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学故事
“小甜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我的留学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我的留学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的留学故事
初,我在国内申请留学时, 完全没有概念,对留学中介说,哪个国家能拿到签证就去哪里。那时,新西兰比较容易申请,我的几个朋友刚到新西兰商务考察,说还不错,但我看过他们拍的VCR后,其实还是没有任何感觉。只是想,反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先出去看看再说。那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问移民政策,只是想先走出去。我大学读的中文系,因有管理工作经验,中介帮我申请的是英文课程加MBA。签证很顺利,一周获得批准。
语言申请了24周,住在寄宿家庭,是斐济籍印度人。在最初的一个月,我几乎没怎么吃东西,印度人的味道受不了。Homestay妈妈人很好,我那时英文很烂,也不知该如何交流,她看我不吃饭,让他儿子开车带我去超市,告诉我喜欢吃什么就拿什么。我也只买了西红柿和黄瓜。也不觉得是受苦,因为我相信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
读语言的时候我很用功,每天至少学习8小时。随着语言学习将要结束,开始计划专业的学习。那时,英文好一点了,能和老师交流了。我问老师,对我未来的学习和专业有什么建议。老师问我,你将来的计划是什么。我说,首先要能提高英语,然后找工作留下来。老师说,那就不要读MBA了,因为写的东西比较多,对英语交流提高不是太大。他建议我读大专或者本科。
我当时在国内已经读完了本科,但来到后才知道,在新西兰生活工作,最重要的是英文、个性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当然,如果专业是IT、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水平也很重要。所以,我不介意重新读一个大专和本科。因为深知自己没有读理工的可能,选择就比较少了,在商科、传媒、教育等专业中,选择了最普通但就业面也最广的商科读,我的专业是marketing。
开始读专业课时我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但听不懂我上课也从不走神,努力去听每一个词。而且,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坚持了半学期,也就是7周(新西兰大学一学期是14周上课时间),接下来就不那么吃力了。一个学期后,我发现我几乎可以听懂老师讲的每一个词。我还记得会计原理那门课,考试后发成绩,老师在我的卷子上写下top marks,我表面平静,但其实开心和得意极了。努力就会有成绩。因我选的专业是marketing,有很多与此相关的科目。这时,我发现工作经验对学习相当有帮助,因会涉及很多案例,我的理解能力明显比班里的小同学要好很多。而且,我对那些西方公司的案例有浓厚的兴趣,非常享受学习的过程。
我找工作的经历比较特殊一点。但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个努力就有收获的地方,没有人事关系和特权阶层的困扰。任何人都有机会。我在读书期间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兼职,做一些文案翻译的工作。公司老板热心政治,是新西兰行动党的候选人。我在业余时间也义务写写关于行动党的宣传文章等。毕业前的几个月,我老板成为了国会议员。他当选后,国会有2个助理的名额给他。他问我,有无意愿给他做助理。就这样,我和国会签了工作合同,负责国会议员的奥克兰选区办公室的工作。我底毕业,5月递交了移民申请,同年7月获得批准,我的职位是officemanager。当时我的签证官给办公室打电话调查,正好是我接的,他问问我工作的情况,然后又和我老板通了电话,问了我负责的范围。2周后我的移民申请就批准了。因为那时我的工作非常忙,几乎没有用心去准备移民的事情,就在每天的忙乱中批下来了。没有煎熬,没有纠结,甚至没有等待。
现在说起来风轻云淡,但其实不那么容易。当时的困难不是移民,而是工作的强度,以至于几乎没有时间做移民申请,抽一点零星时间陆续准备申请材料。移民获批也没有时间高兴,一堆难度和强度都很大的工作在等着。我想说的是,只要认真工作,移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和一个可预期的目标,不必每天惦记着、纠结着、焦虑着移民的事情。只要正常、努力、乐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结果就在不远的地方等你。
篇2: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我的高中在渥太华。开学的时候,我的英语通过3年的锻炼已经大部分过关了。但第一天迈进学校的时候我仍然很紧张,站在走廊里,看着那些比我高很多的大同学,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虽然日子就已经过去了3年,但那一天的事我却记得格外清楚。
加拿大的高中是四年制,从Gr9到Gr12,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四门课,因此一个学期里每天上的课都是一样的。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15放学,每节课75分钟,加上1小时的午饭时间和课与课之间5分的间隔。开学第一天是个“试运营”一天的课程被压缩成了半天。早上8:55,只见我忧心忡忡的拿着我的课程表在走廊里漫无目的地找着我第一节课的教室。虽然在初中已经习惯了这样做,但是这个高中比我上的初中可大多了,虽然课程表上印着教室号,但像我们这样的新手也要找上一会儿。我的第一节课是科学(Science),费尽周折后我终于找到了教室,我晕,竟然是在地下一层!不过总算是找到了,赶快进去吧!可是,一进门我就觉得不对劲,怎么同学们都那么高?!
不过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也没怎么大惊小怪。等到在座位上做好,老师发下来course outline时,我才知道坏了,怎么上面印着个“Chemistry 11”?!?
一问老师才知道,原来学校分Day1和Day2。Day2时课程表是颠倒了的!单数日是Day1,双数日是Day2,而那天正好是个双数日!
真够倒霉的,一开学就碰上这种事。怪不得我觉得有些怪,就算是白人也不可能在14岁时长那么高啊。
在那天之后的日子里我总算是没碰上什么麻烦事。感觉老师们还行,特别是科学老师,给我的印象很不错。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我的快乐高中之旅!
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在学校里的朋友大概有点稍微那个...少了一点。主要还是因为我天生比较内向,不能主动去与陌生人交谈。但是,朋友很稀少,后果很严重。在加拿大上学有朋友是很重要的,不然严重的话可能你会被列为“Loser”中的一员,到时候你再想交朋友也很少会有人理你了。怎么办呢,我就开始在我每天的4个班里物色我看着顺眼的人,然后试着去与他们交朋友。因为我选了音乐课,所以我也参加了学校的乐队(我吹单簧管),这给了我又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后来又通过结识在这里上学的我以前在初中的朋友的朋友(希望我没能把你绕晕)和在中午打篮球,我勉强有了三四个好朋友和三四个一般朋友(等级划分的比清朝还封建)。现在上完十年级后,我已经有了十五六个朋友和七八个比较要好的,而且各个国家和种族的人都有!十一年级我准备再把我的朋友圈扩大一点,争取不再内向。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你一定要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他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加拿大不像中国,你可以选择整天关着门读死书。如果你没有朋友,在学校里没人会喜欢你,包括老师,因为他们认为你这个人不会与别人相处。如果你的学习又很好,那么“Nerd”的大帽子就会被当之无愧地扣在你的头上了。
还有就是不要只交中国朋友,什么种族的人都要交。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你的英语水平,也可以帮助你去融入到加拿大的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去。
延伸:如何申请加拿大公立高中
加拿大的公立中学优势在于学校规模大,课程设置齐备。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十年级开始在安省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私立高中学习,一年半修完了该校十一和十二年级的所有课程,几乎每门课都是全班第一。十一年级后在该私立学校已无课可修,故转学到多伦多一所有名的公立高中。她最近两门SAT II都考了满分,并在今年的加拿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进入了全国前十名。现在正在准备考SAT I,拟申请美国名牌大学。
另外公立高中学生多为本地人,置身其中容易让学生更早溶入加拿大社会。公立学校在学业上对外国学生和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没有特殊照顾,故课程对留学生而言挑战性大,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较高。如果学生学业优秀,自理能力强,年级较低,选择公立中学能充分享受典型西方教育系统的优势,居于较高的起点,为将来进入加拿大或美国的名牌大学铺平道路。
公立学校的招生录取通常由教育局统一进行,各学校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学费及相关收入也归教育局,与各校无关,故校方其实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兴趣不大。多伦多学区外国学生总数维持在1000名左右,分布在所属的各中小学。
公立高中申请程序并不复杂。新生一般秋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虽然为5月,但最好的中学很快名额就满了,故申请越早越好。申请时需要提供最近两年的成绩单,要列出学过的所有科目(包括政治,体育等)。中英文各一份,都需要学校盖章。在申请时可填写三个自己心仪的学校。但如果这些学校没有名额,教育局将为你指定别的学校。
公立学校原则上可由学生自己申请,不一定要通过留学中介机构。但各个学校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申请人对教育局下属的学校毫不了解,任由教育局指定学校的话,也许不能进入最适合自己的名校。另外申请人在中国,在加拿大寻找可靠的监护人和合适的寄宿家庭也非易事。所以在申请时最好能得到熟悉当地情况的朋友的协助,也可委托一些可靠的中介机构代理。
教育局在审核了申请后,将发出正式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凭此在加拿大驻中国领事馆办理学生签证。到教育局报到之后,将参加一个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水平。英语不够熟练的学生会被要求在学习其它课程的同时,补习一段时间的英语(ESL)。
十八岁以下的留学生在加拿大读书需要监护人(Custodian)。监护人必须是加拿大公民,家住学校附近。学生家长必须提供公证过的监护人委托书。监护人也必须公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录取后需要在学校附近找寄宿家庭(homestay)。最好是当地出生,英语为母语的家庭,以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留学公立学校的开支一般稍低于私立学校,但费用也不菲。按多伦多教育局的现行标准,学费和健康保险费一年为1加元,食宿费每月约850加元,监护费每年1000加元,另外加上文具和交通,每年大约在23000加元左右。
在加拿大高中毕业的留学生将获得正式的毕业证书。如果英语成绩不错,在申请大学时与其他加拿大学生具有同等竞争力。
篇3:我的澳洲留学故事
【学生背景】
YY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就读澳洲墨尔本大学Master of Engineer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专业。毕业后就成功在墨尔本的IT公司找到工作,先后任职于3家IT公司。Y是一个极其低调的同学,毕业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也因此得知他在澳洲混得很好。问及其任职公司和薪酬,这家伙向来都是一笔带过。其父亲却是一个极其热情的人,Y同学出国后还相当热心的给我介绍其朋友办留学,办旅游签证。开玩笑说:“不介绍给我,还能介绍给谁。”这种亦客户亦朋友的感觉,再次让我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职业成就感。
随着澳洲推出PSW工作签证,越来越多人关心毕业后能否在澳洲找到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永远没有准确的答案。还是那句话:看你自己的能力!Y同学毕业后在没有拿到PR的情况下,依然能在澳洲混口饭吃。因此,我鼓动他给我们写写他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爱逃课,却又混得很好的“奇葩”怎么说。
来澳洲的主要目的,一开始也不算是为了移民。当时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抱着想在自己专业稍微钻研深一点的想法,忐忑不安的踏上了通往袋鼠国的路上。然后就有了我自己4年独特的道路。下面挑几个方面说说吧,哥走的路子比较弯,所以只能在尽量不教坏小朋友的情况下和大家谈谈一些比较正面的东西,给大家点正能量,以免大家在这边感觉彷徨无助。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到学习,还有工作的两个方面。
【关于学习】
之前被陈老师问起我平时如何学习的,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惭愧的。因为对于我的学生生涯来说,坏学生的不少习惯都集中在我身上,例如逃课。但是至于为什么学习成绩还算可以这个问题,是和兴趣有关。 于我人生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的兴趣,刚好和我学的专业和工作都对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一点真的没有错。这个这个和你学习对上了你基本上就可以在很多时候都对你的学习生活保持一种比较高度浓厚的兴奋,特别是面对临近期末如山的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兴趣的功力就立马显现了出来。曾试过在一个期末4门课3门都有最后大PROJECT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基本上每天只睡3~4个小时然后成功完成每周单挑一门功课大PROJECT,而且最后都拿到了不俗的分数。
算是学生生涯里面一个比较变态的HIGH LIGHT了。说到这里不妨提提你们将会遇到的GROUP WORK这个东西在每个专业的课上基本上都很常见。 你们有些同学可能也许在国内也经历过许多TYPICAL的GROUP WORK情况。 譬如很多时候其实所谓的GROUP WORK也就只有你一个人在做,然后别的人都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或者本来分工的时候信誓旦旦然后平时都不出现到LAST MINUTE的时候才开始问你需要帮什么,或者更过分的就是LAST MINUTE的时候打电话来看看你做了没有,查一下到底是不是要一起团购上方舟的船票。你或者会有一些比较天真的想法就是说出国了,也许外国学生会好一些。其实这些状况并不是一个中国特例,会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外国人也不例外。有上进心的LOCAL或者外国学生。老实说还是很稀有,通常那些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都会在高分区向你微笑招手。
你如果能和这些人同组的话你会受益匪浅,不过我是在说你也有努力和他们一起完成这个课业的前提下,否则你的下场一般就会在半途被大神踢出去或者作业上交的时候会被打报告上去说你什么都没做(老师也有在查这个,因为已经太普遍的情况了。)所以,在GROUP WORK的时候,你很多时候事需要有自己把这个所谓的GROUP WORK啃完的决心,剩下的就得看你是不是交友不慎了(笑)。
我自身的经历是。第一年和一个极品同组做研究性论文,结果事要交论文还有上去讲10分钟的PRESENTATION。当时连需要阅读的文章都帮忙找好了,结果。最后一分钟被问我发过什么给他。 而且论文也是一个字的贡献都没有。这个极品后来在我们学院的经历,我也略有所闻,但是也不会觉得他受到如何的对待会有什么可怜他的想法,真的事自找。这个是一种,单单拖累自己组员的。更有甚者,不但可以拖累自己组员。还可以拖累好几个别个组的进度。因为他什么都不做,最后每次都是哭爹求娘的让和他同组的单飞。然后他的同组不堪重负过来和我说既然这样了这个我得去那边救火,这边你帮我撑着。有时候你遇到这样的极品你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吧。也就只能够能躲就躲了。这个也就是后来我很多GROUP WORK的作业也单独做的理由。虽然辛苦些,但是你能获得的东西还是非常的多的。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说你们都去单挑好了,而事,你要尽可能的去找能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实在不行了单挑也可以,可以锻炼你非常多的能力,但是友情提醒一下同时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澳洲有很多都是课程型的研究生,我也是申请的这种。读完的感觉就是,你如果只是掌握了书本上的还有考试高分过了。恐怕对你日后工作什么的,帮助还真的不算太大。算笔帐, 每门课都有所谓的TEXT BOOK, 所谓的TEXT BOOK,一般都有好几十个章节。而一个学期只有12周,每周大约也就3小时,除掉可能的TUTORIAL1小时。其实课堂上能给你的真的事非常非常精华的浓缩。说白了就是给了你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学好了以后你学习别的东西还是更容易一些。这些都是打基础的知识。 而且很多的这些东西。理论性很强,但是实用性嘛,就算了。这个是他们能提供的,然后你怎么发展就是一个你应该自己去掌握的事情了。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大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把它做好做大。然后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譬如说现在在你们专业市场上普遍流行的软件啊,操作啊。之类的。能多听多学多应用的话对你以后找工作是相当的有用。
篇4:我的澳洲留学故事
作为一名作业治疗学的学生,虽然我学习的主要地方是在Health Science的Cumberland校区。不过初来乍到,悉尼大学的主校区是一定要游览一番的。首先,对悉尼大学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极其优美与幽静的校园环境了。英式古堡风格的建筑,花园式的开放绿地与鸟语花香的公园都带给人极深的印象。其次悉尼大学主校区的图书馆也是南半球最大的,书籍种类琳琅满目,是个学生自习寻找资料的好去处。
不过说到Cumberland校区的话,它处于悉尼西区一个大站Lidcombe的旁边,需要搭乘Bus来往于车站和校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这个校区比较与主校区的话显得更加幽静。因此,对于学生住宿地点的选择就很有讲究了,远了,交通不方便;近了,离市中心远,购物生活又会有困难,于是如何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就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了。不过,从我个人来说,偏远安静的社区反而能有助于我对于学习的专注。
这边的师资力量普遍很强,老师都很耐心以及平易近人,课堂上有问题提问的话,基本上都会很乐意回答学生的疑问,知道你弄懂为止。
另外,校园整体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浓厚的,不像悉尼大学商科或其他学科,中国学生在这边一个班级里的比例是极低的,大概最多也就是10%的比例,很显然,这就对于中国学生口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学Health Science的本地学生的上进心和努力程度也是我来之前所想像不到的,几乎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用功,这些学生的年龄层也大概在30岁以上,甚至有40多岁还来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从我的观点来看,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的话,除了这门课程所急需的writing和speaking这两项基本英语能力以外,时时保持一种积极投入学习的状态对于最后顺利通过学科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语言,对于选择来读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一下子拿到学校所要求的雅思4个7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于是报读这边的CET的DEC语言课程就成了一个常见的选择。像我就是通过了DEC15的课程,然后才达到要求就读正课的。对于这边的语言课程,我想说的是这并没有我之前所想像的那么难,只要你保持一颗真正想学到东西,提高自己英语能力的心态的话,毕业应该是不会太困难的。不过,话虽如此,有一点我还是想要提醒未来学生的是,每一届的DEC最后总归还是会有一些同学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毕业,比如我们这一届,大概就有接近10名的学生不能按所计划的如期前往相关专业学习。因此,就如我说的,不要太紧张,但还是要端正心态。
篇5:我的澳大利亚留学故事
一直很想把过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可是每次拿起笔下定决心写的时候,都是以眼泪收场,因为心还是很痛,心中的心结无法打开,心中的痛苦无法释怀。小亮(我的表弟)说,如果我觉的太痛苦的话,就不要把它写下来,不要强迫自己把心里的痛给翻出来,让时间封上封印使它永远埋葬。我想这也许是一种忘却的好方法。但是现在已经释然,把它写下来告诉世人,生活是多么精彩!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你所拥有的。
带着许多人的期望,带着朋友们的羡慕,特别是家里的人期待我终于拿到了留学签证来到了澳洲。爸爸,妈妈,姐姐和外甥已经来悉尼半年了,姐姐和姐夫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单的在中国生活,担保我来悉尼留学,一家子在海外可以团圆,我心里非常感激他们,更庆幸姐姐嫁了个好老公,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在坐了9个多小时的飞机后终于到达悉尼国际机场,心中无比兴奋的等待着和家人见面。我比其他留学生幸运的是,到了机场是全家人来迎接的。我远远地就看见姐姐在四处寻找着我的身影,然后是爸妈在后面跟着跑,还有那可爱的小外甥,他的两条小腿也在努力跟上妈妈。看到这副情景我心里感觉自己是何其幸运!能来澳洲留学而且是全家在身边陪伴着,是多么幸福!有多少留学生是孤身一人来到海外的?我好幸运,感激姐姐和姐夫给我的机会!更感激我有个很爱我的家人,可是为什么我觉得很茫然?这难道真的是我自己想要走的路吗?澳洲的天空是那么的湛蓝,没有一丝白云,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怡人,阳光明媚,像天堂一般。我满心祝愿我们全家能在这如画的国度里生活的开心幸福。
刚到悉尼的第二天就到学校报到,其实我已经错过两个星期的课程了。学校离家太远了,来回坐火车也要花2个小时,还得转车,这就意味着六点钟我就要起床。刚开始很不习惯,找不到方向,也不看不懂站台的火车时刻表,老坐错车,不是跑到遥远的北区就是西区,我相信刚来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姐姐为了锻炼我的英文和让我尽快的适应澳洲生活,她让我自己寻找方向,找不到的话就问人,凭着我那可怜的口语对着那浓重澳洲英文口音,我很勉强的搞懂了他们在说什么,呵呵!澳洲人其实挺不错的,很愿意帮助人。刚开始的10个星期是学语言,为了将来读大学打好基础,我努力地学习,一个星期的学费是350快澳币,贵的惊人!我一定不能浪费姐姐的钱,学好语言的话是节省费用的。10个星期后,终于熬到语言过关,老师说我可以去读预科了,我开心不已,可是我没有拿到语言毕业证书,这就造成我之后学习的困难,也不知道这是学校的诡计。接下来的日子总是在忙碌中度过,爸爸妈妈的探亲签证到期了,只剩下我,姐姐和外甥。爸妈走之后,家务活几乎都让我担当了。自我上了预科以后,课业很繁重,有六门课,有六个期中考试,六篇大作文,六个演讲,还包括期终考试,其中还有法律,经济学之类的,我对澳洲一无所知,疯了!这可能澳洲教育制度规定,所有的海外学生都必须了解澳洲本土文化背景,包括人文,地理和法律。我一直以为把书读好了就可以了,因为学费太昂贵了,我不想加重家里的负担,特别是姐夫,他支持着全家的经济支柱,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再累再苦也要撑下去。每天都学习到2点,早上要六点起床,做早餐,可是我总是来不及吃完早餐就出门赶定点的火车,如果迟到的话我的出席率就达不到80%,我的签证就会被取消的。我央求姐姐能否减轻家务活,我实在挤不出时间来做更多事情,因为很多课目我必须花比别人多2倍时间才看得懂。她用着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给你那么多钱读书,居然还跟我讨价还价,你做点家务是应该的。”是的,我不应该这么自私,我做多点是应该的。也许觉得她对我实在太好了,给了我想要的一切,我就得听她的。我们住着大HOUSE,二层楼,有3个房间3个厕所,一个大厨房。光清洁就得花上一个多小时,还要做早起做早餐给姐姐吃,她既不用上班也不用上课,唉!我心想算了,谁叫她是我的姐姐呢?我每天也只睡4个小时,一到下午的课程统计学我就开始打瞌睡,有时侯老师会提我问题以此来提醒我要精神集中,可是我真得很累,打瞌睡都变的很奢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姐姐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经常发脾气。我理解为了坐移民监夫妻两地分居是很难受的,对孩子更不好,拿我发泄,当出气筒,我既不敢顶嘴更不敢大声说话。最为难受的是每个到星期一跟她要钱,买火车周票的时候,她就会瞪着我说:“你知不知道你花了我很多钱啊?做点家务就诸多要求。”她那双充满着怨恨的眼神瞅着我,我不敢出声只希望不要迟到,求求你了,我以后会报答你的。好不容易要到钱,心里想着下个星期又该怎么办呢?有时要趁她开心的时候跟她要点钱的话就比较顺利了,可是这种情况很少有,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作业一大推,很多都看不懂,听不懂,压力好大呀!
1.我的留学故事
2.澳大利亚留学的故事
3.澳大利亚留学感人故事
4.那些年,我的留学故事
5.分享我的留学故事
6.我的乌克兰留学故事
7.王力宏:我的留学故事
8.我的澳洲留学故事
9.我的加拿大留学故事
10.我的澳洲留学故事
篇6:我的留学故事600字
江笑来自南方农村,勤奋好学,是一家名牌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王浩东教授的得意门生。这次,学院得到公派去美国留学的名额,王教授便向学校力荐江笑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这天傍晚,江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啃书本,突然接到好友江华波的电话,约他到“聚友饭店”聚聚。江华波是江笑老家同村好友,也是初中时同班同学。江华波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闯荡,这次他和同村的王海王新兄弟俩,随一个建筑队来到了本市。
好友相约,江笑毫不犹豫地立即坐车来到聚友饭店。几个多年不见的同村好友相聚,高兴得紧紧拥抱在,接着便有说有笑地开怀畅饮起来。等到大伙喝得面红耳赤,尽兴而归的时,已是深夜。他们酒意浓浓,在穿过附近公园准备到车站去坐车时,忽然发现公园石凳上,坐着一个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孩在东张西望。王海喷着酒气骂了一声:“他妈的,又是个夜鹦。”江华波说:“走吧,管她夜鹦白鹦的,关我们什么事,难不成你还有钱玩这个。王海一听这话,脸阴沉下来,狠狠地吸了一口烟,朝四周扫了一眼,然后对江笑等人说:“这里没人,我们干脆将这女的抢了,搞点钱我们再去卡拉OK唱歌消夜去,谁没有胆就他妈是孙子!”几个喝得头昏脑热的年轻人被他这么一激,包括江笑在内,谁甘愿当孙子?于是就一齐朝那个女孩走去。那女孩一见,顿时吓得浑身发颤,想叫却叫不出声。不出一分钟,身上的钱和手机都被王海他们洗劫一空。
得手后,他们没有逃走,而是隐身在一个亭子后面,观看那女孩的反应。那女孩不知是吓傻了还是怎的,竟既没喊人,也没赶紧离开,而是坐在地上嘤嘤地哭。“这傻妞,居然还不走啊!”王海淫笑着说,“喂,免费‘夜餐’在那里等着,兄弟们,你们有没有兴趣享用啊!”李林对其他几个人示意。一听这话,江笑吓得酒醒了大半,他知道王海说的“夜餐”是什么意思。他惊慌地说:“不、不,我们快走吧。”王海冷笑一声说:“傻帽一个!你不去我们去。”说罢挥挥手,摇晃着,带着弟弟王新向那个女孩走去。江笑想上前制止,江华波一把拉住他说:“王海这家伙现在变横了,喝多了酒更是什么人都不认的。”
当王海两兄弟再次站在女孩面前时,那女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马上从地上爬起来准备逃走,可一看退路已被两人堵死了。正在这时,突然四周出现了一道道强烈的光柱,接着有人怒喝:“住手!”王海兄弟俩见势不妙,准备开溜,但已被公园的保安和手持警棍的警察团团包围,两人当场被擒。很快,准备逃跑的江笑和江华波也被警察逮个正着。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教授和江笑的父亲立马赶到了看守所,但被告知不能进去探望。江笑的父亲急得直跳。也难怪,江笑是他们村唯一的名牌大学生,为此他感到光彩、感到骄傲,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儿子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王教授也是连连摇头叹息,他想眼下只有请来律师,才能见到江笑。
篇7:我的留学故事600字
每到日暮时分,美国俄亥俄大学“中国城”的楼顶就会点亮射灯。刹那间,这个散落着烟头的院子,完全暴露在了蓝色的光线之中。一些人站在院子中央的小广场上。他们说的都是中文。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中国留学生比尔和六个朋友一起坐在长凳上,抽着中国烟。讲着各种荤素段子。他们都抱怨在这儿生活的无聊。比尔已经来了五个月,几乎没有美国朋友,只和中国人交往。课余,他要么在聚会厅里玩游戏,要么在体育中心打篮球。美国女孩黛西,霍尔多夫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群中国留学生平日生活的样子。今年4月,照片在网易发布后,七万多名网友参与了讨论。而在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华人学生社区更是炸了窝。曾跟黛西关系密切、甚至热情地教她打麻将的中国朋友,其中有些人现在跟她闹掰了、翻脸了。
“他们对我发火,冲着我大叫。因为他们的父母看到照片后,非常生气让黛西感到郁闷。小镇上的中国留学生俄亥俄大学在美国,中北部的一个小镇上,这里以白人为主,街上很少能看到亚洲人。可令黛西惊讶的是,当她第一次走进俄亥俄大学,校园里竟然到处都是中国学生。六年间,该校的中国本科生数量激增了35倍,只有17人,到则多达603名。现在,在俄大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中,81%来自中国。黛西了解到,从开始,俄大对中国学生进行扩招,并与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加强了合作。学校留学生录取部的一位高级助理告诉她,自打与中国的中介机构联手后,“这些机构协助学校做宣传、录取,帮助学生完成申请手续,中国学生增长了70%”。
篇8:我的留学故事600字
在耶鲁学院“名人堂”前,我们拦访了一名大二女生。在我们用英语询问这位东方面孔的女生是否是“中国人”时,她坚定地点头,然后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姓名,一笔漂亮的繁体汉字,说:“我来自台湾,我是福建人。”小苏说,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都能博得耶鲁教授们的喜爱。在耶鲁独一无二的“教授治校”体制下,中国留学生的日子显然过得骄傲而惬意。我想,正在耶鲁留学的300名中国学子应该感谢一个半世纪前万里负笈的年幼前辈们,他们卓越的表现已经名载耶鲁校史。所有看过留美幼童史料的中国人,无不惊讶于他们的卓越天资。他们就如120颗灿烂的流星划过新英格兰的上空,他们不仅学业优异,而且迅速地融入了美国社会。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社交舞会,他们都让美国少年嫉妒。
1939年英国出版了耶鲁教授菲尔浦斯的自传,其中一个章节的题目是《中国同学》。他是这样描述的:这些男孩子的穿着打扮和我们一样,只是头上留着长长的辫子。他们玩橄榄球的时候,会把辫子藏在衬衣里,或盘在头上;我们玩的所有游戏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很快就成了棒球、橄榄球、冰球的好手,在花样滑冰场上更是技术超群。这些男孩不但在体育场上压倒美国人,他们还在另外一些场合让我们心碎。当这些中国年轻人出现在社交场合的时候,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他们对女孩子的态度,有优雅的恭顺,是我们学不来的。我不知道,女孩子喜欢他们,是因为和东方人共舞的异国情调,还是真的受到他们言谈间的风度的吸引?但事实就是,在舞会上,在一些招待会场,那些最漂亮最有魅力的女孩总是会挑选这些东方男孩。
篇9:我的留学故事600字
容闳原名容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容闳是中国第一位赴外国留学之人,有“中国留学第一人”及“中国留学之父”的称号。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成功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到祖国之后,积极投身到国家留学生事业中。他组织和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去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新式人才,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前驱。公元1828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八年,容闳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的农家出生。在容闳出生之前,原本属香山县管辖的小岛澳门就已经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正是有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在,为容闳的爱国思想的培养,及所受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 康熙朝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西方的 传教士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进入中国,并进行传教事业的活动。这些传教士在进入中国之后,大部分都会兴建基础设施。除了教堂之外,他们还会兴建学校和医院,以吸引大家入教。澳门因为早就被葡萄牙租占,所以澳门基本上可以作为传教的大本营。许多传教士从澳门进入中国,许多传教士就此留在澳门。道光十五年的时候,七岁的容闳在自己父亲的带领下来到澳门,并且进入了当时仍附设于伦敦妇女会女校之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从这个时候,容闳开始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教育。
道光二十六年,接替马礼逊纪念学校的勃朗校长夫妇因病准备返美。在离开中国之前,表示愿意带三五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而容闳就是在这个时候,与黄宽黄胜等人一起到美国留学的。容闳到了美国之后,到了麻省之孟松预备学校就读。道光三十年年的时候,他成功考入美国耶鲁学院,成为首名于耶鲁学院就读之中国人。容闳在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便返回中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容闳归国之后,一直在寻找让祖国富强的途径。他一开始看好太平天国运动,甚至曾经向洪仁玕献策献计,不过太平天国失败了。同治二年,到安庆谒见曾国藩。同治三年冬,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容闳带回来的这批机器,成为日后洋务运动发展的起点。在洋务运动中,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就是靠这批机器开办起来的。因为这件事,容闳被曾国藩举荐以五品候补同知衔,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
【我的留学故事】相关文章:
1.法国留学故事
3.容闳赴美留学故事
4.鹿晗韩国留学故事
10.我的韩国留学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