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

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

2023-04-07 08:37: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十元忘了防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

篇1: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

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

光纤温度传感器

1、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

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是一种把测量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电信号的装置。它的电源、敏感元件、信号接收和处理系统以及信息传输均用金属导线连接,见图 (a)。光纤传感器则是一种把被测量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光信号的装置。由光发送器、敏感元件(光纤或非光纤的)、光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光纤构成,见 图(b)。

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经源光纤引导至敏感元件。这时,光的某一性质受到被测量的调制,已调光经接收光纤耦合到光接收器,使光信号变为电信号,最后经信号处理得到所期待的被测量。

可见,光纤传感器与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相比较,在测量原理上有本质的差别。传统传感器是以机―电测量为基础,而光纤传感器则以光学测量为基础。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从极远红外的lmm到极远紫外线的10nm。它的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主要因其中的电场而引起。因此,讨论光的敏感测量必须考虑光的电矢量E的振动,即

A――电场E的振幅矢量;ω――光波的振动频率;

φ――光相位;t――光的传播时间。

可见,只要使光的强度、偏振态(矢量A的方向)、频率和相位等参量之一随被测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或受被测量调制,那么,通过对光的强度调制、偏振调制、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等进行解调,获得所需要的被测量的信息。

2、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注:MM多模;SM单模;PM偏振保持;a,b,c功能型、非功能型、拾光型

(1)根据光纤在传感器中的作用

光纤传感器分为功能型、非功能型和拾光型三大类。

1)功能型(全光纤型)光纤传感器

利用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能力的光纤(或特殊光纤)作传感元件,将“传”和“感”合 为一体的传感器。光纤不仅起传光作用,而且还利用光纤在外界因素(弯曲、相变)的作用下,其光学特性(光强、相位、偏振态等)的变化来实现“传”和“感” 的'功能。因此,传感器中光纤是连续的。由于光纤连续,增加其长度,可提高灵敏度。

2)非功能型(或称传光型)光纤传感器

光纤仅起导光作用,只“传”不“感”,对外界信息的“感觉”功能依靠其他物理性质的功能元件完成。光纤不连续。此类光纤传感器无需特殊光纤及其他特殊技术,比较容易实现,成本低。但灵敏度也较低,用于对灵敏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用光纤作为探头,接收由被测对象辐射的光或被其反射、散射的光。其典型例子如光纤激光多普勒速度计、辐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2)根据光受被测对象的调制形式

形式:强度调制型、偏振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1)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是一种利用被测对象的变化引起敏感元件的折射率、吸收或反射等参数的变化,而导致光强度变化来实现敏感测量的传感器。有利用光纤的微弯损耗;各 物质的吸收特性;振动膜或液晶的反射光强度的变化;物质因各种粒子射线或化学、机械的激励而发光的现象;以及物质的荧光辐射或光路的遮断等来构成压力、振 动、温度、位移、气体等各种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

缺点:受光源强度波动和连接器损耗变化等影响较大 。

是一种利用光偏振态变化来传递被测对象信息的传感器。有利用光在磁场中媒质内传播的法拉第效应做成的电流、磁场传感器;利用光在电场中的压电晶 体内传播的泡尔效应做成的电场、电压传感器;利用物质的光弹效应构成的压力、振动或声传感器;以及利用光纤的双折射性构成温度、压力、振动等传感器。这类 传感器可以避免光源强度变化的影啊,因此灵敏度高。

3)频率调制光纤传感器

是一种利用单色光射到被测物体上反射回来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来进行监测的传感器。有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光和散射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光纤速度、流速、振动、压力、加速度传感器;利用物质受强光照射时的喇曼散射构成的测量气体浓度或监测大气污染的气体传感器;以及利用光致发光的温度传感器等。

4)相位调制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测对象对敏感元件的作用,使敏感元件的折射率或传播常数发生变化,而导致光的相位变化,使两束单色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发生变 化,通过检测干涉条纹的变化量来确定光的相位变化量,从而得到被测对象的信息。通常有利用光弹效应的声、压力或振动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效应的电流、磁场 传感器;利用电致伸缩的电场、电压传感器以及利用光纤赛格纳克(Sagnac)效应

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光纤陀螺)等。这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很高。但由于须 用特殊光纤及高精度检测系统,因此成本高。

篇2: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分类

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分类

1、光纤的结构

基本采用石英玻璃,有不同掺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中心――纤芯;

外层――包层;

护套――尼龙料。

图1 光纤结构

2、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光纤的.传播基于光的全反射。当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到光纤端面时,在端面发生折射后进入光纤,如图2所示。

图2 光纤工作原理图

原理分析:

(1) 光线在光纤端面入射角θ减小到某一角度θc时,光线全部反射;

(2) 只要θ<θc,光在纤芯和包层界面上经若干次全反射向前传播,最后从另一端面射出。

为保证全反射,必须满足全反射条件(即θ<θc)实现全反射的临界入射角为:

可见,光纤临界入射角第一文库网的大小是由光纤本身的性质(N1、N2)决定的,与光纤的几何尺寸无关。

按光纤的作用,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功能型和传光型两种。

(1) 功能型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纤本身的特性随被测量发生变化的一种光纤传感器。例如,将光纤置于声场中,则光纤纤芯的折射率在声场作用下发生变化,将这种折射率的变化作为光纤中光的相位变化检测出来,就可以知道声场的强度。

(2) 功能型光纤传感器既起着传输光信号作用,又可作敏感元件,所以又称为传感型光纤传感器。传光型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其他敏感元件来感受被测量变化一种光纤传感器,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则仅起传输光信号作用,所以也称为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3、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不受电磁场的干扰

2.绝缘性能高

3.防爆性能好,耐腐蚀

4.导光性能好

5.光纤细而柔软

篇3:光纤大电流传感器探讨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传输系统容量不断增加,运行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不得不面对棘手的强大电流的测量问题,一次仪表和二次仪表之间的电绝缘和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要求可能使传统的测量手段无用武之地。而在高电压、大电流和强功率的电力系统中,测量电流的常规技术所采用的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电流传感器(简称为CT),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缺点:由爆炸引起的灾难性事故的潜在危险;大故障电流导致铁芯磁饱和;铁芯共振效应;滞后效应;输出端开路导致高压;体积大、重量大、价格昂贵;精度无法做得很高;易受电磁干扰影响。传统CT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在线检测、高精度故障诊断、电力数字网等发展的需要将光纤传感技术引入到电流检测中的光纤电流传感器(简称OCS)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好方法。

自从1973年,AJRogers首先提出光学电流传感的想法以来,光纤传感技术已发展了20多年。与普通电磁互感器相比,在高强电流测量应用中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光纤电流传感器没有磁饱和现象,也不像通常的电磁互感器的动态工作范围受磁饱和效应的限制;光纤电流传感器抵抗高电磁干扰,对环境的要求低;光纤电流传感器可以在较宽的频带内,产生高线性度响应;光纤电流传感器体积比较小,安装使用比较方便等。

总之,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它的绝缘性能好,体积小,成本低,并且频带宽,响应时间短,可同时用于测量直流、交流及脉冲大电流,因此可望成为高压下测量大电流的理想传感器。

1、传感器原理及光路设计

光纤电流传感器利用磁光材料的法拉第效应,在光学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中,外加磁场H可以使在介质中沿磁场方向传播的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偏转角度通过检偏器可确定。其原理如图1所示,B为两偏振器夹角,θ为平面光通过磁光晶体后发生的偏转角。

其旋转角θ与光传播的磁光材料上的磁场中强度H和磁光材料的长度L成正比:当H一定时,旋转的角度θ为:

θ=vHL(1)

式中:v为verdet常数;H为磁场强度;L为磁光玻璃长度。通电长直导线磁场公式:

H=I/2πr(2)

再由式(4)可得:当P=P0时,Imax=2πrB/vL,只要角B越大,所能测的最大电流值也越大,所以在实验中常用增大角B的办法来增大其测量范围。但在实际中,角B的增大到一定值后会使光路的调焦变得更困难,并使小信号更难测量,在以往实验中一般取B=45°或相差不大的值。在该实验中选用2mw的激光器作调整光源,在第一次调焦时把磁光晶体的出射光投到1m外的地方以便消除可能出现的双折射,并用光学胶密封各接合面,使光路调整更容易操作,因此角B选择了80°。上式中,夹角B在传感器完工后是定值,因此只要测得P,P0值就可得到电流值。

在光路设计中,采用图2所示结构。暗灰色的箭头线表示光线在传感器中的传输路径:光源发出的光经带自聚焦透镜的光纤进入传感器,通过蒸镀反射膜的直角棱镜的反射改变为线偏振光进入磁光晶体,偏振面受磁场调制的线偏振光经过检偏器和对应的直角棱镜后通过另一带自聚焦透镜的光纤进入光电探测器,

2、系统结构

由式(4)可知,获得P0,P即可得到被测电流值I。系统构框图如图3(略)所示。

其中,激光器采用恒流驱动,提供32mA恒定电流。通过出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实现光功率反馈,将探测到的光电信号与激光器的驱动电流比较,以达到及时调整激光器工作光功率抖动的目的。

光检测及放大部分电路实现了光/电转换,并且对电信号放、滤波,以及分离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

信号采集处理部分实现对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分别采集,进行处理。记录下未通电流时的直流信号U0,作为基准值,U分别为带有电流直流、交流信息的检测值,经过运算分别出被测电流I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实验的传感头内孔径D1=2cm,外环直径D2=5cm,底座(即图2中的plinth)厚度h=1.1cm;准直器是用能通过635 nm红光的光纤和聚焦透镜制成;磁光晶体厚度d=2 cm;verdet常数v=-1.17×10-3rad/A;光源输出功率为1 mW;实验中分别用连续电流和脉冲电流对其进行检测。实验时把器件一端接在光源输出端,另一个接在输入端,并把通电导线从缺口横穿过去就可开始测试。

3.1用连续交流电测实验

在用连续交流电测实验中通过渎取光纤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与用标准器件测得的电流进行比较,并把所得的电压值等效为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电流值。在实验中标准器件使用的是电流互感器。表1是在某测试机构中测得的数据。 将表1中的电流值作为横坐标,电压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电压与电流是近似成正比的。

从图5的数据可看到在100~3000A范围内,系统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3.2用脉冲电流测实验

由于一般测试机构中很少测试上万安的交流电,图6和图7是在某测试院中用脉冲电流实验时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上面曲线是通过光纤电流传感器得到的波形,图中曲线是通过电流互感器得到的波形。

图6是用B=45°、峰值为32kA的脉冲电流实验得到的图像。从图中可看出光纤电流传感器在10kA左右的波形突然向下凹陷。经检验是所测电流超过其最大测量范围所致,即出现饱和失真。

图7是B=80°、峰值为32kA的脉冲电流实验得到的图像。在图中,用光纤电流传感器测得的电流波形曲线没有失真,并且与用电流互感器测得的波形线较好的吻合,说明32kA的电流在其动态范围之中,并且响应时间小于10μs。

综合上述实验,系统在小电流测试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在大电流测试中,第一次测试出现了饱和失真,第二次用增大角B的方法解决了失真的问题,并且动态范围较大,响应时间短。其实.由式(4)还可看出,通过增大verdet常数v,或磁光晶体长度L还可以使测量范围变得更大,但这就需要重新定制、加工磁光晶体,使成本更高和制作时间更长。故第一次出现饱和失真后选择了增大角B的方法。

篇4:温度传感器原理

温度传感器原理

一、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应用原理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1.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原理及材料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甸、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2.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结构

(1)精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工业常用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感温元件(电阻体)的结构及特点见表2-1-11。从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温度传感器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同般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有关具体内容参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

(2)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如图2-1-7所示,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

与普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

(3)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其结构如图2-1-8所示。它与一般轴向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

3.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系统的组成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系统一般由温度传感器热电阻、连接导线和显示仪表等组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和显示仪表的分度号必须一致

②为了消除连接导线电阻变化的影响,必须采用三线制接法。具体内容参见本篇第三章。

(2)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如图2-1-7所示,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与普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

(3)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其结构如图2-1-8所示。它与一般轴向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

火花或电弧等影电阻体的断路修理必然要改变电阻丝的长短而影响电阻值,为此更换新的电阻体为好,若采用焊接修理,焊后要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农业、暖通、纺织、机房、航空航天、电力等工业部门,越来越需要采用湿度传感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业越高,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以及对工业材料水份值的监测与分析都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技术条件之一。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如何使用好湿度传感器,如何判断湿度传感器的性能,这对一般用户来讲,仍是一件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下列此文供大家参考。

一、湿度传感器的分类及感湿特点

湿度传感器,分为 电阻式 和 电容式 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为在基片涂覆感湿材料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湿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

国内外各厂家的湿度传感器产品水平不一,质量价格都相差较大,用户如何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理想产品确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这方面作深入的了解。湿度传感器具有如下特点:

1、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应达到±2%~±5%RH,达不到这个水平很难作为计量器具使用,湿度传感器要达到±2%~±3%RH的精度是比较困难的,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10℃)和洁净的气体中测量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使用时间一长,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湿度传感器的精度水平要结合其长期稳定性去判断,一般说来,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是影响湿度传感器质量的头等问题,年漂移量控制在1%RH水平的产品很少,一般都在±2%左右,甚至更高。

2、湿度传感器的温度系数

湿敏元件除对环境湿度敏感外,对温度亦十分敏感,其温度系数一般在0.2~0.8%RH/℃范围内,而且有的湿敏元件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其温度系数又有差别。温漂非线性,这需要在电路上加温度补偿式。采用单片机软件补偿,或无温度

补偿的湿度传感器是保证不了全温范围的精度的,湿度传感器温漂曲线的线性化直接影响到补偿的效果,非线性的温漂往往补偿不出较好的效果,只有采用硬件温度跟随性补偿才会获得真实的补偿效果。湿度传感器工作的温度范围也是重要参数。多数湿敏元件难以在40℃以上正常工作。

3、湿度传感器的供电

金属氧化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和氯化锂等湿敏材料施加直流电压时,会导致性能变化,甚至失效,所以这类湿度传感器不能用直流电压或有直流成份的交流电压。必须是交流电供电。

4、互换性

目前,湿度传感器普遍存在着互换性差的现象,同一型号的传感器不能互换,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给维修、调试增加了困难,有些厂家在这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互换性仍很差)取得了较好效果。

5、湿度校正

校正湿度要比校正温度困难得多。温度标定往往用一根标准温度计作标准即可,而湿度的标定标准较难实现,干湿球温度计和一些常见的指针式湿度计是不能用来作标定的,精度无法保证,因其要求环境条件非常严格,一般情况,(最好在湿度环境适合的条件下)在缺乏完善的检定设备时,通常用简单的饱和盐溶液检定法,并测量其温度。

二、对湿度传感器性能作初步判断的几种方法

在湿度传感器实际标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简便的方法进行湿度传感器性能判断与检查。

1、一致性判定,同一类型,同一厂家的湿度传感器产品最好一次购买两支以上,越多越说明问题,放在一起通电比较检测输出值,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观察测试的一致性。若进一步检测,可在24h内间隔一段时间记录,一天内一般都有高、中、低3种湿度和温度情况,可以较全面地观察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包括温度补偿特性。

2、用嘴呵气或利用其它加湿手段对传感器加湿,观察其灵敏度、重复性、升湿脱湿性能,以及分辨率,产品的最高量程等。

3、对产品作开盒和关盒两种情况的测试。比较是否一致,观察其热效应情况。

4、对产品在高温状态和低温状态(根据说明书标准)进行测试,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下检测和实验前的'记录作比较,考查产品的温度适应性,并观察产品的一致性情况。

产品的性能最终要依据质检部门正规完备的检测手段。利用饱和盐溶液作标定,也可使用名牌产品作比对检测,产品还应进行长期使用过程中的长期标定才能较全面地判断湿度传感器的质量。

三、对市场上湿度传感器产品的几点分析

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国内外湿度传感器产品,电容式湿敏元件较为多见,感湿材料种类主要为高分子聚合物,氯化锂和金属氧化物。 电容式湿敏元件的优点在于响应速度快、体积小、线性度好、较稳定,国外有些产品还具备高温工作性能。但是达到上述性能的产品多为国外名牌,价格都较昂贵。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电容式湿敏元件低价产品,往往达不到上述水平,线性度、一致性和重复性都不甚理想,

30%RH以下,80%RH以上感湿段变形严重。有些产品采用单片机补偿修正,使湿度出现“阶跃”性的跳跃,使精度降低,出现一致性差、线性差的缺点。无论高档次或低档次的电容式湿敏元件,长期稳定性都不理想,多数长期使用漂移严重,湿敏电容容值变化为pF级,1%RH的变化不足0.5pF,容值的漂移改变往往引起几十RH%的误差,大多数电容式湿敏元件不具备40℃以上温度下工作的性能,往往失效和损坏。 电容式湿敏元件抗腐蚀能力也较欠缺,往往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较高,有的产品还存在光照失效、静电失效等现象,金属氧化物为陶瓷湿敏电阻,具有湿敏电容相同的优点,但尘埃环境下,陶瓷细孔被封堵元件就会失效,往往采用通电除尘的方法来处理,但效果不够理想,且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不能使用,氧化铝感湿材料无法克服其表面结构“天然老化”的弱点,阻抗不稳定,金属氧物陶瓷湿敏电阻也同样存在长期稳定性差的弱点。 氯化锂湿敏电阻,具有最突出的优点是长期稳定性极强,因此通过严格的工艺制作,制成的仪表和传感器产品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稳定性强是产品具备良好的线性度、精密度及一致性,是长期使用寿命的可靠保证。氯化锂湿敏元件的长期稳定性其它感湿材料尚无法取代。

篇5:光纤大电流传感器研究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传输系统容量不断增加,运行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不得不面对棘手的强大电流的测量问题,一次仪表和二次仪表之间的电绝缘和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要求可能使传统的测量手段无用武之地。而在高电压、大电流和强功率的电力系统中,测量电流的常规技术所采用的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电流传感器(简称为CT),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缺点:由爆炸引起的灾难性事故的潜在危险;大故障电流导致铁芯磁饱和;铁芯共振效应;滞后效应;输出端开路导致高压;体积大、重量大、价格昂贵;精度无法做得很高;易受电磁干扰影响。传统CT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在线检测、高精度故障诊断、电力数字网等发展的需要将光纤传感技术引入到电流检测中的光纤电流传感器(简称OCS)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好方法。

自从1973年,AJRogers首先提出光学电流传感的想法以来,光纤传感技术已发展了20多年。与普通电磁互感器相比,在高强电流测量应用中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光纤电流传感器没有磁饱和现象,也不像通常的电磁互感器的动态工作范围受磁饱和效应的限制;光纤电流传感器抵抗高电磁干扰,对环境的要求低;光纤电流传感器可以在较宽的频带内,产生高线性度响应;光纤电流传感器体积比较小,安装使用比较方便等。

总之,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它的绝缘性能好,体积小,成本低,并且频带宽,响应时间短,可同时用于测量直流、交流及脉冲大电流,因此可望成为高压下测量大电流的理想传感器。

1、传感器原理及光路设计

光纤电流传感器利用磁光材料的法拉第效应,在光学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中,外加磁场H可以使在介质中沿磁场方向传播的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偏转角度通过检偏器可确定。其原理如图1所示,B为两偏振器夹角,θ为平面光通过磁光晶体后发生的偏转角。

498)this.style.width=498;“ align=”center“ />

其旋转角θ与光传播的磁光材料上的磁场中强度H和磁光材料的长度L成正比:当H一定时,旋转的角度θ为:

θ=vHL(1)

式中:v为verdet常数;H为磁场强度;L为磁光玻璃长度。通电长直导线磁场公式:

H=I/2πr(2)

498)this.style.width=498;” align=“center” />

再由式(4)可得:当P=P0时,Imax=2πrB/vL,只要角B越大,所能测的最大电流值也越大,所以在实验中常用增大角B的办法来增大其测量范围。但在实际中,角B的增大到一定值后会使光路的调焦变得更困难,并使小信号更难测量,在以往实验中一般取B=45°或相差不大的值,

在该实验中选用2mw的激光器作调整光源,在第一次调焦时把磁光晶体的出射光投到1m外的地方以便消除可能出现的双折射,并用光学胶密封各接合面,使光路调整更容易操作,因此角B选择了80°。上式中,夹角B在传感器完工后是定值,因此只要测得P,P0值就可得到电流值。

498)this.style.width=498;“ align=”center“ />

在光路设计中,采用图2所示结构。暗灰色的箭头线表示光线在传感器中的传输路径:光源发出的光经带自聚焦透镜的光纤进入传感器,通过蒸镀反射膜的直角棱镜的反射改变为线偏振光进入磁光晶体,偏振面受磁场调制的线偏振光经过检偏器和对应的直角棱镜后通过另一带自聚焦透镜的光纤进入光电探测器。

2、系统结构

由式(4)可知,获得P0,P即可得到被测电流值I。系统构框图如图3(略)所示。

其中,激光器采用恒流驱动,提供32mA恒定电流。通过出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实现光功率反馈,将探测到的光电信号与激光器的驱动电流比较,以达到及时调整激光器工作光功率抖动的目的。

光检测及放大部分电路实现了光/电转换,并且对电信号放、滤波,以及分离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

498)this.style.width=498;” align=“center” />

信号采集处理部分实现对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分别采集,进行处理。记录下未通电流时的直流信号U0,作为基准值,U分别为带有电流直流、交流信息的检测值,经过运算分别出被测电流I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实验的传感头内孔径D1=2cm,外环直径D2=5cm,底座(即图2中的plinth)厚度h=1.1cm;准直器是用能通过635 nm红光的光纤和聚焦透镜制成;磁光晶体厚度d=2 cm;verdet常数v=-1.17×10-3rad/A;光源输出功率为1 mW;实验中分别用连续电流和脉冲电流对其进行检测。实验时把器件一端接在光源输出端,另一个接在输入端,并把通电导线从缺口横穿过去就可开始测试。

3.1用连续交流电测实验

在用连续交流电测实验中通过渎取光纤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与用标准器件测得的电流进行比较,并把所得的电压值等效为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电流值。在实验中标准器件使用的是电流互感器。表1是在某测试机构中测得的数据。    将表1中的电流值作为横坐标,电压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电压与电流是近似成正比的。

498)this.style.width=498;“ align=”center“ />

篇6:机载光纤角位移传感器

机载光纤角位移传感器

介绍了一种新型光纤角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对研制的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数据验证了传感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初步探讨了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多种因素.

作 者:吴忠 宋雪玲  作者单位:吴忠(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宋雪玲(西北工业大学)

刊 名:航空科学技术 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V2 关键词:光纤角位移传感器   测试系统   测试结果   测试方法   数据分析  

篇7:传感器实验报告--光纤传感器静态实验

传感器实验报告--光纤传感器静态实验

北京XXX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实验四 光纤传感器静态实验 学 院: 自动化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 绩:

12月10日

一、任务与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结构、性能。

、原理(条件)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多膜光纤一端合并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束,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光纤只起传输信号的作用,当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反射面,被反射的光经接收光纤至光电转换器将接受到的光纤转换为电信号。其输出的光强决定于反射体距光纤探头的距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而得到的位移量。

三、内容与步骤

(1)观察光纤位移传感器结构,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形光纤,探头固定在Z型安装架上,外表为螺丝的端面为半圆分布;

(2) 了解振动台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实验仪台面上右边的圆盘,在振动台上贴有反射纸作为光的反射面。)

(3) 如图31接线:因光/电转换器内部已按装好,所以可将电信号直接经差动放大器放大。F/V显示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开启主、副电源。

图31

(4) 旋转测微头,使光纤探头与振动台面接触,调节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调节差动放大器零位旋钮使电压表读数尽量为零,旋转测微头使贴有反射纸的被测体慢慢离开探头,观察电压读数由小―大―小的变化。

(5)旋转测微头使F/V电压表指示重新回零;旋转测微头,每隔0.5mm读出电压表的'读数,并将其填入表格中。

(6)关闭主、副电源,把所有旋钮复原到初始位置。

(7) 作出V-ΔX曲线,计算灵敏度S=ΔV/ΔX及线性范围。

四、数据处理(现象分析)

旋转测微头使贴有反射纸的被测体慢慢离开探头时,电压读数的变化见下表:

作出V-ΔX曲线:

由图表可知当旋转测微头使贴有反射纸的被测体慢慢离开探头时在距离0.5到2.5mm区

间和6.5mm到9.5mm区间的线性度较好,经计算,0.5到2.5mm区间的灵敏度S=0.831V/mm,6.5mm到9.5mm区间的灵敏度S=0.147V/mm。

五、结论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了光纤传感器感知距离的原理,并且观察了实过程中的工作状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得出实验结果为当测微头距离0.5到2.5mm区间的灵敏度S=0.831V/mm,6.5mm到9.5mm区间的灵敏度S=0.147V/mm,通过实验又一次复习巩固了光纤传感器方面的知识。

篇8:传感器原理课改革初探

传感器原理课改革初探

介绍了本系在传感器原理课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作 者:刘永顺 Liu Yongshun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电气电子信息工程系,河南,安阳,455000 刊 名:物理与工程 英文刊名: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19(4) 分类号:G71 关键词:传感器原理   改革   探索  

篇9:结构分类

单灯照明视频展台:常见的一种照明方式,单灯照明不存在双灯照明的光干涉现象,光线均匀,便于被演示物体的最佳演示,不同展台单灯的位置不同,但不影响效果,

结构分类

双侧灯式视频展台:最为常见的照明方式,设计良好的双侧灯可以灵活转动,覆盖展台上的全部位置,并实现对微小物体的充分照明。便携式视频展台:多数为进口产品,设计紧凑,体积小巧,携带方便。

【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相关文章:

1.SMTP结构及原理服务器教程

2.门传感器工作原理的论文

3.热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说课稿

5.传感器论文

6.注塑工艺流程及原理

7.单向阀的结构与作用-单向阀的工作原理

8.贬义词及分类

9.技术转让合同分类与范本结构

10.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光纤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分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