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
“蒙德土豆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
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
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
周礼大宰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其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赋贡,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八曰田役,以驭其众。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日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置其辅。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其殷。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凡治,以典待邦巩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侩其疚。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涤濯,及纳享,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大丧,赞赠玉、含玉。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王□治朝,则赞听治;□四方之听朝,亦如之。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之宾客之小治。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译文】
大宰的职责,掌管建立和颁行王国的六种法典,以辅助王统治天下各国。第一是治典,用来治理天下各国,治理官府,治理民众。第二是教典,用来安定天下各国,教育官府的官吏,使民众顺服。第三是礼典,用来谐调天下各国,统御百官,使民众和谐。第四是政典,用来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百官政风端正,民众赋役平均。第五是刑典,用来禁止天下各国的叛逆,惩罚百官的违法者,纠察民众。第六是事典,用来使天下各国富强,百官胜任职事,民众能得生养。
依据八种法则来治理官府。第一是官属,用来开展王国的政事。第二是官职,用来区别王国官吏的职责。第三是官联,用来会合各官共同办事。第四是官常,用来考察官吏的工作。第五是官成,用来治理王国的政事。第六是官法,用来端正王国的政风。第七是官刑,用来纠察王国的政事。第八是官廿,用来评断王国的吏治。
依据八种制度治理王畿内的采邑。第一是祭祀制度,用来节制对神的祭祀。第二是[有关宫室、车服等级的]制度,用来统御属官。第三是废置制度,用来治理官吏。第四是禄位制度,用来督励学士。第五是赋贡制度,用来调节财用。第六是礼仪风俗,用来约束民众。第七是刑赏制度,用来树立威信。第八是田役制度,用来役使民众。
用八种权柄辅助王统御群臣。第一是授予爵位的权柄,以使臣尊贵。第二是授予俸禄的权柄,以使臣富有。第三是赐予的权柄,以使臣得宠幸。第四是安置官吏的权柄,以劝励臣下的贤行。第五是赦免死罪的权柄,以使臣得免死之福。第六是剥夺的权柄,以使臣贫穷。第七是废黜的权柄,以惩罚罪臣。第八是诛杀的权柄,以使罪臣遭祸。
用八项原则辅助王统御民众。第一是亲近亲族,第二是尊敬故旧,第三是荐举贤人,第四是任用能人,第五是抚慰有功的人,第六是尊重尊贵的人,第七是提拔勤劳的小吏,第八是礼敬宾客。
以九类职业任用民众。第一是在三种不同地形从事农业,生产各种谷物。第二是园圃之业,培育瓜果。第三是虞衡之业,开发利用山林川泽的材物。第四是薮牧之业,蕃养鸟兽。第五是百工之业,利用各种原材料制造器物。第六是商贾之业,使财物大流通。第七是嫔妇之业,治理丝麻。第八是臣妾之业,采集草木果实。第九是闲民,没有固定职业,经常转换雇主为人做工。
用九种赋税法征收财物。第一是王都中的赋税法,第二是[距王都百里的]四郊的赋税法,第三是[距王都百里至二百里的]邦甸的赋税法,第四是[距王都二百里至三百里的]家削的赋税法,第五是[距王都三百里至四百里的]邦县的赋税法,第六是[距王都四百里至五百里的]邦都的赋税法,第七是关市的赋税法,第八是山泽的赋税法,第九是给公用的剩余财物的回收法。
用九种法则调节财物用度。第一是祭祀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二是接待宾客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三是遇死丧或灾荒所用财物的法则,第四是饮食和车服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五是工匠制作所用财物的法则,第六是行聘问礼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七是饲养牛马草料支出的法则,第八是分颁群臣俸禄所用财物的法则,第九是[王闲暇时]为与诸侯和臣下结恩好而赐予财物的法则。
按九种贡法收取诸侯国的财物。第一是贡献祭祀用物,第二是贡献接待宾客用物,第三是贡献各种器物,第四是贡献丝织物,第五是贡献竹、木材,第六是贡献珠贝金玉等自然之物,第七是贡献缝制祭服用的材料,第八是贡献玩赏之物,第九是贡献各地土特产。
用九种和协的办法联系天下各国的`民众。第一是诸侯国君,以土地取得民众。第二是官长,以尊贵的爵位取得民众。第三是老师,以贤德取得民众。第四是儒士,以道艺取得民众。第五是大宗,以亲睦族人取得民众。第六是主人,以有利可依取得民众。第七是官吏,以治理民事取得民众。第八是朋友,以可托付信任取得民众。第九是掌管山林川泽的官吏,以山林川泽的材物取得民众。
[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各国诸侯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治典,把形成文字的治典悬挂在象魏上,让民众观看治典,过十天而后收藏起来。
在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施行治典,为各州设州牧,为各国设国君,为国君设三卿,为卿设五大夫,为大夫设众士,为士置府史。在王畿施行八则,为各采邑设君长,为君长设两卿,为卿设五大夫,为大夫设众士,为士置府史。在官府施行八法,为各官府设长官,为长官设副手,副手下设考核官,属官下设众士,士下置府史。
凡治理天下,用六典以待治理天下各国,用八则以待治理王畿,用八法以待治理官府,用官成以待治理民众,用宾礼以待接待宾客。
祭祀五帝,掌管告诫百官[不要失礼],以及具备祭祀用品并把祭祀场所打扫干净。祭祀前的第十天,率众官占卜祭祀的日期,接着就斋戒。[到祭祀的前夕]携同众官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到[祭祀那天黎明王牵牲]行纳亨礼的时候,帮助王牵牲。到祭祀那天天大亮的时候,帮助王拿玉器、币帛和爵。祭祀天上的大神和地神的礼仪也是这样。祭祀先王也是这样。还要帮助王拿玉几和玉爵。
诸侯朝觐王大会同而来,大宰协助王接受诸侯奉献的玉币,协助王接受诸侯进献的珍异之物,协助王设置玉几,协助王接受诸侯向王进酢酒的玉爵。
有大丧,协助[嗣王]行赠玉、含玉之礼。
采取大的军事行动,负责告诫百官,协助王发布命令。
王在治朝处理政事,就协助王评断政事。王巡守四方时听断政事,[大宰的职责]也是这样。
凡王国政务的小事,就由大宰处理。四方来朝宾客有小事也有待大宰处理。
[夏历]年终,命令各官府实事求是地整理文书资料,接受他们的会计总账,评断他们汇报的政绩,而帮助王决定对官吏的罢黜和提升。三年大考核众官吏的政绩,而[帮助王]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励。
篇2:周礼·天官冢宰·宰夫原文附翻译
周礼·天官冢宰·宰夫原文附翻译
天官冢宰·宰夫
作者:周公旦
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涤濯。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客赐之飧牵,与其陈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者。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修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与其良者,而以告于上。
译文:
宰夫的职责,掌管有关治朝的法令,以规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和群吏的朝位,监察他们是否违反禁令。
依尊卑安排群吏的职事,以待治理来朝宾客的小事,受理诸臣的奏事,以及民众的上书。
掌管[王对于]官府的征召和命令,分辨官府的八类职责[以备征令的下达]。一是正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法规制度而审核一年的会计总账。二是师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成事品式而审核一月的会计总账。三是司一级的职责,掌管官府的法规制度而审核每天的会计账目。四是旅一级的职责,掌管按照官吏的`常职而[对官吏]的工作进度进行考核。五是府的职责,掌管书契而负责[文书、器物等的]收藏。六是史的职责,掌管官府文书[的起草]而协助治理。七是胥的职责,掌管依照官事的轻重缓急而指派徒属。八是徒的职责,负责根据官府的命令而供召呼役使。
掌管治法用以考核各官府、各采邑以及县、鄙的政绩,计算他们钱粮财物的收支情况,凡钱粮财物使用失当,以及造假账的,就要根据官刑报告冢宰加以惩罚。那些用度充足、能够增殖财物、能使物产精良的,就奖赏。
依照祭祀礼法负责祭祀时告诫有关官吏供给祭祀牲物,以及祭祀用的脯醢和各种食物,跟从大宰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
凡举行礼仪的事,协助小宰检查校核各官府所准备的器物[是否符合要求]。
凡是朝觐、会同或有宾客到来,依照牢礼之法,负责供应牲肉和活牲、供应路途所需粮草和牲、供应宾客留居期间所需牲肉和禽鸟、供应燕礼和飨礼所需酒食、供应宾客初到时所赐便宴的用牲,以及[各种食品和器物]陈列的数量。
凡王国有吊唁[诸侯或大臣]的事,掌管[对前往吊唁的官吏]进行告诫和命令,负责供给所当用的币帛、明器、财物,以及凡所当供给的器物。
有大丧或小丧,负责对小官进行告诫和命令,率领有关官吏办理丧事。三公、六卿的丧事,与职丧一起率领有关官吏办理。凡是大夫的丧事,就使众下士率领有关官吏办理。
[夏历]年终就命令官吏们总结确定一年的会计文书,月终就命令总结确定当月的会计文书,旬终就命令总结确定本旬的会计文书,而用以考核官吏们的政绩。政令不按时施行的,就报告[冢宰]加以责罚。
[夏历]正月,就用法警戒官吏们,让他们做好王宫中的各项工作。记载他们当中的贤能者和优秀者,而用以报告上级。
篇3:《小宰》的原文及译文
《小宰》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一曰以叙正其位,二曰以叙进其治,三曰以叙作其事,四曰以叙制其食,五曰以叙受其会,六曰以叙听其情。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联事,二曰宾客之联事,三曰丧荒之联事,四曰军旅之联事,五曰田役之联事,六曰敛弛之联事,凡小事皆有联。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傅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凡祭祀,赞玉币爵之事,祼将之事。凡宾客,赞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币之事、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终,则令群吏致事。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令于百官府曰:各修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译文】
小宰的职责,掌管建立有关王宫中官吏的刑法,施行王宫中的政令,纠察一切违反王宫禁令者。
掌管王国六典、八法、八则的副本,以(辅佐大宰]考核天下各国、王畿、朝廷官府的政事。掌管王国九贡、九赋、九式的副本,以[辅佐大宰]使王国均财节用。
依照官府六个方面的尊卑次序规正官吏们。一是依照尊卑次序规正朝位,二是依照尊卑次序排定上报政绩的先后,三是依照尊卑次序分派所做事情的大小,四是依照尊卑次序制定俸禄的多少,五是依照尊卑次序接受所上报的年终会计总账,六是依照尊卑次序安排[向王]陈述或提出请求的先后。
用官府的有关六类属官的法则[辅佐大宰]开展王国的政事。第一类是天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治理,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二类是地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教育,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三类是春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礼制,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四类是夏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军政,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五类是秋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刑法,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白行向王报告。第六类是冬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生产事务,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
用官府有关六类职责的规定[辅佐大宰]分辨王国的政事。第一是治理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以使民众赋役平均,以调节财物开支。第二是教育的职责,以安定天下各国,安定民众,安定[来朝的]宾客。第三是掌管礼制的职责,以和谐天下各国,和谐民众,祭祀鬼神。第四是掌管军政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顺服,以使民众遵循正道,以征集进贡的各种财物。第五是掌管刑法的职责,以禁止天下各国的叛逆,纠察民众,除去盗贼。第六是掌管生产事务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富庶,以养育民众,以增殖各种财物。
用官府的六项联合办事的法则[辅佐大宰]会同各官合办王国的事务。一是祭祀之事的合办,二是接待来朝宾客之事的合办,三是王丧和赈济灾荒之事的合办,四是军事的合办,五是征发役徒进行田猎之事的`合办,六是征赋和施惠之事的合办。凡小事也都有合办的。
用官府的八种成事品式[辅佐大宰]治理王国。一是评断征派赋役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人口财产登记册。二是查核出征或田猎的人员兵器,就依据人员兵器登记册。三是评断阊里间.[有关土地]的争讼,就依据户籍和地图。四是评断有关借贷的争讼,就依据傅别。五是评断禄位的当否,就依据封赐时的策书。六是评断借取授予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书契。七是评断买卖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买卖质剂。八是评断财物收支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会计账册。
用公平治理官府的六项评断官吏的标准,[辅佐大宰]评断吏治。一是廉洁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是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是廉洁而又明辨是非。
依据礼法掌管祭祀、朝觐、会同以及接待宾客时告诫[有关官吏]具备用品,如有军事、田猎和徒役、死丧和灾荒的事,也这样做。以上七事,都命令有关官府供给财物用具;决定免于服役的人,评断[各官府的]有关事项和争讼。
凡祭祀,[跟从大宰]协助王拿玉器、币帛和爵,[协助王]献尸行裸礼的事。
凡接待宾客时协助[大宗伯向宾客]行裸礼;凡接受宾客[向王酢酒]之爵的事,凡接受宾客(向王所献]币帛的事,[都协助大宰去做]。
遇王丧或荒年,负责接受[诸侯、诸臣]赠送的含玉、衣服、币帛、玉器的事。
每月月底,依照官府的尊卑次序,接受官吏们当月的会计总账。协助大宰接受一年的会计总账。年终,命令穹吏们汇报当年的政绩。
[夏历]正月,[协助大宰]率领治官的属官观看[悬挂在象魏上的]治典,边走边摇动木铎,说:“不执行法令的,国家自有常刑。”于是退下,把有关王宫中的刑法悬挂公布,纠察王宫中违反禁令者。下令各官府说:“各自遵循你们的职守,遵守你们的规章制度,完备你们的职事,而听从王的命令。有不尽职的,国家自有重刑。”
篇4: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原文及译文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原文及译文
作者: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①,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②。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以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以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以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富有贤於周公者哉?不惟不贤於周公而已,岂复有贤於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於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唯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於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为其如是,故於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於百执事,岂进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知?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於自进者,以其於周不可,则去之鲁;於鲁不可,则去之齐;於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於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注释】
(1)哺:指口中所含的食物 (2)欺负:欺诈违背。古今异义。 (3)虞:担忧 (4)九夷八蛮:九、八为虚数。指蛮荒的各个部落 (5)宾:服从,归顺 (6)具:制度 (7)沾被:沾湿,滋润 (8)休征嘉瑞:休征、嘉瑞都是指吉兆 (9)叔父之亲:指周公与成王的至亲关系 (10)辅理承化:辅佐、治理、承继、教化 (11)章章:显著的样子 (12)设使:设、使都是“假设”的意思 (13)特:只是 (14)维其:正因为,现在通常写做“唯其” (15)出其下:比他们差 (16)引:牵引,引见 (17)进:使……进 (18)去就:或去或就。去,使……离开,指不任用;就,就近,指任用 (19)待命:等待回音 (20)再:两次 (21)通:通达 (22)阍(音昏)人:守门人 (23)质:通“贽”,礼物,信物 (24)去:离开(周) (25)之:往……去 (26)亟:多次,屡次。此处读音为qì (27)惟:希望 (28)少:稍微 (29)垂: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爱。~怜。~询。
【译文】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谨地再拜进言给相公阁下:
韩愈听说周公作宰辅时,他是多么急于接见贤才啊,正当吃一顿饭,却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来迎宾;正当洗一次头发,即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这时候,天下的贤才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暗地害人、虚伪欺诈、背弃信义的一流坏人,都已经清除掉;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心;处在极边远地方的许多蛮夷部族,都已经派人来朝见进贡;水旱节候的灾害,昆虫草木的反常现象,都已经销声匿迹;国家的礼、乐、刑、政这些教育感化人的工具,都已经整理完善;社会的风俗都已经淳厚朴实;动物、植物,凡属风雨霜露所浸润覆盖的一切,都已经得到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的利用;美好吉祥的迹象,麟、凤、龟、龙这四种灵物,都已经一一出现。而周公凭着圣人的大都,借助于成王叔父这样至亲的关系,他所辅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绩,又都这样显著,那些请求进见的人,难道再有比周公更贤能的吗?不只不会比周公贤能而已,难道再有比当时的百官更贤能的吗?哪里还能有什么计策、议论能够对周公的教化有所补益呢?可是周公访求他们是这样的急切,只担心自己的耳朵、眼睛有什么听不见看不到之处,自己的思索考虑有什么不周全之处,以致辜负成王托政给周公的深意,得不到天下人心的拥护。象周公这样的用心,假使那时辅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绩没有那样显著,又不是圣人的大才,又没有叔父的至亲关系,那么周公将没有时间去吃饭和洗头了,难道只是止于辛勤地“吐哺握发”吗?正因为他的用心能够这样,所以到现在,人们歌颂成王的大德,称赞周公的功绩,还没有减弱。
现在阁下作为宰相,身份与周公也相近了。天下的贤才,难道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暗地害人、虚伪欺诈、背弃信义的一流坏人,难道都已经清除掉?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心?处在极边远地方的蛮夷部族,难道都已经派来朝见进贡?国家的礼、乐、刑、政这些教育感化人的'工具,难道都已经整理完善?动物、植物,凡属风雨霜露所浸润覆盖的一切,难道都已经得到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的利用?美好吉祥的迹象,麟、凤、龟、龙这四种灵物,难道都已经一一出现?那些请求进见的人,虽则不能够期待他有您那样的大德,至于同您手下那些官吏相比,难道全都不如吗?他们所提所说的意见,难道全都对政事毫无补益吗?现在您却使不能象周公那样吐哺握发,也总应该引进、接见他们,考察他们究竟如何而决定用谁不用谁,不应该无声无息、不闻不问了事啊!
韩愈等候召见已四十多天了。上了两次书而心愿不能够表达,脚三次走到您的大门前,却被守门人谢绝了。只因为我糊涂愚顽,不知道逃隐山林,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阁下还是考察一下吧!古代的读书人,只要有三个月不作官任职,相互之间就要慰问,所以他们只要走出本国疆界,车子上就一定载着准备随时进见用的礼品。然而他们为什么又不肯轻易自己主动要求作官呢?因为他们在周不可能,就可以离开到鲁国去;在鲁不可能,就离开到齐国去;在齐国不可能,就离开到宋国去,到郑国去,到秦国去,到楚国去。现在天下只有一个君主,四海之内统一为一个国家,离开这里,那就是夷狄了,就离开自己的祖国了。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想实行自己主张的人,不被朝廷用,就只有入山林当隐士了。隐居山林,只是读书人中那些独善其身、自己顾自己而不忧虑天下的才才能安逸住下,如果他有忧天下的心思,就不能够了。因此韩愈每次自求进见而不知羞愧,频频上书、多次上门而不知道止步啊。岂只如此而已,心里经常惶恐不安,只怕不能够从您这样的大贤人门下求得进身,也望您稍加体察啊。烦扰冒犯了您的威严,内心惶恐不已。韩愈再拜。
【解析】
这是韩愈上宰相书的第三封。这封信与第二封信的自诉困穷、苦求哀怜有了很大的不同。信中把对待他的上书的态度,提到是否重视人才的高度。信的第一段,连用一系列长短错落的句式排比成文,极力夸张周公的治绩,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周公“吐哺握发”的难能可贵,肯定了求贤若渴的正面典范。第二段只在第一段的基础上稍加变化,用基本相同的词语,构成了一连串的反问句式,使今之宰相与古之周公,两种用心,处处形成尖锐的对照,有力地提示了宰相的错误态度,也反映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信的后一部分从当时的情况与古代的情况、自己的行为与隐士的作风两相比较中,说明自己反复上书是为了一片报国忧天下之心所驱使。全信从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起笔,排比中有变化,整齐中见错落,颇能反映韩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的一贯风格。
篇5:关于抓周礼习俗
抓周
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简介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英文为Draw lots。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
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这种习俗,越来越多的被许多家庭所重视,许多地方也在有组织地集体举行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看妈、奶妈对小孩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长并不迷信,但仍主张让小孩抓周儿,也是这一风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
历史现状
文献上有关抓周的记载,对民间这一“抓周”习俗,可上溯到
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不少著述在论及抓周习俗的历史时,都称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
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开来,谓之“试晬”或“周晬”。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记载说:民间生子后,“至来岁生日,罗列盘盏于地,盛大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
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用)。
如今,不少地方当孩子满周岁时,仍有“抓周”习俗,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子周岁欢乐之兴。而这,也可说是我国古老民俗文化的一种“遗风”。
各族习俗
朝鲜族
在育儿方面的习俗,有为“产神”致诚、度“三七”、“百日”宴贺、“抓周”等礼仪,其中以“抓周”最隆重。
婴儿过周岁生日,意味着在人生道路上安然地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一,一则祝贺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来寄托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庆贺周岁生日,主要包括给“三神”(亦称“产神”)致诚,给婴儿穿生日新装、抓周、分食生日糕等习俗。
在孩子周岁生日的前一天,首先要给“三神”致诚。一张小桌上各放一碗大米、海带汤和“净水”(早晨先打的井水或泉水),谓之“三神桌”。桌旁还放一碗大米面蒸糕,由孩子的母亲或祖母,对着三神桌一边念叨着祈愿的话,一边虔诚地叩头致谢。
周岁生日这一天,要给小儿换上艳丽的生日新装。男孩的服装一般是粉红裤、彩袖袄、兰坎肩,脚穿乡花布袜。女孩的服装则是彩袖袄、红色长裙,脚穿乡花布袜。不论男孩女孩,都要腰系象征长寿的“晬囊”,身佩乡有牡丹、菊花和“寿”、“福”字样的“晬囊”。在“晬囊”的口袋绳上,还要栓系银妆刀、银斧、银销赃等各种佩物。
抓周是庆贺周岁生日的主要礼仪。先在一张炕桌上摆放刀、剪、弓、笔、书、线、钱、算盘之类的东西和几种糕饼、水果,谓之摆晬桌。在晬桌上摆放的糕饼主要有白雪糕(大米面蒸糕)、红高梁面饼、打糕、大米面饺子之类。白雪糕意味着心地洁白,红高梁面饼意味着驱鬼避邪,打糕象征意志坚韧,饺子(没有馅)象征经纶满腹和胸襟豁达,彩虹象征前程灿烂。摆好晬桌后,在桌前放一尺棉面或叠放一条毛毯,而后由小孩的父亲或祖母把小孩抱到上面,让其随便抓取桌上的东西,并围绕桌子扫地动着地方抓取几次,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其将来的志趣。首先抓取的如果是刀、弓,预兆将来能有武功;如果是书笔,预兆将来会有文才;如果是糕饼之类,则预兆将来不会有大出息。
“抓周”结束后,把糕分赠给亲朋邻里。凡是得到晬糕的人家,都要回赠一些礼物作为答谢。
朝鲜族人给小孩过一周岁生日,只有“抓周”一项内容。小孩抓取晬桌的东西时,在一旁围观的亲戚们,一边用各自不同的话语夸奖小孩,一边行为表现桌上放置一些钱币,借以表示祝贺。
回族
抓周礼也叫岁礼,回族俗称抓岁。这是回族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礼仪,尤其有的回族生的第一胎,或有些没有生育能力领别人孩子的,则更重视这种仪礼。
回族小孩的抓岁,仪式比较简单。当小孩一周岁时,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周岁的头天晚上或当天早晨忙忙碌碌、说说笑笑地准备岁糕。回族对岁糕很讲究,选用优粉、红枣、香豆子粉、胡麻油等原料。岁糕必须做成圆的,厚约三、四寸,直径一尺左右,用蒸笼蒸。讲究厚道大方。花样要新颖美观,一般由六至八个三角形组成。每个三角形上的图案必须是用面制作的牡丹、梅花、荷花等花草,忌讳用猫、狗、兔、羊等动物一类的图案。每朵花的中心放一个大红枣。岁糕做得既白又软,吃起来又香又甜。切糕人要选请长辈或年老的人。有条件的回族还要宰鸡、羊,做凉粉,烩五香莱。由于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做岁糕的习俗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的回族在抓岁那天,只须吃岁糕,不吃米饭、面条等其它主食。
在抓岁这天,还要邀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的人到家吃岁糕。来宾一般要给孩子带上玩具等小礼品,表示庆贺。举行抓岁礼时,主人要放一个大红桌子,桌子上喜欢摆上钢笔、毛笔、笔记本和用纸制作的小飞机、小轮船、刀、剑及女它玩具等,尔后,由母亲或父亲把小孩抱到桌子前,让小孩任意抓。来宾和全家老小围着孩子一起观看,希望孩子能抓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东西。
据回族习俗,如果孩子抓到了笔和本子,就意味着将来是一个能写会画、才华出众的文人、学者;若拿起剑刀,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耍刀舞剑,好武尚勇的武士;如果既抓了笔又拿了剑,就认为这孩子会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要抓到不起眼的小玩具等,则认为是个吃喝玩乐、贪图安逸、成不了才的“榆木疙瘩”;如果孩子什么也不抓,便说他(她)是个昏昏噩噩、一事无成的白痴、庸人等等。当孩子抓到钢笔、本子一类的东西时,孩子的父母欢天喜地,心旷神怡,高高举起孩子庆贺逗笑,围观者拍手叫好!
抓岁仪式结束后,主人便端出岁糕、滚烫的烩菜,和来宾一起会餐一顿,祝贺孩子年复一年,吉庆平安,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回族家庭,以后每年在孩子的生日,都蒸一个岁糕,在自己家庭范围内庆贺、纪念,不请客人。这种习俗直到女孩长到9岁,男孩长到12岁为止。
巴朱恩族
东非的巴朱恩族流行一种类似中国“抓周”的起名方法,即将事先选好的许多姓名写在树叶上,让出生后7天的婴儿自己抓取,抓到哪个名字就用哪个;中非裂谷地带的民族因为地处“非洲十字路口”,自古以来战祸频仍,给孩子起名常常带有忧伤色彩,如卢格巴拉族常给孩子起名“懒惰”、“讨人嫌”、“小气鬼”、“没牛汉”,这往往是孩子父母的缺点或家庭窘境,带有自嘲意味;巴尼欧罗族则常给孩子起名“可怜虫”、“无家可归”等,这则是部族争端、疾病瘟疫等不幸事件的生动纪录。
篇6:周礼原文及翻译
周礼原文及翻译
《周礼》是儒家经典,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周礼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周礼原文及翻译
惟王建宫以捂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
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包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渔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兽医,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信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奚八人、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三人、奚八人。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译文】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冢宰,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治理,辅佐王使天下人各本分。
治官的属官有:大宰,由卿一人担任;小宰,由中大夫担任;宰夫,由下大夫四人担任;[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七二人,徒一
宫正,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庖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饔,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外饔,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亨人,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五十人。
甸师,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渔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十六人。
腊人,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由中士二人担任。
疾医,由中士八人担任。
疡医,由下士八人担任。
兽医,由下士四人担任。
酒正,由中土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由奄十人担任,[还配有]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由奄五人担任,[还配有]女浆十五人,奚一百五十人。
凌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由奄一人担任,[还配有]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由奄一人担任,[还配有]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由奄二人担任,[还配有]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由奄二人担任,[还配有]女盐二十人,奚四
幕人,由奄一人担任,[还配有]女幕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十人。
大府,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八人。
内府,由中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由中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下大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土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由上士四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由奄上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阉人,王宫每门设四人,御苑中离宫也每门四人。
寺人,在王的正内,共五人。
内竖,人数比寺人多一倍。
嫔九人。
世妇。
女御。
女祝四人,(还配有]奚八人。
女史八人,[j丕配有]癸十六公。
典妇功,由中土二人担任,下土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徒十二人。
典枲,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由奄一人担任,女御二人[兼领其事],[还配有]奚八人。
缝人,由奄二人担任,女御八人[兼领其事],[还配有]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由下土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四人。
篇7:浅论宰我精神
浅论宰我精神
宰我是孔子的弟子,他通过怀疑传统礼教、怀疑权威的`方式表现出他个性化的反叛色彩.他以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仁”,将“仁”视作某种独立自在之物.他还具有善发怪问的求知风格,其提问方式蕴涵着对形式逻辑矛盾律的应用.这些思想特点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作 者:王铭 Wang Ming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广州,510275 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RTHER EDUC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20(3) 分类号:B22.3 关键词:宰我 怀疑 对象化思维方式【周礼大宰全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6.诗经全文及译文
9.羔裘》译文及鉴赏
10.离骚原文及译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