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

2023-07-16 08:40: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纽约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

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

魏文侯出去游玩,看见路上有一个人反穿着皮袄,毛向里,皮向外(古时候的皮袄穿时都是毛在外的),背了一捆草。魏文侯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反穿皮袄背柴呢?”那个人回答说:“因为我爱惜皮袄的毛。”魏文侯说:“你这样做,难道不知道皮弄掉了,毛就长不住的道理吗?”

寓言故事《子罕不受玉》

有个热衷于拍马的宋国人弄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来献给子罕。子罕不要。那个人说:“这是块宝玉啊,只配给您这样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的小人可不配用。”子罕说:“你把这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当作宝贝。”

寓言故事《负暄献曝》

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厦温室和丝袄狐裘。他回头招呼妻子说:“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会有重赏哩。”

寓言故事《凿壁移痛》

有个生脚疮的人,流血流浓,痛不可忍,呻吟着对家里人说:“快,你们快把墙壁给我凿个洞。”洞凿成了,他忙把那只痛脚伸进邻居家里,足足有一尺多长。家人问:“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让它痛到邻居家去吧,这回跟我没啥相干了!”

寓言故事《儿子也善泅》

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寓言故事《獐鹿之辨》

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

寓言故事《鲁王养鸟》

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把它捉来,供养在宫殿里,把宫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膳食招待它。可这只鸟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便死了。

篇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楚人学齐语

孟子对宋国大臣戴不胜说:“如果有个楚国的大夫(dà f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的语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当然是让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跟他说楚语,那么,虽然天天鞭打他,逼他学齐语,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领到齐国国都临淄(zī)城内最繁华的'街市,让他在那里住上几年,那么,尽管天天责打他,要他讲楚语,那也做不到了。”

篇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八哥学舌

有一只八哥鸟,经过主人的训练,学会了模仿人说话。它每天颠来倒去 就会说那么几句话,但是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知了在树梢上一个劲儿地叫,叫得八哥心烦意躁。它就对知了嚷嚷:“喂,喂,歇会儿行不行?就会发单调的噪音,还叫起来没个完了呢。我会说人话,也不象你那样炫耀。”知了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会模仿人说话,这当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学说的话,依我看其实等于没说。我不会模仿人说话,也没有一副动听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而你呢?”八哥听了这席话,满脸通红,张口结舌,把脑袋深深地埋进翅膀里。从此以后,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学舌了。

篇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有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屠龙之弈】

屠龙子跟都黎下棋。都黎接连失败,馆舍的人很同情他,并来帮助他;他又失败了,旁观者都感到吃惊,也都来帮助他。屠龙子的随从请求停止下棋,对屠龙子说道:“人们常说‘寡不敌众’。他正在集众人智慧,我担心您难以取胜,以致前功尽弃。”

屠龙子没有答应,仍然下棋。结果,都黎败得更惨,几乎不能支撑,帮他的人都变了脸色,手里握着棋子互相埋怨指责起来。让他们重下,谁也不敢。屠龙子随从高兴地说:“您的'棋艺太神妙了!”屠龙说:“还不行。

您没见过野兽相斗吗?兽中虎最猛,如果让虎和虎斗,一只虎当然斗不过许多虎;但如果让狐狸跟虎斗,那么,即使是上千只狐狸,难道能斗得过一只虎吗?”

【蹶叔三悔】

蹶叔很自信。他在龟山北面耕地,用高地种稻,用低地种谷。朋友告诉他稻与谷的习性,让他换过来种。蹶叔不听,结果种了反而连粮仓的一点储粮也陪上了。于是,他去朋友的田里察看,这些田收成都很好。他对朋友说:“我知道悔改了。”

不久,他到汶上跑买卖,看到哪种货物最畅销,就赶着去买,常常和别人抢购,货物刚到手,许多经销这种货物的人也都赶了来,因而他的货物就很难卖出。朋友告诉他:“会做买卖的人,常买进人家所不急于买的货物,时候一到再卖出去,就会成倍地获利。”蹶叔不听。这样一直做了10年买卖,弄得异常穷困。这时又向朋友施礼说:“从此以后,不敢不悔了!”

过些时候,他要乘大船去航海,邀请朋友也一块去,于是他们泛海东行,到了深海。朋友说:“要到归墟了,再前进,恐怕难以出来!”他又不听。船进入了深海之中,一直在海上漂流了9年,借助于一次强烈的海风和浪涛的推动,船才漂了回来。到这时,头发全白,身体像干肉一样瘦,没人认识他了。他向朋友叩头,仰天发誓说:“我若是再不悔改,有太阳作证!”

朋友讥笑他说:“你悔改了,只是为时太晚了!”

篇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篇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篇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篇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篇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八则

【官船破旧】

瓤里子从京城返回故乡,相国叫总管代为送行,并吩咐道:“要坐船,尽可选择官船。”

瓤里子来到江边,总管却没来。靠岸的大小船只挤挤挨挨,哪是官船,哪是私船,毫无标志,难以选定。

后来总管来了,瓤里子便问:“哪些是官船?”

总管说:“凡是蓬破的,橹断的,布帆上有洞洞的,都是官船。”

【祝鲍论狗】

卫灵公生弥子暇的气,鞭打他后把他赶了出去。弥子暇很害怕,一连三天不敢上朝。卫灵公问祝鲍道:“弥子暇怨恨我吗?”

祝鲍说:“没有的事儿。”

灵公又问:“为什么呢?”

祝鲍又道:“您没见过狗吗?狗是依赖人生活的,主人发怒打它,它嚎叫着逃开了,等到想吃食的时候,又畏畏缩缩地跑上前来,忘记了曾经挨打的事,弥子暇,就是您的一条狗,一天失去了您的欢心,就会一天没有食吃。哪敢怨恨您呢!”

卫灵公道:“说得是!”

【望稻旱熟】

梧丘的一个农夫,以种稻为生,每年要储存些陈稻谷,新的没到口,不敢把陈的吃光。

一天早上,来到田里,看到稻子已抽穗,而且颗粒饱满,就高兴地说:“新稻谷快下来了!”于是打开囤子,拿出陈稻谷,跟家里人放开肚子吃起来。

陈的眼看要吃光,而新的还没熟,心里老是埋怨稻子熟得慢。他跟儿子、妻子轮番地前去观望,把稻田踩成了路,稻子却更青了。

【子侨陷友】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一起改装出行。夜里,番过邻家的'墙头。邻人很厌恶,就在他们跳墙往来的地方挖上了坑,并且设为厕所。

一天夜里,他们又去跳墙。西郭子侨先掉进了茅坑,他一声不吭,反而招呼诡随,诡随也跟着跌进了茅坑。诡随刚想呼告涉虚,子侨赶紧捂住他的嘴说:“别吱声。”

一会儿,涉虚跳下也掉进了茅坑,子侨这才对公孙诡随说:“我是想使他不要笑话我们。”

【假龙真龙】

有人误把穿山甲当龙献给了商陵君,商陵君很高兴,问他吃什么,那人说,“蚂蚁。”商陵君派人喂养它。

有人说:“这不是龙,是穿山甲。”商陵君大怒,鞭打他一顿。从此,再无人敢说真话,都顺商陵君意,把它看作神物。商陵君去观“龙”,“龙”卷缩成球体,很快又伸展开,手下人假装惊异样,称赞“龙”的神奇。商陵君更加高兴,把它搬进宫来饲养。

夜里,它打洞逃走了。手下人报告说,“‘龙’真是刚强有力,居然打穿砖石跑掉了!”商陵君察看痕迹,很感惋惜。养了蚂蚁等候着,期待“龙”返回。

几天后,雷电大作,真龙出现。商陵君以为所养的“龙”回来了,让人摆上蚂蚁,等候着它。龙发了怒,用雷电击毁了宫殿,商陵君也震死了。

【一家成仙】

粤地有个采药人,采到了一株毒菌,又大又好看,光彩四射。他高兴地带回家;对妻子孩儿说:“这就是所说的‘神芝’,吃了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要有缘分,天不随便赐予别人。别人找总找不到,而我却得到了,大概我将要成仙啦!”于是,沐浴吃素三天,然后煮了这株菌。刚下咽就死了。

儿子说:“我听说得道成仙的人,一定要为遗弃形骸,而一般世人都为形骸拖累,所以难以成仙。现在,我父亲已脱去形骸,成仙而去,并不是死掉了。”说完吃那余下的菌,也“成仙”了。家中其他人都来吃,吃的人没有不中毒的,结果都“成仙”了。

【火虎无别】

东瓯人把“火”称作“虎”,说“火”和“虎”没有什么差别。这个国家都用茅草盖屋,因此时有火灾,老百姓都为此而感到苦恼。

有个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有位冯妇,善捉虎,所居之地,虎已绝迹。商人回国后,就把此事报告君主,东瓯君听说冯妇能灭“火”(虎),即命使者带好马、美玉和绸缎等许多厚礼去晋国聘冯妇。冯妇来到,国君亲自迎接,当作上等贵宾相待。

第二天,市上起火,国都的人赶来告诉冯妇,冯妇卷起袖子,跟着赶往出事地点到处找虎,找不到。眼看火就要蔓延到宫殿。众人把冯妇拥到火势最闪的地方,冯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于是,那商人因欺君之罪被判决,而冯妇至死也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死的。

【王门有狗】

楚王问陈轸(战国时纵横家)道:“我对待贤士,够尽心的了。然而天下的贤士,却不肯聚来,这是为什么呢?”

陈轸说:“我年轻时,到过燕国,寄住在燕市的客舍里。那里前后有许多客店,其中东边的那家最好、但去的客人稀少,有时整天不来一人。打听一下缘故,原来是东边那家有恶狗,听见人声就出来咬人,现在您的宫门前,莫不是也有‘恶狗’吧?”

篇1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七则

【假虎吓兽】

有个张臆人,深受狐狸的祸害而想不出办法治它。有人告诉他:“百兽一见老虎便会吓得瘫伏于地。”于是他就请人扎了一只虎架子,外面蒙上虎皮,然后把它放在院里。转天夜里,果然捉住了瑟瑟发抖的狐狸。过了些天,又捉住了危害庄稼的野猪,心想,既然假虎能降伏野兽,何必再生产?光靠捉野兽即能生活了。

一回,野外出现一只形伏像马的庞然大物,这人又想抬假虎出来,知情人告诉他说:“它是花斑蛟,真老虎也不敢惹它。”这人以为别人眼红,不听劝告,把假虎抬到野外。谁知刚放下,蛟就来了,一下子就把假虎踹扁了。花斑蛟扑空后便扭头追人,可怜乡人竟成了蛟的美餐!

【郑国躁人】

过去,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射箭不中箭靶,就把箭靶撕碎,下棋下不赢,就咬棋子。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何不反

过来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他根本听不进去,终于因为这急躁的`毛病死掉了。

【虎逐麋鹿】

老虎看到一只麋鹿,心想,一顿美餐到手了,于是猛扑过去,糜鹿见到老虎扑来,没命地狂奔起来,逃到悬崖边也顾不得思考,就纵身一跃,老虎追来也跟着跳下去,结果一起摔死了。

【窃鸡之狸】

郁离子住在山里,夜间有狸子来偷他家的鸡,起来追赶,也未追上。第二天,仆人在狸子钻进的地方张设捕兽工具,并放上鸡诱饵。狸子果然上当,被绳子捆住了。它虽被捆住,但嘴和爪子都死死地不肯放开鸡。仆人一边打,一边夺,狸子仍不肯放开。郁离子感叹道:“为钱财利禄而死的人们,大概也像这只狸子吧!”

【师旷调琴】

晋平公让人造了一张琴,大弦、小弦全部一样。让师旷(名叫旷的乐师,古代著名音乐家)调弦校音。调了一整天,总是弹不出和谐的音调。晋平公责怪师旷。

师旷说:“琴,它的大弦好比是君主,小弦好比是臣子。大弦、小弦的作用不同,配合起来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现在您把弦都弄成一样,那就失去它们应有的职能了,这难道是乐师所能调好的吗?”

他换得我那个东西,又几时能变饭吃?”

【九头争食】

孽摇那个地方有一种奇怪的九头鸟,一旦其中一个头得到食物,另外8个头便部争着来抢,彼此绕过脖子互相抢食,直到毛落血涌、精疲力竭才肯罢休,结果闹得谁也吃不上。一只海鸥见了,好意劝它们不要争食,九头鸟不肯听,依然各不相让,最后终于饿死了。

【取人糟粕】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

篇1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精选寓言故事2则

驼背翁捕蝉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领都需苦练扎实基本功,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独目网捕鸟

有一个人十分擅长捕鸟,他编织了捕鸟的罗网,那罗网上结满了密密匝匝的网眼,捕鸟人拿了这张网去捕鸟,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鸟雀。

这一天,捕鸟人又守候在树林里,他张开了他那张捕鸟罗网,又在网下撒些食物。不一会儿,有一群鸟雀飞下来了,果然,有不少的鸟雀撞到了网上,成了捕鸟人的囊中之物。

有个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鸟人捕鸟,他觉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却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一只鸟头只钻进一个网眼就被捉住了。于是他想道:既然网住一只鸟只需一个网眼就够,那干嘛还要去编结那么多的网眼呢?成百上千个网眼,难道一次能网那么多鸟吗?那个捕鸟人也真是不嫌麻烦,实在太笨了。现在看我的吧。

于是他回到家里,将捕鸟的罗网来了一次“革新”。他将麻绳一根根结成单独的小圆圈,然后把这些小圆圈分别系在一根长竹竿上,准备也到树林中去捕鸟。

他把长竿靠在树桠上,守候着鸟雀撞在那一个个的圆圈里,可是一批批的'鸟飞下来,又都飞走了,他在树林里守候了一天,连一根鸟羽毛都没得到。

他沮丧地扛着长竹竿回家。路上别人见了都觉奇怪,问他:“你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他回答说:“捕鸟用的。”

别人笑着说:“新鲜!还没见过这种捕鸟的东西呢。”

他说:“这是我改进后的独目网。一只鸟只需钻一个网眼,我做的这个网不是比一张连结许多网眼的大罗网省事多了吗?”

别人问他:“那你捕的鸟呢?”

他惭愧地低头不语。

这个愚蠢的人只会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因此只看到了一只鸟钻一个网眼的表面现象,却不懂所有网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鸟的本质规律。

篇1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总结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凿壁偷光

3.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

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5.杯弓蛇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

7.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心得

9.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感

1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扁鹊说病

下载word文档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裘负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