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老街美文

老街美文

2023-05-15 08:23: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好想吃春卷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老街美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老街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街美文

篇1: 老街情感美文

老街情感美文

老街已经很老了,老到我的记忆中都失去十多年老街的影子。当我和阿莲沿着记忆里的位置走进老街的时候,我们的脚步都是寻寻觅觅着的,仿佛靠近了我们从前的记忆。

一条路面破损的马路,一家旧理发店,生意稀疏。拐进一座小桥,两边的水塘里长满了水花生。水花生在我们这里很普遍的,先前家里都是到池塘用水,家家户户淘米洗菜离不开家后门口的塘沿。后来自来水安装了,塘沿用不上了,只有在洗拖把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池塘。于是水花生渐渐霸占了整个池塘。

顺着小桥进去一截路,便是我们的老街了。如今新兴去城里逛,街道上生意都不景气,老街更不必说了。一家弹棉絮的,机器还在呜啦呜啦地唱着,对面一家瓜子店不知何时却已经关门了。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来买瓜子,哄哄的机器转着,转出暖洋洋的香气,还有一粒粒包含光泽的瓜子。嗑着嗑着嘴巴就不听大脑的使唤了,好像随便一嗑满世界都是交响曲。如今连瓜子的味道都已失了。

往前的几家店也都关门了。以前喜欢来这里,买画片,买弹珠,还有毽子。小时候最喜欢小燕子了,满房间都是还珠格格的画片,小燕子的大眼睛多漂亮啊。村里的小孩子们还都喜欢玩弹珠,一粒粒透明的,拿在手里,“嘣”的一下蹦出去,砸中你的我便是赢了。当时最喜欢“小白龙”,淡绿的水晶球里边深藏一个白色的螺旋状的物体,仿佛一个无法解开的缠绕的记忆,令我久久着迷不肯离去。后来是表哥送给我的,虽然是一粒稍有破损的“小白龙”,却让我十分挂怀。中学的时候求学在外,回家时由于家里房屋翻修,已不见童年那一粒小小的弹珠的踪影了。

往前走,这里曾是一家蛋糕房。小小的集镇上只有这一家蛋糕房,记得多年来生意一直不错,如今也稍掩门扉。接近傍晚的阳光昏黄而微凉,照在那曾经鲜艳夺目的金色招牌上,“厦门欢欢饼屋”几个字稍显陈旧,拐角处甚至有撕破的迹象。蛋糕房的主人是位女士,当年正是风华正茂,年轻貌美,展销会时她推着小车出来,人潮中就她最显眼。曾经我们最爱来她家买冰淇淋吃了,那时候我们最要好的四个人,每周末骑着自行车歪歪扭扭拐进来,一人一个冰淇淋,吃得美滋滋。那时候正是女店主最好的年华,她的丈夫年轻有为,小孩还抱在怀里,一脸的幸福。现今却不知她家怎样了,只是这招牌似在风中微微颤动。

再往前走一段,拐进去,横在眼前的是一条昏暗的小巷子。不过五尺的宽度,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路,石缝间尚有点点青绿,那是小草,在这少见天日的地方一棵棵仰着头。旁边第一家曾是百货商店,高高的大约二十级的石阶上去,一个较为宽敞的店面。以前曾经父亲到这我来过这办事,已经不记得是办什么事了,仿佛很正规,在年幼的我心里是非常特殊的大地方。旁边几个柜台专卖杂货,指甲油,小本子,还有父亲送我的第一支钢笔,就是出自这里。那是一支非常精致的钢笔,粗细适中,小巧而不失大方。

当时我刚刚升入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父亲特意带我来精心挑选了这支最好的,我又挑选了最好看的纯蓝墨水。就这样,我的第一支钢笔,从那里我开始了默默的练字,和作文。如今这店面已经关闭了,房子已经拆了,空洞洞的房子里几个人搬着水泥砂浆,默默砌着墙。唯有那高高的二十层台阶依然在那里,彰显着那些年被人踏平的故事。

小巷子幽深而绵长,几家布店,农具店,几乎都关门了。长长的巷子很安静,几十户人家只听到低沉的关门的响声。细长的一扇扇四开大门都紧紧闭着,上面的春联在这年底经过一整年竟然依旧如新。我们继续默然往前走,一家拆了的房子中杂草丛生,院旁的一株万年青依然鲜活,沉静的.绿色在这寒冬腊月里率直而凛然。一户低矮的房屋里传来吱呀一声,门打开了,屋里一位老人走到隔壁的小屋。正是黄昏时分,估计要做饭了吧。门边一张小木桌,墙上贴着画,摆着一尊小小的观音,一只猫顺着墙沿慢慢走出来,在屋前的一个有阳光的地方趴了下来,看也不看我们一眼,安静的懒洋洋舔着皮毛。

再往前仍是长长的青石板,一座座低矮的房屋让我说不出一句话来。天色渐渐暗了,阳光渐渐褪去,气温降下来了。我们走到老街的尽头,爬上去,是高高的河岸。晚风挟裹着丝丝凉意卷起我的长发,河岸边早已不见我们当年坐过的气势恢宏的轮船。一个个晾衣绳细长细长的弧度垂下来,仿佛已老去的藤条在风中飘动。河岸边,河水拍打着石阶,巨大的涛声几乎掩盖了岸边的捣衣声。一朵朵泡沫飘荡着,飘荡着,流向远方。

向晚了,沉沉的天空隐隐有星火闪烁,黑洞洞的老街也零星亮起几盏微弱的灯光。一回头,一只巨大的与周围环境极不相符的垃圾桶摆在路角,满空的桶孤零零朝着暗黑的天空咆哮。炫目的碧绿色,刺痛了我的双眼。

篇2: 老街说客美文

入冬,一场大雪捂盖了老街。火烧铺子传来哀号声,雪大生意冷,老街人就跑来看热闹。是火烧铺两口子晚上生煤炉取暖,通风不好,煤气中毒,送医院抢救不及时,人没了。这家的儿女披麻戴孝在铺子前哀号痛哭,做了三天的祭奠,惹得临近几家店铺都没了生意。

宅子该谁的是谁的,自有天定。

篇3: 老街说客美文

跑细腿的,磨薄嘴的,泡泡水的,糊弄鬼的,这是老街人对说客的分类。老街蜿蜒十几里,上千家店铺,每天少不了买卖双方之间的鸡毛蒜皮。谁的腿快腿勤,谁就能揽到差事,把动气的.双方说下了架,得点儿主家给的实惠或是混上一顿酒饭。说客嘴皮子自然要利落,但是也要有些背景或者势力,不然凭啥人家给你这个面子?泡泡水的是专门处理女人之间的家长里短,收的酬劳也薄,够泡一壶茶。能糊弄鬼的,这里的乾坤可就大了去了。说个。

顾老大看中了冠家一处宅院。

冠家在老街是大户人家,在老街置有多处宅院和几十间店铺。顾老大看中的这处宅院并不在老街的繁华路段,而是相对较背,在游客稀少的最东端,老街自古就有“宁要西端一砖,不要东端一间”的说法。

顾老大央人到冠家说事,都被碰了回来。顾老大愁闷,有人就说,你去找找糊弄鬼的闷子看看。顾老大就提着重礼,登门拜见,说明来意。

闷子捋着下巴上稀稀疏疏的几根胡子,说:你诚心要?

顾老大拍着胸脯,说:诚心。

闷子:砸多少钱都值?

顾老大:值,都值!

闷子不咸不淡地说:那中,一年后给你准信儿。

闷子来到冠家,说有人要租用冠家东端的那个宅院开个买卖,买卖不大,火烧铺子。你那地段冷清,租金要给让一让。

冠家答应了,院子闲着也是闲着,有生意总比没生意好。

火烧铺子就开张了。这家铺子卖的火烧个头大还便宜,店家服务周到,生意很快就打开了,人们宁愿多绕些路来东端买火烧。有同行算了笔账,照这个做法是赔钱赚吆喝,支撑不了多久。

入冬,一场大雪捂盖了老街。火烧铺子传来哀号声,雪大生意冷,老街人就跑来看热闹。是火烧铺两口子晚上生煤炉取暖,通风不好,煤气中毒,送医院抢救不及时,人没了。这家的儿女披麻戴孝在铺子前哀号痛哭,做了三天的祭奠,惹得临近几家店铺都没了生意。

开春,闷子又来到冠家,说是有个做鼓乐买卖的老板要租用冠家的宅院,那院子先前不干净,这租金得让一让。冠家也是想冲冲晦气,租金多少也不在意。

鼓乐店开张,敲敲打打,弹弹唱唱也挺热闹。没过多久,就传出铺子里闹鬼的事情,相邻几家店铺的人都说,半夜里听到咚咚鼓声,还有}人的曲调。接着一天夜里,鼓乐店的老板大呼大叫,披头散发跑出来,疯了。

有人请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那一片是凶地,街坊就开始出售房屋。冠家也觉得那处宅院坏了风水,家业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也准备出售那所闲宅,只是价格开得大,没有人接得住。

闷子找到顾老大,顾老大二话不说,拔现钱,并给了闷子两成的酬劳。

顾老大如愿拿到宅院,扒掉旧屋,盖起了三层大宅,欢天喜地住进去。

没几年,老街改造,东端很快就成了黄金地段,而冠家卖掉的宅院,被顾老大拾掇得耀武扬威,很是风光。冠家老爷子每次路过,都悔得唉声叹气,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自己这把老骨头埋进那所宅院。老爷子攥着冠老大的手说,不拿回那所宅院我死不瞑目啊。

冠老大带着重礼拜见闷子,说明来意。

闷子捋着下巴上稀稀疏疏的几根胡子,说,你诚心要?

冠老大拍着胸脯说:诚心闷子:砸多少钱都值?

冠老大:值,都值!

闷子:把老爷子葬入宅院和拿回宅院这可是两档子事啊。

冠老大:两档事两笔酬金,不惜倾家荡产。

闷子不咸不淡地说,那中,一年后给你准信儿。

中秋,顾老大六十大寿,在家中设宴庆贺。

冠老大和家人抬着一坛老酒,带着响器班子吹吹打打来给顾老大祝寿。

顾老大既意外又惊喜,起身迎接。抬着老酒坛子的人,忽然一个趔趄摔倒,坛子摔碎在院子中间,老酒洒了一地,酒香四溢。冠老大喝退家人,呈上大额礼金。

顾老大也不介意,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嘛。

入冬,闷子来顾老大的家里,说明冠家想再置回宅院的意思。

顾老大哈哈大笑,说糊弄鬼的,你说个由头让我听听。

闷子说,简单简单,你顾老大总不能给冠家老爷子当守墓人吧?

顾老大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闷子说,还记得你六十大寿那天,冠家来送酒祝贺之事吧。顾老板可否知道,那摔碎在你院子里的那坛老酒里浸泡的是冠家老爷子的骨灰啊。那也就是说,你这里是葬着冠家老爷子的陵墓,你不是守墓人是什么?

顾老大脸都红了,冠家的手法也太不地道了。

闷子说,算了,你这宅子得来的也不地道。如果老街人知道你这宅子是个墓宅,谁还敢来府上?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前程,那可是大事。再者说,这些年你这房价也翻了几番,出手你也赚大发了。

顾老大软了。

冠老大拿回了宅院,拜谢闷子。

闷子捋着胡子不咸不淡地说,该谁是谁自有天定吧。

闷子用酬金在老街购置地皮,也盖起了一处像模像样的大宅院。

篇4:老街印象美文欣赏

老街印象美文欣赏

粮管所西头营业所大门前,是一个相对于粮食仓库的晒坝,略小一些的水泥操场,操场的南端边沿是一条土过道,一条到晚从这里经过的人们络绎不绝,来来往往。

操场紧靠西头是一个水沟,那个时候老街的居民们都是在这儿挑水、洗菜、洗衣,凡是用得着水的什么都要前往这里。

水沟里的水,是从三公里外引来的山泉,清冽可口、甘甜润喉。

水沟左右两边都是一道高坎围着,坎面上都有一条不宽的小路,泉水顺着沟槽哗哗的流淌,流至粮管所水泥操场南边,再下一个二道坎,从坎到人们用水还相距六七米的样子,这其间,人们就在二道坎处用石灰泥沙把满沟的水聚拢,然后用杉树圆木,缝中一分为二,在杉木的剖面,拿木工凿子硬凿出一个槽,这样把两渡杉树木槽,相互衔接在一起,在下面搭上木架子,泉水顺槽流下。这泉水欢乐地从槽口奔涌而泻,在阳光里闪闪发光,像是不朽的精灵,不管人世沧桑,总在不停地歌唱。看着这清亮的水,在我想象中,就是流出的银珠碎玉,叮咚有声。

就这一地水源的来处,有时候等着用水的人们也很讲规矩,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了粮管所职工宿舍山墙边。

涧沟里洗衣、洗菜的人们也很知趣,见到是来挑水的人,便用塑料盆接满水,端到了水沟旁边的路上,让出一条道,让挑水的接满水后先走,若是洗这洗那,那也就毫不客气的当仁不让。在这儿等候的.人们,闲来无事,大家凑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家长里短,有些不怕丑的新媳妇,就要品评一下某人某人家又娶了漂亮媳妇,那个脸蛋水灵得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那个身材苗条得百里挑一;谁家谁家的儿子福气大,如何如何地心疼媳妇,有时怎样怎样地勤俭持家,说到神秘的地方,还把嘴凑到别人的耳根说着悄悄话,生怕让旁边其他人听见了似的。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前来这水沟里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粮管所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离我家不远,住着一对老年夫妇,膝下无子。加上身体单薄,又常年生病,我有时去挑水,看见他们从水沟处接不到半桶水,颤颤巍巍的把水桶好不容易提上来,用扁担两头挂好桶系,挑在肩上,脚步还蹒跚怯步,踉踉跄跄的,好似一阵风就会马上把他给刮倒似的,很是同情他们,免不了就要从他们肩上接过扁担,给他们把水缸里装得满满的,时间长了,大家无论是谁见了,都要主动地去帮他们。

今天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天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人们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咱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大家总是抹去额角上的汗珠子,笑岑岑对这二老说:

“您看这泉水,为大家出了多少力啊?可它从来就没有向人们要过报酬呢?”

你看,这就是我们山里人。这就是喝山里的水,吃山里的粗粮长大的山里人。

山里人依山而居。门前是山,屋背是山,出门见山,放眼四望到处都是山;左连山,右叠山,这山望着那山高。反正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山,就像看不到山,心里就不踏实。

山里人爱山。秀丽丰饶、静谧迷人,能叫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那巍峨的山峰、翠绿的树木、叮咚的山泉、深邃的山谷、起伏的山脉、葱郁的山峦,全是山里人难以割舍的风景。因为他们爱山,爱山伟岸的身躯、宽大的胸怀,爱山无私的奉献和默默无闻的付出。

山里人恋山。育山、钻山、辟山,汗水浇山、心血付山,一生与山为伴。山里的汉子是沉默的大山,山里的孩子是大山的儿子,大山养育了他们,在大山的怀抱里,一个个山里的孩子竟也长得聪明伶俐,虎头虎脑、结结实实。山给了他们一切,山富有,他们也富有。山里人从小受山的熏陶,具有了山的性格、豪爽、质朴、真挚、憨厚。山给予了山里人灵气与聪慧,塑造了山里人的执著、奋进、坚韧的精神,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创大业、干大事的大山之子。

就是因为他们长久受这种环境的熏陶,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办事直爽,待人诚恳的性格,所以自古就有“爱山者仁”之说。

篇5:老街印象精彩美文

老街印象精彩美文

从海幺爹西头的山墙继续往前走,走不多远,折向南再走一段,然后折向西,沿石头垒起的田坎走不过十多米,下一个河卵石砌成的台阶,过一个石板搭成的便桥,桥西头就是一栋屋顶四面流水的高架大草房。

虽说是草房,从稻场中间向北踏上三步台阶,就能进入这栋草房内,屋里内空很大,东西两头都是巨大的木柱隔开,木柱隔开的中间是堂屋。

东头被木板隔成两间房子,北面是一间卧室,卧室前面,也就是靠南边是厨房。

西头同样被隔成两间房子,我估计是两间卧室。

堂屋正中靠东一点,开有一道耳门,从耳门走出去,东面是搭得一个偏搭子,猪栏里养有几头生猪,栏圈旁一个不大的茅坑,坑上面横着两根杉树条。西头的耳门旁墙壁根,是用石板砌成的水池。紧靠水池再往北,是一排杂树筒镶成的架子,架子上面横着涧沟,这是把堰沟里的水引进水池,以使家庭用水方便。涧沟旁一条土路,间或还有几步用锄头挖出的土台阶,顺着这条土路可以抵达堰沟堤上的人行道。向西走一段就是“龙王庙”,向东走便可以走到供销合作社。

这家主人,男的是做上门女婿。因此,家里的一应事宜,都由老丈母娘说了算。所以,男主人只有做事的份儿,丝毫不能,也不敢为家里做主,是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庄稼汉子。再加上这一家女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有那么点阴盛阳衰的感觉。

女主人倒是个开朗、活泼的性情中人,很喜欢小孩子们。特别是她那一张巧嘴,能说会道,又很会讲故事,尤其是“灯簿子”更是她的特长,肚子里就像是深藏着有无穷无尽的宝藏。

她嘴一张就是四言八句,像一张巧嘴嗑着瓜子,嘴唇一动,飘然而出。你们听听,这是我当年小时候,从她嘴里听来的`:

“头上戴,玉镶银;千锤打,万锤震。”

“二龙戏水圆珠衬,绛头双缨上下分,戴上能助英雄胆,能在前煞夺青云。面上看似银盆。”

“目如朗星耳有轮,天庭满,地阁衬,牙排碎玉红嘴唇。”

“身上挂,甲龙鳞,绕络增光冷森森。护心镜,赛月轮,不怕枪,不怕棍,刀砍箭射不伤身。”

“素罗袍,盔甲衬,不长不短正合身。女子剪,巧匠针,能工巧匠费尽心,盘龙飞凤绣麒麟。”

“胯下马,赛蛟龙,细看杂毛无半根,日行千里还嫌慢,嘶鸣咆哮似龙吟。”

“掌中使,亮银枪,明又亮,重又沉。”

“大蟒摇头冷气生,斗口大的素缨摆,五把钢勾内里存,无处找,无处寻,大将用它保明君。连人带马一块玉,亚如平地起绿云。”

……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来顺口,爽心。我们似乎觉得从她嘴里蹦出的都是珍珠玛瑙,如获至宝。后来我也长大了,原来她讲得这些都源自于古籍《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片段。可见她家里是书香门第,怪不得草房里飞出了好几个金凤凰——教书先生。

还有现在我脑中所储存的土家族一些风俗习惯知识,大多都是从这家女主人那里获得的。

她那时对我们讲:土家族人,勤恳耕山,善于渔猎,并在冬春季节“赶杖”。主食吃得是包谷、稻米,最为普及的风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腊肉和唐馓。

穿衣服,女装为短衣大袖,右衽开襟,滚镶二至三层花边,原着八幅罗裙,后改为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头缠二至三米长的青丝帕。

土家山乡的吊脚楼最具特色。干栏式结构,楼下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作姑娘们的闺房,是织布、绣花、绩麻、做鞋之所。克服了山区地势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既通风,又防潮;既安全,又卫生。

在古代我们土家曾流行过姑家女儿必嫁舅家的交错从表优先婚姻。

还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纳弟媳的收继婚。

男女原多对歌相爱结婚,那时的农村兴父母包办婚姻,婚姻。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念经,道士开路。后来受汉族的影响,实行土葬。

在节庆方面,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

……

她还告诉了我们不少的农学常识,什么“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什么“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还有什么“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反正从她那里,我们每次去,准是收获满满的回家。

忘不了儿时的那些趣事,忘不了儿时无意中给我传授知识的人。他们现在虽然早已长眠于老街的北坡,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隽刻在了我的心里。

【老街美文】相关文章:

1.作文 老街

2.那条老街作文

3.夜游老街作文

4.老街游记作文

5.老街作文450字

6.描写老街范文

7.乡音老街诗歌

8.新浦老街六年级作文

9.老街时光优秀作文

10.老街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下载word文档
《老街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