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

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

2023-05-07 08:17: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草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

篇1: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

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尝试用先折后剪方法改造图形,感受图形变化的神奇和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绘本大书、螳螂图片

2.及时贴剪成的正方形若干、记录表图形人手一份、剪刀。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螳螂图片,“看!这是谁?你认识吗?”(螳螂)

二、阅读绘本,认识图形。

1.阅读绘本第1页。提问:他做了什么形状的东西?你家里有形状的家具吗?

2.阅读绘本第2页,幼儿猜说各种图形。

“青青的手真灵巧!妈妈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为妈妈造一幢新房子……可是,要做一个什么形状的窗户?”

3.阅读绘本第3页。提问:青青高兴地带妈妈来到大门前,可是妈妈似乎太胖了,门好像小了一点。怎么办啊?”

三、结合绘本,改造图形。

阅读绘本第4页:“真神奇!故事里的白蚂蚁把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那正方形是不是也能变呢,来和小剪刀一起变魔术!”

1.第一次探索:尝试把1个正方形变成2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1)交代要求(2)幼儿探索。(3)评价。“你是怎么变出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2.第二次探索:尝试把1个正方形变成2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1)交代要求(2)幼儿探索。(3)评价。“你是怎么变出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

3.第三次探索:尝试把1个正方形变成2个不一样的图形。

(1)交代要求(2)幼儿探索。(3)评价。“你把正方形变成了2个什么图形,是怎么变的?”

4.小结:原来一个图形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可以变出许多不同的图形,真有趣啊!

四、结合绘本,拓展经验。

阅读绘本5、6页:青青手真灵巧!还帮爸爸做了椭圆形的小船,帮蚂蚁夫妇做了爱心形的床!

1. 教师示范剪心形。

“其实爱心形、椭圆形也可以用正方形变出来!” “这回老师是怎么剪出了爱心形的?”(弯弯的剪)

2.结束语:“那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尝试!”

篇2:大班数学:螳螂太太的新家

大班数学:螳螂太太的新家

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灌输式”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螳螂太太的新家》这本绘本是将数学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以形状为线索讲述故事,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图形及图形的变化,从而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活动而言,从形式来说比较新颖、从内容来说比较有趣,能够激发起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

“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动物朋友给你们认识,它是螳螂青青。”

二、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组合及变化。

1、“青青它有一双能干的手,会用图形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重点提问:你们看它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待在一起能变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同时出示图片:房子和电视机。

重点提问:再看看这两个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咦,它们都用了三角形和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位置不一样,变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的多个组合。

1、青青不但会做这么多东西,而且它还想到了要给好朋友们做东西。它给瓢虫做了一张椅子,谁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图形躲在这张椅子上?

(1)幼儿讨论。

(2)哦!它是用了1个圆形和5个长方形做了这张椅子。

2、青青还给小蝈蝈儿做了一辆滑板车,这辆滑板车是用哪些图形变出来的?用完整的话来告诉大家。

(1)幼儿讨论。

(2)哦?青青用3个长方形和4个圆形做了这辆滑板车?哪3个长方形啊?这个也是长方形吗?它长的这么瘦也是长方形啊?为什么?哦,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它们都是长方形。

4、小结:圆形有大大的圆、小小的圆,长方形有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高高的长方形和矮矮的长方形,这些不同的圆形和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许多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青青妈 妈的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送给妈 妈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请你们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图形给螳螂太太做一样礼物吗?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

篇3:大班数学:螳螂太太的新家

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灌输式”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螳螂太太的新家》这本绘本是将数学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以形状为线索讲述故事,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图形及图形的变化,从而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活动而言,从形式来说比较新颖、从内容来说比较有趣,能够激发起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

“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动物朋友给你们认识,它是螳螂青青。”

二、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组合及变化。

1、“青青它有一双能干的手,会用图形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重点提问:你们看它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待在一起能变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同时出示图片:房子和电视机。

重点提问:再看看这两个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咦,它们都用了三角形和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位置不一样,变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的多个组合。

1、青青不但会做这么多东西,而且它还想到了要给好朋友们做东西。它给瓢虫做了一张椅子,谁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图形躲在这张椅子上?

(1)幼儿讨论。

(2)哦!它是用了1个圆形和5个长方形做了这张椅子。

2、青青还给小蝈蝈儿做了一辆滑板车,这辆滑板车是用哪些图形变出来的?用完整的话来告诉大家。

(1)幼儿讨论。

(2)哦?青青用3个长方形和4个圆形做了这辆滑板车?哪3个长方形啊?这个也是长方形吗?它长的这么瘦也是长方形啊?为什么?哦,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它们都是长方形。

4、小结:圆形有大大的圆、小小的圆,长方形有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高高的长方形和矮矮的长方形,这些不同的圆形和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许多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青青妈 妈的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送给妈 妈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请你们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图形给螳螂太太做一样礼物吗?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

篇4:大班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教案

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灌输式”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螳螂太太的新家》这本绘本是将数学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以形状为线索讲述故事,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图形及图形的变化,从而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活动而言,从形式来说比较新颖、从内容来说比较有趣,能够激发起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的神奇和乐趣。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动物朋友给你们认识,它是螳螂青青。”

二、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组合及变化。

1、“青青它有一双能干的手,会用图形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重点提问:你们看它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待在一起能变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同时出示图片:房子和电视机。

重点提问:再看看这两个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咦,它们都用了三角形和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位置不一样,变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的多个组合。

1、青青不但会做这么多东西,而且它还想到了要给好朋友们做东西。它给瓢虫做了一张椅子,谁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图形躲在这张椅子上?

(1)幼儿讨论。

(2)哦!它是用了1个圆形和5个长方形做了这张椅子。

2、青青还给小蝈蝈儿做了一辆滑板车,这辆滑板车是用哪些图形变出来的?用完整的话来告诉大家。

(1)幼儿讨论。

(2)哦?青青用3个长方形和4个圆形做了这辆滑板车?哪3个长方形啊?这个也是长方形吗?它长的这么瘦也是长方形啊?为什么?哦,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它们都是长方形。

4、小结:圆形有大大的圆、小小的圆,长方形有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高高的长方形和矮矮的长方形,这些不同的圆形和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许多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青青妈 妈的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送给妈 妈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请你们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图形给螳螂太太做一样礼物吗?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

篇5:《螳螂太太的新家》教案设计

《螳螂太太的新家》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 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的神奇和乐趣,。

活 动 过 程

一、出示绘本,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它是谁?(螳螂)它又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青

二、欣赏故事

1. 老师边讲故事,边看绘本

提问:螳螂青青家有哪些家具

2.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家具呢?

3. 你们家里有什么形状的呢?

4. 继续欣赏绘本

妈妈生日了,青青妈妈盖房子,尖尖的屋顶,长方形的墙……。妈妈太胖进不了门怎么办呢?

蚂蚁帮忙把长方形的门变成了正方形的门,这样妈妈就可以进屋了。

三、图形变变

1. 长方形能变成正方形,那么其他的图形可以变吗?

2. 你们愿意来变吗?

3. 幼儿自己选择图形,要求一剪刀变成另外的.图形。

4. 幼儿操作

请幼儿介绍。老师介绍半圆形的剪法

5. 再次操作并讲解

四、欣赏绘本结尾

延伸:怎样变心的图形,下次我们来变。

活 动 反 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

篇6: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螳螂太太的新家》含反思

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灌输式”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螳螂太太的新家》这本绘本是将数学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以形状为线索讲述故事,使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图形及图形的变化,从而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活动而言,从形式来说比较新颖、从内容来说比较有趣,能够激发起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的神奇和乐趣。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动物朋友给你们认识,它是螳螂青青。”

二、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组合及变化。

1、“青青它有一双能干的手,会用图形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重点提问:你们看它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待在一起能变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同时出示图片:房子和电视机。

重点提问:再看看这两个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咦,它们都用了三角形和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位置不一样,变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的多个组合。

1、青青不但会做这么多东西,而且它还想到了要给好朋友们做东西。它给瓢虫做了一张椅子,谁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图形躲在这张椅子上?

(1)幼儿讨论。

(2)哦!它是用了1个圆形和5个长方形做了这张椅子。

2、青青还给小蝈蝈儿做了一辆滑板车,这辆滑板车是用哪些图形变出来的?用完整的话来告诉大家。

(1)幼儿讨论。

(2)哦?青青用3个长方形和4个圆形做了这辆滑板车?哪3个长方形啊?这个也是长方形吗?它长的这么瘦也是长方形啊?为什么?哦,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它们都是长方形。

4、小结:圆形有大大的圆、小小的圆,长方形有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高高的长方形和矮矮的长方形,这些不同的圆形和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许多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青青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送给妈妈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请你们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图形给螳螂太太做一样礼物吗?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

篇7:大班活动:田鼠太太的项链

大班活动:田鼠太太的项链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的变化,列出减法算式并领会0的实际意义。

2、懂得凡是要根据事实的情况下量力而行,不贪慕虚荣的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PPT、自制表格、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师:你们知道田鼠吗?谁知道田鼠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储备粮食)对呀过冬前田鼠都会去找粮食,今天故事中的田鼠太太也去找粮食准备过冬了,田鼠太太找了那些粮食呢,带着问题一起去听故事吧。

2、引出故事的`开头。(秋天快要结束了,田鼠太太。)

二、分段讲述故事,幼儿互相讨论

(一)

1、大家一起帮她算一算,她储藏了的粮食各自有多少?(4+4一行一行数,还可以怎么快快数2个2个数。)

2、田鼠太太出去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捡到了一条漂亮的项链)。

3、田鼠太太出去散步的时候,遇到了谁啊?(花母鸡)那她对田鼠太太说了什么?

4、那你们觉得要换吗?

5、我们一起听听田鼠太太到底换不换,(讲故事)于是田鼠田鼠太太拿出了4袋谷子、3瓶花生仁和3个玉米去换新裙子了,快帮可怜的田鼠宝宝算算柜子里还剩几袋谷子,几瓶花生仁,几个玉米呢?用减法算式题帮他算一算把。请你将算式写在你的表格内。

6、小结:田鼠太太真的用粮食换了新衣服,并且小朋友们都帮助她算出了剩下四袋谷子,四个玉米,三瓶花生仁。

(二)

1、田鼠太太又遇到了谁啊?(兔子)兔子是怎么和它说的呢?

2、你们觉得田鼠太太会换吗?说说你的理由。

3、故事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田鼠太太又拿出了4袋谷子、2瓶花生仁和2个玉米去换新裤子了。

4、快帮可怜的田鼠宝宝算算柜子里还剩几袋谷子,几瓶花生仁,几个玉米呢?用三个减法算式题帮他算一算吧。田鼠太太还剩下了那些粮食,分别是多少?

5、小结:这回田鼠太太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和裤子,很开心心想这下可以配得起这条项链了呢,可是柜子里的粮食却越来越少。只剩下(和幼儿一起说)并且谷子是0袋,就表示已经没有了。

(三)

1、穿上漂亮衣服和新裤子的田鼠太太呀心里想现在终于能够衬托出项链的高贵了把。这个时候她又遇到了谁?和她又说了些什么?

2、如果你是田鼠太太的话,你会用粮食交换新鞋子吗?

3、田鼠太太到底有没有交换,听听下面的故事是怎么说的。于是田鼠太太用2个玉米、1瓶花生仁去换鞋子,柜子里还剩多少粮食?我们赶紧用减法算式题表示一下剩下的粮食吧?

4、老师都看到了你们列出来的算是题目啦!请你们说说看,田鼠太太还剩下多少粮食了?

5、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已经用算式列出了田鼠的剩余的粮食,我们发现田鼠太太的粮食已经都为0,也就是没有了。

三、想想说说,故事内容

1、咦?冬天都到了,田鼠太太在干嘛呀?(找粮食)怎么会这样呢?

2、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呀?(爱漂亮)

3、没有了过冬的粮食,只有高贵的项链,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4、小结:我们小朋友绝对不能做一个为了外表的漂亮而放弃自己辛苦存下的食物。在生活中,我不能做一个像田鼠太太那样贪慕虚荣的孩子。

篇8: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篇9: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在活动之前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奶牛的常识,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

进行活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猜谜语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孩子们说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知道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观察超市货架图);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

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互相拥抱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时,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流面,材料的摆放也给幼儿的互动带来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意细节部分的考虑,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此外,活动中还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对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奶牛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的教学。

【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相关文章:

1.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2.大班科学活动 《美人鱼》

3.大班科学活动:温度计

4.大班科学活动:拜访大树

5.大班科学活动:找规律

6.大班科学立冬活动方案

7.大班科学活动《水》教案

8.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

9.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计划

10.修理工科学大班活动教案

下载word文档
《大班科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