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
“ZS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
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
摘 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油生产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综述玉米储藏特性及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机理、特点和研究现状,为安全储藏玉米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 储藏; 氮气气调
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我国玉米的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且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占粮食总产量的22.4%。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安全储藏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储藏特性及现状
1.1 玉米的储藏特性 玉米具有籽粒呼吸旺盛、吸湿性强、易酸败、易霉变、易生虫及耐储性差等特点。
1.2 玉米储藏现状 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采用整仓散装储存玉米的方法,合理选择熏蒸方式和剂量,保持粮堆内有效的磷化氢浓度,同时加强日常管理,采取综合立体的控温储粮措施,隔热效果明显,能有效延缓储粮品质陈化,并且能增加仓容,提高进出仓作业速度,降低保管成本和劳动强度。王若兰、狄艳芳[1]对房式仓玉米安全储藏研究通过21个月的实仓实验对高水分玉米(水分含量14.3%)进行研究,认为高水分玉米采用化学熏蒸可以达到杀虫抑霉目的、机械通风可以达到降水降温目的,两种储藏技术配合应用可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安全储藏。刘勇献、苏娅[2]将真空干燥技术引入到粮食干燥领域,研究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生产工艺和设备,300 t/d生产试验表明,低温真空干燥能使高水分玉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以下,出机玉米硬度高、品质较好,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式相比,低温真空干燥能解决玉米干燥后裂纹率高的问题,节约能耗20.0%左右,因此玉米真空干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 氮气气调储藏的机理及研究现状
2.1 氮气气调储藏的机理、特点及方法 气调储粮是指人为地改变正常大气的气体成分或调节原有的气体配比,将气体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达到杀虫抑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粮食储藏技术[3]。迄今国内外已确认,气调储粮在粮食生理学、生物学、品质控制以及杀虫抑霉等方面均较之常规储藏有更具明显的优越性和储藏效果。气调储藏属于绿色储粮范畴,长期使用优点比较突出,气调储藏具有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变化的优点,减少了粮食的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储粮稳定性,气调储粮也可用作偏高水分粮的安全度夏及高水分粮的应急储藏。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推广使用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大多数应用气调储藏的粮仓气密性达不到气调仓的要求,所以多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粮堆的方法保证气密性。
气调储藏的途径分为生物降氧和人工气调2大类,生物降氧可通过粮堆生物体或人为培养的合适生物体的呼吸,将塑料薄膜帐幕或气密仓内粮粒空隙中的氧气消耗殆尽,达到缺氧的状态。人工气调则是应用一些机械设备,如分子筛、化学药剂或外购气源等,使仓内大气达到高氮低氧的状态。当氮气浓度达到97.0%以上时,霉菌受到抑制,害虫也很快死亡,能较好地保持粮食品质。
2.2 气调储藏研究现状 谭衡彪、张海马[4]对水分为14.3%~15.2%的东北玉米进行机械通风五面密闭储藏与常规储藏进行对照试验。采用间歇机械通风五面密闭储藏,既能较好地控制玉米水分、温湿度、微生物及害虫,使玉米安全储藏顺利度夏,确保粮食品质,又能节支增效。刘兴[5]在密封包装粮粮堆中,采用先抽真空再充氮气的方法,改变粮堆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充入的氮气会杀死或抑制储粮害虫和霉菌的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基本的生理代谢。这种方法可以增强粮食储藏稳定性,减少化学熏蒸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许德存[6]通过多次实验证明,采用自制富氮储粮机生产的氮气充入粮堆,经膜下循环回风网络,使粮堆氮气浓度达到95.0%以上。由害虫观测系统发现,害虫在虫笼死亡有一个过程,并且虫种不同,窒息死亡时间也不同。玉米象12~15 d全部杀死;谷蠹和赤拟谷盗13 d后才爬行缓慢,18 d完全死亡;螨虫18~20 d全部死亡。被窒息杀死的害虫从仓取出后,在相对湿度75%、28 ℃条件下,培养21 d均未出现活虫。同时能降低粮堆上层温度,保持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国内外对玉米的储藏技术主要集中于磷化氢的熏蒸和机械通风降水相结合,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用磷化氢熏蒸药剂用量大,磷化氢残留较严重,机械通风的能量消耗也很大。氮气气调可以直接通过分子筛富氮脱氧机自取,现在富氮浓度可达99.5%以上,经筛分后,进入粮堆内的空气非常干燥,避免了粮食的内部结露问题,同时不会对粮食产生任何
篇2:调优结构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论文
,根据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的安排,我们以“调优结构,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题,在全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粮食生产、果业生产一乡一镇两个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力求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意向,研讨今后农机化发展的方向。
一、宜川县基本情况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540~710毫米,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9×107焦耳,年日照时数为~25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7.0~13.50c之间,昼夜温差大。
全县土地总面积2938.5平方公里,共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34万亩,总人口33863户,116802人,其中农业人口24142户,96762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城镇辐射,项目带动,果畜富民,旅游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苹果生产,使果业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到底,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5.6亿元,果农人均果业收入6000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2元。
截止20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万千瓦(亩均农机总动力0.5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168台/3591千瓦,小型拖拉机4685台/43376千瓦,大中型配套农具184部(件),配套比为1.3,种植业机械有机引犁2023部,旋耕机4782台,播种机120台,地膜覆盖机32台,农用排灌机械582台/4750千瓦,农用水泵105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2台。设施农业有塑料大棚21285平方米,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59台/4356千瓦。畜牧养殖机械有饲草饲料加工机械1530台/6131千瓦。运输机械有农用运输车8765辆/95446千瓦,其中三轮车8047辆/85510千瓦,低速载货汽车718台/9936千瓦;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58台/10846千瓦。亩均农机总动力0.5千瓦。农业机械原值8985万元,净值6165万元。农机经营总收入2040万元,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1930万元(运输收入1589万元),农机维修收入65万元,从事农机事业人员16560人。
二、调查情况
1.以粮食作物为主的英旺乡茹坪村:全村耕地面积3374亩 ,年粮食总产210万公斤,主要种植玉米。有蔬菜大棚360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854元。止205月底,该村拥有农机总动力2397千瓦,亩均农机总动力达到0.7千瓦。全年完成机耕面积2815亩,当年农机化投入14.7万元,农机经营总收入14万元(其中作业收入4.2万元,运输收入8.6万元)。全村从事农机驾驶操作的人员172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48人。
英旺乡拥有土地面积505.37平方公里,有耕地1459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4810元,2009年果业收入750万元,粮食总产883万公斤。 止年5月底,全乡拥有农机总动力16514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台/319千瓦,小型拖拉机456台/5445千瓦,大中型配套农机具21部(件),小型配套农机具573部(件),农用排灌机械67台/539千瓦,农用运输车 847台/10617千瓦,亩均农机总动力0.69千瓦。2009年完成机耕面积16514亩,当年农机化投入168万元, 农机经营总收入172万元。全乡从事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48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21人。
调查表明,粮食主产区,主要农机生产:一是以12马力以上的手扶和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进行旋耕、深耕、播种、秸秆还田等田间作业;二是运输作业基本都限于自给自足,出外赚钱不很明显。
2.以果业生产为主的丹州镇东庄村:现有土地面积15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果树面积1100亩),2009年果品产量360万斤,产值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0元。以来为“陕西省苹果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实施区,现已实施果园旋耕、除草、挖坑、喷药、节水灌溉、太阳能杀虫、枝桠粉碎、果品保鲜等多项机械化果园生产技术。止今年五月底,该村拥有农机总动力1010千瓦,小型拖拉机43台/410千瓦,配套农机具76部(件),三轮运输车48辆/576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2台,高效打药泵2台,枝桠粉碎机1台,喷药泵42台,清淤机2台,太阳能杀虫灯64盏等。20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个,现有社员128人,合作社实行农机统一作业、油料统一供应、维修及生产资料统购统销,果品统一销售,2009年该社盈利15万元。去年该村农机化投入39.8万元,农机经营收入14.3万元,亩均农机总动力0.85马力。
丹州镇拥有土地面积308.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7公顷(其中果园面积2.7万亩), 去年果业收入5210万元,止今年五月底,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台/868千瓦,小型拖拉机872台/10500千瓦,配套农机具980部(件),播种机59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19台,运输机械1406辆/18278千瓦(其中三轮车1363辆/17719千瓦)。亩均农机总动力0.93千瓦。2009年农机化投入249万元,农机经营总收入371万元(其中运输收入281.2万元,作业收入48.6万元,维修收入41万元),全镇从事农机操作驾驶人员2231人,从事维修业69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189人。
丹州镇是果业主产区,主要以果园生产机械为主,是县城所在地,运输机械比重很大。南川生产粮食以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为主,还有农机维修网点,农机销售、零配件供应等,农机各行各业一应俱全。
三、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 承包经营,分散生产,造成农业机械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农机户作业不专一; 二是供需信息不灵通;三是土地承包经营面积过小,机械作业受到限制。如:丹州镇东庄村79户,户均拥有机械近2台,但大部分机械只限于一家一户的生产,一台微耕机一年四至五个作业季节的作业量在80-100亩之间,一辆三轮车每年节本增效收入达不到2000元,大部分时间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以粮食生产为例,耕、种、加工、运输机械化水平可达80%,但中耕、收获基本没有。果园生产旋耕、除草、喷药机械化水平可达90%,但产前、产中、产后出现断档,如栽植果树的挖坑机、施肥机械、疏花疏果、套袋、采摘、分级、贮藏保鲜、深加工等机械尚未普及。畜牧养殖业除饲草饲料粉碎机外,没有成套的设施养殖机械,大棚蔬菜的卷帘机也没有大面积推广使用等。
3.农机科研没有经费,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操作手得不到良好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差。造成作业质量低,机械易出现故障,操作使用保养不当,缩短机具寿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县级农机部门没有行政职能,没有专业的农机化培训学校,乡镇没有专业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农机的管理服务出现断层。
5.售后服务工作有待加强。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机的发展,但生产厂家在设置售后服务网点时不尽合理,特别是零配件型号不统一,保修期过后,个别配件在市场上很难买到。
四、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总揽全局,以服务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机事业发展为目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健全完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为手段,使机械化生产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发推广高效率、多功能、适用性强、环保低耗的农业机械,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1.农机发展局域化。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围绕全县果业、粮食、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科学布局、规模经营,发展优势农业机械,按产业需求配置机械装备,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作业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农机的发展要进一步适应农艺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机的发展,一定要尊重农艺的要求,使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配套,围绕主导产业,研制、开发新机具,推广新技术,在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上做文章。
3.农业机械的发展向市场经济迈进。农业机械的发展逐步要向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性能、多功能和低能耗方向发展,逐步完善政府补贴政策,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农业需求,在竞争中提高质量,提高适应性,互促进、互发展。
4.实现农机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走/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专业化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更有利于发挥农业机械的威力,促进社会化大生产;更有利于实现农机的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机的科技化水平。结合土地流转,扩大农机生产规模,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节约资源,提高作业质量,抵御风险,提高效益。
5.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促进农机科技普及。建立健全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生产流通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机服务网络,推动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是解决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急需一批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去引导农户使用农机,实践农机技术,培训操作手,反馈信息,为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畅通政令,良性循环。
六、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县农机中心专门成立“调优结构,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调研领导小组,精心安排部署,深入乡镇村队,认真调查研究,找准存在问题,探讨发展方向,确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措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按照全县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以果业、粮食、设施农业为主线实行农机区划,分片研究、引进、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努力使各优势产业的生产向全程机械化迈进,实现标准化生产。
3. 科技支撑,示范带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建设高标准的农机生产示范区,试验、示范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用高科技装备农机,示范带动,实现农业综合效益。先确定有代表性的村组,政府扶持、试验、示范新型的农机具,取得成功经验,辐射推广全县。
4. 技术引领,确保全县整体推进,对示范成功的农机技术,及时推广全县,迅速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化事业上台阶、上水平
篇3: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效益与发展建议论文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的玉米生产已经在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种植环节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出现了高龄和低龄化两极化的趋势,同时自然环境、种植方式和品种等都存在着不衔接的情况,妨碍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路线,基于此本文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内容
1.1 播种施肥技术
现阶段推广的两种播种施肥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免耕直播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处理,然后进行播种施肥,并注意播种深度保持一致,播籽均匀,保证所选用种子的纯净度,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或者浸泡。播种施肥配套技术主要选用了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以实现种子的单粒播种,节省劳动力。同时兼顾使用施肥器,保证播种的同时保证肥料的供给。
1.2 除草技术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抓住两个除草的关键时期。一是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要喷洒与杂草种类和数目相关的除草剂进行灭草;二是在玉米形成喇叭口时期,采用自动或者手动的植保机械,进行药物喷洒,在防治杂草的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3 联合收获技术
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分为自走式、背负式和牵引式三种,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摘、捡拾、脱皮和玉米秸秆的处理。若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在玉米籽完全成熟 3~5 天的时间再进行收割,因为此时的玉米粒比较饱满并且秸秆的水分含量比较低,利于秸秆的粉碎。
2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实行全面的玉米机械化进程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提高各项作业的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浪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便于相关耕种人员实行管理,为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农业的增收、增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
2.2 社会效益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中的饲料粮问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也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利于我国实现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地位,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3 环境效益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将大量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秸秆覆盖,减少了农田中扬尘的形成;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霉菌等提供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通过使用玉米机械化的播种和收获技术,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率,增强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篇4: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效益与发展建议论文
3.1 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先进机具的普及
通过引进推广多功能的整地机械,可以保证秸秆的粉碎程度比较细,便于均匀覆盖;通过引进能够进行精密播种的机具,可以解决在有大型秸秆覆盖下的农作物的施肥播种问题。同时为了控制在农药喷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要积极推广高效低污染喷雾剂等。
3.2 提高农机具质量保证,并对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在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当中,注意严把质量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市场,保证农机具的高品质;对于相关农机具的从业人员,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使用先进的农机具,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率。
3.3 加强政府支持,推动示范推广
为促进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要努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将该技术纳入到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加强该项技术与专家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进行产研结合,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加强玉米机械化技术的示范点效应,以项目带动周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
4 结语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的推广与应用,政府与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技术的发展,并推动配套的宣传和推广,加强产研结合,注重相关种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提高玉米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对于提高我国玉米乃至更多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欣。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0):70-71,74.
[2]岳文龙。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探讨[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6):50-51,54.
[3]张晓山。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效益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24.
【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5.服务外包发展论文
10.中日纺织品贸易发展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