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情感垃圾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eneralrulesforwritingnumeralsinpublication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体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物亦应使用本标准,并可制定专业性细则。
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8170-87数值修约规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物理量physicalquantity
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非物理量non-physicalquantity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如30元、45天、67根等。
4一般原则
4.1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
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48302-125.0334.05%63%~68%1/42/51:500
4.1.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八国联军二O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4.2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5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5.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5.1.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
5.1.1.1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5.1.1.2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7408-94的5.2.1.1中的扩展格式。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和1994-10-01,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5.1.2时、分、秒
示例:4时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14时12分36秒
注:必要时,可按GB/T7408-94的5.3.1.1中的扩展格式。该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示例:04:00(4时)15:40(15时40分)14:12:36(14时12分36秒)
5.2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5.2.1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
5.2.2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5.2.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
示例2: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
6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示例:8736.80km(8736.80千米)600g(600克)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12.5m2(12.5平方米)外形尺寸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0.59A(0.59安[培])
7非物理量
7.1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21.35元45.6万元270美元290亿英镑48岁11个月1480人4.6万册600幅550名
7.2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8多位整数与小数
8.1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
8.1.1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示例:27484563.14159265
8.1.2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
示例:2,748,4563,141592658703
8.2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示例:0.46不得写成.46和0•46
8.3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
8.3.1专业性科技出版物根据GB8170-87关于数值修约的规则处理。
8.3.2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
示例: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得写作3亿4千5百万。
8.4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示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
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8.5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8.6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36℃~-8℃2500元~3000元
9概数和约数
9.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二三百架次一千七八百元五六万套
9.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9.3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10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国家标准GB2312-80国办发[1987]9号文件总3147号国内统一刊号CN11-139921/22次特别快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85号汽油维生素B12
11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示例2: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示例3: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
示例4:许慎:《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示例5: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
12横排标题中的数字
横排标题涉及数字时,可以根据版面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作恰当的处理。
13竖排文章中的数字
提倡横排。如文中多处涉及物理量,更应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均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
14字体
出版物中的阿拉伯数字,一般应使用正体二分字身,即占半个汉字位置。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发布)
篇2: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改建议
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改建议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编号GB/T 15835-1995,以下简称<标准>)于6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实施来,对我国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趋于统一规范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大出版工作者欢迎.但笔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标准>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供修订时参考.
作 者:徐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 刊 名: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2 关键词:篇3:新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操作要点解析
新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操作要点解析
新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操作要点解析作者/栾照钧 栾瑞光
7月29日发布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以下简称新《数字用法》或新国标)已于月1日起实施,1995年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以下简称原《数字用法》)废止。依据新规定,公文可参照执行。新《数字用法》通过简洁、可行的具体规定和明晰的示例,进一步明确了出版物及公文中数字的使用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原《数字用法》已施行十六年。其间,由于某些规定较难把握,不便操作,与实践存在一定冲突,因而数字使用的混乱状况纠正起来一直比较困难。在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当下,学习、贯彻好新《数字用法》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晓新《数字用法》有哪些规定,对于数字如何规范使用仍感到困惑,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新国标操作要点及与原规定的不同点进行梳理综括,以便与同人切磋交流。
一、新目标规定的操作要点
(一)选用阿拉伯数字的三种情形
新《数字用法》明确规定了选用阿拉伯数字的三种情形:一是用于计量的数字,规定“在使用数字进行计量的场合,为达到醒目、易于辨识的效果,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给出的示例:-12503,3405%,63%—68%,1500,97/108;同时强调“当数值伴随有计量单位时,如长度、容积、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经纬度、音量、频率等等,特别是当计量单位以字母表达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如“523.56km(523.56千米),346.87L(346.87升),5.34m2(5.34平方米),605g (605克),北纬40°(40度)”等。二是用于编号的数字,规定“在使用数字进行编号的场合,为达到醒目、易于辨识的效果,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电话号码98888,邮政编码100871,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1号,发文字号国办发(1987)9号,刊物编号CN11-1399,章节编号4.1.2等。三是已定型的含有阿拉伯数字的词语,主要指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已广泛使用而稳定下来的事物、现象、事件名称,示例:3G手机、G8,峰会、97号汽油、“5·27”事件、“12·5”枪击案等。
(二)选用汉字数字的三种情形
新徽字用法》明确规定了选用汉字数字的三种情形:一是非公历纪年,包括干支纪年、农历纪年、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示例如“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等。二是概数,包括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和含“几”的概数,示例如“三四个月” “四十五六岁” “几千”“二十几” “一百几十” “几万分之一”等。三是已定型的含汉字数字的词语,示例如“一方面” “一心一意” “星期五” “四书五经”“五讲四美” “五省一市” “八国联军” “二八年华” “五四运动” “‘一·二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等。
(三)选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均可的情形
新《数字用法》明确规定: “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两种形式均可使用。”同时给出了诸多示例,包括某些序数、含“几”以外的概数、年代、年月日等。示例如0.5(零点五),1/3(三分之一),12天(十二天),76岁(七十六岁),第25页(第二十五页),第45份(第四十五份),120周年(一百二十周年),等等。
(四)非固定的情形如何确定一种形式
新《数字用法》规定: “如果要突出简洁醒目的表达效果,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果要突出庄重典雅的表达效果,应使用汉字数字。”给出的示例是: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不写为“11届全国人大1次会议”),六方会谈(不写为“6方会谈”)。
(五)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的原则
新《数字用法》规定: “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同类别同形式’原则来选择数字的书写形式。如果两数字的表达功能类别相同(比如都是表达年月日时间的数字),或者两数字在上下文中所处的层级相同(比如文章目录中同级标题的编号),应选用相同的形式。反之,如果两数字的表达功能不同,或所处层级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给出的示例是:208月8日,二00八年八月八日(不写为“二00八年8月8日”);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不写为“第一章第二章……第12章”),第二章的下一级标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编号2.1,2.2……
(六)阿拉伯数字使用的具体要求
1.多位数。规定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可采用千分撇和千分空两种方式分节,即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以“,”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不分节);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即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不加千分空)。示例如:624, 000;92, 300, 000; 19,351,235.235767。
2.纯小数。新国标规定统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阿拉伯数字底线的实心点“。”。示例:0.46不写为“。46”或“0.46”。
3.数值范围。新国标规定: “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一’。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新闻传媒学 )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示例如:400-429页,100-150kg,12500—0兀;9亿—16亿(不写为9—16亿),13万元—17万元(不写为13-17万元),15%—30%(不写为15- 30%)。
4.年月日。新国标规定按口语的自然顺序书写,年月日完整时也可按扩展格式,用“-”替代。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简写为两位数字。示例:年8月8日,用扩展格式可写为2008-8-8或2008-08-08;8月8日 (不写为8-8),2008年8月 (不写为2008-8)。“1990年”不写为“90年”。
5.时分秒。新国标规定计时方式既可采用12小时制,也可采用24小时制。示例如:11时40分(上午11时40分),21时12分36秒(晚上9时12分36秒)。按口语的自然顺序书写, “时” “分”也可按扩展格式,用“:”替代。如15时40分可写为15:40,14时12分36秒可写为14:12:36。
6.含有月日的专名。新国标规定用间隔号“。”将月、日分开,并在数字前后加引号。示例:“3·15”消费者权益日。
7.书写格式。除规定阿拉伯数字占半个汉字位置以及明确竖排文本中的数字方向外,新国标还规定: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在同一行中,避免被分开。”
(七)汉字数字使用的具体要求
1.概数。新国标规定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数之间不用顿号“、”隔开。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
2.年份。新国标规定年份简写后的数字可以理解为概数时,一般不简写。示例: “一九七八年”不写为“七八年”。
3.含有月日的专名。新国标规定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时应用间隔号“,”将月和日的数字隔开,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示例:“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
4.大写汉字数字。新国标规定了大写汉字的书写形式(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和适用场合(法律文书和财务票据上)。示例:3,504元(叁仟伍佰零肆元),39,148元(叁万玖仟壹佰肆拾捌元)。
5.“零”和“0”。新国标明确了“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0’两种汉字书写形式”, “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 ‘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0’。”示例: “3052(个)”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三千零五十二” (不写为“三千0五十二”); “95.06”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九十五点零六” (不写为“九十五点0六”); “公元(年)”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二0一二” (不写为“二零一二”)。
(八)两种形式可同时使用的情形
新《数字用法》规定:“如果一个数值很大,数值中的‘万’‘亿’单位可以采用汉字数字,其余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零817万5288人。还规定:“除上面情况之外的一般数值,不能同时采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示例:108可以写作“一百零八”,但不应写作“1百零8” “一百08”;4000可以写作“四千”,但不应写作“4千”。
新国标规定: “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公告文件或财务文件中可同时采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示例:2008年4月保险账户结算日利率为万分之一点五七五零(0.15750%);35.5元(35元5角或三十五元五角或叁拾伍圆伍角)。
二、新旧规定的主要不同点
新《数字用法》与原规定相比,除改变了行文结构外,在操作要点上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改变了突出强调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做法
原徽字用法》针对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体例不统一的情形作出规定: “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同时规定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新《数字用法》对此作了原则性修改。据此,原《数字用法》中所说的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某些非物理量等,则不绝对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原规定示例中的“公元前8世纪”也可写成“公元前八世纪”,“20世纪80年代”也可写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公元前440年”也可写成“公元前四百四十年”, “公元7年”也可写成“公元七年”,“1994年10月1日”也可写成“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 “4时”也可写成“四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也可写成“十五时四十分(下午三点四十分)”; “48岁”也可写成“四十八岁”, “11个月”也可写成“十一个月”, “600幅”也可写成“六百幅”, “550名”也可写成“五百五十名”等等。新《数字用法》中也有这方面两种数字均可使用的类似示例。
(二)改变了一至十的整数多用汉字数字的做法
原<字用法》规定:非物理量中的“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新《数字用法》对此作了原则性修改,取消了此项规定。据此,原《数字用法》示例中的“一个人”也可写成“1个人”, “三本书”也可写成“3本书”, “四种产品”也可写成“4种产品”, “六条意见”也可写成“6条意见”, “读了十遍”也可写成“读了10遍”, “五个百分点”也可写成“5个百分点”,等等。新《数字用法》中也有类似示例,如“3倍(三倍)” “第5个工作日(第五个工作日)” “第8天(第八天)” “第4季度(第四季度)”等等。
(三)改变了概数多用汉字数字的做法
原《数字用法》规定: “用‘多’ ‘余’‘左右’ ‘上下’ ‘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 ‘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从前面谈到的新规定要点可以看出,新《数字用法》对此作了原则性修改。据此,原《数字用法》示例1则可改为: “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10余次,获奖作品有1000多件。协会吸收了约3000名会员,其中2/3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新《数字用法》中也有这方面两种数字均可使用的类似示例,如“100多件(一百多件)” “20余次(二十余次)” “约300人(约三百人)” “40左右(四十左右)”“50上下(五十上下)” “50多人(五十多人)”等等。
(四)明确了含有月日的词语如何规范使用
原《数字用法》笼统规定“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使用汉字,但这和现实难免产生矛盾。新《数字用法》区分两种情形,分别作了规定。一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事物、现象、事件,其名称的书写形式中包含阿拉伯数字,已经广泛使用而稳定下来,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前面提到的“5·27”事件、“12·5”枪击案。二是“汉语中长期使用已经稳定下来的包含汉字数字的词语,应采用汉字数字”。如前面提到的五四运动、“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
(五)补充了需要明确的其他几项具体规定
1.补充规定了公文和相关领域可参照执行。
2.补充规定了计量、编号和概数等术语和定义。
3.补充规定了选用两种数字均可的情形。
4.补充规定了根据表达效果的不同来确定所选用的数字。
5.补充规定了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的原则。
6.补充规定了数值范围的表示规范。
7.补充规定了时分秒两种计时方式。
8.补充规定了简写后的汉字数字可以理解为概数时一般不简写。
9.补充规定了大写汉字数字及其书写形式和适用场合。
10.补充规定了阿拉伯数字“0”的两种汉字书写形式以及“零”和“0”的规范用法。
11.补充规定了两种数字形式可同时使用的情形。
关于“零”和“0”如何规范使用问题,由于以前没有明确规定,因而理解各异、执行不一,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对此新《数字用法》作了明确规定,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鉴于在以往公文写作实践中,将年份中的“0”写作“零”和“0”的情形比较普遍,因此应当在学习、贯彻新《数字用法》的过程中认真加以纠正。
篇4: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出版物发行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产业,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出版物发行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规定所称出版物,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本规定所称发行,包括总发行、批发、零售以及出租、展销等活动。
总发行是指由唯一供货商向其他出版物经营者销售出版物。
批发是指供货商向其他出版物经营者销售出版物。
零售是指经营者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出版物。
出租是指经营者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向读者提供出版物。
展销是指主办者在一定场所、时间内组织出版物经营者集中展览、销售、订购出版物。
第三条 国家对出版物发行依法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活动。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全国出版物发行业发展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物发行业发展规划。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
制定出版物发行业发展规划须经科学论证,遵循合法公正、符合实际、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发行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出版物发行单位设立
第六条 设立出版物总发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从事出版物总发行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二)以出版物发行为主营业务;
(三)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发行人员,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者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四)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的营业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五)注册资本不少于2000万元;
(六)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
(七)最近三年内未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记录。
除出版物总发行企业依法设立的从事总发行业务的分公司外,总发行单位应为公司制法人。
第七条 申请设立出版物总发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申请从事出版物总发行业务,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经其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批准的,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单位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二)组织机构和章程;
(三)注册资本信用证明;
(四)经营场所的情况和使用权证明;
(五)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六)负责人的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
(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的证明材料;
(八)其他需要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设立出版物批发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二)有与出版物批发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发行人员,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者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三)有与出版物批发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其中进入出版物批发市场的单店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米,独立设置经营场所的营业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四)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
(五)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
(六)最近三年内未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记录。
除出版物发行企业依法设立的从事批发业务的分公司外,批发单位应为公司制法人。
第九条 申请设立出版物批发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申请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须向所在地地市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申请人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单位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二)企业章程;
(三)注册资本信用证明;
(四)经营场所的情况及使用权证明;
(五)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六)负责人的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
(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的证明材料;
(八)其他需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设立出版物零售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名称和经营范围;
(二)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当具有初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者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出版物零售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申请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须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县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批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同时报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其中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应同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申请人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单位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二)经营场所的使用权证明;
(三)经营者的身份证明和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设立出版物出租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从事出版物出租业务,应当于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经营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情况等材料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设立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或者其他连锁经营企业从事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二)符合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三)注册资本不少于300万元,其中从事全国性连锁经营的不少于1000万元;
(四)有10个以上的直营连锁门店;
(五)有与出版物连锁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发行人员,至少一名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或者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六)有与出版物连锁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其中样本店的经营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七)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
(八)最近三年内未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记录。
第十四条 申请设立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或者其他连锁经营企业申请从事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须向总部所在地地市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申请设立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或者其他连锁经营企业申请从事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须向总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批准的,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企业基本情况、申请事项等;
(二)组织机构和章程;
(三)注册资本信用证明;
(四)总部和连锁门店经营场所名单及使用权证明;
(五)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六)负责人的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
(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证明材料;
(八)其他需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设立直营连锁门店不需单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以凭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总部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到门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非法人的营业执照。
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开设非直营连锁门店,连锁门店须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已具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除外。
第十六条 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发行活动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允许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发行活动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中,从事图书、报纸、期刊连锁经营业务,连锁门店超过30家的,不允许外资控股;外国投资者不得以变相参股方式违反上述有关30家连锁门店的限制。
设立外商投资出版物总发行、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审批程序按照本规定第六条至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申请人获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后,还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并于获得批准后90天内持批准文件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原批准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外商投资企业还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审批手续。
已经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出版物发行单位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应自开展网络出版物发行业务15日内到原批准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申请设立从事出版物发行的书友会、读者俱乐部或者其他类似组织,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出版物发行企业可以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书友会、读者俱乐部或者其他类似组织,无需审批,但应于设立后15日内持相关材料到原批准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出版物发行单位可在原批准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一定地点及时间内,设立临时零售点开展其业务范围内的出版物销售活动,但须提前到设点所在地县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并须遵守所在地其他有关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 出版物总发行单位可以从事出版物批发、零售业务;出版物批发单位可以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
出版物发行单位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根据拟设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分别按照设立出版物总发行、批发、零售单位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出版单位设立发行本版出版物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出版单位须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及分支机构设立地址、人员情况等相关材料于分支机构设立后15日内到分支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变更《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或者兼并、合并、分立的,应当依照本办法到原批准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外商投资企业还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审批手续。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向原批准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出版物发行活动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发行下列出版物:
(一)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禁止内容的违禁出版物;
(二)各种非法出版物,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印刷或者复制的出版物,伪造、假冒出版单位或者报刊名称出版的出版物,非法进口的出版物;
(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者专有出版权的出版物;
(四)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的出版物。
第二十三条 内部发行的出版物不得公开宣传、陈列、展示、销售。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只能在本系统、本行业或者本单位内部免费分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发行。
第二十四条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发行活动中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订立供销合同,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从依法设立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发行进口出版物的,须从依法设立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
(二)将出版物发行进销货清单等有关非财务票据至少保存两年,以备查验;
(三)不得超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
(四)不得张贴和散发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或者有欺诈性文字的征订单、广告和宣传画;
(五)不得擅自更改出版物版权页;
(六)《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应在经营场所明显处张挂;利用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应在其网站主页面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网页醒目位置公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登载的有关信息或链接标识;
(七)不得涂改、变造、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批准文件。
第二十五条 出版物发行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确定的职业分类以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参加经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所实施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第二十六条 出版单位对本版出版物具有总发行权。
出版单位不得向无出版物总发行权的单位转让或者变相转让出版物总发行权,不得委托无出版物批发权的单位批发出版物或者代理出版物批发业务,不得委托非出版物发行单位发行出版物。
第二十七条 建立发行出版物的网络交易平台应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接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管理。
提供出版物发行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对申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从事出版物发行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核实经营主体的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留存证照复印件备查。不得向无证无照、证照不齐的经营者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提供出版物发行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发现在网络交易平台内从事各类违法活动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全国性出版、发行行业协会,可以申请主办全国性的出版物展销活动,并须提前6个月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全国性出版、发行行业协会可以主办跨省专业性出版物展销活动;市、县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省级出版、发行协会可以主办地方性的出版物展销活动;主办单位须提前2个月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中学小学教科书发行单位应当具有适应教科书发行业务需要的资金、组织机构和人员等条件,并取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教科书发行资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中学小学教科书,其发行单位还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中学小学教科书的发行业务。
中小学教科书发行管理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本规定第二十二条所列出版物的征订、储存、运输、邮寄、投递、散发、附送等活动。
从事出版物储存、运输、投递活动,应当接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规定接受年度核验,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如实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以及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出版物发行单位不再具备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 罚 则
第三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出版物发行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发行分支机构、出版物批发市场,擅自主办全国性出版物展销活动或者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主办单位擅自主办地方性或者跨省专业性出版物展销活动的,按照前款处罚。
第三十三条 发行违禁出版物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处罚。
发行新闻出版总署禁止进口的出版物,或者发行进口出版物未从依法批准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处罚。
发行其他非法出版物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的出版物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处罚。
发行违禁出版物或者非法出版物的,当事人对其来源作出说明、指认,经查证属实的,没收出版物和非法所得,可以减轻或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发行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者专有出版权的出版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发行未经依法审定的中学小学教科书,或者未经法定方式确定的单位从事中学小学教科书的发行业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处罚。
第三十六条 出版物发行单位未依照规定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处罚。
第三十七条 单位违反本规定被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单位吊销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内不得担任发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能提供近两年的出版物发行进销货清单等有关非财务票据的;
(二)超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的;
(三)张贴和散发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或者有欺诈性文字的征订单、广告和宣传画的;
(四)擅自更改出版物版权页的;
(五)《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未在经营场所明显处张挂或未在网页醒目位置公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登载的有关信息或链接标识的;
(六)出售、出借、出租、转让或擅自涂改、变造《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
(七)发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或公开宣传、陈列、销售规定应由内部发行的出版物的;
(八)向无总发行权的单位转让或者变相转让出版物总发行权,委托无出版物批发权的单位批发出版物或代理出版物批发业务,委托非出版物发行单位发行出版物的;
(九)提供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未按本规定履行有关审查及管理责任的;
(十)应按本规定进行备案而未备案的;
(十一)不按规定接受年度核检的。
第三十九条 征订、储存、运输、邮寄、投递、散发、附送本规定第二十二条所列出版物的,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三条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一条未报送统计数据的,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出版物发行企业,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办理,并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独资、合资形式提供音像制品(含后电影产品)的发行服务;
(二)对于同一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从事图书、报纸、期刊连锁经营,允许其控股,但出资比例不得超过65%;
(三)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应分别符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取得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
第四十二条 除已依法设立的出版物批发市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再设立或者变相设立出版物批发市场;进入出版物批发市场的经营单位在出版物销售前,须将出版物样本报送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审验,报送审验的出版物样本必须与所销售的出版物一致。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全国性连锁经营,是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连锁经营。
第四十四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的样式由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新闻出版总署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和《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及有关补充规定同时废止,本规定施行前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其它规定不再执行。
篇5: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出版物发行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出版物发行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本规定所称出版物,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本规定所称发行,包括批发、零售以及出租、展销等活动。
批发是指供货商向其他出版物经营者销售出版物。
零售是指经营者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出版物。
出租是指经营者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
展销是指主办者在一定场所、时间内组织出版物经营者集中展览、销售、订购出版物。
第三条 国家对出版物批发、零售依法实行许可制度。从事出版物批发、零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凭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出版物批发、零售活动;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批发、零售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委托非出版物批发、零售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出版物或者代理出版物销售业务。
第四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全国出版物发行业发展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物发行业发展规划。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物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
制定出版物发行业发展规划须经科学论证,遵循合法公正、符合实际、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障、促进发行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扶持实体书店、农村发行网点、发行物流体系、发行业信息化建设等,推动网络发行等新兴业态发展,推动发行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对为发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 发行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申请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
第七条 单位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二)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含出版物批发业务;
(三)有与出版物批发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面积合计不少于50平方米;
(四)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
本规定所称经营场所,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住所。
第八条 单位申请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可向所在地地市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地市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受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申请单位也可直接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申请书,载明单位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三)企业章程;
(四)注册资本数额、来源及性质证明;
(五)经营场所情况及使用权证明;
(六)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 单位、个人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二)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含出版物零售业务;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第十条 单位、个人申请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须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报上一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门店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应同时报省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单位、个人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申请书,载明单位或者个人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三)经营场所的使用权证明。
第十一条 单位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应取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并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科书发行活动。单位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以出版物发行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制法人。
(二)有与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发行人员。
(三)有能够保证中小学教科书储存质量要求的、与其经营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储运能力,在拟申请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仓储场所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并有与中小学教科书发行相适应的自有物流配送体系。
(四)有与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相适应的发行网络。在拟申请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企业所属出版物发行网点覆盖不少于当地70%的县(市、区),且以出版物零售为主营业务,具备相应的中小学教科书储备、调剂、添货、零售及售后服务能力。
(五)具备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
(六)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及风险防控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七)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5年以上。最近3年内未受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无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记录。
审批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发行单位的结构、布局宏观调控和规划。
第十二条 单位申请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须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出书面批复并颁发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证。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单位基本情况及申请事项;
(二)企业章程;
(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有关发行人员的资质证明;
(五)最近3年的企业法人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及证明企业信誉的有关材料;
(六)经营场所、发行网点和储运场所的情况及使用权证明;
(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的证明材料;
(八)企业发行中小学教科书过程中能够提供的服务和相关保障措施;
(九)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企业依法经营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的承诺书;
(十)拟申请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基本信息、经营状况、储运能力、发行网点等的核实意见;
(十一)其他需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单位、个人从事出版物出租业务,应当于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经营场所情况;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情况。
相关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备案单位、个人出具备案回执。
第十四条 国家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
设立外商投资出版物发行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申请人应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报送拟设立外商投资出版物发行企业的合同、章程,办理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在征得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在经营范围后加注“凭行业经营许可开展”;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持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所在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或者在营业执照企业经营范围后加注相关内容,并按照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条及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到所在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
第十五条 单位、个人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条的规定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已经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个人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应自开展网络发行业务后15日内到原批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单位或者个人基本情况;
(三)从事出版物网络发行所依托的信息网络的情况。
相关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备案单位、个人出具备案回执。
第十六条 书友会、读者俱乐部或者其他类似组织申请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的有关规定到所在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个人可在原发证机关所辖行政区域一定地点设立临时零售点开展其业务范围内的出版物销售活动。设立临时零售点时间不得超过10日,应提前到设点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回执,并应遵守所在地其他有关管理规定。
备案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单位、个人基本情况;
(三)设立临时零售点的地点、时间、销售出版物品种;
(四)其他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临时零售点的材料。
第十八条 出版物批发单位可以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
出版物批发、零售单位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或者出版单位设立发行本版出版物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不需单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但应依法办理分支机构工商登记,并于领取营业执照后15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或者出版单位的出版许可证及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单位基本情况;
(三)单位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的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等情况。
相关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备案单位、个人出具备案回执。
第十九条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个人变更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或者兼并、合并、分立的,应当依照本规定到原批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换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向申请单位、个人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包括下列书面材料:
(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二)申请书,载明单位或者个人基本情况及申请变更事项;
(三)其他需要的证明材料。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个人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于15日内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向原批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原批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第三章 出版物发行活动管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有关负责人解答《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2.新版《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六大变化
3.非法经营出版物量刑标准
4.20非法经营出版物量刑标准
篇6: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第 10 号
《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已经2016年4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务会议通过,并经商务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 蔡赴朝
商 务 部 部 长 高虎城
2016年5月31日
篇7: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全国性出版、发行行业协会,可以主办全国性的出版物展销活动,并须提前6个月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
全国性出版、发行行业协会可以主办跨省专业性出版物展销活动;市、县级出版行政部门和省级出版、发行协会可以主办地方性的出版物展销活动;主办单位须提前2个月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业务的单位必须具备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
(二)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中小学教科书,其发行单位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三)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定的教科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行任务,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任务受到影响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做好补救措施;
(四)不得在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过程中擅自征订、搭售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出版物;
(五)不得将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任务向他人转让和分包;
(六)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证书;
(七)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违反规定收取发行费用;
(八)做好中小学教科书的调剂、添货、零售和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
(九)应于发行任务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中小学教科书发行情况;
(十)为保证中小学教科书使用的连续性、稳定性,各地依法确定的中小学教科书发行单位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三学年。
(十一)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依法确定的中小学教科书发行单位足量供货,不得向不具备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的单位供应中小学教科书。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本规定第十九条所列出版物的征订、储存、运输、邮寄、投递、散发、附送等活动。
从事出版物储存、运输、投递活动,应当接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出版行政部门的规定,向原批准的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年度报告,并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如实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以及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出版物发行单位不再具备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 保障与奖励
第三十条 国家制定有关政策,保障、促进发行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发行物流体系建设、发行业信息化建设等,鼓励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公益性出版物借阅场所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
第三十一条 对为发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 对非法干扰、阻止和破坏正常发行经营活动的行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出版物发行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第三十四条 发行违禁出版物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处罚。
发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进口的出版物,或者发行未从依法批准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的进口出版物,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处罚。
发行其他非法出版物和出版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的出版物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处罚。
发行违禁出版物或者非法出版物的,当事人对其来源作出说明、指认,经查证属实的,没收出版物和非法所得,可以减轻或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发行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者专有出版权的出版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 在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过程中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处罚。
(一)发行未经依法审定的中小学教科书,或擅自调换已选定的中小学教科书的;
(二)不具备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的单位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活动的;
(三)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确定的单位从事中小学教科书发行活动的。
第三十七条 出版物发行单位未依照规定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处3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单位违反本规定被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单位吊销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内不得担任发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能提供近两年的出版物发行进销货清单等有关非财务票据或清单、票据未按规定载明有关内容的;
(二)超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的;
(三)张贴和散发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或者有欺诈性文字、与事实不符的征订单、广告和宣传画的;
(四)擅自更改出版物版权页的;
(五)《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未在经营场所明显处张挂或未在网页醒目位置公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登载的有关信息或链接标识的;
(六)出售、出借、出租、转让或擅自涂改、变造《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
(七)发行或向社会公众分发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或公开宣传、陈列、分发、销售规定应由内部发行的出版物的;
(八)委托无出版物批发、零售权的单位销售出版物或者代理出版物销售业务;
(九)未从依法设立的出版物发行单位进货的;
(十)提供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未按本规定履行有关审查及管理责任的;
(十一)应按本规定进行备案而未备案的;
(十二)未按规定向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年度报告的,或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第四十条 在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过程中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规行为,予以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征订、搭售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出版物的;
(二)擅自将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任务向他人转让和分包的;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证书的;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任务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费用的;
(六)未按规定做好中小学教科书的调剂、添货、零售和售后服务的;
(七)未按规定报告中小学教科书发行情况的;
(八)出版单位向不具备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资质的单位供应中小学教科书的;
(九)出版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向依法确定的中小学教科书发行企业足量供货的;
(十)在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或其他干扰中小学教科书发行活动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征订、储存、运输、邮寄、投递、散发、附送本规定第十九条所列出版物的,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五条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未报送统计数据的,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出版物发行企业,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办理,并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独资、合资等形式提供音像制品(含后电影产品)的发行服务;
(二)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应分别符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取得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科书,是指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和经授权审定的义务教育教学用书(含配套教学图册、音像材料等)。
中小学教材发行包括中小学教材的征订、储备、配送、分发、调剂、添货、零售、结算及售后服务等。
第四十五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的样式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原新闻出版总署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同时废止,本规定施行前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其它规定不再执行。
篇8: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出版物印刷管理,维护出版者和出版物印刷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止非法印刷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印刷业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年画、图片、挂历、画册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等。
本规定所称印刷经营活动,包括排版、制版、印刷、装订等经营活动。
第三条 出版者和出版物印刷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进行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禁止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和国家明令禁止出版、印制的其他内容的出版物。
第四条 新闻出版署依照《印刷业管理条例》负责印刷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依照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授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印刷业,并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第二章 出版物印刷企业的设立
第五条 国家实行出版物印刷经营许可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
第六条 出版物印刷企业分为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书刊印刷省级定点企业,出版物印刷许可企业,出版物排版、制版、装订专项许可企业。
第七条 设立专营或兼营出版物印刷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的名称、章程;
(二)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三)有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备等生产经营条件;
(四)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出版物印刷企业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规划。
第八条 申请设立专营或兼营出版物印刷企业,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资料:
1.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企业章程;
3,企业主管部门的申报意见;
4.经营场地(所)证明;
5.法定代表人证明;
6.资金(资产)证明;
(二)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批准,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出版物印制许可证向公安部门申请,经核准,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待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印刷出版物。
(五)对取得《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的企业,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批,可确定为书刊印刷省级定点企业,并颁发《书刊印刷省级定点企业证书》;对书刊印刷省级定点企业,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报新闻出版署审批,可确定为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并颁发《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证书》。
第九条 设立印刷出版物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合资、合作企业中方应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资料:
1.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合同和章程;
3.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人选名单;
4.中方主管部门的申报意见;
5.外商投资者资信证明及身份证明。
(二)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报新闻出版署审批后,依法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条 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出版物印刷企业。
第十一条 出版物印刷企业变更主要登记事项、停业、转业、合并、联营、分立或迁移,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批,并向原办理登记的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相关文章:
5.数字对联
6.数字杂说
7.数字歇后语
8.数字成语
9.数字故事
10.数字祝福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