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碑,曹娥碑贯休,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赏析
“wat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曹娥碑,曹娥碑贯休,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曹娥碑,曹娥碑贯休,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赏析,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曹娥碑,曹娥碑贯休,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赏析
曹娥碑,曹娥碑贯休,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赏析 -诗词大全
曹娥碑作者:贯休 朝代:唐 体裁:七绝 高碑说尔孝应难,弹指端思白浪间。
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苎萝山。
篇2: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①同祖,末胄②景沉③,爰④来适居。盱⑤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迎伍员⑥。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时娥年十四岁,号慕⑦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⑧,莫⑨之有表。度尚⑩设祭诔之,辞曰:
①周,周朝王室。
②末胄,子孙后代,一般指帝王贵族的后代。
③景沉,也有版本写作“景沈”“景流”“荒流”的。在这里大意是指没落的意思。沈,沉。
④爰,于是。
⑤盱,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一名负责祭祀的巫祝。
⑥伍员,伍子胥。五月端午,曹盱在江上祭祀伍子胥,这条江也就是现在的曹娥江,由上虞流入杭州湾。
⑦号慕,哀悼父母、长辈。
⑧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古代的时间。
⑨莫,墓。
⑩度尚,当时的上虞县令。
伊惟①孝女,晔晔②之姿。偏其反而③,令色孔仪④。窈窕淑女,巧笑倩兮⑤。宜其室家,在洽之阳⑥。待礼未施,嗟伤慈父⑦。彼苍伊何?无父孰怙⑧!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⑨,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⑩,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杞崩城隅11。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13。坐台待水14,抱树而烧15。
①伊惟,句首语气词。
②晔晔,形容姿色美丽。
③偏其反而:语出《论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偏,翩。反,翻。形容身姿优美。
④令色孔仪:语出《诗经》,“令仪令色,小心翼翼”。令,好的意思。孔,很的意思。形容姿色美好很体面。
⑤窈窕淑女,巧笑倩兮:都是《诗经》里的句子。
⑥宜其家室,在洽之阳:也出自《诗经》,见《大雅》,意思是可以结婚成家了。
⑦待礼未施,嗟伤慈父:不料还没出嫁,父亲死了。
⑧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苍天啊,为什么啊,没了父亲,今后依靠谁呢?怙,依靠,特指父爱。
⑨眇然轻绝:轻轻一跳,飞了起来。眇然,形容高远。
⑩湍濑,急流。
11、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指春秋时齐国将领杞梁战死其妻迎其柩而哭,至本文时逐步演变为杞梁战死后其妻向城而哭,城墙崩塌。
13、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对这镜子用刀划自己的脸,割自己的耳朵。也见《列女传》,讲一年轻貌美的寡妇,为守贞洁,拒绝其他男人的追求,硬是把自己的容貌给毁了。
14、坐台待水:也见《列女传》,讲楚昭王的夫人贞姜,为等候丈夫,宁可被水淹死,也不愿离去的故事。
15、抱树而烧:同见《列女传》,说宋恭公的夫人伯姬,在宋恭公死后做了寡妇,为守妇道,宁可在家被火烧死,也不愿半夜下堂出门。
於戏①孝女,德茂此俦②。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③。越梁过宋④,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铭曰:
①於戏,语气词。
②德茂此俦,品德出众。
③不斫自雕,斫,刀砍斧劈。
④越梁过宋,(不懂,不知道用了什么典故。)
名勒①金石,质比乾坤。岁数历祀,丘墓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义之利门②。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③,以昭后昆。
①勒,刻。
②义之利门。启功先生认为《曹娥碑》原文中的这句话是整篇文章最让人觉得差劲的地方,“生贱死贵,义之利门”,历代文章虽有很多鼓吹殉死的,但大多戴了面具,不敢直说,像这样直截了当地以“贵”作为可耻利诱的,并不多见。所以,到了蔡卞手里,就把它改成了“利之义门”,但还是有问题,变成了谈利益的`合法性,而且文不对题了。(见《启功丛稿》)
③仿佛,效仿学习的意思。
基本简介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碑以载孝,孝以文扬。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此碑早年散失。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庙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此碑绢本手迹现存辽宁博物馆,上有梁代徐僧权、满骞、怀充等人题名,还有韩愈、宋高宗等人题款。
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
围绕这块石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话说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辞”。他给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辞”。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的来历,在灯谜中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喜欢到这里参读研究这块石碑。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曹娥碑的故事写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曹娥碑》:“原碑久佚,传东晋升平二年,王羲之书曹娥碑,小楷。收录《群玉堂帖》和《越州石氏帖》中,为著名的晋唐小楷之一。近人马公愚所临,可谓形神兼备,马氏临本刊入《书法大成》,上海古籍书店有影印本,可资临习时对照参考。”
人物介绍
曹娥(130—143)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碑文解析
《曹娥碑》记载的是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碑文虽仅仅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于言表。如果用现代汉语解读之,我们便能谛听到这样一个凄美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人们那泓折心动容的哀伤……
孝女曹娥是上虞曹盱的女儿,他的祖先和姬姓周王朝有着共同的血统,只是年代久远,迁居到上虞后就被人们遗忘了。曹盱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仪式上舞蹈,使神高兴。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的端午节,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队由曹盱指挥,船逆着江流行驶。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曹娥当时年方十四,她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一直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
《曹娥碑》碑文的撰写,是在曹娥去世八年以后的事。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长度尚对曹娥“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郸子礼(即邯郸淳)为之作碑。”度尚原请魏朗撰文,因魏朗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为曹娥撰写碑文,其时非魏朗莫属。然而,魏朗担心写不好会贻笑后世,故佯作未成而转请别人。当他阅过邯郸淳的文稿后,大加赞赏,而将自己的底稿销毁了之。于是,《曹娥碑》上刻写的便是邯郸淳撰就的碑文。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绝,自引得凭吊者如云似潮。其时著名的学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当年遇赦后,其因惧宦官报复,不敢回乡里。在1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他“远迹吴、会”。闻《曹娥碑》,蔡邕径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然而,蔡邕题辞的含义是什么,观者不得而知,而蔡邕辞世,这自成了谜。
《曹娥碑》之名振天下,亦跟书法名家有关。在碑文风靡全国之时,晋代书圣王羲之,宋代著名书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纷纷摹写碑文。尤其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堪称传世精品,其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有人称:“邯郸文与右军书,珠联璧合,乃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信然!至为惋惜的是,书圣王羲之摹写的碑刻早已佚失,其书写的碑文,曾被刻成法帖,可见诸王羲之书法精品集,现存曹娥庙内的是蔡卞摹写的碑刻。细细观瞻,但见笔惊龙蛇,刚劲有力,其珍其贵,当可想见。
世间万物,诱人者终有惑人处。忽然悟得,世间被传颂的孝行,多因残缺而美丽,因遗恨而哀伤。惟其冰清玉洁,才被膜拜着,才纯静如练,如梦如幻;才会有纵身一跃的超脱,才会有不绝如缕的守望。《曹娥碑》以其情其德其才其俊,赢得天下无数英雄竞折腰,李白亦不例外。唐玄宗天宝中,诗仙李白,因侮弄高力士,得罪杨贵妃,被排斥离开长安,漫游江湖,曾专程赶往曹娥庙读碑,有诗为证:“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有位学者说过,读《曹娥碑》最好之法便是“诗意的阅读”。诗意是一种高度,也是一种深度,它属于精神的范畴,闪耀着理性和哲学的光芒,它所排除的是世俗的杂念和喧嚣的飞尘,本身因之而显得高雅。否则,读碑,不是会亵渎、玷污了碑文固有的圣洁么?是啊,《曹娥碑》是一盏文化夜空里的灯烛,是一袭历史长卷中的裙边,是一扯人生洋面上的白帆。180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风尘掩盖了过去的歌泣与才情,但巍峨雄壮的曹娥庙还在,魁力四射的《曹娥碑》还竖立在曹娥庙内。有道是,最绚烂的往往是最短暂的,最坚固的也往往是最脆弱的。不知有多少碑刻在岁月的替代轮回中化为断石残片,继而沦为尘土?又有多少艺术宝库在自然的人为的灾难中成为焦土?《曹娥碑》是有幸的。尽管曹娥庙曾几度兴废,《曹娥碑》亦曾时立时毁,然而,她们依然魅力不减,风光无限,这全都是由于文化传承的作用,全都是由于一个又一个虔诚者的诗意阅读。不是吗?
篇3:绍兴曹娥江
绍兴曹娥江 -资料
曹娥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上虞市境内曹娥江中下游流域,距绍兴市26公里,总面积40平方公里。曹娥江古称舜江,东汉时因孝女曹娥投江寻父,改称今名。曹娥江江滩宽阔,水流平缓,极富诗情画意,在唐代(618-9)就是一条诗人游历吟咏之路。景区内名胜古迹沿江分布,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融合一体。
沿江风景秀丽,古迹星罗棋布。驾舟逆曹娥江而上,向来为越中旅游热线,
资料
因为这一带,在百官有舜井舜迹和青山环抱的驿亭镇白马湖。沿江有祝英台的家乡祝家庄。东晋名相谢安曾经隐居的东山,更是名享中外,“东山再起”被传为千古佳话。曹娥江畔的'曹娥庙是为纪念古时孝女曹娥而建,始建于宋代(960—1279 年)。其规模宏大、壮丽辉煌,且有众多雕刻和名人书赠的匾额、楹联,被誉为“江南第一庙”。上浦一带的古窑址,则被誉为世界青瓷发源地,是非常值得驻足的地方。凤鸣洞和北撤会议旧地等胜景,更是不一而足。
篇4:绍兴曹娥庙
绍兴曹娥庙 -资料
曹娥庙位于上虞百官镇曹娥江西岸,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曹娥为救父盱,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县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
资料
宋元 八年(1093),由江东移至西岸。今庙为民国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有门楼、大殿、后殿、重楼;北轴线上有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南轴线上有山门、戏台、土谷祠、东岳殿。殿内枋柱雀替及门窗多为镂空细雕,十分精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5:曹娥的故事
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篇6:曹全碑全文译文
曹全碑全文译文
[原文1]:
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
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秦末汉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名述。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凤。曾举孝廉。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2]: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译文]:
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养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礼仪都十分周全。所以乡人有谚语说:“曹景完重亲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陨没。
[原文3]: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译文]:
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齐,其鲠直不让史鱼。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计掾史(晋京献计),又到凉州,任治中、别驾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纲纪鲜明、尊卑有序。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弹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
[原文4]: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译文]:
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他被举荐为孝廉。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当时疏勒国国王和德,是弑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贡税述职,于是(曹全)兴师问罪。他能像吴起那样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谋略如泉涌,威猛不减诸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当他率军旅凯旋还师时,诸国无不遣使送礼,数日达到二百多万,他全交公并登记账册。
[原文5]:
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冈),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di)米粟,赐癃盲。
[译文]:
后迁右扶风郡之槐里县为县令。时遇胞弟病故,辞官回家,又遇党锢之变,就在家隐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举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为郎中、酒泉郡禄福县县长。訞贼张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带起兵,兖、豫、荆、杨诸州同时响应。而本县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万民都受到骚扰,人人不得安宁,多郡(三郡)同时告急,特急的情报频频传来。那时圣主(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问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为郃阳县令,(他一到任)就扑灭战后的余火、清除残余的乱者,以收斩草除根之效。接着他又访问本县之三老商量。他携同当地俊杰王敞、王毕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抚育鳏寡孤独。还以自家之钱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原文6]:
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闲,兴造城郭。
[译文]:
其大女儿桃婓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其下属王宰、程横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风雨时节(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本县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闲,那时兴造了城郭。
[原文7]:
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
[译文]:
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曹君怜悯缙绅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门,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具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
[原文8]:
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 译文】:
下属门下吏王敞、录事王毕、主簿王历,户曹秦尚、功曹史王颛等人,大家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纪其功。其辞为:美哉君曹,德义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远布,抚慰八荒。军旅凯旋,槐里为。兄弟情深,归里奔丧。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华岳如临。人和政通,万民沾惠。官吏称颂,衣食足丰。君应高升,功同三公。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
篇7:曹全碑全文及译文
曹全碑全文及译文
曹全碑全文及译文
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攻,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冈),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合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di)米粟,赐癃盲。
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于戊亥闲,兴造城郭。
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
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曹全碑》释文、翻译
[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干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鸿门宴上的主角之一)辅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古地名)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太爷爷之爹)名敏,他举孝廉(汉朝是征辟制,通过举荐来当官,孝廉是一种官职名)、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其曾祖(太爷爷)名述。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其祖父名凤。曾举孝廉。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养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礼仪都十分周全。所以乡人有谚语说:“曹景完重亲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陨没。
[原文]: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译文]: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齐(春秋战国时期的清廉名臣),其鲠直不让史鱼(人名)。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计掾史(晋京献计),又到凉州,任治中、别驾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纲纪鲜明、尊卑有序。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
[原文]: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译文]: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他被举荐为孝廉。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当时疏勒国国王和德,是弑了其父(杀了自己的父亲)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贡税述职,于是(曹全)兴师问罪。他能像吴起(战国名将)那样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谋略如泉涌,威猛不减诸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当他率军旅凯旋还师时,诸国无不遣使送礼,数日达到二百多万,他全交公并登记账册。
[原文]: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冈),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合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di)米粟,赐癃盲。
[译文]:后迁右扶风郡之槐里县为县令。时遇胞弟病故,辞官回家,又遇党锢之变,就在家隐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举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为郎中、酒泉郡禄福县县长。訞贼张角(历史上有名的张角起义,后进入三国时期)),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带起兵,兖、豫、荆、杨诸州同时响应(袁绍、曹操、刘备等)。而本县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万民都受到骚扰,人人不得安宁,多郡(三郡)同时告急,特急的.情报频频传来。那时圣主(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问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为合阳县令,(他一到任)就扑灭战后的余火、清除残余的乱者,以收斩草除根之效。接着他又访问本县之三老商量。他携同当地俊杰王敞、王毕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抚育鳏寡孤独。还以自家之钱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原文]: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于戊亥闲,兴造城郭。
[译文]:其大女儿桃婓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其下属王宰、程横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风雨时节(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本县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害,水害退于戊戌、己亥之闲,那时兴造了城郭。
[原文]: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
[译文]: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曹君怜悯缙绅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门,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具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
[原文]: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译文]:下属门下吏王敞、录事王毕、主簿王历,户曹秦尚、功曹史王颛等人,大家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纪其功。其辞为:美哉君曹,德义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远布,抚慰八荒。军旅凯旋,槐里为。兄弟情深,归里奔丧。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华岳如临。人和政通,万民沾惠。官吏称颂,衣食足丰。君应高升,功同三公。
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
篇8:描写曹娥江作文
假期里,我回到了我的老家——上虞。
在上虞最让我牵挂的除了亲人,便是被称为“上虞的母亲”的曹娥江。
走过几座独木桥,穿过几户人家和一些古老的土坯房便来到了曹娥江边。
只听见几声“欧”的鸟叫声,扒开眼前足足有半人高的野草,曹娥江便出现在眼帘。
几乎人人都会被风景吸引,明亮的眼珠中映出了曹娥江的景色:风婆婆不时吹来,吹得将芦苇都弯下了腰,一片片苇絮有时会被吹散在江岸上,有时也会被吹进江潮的怀抱或跟着风婆婆和鸟去远方旅行,给那儿带来秋天的消息。江岸上不时会有几个梅花似的脚印陷在黄土之中,又为这幅美丽的画卷锦上添花似的添上了一笔。潮水一阵阵的,时轻时重地拍打在江边,撞击着礁石,在鸟的伴奏声中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乐。
曹娥江不仅是我最爱的地方,也是许多小动物最爱的地方。有时,你在江岸上走着,会突然感到脚底一阵刺痛,紧接着便看到一只青灰色的螃蟹。哦,那你一定是不小心打扰了这位正躺在江岸中享受幸福生活的江中“居民”。有时,你会看到一道乳白色的光从水底跃起又垂直地跃入水中,激起一阵阵微波。那一定是小河虾在练习跳水呢!
美丽的曹娥江就如同一个一碰就会破的美丽泡泡在我的脑海中飘荡,我真希望我能深深地记住她,不让她一瞬即逝。
篇9:描写曹娥江作文
在我的家乡上虞,有一条人人皆知的曹娥江,我爱变化无常的曹娥江。
清晨,晨练的人们在江边跑步,望着江上的晨雾和雾中神秘的曹娥江,心情必然舒畅。再看那江边走着的上学的孩儿,也都陶醉在了她的意境中。
中午,太阳慵懒地照着依旧水平如镜的曹娥江,此时的她并没有几日前浪潮来时的壮阔,有的只是午睡人儿般的懒散。
夕阳西下时,霞光照得她全身金灿灿的,煞是好看,荡漾的水波,像是对着桥上川流不息的车子微笑。
终于到了晚上,此时江畔仍是人声嘈杂,人们在晚饭后总会来江边散步,曹娥江总能带给他们轻松的心情。
曹娥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美,她永远是上虞的骄傲!
【曹娥碑,曹娥碑贯休,曹娥碑的意思,曹娥碑赏析】相关文章:
1.曹全碑论文范文
2.碑对联七字精选
3.先祖碑序范文
4.题曹溪祖师堂,题曹溪祖师堂贯休,题曹溪祖师堂的意思,题曹溪祖师堂赏析
5.娥字怎么读和解释
8.刻碑名手阅读答案
9.曹教授语录
10.曹植台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