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来杯啤的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论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1: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压力容器的实际应用当中,其质量安全的保障需要多方面作业的实施,而加强对压力容器的质量检测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就能保障检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就超声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详细探究,在此次的研究下能从理论上对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从而为压力容器的质量检测操作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关键词]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检验质量
引言
超声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当中的应用优势比较突出,这也是超声检测技术能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的迅速发展下,生产领域对压力容器的使用质量要求会愈来愈高,这就需要做好无损检测的工作,保障压力容器的超声检测质量,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压力容器的检测水平提高。
1、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优势和应用步骤
1.1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优势
压力容器检测的方法当中,无损检测是比较关键的检测技术,其检测技术的种类也比较多样化,结合压力容器的实际检测工作的需要,采用超声检测技术是比较有效的。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对工件以及材料不会造成损坏,通过声音以及光等特性对压力容器构件的表面以及内部性质进行实施检测,通过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就能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效率[1]。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需要和破坏性检测技术进行结合,结合检测的目的以及设备工况来进行选择无损检测实施时间以及方法。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成本,对压力容器的检测中避免了损坏,检测的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对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下,能及时发现缺陷,从而有效指导工艺改进。
1.2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应用步骤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方法是多样化的,工厂当中是通过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的方法应用。这一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脉冲波进入到工件后会向着一定方向传播,在有阻抗差异界面就有发生反射,这样就能接收到相应的超声波信号加以显示,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就能对压力容器的缺陷加以判定[2]。通过对脉冲检测技术的应用下,需要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实施,结合压力容器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选择相应检测面,超声波缺陷主反射面和束轴线接近垂直。对工件结构以及技术要求相结合,结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选择相应的仪器,对压力容器声学特性以及结构特征能选择超声波检测技术,这一过程中就要采用耦合剂对探头以及工件表面空气加以排除。使用的耦合剂当中水以及机油是比较常用的,还有化学糨糊也是比较常用的,这一耦合剂材料的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但是要注重耦合层厚度以及工件表面粗糙程度,这些都是和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联系的。超声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就要能够探头的应用,进行上扫查的时候声束范围是检测到的部分,对扫查方式也要能加以确定[3]。最后就要能结合所发现的缺陷显示的信号对缺陷的情况和位置加以确定,最好相应的记录以及等级评定的相应工作。
2、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实际应用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检测操作的要求也会有着不同,其中压力容器板材超声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板材是压力容器的壳体,所以厚度在0.6―25厘米,多数的压力容器钢板厚度为0.8―4厘米,制作过程是通过超声局部水浸法进行检测,通过接触法实施复验。在发现测厚异常的'时候,出现鼓包的情况就要做好相应的工作[4]。厚度小于0.6厘米的薄板实施超声波检测的时候,通过单晶直探头方法实施检测其板厚就会存在盲区中,缺陷不容易判定,所以通过兰姆波探伤就能起到良好的应用作用。而对于厚度在0.6―2厘米钢板进行超声波探伤的时候,通过双晶直探头加以科学操作比较方便,其频率设置在2MHz就有着良好应用效果,晶片面积不能小于150mm2。通过CBI标准试块将探伤的灵敏度要调整好,保障探伤的整体效果。在对于钢板的厚度大于2厘米的压力容器超声检测过程中,就要通过2.5MHz(板厚<40mm)或5MHz(板厚<250mm)的单晶直探头(圆晶片直径为14mm―25mm)。通过不同的厚度的钢板进行超声波检测的操作方法上也会有着不同。再如对复合板的检测过程中,就需要在扫查的方式方面加强控制,沿钢板宽度方向进行扫查,间隔在5厘米平行线扫查。压力容器的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中,对于高压螺栓超声检测也是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当中要注意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检测,从整体上提高检测的质量效果。高压螺栓的清洁是比较困难的,对超声检测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查看是不是有裂纹,在对检测内容方面需要完整,螺栓以及端部在检测的时候就可通过纵波小K值斜探头,纵波斜入射检测,能够保障检测的效果。对于螺栓以及螺柱无螺纹的部位进行检测过程中,就需要通过频率2.5MKz横波斜探头轴向检测,从而保障检测的整体质量。而在纵波斜入射检测以及横波轴向检测对比试样,通过被检工件材料等进行按照科学的方式实施检测,就能保障检测的整体质量。另外,压力容器在利用超声检测技术的时候,对锻件的检测也是比较关键的,具体检测工作的开展中,就需要双晶直探头以及双晶探头校准试块的方法应用,通过实测距离以及波幅曲线进行校正灵敏度,这样就能保障测量的整体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及相应的制度加以落实,只有保障超声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才能保障压力容器的应用质量。在此次对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下,希望能为解决实际的检测质量问题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文君,秦海洲.浅谈石油储罐无损检测技术[J].化工管理,(33).
[2]张强文.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7(17).
[3]于晓红,于宏伟.无损检测技术在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24).
[4]刘杰.承压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
篇2: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的应用论文
相对而言,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便捷性、功能性方面得到良好的提升,针对压力容器检验的各项要求更好的巩固,整体上创造的价值较高。与既往工作有所不同,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必要性的工作内容,而且在压力容器检验的体系上必须不断的健全,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操作,应坚持高度关注,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1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优势
我国对于压力容器检验的关注度较高,而且在很多技术的选用上,都表现为严格的特点。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优势,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针对压力容器检测的多项指标有效明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会对检测质量造成问题。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够与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成像技术等,均能开展有效的联合操作,这就很容易在压力容器检测的过程中,将各项指标有效的体现出来,减少疏漏。第二,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操作,在自身的难度上并不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优化、革新以后,还增加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理念,这对于未来工作的开展,将会提供更多的保障。
2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我国在生产、加工行业方面,正不断从长远角度来出发,为了促使压力容器检验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应坚持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自身的技术原理深入了解,从而在技术的使用效率、使用质量上获得良好的提升。TOFD技术主要采用一发一收两个探头,发射探头发射横向纵波,沿表面传播的一束声波和工件背面的镜面反射被接收探头接收,形成固有参考信号;焊缝中的横向纵波遇到缺陷后在缺陷尖端产生衍射波,如果缺陷有足够的自身高度,缺陷两端点的信号在时间上将是可分辨的,根据所记录的衍射信号传播时差就可以判定缺陷高度的量值。从这一点来看,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压力容器检测的要求给以满足。
篇3: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的应用论文
3.1有效选择探头
现如今的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操作,已经在压力容器检测中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为了在日后工作的开展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加强探头的合理选择,这是非常基础的工作,而且产生的影响力较为突出。例如,针对75mm以下的工件进行检测分析,主要是通过单探头扫描的方式来完成的,或者可以在检测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标准来进行灵活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奥氏体材料、高衰减材料是比较特殊的材料,应坚持在探头的公称频率方面,以及晶片的尺寸方面,开展有效的调整,从而避免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上造成不利影响。
3.2增益调整
就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本身而言,在对压力容器开展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增益方面做出良好的调整。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增益调整是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最终结果方面具备很大的影响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单个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探头组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增益的设置过程中,将表面波的波高达到满屏高的40%-90%之间。通过开展这样的调整工作,能够促使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体系更加健全,在应对各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断的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3技术测试
现如今的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应用,对于压力容器检验产生的帮助是比较多的,而且整体上创造的价值相对突出。本文认为,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实施,还需要在测试力度上有所提升。例如,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压力容器的自我更新状态,以及压力容器的材料更新等等,不同工厂对于压力容器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此种情况下,如果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继续按照单一的标准来实施,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绩,还会导致压力容器检验的结果存在偏差和不足,最终造成的损失非常严峻。
4结语
我国在压力容器检测过程中,正在不断拓展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发展的空间,以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日后,应继续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我国压力容器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乌力吉图.浅谈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2):127.
[2]王波.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06):147.
[3]李杰.压力容器检验中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02):25-26.
篇4: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计算机软件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各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必备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是确保计算机软件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论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相关注意事项,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应用中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一些安全漏洞,最后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程序以及几种较为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种类越来越多,有的软件是商用软件,有的是个人应用软件,这些计算机软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以及质量,对于社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2.1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计算机用户的信息以及财产安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及早发现计算机软件在投入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故障或者错误,然后再及时、有效更正计算机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可以判断计算机软件组装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而且也可以及时为建立软件质量模型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这样可有效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应用。
2.2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相关注意事项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并不能作为一种防止软件程序中出现错误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为通过检测只可以找出计算机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位置。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案。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工作中,一定要全面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特性以及主要要求,然后结合相应的测试结果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检测技术,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案,确保能够认真落实安全检测方案。一定要全面、深入分析。一般计算机软件程序相对较为负责,规模也比较大,相关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安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深入分析计算机软件的性能以及需求等情况,而且应该了解系统级以及代码级等。在此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这样才可以确保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3计算机软件面临的威胁以及主要的安全漏洞类型
3.1计算机软件面临的主要威胁
计算机软件在实际运行及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威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软件质量威胁,但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环节就无可避免的会遇到这些问题。应用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计算机自身的安全漏洞会为计算机用户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些安全漏洞恶意攻击计算机,盗取或者删除用户信息,这样会使用户承受巨大的损失。
3.2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
想要有效确保计算机软件安全,一定要全面了解、掌握计算机软件漏洞的相关内容,而且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划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的类型。如果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会采用C、C++来开发,这种语言具有灵活、使用方便、简洁等特点。但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也会出现各种安全漏洞,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计算机用户软件的使用安全。这些安全漏洞往往包括缓冲区溢出漏洞,程序员编程技巧不高就极易发生这种安全问题,这样的安全漏洞在执行目标程序的时候显得非常古怪,甚至可能会完全崩溃。其次,格式化字符串也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类型,这种程序代码缺陷相对比较微妙,如果存在这种安全漏洞,进程内存空间内就会随意读写,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4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程序及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
进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应的流程进行操作。如果是大型计算机软件,应该会采用比较大的子系统,但是这些子系统往往也会划分成几个不同的模板。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流程通常主要包括模块测试、组装系统、检测系统结构安全、测试软件功能及性能、系统测试等几个环节。模块测试中主要是检测子系统中比较小的那个模块,这样可以更广泛的突出辐射面,有效解决小模块中的一些安全漏洞。完成各模块测试后应该结合软件程序设计的实际要求重新组装所有模块,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然后再检测组装后系统结构的安全性。然后确保上述检验合格前提下有效测试系统软件的性能及功能,这样主要是保证系统软件功能及其性能能够完全满足计算机用户的需求。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手段比较多,应该结合计算机软件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软件安全检测技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工作是保证计算机软件安全、可靠运行,确保计算机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在不断实践中创新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邱进盼,李春光,刘洋.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12).
[2]张开.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问题研究及检测实现方法[J].软件,(7).
[3]张新昌.计算机软件运行中安全检测技术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2(11).
篇5: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2.1检测流程分析
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过程中,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了很多个子系统,而不同的子系统中也有很多个不同的模块。通常来说,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流程大致为:模块检测—系统组装—系统结构的安全检测—软件功能以及性能的检测—系统测试。其中模块检测是指对子系统中最小单位的模块检测,主要是为了实现检测范围的系统化、全面化等,进而在第一时间找到小模块中存在的风险。在检测完每个模块之后,要按照软件程序的相应需求进行模块组装,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还要对组装完成的系统结构进行安全检测。在确保上述检验报告合格的同时,还要对软件的功能以及性能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实现用户需求和软件功能、性能的一致性。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最后一步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从而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
2.2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
2.2.1语法检测技术语法检测技术就是一种语法测试,如果输入的条件存在差异,那么出现的反应也会不同,主要是在被检测软件的功能接口形成一种软件,之后采取输入的步骤完成检测。该项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步骤为:首先,在计算机软件功能接口语言的基础上生成软件测试输入,之后检验输入计算机中各种语言的实际情况,最后进行计算机软件接口处语言和语法的识别,并且进行定义,完成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
2.2.2模型式检测技术模型式检测技术是在计算机软件的结构和行为基础上形成的,创建了具有安全检测功能的模型,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测。主要的步骤为:要先对被检测软件的输入和输出过程进行分析,清楚软件内部的数据交换和计算过程,之后选择与软件相适合的结构模型,形成检测的案例,最后通过人工检测,查看是否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2.2.3故障注入式的检测技术故障注入式检测技术是在白盒模糊检测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检测技术和动态监测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是对传统检测技术的一种更新。工作人员应该认真选择故障模型,之后创建相应的故障树,通过反复检测之后,得到具体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故障进行安全性的'检测。虽然该种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技术,但是还是能将计算机软件程序中的重要问题显示出来,是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促进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持续发展。
2.2.4形式化的安全检测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应用形式化的安全检测技术时,应该先进行软件数学模型的建立,在形式规格语言的基础上对形式化的规格进行说明。在现在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经常使用的形式化规格语言包括行为语言、有限状态语言以及模糊语言等。从具体的检测方法角度出发,形式化安全检测技术包括模型检测和定理证明。实际上,形式化安全检测技术就是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系统证明,我们谁都不敢保证系统中没有存在任何问题,所以说,该项技术能够确保保密设备的安全性。
篇6: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对于计算机的运行来说,计算机软件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所以,为了确保计算机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运行,一定要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安全检测,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如果检测结果在标准的范围内,才认为符合运行要求,计算机软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其实,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就是对软件中的风险进行预防和处理,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和其他软件的安全问题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普通的软件存在安全问题只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但是如果是计算机软件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就有可能会使整个系统出现崩溃的现象。所以说,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工作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对其引起重视。
篇7: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时,要充分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就是要检测软件的动态过程,进而确保软件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时,要对软件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析计算机软件的需求以及性能。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可能会比较复杂,而且规模也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对系统级和代码级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加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其次,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时,还要确保实施方案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之前,要充分掌握软件检测的特点以及要求,并且利用正确的检测方式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另外,还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软件安全检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从而确保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工作,而且检测的内容非常复杂、检测程序也比较严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安全方面的问题也经常发生,因此,计算机软件的相关人员一定要用科学合理的眼光来看待软件安全方面的问题,积极提升技术水平。在实际的工程中不断实践,从而确保计算机软件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篇8: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
3.1声发射检测技术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低温压力容器中的应用原理是因为物体在受到作用力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能量。这种技术能检测的材料范围很大,不会被材料的大小和形状影响,除此之外,低温压力容器不管是发生气体的泄漏、液体渗漏还是构件的轴承出现滑动,都可以使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检测,而且在容器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容器使用情况的长期监控。还有一点,一旦容器材料出现的.缺陷超出安全范围,声发射检测系统还能自动报警,让维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声发射检测技术不能对压力容器的剥离情况进行检测,如果需要检测容器的剥离情况,应该结合其他检测技术进行综合使用,这样才能保证低温容器的质量。
3.2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使用原理是利用罐内反应的频率获得容器内部相关的使用数据。这项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检出率很高,因此相关研究人员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的使用。具体使用的优势还表现在,不但能检查低温容器表面存在的裂缝问题,还能检测容器内部的焊接情况。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容器的反应频率一旦出现异常的变动,就说明低温容器的运行出现了问题,提示工作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3.3磁记忆检测技术
这种检测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铁磁材料在运行的过程中在介质容器中产生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包括其运行过程中的介质容器情况,也包括容器局部的磁场异常情况。而在磁记忆检测系统发现这些问题之后就会发出检测信号,检测人员根据这些信号可以发现磁场出现异常的具体位置,然后
采取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种技术使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能够提升的空间也很大。
3.4红外热检测技术
所谓红外热检测技术主要是指对红外射线的特点进行充分利用,照射低温压力容器,然后能对容器内部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种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对容器的损害,并能有效提高容器的检测效率。并能由此使相关工作的检测人员利用在线检测的方式对压力容器进行热传导的信息进行完全掌握。热传导的过程信息能对容器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展示,对出现异常的部位进行准确的标注。也就是说,红外线检测技术能对罐内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使用这种检测技术也能有效的避免压力容器在低温情况下出现安全事故。
4结语
压力容器在低温条件下储存的都是比较危险的气体,其安全性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热检测技术以及磁记忆检测技术。实际应用中能够证明,使用这些方式能有效提高低温压力容器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模型,也是在目前情况下改善压力容器安全隐患的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奥林巴斯艾因蒂克西南地区第十一届无损检测学术年会暨(昆明)国际无损检测仪器展览会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会议通知[J].无损检测.(07).
[2]SecretariatofChineseSocietyforNondestructiveTesting.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八届全国年会、国际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在苏州成功举办[J].无损检测.(11).
[3]刘小宁,刘岑,张红卫,刘兵,袁小会,杨帆.对“基于实测数据的特种球形压力容器爆破压力计算公式”一文的商榷[J].应用数学和力学.(05).
[4]王淦刚,赵军,赵建仓,杨晓东,迟鸣声,甄佳威,李建勇,朱平,刘非凡,杨富.P92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J].电力设备.(05).
[5]沈功田,段庆儒,周裕峰,李帮宪,刘其志,李春树,蒋仕良.压力容器声发射信号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J].无损检测.(04).
篇9: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
低温条件下压力容器存储的通常都是危险性比较高的气体,因此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在低温压力容器中应用无损检测技术,能有效提高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使检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1使用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
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低温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检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测工作的精准程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是存在很多限制因素的,会直接导致无损检测技术在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缺陷存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相关检验人员要综合使用更多的技术方式来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也就是说,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独立存在,但是能保证不给容器本身的结构和使用产生损害,这就是这项技术使用的明显优势。在使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时候要结合压力容器的检查项目,来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式,同时还要对制造使用的工艺和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上没有问题存在。综合做到以上几点能更好的保证压力容器的检测结果。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如果只使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不能顺利的找出压力容器内部存在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检测工作,保证压力容器的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应该使用多种容器检测的方式帮组无损检测技术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检查。
2无损检测技术的分类
低温压力容器的环境通常是在零度以下的不同温度下,因为其主要作用就是运输和储存气体,而不同气体使用的容器不论在介质、温度、罐体结构等方面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在检测的时候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检测方式。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如下:声发射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热检测技术以及磁记忆检测技术。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主要使用在容器内部缺陷的检测中,红外检测技术以及磁记忆检测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容器外表面的检测工作。
篇10:复合材料高分辨率RF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复合材料高分辨率RF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通过分析脉冲超声波在复合材料中传播形成的.检测信号特征,采用高分辨率RF超声检测技术实现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分辨率缺陷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纵向分辨率和表面检测盲区可达0.13mm左右,可得到复合材料中孔隙率含量的清晰分布,实现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分层等缺陷的扫描成像检测.
作 者:刘菲菲 刘松平李乐刚 史俊伟 白金鹏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z1) 分类号:V2 关键词:超声检测 成像 复合材料 无损检测篇11:浅谈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检测技术
浅谈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检测技术
介绍了TOFD的基本原理、系统参数的设置、缺陷定性定量分析以及TOFD的.优点和局限性,为TOFD检测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作 者:史俊伟 刘松平Shi Junwei Liu Songping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z1) 分类号:V2 关键词: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TOFD篇12:眼科超声诊断仪分析论文
眼科超声诊断仪分析论文
1.基本原理
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有波的叠加、反射、折射、透射、衍射、散射以及吸收、衰减等特性,一般遵循几何光学的原则。
A超回波显示采用幅度调制(Amplitudemodulation),在显示屏幕上以横坐标代表测物体的深度,纵坐标代表回放脉冲的幅度。
B型超声诊断仪通过机械方法改变探头角度,实现了超声波束指向(方位)的快速变化(相当于改变A超探头的位置),使每隔一定小角度,被探测方向上不同深度的所有界面的反射回波,都以亮点(灰度)的形式显在对应的扫描线上,从而形成一幅由探头摆动方向决定的垂直扇面二维超声断层图像,即扇扫断层图像,或称剖面图。
2.硬件设计
2.1总线描述
单片机MCU中的CPU设定采样控制部分和显示控制部分的工作方式,采样控制部分根据CPU设定的方式自动进行数据采样并将数据送入FIFO中保存,而显示控制部分则不断读取FIFO中的数据并根据CPU设定的方式进行显示。同时,CPU还负责处理键盘的输入和通过RS-232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2.1.1MCU
本仪器的MCU采用Winbond公司的W78E58单片机。W78E58是Winbond公司生产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与标准的8052引脚、指令和片内资源全兼容,采用全静态设计,内含32K字节高性能FLASHROM和256字节内部RAM,内建电源管理方式,具有完善的'代码保护功能,可以有效地保护开发成果。
2.1.2FPGA
本仪器中的采样控制和显示控制,各使用一块FPGA芯片。根据仿真的结构以及我们的设备情况,选用了Xilinx公司SpartanXL系列的XCS30XLPQ208芯片。
设计的软件环境使用XilinxFoundation2.1i版本。采用了原理图和VHDL语言混合的输入方法,将复杂的控制模块分块放在同一设计项目中,输入完毕后进行功能仿真、编译和器件内部的布局布线,生成定时模拟数据文件,然后进行定时仿真。在定时仿真满足要求后,将数据文件转换为通用编程器可以接受的Intel格式,使用通用编程器ALL-07对FPGA外附的PROM进行编程。
2.1.3FIFO
本设计中采用了Averlogic公司的大容量FIFOAL422B作为采样一显示的共享数据RAM,从而使采样部分和显示部分相对独立,体现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设计思路。
2.2采样控制
采样控制部分的功能是产生激励探头振元的同步窄脉冲、TGC(时间增益控制)控制信号、VDF(电压增益)控制信号和DF(动态滤波)控制信号,进行数据采样和地址转换以及进行数值插补,之后将数据送入FIFO。该部分由一块XCS30XL实现
其工作过程为:控制逻辑产生电路产生特定的控制逻辑,使电机转动一步,然后地址计数器开始工作,开始采样数据并存入外部RAM。在采样到第五个数据时输出发射脉冲,启动探头工作,然后继续采样。采样完512点后,控制逻辑使电机再转动一步,
然后重复以上采样过程,总共驱动电机转动256步后,一帧采样结束,控制逻辑输出相应信号使电机反向转动256步。电机反向转动的这段时间里,控制逻辑将存放在外部RAM中的数据取出执行插补后再存入外部RAM,在全部数据执行完插补后,将数据按顺序送入FIFO。在电机反转完成后,控制逻辑开始执行新的一帧数据采样,如此断重复。
2.3显示控制
显示控制部分完成字符叠加、灰阶变换及标准VGA显示信号的生成
其工作过程为:控制逻辑产生电路根据设定的工作方式产生与行、帧同步信号同步的控制时序,从FIFO中读出B超图象信号,经过灰阶变换后送入信号合成电路。同时控制逻辑还产生相应的时序,控制CPU将文字、图形、标志等信号数据写入外部RAM,并将外部RAM中的数据按顺序读出后送到并串转换电路,变成象素数据后送入信号合成电路。信号合成电路将上述两部分信号连同VGA显示消隐信号一起合成为VGA显示所需的RGB信号数据输出,经过D/A转换后即为模拟RGB信号输出。
2.4信号产生和接收
2.4.1发射脉冲产生电路
该电路产生探头振元的激励脉冲,其电路性能的优劣不仅影响到超声发射的功率和接收灵活度,还关系到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的好坏,因此对于超声仪器来说它是较为重要的电路。
现代超声诊断仪器通常使用所谓“冲击激励”的方法产生超声波发射,即通过对振元施加单个极性脉冲,使振元产生持续时间极短的机械振荡。
2.4.2超声回波的接收
信号接收部分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放大并进行检波,变成A/D转换器可以接收的信号。其框图如图4所示。
3.软件设计
整个软件全部采用汇编语言编写而成,主要完成以下功能:输入ID(病历号)、切换TGC控制方式、切换灰阶变换方式、切换左右眼指示、选择游标、移动选定的游标并计算两游标间的距离、冻结或扫描图像,其流程图如图5所示。
本仪器样机经过标准体模测试,B型图像的横向分辨率≤0.5mm,纵向分辨率≤0.25mm,实际探测深度≥52mm,横向位置几何精度≤10%,纵向位置几何精度≤5%。与同类产品相比,显示图像清晰、轮廓分明,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在国内机型中属于较好水平,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
篇13:电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电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也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涡流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线性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且能静态及动态的进行测量等特点。本文简述电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的研究现状,指出电涡流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电涡流无损检测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无损检测;电涡流;柔性线圈
1前言
电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无损、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具有线性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且能静态及动态的进行测量等特点。同时由于电涡流效应的限制,电涡流检测只能用于探测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如管、棒、线、板材及零部件缺陷检测;金属焊缝质量的检测;飞行器的疲劳老化维护以及管道系统的腐蚀检查等。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电涡流检测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对导电材料的近表面及表面缺陷有较高的灵敏度;(2)对影响涡流特性的各种物理和工艺因素均能实施检测,适用范围广,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3)在一定条件下,可提供裂纹深度的信息;(4)结构简单、对成型的被测件容易实现自动化检测、安装方便不需要耦合剂;(5)可用于高温、薄壁管、细线、零件内孔表面等其它检测方法难以进行检测的特殊场合。同时,由于涡流效应的限制,电涡流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导电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其检测结果会受到检测对象形状、材料特性以及检测对象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残磁效应的影响,同时,电涡流检测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180摄氏度。
2电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电涡流检测技术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D.E.Hughes首次利用涡流效应的感生电流实现了对不同金属和合金的判断。而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德国Forster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消除涡流检测中干扰因素的论文,其提出的阻抗分析法理论,为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而现阶段电涡流检测技术的主要向非常规电涡流检测技术及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这两个方向发展。
2.1非常规电涡流检测技术
为解决常规电涡流检测结果存在对深层损伤检测灵敏度不高、提取的信息量较少、检测效率较低等局限性,逐渐发展出使用非单频正弦电流作为激励信号的非常规电涡流检测技术,根据激励信号种类的不同,主要包括多频电涡流检测技术、脉冲电涡流检测技术、远场电涡流检测技术。多频涡流(Multi-frequencyEddyCurrent)检测技术是采用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信号作为激励信号的检测技术。其激励信号的频率根据所需的检测的参数进行选择,当需检测的参数为n时,就需要激励信号包括n个频率成分,将响应信号按各自频谱分别进行解调,最后将各个解调信号以指定的方式进行混频,最后综合分析处理数据。由于多频电涡流检测技术能够抑制多个干扰因素,所以其检测的灵敏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均得到提高。可以看到,多频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为多频信号选择以及响应信号的分析和处理[2]。脉冲涡流(PulsedEddycurrent,PEC)检测与多频涡流检测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作为激励信号的方波可以看做是衰减型的多频信号,多频涡流检测可以看做具有高频谐波加权补偿的脉冲涡流。相比较而言,脉冲涡流的检测速度更快、检测效率更高、且包含的信息更多,设备成本也更低。由于脉冲信号产生的涡流衰减更慢,可以用来分辨多层金属结构分辨及更深层的缺陷检测。当前,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多用在检测多层金属结构的`腐蚀与裂纹缺陷以及评估金属底层上导电涂层的厚度、电导率及磁导率等物理特性等方面[3]。远场涡流(RemoteFieldEddyCurrent)检测技术是一种能穿透金属管壁的低频涡流检测技术。其探头由一个激励线圈和一个设置在与激励线圈相距2~3倍管内径处的较小的检测线圈构成,由于检测线圈能有效地接收穿过管壁后返回管内的磁场,所以可以有效的检测金属管道的内壁缺陷与管壁厚薄。但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导电板材中同样存在着远场涡流现象[4]。
2.2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
由于生产、控制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需要检测的缺陷尺寸很小或检测部位难以接近以及检测对象具有复杂的表面形貌时,传统的柱状线圈探头已经无法满足检测需求。为满足这些特殊结构的测试需求,需要传感器具有不受被测物体形状限制,能贴附于各种规则或不规则曲面,且依旧能实现正常的传感功能等特点。伴随着印刷电路板(PCB)、半导体制作(IC)及微电子加工(MEMT)技术水平的提高,柔性电涡流传感器应运而生。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主要指是使用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底板上的柔性探头的电涡流检测技术,其最大特点是能够被折叠或卷曲,对被测对象表面形貌的弯曲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且其结构简单、封装方便,可以根据测试要求任意布置,具有比普通传感器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使用的探头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平面线圈和MWM阵列(MeanderingWindingMagnetometerArray,MWM-Array)。其中,如图1所示,平面线圈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多边形螺旋线圈,其结构可以是单层线圈或双层线圈。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主要受制于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B)技术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MWM阵列是由JENTEKSensors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新型探头结构。如图2所示,MWM阵列探头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蜿蜒的激励线圈绕组和多个穿插于激励绕组之间的检测绕组组成,MWM阵列探头产生的电场在导电材料中的渗透深度除激励频率外,在激励频率较低(<1MHz)时还和i有关[5]。现阶段,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均有实际运用,国外的Olympu、eddyfi、zetec及JENTEKSensors等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商业化商品。国内的清华大学和空军大学[6]也对柔性电涡流检测技术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磁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电涡流检测已从单一的涡流方法发展到包括涡流、漏磁、微波、磁记忆、电流扰动等以电磁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无损检测技术,如磁光/涡流成像检测(Magneto-opticEddyCurrentImaging,MOI)技术和将巨磁阻元件和电涡流线圈进行一体化的检测方法。其中MOI做为一新兴涡流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大面积实时检测,并可将本来非可视的亚表面细小缺陷可视化,检测结果直观准确。目前,MOI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航空部门对飞机的维修检查中[7]。而将巨磁阻元件和电涡流线圈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强磁性材料的检测[8]。
4结论
本文总结了电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并概述了电涡流无损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各种电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阐述了电涡流无损检测今后将会发展成以电磁原理为基础的囊括多种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电涡流检测亦将在机械设备的无损检测上继续发挥其作用。
篇14: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食品的味觉、视觉和触觉等享受,食品加工行业开始研制各类人工合成物质添加到食品当中,这就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因此对人体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些甚至会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和管理。本文通过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原则、常规检验流程和检验技术,系统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分类 检测技术 应对举措 分析
当前食品生产领域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了提升食品口味和色泽,占有更多的市场,食品企业不断探索新的食品添加剂品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研发最活跃,发展、提高最快的内容之一,许多食品添加剂在纯度、使用功效方面提高很快,例如酶制剂,许多产品的活力、使用功效等年年甚至每季度都有新的进展。所以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应时刻注意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提高产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水平。但是,随着塑化剂、瘦肉精以及三聚氰胺等各类添加剂的曝光,人们对经过添加剂处理的食品安全信心指数降至低谷,食品安全成了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规范,进而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维护社会稳定。
1 食品添加剂概述
1.1 食品添加剂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食品添加剂;按功能不同可分为22类
1.2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不得将食品添加剂用于掩盖过期食品变质情况;
(3)不得在食品加工时利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本身缺陷,或是采用假冒、不纯净的食品添加剂;
(4)食品添加剂不得损害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尽可能的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6)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基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1.3 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
当前已经研发并在食品加工领域投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4000多种,最常用的有600多种,依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分类方法,可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甜味剂、增味剂、保鲜剂等。主要检测手段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和滴定法。
1.4 食品添加剂分析程序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程度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为分离,即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添加剂从食品中进行分离和提取,常规方法有蒸馏、溶剂萃取、色层分离等;第二步为添加剂测定,主要方法有比色、分光光度法、色层分析、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篇15: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
(1)健全食品添加剂检测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提升,带动食品加工行业的自律和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增加,进而引起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的重视,全民监督,形成自上而下的食品安全监督氛围,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
(2)强化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从食品的原料采购、生产环节、运送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一旦查出问题食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强化食品检验管理人员的执法力度,并发动群众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对举报食品安全的人员,一经证实,给予相应的奖励。
(3)组建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当前各地区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也不相同,因此使得食品安全难以形成统一管理的标准,为了改善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强化食品添加剂检测人员相关技术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4)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配套设备的管理,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投入日常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工作,同时鼓励先进检测仪器的研发工作,提升检测精度和准确性,从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型添加剂。
(5)对食品安全检测采取全面检测、重点监控的.方式,通过常规的市场食品产品抽查和重点问题企业加强监控力度的方式,严格食品添加剂和原材料管理,同时加强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核,从源头遏制问题企业的生产。
(6)作为普通百姓的一员,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好与食品检测部门的配合工作,积极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作斗争,自觉的举报食品违法企业和个人,确保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4 结语
虽然当前食品添加剂领域不断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新型添加剂,各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也混淆其中进入食品生产环节,使得食品安全的现状不断恶化,各种食物中毒事件也不断发生,但是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并严格查处了一批违法使用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之后,市场上的食品安全质量正在逐步改善,对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同时,我们应当继续的寻找更为有效的方式来遏制有害添加剂的使用,倡导无害的添加剂来提升食品质量,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关海宁.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40~42.
[2]王建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香兰素的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
[3] 李梦映,莫桂姮,陈莉,李勇.2009~2010年梧州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4] 李静娜,胡汉高,黄常刚,朱其明,卢冰,吴晓旻.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糖精钠的方法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5]张爱琴.浅谈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J].科技信息,2010(3).
[6]张玮,王培玉,张玉梅.北京市海淀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采购与使用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04期.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