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特长隧道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
“安妮和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雪峰山特长隧道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雪峰山特长隧道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雪峰山特长隧道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
雪峰山特长隧道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
根据雪峰山隧道勘察中将遇到的'技术问题、深埋隧道的勘察技术现状及雪峰山隧道的地形地质特点,对复杂地形及岩层陡倾角条件下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取得成果,为其他地区深埋隧道的勘察提供有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作 者:纪鹏 隆威 梅芳 JI Peng LONG Wei MEI Fang 作者单位:纪鹏,隆威,JI Peng,LONG Wei(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梅芳,MEI Fang(华东有色地勘局,江苏,南京,210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1) 分类号:U452.1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探 复杂地层 陡倾角 分辨率篇2: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基于对金属矿地震勘探国内外现行使用技术的分析可得,常用地震勘测方法有五种,分别是散射波法、折射波法、反射波法、井中地震方法以及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
散射波法。
散射波发在地震勘测中属于是比较高等的技术种类,主要是用于勘测非均匀分布的地下介质的地质条件,例如对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探测,一般情况,被探测的金属矿床在与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的速度差和密度差会形成散射波场,在差异较大时,地震勘探技术中的散射波对金属矿的散射波场进行探测,可及时有效的发现与矿体关系密切的非均匀体。
比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铜陵冬瓜山-铜矿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云南锡矿,都是通过散射波法对矿区进行高质量成像,基于数据的模拟发现金属矿区。
折射波法。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测中是应用比较早期的技术种类,其主要对矿区中的含金属矿的基岩、基底以及控矿构造进行研究,一眼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填图,并且确定金属矿的风化壳,例如位于乌兹别克西部地区的金属矿区,即是利用折射波法对低速区域的异常条带进行划分,主要是对金属矿外围部分的形态背景进行分析,原因是乌兹别克矿区局部异常的界面低速区域与该矿区的矿床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首先需要利用折射波法对低速异常的条带进行划分。
在地震勘探技术中,折射波法虽然投入使用比较早,但是其在应用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比如低速层覆盖在高速层下方或者是被勘测的地形结构复杂。
反射波法。
反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属于比较常用的技术种类,其主要对和金属矿有关联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对金属矿中的断层进行标注,大致反馈金属矿中含矿地质的构造,包括形态、基底和基岩起伏状态、相似沉积金属矿以及沉积金属矿等,便于有效金属矿的探寻和发现。
例如反射波发对矿区的二维或三维层面两千米以内60°-70°倾角处以及裂缝处进行地质构造上的成像。
此方法运用的成效体现在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的Mount Isa金属矿区,清楚可圈定出金属矿取的涉及范围以及构造形态。
井中地震方法。
井中地震方法是地震勘测技术中比较精细的技术种类,其在金属矿勘探中所涉及到的井中地震方法包括垂直地震剖面、跨孔地震层析成像和“井-地”地震层析成像,当金属矿发育地区的陡倾角大于65°时,属于高难度勘测种类,由于受限于野外采集与处理方法,导致部分地震探测方法的使用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因此利用井中地震方法的垂直剖面技术可在井中接受来自陡倾角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参数,有效的代替其他地震勘探技术,但是在金属矿区中大部分的井并不是呈现垂直状态的,所以发展为井下地震方法,有利于获取地下速度的详细信息,优化各个地层与界面之间的关系。
例如位于加拿大大安大略地区的Kidd Greek金属矿和加拿大魁北克北部地区的Bbitibi金属矿区中的勘探井,前者是利用井中地震方法,发现陡倾角褶曲处火山岩层中包含硫化物矿体,并对此控矿构造进行成像;后者是利用井中地震方法,对一支矿体进行二次勘探,通过对其陡倾角的火山岩进行成像,勘探到具有高波阻抗特性的辉绿岩矿脉分布。
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
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是地震勘探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种类,其是以地震勘探的记录为基础,通过对首波的动态进行分析,对地下的速度进行反演,此方法以80%以上的准确性探测金属矿区底层速度的分布,虽然地面地震成像法的探测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其在纵行方位上的分辨率不高,远远低于横行方位上的分辨率,所以,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只能用于介质速度有差异的金属矿区,比如隐伏矿体、断层处以及矿体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地带等。
通过对介质波速进行勘探,分析其对应岩石的特性,同时为地震的数据处理提供精确的校正资料,例如位于加拿大地区的Sudbury金属矿区,利用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对大型块状主要为硫化物的矿体进行地震反射的勘探,对于金属矿区地下的岩性界面的构造和形态进行探测,以便对地下深处的金属矿体进行圈定。
3地震勘测技术有待改善的问题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在应用中暴露出诸多关键性的问题,并且此类问题有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关键性问题的突破和改进。
首先是基于金属矿床地质背景的限制,此限制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金属矿体的不规则分布,而且金属矿体在几何形态上的分布尺度是非常小的,不利于勘探;第二是金属矿床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而且具有不稳定性,其地层处的倾角陡峭,岩石层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加大了勘探上的难度;第三是金属矿的表面层次的构成条件非常负责,不仅其地形的起伏变化比较大,而且表层的`潜水面和风化层很深,促使地表处的岩石以裸露的状态存在,影响勘探的准确性。
其次是金属矿资源对比其他的资源勘探,其涉及的地质和地震条件以及地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条件和问题的多样表现为:
第一在金属矿地震勘探中,目的层缺少比较深的深度,而且其背景的速度相对较高,再加上信号方面有效频宽的限制,与之进行对比,例如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环境条件为目的层最深深度可至数千米,信号有效的频宽在1-120赫兹,金属矿的频宽则为30-200赫兹;第二是金属矿地震勘探中目的层在界面上的波阻抗差非常小,致使有效的地震信号几乎检测不到,在进行有效波的分离和识别上极其困难,而且金属矿大部分为结晶岩,其不均匀性的分布特点造成变化多样的波场图形。
第三是形态各异且规模较小的金属矿床,其底层界面在横向上是呈现不连续性的,很难采取合适的地震勘探技术对其进行勘探,缺乏地震勘探方法所需要依据的基本条件,而且当地震波的波长与金属矿体的尺度相当时,地震波会产生散射现象而无法精确的对金属矿床进行探测;第四是金属矿底层纵行方向上的密度差较小,波阻抗差的获得主要是依据金属矿地质的密度差,但是其地址中的各层速度非常接近而且速度非常高,导致垂直方向的速递比较小,只有在不同烈性的岩石之间才会显现出密度的变化,所以严重影响到勘探的顺利进行。
最后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技术实践上,都存在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对于地震勘探技术尤为需要谨慎的考虑,综合金属矿区的地形特点,进行正确的选取。
4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已提出多个新型的研究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地震波散射技术,近几年更是加强了对此技术的研究力度,其以地震勘探技术的磁法、电法勘探技术为基本,以地震波散射为研究理论,确立了新领域技术的研究方向,未来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泛的。
5结束语
地震勘探技术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的,而且地震勘测技术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地震勘探技术均可运用在金属矿勘探的各个阶段,而且其对浅层与深层的质地构造的反应精确度非常高,有利于获取金属矿的空间分布状态,基于对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研究,其在未来金属矿勘探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徐x才,高景华.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地震方法技术[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S1).
[2]尹军杰,刘学伟,李文慧.地震波散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01).
[3]李战业,尹军杰.地震散射波模拟成像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02).
[4]徐x才,高景华,荣立新.从金属矿地震方法的试验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J].中国地质,2011(01).
[5]勾丽敏.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综述-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现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01).
篇3:雪峰山隧道综合监控系统
雪峰山隧道综合监控系统
雪峰山隧道工程概况 雪峰山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邵阳至怀化段的特大型隧道工程,全长6.95公里,为上下分离式4车道隧道,其中左线隧道长6946米,右线隧道长6956米.
作 者:侯二蒙 胡亚平 作者单位:侯二蒙(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胡亚平(广州海特天高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篇4:佛顶山特长隧道设计浅谈
佛顶山特长隧道设计浅谈
随着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发展,在通过山体时由于环境保护、降低施工难度、节省投资、运行维护等因素,更多的选择隧道方式敷设管道.以宝鸡至汉中天然气管道佛顶山特长隧道(全长4 783 m)为例,通过介绍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工程概况、平面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防排水设计、通风设计、管道安装设计、施工方案等,进而指出了油气管道中有关特长隧道的.设计以及施工的出渣、通风等主要技术难点.并在设计工作中进行创新,以确保天然气管道特长隧道的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作 者:向勇 Xiang Yo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 名: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09 27(3) 分类号:U4 关键词:佛顶山隧道 特长隧道 设计篇5:浅谈高原特长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浅谈高原特长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随着水电工程的.大开发,目前,很多水电工程已经转入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发达、水利资源丰富的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因此,建设者必然遇到很多施工高原技术和高山技术问题,其中高原特长隧道的施工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类施工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川西高原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对外专用大渠子隧道工程的施工实际,对高原特长隧道的施工技术做简述.
作 者:张树军 周志东 张强 作者单位:武警水电三总队,成都茶店子,610036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8) 分类号:U45 关键词:两河口水电站 大渠子隧道 高原特长隧道 施工技术篇6:杜家山特长隧道工程论文
杜家山特长隧道工程论文
1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层岩性及物性参数
隧道工程涉及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冲、洪积细圆砾土,卵石土;泥盆系中统大枫沟组及公馆组灰岩、千枚岩、千枚岩夹灰岩、灰岩夹千枚岩;志留系下统梅子垭组千枚岩,含泥炭质片岩夹云母片岩、片岩。此外,局部有长英质岩脉及岩株侵入。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岩层不同程度发生变质。
1.2地质构造
受本区构造影响,隧道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相对发育,隧道洞身穿越4个褶皱构造,其中两个向斜构造、两个背斜构造。杜家山隧道穿越断裂总共10条(854m),占隧道群全长的8.07%,其中洞身穿越主要断裂7条(累计长度834m),洞身穿越3条一般断层(累计长度20m),对隧道有较大影响。隧址区地表基岩露头节理较发育-发育,全隧道岩体受2~3组节理切割、控制,其中正洞洞身发育两组近似平行洞轴节理,为不良节理,影响范围2892m/2段,占隧道全长的27.33%。麻坪河横洞发育一组近似平行洞轴节理,为不良节理,贯穿整个横洞,对隧道围岩影响较大,岩体完整性较差。
1.3不良地质
(1)岩溶隧道灰岩区属弱岩溶化岩层,溶洞密度小、个体小,隧道区岩溶的发育多与构造破碎带关系密切。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富水性好,断层及构造发育区岩溶突水的可能性很大。
(2)高地应力条件下硬质岩岩爆和软质岩变形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10.31~27.33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8.31~16.83MPa,隧道最大埋深约773m,隧道通过硬质岩长度约2936m,占隧道总长的27.74%,隧道通过软质岩长度约6756m,占隧道总长的63.84%,在高地应力条件下易发生硬质岩的岩爆和软质岩的大变形问题。
(3)边坡稳定性工点区域麻坪河、二郎沟内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分布有较多滑坡、错落,多为堆积层滑坡、错落,不良地质体物质主要为碎石土及粉质黏土,规模较大。隧道进口及出口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风化层厚约10m,边坡稳定性差。丁家河横洞进口为云母片岩和炭质片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层间结合差,风化层厚,边坡稳定性差。麻坪河横洞及丁家河斜井进口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风化层厚约16m,边坡稳定性差。目前对隧道洞身无影响,但施工不当会对洞口和施工便道造成一定影响。
(4)偏帮及掉块全隧道岩体受2~3组节理切割、控制,其中正洞洞身发育两组近似平行洞轴节理,为不良节理,影响范围2892m/2段,占隧道全长的27.33%。麻坪河横洞发育一组近似平行洞轴节理,为不良节理,贯穿整个横洞,对隧道围岩影响较大,岩体完整性较差,易偏帮、掉块。
(5)有害气体隧道洞身在穿越志留系下统含泥炭质片岩夹云母片岩,襄渝二线财神庙隧道通过同组地层时,有低浓度H2S、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逸出。施工中应提前按规定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隧道通过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并结合含水岩组的不同,地下水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基岩裂隙水又可细分为六个含水岩组,而发育于岩溶中的岩溶水,水量不稳定,随季节变化大,对施工影响大。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表泉水流量大小、岩性和构造及水文地质计算,将隧道部位地下富水性分为强富水、中等富水、弱富水三个区(其中中等富水分为2个亚区)。隧道通过强富水区3000m/2段,占总隧道总长的28.35%;通过中等富水区5169m/3段,占总隧道的48.84%;通过弱富水区2413m/2段,占总隧道的22.8%。采用降水入渗法计算和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隧道涌水量预测结果:正常涌水量为40487m3/d,最大涌水量为120096m3/d。麻坪河横洞涌水量预测结果:正常涌水量为11829m3/d,最大涌水量为35487m3/d。丁家河横洞涌水量预测结果:正常涌水量为4772m3/d,最大涌水量为14316m3/d。丁家河斜井涌水量预测结果:正常涌水量为636m3/d,最大涌水量为1907m3/d。
3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及评价
3.1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根据对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岩爆、大变形、突涌水(泥)、围岩失稳、放射性异常、有害气体及不良节理等地质灾害: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10条及影响带(进出断层20个部位),高-极高地应力段1段,褶曲带4段,岩溶发育段、泥炭质片岩夹云母片岩带1段,物探异常带10段,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隧道进出口和洞身河沟浅埋段3处及不良节理影响带3段等高风险部位。
3.2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杜家山特长隧道全长10582m,穿越秦岭南麓低中山区,地形崎岖,地势险要,山高沟深,植被茂密,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软硬不均,地下水丰富,隧道埋深大,施工中可能存在突然涌水(泥)、坍塌、冒顶、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岩爆及软岩变形、岩溶及有害气体逸出等地质问题,隧道不确定因素多,工程难度大。隧道洞身两端为志留系下统梅子垭组千枚岩、含泥炭质石英片岩、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中部岩性为泥盆系中统公馆组和大枫沟组千枚岩、千枚岩夹灰岩、灰岩、灰岩夹千枚岩等。其中梅子垭组云母石英片岩,公馆组和大枫沟组灰岩、灰岩夹千枚岩,含钙质、石英质较多的千枚岩以及岩株、岩脉状长英岩属硬质岩,隧道通过硬质岩长度约2936m,约占隧道总长的27.74%;梅子垭组云母片岩、含泥炭质石英片岩、千枚岩、大枫沟组绢云母千枚岩属软质岩,隧道通过软质岩长度约6756m,约占隧道总长的63.84%;洞身通过10条断层,断层破碎带以断层泥砾、挤压片岩、挤压千枚岩、压碎岩等极软岩为主,长度约为890m,占隧道总长的8.41%。隧址区经历多期构造作用,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隧道穿越的重要断层有7条,一般断层有3条(累计通过断带长度为854m),大型褶皱4个。通过主要断裂有:F12宋家垭断层(280m)、F13-2麻坪河断裂(24m)、F13-4界岭村断层(100m)、F13-12纸房沟断层(60m)、F13杜家山断层(90m)、F13-18丁家河断层(235m)、F13-19东镇断层(45m),推测在DK222+000附近穿越界岭村斜卧背斜核部,在DK223+280附近穿越纸房沟斜卧向斜核部,在DK224+660附近穿越二郎沟斜卧背斜核部,在DK226+000附近穿越丁家河斜卧向斜核部。隧道洞身通过两段强富水带(总长3.55km,约占隧道总长33.54%)、2段中等富水带(总长5.319km,约占隧道总长50.26%)、2段弱富水带(总长1.767km,约占隧道总长16.7%)。隧道洞身在DK227+260~DK228+150(890m)段通过含泥炭质片岩夹云母片岩带。隧道洞身在DK220+340~DK224+470(4130m)段埋深350~773m,存在高-极高地应力。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褶皱带核部、含泥炭质片岩带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容易产生突然涌水、坍塌、冒顶、变形量过大等地质问题;隧道在软质岩区及软硬岩交互段可能出现坍塌、掉块及局部段落的围岩变形量过大等地质问题;硬质岩区一般岩体较完整,但受多组节理、裂隙切割,存在掉块、高地应力下的岩爆以及强富水性问题;隧道在含泥炭质片岩可能出现低浓度H2S、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逸出;该隧道还存在岩溶等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隧道地质条件一般,局部段落较差。
4结束语
杜家山特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为高风险隧道,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以地质编录为基础,TSP为先导,发现异常段落时增加地质雷达及红外探水进行确认。对岩溶发育区及确认的异常段落进行超前钻探,各种手段相互验证,进一步查清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对于易发生塌方和大变形等断层破碎带、褶皱核部及浅埋段等地段,应加强衬砌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减少对围岩的影响,保证围岩的稳定性。
篇7: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激发技术探讨
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激发技术探讨
针对黄土塬地区激发岩性疏松、吸收衰减严重以及黄土层下伏高速层,下传能量弱等问题,探讨了激发因素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激发质量的对策.首先,对黄土塬地区的表层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分析激发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井深、激发药量等试验,并通过对比分析试验资料,确定了中深井、小药量、多井组合的.激发方式.利用该激发方式获得的地震资料,频率高,有效反射能量强,信噪比高,资料的品质明显提高.
作 者:赵延江 Zhao Yanjia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处,山东东营,257001 刊 名:石油物探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年,卷(期): 45(6)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黄土塬地区 激发方式 激发试验 井深 药量 频率 能量 信噪比篇8:高分辨率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探测隐伏断裂实例
高分辨率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探测隐伏断裂实例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反射波法探测了福建某火电厂场址内的隐伏断裂.结果表明断裂显示清楚,为一走向NE40~55°,上断点埋深为11 m和31 m,断距2~4 m的正断层,为工程避让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作 者:连玉平张锦福 林松建 陈伟 LIAN Yu-ping ZHANG Jin-fu LIN Song-jian CHEN Wei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350003 刊 名:西北地震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年,卷(期): 29(3)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 隐伏断裂 地质解释篇9:隧道工程实施技术论文
隧道工程实施技术论文
1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管理要点
1.1洞口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主要技术管理要点
(1)洞口工程施工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和洞口的相邻工程进行一个统筹的安排、并且要尽早的来完成,在施工的时候,最好要避开雨季或者是严寒的季节。
(2)洞口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先检查其边坡和仰坡以上的山坡是否足够稳定,要及时的先清除上面的悬石、并对危石进行彻底的处理,除此之外,在施工的时候也要实施一个不间断的监测和防护措施。
(3)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形,对洞口的边坡和仰坡及早的做好坡面的防护工作,确保洞口处于稳定的状态。如果采用喷锚或者是砌石的护面,坡顶和坡脚就应该采取绿化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仰坡的范围之内可能出现的地表水的下渗情况以及减少对坡面的实际冲刷。
(4)对于洞的顶边以及仰坡周围的主要排水系统的修建,可以在雨季前提前完成。
(5)隧道在进行开挖的时候应该力求早一点进洞,而且要避免出现深路堑的情况或者是出现高边坡的情况,然后还要尽量的减少对于山体的实际破坏,防止出现水土流失。
1.2明洞和洞门方面的主要施工技术要点
(1)明洞施工的技术要点:明洞的施工必须要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对地层进行一个预加固的过程,然后进行分层的开挖和支护措施,对于边仰坡来说,要进行分级施作,采用喷锚支护、格槟网、植草等各种方法使其保持稳定。对于明洞的侧壁基础来说,应该在稳固的地基之上,其基础宽度以及埋埋深度必须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如果侧壁两侧的地基比较松软或软硬不是特别均匀的时侯,应该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2)洞门施工的技术要点:对于隧道的洞门施工也应该及早的完成,而且还要尽量的避开雨季或者是严寒的季节进行施工。隧道的洞门端墙必须要在土石方开挖了之后就及时的完成;而端墙和挡翼墙基础的基底承载力则必须要满足具体的设计要求,其承载力可以采用静力的触探试验或者是标准的贯入试验来进行检测,在必要的时侯还要采用载荷的试验进行检测。对于端墙和挡翼墙的基础,如果是位于软硬不均的一些地基上的时侯,除了应该按照设计是要求来处理之外还应该在其分界处设置一条沉降缝。
1.3开挖施工的技术要点
隧道在进行开挖的时候必须要采取一切的保护措施使围岩具有较强的自承能力,主要的措施就是光面的爆破技术、预裂的爆破技术或者是非爆破机械辅助的开挖方法。拱部则应该采用光面爆破的技术,侧壁则应该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底板(仰拱)一般要预留光爆层,以便进行光面的爆破工作。一般情况下,光面的爆破和预裂的爆破参数是要通过具体的试验来确定的,而且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爆破效果来进行不断的调整。隧道的具体施工方法必须根据地质情况、断面的实际大小、结构形式、机械配备情况、周围的环境等来确定。
1.4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隧道的开挖是必须要配合及时的支护工程的,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尤其是对于软弱的围岩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多种的加固措施来提高这种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还要视围岩的实际岩性、层理结构、水文地质情况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护。防护的方法主要有加固地层、稳定掌子面、及时闭合支护结构等,很多情况下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时侯,还可以采用洞内、外来相互进行加固的.方法。
1.5监控量测的技术要点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把现场的监控测量作为一个工序来引入到整个的作业循环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的地质预报来作出一个详细的评价,并优化好其中的设计参数,实施一个动态的管理。监控测量工作一般是紧接着开挖和支护作业工作的,按照其设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实际的布点和监测工作,然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及时的调整测量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其所得到的测量数据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与工程的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其具体的支护参数,做出正确的施工决策。在工程开工之前,要根据具体的隧道规模、地质地形、支护的类型和参数等来进行具体的监控和测量的设计。设计项目主要是测点的具体布置、量测的频率、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量测人员的具体组织等。隧道在进行监控量测的时候,项目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工程规模的大小来设计出一个最为合理的方案。
2结束语
总之,隧道工程施工组织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而且又系统性的工作。在工作当中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隧道工程高质量和高标准按期的完成,最大限度地节约开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任开富 单位: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篇10:特长山岭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
特长山岭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
介绍了大相岭隧道(俗称泥巴山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指出该工程由于采用了有效的支护技术、开挖顺序、超前地质预报和相应的'围岩量测,避免了因围岩挤压发生的变形侵限及塌方,提供了同级围岩施工先例.
作 者:张学武 ZHANG Xue-wu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山西,太原,030079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14) 分类号:U455 关键词:隧道工程 挤压变形 施工控制 新奥法【雪峰山特长隧道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技术】相关文章:
2.隧道工程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