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

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

2023-08-09 08:29: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inmin5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

篇1: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

从维熙

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7月,而此时此刻是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界、清浊分明了吗?

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了万盏荷灯。

19.文章第二段是如何描写荷园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2)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荷园织梦”的理解。(4分)

22.文学评论界将以孙犁、刘绍棠为首的一群作家称为“荷花淀派”,而孙犁却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对此你有何评论?(6分)

【参考答案】

19.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白荷、红荷和睡莲等景物。(2分)表达了作者对南戴河中华荷园无比喜爱的感情。(2分)

(答题建模: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写了什么内容,三是表达了什么感情。可称为“三W法”。)

20.(1)西方名花睡莲引入中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2分)(2)孙犁先生是一棵美荷,他的人品作品就是一节节的甜藕。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名普通作家。(2分)

(答题建模:“现象——本质”阐释法;“形象——抽象”阐释法。)

21.作者在美丽中华荷园,睹物思人,想到了独具荷花品格的作家孙犁,且在梦中见到孙犁先生,(2分)表达作者对孙犁先生的无限崇敬、缅怀之情。(2分)

(答题建模:一是写了什么内容,二是表达了什么感情。可称为“二W法”。)

22.孙犁先生的做法表现了他淡定的人生恪守和谦逊的精神;(2分)无论是他的行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是我们崇高的榜样(或生活座标);(2分)那些沽名钓誉、自封为大师的人与他相比是清浊分明的。(2分)

(答题建模:一是概括重要段落或句子内容,二是重组句子分条作答。可称为“概括-重组法”。)

篇2:荷园织梦的阅读答案

从维熙

①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② 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入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官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www.sdzxlm.com

③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207月,而此时此刻是20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界、清浊分明了吗?

④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⑤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⑥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⑦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一

⑧ 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了万盏荷灯。

19.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是怎样描写荷园的。(4分)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2)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

2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以“荷园织梦”为题。(4分)

22.“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其中所获得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9. 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用“青衣”喻“白荷”,“花旦”喻“粉荷”;用“低垂”、“高仰起”、“托起”、“窥视”等词将荷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白荷、粉荷和睡莲等景物或轻盈、或娇羞、或狂癫、或高雅的不同特征和“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欣赏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南戴河中华荷园无比喜爱的情感。(3分)

20.(1)①说我从孙犁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名普通作家。②孙犁是一株美荷,他的人品作品就是一节节的甜藕。③表达出“我”对孙犁伟大人格的敬佩之情。(2分)

(2)① 表层意指荷灯照亮荷塘,呈现一片光明的景象。②深层意指出孙犁人格的伟大,光彩照人。③表达我对孙犁先生的“敬仰”。(2分)

21.①作者在美丽的中华荷园,即景生情,睹物思人,想到了独具荷花品格的作家孙犁,且在梦中见到孙犁先生。(2分)②表达作者对独具荷花品格的孙犁先生的无限崇敬、缅怀之情。(2分)

22.①孙犁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是他多次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如此淡定的人格恪守,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2分)②无论是他的行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是我们崇高的榜样;那些沽名钓誉、自封为大师与他相比是清浊分明的。当我们人生路上面临荣誉与赞美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孙犁先生的伟大人格,谦虚礼让,低调真诚,这样在谈笑风生的背后便有着人生沉甸甸的重量。(4分)(答其他方面的启示,能结合文本内容,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篇3:荷阅读答案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7.(4分) ⑴蔓( 生枝蔓 ) 鲜( 少) ⑶已( 停止) ⑷目( 看、观赏 )

8.(2分)( C )

9.(4分)⑴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⑵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10.(3分)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11.(3分)答: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篇4:荷阅读答案

①凡到过济南 的 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 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 貌。每当看到 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此 ,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 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②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的,甜润润的,凉爽爽的。

③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栋新房,白墙、红瓦 、尖顶,犹如安 徒 生童话里的风景。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 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 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深醉的音 响。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后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 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池塘。一滴滴雨丝刚栖 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 闹着。调皮的风把 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④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 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似一幅 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一阵阵微风吹过,田田的荷叶推推搡搡,把清香一缕缕送到对岸。绿茸茸的空气飘飘 逸逸,空空灵灵。

⑤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 此交融,在细密的波纹上流溢,流溢……

⑥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了我的衣衫上。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 着 ,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冀。

⑦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来了。雨中的荷你遮 我 、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吐叶展蕾,展露令人销魂的形体;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 深的淤泥,编织盛大的生命 景象。是啊,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历史时刻,我们不也是手挽心连?

⑧望着,望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⑨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⑩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⑾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阅读训练

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远望绿柳新房,自然柔和;近听雨落荷叶, ; 轻嗅缕缕荷香, 。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 的感情。

20.品味语言,回 答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第③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栋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

(2)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

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22.将文章第⑦段与下面《荷叶·母亲》中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结合内容,指出它们的共 同点或不同点(提 示:可从写法或立意角度作答)。(4分)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拦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 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参考答案

19.悠远清脆、飘逸空灵;表达了作者对荷的喜爱、赞美、敬仰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前两空每项1分,最后一个填空2分)

20.(1)示例:躲藏是“躲避”“隐藏”(或 “掩映”)的意思,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房被绿柳掩映、在绿柳丛中若隐若现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这种童话般 美景的喜爱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解词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中的荷花比喻为成群的仙女,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在雨中神态各异、美丽娇羞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雨中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 在雨中神态各异、美丽娇羞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雨中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示例3: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荷花在雨中神态各异、美丽娇羞的特点, 突出了作者对雨中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修辞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2分。

21.通过观赏风雨中的荷塘,“我”看到了荷的美丽形貌, 感受到了荷的精神品质,(1分)“我”也愿意重新塑造自己,希望像荷花那样,在坎坷磨难中与人互相扶持,(1分)表达 了作者对荷的赞美和敬仰,(1分)由物及人,物我相融,升华了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中心。(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 示例1:写作手法相同。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本文借荷指那些在历经 生活的磨难时,仍能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人;《荷叶母亲》中,借荷叶指母亲,红莲指孩子。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都表达了作者对荷 的喜爱,对人的赞美。

示例2:立意不同。本 文描写了风雨中的荷塘,表现了雨中的荷相互遮护,共 同编织盛大的生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风雨中的荷的赞美,也启示我们在历经命运的磨难时,要相互扶持、团 结互助《荷叶母亲》中 ,作者描写了当繁密的雨点打落下来时,大荷叶倾侧下来保护红莲的画面,坐在母亲身边的作者深受感动,联想到母亲就是荷叶,保护 孩子, 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讴歌荷赞美。

篇5:荷阅读答案

①因一湾碧水,我便开始写荷。

②在水之湄,荷婷婷如盖。一叶碧绿平静地铺开,从水面缓缓地升起,水在荷叶的上面,亦在荷叶的下面,荷涌动,水便涌动,自池边往河心漫去。

③于是想起伞,对天撑着,一束束的阳光收集在伞下。没有风,没有雨,荷便显得格外幽远、明丽。目光踏着一片荷叶,一寸寸地远去,小小荷塘,竟无边地开阔。

④荷是水中的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纤尘。画荷是一种意境,唱荷也是一种意境,写荷仍是一种意境。平静的池面,荷叶慢慢升起,像一只张开翅膀的水鸟,又像一只小小的船,横于水面。阳光只是一片金黄色的落叶,与荷轻轻地摩擦,继而又被一阵风吹走,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⑤雨中看荷,像是把自己平放在水上,细雨亲吻着嫩绿的荷叶,一种迷人的音乐把你融入荷叶之内,你摇动着,荷亦摇动着,便会有一种韵味,轻轻地咬你,细口细口地啄你。雨水积在荷心,又一叶一叶地倒入水中,宁静的荷捕捉着一种清新的动感,一滴晶莹的水珠悬在荷心,挂在你的眼角。雨过以后,一弯彩虹横于荷塘,那聚在荷心的水滴,亮闪闪地滚动着,颤抖着,像是在荷叶上亮起的一盏小小油灯。

⑥夏日的荷变得无边的茂密,整个荷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把一个一个荷池连成一个整体,间或有一枝红红的荷花,倏地跃出水面,大摇大摆地把花瓣放开,露出黄黄的花蕊。含苞待放的荷躲在叶下,很不容易被人看到,像是怕羞,再往上长,一直高过荷叶,花蕾慢慢地养大,像要胀开似的。有一只蜻蜓,一直飞进来,落在花蕾上,停住后一动不动。夏日的荷由浅入深,像是一种境界,放眼望去,竟有一种无限的空阔。

⑦夜幕降临,清新的荷塘便掠起一缕微风,轻轻地袭来,有一种沁凉,沿着荷叶一圈圈地荡开,月光很轻,在荷上移动。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开在梦里。一叶一叶的花瓣,挤开浓浓的黑夜,仿佛从污泥里抽出。配上蛙鼓,荷塘便喧闹起来,探荷的人仿佛一片荷叶,轻飘飘地浮在水上,借着月色,荷叶依然清脆,碧透。像水一样青嫩的荷绿仿佛一池易碎的翡翠,没有月光的晚上,有一缕清香自荷中掠起,沾在袖上,掸也掸不去。荷在宁静的夜色中,浓浓地抒情,于恬静的田园岁月是一个精致的点缀。天亮了,荷也一一地亮起来。

⑧莲子熟时,一条窄窄的小船划破荷塘,向深处驶去。采莲女藕节一样的手像一尾鱼,在碧绿的荷叶中游动着,碧的水、绿的叶、红的花、白的手,无一不成为夏日荷塘的主题。便有一种斑斓,借荷为一种寄托,寓荷为一种归宿。

⑨于是伏案写荷,纸上的荷渐渐醒了过来。

⑩便有轻轻的摇曳。

15、结合文章,从语言或内容角度赏析第③、第⑧两段中画线句。(5分)

⑴目光踏着一片荷叶,一寸寸地远去,小小荷塘,竟无边地开阔。(2分)

答:

⑵采莲女藕节一样的手像一尾鱼,在碧绿的荷叶中游动着,碧的水、绿的叶、红的花、白的手,无一不成为夏日荷塘的主题。(3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以“写荷”为题?(3分)

答:

17、文章最后两小节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8、在经历了哪几次看荷之后,作者开始伏案写作,纸上的荷也渐渐苏醒过来,试分别概括作者笔下荷的特点。(5分)

答:

答案:

15、⑴荷塘虽小,但是作者的目光随着荷花由近及远,渐渐展开,内心的情感也渐渐丰富,所以说无边地开阔。(2分)

⑵示例: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采莲女优美的姿态,突出了夏日荷塘的生机、活力与美丽。(3分)

16、“写”是刻画、描绘的意思,以此为题,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7通过上文对荷的描写,荷的优美形象在作者心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表现了作者对荷深深的爱恋之情,既点明了文章的题目,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2分)

18、作者经历了雨中看荷,夏日看荷,夜晚看荷三个场景,分别写出了荷清新、充满生机、闲适恬静三个特点。(5分)(三个场景写出一个不得分,2个得一分,三个得2分;特点一个一分)

篇6:荷阅读答案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和雪白的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古往今来,爱皎皎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什么厚此而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当然,粉荷出淤泥而不染,莲叶儿团团如盖,莲蓬实心,莲子清香,自能牵惹诗情,逗发诗兴。殊不知,嫩生生的藕,是藏在泥水深处的诗题!

①藕,自生于世间,便委身于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②一旦出淤泥,却洁似玉,白如雪,一尘不染。③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④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可谓贫贱不屈;它虽然柔嫩,藕芽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柔中有刚。

1.解释词语。(2分)

(1)委身:

(2)一尘不染:

2.把下列句子改成现代汉语的说法。(3分)

(1)爱皎皎荷花者有之。

(2)孰能如此?

(3)粉荷出淤泥而不染。

3.简答题。(8分)

(1)“四位一体”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指的是哪“四位”?

(2)第2段中“厚此而薄彼”的“彼”指什么?

(3)第3段的中心意思在哪一句?

(4)第3段②到④句都是写藕的品德,②③句可以用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概括句意,第④句写了藕的三个方面的特点,请用成语来概括这三个方面的品格:

《映日荷花》答案

1.(1)将身心投到某一方面(多指不得已)。(2)一点灰尘不沾染,比喻清净纯洁。

2.(1)有人爱皎洁的荷花。(2)哪能这样呢?(3)粉荷从污泥中出来身上不沾污迹。

3.(1)四个事物不可分。荷花、莲叶、莲蓬、嫩藕。(2)指藕。(3)藕是深藏的诗题。(4)一尘不染虚怀若谷贫贱不移柔中有刚

篇7:荷阅读答案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荚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稚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患居山问,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发娉婷玉立在诗人华荚、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⑾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

1.第3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请仿照下列句子④,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分)

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 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⑤

2.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第②段和⑥段画波浪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3分)

(1)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2)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我来品析第 句:

4.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中“红尘人”是指什么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4分)

红尘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

5.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2分)

答案:

1. ③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风雪翻卷,独立自尊,不馁不屈。

2.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1分)这段内容也是对第3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和照应(1分)。在写法上体现丰富独特的联想。

3.修辞1分,内容1分,作用1分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荷尖拟作一群壮硕挺拔、如常地站立的勇士,生动地写出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顽强生命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满塘“亭亭的荷”拟作站立的“舞姬”,将“荷塘雨声”比作“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骤雨袭来时,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

4.红尘人: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名利得失纷争的人。(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2分)

5.开放题,能体现唤起人们坚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生命需要忘却名利,忘却宠辱,生命需要恪守淡泊,坚守情操,才能闪烁着高尚灵魂的光辉。

篇8:荷阅读答案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 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白诗写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景,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王诗先写荷花曾经盛放湖面、飘香十里的景象,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2.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白诗中,诗人将他人与“更绕衰丛一匝看”的自己进行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眼前萧条景色的喜爱之情。②王诗中,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景的怀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篇9:荷阅读答案

荷包蛋

(1)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2)“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3)“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4)“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5)“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6)“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7)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8)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9)“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10)“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11)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12)“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只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13)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14)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15)“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16)“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17)“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为全文划分结构段。(用|| 标出)(2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小说的几次情节中有四个共同的步骤内容,简要概括为:(3分)

① 父亲做好两碗荷包蛋。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2分)

4.简要概述儿子说出以下三句话的用意。(3分)

①“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

②“孔融让梨,我让蛋!”

③“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

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2分)

6.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1.为全文划分结构(用“//”标出)(2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2 // 13 14 15 16 17

2.小说的几次情节中有共同的步骤内容,简要概括为:(3分)

① 父亲做好两碗荷包蛋面条

② 父亲让儿子选面

③ 儿子吃面时,对碗中荷包蛋的发现

④ 父亲用荷包蛋的事实教育儿子

3.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2分)

答:用典故让儿子学会谦让精神(意思对即可)

4.简要概述儿子说出以下三句话的用意(3分)

① 答:儿子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

② 答:儿子假装相让,仍想占便宜。

③ 答:怕上当,儿子试探父亲。

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2分)

答: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荷园织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2.《雨荷》阅读答案

3.《季荷》阅读答案

4.乌镇梦阅读理解及答案

5.织梦作文700字

6.织梦五年级作文

7.冬荷阅读理解答案分析

8.扬州个园阅读答案

9.《个园》的阅读答案

10.美丽的荷园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荷园织梦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