201131中的风险区a。

概率ais

损失量

风险区c

风险区d

风险区a

风险区b

图1z201131事件风险量的区域

⑶若某事件经过风险评估,它处于风险区a,则应采取措施,降低其概率,即使它移位至风险区b;或采取措施降低其损失量,即使它移位至风险区c。风险区b和c的事件则应采取措施,使其移位至风险区d。

1z201132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类型[天宇科技6]

⑴组织风险

·设计人员和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能力;

·承包商管理人员和一般技工的能力;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

·损失控制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历和能力等。

⑵经济与管理风险

·工程资金供应条件;

·合同风险;

·现场与公用防火设施的可用性及其数量;

·事故防范措施和计划;

·人身安全控制计划;

·信息安全控制计划等。

⑶工程环境风险

·自然灾害;

·岩土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气象条件;

·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因素等。

⑷技术风险

·工程设计文件;

·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物资;

·工程机械等。

1z201133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⑴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对组织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的法规的要求。

风险管理包括策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⑵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天宇科技7] 如下:

·风险辨识,分析存在哪些风险;

·风险分析,对各种风险衡量其风险量;

·风险控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量;

·风险转移,如对难以控制的风险进行投保等。

·风险监控。

[天宇科技1]注:“全寿面管理”!

[天宇科技2]1、组成:“dm+pm+fm”;

2、共同的/统一的目标系统:统一的目标系统,

统一领导下的组织系统,

统一的管理思想,

3、统一化:

统一的管理语言,

统一的管理规则,

统一的的信息处理系统。

[天宇科技3]知识点!熟记!

[天宇科技4]熟记!

[天宇科技5]注意与“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对比!考点!

[天宇科技6]熟记!考点!

[天宇科技7]考点!熟记!

篇5: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十三

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双代号网络图一样,应正确反映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⑷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如图1z203022-3 所示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应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有时差。

⑸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是前后工作之间有多种逻辑关系的肯定型网络计划,如图1z203022-4所示。

前后工作之间的多种逻辑关系包括:

·  stsi-j——i、j两项工作开始到开始的时距;

·  ftfi-j——i、j两项工作完成到完成的时距;

·  stfi-j——i、j两项工作开始到完成的时距;

·  ftsi-j——i、j两项工作完成到开始的时距。

搭接关系的种类及表达方式

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是由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不同时距决定的。所谓时距,就是在搭接网络计划中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

a.结束到开始(fts)的搭接关系

从结束到开始的搭接关系如下图3-49(a)所示,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3-49(b)所示。

例如在修堤坝时,一定要等土堤自然沉降后才能修护坡,筑土堤与修护坡之间的等待时间就是fts时距。

当fts时距为零时,就说明本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紧密衔接。当网络计划中所有相邻工作只有fts一种搭接关系且其时距均为零时,整个搭接网络计划就成为前述的单代号网络计划。

b.开始到开始(sts)的搭接关系

从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如图3-50(a)所示,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3-50(b)所示。

例如在道路工程中,当路基铺设工作开始一段时间为路面浇筑工作创造一定条件之后,路面浇筑工作即可开始,路基铺设工作的开始时间与路面浇筑工作的开始时间之间的差值就是sts时距。

c.结束到结束(ftf)的搭接关系

从结束到结束的搭接关系如图3-51(a)所示,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图3-51(b)所示。

例如在前述道路工程中,如果路基铺设工作的进展速度小于路面浇筑工作的进展速度时,须考虑为路面浇筑工作留有充分的工作面。否则,路面浇筑工作就将因没有工作面而无法进行。路基铺设工作的完成时间与路面浇筑工作的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就是ftf时距。

d.开始到结束(stf)的搭接关系

从开始到结束的搭接关系如图3-52(a)所示,这种搭接关系在网络计划中的表达方式如下图3-52(b)所示。

e.混合搭接关系

在搭接网络计划中,除上述四种基本搭接关系外,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有时还会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基本搭接关系,称之为混合搭接关系。

⑹国际上,工程网络计划有许多名称,如cpm、pert、cpa、mpm等。工程网络计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1)工程网络计划按工作持续时间的特点划分为:

·  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

·  非肯定问题的网络计划;

·  随机网络计划等。

2)工程网络计划按工作和事件在网络图中的表示方法划分为:

·事件网络——以节点表示事件的网络计划;

·工作网络

以箭线表示工作的网络计划(我国jgj/t 121-99称为双代号网络计划);

以节点表示工作的网络计划(我国jgj/t 121-99称为单代号网络计划)。

3)工程网络计划按计划平面的个数划分为:

·单平面网络计划;

·多平面网络计划(多阶网络计划,分级网络计划)。

⑺美国较多使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欧洲则较多使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1z203023工程网络计划有关时间参数的计算

⑴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有关时间参数

主要包括:

·di-j   工作i-j的持续时间;

·esi-j   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

·efi-j   工作i-j的最早完成时间;

·lfi-j   工作i-j的最迟完成时间;

·lsi-j   工作i-j的最迟开始时间;

·tfi-j   工作i-j的总时差;

·ffi-j   工作i-j的自由时差。

⑵单代号网络计划和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有关时间参数

主要包括:

·di    工作i的持续时间;

·ei    工作i的最早开始时间;

·efi  工作i的最早完成时间:

·lfi   工作i的最迟完成时间;

·lsi  工作i的最迟开始时间;

●tfi   工作i的总时差;

●ffi   工作i的自由时差。

⑶以上网络计划有关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可参阅《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u/t121-99)。

⑷双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和单代号网络计划计算示例[引自《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附录a]。

一项计划的工作及其逻辑关系、工作持续时间如表1z203023所示。

某网络计划工作其逻辑关系及工作持续时间表     表1z203023

工作紧前工作紧后工作持续时间

a1——a2、b12

a2a1a3、b22

a3a2b32

b1a1b2、c13

b2a2、b1b3、c23

b3a3、b2d、c33

c1b1c22

c2b2、c1c34

c3b3、c2e、f2

db3g2

ec3g1

fc3i2

gd、eh、i4

hg——3

if、g——3

该网络计划图及计算结果如图1z203023-1、1z203023-2和1z203023-3所示。

⑸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计算示例[引自《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附录b],如图1z203023-4所示。

(工程网络计划有关时间参数的计算

所谓网络计划,是指在网络图上加注时间参数而编制的进度计划。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应在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确定之后进行。

一、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

所谓时间参数,是指网络计划、工作及节点所具有的各种时间值。

(一)工作持续时间和工期

1.工作持续时间

工作持续时间是指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i,持续时间用di-j表示;在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i的持续时间用di表示。

2.工期

工期泛指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在网络计划中,工期一般有以下三种:

(1)计算工期。计算工期是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而得到的工期,用tc表示。

(2)要求工期。要求工期是任务委托人所提出的指令性工期,用tr表示。

(3)计划工期。计划工期是指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用tp表示。

①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时,计划工期不应超过要求工期,即:

tp≤tr,    (3-1)

篇6: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四十

能是在互动式的文档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促进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促进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从而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7)基于互联网的项目专用网站(psws)是基于互联网的项目信息门户的一种方式,是为某一个项目的信息处理专门建立的网站。但是基于互联网的项目信息门户也可以服务于多个项目,即成为为众多项目服务的公用信息平台。

(8)基于互联网的项目信息门户如美国的(于开始运行)和德国的(于开始运行),都有大量用户在其上进行项目信息处理。由此可见,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处理方式已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1z207030了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和功能

1z20703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⑴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基于计算机的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项目的目标控制。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基于计算机的管理的信息系统,但主要用于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和功能是不同的。

⑵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是用计算机的手段,进行项目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和把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供给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它是项目进展的跟踪和控制系统,也是信息流的跟踪系统。

⑶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国际上已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商品软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已被广泛地用于业主方和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意义是:

·实现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

·有利于项目管理数据的检索和查询;

·提高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效率;

·确保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可方便地形成各种项目管理需要的报表。

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局域网上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上运行。

1z20703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⑴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

·投资控制(业主方)或成本控制(施工方);

·进度控制;

·合同管理。

有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还包括质量控制和一些办公自动化的功能。

⑵投资控制的功能包括:

·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标底、合同价、投资使用计划和实际投资的数据计算和分析;

·进行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标底)合同价、投资使用计划和实际投资的动态比较(如概算和に愕谋冉稀⒏潘愫捅甑椎谋冉稀⒏潘愫秃贤鄣谋冉稀⒃に愫秃贤鄣谋冉系龋⑿纬筛髦直冉媳ū恚?

·计划资金的投入和实际资金的投入的比较分析;

·根据工程的进展进行投资预测等。

⑶成本控制的功能包括:

·投标估算的数据计算和分析;

·计划施工成本;

·计算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

·根据工程的进展进行施工成本预测等。

⑷进度控制的功能包括:

·计算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

·绘制网络图和计划横道图;

·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

·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比较分析;

·根据工程的进展进行工程进度预测。

⑸合同管理的功能包括:

·合同基本数据查询;

·合同执行情况的查询和统计分析;

·标准合同文本查询和合同辅助起草等。

1z207040了解工程管理信,包化的内涵和意义

1z20704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⑴信息化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是继人类社会农业革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⑵我国实施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是: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

·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中心;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全面推动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领域信息化的范畴,它和企业信息化也有联系。

⑶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它反映在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观念上,也反映在有关的知识管理上,还反映在有关技术的应用方面。

在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中国高层年会上提出“认知数字经济、改善数字生态、弥合数字鸿沟、消除数字冲突、把握数字机遇”是当前推动信息化的重要战略任务。

⑷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

⑸工程管理的信息资源包括:

·组织类工程信息,如建筑业的组织信息、项目参与方的组织信息、与建筑业有关的组织信息和专家信息等;

·管理类工程信息,如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有关的信息等;

·经济类工程信息,如建设物资的市场信息、项目融资的信息等;

·技术类工程信息,如与设计、施工和物资有关的技术信息等;

·法规类信息等。

在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

⑹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7)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有一个相应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70年代,单项程序的应用,如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程序,施工图预算程序等;

·上世纪80年代,程序系统的应用,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施管理信息系统(fmis——faci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

·上世纪90年代,程序系统的集成,它是随着工程管理的集成而发展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

1z20704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⑴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吸取类似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许多有价值的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规信息将有助于项目决策期多种可能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目标控制,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

⑵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实现:

·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图1z207042);

pip

物业管理

专业设计管理

业主

总包管理

分包

咨询

供货商

设计

物业管理

供货商

分包

总包管理

专业设计管理

设计

咨询

业主

传统方式:点对点信息交流                          pip方式:信息集中存储并共享

图1z207042

·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

·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信息获取便捷;

·信息透明度提高;

·信息流扁平化。

⑶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的意义在于:

·“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项目的文档管理;

·“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并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

·“信息获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⑷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篇7: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三十八

·工程预付款;

·结算币种(多币种结算);

·部分完工;

·设计责任;

·价格波动;

·保留(留置);

·提前完工奖励;

·工期延误赔偿;

·工程质量;

·法律变更;

·特殊条件;

·责任赔偿;

·附加条款。

发包人可根据工程的特点、工程要求和计价方式做出选择。

⑵nec的主要特征

与现有的其他标准合同条件相比,nec合同条件具有如下特性:

1)适用范围广

nec合同立足于工程实践,主要条款都用非技术语言编写,避免特殊的专业术语和法律术语;设计责任不是固定地由发包人或者承包人承担,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由发包人或承包人按一定的比例承担责任;6种工程款支付方式和15种次要条款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讲,nec的灵活性体现了自助餐式的合同条件,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可以减少争端。

2)为项目管理提供动力

随着新的项目采购方式的应用和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现有的合同条件不能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令人满意的内容。nec强调沟通、合作与协调,通过对合同条款和各种信息清晰的定义,旨在促进对项目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

3)简明清晰

nec的合同语言简明清晰,避免使用法律的和专业的技术语言,合同语句言简意赅。

1z206104美国aia系列合同条件的特点

⑴aia系列合同条件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成立于1857年,100多年来,aia一直在出版标准的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合约文件,用于机关业务和项目管理。

aia文件分为a、b、c、d、f、g系列。其中a一系列,是关于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合约文件;b一系列,是关于发包人与提供专业服务的建筑师之间的合约文件;c一系列,是关于建筑师与提供专业服务的顾问之间的合约文件;d-系列,是建筑师行业所用的文件;f一系列,是财务管理表格;g一系列,是合同和办公管理表格。

a一系列文件包括:发包人一承包人合约、该合约的通用条款和附加条款、发包人一设计/建筑商合约、总承包人一分包商合约、投标程序说明、其他文件(如投标和洽商文件、承包人资格预审文件等)。其中,工程承包合同通用条款(a201)包括14章的内容,分别是一般条款、发包人、承包人、合同的管理、分包商、发包人或独立承包人负责的施工、工程变更、期限、付款与完工、人员与财产的保护、保险与保函、剥露工程及其返修、混合条款、合同终止或停止。

⑵aia系列合同的特点

1)aia合同条件主要用于私营的房屋建筑工程,并专门编制用于小型项目的合同条件。

2)美国建筑师学会作为建筑师的专业社团已经有近140年的历史,成员总数达56000名,遍布美国及全世界。aia出版的系列合同文件在美国建筑业界及国际工程承包界,特别在美洲地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应用广泛。

3)aia系列合同条件的核心是“通用条件”。采用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不同的计价方式时,只需选用不同的“协议书格式”与“通用条件”结合。aia合同文件的计价方式主要有总价、成本补偿合同及最高限定价格法。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相关文章:

1.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四十

2.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十五

3.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

4.一级建造师1Z203000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5.『一级建造师』基础的基础建造师考试大纲

6.一级建造师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8.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9.一级建造师备考:建设工程经济讲义

1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合同

下载word文档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