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类通知范文
“妖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事物类通知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事物类通知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事物类话题:网
网
“网”是我们常见的事物。蜘蛛织网,捕捉飞虫。我们人也学会了织网;渔网,捕鸟的网。如今的网更多了;水网、电网、公路网、通讯网,互联网、法网、情网、关系网……数不胜数。人们编织网,利用网,却也时时被“网”。
请以“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领航
1) 生活本身就是一张无形的网。在这个网中,几乎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与他人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以免“网”拧成死结。
2) 网络也是一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中沟通了我们,也在无形中把我们罩入“网”中,使我们不能自拔。网虫们对网络的迷恋,使得现实与虚拟之间难分彼此,与其说网络?quot;网“,不如说网络上的虚拟空间是”网“,我们要清醒地对待这张网。
3) 网的基本作用是束缚,可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传统的思想观念对人的束缚。我们应努力挣破这张网,以求解放思想,不断进步。
4) 网的种类很多:渔网、蜘蛛网等等,它们各自都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有一种网本领特大,没有人不怕它,也没有人不爱它,它就是--人情关系网。可以从人们对它的态度入手来展开议论。
5) 古老的渔村旁,一位渔妇在织网中等待丈夫远航归来。然而归来的不是丈夫的人而是他的魂魄。于是年轻的儿子又登上了渔船,渔妇又在织网中开始了等待。……
蛛网缘
关键构思
1. 以蜘蛛网为线索,同时”蜘蛛网“寄托了醇厚的兄妹之情。
2. 以时间主序,展现人物的成长史。
山的这边,是一片绿油油的田地,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农民格外朴实,这里的故事也格外动人!
在这片朴实的土地上,农民的思想是如此的简单,他们没有到过山的那一边,也没有想过要走出去。土 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下田,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而读书,对他们而言却是一个遥远而陌的世界。
就在这朴实的土地上,有一个叫阿月的女孩,她有一个疼爱她的哥哥。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一个忙着收割的秋天,哥哥背起行囊走出了这片土地,他说:”我要读书,我会成功的。“哥哥用他的坚定目光说服了爸爸,吐着闷烟的爸爸点头了。在阿月心里,哥哥是好样的。
半年后,家里终于收到了哥哥的来信,其中有一张纸是特别给小妹阿月的,10岁的承月依稀能辨认出自己的名字,而更令阿月开心的是,信的上方有着一幅哥哥亲手画的蜘蛛网,下面写着几句话。随信还附有一本封面很好看的书。几经探询,才得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学校很糟糕,就像家乡的牛棚,但他喜欢这里。就在他的座位旁边,有一个蜘蛛网,他很喜欢这个和他做伴的蜘蛛,这样,他读书就不孤单了。
从此,阿月喜欢上了蜘蛛网,因为她想念阿哥,因为她喜欢读书。正是那一天,阿月发现了一个读书的地方--一个废弃了的牛棚。牛棚的檐角有个蜘蛛网,阿月不但不怕蜘蛛,而且对这蜘蛛网有着很亲切的感情。以前,爸爸告诉阿月,女孩子不要读书,所以就在要读三年级时,她辍学了。现在,那还没熄灭的欲望又复燃了。每天干完活后,阿月便偷偷来到牛棚读书。因为墙角的蜘蛛网,使牛棚成了阿月的学校,像哥哥在山那边的学校一样,至少,在阿月心里是这样。
哥哥的每次来信,都亲手画着可爱的蜘蛛网,并告诉她,蜘蛛网又大了一圈……蜘蛛网更密了……他还说:”虽然学校环境差,但大哥会努力!我要做蜘蛛,编出完美的丝网。“伴随着一封封的来信,大哥寄来了一本本的书。
手握着一本本的书,阿月在这爬着蜘蛛网的肮脏的牛棚里苦读着。牛棚里很安静,它让阿月忘掉了好多烦心的事。看着墙角上那正孜孜不倦地吐丝织网的蜘蛛,阿月感到自己犹如身处学校中,好像在和哥哥一起学习。她要跟哥哥比赛,她不知疲倦地,吃力地啃着书本。看不懂的地方,她就去问村里的读书郎。
蜘蛛家族一代接一代,蜘蛛网一个接一个,阿月最是清楚。大哥寄来的书也是一本接一本,阿月都认认真真地看完。于是,阿月懂得的越来越多了……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正在田地收割的阿月看到了一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大哥,他终于回来了,带着希望的眼神回来了--果然,大哥成功了!
同样长大了不少的阿月泪水涌了出来,第一件事便是拉着大哥到”学校“里去看蜘蛛网。
兄妹俩来到牛棚,阿月指着蜘蛛网问:”哥,学校里的蜘蛛网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你的学校也是这样的吗?“哥哥看了看蜘蛛网,又看了看牛棚那干净的一角--一道温柔的阳光从屋檐下射入,照亮了那小小的一角,而那蜘蛛网则反射出耀眼的光。自己为小妹寄来的一本本的书,便整整齐齐地放在那里。这里,分明是阿月读书的天地。大哥鼻子一酸,哭了,是读书以来的第一次哭--哪怕在很差的学校环境里,他也没有掉下过一滴眼泪。今天,他为这墙角有着蜘蛛网的”学校“哭了。
……
几年后,在山的这边有了一所小小的学校,它就建在牛棚的位置上。而在这所小小的学校里,有一位叫阿月的老师。而且在”教室“里,可依稀看到梁上一个蜘蛛网的雏形!用不了多久,它就可能变成一个很大的网了。
网中人
关键构思
1. 把主人公的孤僻、自闭比作”网“;
2. 全文主要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蜘蛛网“是触动人物心灵的一个契机。
晴独自一人走在校园幽静的小径上--那里一个人也没有--而她,也只有在没有人的时候才会出来走走。夕阳照在身上,投下长长的身影。虽然父母给她取名字叫晴,希望她每天都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可是她的心几乎从未晴过。
已经放学了。晴仍然在小径徘徊着,她不想回家,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好,只是想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藏起来。
晴来到池塘边,看着水中的鱼儿,眼睛不觉模糊了,滴下一圈圈的涟漪。成绩单发下来了,她的心像被刀割一样--考得不好,排名倒数。其实她并不是不用心去学习,只是心头那团乌云萦绕不散,她觉得好辛苦。
她继续想着,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最后她来到旧校舍前,坐在台阶上发呆。晴觉得很压抑,抬头望天空,天空已不经意地转换了颜色。这时,她看到了屋檐下有许多蜘蛛网。有的破了,有的刚织好,有的粘着一只干瘪的昆虫的尸体,有的爬着一只蜘蛛。晴心里忽然燃起希望:要是我也是一只蜘蛛,那该多好啊!既不容易被人发现,又可以用网来保护自己--把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像虫子一样粘住,不能动弹。晴望着那些蜘蛛网出神。
晴从小就性格孤僻,没有朋友。平时,她除了上课以外,其它的时间都是孤身一人,一个人打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总之,她把交往程度降到最低,甚至是零。因为在晴的心里有一团愁云怎么也消散不了。她觉得自己既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没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更没超乎常人的智商,再加上性格孤僻,同学们一定不喜欢自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她,甚至避而远之。尽管她不能确定同学们心里是否真的这么想,但至少从来没有人主动跟她交往,主动关心她,她就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在学校里找不到一丝暖色。
这些,晴一直都藏在心灵深处,从未向人敞开过心扉,甚至对父母也不曾倾吐。于是晴看上去总是笼罩着一股愁绪,以至于看到秋风萧索,树叶飘落的时候,心头就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泪水就会失控,感情就会汹涌。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quot;一阵歌声打断了晴的深思,一群学生提着桶,拿着扫帚拖把来搞卫生。她想走开,但却挪不开步子。她呆呆地看着那只爬去的蜘蛛。终于,一只长长的扫帚伸到了蜘蛛网面前,随着“刷”的一声,蜘蛛网化为乌有。晴的心一阵剧痛。
那扫帚像是扫在她心上。晴转身跑了,屋檐下那些断了的丝缕在风中颤动……
从“树”到“网”
关键构思
1. 用“树”与“网”的结构形态来比喻不同的生活。
2. 以“我”的思想变化主线索组织材料。
信息学中有两个关于结构的概念,一个是“树”,一个是“网”。树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结构:有一个根结点,伸出几条枝,每条枝连有一个子结点,每个子结点又伸出几条枝,枝上又连着孙结点……“网”指的是另一种结构:每个点伸出几条通路,与谁相连都没关系,但没有自己通向自己的路。
初中时老师告诉我,人生像一棵树,我像一只爬树的蚂蚁,越先经历到的岔路口越重要,对今后的影响也越大,那时我想,果然是这样。不光我自己,社会中的其他人不也如此吗?选择了经商的会一辈子随商海起伏,选择了从军的几十年戎装凛凛,这都是他们青少年时走入的那一“枝”呀!所以我想一定要选一条最好的枝给自己走,否则自己的一生会葬送在眼前这一次次考试、升学中。
几年后我升入了高中,突然发现不少初中时进入普通中学那一枝的同学苦学三年又来到了重点中学。对门戎马半生的王叔叔脱下军装转入了西服那一“枝”。甚至我们的数学老师,本来“根结点”都在千里之外的青岛,竟也来到本市工作、生活。我突然觉得眼下的生活不是什么“树”,而是地地道道的“网”。
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四通八达的信息交流渠道,把社会的各行各业紧紧地联系起来,在点与点之间架起了一条条宽阔的大路。你少年时没经过高等教育这一“点”,可以去“继续教育”。你以前忘了浏览“电脑操作”这一事关求职的重要结点,可以去“电脑学校”或是“网上学园”补上这一课。你想从事什么不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了。不久前报载,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对在校学生敞开大门;湖北某市幼儿园迎来幼教本科毕业生;还有某本市长期优先发展教育,一名机关干部主动投身教育事业。各行各业,都不再拘泥于本“枝”,而是有针对性地吸纳别“枝”的优秀人才,把原本不通的路打通--一张大网正在慢慢形成。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幸运的,时代为我编好了网,使我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同
篇2:事物类话题:学费
学 费
[话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十几年前,一艘名为“渤海2号”的钻井船,由于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某些领导不讲科学,违章指挥,而导致翻没,死亡72人之多,损失达数千万元。灾祸发生后,有关领导既不引咎自责,也接受教训,反而轻松地说:“要交学费嘛。”据不完全统计,该局限性事故发生的前四年内已发生各类事故1000多起,造成105人死亡,114人重伤,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请以“学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精析]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奔腾向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学费”成了一个时尚词语。凡要学习,必有代价,原也无可非议。可是,不少人把它当成推卸责任的冠冕堂皇的托辞。他们以它来掩饰不讲科学不懂业务的窘态,以它平掩盖权钱交易的丑闻,以它来化解损害国家的巨额财产、人民血肉之躯的罪戾。
此话题可驳可立,也可驳立结合,以对比的方法展开论证。选择角度可论该局的某些领导的不讲科学,也可论他们的上级领导的姑息纵容,还可论司法机关对渎职者的惩罚力度乃至我们的用人制度。
[佳作选萃]
这种学费交不得
广西 曹丽君
学费即学习所需的费用。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其中的“智”也可喻为一定意义上的学费。
曾听闻有一如此交学费者。某领导不注重安全生产,致使事故一再发生,最终使某钻井船队翻沉,72人身亡。事故之后,该领导不便面无惭色,更谩言:“交学费嘛!”听了这样的报道,不能不让人寒心。这位领导身受国家与人民的嘱托,却置国家与人民利益于不顾,玩忽职守。72位工人的性命,数千万元的损失,又怎是一个“交学费”便能轻轻带过的?如此的学费太令人撕心裂肺,这样的学费交不得,也交不起啊!
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确有许多东西要学。要下力气搞发展,首先要明确学什么。不然花了人力物力,东西学了,却学来无用,也是白搭。不是早就听说曾有企业胡乱引进所谓先进技术,投资千万却换来一堆废铁吗?还有的省市置自身条件于不顾,一味跟风搞投资,最后落得两手空空。这种种的一哄而上的“交学费”方式是不可取的。于是想起鲁迅先生说的:“我们要占有、挑选。”的确,只有认清方向,才能使学费交得明白。
交明白的学费,学有用的东西,这当然是好事,可有的人不是吃了“堑”不长“智”的。在过去的旧学堂里,学生交了学费入了学,不学东西或学不好东西是要挨教师板子的。而对于那些玩忽职守的人而言,这“板子”便是失去人民的信任,遭到众人的唾弃。怎样才算是付了代价学了东西呢?春秋时期,昊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置敌我悬殊于不顾,贸然出击,导致兵败。但勾践却并未因此而颓废沉沦,他臣薪尝胆,凭借一股向上的韧劲发展自身,伺机而起,最终夺回了家园。一时的失误并不算是最后的失败,关键在于能否从失误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反观材料中提到的那位领导,他挨的“板子”本应当是又重又狠的。因为在此事故前的四年内,已发生事故1000多起。也就是说已经交了1000多次学费,为什么他们就总也学不到东西呢?我们还能让他们把这种昂贵的学费糊里糊涂地无休止地交下去吗?
如今的竞争已不再是两国间的血战史。而是国家与国家间综合力的兑争。正因为我们的实力还不够雄厚,所以我们象征国家尊严的驻外使馆才会被人当作“错误的目标”轰炸,那些天皇极权的顽固分子才敢公然否认日本侵华史……无可讳言,要发展就要学习,要学习免不了要交学费。于是这“学费”如何交得值就成了重要问题。
处事讲究科学,遵循客观规律,遇到挫折坚忍不拔,吸取教训,绝不再犯,这才是付了明白的“学费”,这才是真正可交的“学费”。
秦人当自哀
广西 刘 畅
据报道:十几年前,一艘名?quot;渤海2号“的钻井船,由于某些领导不讲科学,违章指挥,而导致船沉人亡……
之后,有关领导却轻松地说:”要交学费嘛。“
……
悲哉!
若这数十名船员的生命可以如此轻描淡写,仅用”学费“一词一笔带过的话,我着实不敢苟同。不过,掂量一番,似乎又有少许道理。人无完人,难免会有过失,总得让人交交学费,学会”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嘛。这好像也是人之常情。孰不知,凡事终有个“度”的问题。当把人情当成幌子、将生命视为儿戏时,别说人,就是这个“情”字也会翻脸!
且不说领导对此事应该负何等责任,单单就这“学费”一词,也可见其用心。莫不是为了脱离干系,推脱责任?想一想,这的确是一高招。以后,凡一切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者,均可一律免除责任。如:四川虹桥倒塌事件的十几号大小官员,不仅可以无罪释放,甚至可以官复原职。而重庆河难的数位船员和船长也可以免除罪责。还有最近在柳州发生的7.7物大公车翻下桥,致使79人沉冤河底的事故也不妨并入交学费之列……啊哈--仅仅一句轻松“圆满”的托辞,竟可以拯救如此多有权人的生命,真该额手相庆。他们的“学费”其实是一把沾满鲜血的利刃,一抹寒光,多少家庭在哭泣,在滴血……
悲剧居然持续了四年。同一单位,各类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1000多起,死伤竟达200多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当人对生命已不再敬畏,不再珍惜时,生命不再被看成是一种绝对价值,而成了物品,甚至于是最不值钱的物品,任人践踏。我们需要敬畏生命,需要一颗敢于承担责任的心。如果交学费能有效地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自然无可非议,可当错误一犯再犯,学费一次再交,且数额越来越大时,你还能从容地面对那些哀怨、愤怒的眼神而大言不惭吗?这等于在杀在哪!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不要再逃避责任了。“学费”一词你能用几次?就连德国总统都敢于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下跪忏悔其前辈在二战时所犯下的罪行,你还顾及什么个人尊严、领导权威呢?quot;成功者只找方法,失败者才找借口。“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后人笑之、哀之、怨之的千古罪人,勇于挺身站出来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毕竟,历史给予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谈谈姑息与纵容
广西 郑文彬
”渤海2号“翻沉了,它的沉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切勿姑息纵容。
勘探局某些领导”交学费“的论调的确让人心惊,千百万国家财产的损失且不说,72条人命啊!这”学费“上可沾满了鲜血!那些领导既不引咎自责,也不接受教训,固然罪不可赦,然而他们的上级领导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作为上级领导对其姑息、纵容也是导致不断升级有重要原因,上级领导的严重失职也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味地姑息纵容必将酿成大错,只有严格遵守法律制度,才能消除后患。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操练女兵,有一妃子自恃得宠于齐王,在军中屡屡犯纪,可她哪里想到孙武严于律令,把她给斩了。此后,其他妃子宫女们再也不敢违反军纪了。不用说,这样做是要冒风险的,但是孙武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没有因为怕得罪齐王而放妃子一马,而是当机立断--斩!他有如此气魄,堪称当代”官“们的典范。
孙武冒死斩妃,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三国孔明放下友情,挥泪斩马谡也同样脍炙人口。马谡才智过人,与孔明私交甚好,在军中位高权重。而当他犯下违反军令,导致军纪不严,军威从此不振,恐怕巴蜀之地早早就被划入魏国的版图之中了。
斗转星移,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我们的执法领导与古人相比,又如何呢?
”渤海2号“事件让我痛心疾首,但是当今对一批大案的处理则令我欣慰。国人皆知的成克杰,由于收入受巨额贿赂,罪行特别严重,情节极其恶劣,尽管他身为副委员长,尽管他曾为人民工作多年,党和政府并没有因为他过去有功而姑息纵容她,让他以”交学?quot;来逃脱责任,而是严格执法,摘走了他的乌纱帽,也摘走了他腐败的脑袋。
从十几年前“渤海2号”事件的某些领导,一句话就可逃脱责任,轻轻松松地“交学费”,到如今对违法犯纪者依法惩处,当杀则杀,该关就关--无论你职位多高、资格多老,可以看出,我国法制已日益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也日趋完善。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法可依了并未说明我们就可高枕无忧了,还必须要有执法必严的精神在腰后撑着,只有这样,社会主义这座大厦才会稳啊!
[评析拓展]
以上三篇作文各从不同角度,以“渤海二号”翻沉事故为引子,谈了自己对生活中和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这各学费交不得》着重从国家利益出发,提出学费要交得有所值,要清楚明白,且不能一交再交;《秦人当自哀》提出要珍视人的生命价值,无情地批判了视人民生命为儿戏,不认真吸取血的教训的官僚主义者;《谈谈姑息与纵容》矛头直指充当保护伞的有关上级部门,指出他们那种不追究不严惩的态度--无论是出于顾忌或是出于人情,正是事故一再发生的重要因素。
除了从以上角度立意之外,此话题还可谈及学费的价值和意义,谈及如何面对失败挫折,谈及文中领导的用人标准,谈及如何从制度上杜绝渎职行为,从法律上严惩渎职行为……
“渤海二号”翻沉事故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个话题可以涉及的方面很多,同学们应当广泛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和警醒。
篇3:事物类话题:回声
回 声
[话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请以“回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精析]
“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与其有相似之处、相通之理。民谚有“种牡丹得花,种蒺藜得刺”,名言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古诗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20世纪60年代初口号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的都是“回声”之理。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便会发现许多“回声”现象,比如:付出与回报,理解他人与被人理解,欺骗生活与受生活捉弄,破坏环境与遭自然惩罚等。“回声”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社会哲理。“回声”又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话题:创造良好的人际、社会、自然环境是时代的呼唤。同学们尽可驰骋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去捕捉与“回声”想关的素材,挥动生花妙笔去描画“回声”现象,剖析“回声”本质,写出隽永华美的篇章。
[佳作选萃]
天道无情
河南 方 亚
M-I星球是我们可爱的家园。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由地球迁到这里定居后,接受教训,遵循自然法则,世世代代和其他生命同呼吸共命运,深得M-I星球母亲的喜爱。
工作关系,我造访过M-I星球、M-S星球、M-N星球,上司就是不允许我造访距离最近的地球,说那不是人能去能待的地方。但科学家的性格总不能让我放弃任何想法。由于坚持立下军令状,公元4050年7月,我获准飞往地球,回“老家”看看。
来到星际飞船基地,我登上一艘编号为FS-04的墨绿色飞船。飞船启动,沿着银白色轨道飞入时空隧道。窗外,一切似乎都凝固了--在超光速环境中是不会感受到外界物体运动的。我是探险者,又扮演着寻根者的角色。稍有点生物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我们起源于地球,是地球人的后裔。史书《古纪史》曰:“地球--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毁灭于约公元30。”
我陷入沉思,心早飞向那个造就了人类最终又把他们赶跑的地球……
荧灯乍闪,飞船落定,我戴好面具,乘上探险车,驶出飞船。眼前呈现的是:焦黑的土地,凄凉的高山,污浊的河流,还有那铅灰色的天空……就在这一刻,我的地球人后裔的意识苏醒了,复活了。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那个在从卫星发回的图片上见到过的一片残砖断瓦前。面前是一座斑驳的巨大的石碑,正面刻着“地球人类遗址”六个大字,北面是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凯恩博士撰写的碑文:“地球人后期退进一种金属与水泥制作的方形体中,仍以地球主人自居,继续残酷攫取其他生物,肆意掠夺地球资源,仍以煤、石油等低能燃料为能源,加之用于战争的核武器的污染,造成酸雨酸雾频仍,森林植被锐减,CO2泛滥,全球升温,冰帽融化,淹没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又因臭氧空洞,紫外线肆虐侵袭,地球母亲的生命衰竭了。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的人类不得不放弃的球逃生。”
凯恩永远留在了这里,殉了地球母亲。
城镇,村落,工厂,农田,矿山,水库,铁路,电站,机场,立交桥……处处遗迹一片死寂,苍茫的轮廓仍然能让我们想象得出它昔日的勃勃生机和灿烂辉煌,但人类的肤浅盲目、妄自尊大、为所欲为注定了地球文明的毁灭。世事无情是假,人类无情才是真。
太阳摇摇坠下,转眼到了归时,脑际慢慢泛出N-I星球美丽的身影,瞬间,又被满目的苍凉淹没。泪,禁不住落下。然而,天道是不相信眼泪的。
返回M-I星球,我三天闭门不出,也不见任何人,发誓要用我的全部积蓄,在我们今天居住的星球上竖起数千个同凯恩石碑一样的巨大石碑,以警醒世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不能重复先人的错误。还要建造更大的飞船让更多的人回地球“老家”看看。但作为地球母亲的儿子,我的更为“狂妄”的计划是:复苏地球母亲的生命。
感谢回声
河南 尹 鹏
还是只会跑着玩儿的时候,我就喜欢在空旷的场院里使着劲儿呼喊,然后好奇而满心欢喜地侧着耳朵聆听那返程的无忧无虑的声音。到了初懂事儿的年龄,对世事浅尝的心有了喜、怒、衰、乐时,我就会一个人在旷野傻傻地狂笑或是呐喊,而那回荡的声响,就成了与我共肩的分享和承担。
如果说,曾经把聆听的回声只是当作自己的声音,那么直到一次崭新的经历后,我终于欣喜地感悟到:回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声响的复制,而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
那是不久前的暑期。性格缺点的长期累积以及对生活认识的肤浅,终于在学业上酝酿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暴。我苦苦在人生的浪峰波谷间挣扎,未来仿佛就是一只即将颠覆的帆船,而希望或许只是那根隐约浮现于水面的桅杆……
为了排遣苦闷,我做了一次运行。
青岛崂山,一座俯瞰大海的美丽山峰。“崂山道士”招引我顶着骄阳,憋着劲儿,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峰顶,而心在刹那间却凝固成高旷的沉默。那一望无垠的湛蓝的天和海,那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苍翠山峦。这是大自然怎样的一种雄浑和生命力的奔涌?我动了动嘴唇,除了汗滴的丝丝咸涩,竟寻不到任何激动的语言。一阵风吹过,一粒电光在静寂的思想中闪射,不我由自主地张开双臂,积蓄已久的心声和力量凝成一声“喂--”,在山海间飞出。片刻,那“喂--喂--喂--喂……”的回声像澎湃的波浪涌来,将我淹没……
我就一个人在峰顶静静地站着。海拥着山,天连着地,那回声在心胸中涌着、涌着。而不远千里奔波而来,也许正是为领略这种回声、这种神奇。渐渐地,回声退了、退了,而往日难忘的记忆珍藏、青春憧憬和那些期待的眼神却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上来,述说着,疑问着。也就是在宁静中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我把对生活的所有疑问凝成一声“喂”,而山海回答的是同样的语言似是有声,却是沉默。我轻松地笑了:飞去的是失落与彷徨,回来的是热情和希望。是的,我要重新展翅飞翔,不管前方是否还有风雨雷电。
人的语言只是一种生命的疑问,而沉默却是对生命的耕耘,对疑问永恒的回答。不要幻想世界会给你直接的答案,发现和感悟才是人生的真谛。而回声就是这样一种用反复和沉默来启迪生命的语言,只是,你可用心聆听过?
俺 大
河南 李 晖
俺家乡的祖祖辈辈都管父亲喊“大(dà)”,俺也管父亲喊“大”,这是对父亲最亲切的称呼。俺大是牛是山是海……
49岁,俺大已不再年轻。曾经挺拔的背已被艰辛的日子压弯;曾经乌黑的头发,已被沧桑岁月染白;曾经英俊的脸庞,已被风霜雨雪冲出沟沟壑壑;唯独对儿子,痴心不改。
俺大坐在门槛上吸着价格最低的纸烟,不时猛烈地咳嗽几声。
“下个月得用多少钱”俺大问我。
“一百……二……”我嗫嚅着。本想要150元,可我开不了口。俺大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给了我200元。
“家里就这点钱了,还是你大上个集卖麦的钱。现在小麦才三毛(角)多钱一斤,咱土坷垃里刨食的人挣一个钱不容易,你在学校里可得省着点花。”俺妈一旁叮咛我。
“看你咋说这些呢?孩子都这么大了,啥事不懂呀?”俺大高声责怪俺妈。
“在学校里可得吃饱,该花的钱就得花。要安安心心学习,别操家里心。供你上学的钱我还是能挣来的。”俺大话里充满着关爱和自信。
整地,育苗,掰杈,压蔓……汗水浇绿了瓜皮,心血润红瓜瓤。俺大辛辛苦苦侍弄了几个月的三亩西瓜终于可以收获了。
由于雨水太多,瓜结得少,也小。更让人伤心的是瓜贩子把瓜价一压再压--一斤才给八九分钱。俺大决定自己上街卖瓜。
装了满满一车瓜,俺大在前拉着。腰弯得似弓,车绳深深勒进肩膀里。我在后面帮着推。毒毒的日光刺一般扎在身上,来到一个陂坡前,俺大的腰更弓了,车绳绷得更紧了。就要爬上坡顶,突然,车绳断了,车了滑了下来,西瓜摔乱一地。他的脸一下子涨得黑紫,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望着我,目光中充满了自责、无奈、沮丧。我的心猛地一颤。我忙扭过头,泪水和汗水一起流到了唇边,很咸,很咸……
正月初四,俺大背着行李走上了去南方打工的路。我默默跟在后边,送他到渡口。
“大,你啥时回来?”
“等你今年考上大学时。”俺大仍然头也不回地走着。天上飘着雪花。望着俺大苍老、单薄的背影,我一阵愧疚。没有文化也不会什么手艺,到了南方他能干什么呢?只是为了……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泪光中仿佛看见他背着脏兮兮的袋子,佝偻着背,在臭气冲天的垃圾场上寻觅着一个易拉罐壳或一片破铁皮……
河冰化了,河柳绿了,我又一次站在渡口,俺大苍老、单薄的背影又在我眼前晃动。
“大,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我向着南方高声呼喊。
“……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片刻,对面山一样陡峭的河岸送来相同的声音。
大,这声音你能听到吗?
世纪的回声
河南 魏 军
当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地球上时,人们欢呼雀跃,举杯相庆,既为了祝福人类能有崭新的未来,又为了能把过去一百年里所有辛酸的泪水挥去。然而,旧世纪的一切都能像旧日历一样翻过去吗?肯定不会。新世纪里必然会响着旧世纪的回声。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和发展。先让我们看一看和平吧!记得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写到:“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
篇4:事物类话题:面具
面 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 写作中只要与”面具“有关即可。
2. 文体不限,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 市场上花花绿绿的面具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生活中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却活得好累。我们原本不用带面具的,摘下面具,尝试着用真正的表情对待生活,或许会使我们活得轻松些。
2) 人们为什么要戴着面具生活呢?因为面具能让人在多变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因为面具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小王有许多张面具:对领导的尊敬服从,对同事恰到好处的温和,对邻居的与人为善等,天常日久,面具已与他真实的脸合二为一了。
3)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漂亮的女学生在烈火中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财产,被火烧伤了面孔。出院后她要求到最偏远的山村去教书--带着医院为她制作的面具。开始山村的人都不接受她,后来被她感动,建立起一座小学校。学生毕业前时,送给她的礼物是-张精美的面具。
4) 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为事物迷人的外表(面具)所迷惑。
5) 童年时纯真的脸孔喜欢面具,成人后带着面具的脸向往纯真,可以”脸的自述“为题,发挥想象,表达脸对面具的感受。
假面
关键构思
1. 用主人公学”笑“的经历影射人为了利益而违背本性的事实。
2. 以”假面“为主道具展开叙事。
3. 用荒诞的故事内容讽刺现实社会中的虚伪与矫作。
王某是QM公司的一名职员,身处老总之下,打工仔之上,每月拿那点并不太宽裕的薪水。
就像空中突然飞来的幸运球,一直升不上去的王某突然有了一个机会。
新的副总上任了,他看上了王某的工作能力,但在见到王某的一面后,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笑!
若要出去谈生意,不会笑可不行,这笑当然不是指奸笑或真心真意的笑,而是指那种低三下四、点头卑微的赔笑!是那种奉承的笑!而王某,却恰恰不会这么笑。王妻苦教他半个月,同事陪他苦练半个月,仍然没有一点起色,笑起来岂但”不达标“,反而显得僵硬,呆板,令人更加不舒服。
学笑的期限只剩一周了。这时,王某想起了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张某。张某是一名会做”假面皮“的技术师,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整容院。这天傍晚,王某来到了张某的整容院。
”哎,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老同学,来,坐里边请。“张某把王某让进了密室,昏暗的灯光下,只见他满脸油光光的,比几年前胖了几圈,一脸的笑意,请王某坐了下来。
明白王某的来意后,张某毫不犹豫地伸出了五个手指头:”原本该这个数。“他缩回了三根”肥腊肠“,”看在老同学的份上,这个数!“两根手指?是两百?两千?或……两万?
”这……是……不贵,两千!“张某开口也不含糊,”老兄,这不贵的啦,你小子好好算算这笔账,才两千就捞了个'假面',以后爬上去了,一个月都未必会少于两千,是不?“
细细一想张某的话,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于是王某狠了狠心:”成交。什么时候来取?哎,痛快,不愧是老同学,三天,三天后取货,包君满意!都老同学了,还能坑你吗?哈,哈……“张某干笑着。
临走前,张某警告他:”这玩意儿戴在脸上不能超过15小时,否则会与你的脸皮贴在一起,取不下来了!“
三天后,王某如愿以偿地以两千元换来了上升的必备物--”笑脸“。
此后,王某的职位不断上升,薪水袋也一天天鼓了起来--因为有了那张花了两千元买来的皮!每天早上,王某会在公司的门前戴上那张”笑脸“,晚上下班或陪客户吃完饭再在家门口摘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王某几乎都快忘了戴久这张皮的危险性了,终于有那么一天……
天空中那么几点隐约可见的”灰星星“(由于污染严重,已经看不清星星了)向王某眨着眼睛,好似在提醒他已经危险了,他戴那张皮已经13个多小时了。而王某却认为星星在祝贺他--今天又谈成了一笔十几亿的大生意。
合作伙伴的老板说就是为了王某的笑,他喜欢”谦虚“的人!于是乎,作为这笔大生意的奖励,新副总请王某到一家蓝色调的高级酒吧痛痛快快地喝了那么一顿,这不,12点多才结束。
来开门的是王妻,门一开,一股浓烈的洒气迎面扑来,”告,告诉你个好--消息!“王某的舌头都打卷了,”我,我谈成了一笔--笔大生意,嗝。“王某打了一个酒嗝,没以现妻子正不满地皱着眉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知道回来!“看来,王妻真是生气了。
”别,别生气嘛,十几亿--亿的大生,嗝,意,太--好--了……“王某倒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脸上,仍戴着那张皮,此时,时钟指向了1点49分,他戴?quot;假面”已经14小时56分了!而王某却仍没有发觉,径自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铃……”一阵清脆的闹钟响,吵醒了王某,外面已经是早晨了。王某瞪着惺松的睡眼,瞟了一眼表--8点了。无所谓,反正今天副总给了一天的假,多睡会儿吧。这么想着,王某又倒在了床上!这一觉睡到了中午11点。王妻下班回来,发现刚起床的王某。
“你今天怎么了,笑得这么难看!”王妻有点奇怪,王某平时可不曾这么笑过。
“什么?笑得难……看?”王某突然想起“假面”还戴在脸上,立即惊恐万分地冲进了洗漱间,映在镜子中的,是一张卑微的笑脸,一双惊恐的眸子与一脸的笑意显得极不相称。“天哪!这,这……”
王某迅速地向耳边摸去,那道熟悉的缝已经荡然无存。“假面”早已与王某的脸合为一体了。“不要超过15小时,否则会与你的脸贴在一起,永远拿不下来了!”张某的话再次回响在耳边。“永远拿不下来了”……
无奈之下,王某再次光顾了张某的整容院,又花了5千元买了一张正常的皮。张某说要随市场走,所以狠“宰”了王某一刀。从此,王某又需每天重复戴“假面”、摘“假面”的动作。只不过,顺序换了--上班前摘下,回家前戴上……
面具
关键构思
1. 写一场“我”的脸与“我”的面具之间的战争。
2. 脸代表本真的“我”,面具代表“我”的种种伪装。
我以为做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拥有好几张脸,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于是,我的脸便被“保护”了起来。只在无人的时候,自己再找一找,摸一摸,那真正属于我的脸。脸,名存实亡,可总不能不要吧?因此,它就隐隐约约地躲在了那些面具的后面。
看着镜子里的那张脸:圆圆的,挺可爱的(除了有点厚,因为粘了很多层),可以说是乖乖女型的。可一笑,原形毕露了:唯唯诺诺、调皮捣蛋、老实巴交、阴险狡诈……像贸易市场--应有尽有。
老师又在表扬我:考试成绩优秀者。面具们笑了,因为它们作弊成功了,可我的脸却哭了;面具们又开始攻向同学:你这么聪明、一定考得好,心里却又在说:大笨蛋……
够了,讨厌的面具,去见鬼吧!
我用毛巾洗,用肥皂擦,用刷子刷,原来我的脸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完美,一点也不及面具好。只是此时的我,有一种超脱的感觉,像放风的犯人,像刚出世的婴儿,又像是升入天堂的负罪者。总之,不管我的脸,是自私的还是冷酷的,是懦弱的还是热情的,我爱它,因为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我的,对于我自己的东西,我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于是,我决定让我的脸公开于天下,恢复它的职责。我抓起那堆面具,摔在地上,以胜利者的骄傲,把它们踩了个粉碎。我得意极了,也痛快极了。紧接着,我的脸履行了它的第一个任务(但也是最后一个):狂笑。
然而,我的脸还是太善良了。
没想到,那些面具太顽强了,它们复活了,不仅如此,它们强烈要求复职。我的脸太善良,太软弱了,又被打败了。
而我,由于自私,也为了不让我的脸再受伤害,便纵容了那些超人面具,毕竟,它们没有伤害过我,相反,倒还帮了我不少。
“你的脸皮越来越厚了!”这样的警告已见怪不怪了。
“那是当然,要知道我拥有了多少面具。”得意的笑、狡诈的笑……
还是面具好,一笑多意。
篇5:事物类话题:链
链
公孙仪是鲁国的丞相,平生喜欢吃鱼。为此,人们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孙仪一概拒收。有人问他,您老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收下?公孙仪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才不收鱼。我如果收到了别人的鱼,就要迁就另人;迁就别人,就会徇情枉法;徇情枉法,我就当不成丞相。到那时,虽然喜欢吃鱼,别人已不会给我送鱼,我也无力自己买鱼来吃。现在我不收人家的鱼,也没有被罢免,我喜欢吃鱼,就能够长久地自己买鱼来吃。
公孙仪”吃鱼--买鱼(收鱼)--吃鱼“,这是一条生活的链条,他懂得是非得失。
请以”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 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材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 链的特征是环环相扣,因果相关。我们可由此联想到自然界的生物链,正是链链相扣才使得生态平衡发展,破坏了其中的一环,就会引起生态的恶化,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2) 生活中人们的关系也如链一样,你与我相扣,我与他相扣连,其中有的牢不可破,有的却轻而易举就能断掉。不同的链形成了我们不同的性格、命运等,由此可以得出链是一种环境。
3) 小王去单位领导家拜年--当然不忘拿点”心意“,领导却不在家。后来才知道领导去他的领导家拜年去了,小王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如链。
4) 现象之间的连锁反应也可称为链。张家为儿子办婚事花了5万,邻居老张为女儿花了8万,另一家则为孩子花了10万,攀比的心理无形中成了链,以至于最后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也可以从正面立意。
5) 可以对自然界、生活中存在的链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注意思维的严密和立意的新颖,以免落入窠臼。
天人合一
关键构思
1 将环境比作人类生存链条中的一环;
2.从地球被人类”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角度写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漫漫的时空中,地球,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一样给予人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连续繁杂的进化过程。从上一次冰河解冻后几千年,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从那时候起,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真正地改造这个世界,直至现在。在这漫长的改造过程中,得益的是我们人类,而受害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已被”改造“得面目可狰。
你看:大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而用这些”一次性“筷子挟起的是除了河豚(其实,就有那么几个人在”拼死吃河豚“)以外几乎所有的动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藏的,悉数在劫难逃。大片大片的植物被无情地破坏了,地球终于愤怒了,大自然终于愤怒了。晴天,大自然回赠人类的是”沙尘暴“;雨天,送给人类的是洪涝灾。
每当我伫立在长江大桥,望着桥下滚滚不息的乌黑的江水,便油然而生慨叹:我们人类在干一件什么样的傻事、蠢事、害人害已的事呢?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不知是谁说的一句话:
”谁能灭人类?是人类自己。“
原来,到头来,害自己灭自己的造孽者正是我们自己!
于是,我们在中学里学的”生产力“的概念应该改一改了,应把原来的”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改成”人们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能?quot;。
于是,愚公该不该移山值得大家讨论了。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去破坏我们的家园,而不是自己移居呢?
望着烟囱里冒着的浓烟,我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望着不知从哪儿冒出的黑臭的有毒废水往河里排放,我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
于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说,离灭顶之灾不远了呀!
到底什么关节出了毛病?
我们该猛醒了。
原来天诛地灭的罪魅祸首不是别人,不是天与地,而是我们自己,自己!天不想诛你,地也不想灭你,是你自己灭自己,既然天要诛你地要灭你,又何必当初造你呢?造了你们人类,反过头来去破坏造物主,岂不是自作祸害自遭殃吗?
我们该猛醒了。
自然造成了人,人要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我们千万千万不能再扣错这一环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链条”中的紧要的一环。
有风从心头拂过
关键构思
1 用“风”比喻“我”感动的情愫。
2 将“我”捐给灾区人民的衣服出现在同学的箱子里这一巧合作为展开全文的契机。
夜里,有风从心头拂过,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片温馨、一份感动。我开始想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叫韵。
那是中考前的紧张岁月,有永远做不完的题、永远背不完的书。我像在鞭子的抽打下不停旋转的“地老鼠”,可我的成绩仍是一般。韵也很累,看上去总是一副恹恹病态,不过,她的眼神却很亮,并且成绩很好。当时,我只知道韵是从外地转来的,随亲戚就读于我们这所中学。
随着晚自习下课的铃声,我们从教室里奔出来,说着笑着跳着,向那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奔去。寝室不华丽,但很温暖。我忘不了我的笑声是怎样在小小的屋里荡来荡去,我忘不了我们把所有的衣服扔成一堆,然后,不厌其烦地换了一件又一件,来扮演各种艺术形象。
突然,我的眼光被韵箱子里的一件绿格罩外衣吸引住了。一瞬间,我的心跳加快了:我的衣服为什么到了她的箱子里?
我问韵:“这件衣服是你的?”
韵默默地点了点头。
夜,墨一样浓黑的夜,空气似乎凝固了。这衣服原本是我的,那颜色、那式样、那纽扣,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世界真小,两个月前,妈妈往灾区捐的衣服现在居然又回到了我们的寝室!当时,衣服捐出去后,我还跟妈妈吵一架,不仅因为心疼这件八成新的衣服,还因为那衣兜里还有我的300元钱啊!
有风从窗口吹进来,凉凉的,我浸在潮湿的感觉里。
我又问韵:“这衣服是你爸给你买了,还是你妈给你做的?”
“我爸?我妈?”韵先是一怔,继而小声地哭了起来。她说,她家乡发了大水,爸妈被洪水冲走了。村长在发救济品时,特地把这件罩衣给了她。后来,她发现兜里还有300元钱。她捧着这件衣服哭了好久,她没想到天下竟有这等好人,又是捐衣又是捐款。
许久,韵抬起泪眼,望着我说:“我只有发愤学习,才对得起那些关心我的好人。”
我听呆了,想不到这件衣服后面还有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我猛地抱住了韵,紧紧地。
有风从心头拂过,我的心头一阵颤抖。
我家的“食物链”
关键构思
1 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联想到家庭中的“食物链”;
2 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是一物吃一物,“我”家的“食物链”是一人“怕”一人,以“怕'字来形容家人之间的爱与尊重。
自然界中有许多食物链,我家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食物链“。我怕爸爸,爸爸怕妈妈,妈妈怕妹妹,妹妹怕我。
爸爸在我眼里就像一只老虎,我呢,见到爸爸则像一只受惊的小兔。星期天,我很想睡个懒觉,妈妈叫我早点起来复习功课,我偏不听,还冲她嚷嚷。这时,爸爸走进我的房间,我连忙用被子蒙住头。只听爸爸在嚷嚷:”读高三了,还这么懒,成何体统?“说完,,就要把我从被子里拽出来。看着他这样,我哪里还敢反抗,只好乖乖地”投降“了。爸爸这只”老虎“真可怕!
别看爸爸在我面前像只老虎,可在妈妈面前呀--嗯,说出来你可别笑话,他在妈妈面前像只老憨牛。清晨,妈妈起来,他也跟着起来,然后骑摩托车送妈妈去学校,下午,又按时去接妈妈。一天,他因为有事,没能去接妈妈。傍晚,妈妈一走进家门,就满脸阴云。爸爸看形势不对,连忙走到妈妈身边,笑着说:”请夫人息怒,今儿有事耽搁接你,请怒罪,下不为例。“听了这话,妈妈脸上才”多云转晴。“
谁知,我妈妈不怕”老虎“,竟怕”小小羊儿“,这只”小小羊儿“就是妹妹。妹妹天生一副好嗓子,哭起来惊天动地,笑起来地动山摇。有一次,妈妈带她去逛街,她在商店看见了一把玩具小手枪,硬要妈妈买下。妈妈说这是男孩子玩的东西,不给她买。妹妹灵机一动,一屁股坐到地上,又哭又嚷,一边嚷她一边从指缝间望妈妈。妹妹这一招可真灵,妈妈怕人笑话,连忙把妹妹拉起来,并给她买了那把玩具小手枪。这时,”小小羊儿“才满意地笑了。
看到这里,你可别以为我家的”大王“就是我妹妹了。其实,她也有害怕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当然是本小姐了!昨天,妹妹从商店买回很多糖果,打算一个人独吞,没想到被我发现了,于是,我把妹妹叫到跟前,说:”你刚才买的是什么东西?给姐姐看看。“妹妹怯生生地望着我,拿出五粒糖果给我。”这家伙,真小气!“我这样想着,但脸上仍装出高兴的样子对妹妹说:”姐姐下星期给你买许多好吃的东西,羊肉串、菠萝……“话不这没说完,妹妹连忙把糖果分给我一大半。嗯,大概是被我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了吧。呵,此招真灵。
实话说给你们听吧,这”皇帝老儿“的宝座谁不想坐?这受人”压迫“的”奴隶“有谁想当?为此,我们都暗暗较劲儿。爸爸在攻”先进工作者“,妈妈在攻”优秀教师“,小妹在攻”三好学生“,本小姐更是心怀大志--攻名牌大学。我们几位皆埋头苦干,并且互相勉励,互相学习。
不过,据本人看,等大家实现既定目标后,我家的”食物链“仍不会有什么变化。
篇6:事物类话题: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
[话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稍加留意,你会发现现在学生的课桌凳上留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笔迹,有的是格言警句,有的是影星大名,有的是即兴创作……有人称之为”课桌文化“。
请以”课桌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情感情、发表议论,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精析]
有人说”言为心声“。那么,这些或写或刻在课桌椅上的文字该是一种最不经意的内心独白了。从情感上看,喜努哀乐无所不有;从内容上看,嬉笑努骂无所不包;从篇幅上看,字词句段应有尽有;从形式上看,刻写描贴五花八门。也许其中的某一段文字包含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许其中的某句格言正激励着一个学子孜孜以求,也许某个记号已成为监督你的严师益友,也许这些无聊的字画就像桌椅上长了疮疤……说故事也好,表述观点也好,这个”课桌文化“的话题就是要求同学们写身边人、议身边事,只要言之成理,就是成功之作。
[佳作选萃]
寻找”课桌文化“
湖北 徐 振
自从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他的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后,这风格便开始影响历代的莘莘学子,经过几代人的更新改造,就成了我们现在课桌上的”文化“了。
”课桌文化“真是广泛,在班上走上一圈,你准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文化真迹“。
课桌甲:”谢霆锋,《只要为你再活一天》。“很明显,课桌的主人是一个喜欢流行歌曲的人。他一定非常喜欢谢霆锋,不管是喜欢他的歌还是喜欢他的人。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当然不是一件坏事,把偶像的歌曲和人名写在课桌上,天天看见当然能显示其”铁“的程度。但这种追星的方式太老土,也没什么内涵,它们与”课桌文化“也关联不大,于是我走向下一张课桌。
课桌乙:”上课认真听讲,不讲小话。“嘿,这句话写得好。这不是跟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吗?该课桌的主人肯定是上课讲小话被班主任抓住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于是决定”痛改前非“,立志以后再不讲话,但又怕管不住自己,所以在课桌上写下这么一条刻骨铭心的语录,时刻提醒着自己。这主人的主张和决心真让我佩服。但我从这句话也看不出什么”文化“,于是我的视线继续往前探寻。
课桌丙:”他们怎么这样对我,我不活了!“哇!这种话也写得出来。课桌真是让主人发泄的好地方!这主人受到委屈之后怎么不把这桌子打几下,或干脆把桌子拆掉算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厉害,什么都敢往上面写。就算这主人真的受委屈了,也不应该不活了呀。唉,不知道这课桌的主人现在还在不在人世。我向这桌子鞠了三个躬后,走向另一张课桌,寻找真正的”课桌文化“。
课桌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我要找的”课桌文化“吗?这句话跟前边几张桌子上写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前面的都是凡人凡言,而这一句就是名人名言?也许本段文字的执笔者在涂鸦之时,曾受到旁人的劝阻,而他恰好堂而皇之地”走自己的路“,哪管他人怎么说呢?这就比前边桌上的内容有”文化“些吗?
走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座位,我仍在琢磨:什么样的文字才算得上真正的”课桌文化“呢?
看来是找不到准确答案了。我颓然地坐下来,忽然发现桌肚里别有洞天:文--文人、文雅、文明;化--画、划、话。看起来没什么章法,但这起码告诉我,如果不文雅、不文明、无论怎样画、怎么划、什么话,都不能称其为”文化“。
我恍然大悟。
”课桌文化“兴衰记
湖北 杨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再到如今高新技术发展高潮迭起的信息时代,文化都起了贯穿始末的”脊髓“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中,”课桌文化“悄然复兴……
瞧!三味书屋刚学完,课桌上已端端正正刻满了”早“字,这”刻录文化“便呈燎原之势,蓬勃兴起。
只是乱刻乱划毕竟对桌椅损伤太大,也有损”文化创作?quot;们爱护公物的“良知”。于是取而代之的便是“涂鸦文化”。从“到此一游”到“是个大坏蛋”,无论是个人情怀还人间恩怨全跃然桌上。既免去了与人争斗时浪费不必要的唾沫星子,也节省了作文本上搜肠刮肚凑出的汉字个数,还不用担心写了错别字有人打个大红叉,妙哉!
而后,“作弊文化”相继延生。即以桌面为草稿纸,专写不认识的字及不会写的答案。但倘若就这样明目张胆,只恐怕桌子主人世间脸面也要有几分红晕吧。于是,“作弊文化”转入“地下组织”。你可别小瞧它,不论在“安全系数”还是在“隐蔽性能”上都要保险得多,况且还具备了先进的求救信息传输功能。听!“咚--咚咚!”不用说,又不知哪位仁兄卡在十二题上了。“咚咚!”嘿,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用说,选B,我也顺手飞快地记下了答案……
方案虽精细完美,但长此以往老师也有所发觉。于是偶尔拍几下讲台,吼几声:“讲什么话。”其实鸦雀无声。
历史在进步,在演化,“课桌文化”也在飞速发展,它已并不局限于过去哪些小聪明、小把戏上了。随着一批有天份的大脑的“音乐细胞”被开发,它便以它强大的优势占据了全部“课桌文化”,于是什么词、调、名就会任着圆珠笔、铅笔、涂改液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的颜料铺了上去。还有名路明星相继抢滩登陆,并被粘贴得严严实实。那张伤残最重的桌子终于因为面目可憎被剔?quot;革命队伍“,在废弃的杂货仓库低声呻吟。虽然我早已明白自生自灭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在”课桌文化“遗址上那深深的刀刮痕与零星的橡皮屑中,我觉悟的东西似乎更多了一些……
第二天,幸存的课桌全部暴露出了它那历史的疮疤,显得十分凄凉。”课桌文化“?不!这一切全都结束了。放眼望去,洁白的墙角一撂皱巴巴的明星照片以其极不协调的对比映入我的眼帘……
看到这些,我马上又泛起重生般的快感。
漫谈”课桌文化“
湖北 周游
现在中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与之成正比的是,课桌也变?quot;丰富”起来。于是,一种“新世纪的新文化--课桌文化”诞生了。
鲁迅先生在桌上刻过“早”字,也在桌上贴过“君子自重”的字条,这也许是“课桌文化”的发轫之作吧。
插一句,倒也不是什么讽刺对比--我曾见过在桌上刻“早”字的人,但他一星期迟到了三次;我也见过在桌上写“勤奋、刻苦学习”的人,但每次的“酣睡交响曲”总是从“勤奋、刻苦”外传来的。
相对的,现在课桌上的东西就有内涵多了--当然,除开那些歌词、歌曲名以及“谢霆锋我爱你”之类的崇拜派。这也分派?当然。如愿派的“绝不让拜仁慕尼黑的主力勒×德打替补”,志向派的“克林斯曼能办到,我也能办到”,狂人派的“我欢呼我的杀气/我痛恨我的上帝/我蔑视我的敌人/我感谢我的朋友”,以及抒情派的“风雨过后不见得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这个落款很特别,倒不是什么阿牛阿马的,而是一个近乎搞笑的名称--文星监狱。
就是这种“课桌文化”,你肯定见过,说不定还在创造它。没错,它正悄悄地在学校中扩散开来,席卷着一切,于是“文化”从课桌上转移到了课桌肚里、椅背上、墙上甚至门上。
“课桌文化”是一块心的留言板。那么为什么要写在课桌上?如果写在墙上、门上,清洁工一来就“干干净净,不留污渍”;如果写在黑板上,能“观赏”到它的毕竟只有少数人;如果写在随笔本上,又要拿本子给人“鉴赏”,似乎有一点不好意思及班门弄斧的感觉。惟有写在桌上,清洁工弄不走--他不可能铲来桌面吧;惟有写在桌上,似乎不经意却又实实在在地给路过的人“观赏”;惟有写在桌上,不必担心本子花落谁家,不会遗失--但有失传的可能,它可不会“流芳百世”;惟有写在桌上,可以让更多的人甚至下一批下下批学生们“观摩鉴赏”。那还有什么不写在桌上的道理呢?
它如同莽莽野草,在烈火燃尽后又不断涌出。甚至青出于蓝,数量不减反而增多--这好像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可曾想起过大禹?虽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一万精兵打一个将军,打不过就说过去了。在长江入海口处“土掩”,后果也可想而知。大禹治水,采取疏通之法,化整为零,如同将一捆火柴解散再一根根折断--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叫老师把同学一个个地叫出来说弄干净桌子否则怎样怎样,而是找出它“堵塞”的原因再疏通。例如弄几个留言板,让同学之间想互交流什么的--但这官方的东西肯定不如民间的开放、自由、方便,所以这留言板也仅是个“招安”的幌子。
看来,“课桌文化”还是有它产生、存在和延续的必然性的。
[评析拓展]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文话题。三篇习作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对“课桌文化”的感受。《寻找“课桌文化”》以“寻找”为线索,列举出寻找到的种种“课桌文化”的表象,最后自然点明:课桌上,找不到真正的文化。《“课桌文化”兴衰记》采用全景扫描的方式记录下课桌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与衰败的过程,告诉我们凡不合理的都不会长久存在的。《漫淡“课桌文化”》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却也左右逢源,既谈到了“课桌文化”产生的背景,也介绍了其“昌盛”的胜状,同时也论述了其发展的方向,既有辛辣的讽刺,也有正面的忠告。
应该说这三篇习作其实只是同一种写作风格的代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刻画生活,引真实可感的材料充实内容,以精粹短小的观点发表见解,自然、紧凑、流畅。你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如果你长于叙事,你可以从一则“课桌文化”中引申出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真情故事;如果你善于想象,你可以设定在某一则“课桌文化”中许下一个诺言,多年以后故地重游,不同身份的你自然会感慨良深;如果你工于议论,你可以分析一下“课桌文化”背后的心态、本质,对这种现象进行肥理有据的评说,或指明出路,或评点得失。
篇7: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
I was then 14 years old and was very fond of quiz shows. Both of us were enjoying the programme and a few minutes later my father asked me about my school. That was a bit embarrassing to talk about since my recent exam result was disappointing. He then told me some fascinating stories from his childhood and how he felt about school, study and other stuff. My father has a natural talent for telling compelling stories or maybe I love his stories because I like him very much. At one point I was so amazed to learn that he was very much like me and had more passion for playing,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than studying. He then explained m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very attentively and how my academic performance will determine my future. If the advice had not been received from my father, I might have taken it very lightly. But when he told me how he had changed himself and achieved excellence in his academic results and how that has helped him to achieve a career he always dreamt about, I took it very seriously. The best point about this conversation was that I did not feel like I was being lectured or intentionally delivered some good advice. I thought about what my father advised me and I was really captivated about the idea that my academic excellence can someday make me a person I want to be. I was really enthralled about what I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and my father’s advice made it clear to me that I will have to study hard to achieve this in my life.
I won’t say I have achieved an excellent academic record, but this advice helped me to becom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nd studying. Things could have been quite different for me if I did not receive the advice in proper time. This is the reason I consider it as the best advice I have ever received from anyone. This advice grew the interest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in me and that’s the best part in my life so far.
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话题范文:小学数学的影响
The influence that primary school math has on you
P2
Describe the influence that primary school maths have on you
You should say:
Who taught you
Where you learned it
What you learned
And explain how you are influenced by primary school maths
P3
Can computers help us in math areas?
What is the first subject learned by children in China?
What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make math class more interesting?
How do you use math in your daily life?
Do you think everyone needs to learn math?
篇8: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
Cellular phones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on our lives and the way that we perform everyday tasks. Many of these changes are apparent, while others we may not even be aware of.
Cell phones have brought a whole new meaning to the term multitasking. Twenty years ago, it was not possible to talk to the office while you were at the grocery store picking up some necessary items. You could never have had a three-way business conference while you were fixing dinner or been able to deal with a business client from home while caring for a sick child. Cell phones have enabled us to do various tasks all at the same time.
Cell phones have also enabled families to keep in closer touch with each other. Children can contact you if they have missed their ride form soccer practice and your spouse can call while he is stuck in traffic to let you know that he is going to be late for supper. Teenagers are able to call to ask permission to go somewhere, and with GPS features that are now available on some cell phones, you are able to check to make sure that they are where they are supposed to be.
Many of these advantages we do not even notice. Have you ever arrived at the grocery store and realized that you have forgotten your grocery list? The first thing you would probably do is to call home and have one of your children read the list off to you. In the same situation in past years, you may have forgotten things or have had to drive all the way back home to get it. If your car breaks down, you automatically call for help instead of having to walk to find a pay phone. Cell phones have certainly made our lives much more convenient.
Cell phones have also changed the way that peopl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hen we call someone, we are actually calling the person and not a place. This enables us to be more spontaneous when making plans as you rarely get a busy signal and unlike a land line telephone, someone is always home. Cell phones also enable us to call if we are going to be late for an appointment, although this has led to cell phone users running late more often than those who do not have cell phones. These users seem to have adopted the attitude that appointment times are not concrete and use their cell phones to renegotiate their arrival time.
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话题范文:真正需要的东西
Something you got that you really need
P2
Describe something given to you that you really need
You should say:
What it is
Who gave it to you
Why you need it
And how you felt about it
P3
What things do young people like to buy?
Why do people buy things that are not necessary?
What should parents do when their children ask for things their friends have?
Is consumption important to a country?
篇9: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
The useful skill I obtained in a math class from my primary school is the multiplication form. This form is made up of results of multiplications between all the numbers from 1 to 9. For example, 2 multiply eight equals 16 and 3 multiply 7 equals 21. It is usually presented in the shape of stairs, and knowing it enables us to get the resultsof multiplications quickly.
This form is a compulsory content for all the pupils around China in their primary education. From day one, I spent a great deal of time familiariz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it so that I will not forget it for my whole life. It has become my instinct and I can still speak out these numbers without thinking.
It was a middle-aged female teacher who taught me this form. At that time, I was quite numb and a slow learner. Even if it was a very simple question, I could get the result wrong. However, the teacher would not criticize me, but patiently explain again and again and guide me through the computing process. Finally, I caught up with my classmates and masteredthis form.
It is very useful in life. When we are shopping, we often need to do some simple calculation so that the goods will not exceed our budget. Without a calculator at hand, I often resort to this multiplication form to get my numbers and it never goes wrong.
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话题范文:手机的影响
How mobile phone makes a difference to your life
P2
Describe how mobile phone makes a difference to your life
You should say:
When and where you got it
How often you use it
What you do with it
And explain how it makes a difference to your life
P3
What would be the future of cellphone?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banned from using cellphone for a month?
篇10: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
The item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the power bank. It is a small device that can charge your phone when you are away from any socket. As most of us cannot endure a minute without cellphones, many people have the habit of bringing one wherever they go. But I do not.
One day, I was taking a coach back home and talking with my girlfriend over the phone to kill time. Somehow, we started quarreling with each other. I do not even remember why. I was so agitated that I did not notice that my mobile battery was running low. Suddenly, I was cut off and my phone was dead.
Do you know how angry and horrible a girlfriend can be when you cut off her call? Not to mention that we were in a fight. I seemed to see the god of death was waving to me. I was a little panic. The girl sitting beside me must have noticed my unease. She asked me if I needed any help, and after learning about what happened, she lent me her power bank.
At that moment, she was my angel. I was so thankful to the man who invented the power bank and even more thankful to the girl.
篇11:事物类话题:裂缝的水罐
裂缝的水罐
[话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的家,而那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了。因此,挑水人每次回到主人家时,只有一罐半水。
那个完好的水罐不仅为自己的成就,更为自己的完美感到骄傲。但那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因自己天生的的裂痕而感到十分惭愧,心里一直很难过。两年后的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人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想向你道歉。”挑水人问:“你为什么要感到惭愧?”水罐答道?quot;在过去的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你应得的回报。“挑水人听后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时,那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小路旁边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物使它感到一丝快乐。挑水人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边,并没有长在另一个水罐那边?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他们。两年中,我就摘下这些美丽的花去装饰我主人的桌子。如果没有你,主人不会有这么美丽的花朵美化的家。“
或许,我们也曾是这么一个有裂缝的水罐,你的感受、情绪、遭遇、理解如何?
请以”裂缝的水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每人的感触各异,但这无妨,本身就没有统一的标准,越是个性化便越具有思想认识的价值。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精析]
最微妙的莫过于人的心理,谁也无法真正地穿透它,故而是个永恒的话题。”水罐“便展示了这样一种经常发生在身边的心理:悲观。除非自怨自艾,情绪总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即使是这样,”水罐“还要指出:哪怕你有一千个理由,有时悲观也仍然是无谓的!在你看来十足的”悲剧“到头来却是”喜剧“的结果。什么叫”喜剧“?”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水罐“就是当众撕毁了这么一件无价值的东西。这时,你恍然发现,当初的忧心忡忡是多么的可笑和没有必要。于是一笑过后,你走出了阴影并同时找回了健康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水罐“给我们揭示了心理的辩证法:再悲观的时候也有理由不悲观,再失望的时候也可以找到希望,再大的劣势也还会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转化,问题就在于你如何突破、如何化解,印度挑水工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这样想来,话就长了,不是吗?
[佳作选萃]
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
江西 张亮亮
”有裂缝的水罐“这个故事,颇让人深思。印度挑水工对”有裂缝的水罐“的看法出人意料。已经裂了的水罐通常是被人们视为废品扔弃的,然而,只有像”印度挑水工“这样英明且理智的人,才能慧眼独具,避短扬长。
这就应了那句话: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
古人云:”造物者造其善与恶,亦可造善恶相兼之物也。“简而言之就是说:”事的有好有坏,更有好坏俱全的事物。“可见,事物的利与弊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现在,我们常说?quot;做这件事不好,做那件事好,所以决定做那件事。”这只是就其利弊的大小相比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说做这件事就一定不好、完全不好。如三国时,刘禅登基做了蜀君,整天吃喝玩乐,后来成了亡国之君,仍整天沉浸在歌舞升平中。有人问他想不相蜀国,他居然回答说:“不想。”可见这刘禅是何等的庸碌无能,确实是罪无可赦。然而,如果没有这件事、这样的人作反面教材,后来的人怎么能用“乐不思蜀”的成语来警戒自己呢?这难道不是利吗?
现在,大家都提倡“不吸烟、不喝酒”。因为吸烟、喝酒的确地身体有害,但吸烟、喝酒也有它们的利处。经外国学者研究?quot;吸烟能够使身体产生抗体,对病毒有良好的免疫能力“,而”酒能加快血液的循环,能使人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对一些器官也有养护作用“。可见,吸烟、喝酒的害处也不是那么绝对的。
每一个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有裂缝的水罐“可能是因为不知道事物的两面性,而使自己很自卑。我想,它听了印度挑水工的话之后一定会乐起来。
我们大家也应该知道这点,当你由一事烦恼,很不高兴时,往别的方面想一想,一定会有益处。因为: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
优劣的”相对论“
江西 舒 怀
古话说得好:”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也不可能没有优点。有些人做事做得好,那他就没有缺点吗?不,那是因为他知道扬长避短。所以说存在劣势不一定就不好,有优势不一定就完美。
莎士比亚,人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做车夫的,没有身份、没有钱,最后还是成功了,写了那么多的戏剧。难道他当初的劣势不大吗?球王贝利在他儿子过一周岁生日时,有人对他说:”你是球王,那你的儿子也能成为球星。“贝利说:”我看他不会成为球星,因为他是球王的儿子!“贝利的话果然应验。在这片绿茵场上没有出现过球王贝利儿子的身影。难道他没有优势?不,他有个球王父亲,有个优越的家庭环境,可也许正因如此,注定了他的一生与足球无缘。
印度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个挑水工,每天挑着一有裂缝的水罐与一个完美的水罐去很远的溪中挑水,可每次回到主人家中,有裂缝的水罐中只剩下半罐水,于是有裂缝的水罐对挑水工说:”对不起,你每次付出了力气,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挑水工说:”你不要自卑,你看路旁的那些漂亮的鲜花长得多好看啊,而且都生长在你的这边,这是因为我利用了你会漏水这点来浇这些花儿。“挑水工是位生活艺术大师,他懂得如何发现。水罐有裂缝是劣势,不错!但它的这条裂缝同时也是优势所在,因为它能做完美水罐不能做的事情。挑水工的创造多么富有诗情画决啊。
有些问题是劣势,而换个角度却变成了优势。虽然劣势和优势间不能直接画上等号,可是劣势未必比优势差!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卑其实是个很大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盲目地、机械地套别人的生活方式,无形中把别人当成了衡量自己的标准,于是悲从中来。其实,换个角度你就天高地阔。所以当你拥抱着优势的时候不要骄傲,当你与劣势共舞时也不必灰心。因为劣势≠失败,优势≠成功。
学学印度挑水工
江西 罗小兰
看完这个印度故事--《有裂缝的水罐》后,我们常常都会从中得到些启发。而我由此联想到人自身。人们往往不是自大就是自卑,要么目中无人,要么就像那只有裂缝的水罐一样顾影自怜。
话又说回来了。我十分敬佩那个印度挑水工。他善于将别人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印度挑水工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鉴赏大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一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那个有裂缝的水罐,其实没必要自卑。试想如果没有裂缝漏水,怎么会有美丽的花朵去点缀桌子”可见,缺点并不见得可恶。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和聪明地处理,这些缺点是可以转化的。
“转化”是门艺术,它要求你慧眼独具,更要有容人之心。在现实生活中,看不惯、见不得有缺点的人的大有人在,或是斥骂不休,或是避而远之。学校里,个别老师对学习不好的后进生斥之为“难雕朽木”,日后,他们也许就真的成了“配木”了。
当然,这里必须强调,有的人虽然对自己的缺点并不“自卑”,但却视而不见,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态度连水罐都不如。对此,则不应忘记要他加强思想修养,培养进取之心。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给人以启迪。以上就是我看这个故事所得的收获。
[评析拓展]
印度挑水工的故事,意味深长,启益甚丰。可以多角度切入:从有裂缝的水罐上谈,便有“自卑与自大”、“劣势与优势”、“缺憾与完美”等话题。不要忘了,挑水工是位出色的赏鉴大师,他把识人、用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从他身上,可获得“如何看待有缺点的人”、“用人贵在识人”等话题。此外,抛开具体情节,抽象地看,还可从“心理情绪的形成与调节”、“心理健康”、“矛盾的相互转化”等说开去。
选文兼及以上话题。《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优劣的“相对论”》分析的是矛盾的相互转化,既有事例又有引述、方法多样。《学学印度挑水工》则是从“识人、用人”的角度谈的,立意不俗,只可惜展开得不够充分。
“立意在角度,角度在挖掘。”它就成为我们写作的一种自觉意识。
篇12: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话题
My favorite animal is a polar bear. I admire this wonderful creature and think it is the most majestic of all the world’s creatures. I learned about these animals at school, but also did my own research online. I have watched many nature documentaries that show the lives of polar bears and they have tough lives.
Polar bears are absolutely massive. They stand about 2 meters tall and weigh over 400 kilograms. As they hunt in extremely cold conditions, their bodies have to endure subzero temperatures. The bears rely on snow and ice to hunt seals, but sadly the ice has retreated in recent years causing many bears to starve to death.
These stunning creatures live in the cold regions like the North Pole and Arctic Circle area. They build dens under the snow and spend a life of foraging and hunting. Sometimes there have been clashes with local people as the bears have been drawn to human trash out of hunger.
I like this animal as it is a survivor and for its size it is really graceful, especially when it swims. The babies are so white, fluffy and cute with their white fur and beady, black eyes. I would not like to have one as a pet as I am sure it would eat me, but I can admire them from a distance.
雅思口语part2&3事物类话题范文:野生动物
An wild animal
P2
Describe a time you were close to a wild animal.
You should say:
what animal it was
where you saw it what happened
when you saw it
and explain how do people in your country feel about this animal.
P3
Do you think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protecting animals?
What would individual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
【事物类通知范文】相关文章:
1.事物类话题:学费
3.生物类个人简历
4.状物类作文
5.动物类脑筋急转弯
6.动物类作文英语
7.状物类作文范文
8.元宵节灯谜食物类
9.生物类实习报告
10.人物类的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