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规定有哪些?
“芝士丸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规定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规定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规定有哪些?
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规定有哪些?
1 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
2 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候车厅等公共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并按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3 旅馆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
4 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5 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
6 房间或场所装设有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按下列方式分组控制:
1)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
2)生产场所按车间、工段或工序分组;
3)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
7 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下列控制方式:
1)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该场所照度自动开关灯或调光;
2)个人使用的办公室,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
3)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
4)大中型建筑,按具体条件采用集中或集散的、多功能或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
篇2: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电压规定有哪些?
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电压规定有哪些?
1 一般照明光源的电源电压应采用220V,1500W及以上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源电压宜采用380V。
2 移动式和手提式灯具应采用Ⅲ类灯具,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其电压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在干燥场所不大于50V;
2 在潮湿场所不大于25V,
3 照明灯具的端电压不宜大于其额定电压的105%,亦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的下列数值:
1 一般工作场所
篇3: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场所的灯具选用规定有哪些?
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场所的灯具选用规定有哪些?
1 在潮湿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2 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若采用开敞式灯具,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
3 在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4 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相应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
5 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振动、摆动较大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
6 在易受机械损伤、光源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护措施;
7 在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8 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
9 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
篇4:建筑变形控制测量有哪些一般规定?
建筑变形控制测量有哪些一般规定?
一、建筑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2)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3)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
二、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
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三、变形测量基准点的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不宜少于1.5d。
四、当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五、变形控制测量的精度级别应不低于沉降或位移观测的精度级别。
篇5:建筑照明配电及控制导体选择规定有哪些?
,
2 照明配电线路应按负荷计算电流和灯端允许电压值选择导体截面积。
3 主要供给气体放电灯的三相配电线路,其中性线截面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且不应小于相线截面。
4 接地线截面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篇6: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综述过程涉及建筑的方方面面,其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工程质量,具有内在的质量和内在质量上的外部质量设计质量是外在质量指的是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及为人民“先天”流行语的外部质量方针和“后天”的区别。因此,作为建设单位,施工阶段主要是做好质量控制。施工人员通过培训,优化,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建材质量,建筑构件及设备和材料基地建设,还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质量评估检验管理。
关键字建设;处理措施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多年来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特别是国家把施工技术,任何建设项目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不仅有一个好的设计,良好的施工技术要求为保证生产出高品质的建筑产品。高,低层次的施工企业,关键是要保证施工质量。楼宇及建造的出现和新材料,新技术,使房屋的设计和施工建设创造优良的品质,使用在中国。
因素影响施工质量的1
1)人为因素确保首先考虑人的因素的施工质量,因为人们在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形成的所有项目中,操作人员和服务交互与会领导人的主体,
它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高品质的领导,决策能力强,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管理体系,技术措施得力,质量保证。操作与强大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的工作人员,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程序。具有较强的质量观念服务人员将在会上作良好的技术和生活服务,工作质量优良,间接,确保工程质量。一些承包商寻求最大利益,特别是项目负责人,雇用没有经验的人或建筑施工管理经验或裙带关系的是,在项目管理造成的,更要确保工程质量的谈话。
2)材料材料是施工材料,材料质量是质量的物质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还不能满足规定的标准。由于建筑,建材用量种类多,并通过了一项全面的检查是难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在一些承包商获得工程,谋取更多的利益,不符合的项目,符合规范的技术规格,技术参数,如成品或半成品的采购。有些公司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阻止任何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建筑,离开工程质量问题。
3)在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技术,工艺,组织措施,如检测方法和施工组织设计,采取的施工方法,方法。在方法问题往往较多,如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没有严格执行,不符合标准和施工规范遵守,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施工方案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篇7: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分析
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分析
姓名王晓斌
单位名称苏州金球地产有限公司
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摘 要: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是决定建筑施工正常进行的关键,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是包含多方面的,有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技术设备等关键问题,本文针对这几项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技术;质量控制
1建筑高层施工技术的特点
1.1高层施工比重大
高层建筑由于建设结构整体高度比较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除了最底层外,都需要高空作业。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有高效的运输系统,能够顺利的将各种材料,设备机械,和建筑的各部分构件快速合理的运输到施工的位置。②高空作业,空间位置小,距离地面高度大,使得高层建筑的施工更加复杂,更加特殊。③要尽量避开人员的上下重叠施工,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因为高空坠物等造成意外事故。
1.2基础埋置较深
高层建筑具有很大的自身高度,一般为45~80m,甚至超过100m,因此,必须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固。根据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规范,地基深埋的程度不能小于建筑整体高度的1/12,如果采用桩基埋置时候,深度不能小于建筑的物整体高度。1.3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大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牵连的部门比较多,从工程的设计,到材料,机械设备的准备,到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选择培训,再到后续的正式施工,施工的管理,质量的监督,工程的护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多个部门的高度协调合作。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科学的设计,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和高度的协调,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精心施工,严守质量标准,将庞大的工程量不断细化,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对一些关键环节实时监控,集中管理。
1.4施工周期较长
高层建筑由于其复杂性和工程量大的特点,致使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也较长,平均都在两年以上。要想有效的缩短工程预期,就必须要在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上下功夫,要针对高层结构设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技术的质量控制
2.1.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具有资质的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搅拌混凝土的实验室当中,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之前就确保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能够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在混凝土搅拌实验室里进行试配时,一定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1.2严格养护制度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该及时到位,不能出现由于混凝土具体有的强度等级各不相同或者是温度差异的变化引起的收缩裂缝现象。根据混凝土表面具体的湿润状况来进行浇水,特别要注意对梁部位的混凝土进行保养。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较多的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形式,
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配料、原材料控制不严的情况致使混凝土的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养护。对浇筑量大的建筑物要有一定的养护方案,并配备专业的养护责任人,从人员、水源、养护时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考虑措施,确保养护到位,不留死角,为建筑体的质量奠定保障。
2.1.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的问题。高层建筑各方面的条件一般相差都比较大,比如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周期以及养护的气候,而且混凝土实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果不加区别的进行一个批次的评定,极有可能产生不合格的现象,所以应该进行分批评定,以基本条件是否相同为划分的依据,不仅符合现场要求,也符合国家要求。
2.1.4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的类型有很多,包括不稳定、稳定、运动、愈合以及闭合等。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会不可避免产生微裂缝,但是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以确保质量。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一般都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因此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很大。“抗”和“放”是裂缝的两个有关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2.2高层建筑的钢筋技术的质量控制
2.2.1要严把钢筋质量关
在钢筋进场前一定要严格按程序对工程材料的报审表进行审核,并且检验钢筋的技术说明、合格证书等,同时做出检验报告。钢筋进场时要对所进钢筋进行核对,看它们是否与所报资料完全相同,要全数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查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等。在加工钢筋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技术是必须的,但还要对成型后的钢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在钢筋进攻过程中如果出现钢筋的力学性能显示不正常、焊接性不良以及脆断等现象时,应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份或其他专业检验。在进行钢筋的安装时,工程师要对钢筋的各个要素进行特别的注意,对钢筋的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进行外观检验,并按规范规定的批量,现场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2.2.2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保护着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主筋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腐蚀、生锈,降低钢筋的强度,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只有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了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位置正确,从而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有效断面的要求。
2.2.3纵向受拉钢筋端头锚固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端头锚固长度是保证钢筋充分发挥其抗拉强度而采用的一种措施,而其长度是与钢筋直径钢筋级别,混凝土强度标号,钢筋外形以及抗震等级有关,应根据设计图上标明的数字或设计规范要求确定。
2.2.4柱筋、剪力墙纵筋位移
主要是因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或绑扎不到位造成。检查要特别注意采用固定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混凝土浇注后立即修整钢筋的位置,如有明显位移必须进行处理,方案须经设计院同意,一般采用竖筋位移可按1:6的坡度进行调整,或加垫钢筋或垫钢筋板的焊接方法进行修整。
3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高层建筑施工的相关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施工技能,能够与时俱进。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中所有复杂的因素,包括设计图纸、技术方案、技术力量、技术检验、技术操作、技术革新及生产环境等,按照预定目标,确保施工过程正常有序,不断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此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下,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篇8: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有哪些控制规定?
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有哪些控制规定?
1、平行布置(两建筑夹角小于30度)时的间距;
(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小于30度)两建筑物外墙面之间最窄处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
(2)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小于或等于30度)两建筑物外墙面之间最窄处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的建筑高度0.9倍。
(3)朝向既非南北也非东西(指南偏东、西在30度至60度之间)的,两建筑物外墙面之间最窄处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
2、垂直布置时,两建筑夹角为60度至90度,下同,两建筑物相对两侧外墙面最窄处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东西侧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
3、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两建筑夹角为30度至60度)两建筑物相对两侧外墙面间最窄处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东西侧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
4、按上述三种布置方式控制时,若建筑间距小于12米的,则以12米作为控制间距。
5、山墙间距应不小于8米,山墙上开启除楼梯间窗洞之外的窗洞,则山墙间距应不少于10米。
篇9:眩光控制分析及其在道路照明中的运用
眩光控制分析及其在道路照明中的运用
从视觉科学的角度,结合物理、生理、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对眩光的危害和眩光在道路照明中的控制加以论述,并对南京市江东路和梦都大街二项优质路灯照明工程中所实践的眩光控制方法作出分析.
作 者:王鹏展 陈大华 Wang Pengzhan Chen Dahua 作者单位:王鹏展,Wang Pengzhan(南京市路灯管理处,南京,210013)陈大华,Chen Dahua(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上海,200433)
刊 名:灯与照明 英文刊名:LIGHT & LIGHTING 年,卷(期):2009 33(3) 分类号: 关键词:眩光 视觉 环境比 对比度【建筑照明设计中照明控制规定有哪些?】相关文章:
8.照明安装合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