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美文
“可爱的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水井美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水井美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 水井美文
水井美文
老家院子里有一口水井,不过母亲经常告诉我不要靠近。自己不知为何,母亲说起了往事。大哥小的时候也喜欢跑到水井旁玩,那时水井已经安装了井盖,井盖上还有一个专门取水的装置,我们老家叫做压井。其实原理也很简单,也就是杠杆原理,能够把水取出来。母亲说,大哥小的时候就喜欢干活,每次回来就到压井旁走着,不停的取水。家里的大盆小盆到处都是满满的水。就这样,母亲经常夸他,然而有一次大哥在取水的时候,大哭起来。母亲跑过去一看,是压井上的手把打到大哥了。大哥蹲在都是捂着下巴,难受的不行。母亲问到底怎么了?把手是固定的,怎么能够打着下巴呢。大哥说手滑了,一下没有抓住,下巴红通通的。母亲赶紧抱着他往村子里的医务室跑,幸好及时,医生处理的好,然后又拿了很多的消炎药。从那以后,大哥再也没有去过压井旁。而如今自己也开始喜欢取水,母亲说了以后,自己心里也有点害怕。
确实压井挺高的,不过那时我们还小,只能安静的看着母亲她们取水。有一次母亲不在,父亲在取水,他看着我渴望的眼神,笑着偷偷的朝我招手。我赶紧跑过去,父亲让我小心点,不要滑了手,很容易伤着自己。我站在那儿,小心翼翼的压着手把,慢慢的水从井口流出来。那一刻自己高兴坏了,父亲站在旁边,我看着他,自己高兴的差点要跳起来。父亲拍着我的`肩膀:“不能这样,要专心,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不管以后做什么都要仔细。”我安分的站在那儿,不一会儿,一盆水就装满了。父亲弯下腰,双手端起盆,然后艰难的走到厨房门口,把大盆放在了那儿。他又从屋子里拎着水桶出来:“来,把水桶的水装满。”我笑着说好。站在压井旁,慢慢的看着水从水井口流出来,心里很是激动。我问父亲:“什么时候我才可以长大呀?爸,我好想长大,你看看邻居大哥他们都出去挣钱去了,我还在家里。”父亲看着我,把手中的烟头扔在地上,用脚踩了一下:“你看看水井上的把手没有?这是铁的,支架也是铁的。什么时候把手能够用坏了?你也就长大了。”我停了下来,看着把手,很粗,全都是铁,支架也是铁。那一刻自己不信:“爸,怎么可能呢?这可是铁呀?”“是的,到时你就知道了。”我没有再说,接着压水。其实从心里是不敢相信的,铁多硬啊,什么时候能够把把手磨坏了呢?这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时光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院子里的井也老了,井上的把手也早就坏了。每次回去我都站在压井旁待一会,什么也不干。要是他在,自己站在他身旁,我能笑着说:“爸,你看我,长得都比你高了。”要是他在,该有多好。
篇2: 压水井和老梨树美文
压水井和老梨树美文
我家院子的西边有一棵老梨树,与老梨树相邻的有一个压水井。每次水缸里没水时,母亲总是让我或二哥去压水。没当听到母亲叫我去压水,我都有一种要逃的想法,怎奈母亲的话就是圣旨,从不敢违悖,极不情愿的提着水桶去压水。一边压水,一边看着老梨树那蔫头搭拉脑的样子,我也没了力气,一桶水压完,也就筋疲力竭了。
忘不了家乡的压水井,更忘不了家乡的.老梨树。
春天,老梨树初张出新绿,我就天天仰望它,盼它早日开花。终于,花开了,一朵朵洁白如云,蜜蜂嗡嗡。我想:这梨花是甜的还是香的?小蜜蜂那么喜欢?偶有折一枝梨花的冲动,总被母亲制止。
夏天,老梨树枝繁叶茂,梨子像小葫芦似的挂满枝头,对于馋嘴的孩子诱惑不小。每次外出回来,总能看见几片新鲜的叶子躺在老梨树下,知道又有眼馋的孩子来打梨子了,但并不气恼,因为梨子不熟,他们不会再来打梨子了。
秋天,梨子熟了。乡邻们路过我家门口,眼睛总瞟向梨子,但我们一家人并不让乡邻们吃梨子,因为这棵梨树结的梨子又酸有涩,一点儿也不美味。种它却不吃它,也未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要种这么一棵梨树。
冬天,万物凋零,老梨树也不例外。但总有几片叶子顽强的站在枝头,高傲地与寒风作斗争。更深露重,仅有的几片叶子被染成鲜红或深红。这时,我总会想尽办法把这美丽的叶子完整的采下来夹在课本里。在上学的路上,掏出这心爱的红叶向小伙伴们炫耀,那份自豪与骄傲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家乡的压水井和老梨树在记忆的深处留下永远抹不去的印痕。
篇3:水井记叙文
水井记叙文
从我记事起,小镇的水井屈指可数,单是我们街西,几十户人家也就一口水井,离我家还很远,可想而知,那时用水是多么的不方便。井口圆形、井沿和井壁都是石块砌成,只有大人在时,我们才敢探头俯视。井底四周黑幽幽的,能够看到中间的井水闪着白光,靠近井沿能够看到绿色的苔藓,井壁湿漉漉的,不断有水从石缝里渗出。
每天井边都是人流量不断,挑水的人很多,有说有笑的很热闹。家家都有一根长十几米,直径有四厘米粗的麻绳,两个大木桶,一个小木桶。力气小的就用小木桶提水,提上来后再倒进大木桶,五小桶水可以装满两个大桶。力气大的男人直接用大桶,叉开两腿,两脚搭在井沿,一只手半松半握着井绳将拴着的木桶缓缓沉入井底。如果直接抛下去,木桶可能会四分五裂。等木桶浸满了水,就弯下腰,两只手轮换着将绳子往上提。在我眼里他们就是大力士,很轻松自如地提好两桶水挑着回家。没力气的'哥哥姐姐,只有小桶提水、大桶抬着回家。
上初中时,哥哥在外地上班,姐姐远嫁他方,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放学时经常要做些家务,挑水就是我常做的活。那时挑水不用跑远,隔壁食品站就有一口,拐个墙角就到了。水桶也不是以往笨重的木桶,都是轻巧的铁皮桶,提水时也不用全靠两手卖力地扯绳子,水井都有铁制的辘轳结构的起重装置。井两端竖有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绳索缠绕,另一端系着水桶,摇动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来提取井水。开始挑水时,由于力气不够,提上来的水都要倒出一点,留下大半桶。上路时,弓着腰,两只手按在扁担上,水桶还摇晃着不停,步履蹒跚像个八十岁的老奶奶,中途还要停下来换个肩头。一段时间熟练后,可以一只手扶着肩上的扁担,另一只手随意地垂下,步子也轻快多了。可还是没有疾步如飞的本事。
一次傍晚我在食品站打水,将铁桶放入井底,没急着往上提,扭头看屠宰场里的屠夫们忙忙碌碌地杀猪。有人来挑水,才开始摇手柄。可是井绳下面轻飘飘的,我预感到什么,探头朝井底下看,原来铁桶从绳子上脱落了,沉入了井底。我回家取了长绳来,又去屠宰场借来挂肉的铁钩来捞桶。妈妈知道了,找来食品站的工作人员小江帮我捞桶。小江三十多岁,黑脸膛、矮胖的个子。他说井里还有好几只桶没有捞上来。他握着井绳的手在井口绕圈儿。是想铁钩在井底也旋转着能勾住铁桶。妈妈对我说:“看他懂精,(合肥话精通方法的意思)知道怎么捞,你怎么行呢?”我不服气,心想他根本不如我,捞桶方法不对。绳子在井口打转,可是绳子软,井底那么深,铁钩沉重根本不可能完全跟着绳子转。我在一边指点,他们都不在意我的话,捞了老半天也没捞上来。小江说:“明天罢集(早市结束)不忙了,我再来帮你捞,现在急捞捞不上来。”他们走后,我一人留下来继续捞。
首先我往下放绳,见绳子在水面飘起来,知道铁钩已经到了井底,然后将绳子拽直,再往上提一个桶高的距离,这才手起手落在在各个位置捞。不一会我感觉往上提绳很沉,应该挂到了什么东西,就小心地收绳,果然桶口露出了水面。可是由于铁钩抓得不牢,离开水面时没有了浮力,一沉重铁桶又掉了下去。我只好又继续打捞。几分钟后,终于捞上来一个桶,可不是我家的桶,这个桶没有桶把,铁钩竟然是挂在一个黄豆大小的桶把孔上。捞上一个桶,让我兴奋不已,又继续打捞,不一会又打捞上来一个桶,正好是我家的那个,前后只用了二十几分钟。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自豪。可惜身边没有别人,见证我这“辉煌”的时刻。这次水桶落水是由于自己拴绳方法不当造成的,这种拴法容易解,一拽绳头就松开了,由于在水里放得久了,绳子松动而自行散开。大概妈妈帮我宣扬了点,后来有一家铁桶也掉进井里了,让我帮忙几分钟后就打捞上来呢。后来就没有过捞桶的经历了。
婚后离开了家乡,就没有再和水井打交道了,单位都有自来水。如今回到家乡,那儿现在也用上了自来水,原先的老井已无人问津,井面用石块盖上,铁制的辘轳也锈迹斑斑,从前那个热闹非凡的打水景象已不复存在。
篇4: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
目录简介组成特点其他收缩展开简介由来
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国务院将李氏宗祠、李氏庄园、李盖五宅院三部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规模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建筑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法式和风格判断,该庄院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部分基本为黄氏老宅旧貌,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典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东北部分为清乾隆后李氏不断改修扩建,砖木并作、中西合璧,潇洒气派。庄院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飞檐高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组成李氏庄园
李氏庄园 土家建筑的交响乐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攀护李白为祖先,借扬李氏身份不俗。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从庄园中轴线从前至后由底就高排列着三大殿,为建筑主体,两侧屋宇相连,天井密布,一室一景,阁楼呼应,气象万千。最具特色的“走马转角楼”、“一柱六梁”、“一柱九梁”的建筑格局,备受建筑行业的推崇和借用。其装饰艺术也令人目不暇接,精雕细刻的柱础,玲珑剔透的窗棂,造型奇异的廊柱,曲径通幽的走廊,精致豪华的陈设,使整个庄园富丽堂皇而不俗气。在欧式建筑的大门上方写着“业绍龙门”四个大字,下面横框内写着“大夫第”三字。入其内,犹如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中堂右为花厅,左为帐房,丹池“忍”字两旁楹联为:新知涵养转深沉,旧学商量加遂密。前厅、中堂、后堂皆设有井,沿天井回旋上下左右,逐台升高,楼道互通,而彩楼迂回高矗,可观整座大院,有数门可供出入。院内的窗棂有雕花和石刻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天井中的防火池或方或圆,或刻或雕皆为一体。更奇的是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24个天井,174间房屋竟然没用一颗铁钉,全部采用木骨架,回廊彩檐吊脚楼,按“风水”、“八卦”及地理条件,环环相扣,互相依托,互为衬顶,布局随心所欲,恰到好处,而又不乏严谨,下雨天,到庄园每个房间都不会湿脚。该处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 土司王朝的堡垒 从李氏庄园右侧的边门而出,走百把米的田埂路,就来到李氏宗祠。风雪中,傲然矗立,雄居险关,那巍峨城墙与周围的地理环境衬映出一股威严和霸气,令人敬畏而却步。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宗祠修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宗祠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房屋60余间。主体建于清道光年间。城墙壁总长约400米,高8米,厚3米,墙梯依山势逐级升高,角梯皆为整块巨石建成,依次布设枪炮孔108个,严密地封锁着所有的通道。可谓壁垒森严,固若金汤。步入这座集政权、军权、族权于一体的城堡,每个人的脸上不由得多了一层肃穆庄重的神情。宗祠中轴线上排列着三大殿是教化族人、祭祀祖先,商讨政务、军务、族务的'活动中心,丰富的楹联,精美的木雕石刻,别致彩瓷浮雕图案,异彩纷呈,一片辉煌。大殿右则的讲礼堂,则是生杀予夺的“审判厅”,门前有巨石铺就的“过失桥”,中心刻着太极风纹,四周雕有蝙蝠纹,桥上建廊,左右对称,两侧功不同。过去犯了李氏族法的,跪在此“桥上”聆听“讲礼”,等待判决,如若从承恩门出去,则意味着“死刑”,将押至龙桥河悬崖摔死。判生则从“生门”放归。东侧有口小井,周围也用巨石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壁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相传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坚守宗祠,因水源被断,不得不投降讲和,后来才建起了这座坚实的城墙。当我们看到这口水井时,不禁有些失望,因为它太小了,而且水已经变得有些污浊不清了。文管部门在这里放了几只木勺,让游客舀一勺子井水尝尝味道,喝出那段历史的悠远回味。 “龙归井,凤栖山”是关于李盖五高祖李廷龙,李廷凤兄弟的迁栖入川的神话,揉合成了一首兴业发家的神曲,用三百余年的苦心打造了李氏封建王朝的堡垒,谱写了庞大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
高仰台
高仰台 土司王朝的挽歌 坐落于群山环抱的高仰台,建于民国三十一年。此地原叫“葡萄翁”,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因兄弟分居,造宅于此,嫌其地名俚俗,取名“高山仰止”之意更名。豪宅占地余平方米,有房屋40余间。建筑飞檐翘角,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其匠心工艺丝毫不压于与之遥相对应的大水井。宽阔的院坝,高大的正厅,壮观的绣楼,整齐的配殿,错落相间的厢房,以及精巧繁缛细腻的木核石雕,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可惜好境不长,李盖吾辈因兵匪之患,不得不举家重返大水井,凭借天险和固城挣扎着拒敌,以求守住和延续李氏土司王朝的辉煌与荣耀。
特点整个庄院保存基本完好,其主体共三进四厢。朝门建于东北,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度夹角,讲究堪舆,取“龙跃大海”之意,力求正对当地河流汇入长江处之“龙口”;门上仿石匾额乳白如玉,上书“青莲美荫”四个大字,铁画银钩,行书洒脱;朝门内,规整条石铺成的院坝宽敞整洁。过院坝上石级十余步,入正门,正门后为大厅,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堆花,气势粗犷而壮丽。中堂右为花厅,精雕细刻,豪华排场;左为账户,天井粉壁上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楷“忍”字,笔力遒劲。前厅、中堂及后堂地面均以天井隔开,檐下均以楼道连接,彩楼迂回,四通八达。后堂左右为李廷龙玄孙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飘香,阶上花草簇拥,十分幽静。整个庄院内窗棂花样及柱础浮雕多达20余种,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风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圆,一室一景,形态各异。原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床、案、椅、几全以红木制成,或镶或嵌、花样繁多。现存家具近百件,多数流散民间。 另外,1942年至1948年,李廷龙另一玄孙李盖五又在龙桥东葡萄池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造型结构与大水井庄院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命名“高仰台”。李盖五住宅的落成,不仅从点上增加了该建筑群的密度,而且从左右两边进一步烘托出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从大画面上增加了该建筑群体的对称、协调和“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气度。
其他关于大水井李氏家族的兴衰,当地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它们像是诡秘的影子,令人难以捉摸。也许,一切秘密都隐藏在了墙头屋瓦之间,但是三百余年的风霜雨雪与兴亡更替,房子已经垂垂老矣,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历史的车轮辗过岁月的风尘,大水井古建筑群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土家人固有的心智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
篇5:水井作文
水井作文
水井
水井
星期五综合实践课上讨论水井失败后,我们决定实地观察一遍。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观察松台山的井,一组观察瓦市巷的井。我被编在观察瓦市巷水井那组里。
本来约好我组的人应在星期天早上9:00在井口集合,可到了那里作文 ,却只有我一个人,其他人不知在哪儿。没办法,我只有一个人去访问了。我找了一家住户,问:“你们用过这口井的.水吗?”她说:“用过”。“这水干净吗?”“干净!”“以前水可以食用吗?现在呢?”“以前可以食用,现在不可以食用了,只能用来洗衣服了。”“井里有鱼吗?”“有,不过是别人放生的……”
访问完后,我心想: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水资源!
篇6:大水井诗歌
大水井诗歌
大水井你累了吗
你静静地卧在群山里白云下
他们在你身上刻字
他们说要放一把火
你无言你窃喜
你一直在等待一把火
你渴望在熊熊的火光中跳一支舞
为你冤屈的孤独无依的子孙
大水井你是否记得
那个冰冷的黑夜
你的子孙,在哭泣,在诅咒
那一百多条生命啊
曾经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美丽
而如今,他们凄惶,他们无助
他们躲藏在你巨大的羽翼下
你感觉到他们的恐惧他们的颤抖了吗
你是否也在颤抖
可是,当火把映红你的脸庞
你的子孙们却站起来走出去
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你
因为你是他们的祖先你是他们的母亲
你是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骄傲
看着他们凋谢在尘土里
你哭泣了吗你愤怒了吗
你是否渴望一支燃烧的火把将你点燃
照亮你的子孙逃生的路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云从头顶飘过
游客从五湖四海聚集
一步一步走进你的世界
他们浮光掠影的`目光缺乏深情
他们行云流水的触摸没有温度
他们的赞叹来自于眼睛不是心灵
大水井我听见了你的叹息
你的眼泪已经干涸
你的身体里爬满青苔
可是我知道你仍在渴望一把火
一把让你和子孙相聚的火
篇7:关于大水井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参观游览,我是您此行的导游,希望我的讲解能增进您对它的了解。
概况
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的半山腰上,南距利川城区吐2公里,东北距重庆市奉节100公里,利(川)-奉(节)公路绕经门前而过。整个建筑群由大水井李氏庄园、高仰台李盖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
建筑选地奇、规模大、时间长、方式多是其显著特点。3座建筑朝向基本相同,北望齐岳大山,南靠寒池高岭,东揽尖刀古观,西控九龙雄关,近得长江三峡之利,内拥崇山峻岭之奇。层峦叠嶂,山势磅礴;白崖深涧,地势险要;翠竹古枫,风光如画。1992年,大水井古建筑被命名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⒛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川大水井图片
大水井
李氏庄园
首先,请随我进人李氏庄园参观。大水井李氏庄园原为土家族人黄氏住宅。元、明属龙潭安抚土司辖区,清乾隆年间,李氏高祖李廷龙、李廷凤由湖南西迁,李廷龙落业利川大水井,李廷凤落业奉节马鞍山。廷龙始为小商,继为黄氏帐房,籍管钱粮之机,很快暴发为川鄂边境上的巨富。从李廷龙落业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孙在此繁衍并大兴土木,屋宇连栋;练兵造枪,称霸一方。
现大水井李氏庄园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方式和风格判断,该庄园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后角原为黄姓土家老宅,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曲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另一部分为清乾隆后李氏不断改修扩建,建筑时间前后延续长达300余年。砖木并用,中西合璧,潇洒气派。
庄园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楼上以土家吊脚楼的特有建筑方式一柱六梁形成转角,飞檐走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个庄园保存基本完好,其主体共三进四厢。大门建于东北,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夹角,讲究风水,取“龙跃大海”之意,力求正对远山当地河流汇人长江处之“龙口”。
门上仿石匾额乳白如玉,上书“青莲美荫”4个大字,铁画银钩,行书洒脱。大门内,两厢吊脚楼高雅灵秀,规整条石铺成的院坝宽敞整洁。过院坝上石级十余步人正门,正门后为大厅,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堆花,气势粗犷而壮丽。
中堂左为花厅,精雕细刻,豪华排场。右为帐房,天井粉壁上一个1米见方的正楷“忍”字,笔力遒劲。前厅、中堂及后堂地面均以天井隔开,檐下均以楼道联结,彩楼迂回,四通八达。后堂左右为李廷龙玄孙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飘香,阶下花草簇拥,十分幽静。
整个庄院内窗棂花样及柱基浮雕多达20余种,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风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圆,一室一景,形态各异。原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床、案、椅、几全以杂木制成,或镶或嵌,花样繁多,现存家具近百件,多数流散民间。
大水井图片
高仰台
李盖五住宅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942―1948),李廷龙另一玄孙李盖五又在龙桥东葡萄池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造型结构与大水井庄院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定名“高仰台”。
李盖五住宅的落成,不仅从点上增加了该建筑群的密度,而且从左右两边进一步烘托出了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从大画面上增加了该建筑群体的对称、协调和“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气度。
李氏宗祠
出李氏庄园,沿石板路前行约150米,便到了李氏宗祠。它坐落于李氏应园和高仰台李盖五住宅之间,西南距李氏庄院150米,坐东南向西北。原为土家人黄氏老宅及祖墓,清乾隆后为李氏所有,并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在6年)动工,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落成,改建成李氏宗祠。
建筑为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38O0平方米,规模宏大,宗祠前方是一壁用巨大条石纵联砌成的保坎,高约9米。宗祠左、右、后三方是一圈总长400米、高8米、宽3米的护墙,护墙内圈园林及古土家族黄氏墓地约1万平方米。
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一般重量约千斤,最重者竟达5000斤以上。修建时交通不便,石料多用牛拉人抬,人伤牛死,时有发生。护墙四角炮楼突兀,保坎栏墙及整个护墙上依次布设枪眼、炮孔100个,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古老的城堡巍然矗立于莽莽大山之中,显得格外森严。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硬山式屋顶,周围砖墙,两侧风火垛子高耸。
风火垛三台垛头,垛头、垛沿及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据考,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为修建时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的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之讲究,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宗祠前壁开大门三洞,俗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
左右二山门通厢房,额题“居之安”、“平为福”;中山门通大殿,“李氏宗祠”匾额在“十八学士登瀛洲”、“洛阳桥”、“黄鹤楼”等琉璃画的烘托下金光闪烁,分外夺目。中轴线上3座大殿排列有序,占地面积宽15米,进深依次各为9米、10米、10米。前殿、后殿分别与左右两厢联结,中殿四面皆为规整块石铺就的院坝。三殿梁柱大可合抱,柱上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淫为万恶首;孝是百善先”等,以宣扬孝悌、耕读和因果报应为主,黑地金字,重在立意,对仗不求工整。梁架托木上雕刻精美,渔樵耕读栩栩如生。
大水井
特别是蝙蝠、翔凤等浅浮雕吉祥图案几乎到处都是,飞彩鎏金,把整个殿堂装点得一片辉煌。“此处有崇山峻岭之异;其人非礼门义道不由”。中殿左右两外侧壁下,各有大石板建成的水池一口,左名“廉泉井”,壁书一大“忍”字;右名“让水池”,壁书一大“耐”字。既可用于消防、养鱼,又从一个侧面点明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建筑和家教中的主导地位。解放前,后殿檐下高挂“魁山堂”匾额,黑地金字,肃穆大方。
神龛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龙夫妇木雕形象,晨钟暮鼓,香烟袅袅,终日不绝。中殿又称“拜殿”,是李氏祭祖时宣讲族规的中心殿堂,四周陈列着木刻族规和家训,朱底金字,书法、刀法堪称“双绝”。
除三大殿外,两厢共有房屋66间,左厢设讲理堂及族长、执事住房;右厢设银 ;库、帐房、仓库。讲理堂中有“过失桥”巨石一块,长3.81米,宽3。45米,厚0.27米,石中阴刻太极风云纹,四角各阴刻蝙蝠一只,是当年李氏族长执行家法和审理案件的地方。族人犯规,跪在过失桥上,任随族长训斥、责罚。穷人“犯法”,跪在过失桥上听候发落。
从宗祠东角下石级72步,有古井一口,泉水甘洌,四季不枯。水井原在墙外,1930年,川军贺国强千余人进攻李氏宗祠,李氏据险相抗,相持3个月不下。后来,贺国强采用围祠断水策略,方使李氏妥协。
事平后,族长李盖五采纳贺国强建议,扩建围墙,将水井包人院内,并在墙外亲书“大水井”3字,每字70厘米见方,行书阴刻,气势狂放。大水井李氏宗祠依山傍崖,祠内堂住乡勇30余人,荷枪实弹,易守难攻。护墙左右唯二石门供人进出,西为“望华门”,门侧建牢房,又名“生门”;东为“承恩门”,直通天然刑场,又名“死门”。
李氏族长既是当地行政长官,又是地方武装首领,集族权、政权、军权于-身,穷人“犯法”,判生则从望华门放归;判死,则从承恩门绑赴龙桥刑场,掀下万丈悬崖,活活摔死。龙桥是一座天然岩桥。它横跨于天堑之上,桥头绝壁如削,尖刀观老岩犹如一面巨大的白旗苴插云天。桥高百丈,桥下水流湍急,轰轰然只闻其声,不见其流。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仅被李氏族长推下龙桥摔死的贫苦农民就达⒛余人之多。
这段历史说明,李氏宗祠不仅体现着封建主义的残醅,而且,也残留着奴隶主义的野蛮。各位朋友,参观完李氏宗祠,我们今天的大水井之旅到此就结束了。大水井古建筑群似一首凝固的建筑史诗,我们一路参观下来,无不为其精湛的建筑工艺、浓郁的宗氏色彩、宏伟的建筑规模所惊叹,相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井美文】相关文章:
1.水井作文
4.美文阅读
5.情情情美文
6.美文 赏析
7.美文分手
8.月夜美文
9.小丑美文
10.五月雪美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