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2024-07-16 07:48: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uxj7898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篇1: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在残疾人这个群体中,同样存在着一些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优秀海归人才。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开阔的眼光和专业的技能。凭借着这些优势,他们自信地投身于各自的事业中,并通过个人辛勤、不懈地奋斗,取得了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为社会创造了不可忽视的价值。

车祸――人生的转折点

,19岁的湖北十堰姑娘杨b选择了赴法国留学的道路。留学期间,杨b发现家乡十堰出产的绿松石在法国很受欢迎,于是她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起出售绿松石的小买卖。

,巴黎ELSCA商学院毕业的杨b,出于对珠宝行业的热爱,进入巴黎珠宝设计学院学习,并于获得了珠宝设计和鉴定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杨b继续留法学习,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那时的杨b阳光爽朗,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

然而,发生在回国探亲路上的车祸成为杨b人生的转折点。车祸致使杨b脊椎受伤,此后她再也没能站起来。

医生的不断鼓励和家人坚定的支持,使杨b慢慢从车祸的阴霾中走出来。“我不能再继续绝望下去。虽然以后我离不开轮椅了,但我认为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养活自己并不难。我一样可以活得很好。”杨b下定决心要重新“站”起来。

创业――新生活的开始

元旦,杨b在十堰开了一家店。一楼经营家居饰品,二楼则经营珠宝。整个店铺的装潢都是由杨b自己设计的。因为她行动不便,所以在店内还专门设计了一部升降机,这是她上下楼的专用通道。

谈到创业时的艰辛,杨b说:“开店初期,我不敢多花一分钱,每天省吃俭用,那是我平生过得最难忘的日子。正是苦过才知道努力,那时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

由于对珠宝行业的熟悉和对原材料的了解,杨b经营起小店来很顺手。小店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红火起来。“店内所有珠宝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原材料也都是我自己采购回来的。我要确保自己的商品独一无二,货真价实。”杨b一心想做好针对平民市场的珠宝。

在谈到残疾人士创业这一问题时,杨b说:“我是一个好强的人。虽然我身体残疾,我还是希望别人把我当做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残疾人创业的开始很难,幸好,我是有基础的。”

未来――再奋斗的目标

杨b发现,家乡十堰是个旅游城市,但各种旅游产品并不多。因此,她打算接下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十堰的银、绿松石等结合起来,开发十堰旅游产品,展示当地的武当文化和道家文化。杨b表示,等到旅游产品可以批量生产的时候,她会招收一些残疾人,教给他们手艺,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为了实现这个设想,杨b东奔西走,做翻译,赚外快。“男朋友每天把我从南拖到北,再从北拖到南。那么多的楼梯台阶,男朋友背着我一级一级地爬上去。”讲到这里,杨b的眼角湿润了。

篇2:关于残疾人创业故事

今天讲的是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创业故事,她靠自身技艺、天赋和商人眼光,70元起家,20岁办厂,24岁开厂房,27岁自创工艺美术堆画获国家专利,30岁便拥有百万身家。下面一起来看这位残疾人创业故事吧!

天生爱画画成就创业根基

周彦俊的童年是灰色的。一岁半的时候,正在蹒跚学步的他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永远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机会。父亲是个篾匠,经常外出揽活。年幼的他寄养在别人家中吃百家饭。但他并不甘心寄人篱下,十岁那年,他拄起拐杖开始独立生活。穷苦的父亲希望残疾儿子学点实用的东西养活自己,12岁那年,他父亲买了一台缝纫机,让他学缝纫。然而,周彦俊却痴迷上了画画。没有专业老师指点,只有狂热的兴趣,他的画笔却从不停歇:画人物、画动物……为同学们描摹小人书,给班级出板报。他笔下的人物、动物、植物惟妙惟肖。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画画竟成了他后来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靠70元白手起家

18岁那年,周彦俊的双脚动了两次大手术后休学了。从此,村里人就经常看到一个双脚打着石膏,双手拄着拐杖,身背画架的少年。他到处给人画画,一张画卖两块至两块五。20岁那年,周彦俊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转机。这年他退学了。怀揣着父亲给他的70元钱和朦胧的创业想法,他独自前往县城自谋出路。当地有个风俗,办喜事盛行赠送画匾。周彦俊认为这是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生意。进县城的第一个月,周彦俊没有赚到足够的钱交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周彦俊的忠厚老实打动了第二个房东,不但把房子低价租给他,还答应到年底再付房钱。有了落脚的地方,周彦俊留下生活费,把剩余的钱都买了玻璃、颜料、画框,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开始时他给人画镜屏,别人做寿,他就画不老青松;别人结婚,他就画龙凤呈祥,再加上玻璃、画框来提高档次。镜屏每块成本2元左右,卖出去3.8元,周彦俊的原始积累就是从这一个个细微的2元差价汇集而成的。

做大作坊远走他乡偷师学艺

三个月下来,周彦俊攒了一笔小钱。从中,他看到自己能做得更大。做大生意资金显然不足。于是,残疾的他再次上路,这次,怀揣200元钱,远去广西柳州。本来想去找朋友借钱,没想到碰上了生命中第二次转机。钱没有借到。满心失望的他在柳州商场闲逛。商场内一种用通草做成的立体画匾让他眼前一亮。他认定这是可以开发的新产品,画匾的边角上印着一个印章贵州贵定。顾不得路途遥远和行走不便,他坐上了前往贵定的长途车。也许是其貌不扬的原因,假装成进货商的周彦俊并没有引起厂方的警惕,他仔细参观了整个工艺流程,临走时还买了一块成品和半斤通草,带回家研究改进。改进过的通草画匾造型独特,在喜好画匾的湖南市场大受欢迎,甚至抢占了广西市场。

上门订货的厂家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他之前偷师的生产厂家。周彦俊顺势扩大小作坊规模。后来小作坊被涟源县工商联收购,员工增加到了40多人。

自立门户成了百万富翁

从此,周彦俊坐上了让当地人艳羡的位置--公办美术厂副厂长。然而,自立门户的想法始终在他心头激荡,他毅然辞职,筹办兴华工艺美术厂。启动资金由朋友们东凑西凑而来。美术厂月收入从两三千迅速蹿升到几万元。周彦俊用近20万买下600平方米地皮,建起300多平方米的厂房。此时他脑子里已有产品转型的念头。虽然当年偷师学来的匾额生意不错,但他参加广州交易会后,意识到产品再不更新,客源必将不断萎缩。自那时起,他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开发新产品。终于,笋壳进入了他的视野,用它来做野鸭、鹰等动物的羽毛效果非常逼真。新产品一上市,反响出奇地好。他很快为这个新产品申请了专利。商家找上门来指定要包销他的新产品,并定下协议,一天要150个,而当时他的工厂一天生产能力只有60个。为此工厂不断扩大规模。后来,他的业务遍及湖南省40多个县和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几个省市。数百万元收入滚滚落袋。30岁的周彦俊在湖南成了创业神话。

以上便是这位残疾人创业故事。连周彦俊这样的残疾人都能去发愤图强,那么作为手脚完好的我们,如何不能为了个人创业梦想而去勇敢地拼搏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百度CEO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2.残疾人创业故事

3.孙海峰-一个残疾人的自主创业

4.3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创业故事

5.5个残疾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6.13位残疾人用一个天猫网店追寻创业梦想

7.残疾人创业养兔赚数十万

8.一个人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篇3:关于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1988年的冬天,我出生在西安未央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后的第三天由于高烧不退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后遗症,导致我语言表达障碍和行动不便,经医院鉴定属于二级残疾。

小学期间,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接送我上学,而他们全然不知身为残疾的我每天都要忍受着同学的欺负和嘲笑,没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就在初中刚开学没几天的时候,一位同学由于嘲笑我是个残疾,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与这个同学大打出手。由于老师的及时赶到,阻止了我们的纠纷,从此,这位老师便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不断关心我支持我。在我内心里,老师的这十年照顾已经不能用感谢来表达了。

我初中毕业后,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连服务生的工作都没有一个老板用我。直到,我深思熟虑后终于决定,自己的人生将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完全程。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我毅然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当我进入一个新兴的行业时,发现自己对创业经验的匮乏和行业知识不足,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懂,做事东拉西扯,处处碰壁。对于这样的困难我总是对自己说:“刚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很艰难,无论是创业资金还是人脉关系都是很艰苦的考验,必须在严峻的考验之下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无论做什么行业,首先需要:踏实的走路,从实干出发。因为争取一个客户不容易,丢失一个客户很简单。交易需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不绷紧质量的弦,弹不出市场的调。因此要制定的策略是:以诚信取胜。”

20我开始和家里人搞养殖,因为和家里的意见达不成一致,所以决定开始做建材陶瓷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年底退出建材行业。3月一个亲戚知道了我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便将自己的鱼需物资生意(饲料原料供应:玉米,麦麸)交给我进行打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对这个行业轻车熟路,两年间认识了很多饲料厂和渔药厂家的合作人,生意做的如鱼得水,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一大批原料订单被退了回来,导致我将两年来的所有积蓄都赔了进去,后来才分析发现是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检验质量不过关,以至最后以失败告终。

六年的创业历程,我不断的成长,我逐渐意识到,无论做什么行业,学习知识是前提,知识会让我快速、稳健的经营好这份事业。

我明白“市场是海,商业是船,质量是帆,人是舵手”,唯有知识才可以让自己能很好的把握这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突破,达到事业辉煌。“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创业艰难,想要更大的成功,我还要不断的寻找和摸索。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西部创业网,免费创业培训,申请政府扶持贷款”的消息,非常激动。通过查看网站、电话咨询、现场咨询,我了解到,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在陕西教育学院设立了省市创业培训基地,凡陕西户籍有志于创业的朋友都可以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合格结业者还可以申请政府免息贷款。现在已有3000多人参加了免费培训,创办企业400余家,获得创业贷款3000多万元。

多好的事情啊,创业者就需要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与其他创业者交流心得体会,拓宽人际网,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想到这些,我立即报名,并在月10日参加了陕西省第11期syb创业培训班。为期15天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市场评估再到企业法律责任、制定利润计划等等课程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创业能力,更坚定了我的创业之路。同时我还结识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创业伙伴,让我感到创业不再孤单。

我认为一个人富裕了不是成功,只有让周围的人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成功。虽然我是一名残疾人,但仍想用自己努力获得的果实来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使更多人脱离贫困。从开始,我用我的微薄之力,多次向贫困地区捐献钱物。并且,我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加入,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共同添砖加瓦!

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愿意做的事情。我认为,事业就像钢琴曲,高音是事业的顶峰,低音是走向衰落,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能保持中音,发展下去,一定会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篇4:关于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正所谓“身残志不残”,吴宁被称为轮椅上的创业英雄,他的创业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所创立的南风集团是国内最专业的品牌管理机构之一。业务涉及发展战略、集团管控、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集团品牌、企业改制等,致力于多方面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培训。此外,集团下属多家深有影响力的企业。

南风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专业的品牌管理机构之一。多年来,南丰集团专注于组织行为与组织变革的实证研究与品牌服务,已经成为全球集团企业组织变革的权威品牌专家之一。拥有近400名全职专业咨询顾问和研咳嗽保80%是来自国内外顶尖大学和知名学府的博士、硕士、MBA,也是来自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其中多人曾经担任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伴随着南风集团人的努力,向各类企业输出高级管理人员近千名。

南丰集团的掌门人吴宁则被称为轮椅上的创业英雄。吴宁从小就残疾,家里人为了给他治疗也花光了所有积蓄,变得一贫如洗。尽管家人对吴宁一直都悉心照料,但是吴宁实在受不了这种行尸走肉般的日子,终于在19岁时,决定告别深爱他的家人,决心要像模像样的活着。

离开家的吴宁从卖菜、卖西瓜等摊位开始,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之旅。那时候的吴宁还买不起轮椅,只能靠朋友将他东西送到市场或电影院门口,晚上再去接回来,吴宁就这样一坐一整天,无论严寒还是酷暑。由于下肢瘫痪,他大小便失禁,只能在夜里吃一点点食品,不敢喝水。碰到下雨的天气,别人能避雨,而他却走不了,只能坐在那里让大雨淋着……

对于创业者来说,第一桶金意味着成功和喜悦,吴宁为了这份成功和喜悦付出了8年光阴,忍受了别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痛苦。1988年,通过一分一分积攒下来几千万钱的吴宁开始了正式创业,租了一间平房,雇了3个小伙子,毅然做起了啤酒生意。吴宁和伙伴们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开拓起了自己的人生,在困苦中争取,在风雪中奔波,其中吃的苦实在难以尽述。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意越做越大,一年时间就赚了几十万元,之后,吴宁继续投入,将厂房扩大,还同时开起了商店和包装运输队的生意,将自己的事业做成了一条流水线,很快就将营业额提升到了百万元的程度。

用吴宁现在的话说,从1990年开始,他的公司进入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业务进一步拓宽,除了商贸公司、食品公司、运输公司外,还办起了出租车公司、建筑公司。到1994年的时候,吴宁积累了约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这为他进入房地产市场打下了基础。

从以来,吴宁的南风集团先后投资了十多个房地产项目,并且始终坚持着“盖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的企业理念。南丰集团的地产项目因为质量好、价格低为成为了沈阳市市场最好的楼盘。

从卖菜开始,到批发啤酒,到成立公司,再到现在将公司打造成为沈阳的一个知名品牌,吴宁所历经的角色转变难度可想而知。由于吴宁这种自强不息地创业和为社会分忧的精神,吴宁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并在1月被选为沈阳市人大代表。

吴宁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没有平凡人的基本条件,从开始创业,他走过了坎坷的每一天,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能够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所有的困难,把一个小企业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集团,就是因为坚强地抱着“生活中我能行”的念头。

任何人创业都是艰苦的,只要有坚定的自信心,不被困难压服,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即便是残疾人,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5:残疾人创业的故事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

回乡创业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在江苏宿迁的宿城区屠园乡,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他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他叫杜云山,文汉资通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该公司主要生产电脑视频线、音频线等,年产值逾千万元,带动就业百余人。

当初,杜云山初中毕业,家中兄妹较多,父母身体不好,自己还因麻痹症一条腿残疾,平时要依靠一根拐杖才能正常行走。由于家境贫寒,身为家中长子的杜云山,主动放弃学业,挑起养家的重担。

到苏州打工,由于身体残疾,很难找到工作,通过老乡的介绍,才得到一个试用的机会,不会做的活,他主动学,偷偷学;会做的活,他总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杜云山就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为一名流水线的管理员。四年后,杜云山带着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屠园,创办油嘴厂。经过2年的打拼,油嘴厂便由5名工人发展到30名,业务遍及周边县区的机械厂,固定资产发展到80多万元。

“当时我进入苏州一家外资电子厂,刚到的时候,由于我身体残疾,员工对我歧视,认为我不能干这份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干下去,工作、生活中我吃了很多苦。”杜云山回忆起自己打工的日子。

现在的杜云山一有空就下车间和员工们亲切交谈,看看流水线,检查产品,对新员工总是手把手的教技术,他常说以前刻苦学来的不能丢。

他们下班了,我却继续加班学习技术,不懂的去问老员工,查技术书,每天都这样坚持,平时运用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车间流程全部学会了。

2011年,杜云山看出了电子产品周边配套市场的前景,卖了油嘴厂,筹集了100多万元资金,于2012年与同学共同注册成立了宿迁市文汉资通配件有限公司。工厂全部投产后实现产值超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到800万元,解决劳动力600人左右,带动百余名周边群众就业,月工资1800——3000元。

我下一步打算要扩大经营,现在已经和常州一个电子厂谈好了,就是今年10月份启动电机滤波器项目,需要扩招300多个员工。

作为回乡创业人员,杜云山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忘带领周围的群众提高收入。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回报社会等活动。

我要回报社会和地方百姓,我一个人富了,要带动大家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残疾人励志的创业故事

2.一个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3.深圳:三项措施助“海归”创业

4.残疾人创业补助申请

5.残疾人励志故事

6.残疾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范文

7.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8.海归大学老师心得体会

9.海归学生求职信

10.古今中外残疾人励志成功故事

下载word文档
《留学海归残疾人的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