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河里的月亮课文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道北卡洛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一年级河里的月亮课文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一年级河里的月亮课文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一年级河里的月亮课文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一年级河里的月亮课文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一、朋友对对碰。
bú yào jīng dong ān jìng zài lái jīng liàng晶亮安静惊动不要再来
二、我会按要求写
1.“东”字共画,第四画是()音节是()
2.“让”字是()结构,音节是()。
3.写反义词。东―下―圆―静―
4.组词语。会()()()两()()()让()()()
三、读一读,说一说。
滚圆圆滚滚圆滚滚的皮球晶亮亮晶晶亮晶晶的_________
答案:
一、晶亮jīngliàng安静ānjìng惊动jīngdong不要búyào再来zàilái
二、1.五丶dōng2.左右ràng3.东-西下-上圆-方静-动4.开会大会不会两个两人两本书让路让步让座
三、星星
篇2:《清贫》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一、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筹集( ) 深山坞( ) 奢( )侈( ) 抛掷( )
掬( ) 拉萨( ) 气势 磅礴 ( ) ( )
沧桑( )( ) 结痂 ( ) 匍匐( )( ) 朝觐 ( )
二、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骗( ) 坞( ) 侈( ) 矜( )
偏( ) 呜( ) 移( ) 怜( )
三、解词
1.齿冷:
2.奢侈:
3.矜持不苟:
四、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委员遗著有 《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等
【课内阅读】
①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 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到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②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个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⑤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⑥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所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 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此句用了什么描写方式?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
2.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答:
3.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这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为什么这样说?
答:
4.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为什 么呢?
答:
【试题答案】
一、chóu wù shē chǐ zhì
jū sà pángbó cāng
sāng jiā púfú jìn
二、骗( 行骗) 坞(深山坞) 侈( 奢侈) 矜( 矜持)
偏( 偏向) 呜(呜呜哭) 移( 转移) 怜( 可怜)
三、1、耻笑 2、过分花钱追求享受 3、庄重严谨,一点不马虎
四、《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课内阅读】
1.动作描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吓唬方志敏,让他说实话,交代出自己的宝贝藏在哪里
2.无畏而又乐观
3.语言描写因为这个国民党兵用看国民党大官的眼光看待方志敏,认为他也一定有钱
4.因为用看国民党大官 的标 准评价,方志敏的传世宝只能让人耻笑
篇3: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解答题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2+10a+25 ②m2-12mn+36n2
③xy3-2x2y2+x3y ④(x2+4y2)2-16x2y2
2已知x=-19,y=12,求代数式4x2+12xy+9y2的`值.
3.已知│x-y+1│与x2+8x+16互为相反数,求x2+2xy+y2的值.
答案:
①(a+5)2;②(m-6n)2;③xy(x-y)2;④(x+2y)2(x-2y)2
篇4:母鸡课文的同步练习题目
母鸡课文的同步练习题目
照样字,出几个带有动物的成语。
马到成功 _________ _________
龙飞凤舞 _________ _________
阅读下面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写下来。
2.给短文后半部分加上标点。
3.这篇课文以“我”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我”母鸡。后来“我”喜欢母鸡,因为它、、、、。
篇5:初中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初中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解答题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2+10a+25 ②m2-12mn+36n2
③xy3-2x2y2+x3y ④(x2+4y2)2-16x2y2
已知x=-19,y=12,求代数式4x2+12xy+9y2的值.
已知│x-y+1│与x2+8x+16互为相反数,求x2+2xy+y2的值.
答案:
①(a+5)2;②(m-6n)2;③xy(x-y)2;④(x+2y)2(x-2y)2
篇6:初中语文课文《背影》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同步练习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黑的字注音。
狼jí________ chóu__________躇 蹒跚_________
琐屑________ 颓唐___________ diàn__________记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儿女〈节选〉
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
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 “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
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写信责备我,说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厌到如我所说;他说他真不解。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了,到什么中学好呢?——这样的话,他和我说过两三回了。我对他们只有惭愧!可是近来我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团聚起来,其次便该给他们些力量。我亲眼见过一个爱儿女的人,因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们,便将他们荒废了。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现在这样下去,孩子们也便危险了。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们像我自己呢?这一层,我在白马湖教初中学生时,也曾从师生的立场上问过丏尊,他毫不踌躇地说,“自然啰。”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啰。”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极贤明的办法。
5.朱自清亲情散文贮满一种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在《背影》中朱自清以儿子身份写父亲,在《儿女》中以父亲身份看儿女。身份不同,真情却同样。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朱自清爱子之情
的细节1~2处,并作点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和《背影》一样,都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构思精巧、严谨和谐的结构美。《背影》以“背
影”为线索,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结构严谨。试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及《背影》,说说你对朱自清的印象。
⑴、朱自清父亲是朱小坡。朱自清的四儿子朱思俞说,他对父亲的的记忆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已经13岁;陌生是因为他与父亲在一起只有三年。
⑵、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个歌手答出《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但张冠李戴把这个“背影”说成鲁迅。
⑶、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创新
母爱如温暖的怀抱,父爱像巍峨的大山。爱的表现形式不同,每一份爱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每一位父亲,不管是穷是富,都怀有一颗慈爱的心,爱子女,爱家庭,爱工作。用他并不宽厚的臂膀尽力撑起一片温情的天空……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重读《背影》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
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9.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因为爱是不能忘记的。150字左右。
12.下列诗句哪一句可体现父母爱子之情?有些诗句是你没有学过的,你可以猜一猜。
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⑵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完背影,做完以上题目,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并把它说给父母听,爱要说出口。
参考答案
1、藉 ;踌;shān; xiè ; tuí ; 惦。2、琐屑;情郁于中;蹒跚。3、这是我的自责。意思是太不懂事。类似的还有: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4、示例:父爱就是父亲送别时蹒跚的背影。5、示例:“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儿女多,纷争也多,朱自清很耐心。原来父爱也温馨。6、如:对自己的检讨,要努力尽到父亲的责任,教育好子女。7、儿女情况——检查自责——目标期望。意近即可。8、综合课文、选文、材料、课外阅读,力争全面、明确。如:他情感丰富细腻,是个学者,很有骨气。9、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10、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11、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12、(1)13、没有统一答案。
篇7:课文雪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课文雪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作业导航
1、理解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关键语句,品味文章内涵;
3、体会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磬口(qìng) 脂粉奁(lián)
B、模样(mó) 胭脂(yīn)
C、朔方(shuò) 旷野(kuàng)
D、凛冽(lǐn) 眷念(j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B、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至极了。
D、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C、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D、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
⑴、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⑵、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6、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8、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______觉得细腻,______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_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______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_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______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9、给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属于_________描写,描写了_______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对下列几个句子中,描写幽静的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和②相似,③和④相似
B、①和③相似,②和④相似
C、①和④相似,②和③相似
D、①、②、③、④都相似
12、北国的秋有何特点?试找出突出这些特点的句子。
试一试
13、根据文意,填入恰当的比喻句,并使之完整。
是呀!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生辉灿烂的,它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霞,灿烂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因而它才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mú
yān)
2、A(释)
3、略
4、C
5、
⑴
滋润美艳。
⑵
独立不羁,昂扬向上。
6、从上下文看似乎不需转折,却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
7、“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江南的雨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8、对比;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未经磨炼,不能保持长久;而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的境遇下奋力抗争,这正是作者的精神的体现。
9、既
又
并且
因为
所以
都
10、景物
秋
槐树的落蕊
蝉声
11、C(①、④是以动衬静,②、③是写静)
12、清静、悲凉。第二问略。
13、晚年
收藏了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
庄重
深沉
含蓄
灿烂(意思接近即可)
篇8:课文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课文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音字构成词语。
( )其谈 ( )有礼 ( )不舍 ( )善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 )
⑵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
⑶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
3、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是( )
A、何必太精明呢? B、不是差不多吗?
C、何必太认真呢? D、以上皆非
4、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5、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7、(2006年武汉试题)根据语境和句式仿写。
也许,在绚丽的天空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苍白,你会懊恼;
也许,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会自卑;
也许, , , ;
然而,你却不知道,你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有浪花的轻快, 。
二、同步解读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8、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9、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0、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1、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12、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
参考答案:
1、依次填:夸夸、彬彬、依依、循循
2、⑴明白;有名
⑵道歉
⑶指死亡
3、B
4、因为大部分中国人做事马虎,不认真。(意近即可)
5、①把糖买错;
②把省份搞错;
③记账不分十、千;
④搭火车迟到;
⑤请牛医生治病;
⑥认为活与死差不多。
6、“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7、句子示例:也许,在宽阔的原野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假狭隘,你会不安。短语示例:小草的翠绿。
8、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批评的态度。立传是为了告诫后人办事不认真的危害。
9、搭火车迟到;请牛医生治病
10、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
11、批判;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
12、“差不多”先生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作者借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刻画,揭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
【一年级河里的月亮课文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相关文章:
2.同步练习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