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桉树上的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5月9日, 在中国地震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黑龙江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的支持下, 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建设厅联合承办的“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共有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专家和学者260余人参加.
作 者: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 作者单位: 刊 名:国际地震动态 英文刊名: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2:汶川地震与地震灾害
汶川地震与地震灾害
摘要: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震级(Ms)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的灾害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作 者:王宝善 陈J 王伟涛 作者单位:王宝善,陈J(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王伟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期 刊:科学(上海) PKU Journal:SCIENCE 年,卷(期):, 60(4) 分类号: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波 地震灾害篇3:地震灾害与校园安全
千万别钻床底下,寻找“生命三角”空间躲避。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可以藏躲的相对安全地点,称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厨房、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而床下能躲却不能逃,并非为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的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进行躲避。上面有悬挂物的地方,比如电扇、吊灯等物品落下会砸伤人,而附近的电线或电源的地方容易着火引发次生灾害。
地震时在室内如何自救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一定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可能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非常危险。但万一很不凑巧地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试着将操作盘上所由楼层的按钮都按一遍,一旦幸运的停下,抓紧时间迅速离开电梯,在确认安全后避难。
衣柜绝不要进去。衣柜中虽然不容易被物品掉落砸到,但空气不流通。唐山地震的时候,就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以后被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却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越近越好,门处于打开的状态。可以背靠在门框上并紧靠墙角,双手抱头蹲下,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地震逃生须知
卫生间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你的生存几率将要大很多。地震时,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房间大的话震动也大,容易倒塌。卫生间大多是家中最小的房间,而且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较安全。最重要的一点是,卫生间有水源,这对人类生活非常重要。
为您自己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地震灾害防范大全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篇4: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拟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拟的研究与应用
引言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毁灭性的大地震往往造成建筑倒塌、设施损毁、交通堵塞、堤坝决口坍塌、人员伤亡,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地震作为小概率事件,大多数干部群众没有经历地震的切身经验.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采用实际模拟的方式,使每个人均能置身于地震灾害的真实环境中,因而需要有一个能够模拟真实环境的系统来辅助各级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感受这种环境.
作 者:贾群林 周柏贾 颜军利 作者单位:贾群林,周柏贾(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颜军利(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指挥部)
刊 名:高科技与产业化 英文刊名:HIGH-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P3 关键词:篇5: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的初步研究
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的初步研究
-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区的城镇乡村、道路交通、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破坏.本文初步分析地震发震机制及其影响,同时对次生灾害、灾情进行初步的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作 者:苏凤环 韩用顺 刘洪江 SU Feng-huan HAN Yong-shun LIU Hong-jiang 作者单位:苏凤环,SU Feng-huan(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韩用顺,HAN Yong-shun(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汀潭,411201)
刘洪江,LIU Hong-jiang(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40(5)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 灾后重建科学问题篇6:辽宁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与开发
辽宁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与开发
本文利用现有模型及东北地区衰减关系介绍了在MAPINFO语言环境下研发的.辽宁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 者:宋思然 姜德录 王丽莉 郭丹阳 翟文杰 SONG Si-ran JIANG De-lu WANG Li-li GUO Dan-yang ZHAI Wen-jie 作者单位: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东北地震研究 英文刊名: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 年,卷(期): 25(1)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Mapinfo Mapbasic 快速评估 建筑物震害损失矩阵篇7:特大地震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特大地震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笔者对地震灾害中群体伤病员现场的组织与实施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地震灾害中的现场医疗救援是“三位一体的救 援”,即通过搜索、营救、医疗保障三个重要环节的合理配合,达到地震灾害中伤病员的现场救援.
关键词:灾害医学;救援作业;实施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1] ,地 震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均带来了 巨大的损失。据统计,截至9月25日12 时,汶川地震已确认69 227人遇难,374 643人受 伤,失踪17 923人 [2] 。在地震灾害救援中,医疗 救援是救援初期的中心任务之一。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及时、充分、合理、高效的现场医疗救援, 对于稳定灾区群众心理 [3] ,降低和控制地震所造成 的人员伤亡率与伤残率,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程度,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关键作用 和重要意义 [4] .
1特大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 地震灾害医疗救援的基本任务是紧急赶赴事 发地域,协同开展伤病员搜索与营救,实施伤病 员救治与后送,协助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帮助震后受损医疗机构恢复重建,最大限度降低 伤病员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治愈率,维护人员 健康。现场医疗救援工作是地震灾害救援工作的 起点和重点,现场救援工作由多个专业分队协同 实施,共同完成。现场急救工作是现场医疗救援 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挽救伤员生命和恢复伤员 健康的关键.
2医疗救援的时段救治 根据地震应急救助需求模式,从医疗救援的 角度出发,可以把地震灾害救援分为三个阶段 [5] .
1)灾害特急期:指的是地震发生后3d,受埋压人群存活率随时间延长由90%下降为20%,该时段 是营救废墟下幸存者的黄金期。工作重点是震区 群众自救互救,和外来救援力量一起分批、分组、全天候到废墟下搜救被压埋的幸存者,并展开野 战医院对幸存者进行及时救治,检伤分类、后送 伤员。2)灾害紧急期:是地震发生后3~14d。重 点是在搜救废墟下幸存者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救治 体系,即现场医疗队、前方医院、后方医院。把 外来医疗队充斥到各级医疗机构,形成区域性医 疗药械储备基地和区域性医疗救治基地,集中医 疗物资、集中各地专家、分级救治短时间出现的 大批量伤员。3)灾害重建期:地震发生14d以后.
工作重点是在救治灾区伤病员的基础上,着手灾 区医疗体系的重建,如各类医疗机构的重建、卫 生宣教、疫情监测防控等.
3现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特大地震灾害的救援队应由医疗队员、搜救 队员和灾害专家组成 [6] .
3.1搜救队 通过搜索找寻遇难者并判断其位置.
搜索方式包括:1)人工搜索:地毯式搜索,队员一 字排开,利用敲、喊、听、看的方法整体推进寻 找幸存者(适用于大片开阔的场地),要求大声喊 叫,语言差异并不重要;旋转式搜索,5~6人为一 组,围成直径约5m的圆圈,相互间隔2~3m,卧倒、敲击、静听;人工搜索适用于小范围内的重点区 域。缺点是用人较多,进度不快,对于被埋在深 处的幸存者效果不佳。2)犬搜索:利用搜救犬的 灵敏嗅觉,找寻被掩埋于废墟下的遇难者。每个 犬搜索组的3条犬轮流使用,第一条犬进行搜索, 后两条犬逐次确认。3)仪器搜索:使用声波/振动 探测仪,在废墟上方通过仪器搜索,来找寻被压 埋于废墟下的遇难者,并精确定位;使用光学探 测仪深入废墟内部,在确定有遇难者被压埋,而且位于覆盖层深厚的部位,要进行细致的搜索, 直接寻找目标位置,并且可以观察、监视遇难者 状况;使用热成像生命探测器,在有暗室或能见度 极低的环境中,进行细致的搜索。特大地震灾害 现场搜救中,三种搜索方法应综合应用,互相印 证,互相补充.
3.2营救队 特大地震灾害现场营救,是指运用 起重、支撑、破拆及其他方法使遇难者脱离险境 [7] .
1)封控现场:应首先迅速封锁现场,疏散围观群 众,劝退亲友等进行的盲目救助,划定警戒区域, 派出警戒人员,并在公安、交通部门的'协助下, 保证现场的秩序和安全。其目的是消除人为干扰, 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展开。2)安全评估:首先由 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是否存 在二次倒塌等危险的可能性,制定搜索的方法、路线和手段;而后派出搜排组对现场进行周密细 致的搜排,确认残留爆炸物的情况;最后对救援 现场进行支撑加固。其目的是确保救援现场的安 全性,以防施救过程中发生的事故。3)实施营救: 当确认被困人员位置后,利用救援专用设备和就 便器材采用破拆、顶升、凿破等方法,创造通道, 抵达被困人员,必要时可扩大施救空间,以保证 救援人员的进入和装备器材的使用。针对不同的 建筑物和构件,在进行破拆作业时,通常使用无 齿锯、剪切钳、千斤顶等;在对墙体、构件进行 凿破作业时,通常使用凿岩机、手动凿破工具等.
3.3救治队 特大地震灾害现场应当遵循以下救 治原则。1)先防后救:在组织实施现场救援行动 中,应当严格按照先排险、先防护,再进入现场 的要求。在进入现场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灾情 变化情况和周围建筑物、设施稳定牢固情况,以 及通道障碍情况,避免余震发生、建筑物坍塌等 造成自身伤害。2)凡生必救:各搜救队配医务人 员,随搜救小组统一行动,随时准备对被发现者或营救出的幸存者进行医学检查和处置,及时对 伤员采取保护性措施或生命维持性措施。3)先抢 后救:在地震现场,先解脱压埋人员身上的压埋 物,将伤员妥善转移出危险地点,再行抢救。当 负伤受困人员一时无法摆脱困境时,应当先设法 维护生命,维持和延长负伤受困人员生命,以待 进一步营救 [8] 。4)有限救治:特大地震灾害现场救 治是有限的 [9] ,必须紧紧围绕急救目的,合理把握 现场救治技术范围,采取快速、简要、有效的措施, 保持和维护基础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防止休克、感染、骨折及脊柱损伤的进一步发展。在生命体 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快实施后送.
3.4保障队 负责保证抢救所需的药品和器材, 负责联络后送事宜,将伤员伤情及应后送的专业 医院收集提供给指挥部。调动必要的运输工具, 提出请求援助的建议,如医务人员、医疗设备, 甚至空中运输等.
篇8: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及汶川震后次生灾害防治与管理的探讨
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及汶川震后次生灾害防治与管理的探讨
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地震灾害及其影响,从灾害系统论和风险角度出发,将地震灾害风险分为可能性要素和后果性要素,并指出防震减灾的关键在于控制其后果性要素.由于地震有突发性、强破坏性等特点,更易引发诸多次生灾害,致使最终损失可能超过地震直接造成的'破坏,因此结合汶川地震实例,进一步探讨了次生灾害的防治与管理工作.
作 者:杜晓燕 黄岁 Du Xiaoyan Huang Suiliang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 23(z1)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风险 地震灾害风险要素 防震减灾 次生灾害 汶川8.0级地震篇9: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与声波测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与声波测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对岩土工程地基进行工程勘察,查明基岩面、地下地质结构和岩性等情况;应用声波测井得到评价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参数,为浅层地震反射提供了速度等参数,二者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对比、修正,提高了勘探精度,准确获知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作 者:刘海涛 任广智 Liu Haitao Ren Guangzhi 作者单位:刘海涛,Liu Haitao(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任广智,Ren Guangzhi(吉林省煤田地质物探公司,长春,130031)
刊 名: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 年,卷(期):2009 6(4)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反射 岩土工程 声波测井 波速【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