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

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

2023-03-25 08:01: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雨晴风暖烟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

篇1: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

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 -诗词大全

得子侄书

作者:喻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远书来阮巷,阙下见江东。不得经史力,枉抛耕稼功。

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

篇2:与子侄书原文及翻译

与子侄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年富力强,却涣散精神,肆应于外。多事无益妨有益,将岁月虚过,才情浪掷。及至晓得收拾精神,近里着己时,而年力向衰,途长日暮,已不堪发愤有为矣。回而思之,真可痛哭!汝等虽在少年,日月易逝,斯言常当猛省。

译文

(我)年纪轻,精力旺盛的时候,却精神涣散,没有志向,放纵自己在外面应酬。这种无意义的事做多了就会妨碍有意义的事情,将年华虚度,才情浪费。等到知道了要集中精神,将分散的精力收聚回来时,却又年纪和精力不济,就像路途长远而太阳西下,已经不能发愤而有所作为了。回首想一下,真应该痛哭一场!你们虽然还是少年,但时间很容易流失,我这些话应该让你们猛然醒悟。

肆:放纵.

年力:年纪和精力.

堪:承受.

及至:等待.

向:从前.

浪掷:虚掷.

汝:你.

常:常常,经常.

近里着己:靠近内里,附着己身。意谓将分散的精力收聚回来。

斯:这.

言:话.

与子侄书赏析

观乎天地,察乎万物,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唯有正气长存。犹如种子之进化,优良品质铸就的灵魂,绵延万代,有益社会,促进世界繁荣。丑恶者败坏,神憎鬼厌,天地灭之。

人生也是如此,优者存,劣者汰。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人生也需要不断完善,所以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独立进取,心怀天下,铸就你的高品质灵魂,做有用之人,才是完善人生的真谛。

人生之所以伟大,不是他的体格、饭量与力气超出常人,也不是他的钱多权重,而是他的灵魂。体貌不过于五官、四肢,相差无几,但是能力贵贱、智愚优劣则有天壤之别,无非在于他们的精神品质,在于他们的灵魂,所以灵魂有高低之别。人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拥有足够的知识、品格、意志、心怀天下,成就造福人类的事业,因此铸就了高贵的灵魂。

人生不是只有吃喝玩乐,过日子,假如,你甘于平庸,只知挣钱,吃喝玩乐,苟且人生,那么你的灵魂自然就是低档,甚至卑微的,那就如同行尸、草木一般;如果你为了挣钱自乐,而不择手段,侵害他人,破坏公共道德和秩序,那么你的灵魂就肮脏卑劣的'灵魂,是有罪的。

我的名片一直印着“聪明而正直、勇敢而不莽、独立而不霸”,就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要求。希望你们也能领会得到,铸就你们的灵魂基础。一个高品质的灵魂首先来自于他的学识与修养,把握知识的力量,懂得道义,学会做人,拥有高尚的品德,即便在环境的局限下,不能有大作为,也不会出卖灵魂,苟且富贵,这就是懂得独善其身,拥有高贵灵魂之人。倘若一个人只学了方法知识,却不去修养自己的品德,仅仅知道以自己的技能去损人利己,持强凌弱,那么他的灵魂就丑恶了。即便得逞一时,也必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局。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首先就讲“兵者,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法,五曰将”,把道义放在谋略的第一位,可见古人非常明白做事要得道的道理,否则再高的谋略,也会因违背自然,违背道义而失败。黄石公的《素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先莫先于修德,败莫败于多私”。古人云:“邦无道不入”,“无道,富且贵,耻也”等,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必须不断地修养完善自己。

然而,这一切都从学习明理开始。如果你很堕落,不想读书见识,那么你的一切认知来源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身边,将以小山沟的猴王为楷模,以山野的是非为是非,计较于口角草木之间,无异于井底之蛙。所以,我希望你们要有雄心,走出小山沟,争取到外面求学的机会,看看外面广大的世界,学会独立进取。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只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会认识自己的渺小与局限,从而谦虚进取。看看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他们是如何展示精彩人生的,要么智慧超群,要么勇猛绝伦,要么品格超凡,要么觉悟脱俗,要么个性独秀,要么功勋卓卓,名垂青史,要么恶行累累,遗臭万年。这都是广阔世界中的精彩,各有千秋。他们无不展示超人的意志与才能,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他们相比,我们算什么?

看看天地的广袤,山河的壮丽多彩,人风的多样,人性的多姿;感受一下天地之悠悠,战场之沧桑,学海之无涯,以触发灵感,感悟天地与人生。这都是上智者的必修课程。

唯有读书见识,才能吸食前人的精神食量,智慧经验,壮大自我;才能看见社会落后与不公的一面;才能拥有担当匡复的能力与精神,心怀天下,铸就你的灵魂。否则你可能是只知挣钱过日子,追求自我的发达,而不顾大局生死之人。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生,没有学到更好的良知与品格,即便你很有财富与权势,也还是“野蛮”状态,丑恶的灵魂。唯有智慧与品格的提升,我们才具备做一个有用之人,高贵的灵魂。古人云:修身、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强者造福人类,引领潮流,弱者无所事事,暗昧人生。能力虽有大小,但我们永远都应该向强者看齐,追求进步,否则,我们只能是庸庸的贩夫走卒。完善自我的基本道理在于,不要成为被同情的弱者,要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能够造福人类的强者。这就是“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道理。如果一个连独善其身的水平都没有达到,那么,他可能就是社会的负面了。

西方人最明白的一个道理,靠着富人的施舍是永远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的。因此,它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首先应该的就是学会独立进取,而后开创、济天下。

当你从立志求学到蓄养足够的学识修养,再到心怀天下的时候,你的人生才会向得道多助迈进,实现理想——济天下。这才是有用的人生,高贵的灵魂——聪明正直,独立博爱。

篇3:火中得书散文

火中得书散文

我喜欢坐在花窗下,泡一杯苦荞茶,拿一本珍爱的书,任由茶香和书香交融,优雅地游走于文字之间。我家有几千本藏书,但让我初扣书香大门的却是那本破旧的《铁道游击队》,我一直珍藏着它,因为它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上世纪文革初期破“四旧”,我们小镇的红卫兵挨家挨户收缴那些泛黄的书籍、字画、雕龙画凤的屏风、古香古色的木床,并把它们送到老街河边。然后把镇上的人都集中到这里,当时读三年级的我们也被老师带去看破“四旧”,接受教育。烧毁“四旧”开始了,熊熊大火燃烧起来,那些宝贵的古玩书画顷刻间化为灰烬。老师指着火堆严肃地告诉我们,那些书都是大毒草,是歌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毒害青少年的。当时我很纳闷,书怎么会是毒草呢?快烧完了,大人们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几个小伙伴还在那里用树枝拨弄着玩火。没想到我突然挑出了一本在最底下还没有烧着的书,但有些书页已经被高温烤黄有点变脆了,一拿就要烂,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河边比较潮湿的地方凉着。从破旧的封面上,依稀辨认出书名是《铁道游击队》,这是在大火中唯一幸存的一本较完整的书。我悄悄把它带回了家,这是我平生拥有的第一本书。我用报纸把封面包好,然后我就开始读它。

书中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有一支铁道游击队。在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领导下,杀鬼子,扒火车,毁碉堡、夺武器,同日本鬼子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从枣庄到微山湖,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疯狂地“扫荡”,打得敌人魂飞魄丧,创造了许多惊人的`英雄事迹。虽然书中还有些字不认识,但并不妨碍我领会意思。读完之后,真痛快!书中那刀光剑影,弹片横飞的战场久久地在我脑海中回旋,那一个个英雄形象在我幼稚的心灵中扎了根。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好看的书竟是毒草?带着重重疑问我去找老师,老师很奇怪破“四旧”把书都烧完了,我怎么会读了这本小说。当我告诉她这本书的来历时,老师一下捂着我的嘴,左右环顾一番,把我带出她的办公室,着急地告诉我这是绝不能说的秘密,要是被红卫兵知道了,要把我弄去批斗,父母还脱不到干系。我吓蒙了,自己竟然差点闯了大祸!我把书悄悄藏了起来。那是缺书的年代,有这样一本书是值得骄傲的,但这种骄傲又不能告诉任何人,只能在没人的时候拿出来自己边看边偷着乐。书不知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对里面的人物我如数家珍。看到忘我忘物时,真应了“茶亦醉人何需酒,书能香我何需花”。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本破旧的《铁道游击队》。是它让我记住了那逝去的血火硝烟,风云岁月;是它让我如痴如醉的陷入书籍里,孜孜不倦;是它让我知道了人与天地的默默之情,都在书本里。“闲中觅伴书为上”,我对书的情有独钟,都缘于这本火中得来的珍本!

篇4: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注释

①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

②北固山:在镇江北,北峰三面临水,形容险要,故称。

③碧琼梳:指水。青螺髻:喻山。

赏析:

作者:佚名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篇5: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篇6: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的春景更加清丽。只有离别故乡的人,心中的隐痛终难清洗。北固山前,三面临水,宛如碧玉梳堆起了青螺发髻。

一封家信来自遥远的万里。问我什么时候,真的为回归故里而决计?回首送春,拼死一醉,东风吹断了我的千行热泪。

篇7: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京口: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

春容:春天的景物。

幽恨:深恨。此处指郁结于心的乡愁。

北固山:在镇江北,北峰三面临水,形容险要,故称。

碧琼:碧琼,绿色的美玉,指江水。

青螺髻(jì):状似青螺的发髻,喻北固山。

真个:真的,的确。个,助词。

归计:回乡的打算。

拚(pàn)一醉:不顾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篇8: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丽的春景,眼前的图画般的美景,却钩起了作者无尽的乡愁,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物我对照乐景衬哀愁的写法,山水虽美,但终不是自己的故乡。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侧重写自己的思乡的心情。作者落笔对面,先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而是写收到乡书一封,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词人的 家人急盼远方的游子归家的殷切心情,以虚写实,更可见作者难耐思乡之情。家人盼归,可是作者回乡的日程还是遥遥无期,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浇愁面对东风抛洒热泪了,所以结句说“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最后这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是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篇9: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客游在外难以排遣的幽怨,下片描写了作者有家难回,于是借酒消愁却又难以解忧的愁怀,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的浓郁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首词通过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层层递进的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词语意沉痛,风格深沉凝重,情意缠绵,富有艺术感染力。

苏轼是圣于情者,读其词会感到他所爱者极多。即以异乡异土来说,凡有井水饮处,他都能发现它们的山水之美、出产之美、人物之美,所以人们常常引用他的“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说明他对生活的热爱之忱,这当然是有见地的。不过人们往往又因此而忽略了他对故乡的爱,似乎他志在四方,已经乐不思蜀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故乡之情和李白一样,浓如美酒,真醇之极。此篇就有这种特点。

上片开篇,词人先写经过春雨洗涤浸润过的眼前景物,一切山水都是焕然一新的,“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春雨过后的千百种景物都显得如此清新,清新得给人美的享受,然而在这一片烂漫的春光里,唯有我这个游子的离恨忧郁无法被洗去。一个“洗”字,用得妙,春雨是美好的,能经过春雨洗礼也是一件乐事,然而雨只能拂去事物表面的尘土凡垢,那难以释怀的思乡之情却是深深地埋在心里,是春雨无法触及的。这场好雨可以滋润青苗绿篱,但却滋润不了词人惆怅的心底,这种在美好事物面前产生的强烈的对比,一个“洗”字,道出千种万种的辛酸与无奈。此时的词人,又放眼向远方望去:“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远远看去,一条江水环北固山潺潺流过,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如同少女头顶上青螺形状的发髻,而那蜿蜒的江水就像是碧玉做成的梳子一般,依偎在北固山的旁边。古人喜欢以物喻人,用美好的事物形容美好的女子或男子,同样,苏轼此处的描写更形象生动地把北固山美丽的景色如画卷般展示给读者。这样的山水虽美,但是终究不是故乡的景色,这么美的景色不属于我,又给词人的离愁添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这时词转下片,看到这美景,本来思归之心就已经很难耐了,此时又偏偏收到了乡书,“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词人说:终于还是收到了故乡的家书,家中亲人挂念,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一个计划准备回家呢?家人盼着我回家,我又何尝不想还乡?但这个归期,我又去问谁呢?想到这里,漂泊的日子仍然遥遥无期,词人也无奈,最后逼出了末句:“挥手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干行泪。”读到此处,读者的情绪也被激发到高潮。心里的离愁和无可奈何,使词人实在目不忍视眼前的美丽春色了,只能蓦然回首,真是想大醉一场就让春天这样过去,不要再让词人的心更难受了。人人盼春而词人在此却要“送春”,个中滋味,实在是催人泪下;而词人的心是多情的,是容易被感动的,这么忧伤的情,不妨转过头迎着风,让温暖的东风来吹散词人脸上的泪痕。这里的“吹”和开头的“洗”又构成一组呼应,词人想让美好的春雨洗掉自己的忧愁不得,到最后就是想让东风吹去脸上的泪痕也不得,太难过,太悲凉,眼泪一行一行不住地流下,千行的思乡泪,就是东风也吹不干,只能把它们吹乱吹“破”。情之至,问之至,百转千回的惆怅,尽在两片词中,两个字里。

【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相关文章:

1.《蝶恋花·京口得乡书》翻译赏析

2.苏轼《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全词赏析

3.为学示子侄原文及赏析

4.得子聿到家山後书,得子聿到家山後书陆游,得子聿到家山後书的意思,得子聿到

5.得造句

6.《为学示子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7.得李滁州书以玉潭,得李滁州书以玉潭独孤及,得李滁州书以玉潭的意思,得李滁

8.得组词语

9.得的反义词

10.偶得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得子侄书,得子侄书喻凫,得子侄书的意思,得子侄书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