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赏析
“李小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郑愁予错误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郑愁予错误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语文 -郑愁予《错误》
语文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的《错误》教学案例
整体感知: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 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 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篇2: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美丽的诗歌总能打动多情的心,郑愁予先生的小诗《错误》,带给我独有的审美感受。小诗轻巧秀丽,语言在优美中带着点点的哀伤。细细读来,这优美的哀伤又怎能不令人陶醉?
《错误》给了我错误的幻觉,一开始的时候我被优美的文字迷惑了,原来等待中的姑娘竟是如此的不幸,一场欢笑一场梦呀!
爱情,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只不过仅有三五个月长,到底是不是?我,不知道。“我”错误爱过江南的姑娘,注定不能相持一生。在每个春天的晚上,苦的是姑娘寂寞的漫长等待,那止不住的忧伤……
对于这份爱情,也许本不该发生,她的开始就已经预示着留下的只是深深的苦恋。三月的骄花,姑娘你已不曾有心思来欣赏,春天的活泼也不曾给你带来喜悦的笑脸。这一份优美而哀伤的爱,读来总叫人怜惜!
生活就是这样的,真正面对人生的时候,某种选择本来就是错误的。在爱恨情仇的罗网里,交织了多少生死相恋的人们。毕业了,走上社会就再也不能像大学那样天真烂漫,你我有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客观社会条件,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一讲现实的时候,制于某些难于改变的原因,而不得劳燕纷飞了。这个时候,在爱情面前,我们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我们都是爱情的过客,曾经的山盟海誓,转眼间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篇3:诗歌错误郑愁予
诗歌错误郑愁予
诗歌错误郑愁予分享给大家,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一起来看看吧。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诗的第二节,“东风”“柳絮”“春帷”等意象,多见于古典诗词。李白诗《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商隐诗《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思妇幽怨,分别销魂之意。苏轼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都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词意“幽怨缠绵,直是言情”。(沈谦《填词杂说》)寓伤感于飘逸,表达了无限幽怨。正是由于运用了“东风”“柳絮”“春帷”等具有古典意象的词语,诗中自然地散发出深沉浓厚的哀伤幽怨之情。思妇心扉紧掩,寂寞孤独,如同枯木,春来不发,好像死水,波澜不兴,而寂寞的背后仍是深深的思念和无期的等待。如此,才引发出第三节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篇4:错误郑愁予原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①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②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②跫(qióng)音:脚步声。
英文译文
Mistake
I passed through the South of Yangzi
The face waiting at the turn of seasons, like a lotus flower, blooms and wilts
Without the east wind, the willow catkins in March do not flutter
Your heart is like the lonesome little town
Like its streets of cobblestones near nightfall
When footfalls are silent and the bed curtains of March not unveiled
Your heart is a little window tightly shut
My clattering hooves are beautiful mistakes
I am not a homecoming man but a passing traveler …
创作背景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篇5:错误郑愁予教案
错误郑愁予教案
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 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篇6:郑愁予错误鉴赏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篇7:郑愁予错误鉴赏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诗的第二节,“东风”“柳絮”“春帷”等意象,多见于古典诗词。李白诗《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商隐诗《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思妇幽怨,分别销魂之意。苏轼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都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词意“幽怨缠绵,直是言情”。(沈谦《填词杂说》)寓伤感于飘逸,表达了无限幽怨。正是由于运用了“东风”“柳絮”“春帷”等具有古典意象的词语,诗中自然地散发出深沉浓厚的哀伤幽怨之情。思妇心扉紧掩,寂寞孤独,如同枯木,春来不发,好像死水,波澜不兴,而寂寞的'背后仍是深深的思念和无期的等待。如此,才引发出第三节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篇8:郑愁予错误翻译
郑愁予错误翻译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Mistake
By Chouyu Zheng
I walk past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acial appearance waiting in the season like lotus blooms and fades.
East wind comes not, willow catkin of March flies not.
Your heart is like little lonely city,
Exactly like streets of blue stone towards the evening.
No footsteps sounding, spring curtain of March doesn't put up.
Your heart is like little window tightly shut.
The clip-clop of my horse's hoofs is beautiful mistake.
I am not one returned, but a passing traveler.
篇9:郑愁予现代诗歌《错误》
郑愁予现代诗歌《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拓展阅读:《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篇10:郑愁予《错误 》原文
郑愁予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婉转而藏着一份诉说的衷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是辛弃疾的词,何等的空寥,何等的愁怨?同时,这正是诗人诗的意境。
在诗的开头,诗人说:“我打江南走过。”简单的“江南”二字,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烟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的山水,当然还有深闺和那思念的人儿。然而,诗人心中的江南是消瘦的江南,留下的风景已经变换了数旬,已经如莲花,在开开落落之间只剩下了一支干枯的荷梗。
这是怎样的季节呢?该是春季吧,早春,一切都在焦急的等待中。东风滞留在遥远的地方,柳絮在柔柔的柳枝中沉沉睡去,不管人间的等待和梦。在这样的季节里,在江南那小小的城市的阁楼中,妇人的心扉紧闭,如幽深的青石小巷,笼罩在氤氲的暮色中,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
一切都静静的,连一个足音都没有。春天或许已经来了,那绿树和鲜花已经在绚烂地开着了。然而,没有心灵盼望的足音,春天等于没来,春色仍藏在深深的帷幕中。“你”的心扉如同那深深庭院的一扇窗扉,紧紧地关着一颗寂寞的心,含着深深的愁怨。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词道:“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但这首诗里说的不是黄花秋声,红叶低窗,是绿柳早春,青石深巷;不是凄凉在心,是相思,是悠悠的哀愁和寂寞。
这时,“我”的足音,清脆的马蹄声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达达而过。这“美丽的错误”更生动新颖地写出了思妇的怀人心情,写出了那心中的'寂寞和盼望。然而,这“美丽的错误”使妇人陷入了更深的寂寞中。诗人只是一个过客。诗人走过,留给妇人一份落寞和怀念。正如李清照的词所说的:“此情无计可消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歌深得宋词的长处,意境幽婉而朦胧。诗歌的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
篇11:郑愁予《错误 》原文
I passed through the South of Yangzi
The face waiting at the turn of seasons, like a lotus flower, blooms and wilts
Without the east wind, the willow catkins in March do not flutter
Your heart is like the lonesome little town
Like its streets of cobblestones near nightfall
When footfalls are silent and the bed curtains of March not unveiled
Your heart is a little window tightly shut
My clattering hooves are beautiful mistakes
I am not a homecoming man but a passing traveler …
篇12:郑愁予《错误》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
1、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
(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
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
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
(投影:纯净温柔)
(2)“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什么句式?为什么这样用?“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表明了什么?
明确: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为了强调“开落””。“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3)女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而她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3、展开想象,再现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生: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4、背诵课文
(四)总结扩展
总结:就这样错了千百年也美了千百年
是啊,在归人的声声长叹中,有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幻成同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有多少莲花似的容颜蹉跎在哭泣的`岁月中,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相思之曲……千百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等待着,在等待中轮回。这正如丰子恺在《实行的悲哀》中说的:“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才可以吟唱出“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这样的句子,平淡而从容,即使伤感,也带着释然的微笑。
(五)作业布置
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你们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其中凄美的故事。当然,作为一首短诗,我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自由读诗,甚至背诵。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底子比较薄),所以有一些环节学生有点跟不上。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各种状况。同时,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
【郑愁予错误赏析】相关文章:
3.《错误》
4.错误人生
5.英文简历的错误
6.范文 丢弃错误
7.错误的名言
8.直面错误作文
9.五年级作文错误
10.错误初三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