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黄溪闻猿》赏析
“swee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入黄溪闻猿》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入黄溪闻猿》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入黄溪闻猿》赏析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②泪已尽,虚作③断肠声。
【注释】
①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②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③虚作:空作,徒作。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白话译文】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
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
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赏析】
这首诗中之黄溪是指黄神庙所在地,距永州州治七十里,它本是一处山水胜地。诗人在他写的《游黄溪记》中说全国名胜“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永州山水“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诗人断言黄溪这个穷僻地方的山水风景是天下最美的,由衷地赞美它,精心地描写它,并希望后来人共赏它。游记作于元和八年,这时,诗人贬谪永州已八年,对再获朝廷任用已不抱希望。他钻研历史,著述写作,探赏山水,接触民情,思想日益切实,心情也渐趋平和。从他记游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显得兴致勃勃,情思泉涌,指点说道,确乎要“以启后之好游者”,流露出诗人畅情山水的快意。而《入黄溪闻猿》也写作于元和八年,但诗作的基调悲凉哀伤。由此可见,诗人贬谪永州期间心理一直充满着矛盾和悲伤。他一方面探赏山水,埋头研读,著书立说,显露出其平和豁达之态;另一方面始终没有摆脱贬谪僻乡的悲苦,内心深处总充满着没有得到朝廷任用的失落和怨愤。由于身处逆境,贬谪僻乡,任用无望,幽愤难平,心境自然凄凉忧伤。由于心境的`不同,以致对胜景黄溪也就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诗作前两句直接入题,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悲鸣。一曲一哀,感物伤情。诗人“俟罪”永州,“长为孤囚,不能自明”(《与顾十郎书》),这处境非“曲”、“哀”二字了得。在这种心情下,诗人笔下的黄溪是那么的空旷、荒芜、凄凉。后两句诗拟猿为“孤臣”喑喻作者身处逆境,苦闷悲凉的心情和报国无门、虚度人生、郁郁不得意的愤懑。诗作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借境托情、把作者悲愤凄哀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篇2:入黄溪闻猿
唐代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译文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注释
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虚作:空作,徒作。
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唐顺宗永贞元年(8),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新政改革。宪宗即位(8),参与永贞革新者均遭贬黜。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作此诗时,在永州贬所已七年之久。诗人随永州刺史赴黄溪黄龙祠祈雨,中途听到猿猴哀鸣,遂有感而作。
赏析
这首诗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篇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篇3: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翻译赏析
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翻译赏析
入黄溪闻猿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注释:
①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②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③虚作:空作,徒作。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翻译: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
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
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鉴赏:
这首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县)。永州在当时属偏僻荒凉之地,奇山异水很多。诗人于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因司马是个闲官,加之心情抑郁愤懑,常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排忧解愁。正如诗人自云:“仆闷则出游。”(《柳宗元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的。诗人因此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故《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首五绝正是诗人怀着“堙厄感郁”之情,“自放山泽间”时所作。
黄溪,在永州东面,距州治七十里,是环永州城百里内名山水之最佳处。两山墙立相连,崖峭岩窟为缺,花木骈植,与山升降;浅水处多石,小者平布于底,大者可坐饮食;深水为潭,若剖大瓮,积水莫测?《柳宗元集·游黄溪记》有生动介绍,可资参读。其文末记时为“元和八年(813)五月十六日”。《入黄溪闻猿》可能同出一时,只不过一为文,详记黄溪之游,一为诗,直抒个人感慨。
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 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 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同上)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呢?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诗人贬后自称)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哪里还有泪可流,哪里还有肠可断啊?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故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翻出新意愈苦。”(《唐诗别裁集》)又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同上)这些评述均中肯綮。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篇4:入黄溪闻猿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译文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注释
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虚作:空作,徒作。
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赏析:
这首诗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篇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篇5:《入黄溪闻猿》古诗鉴赏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
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
虚作断肠声。
柳宗元诗鉴赏
正如诗人自云:仆闷则出游。(《柳宗元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的。诗人因此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故《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首五绝正是诗人怀着堙厄感郁之情,自放山泽间时所作。
黄溪,在永州东面,距州治七十里,是环永州城百里内名山水之最佳处。两山墙立相连,崖峭岩窟为缺,花木骈植,与山升降;浅水处多石,小者平布于底,大者可坐饮食;深水为潭,若剖大瓮,积水莫测..《柳宗元集·游黄溪记》有生动介绍,可资参读。
其文末记时为元和八年(813)五月十六日。《入黄溪闻猿》可能同出一时,只不过一为文,详记黄溪之游,一为诗,直抒个人感慨。
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
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同上)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呢?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诗人贬后自称)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哪里还有泪可流,哪里还有肠可断啊?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故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翻出新意愈苦。(《唐诗别裁集》)又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同上)这些评述均中肯綮。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篇6:入黄溪闻猿,入黄溪闻猿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的意思,入黄溪闻猿赏析
入黄溪闻猿,入黄溪闻猿柳宗元,入黄溪闻猿的意思,入黄溪闻猿赏析 -诗词大全
入黄溪闻猿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五言绝句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注释】 ①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②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③虚作:空作,徒作。断肠声:指哀猿悲鸣。【译文】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赏析】这首五言绝句,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时借游玩山水,排解内心郁闷,游赏黄溪时而作。诗中之黄溪是指黄神庙所在地,距永州州治七十里,它本是一处山水胜地。诗人在他写的《游黄溪记》中说全国名胜“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永州山水“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诗人断言黄溪这个穷僻地方的山水风景是天下最美的',由衷地赞美它,精心地描写它,并希望后来人共赏它。游记作于元和八年,这时,诗人贬谪永州已八年,对再获朝廷任用已不抱希望。他钻研历史,著述写作,探赏山水,接触民情,思想日益切实,心情也渐趋平和。从他记游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显得兴致勃勃,情思泉涌,指点说道,确乎要“以启后之好游者”,流露出诗人畅情山水的快意。而《入黄溪闻猿》也写作于元和八年,但诗作的基调悲凉哀伤。由此可见,诗人贬谪永州期间心理一直充满着矛盾和悲伤。他一方面探赏山水,埋头研读,著书立说,显露出其平和豁达之态;另一方面始终没有摆脱贬谪僻乡的悲苦,内心深处总充满着没有得到朝廷任用的失落和怨愤。由于身处逆境,贬谪僻乡,任用无望,幽愤难平,心境自然凄凉忧伤。由于心境的不同,以致对胜景黄溪也就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诗作前两句直接入题,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悲鸣。一曲一哀,感物伤情。诗人“俟罪”永州,“长为孤囚,不能自明”(《与顾十郎书》),这处境非“曲”、“哀”二字了得。在这种心情下,诗人笔下的黄溪是那么的空旷、荒芜、凄凉。后两句诗拟猿为“孤臣”喑喻作者身处逆境,苦闷悲凉的心情和报国无门、虚度人生、郁郁不得意的愤懑。诗作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借境托情,把作者悲愤凄哀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篇7:《入黄溪闻猿》柳宗元唐诗鉴赏
入黄溪闻猿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
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
虚作断肠声。
篇8:《入黄溪闻猿》柳宗元唐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县)。永州在当时属偏僻荒凉之地,奇山异水很多。诗人于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因司马是个闲官,加之心情抑郁愤懑,常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排忧解愁。正如诗人自云:“仆闷则出游。”(《柳宗元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的。诗人因此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故《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首五绝正是诗人怀着“堙厄感郁”之情,“自放山泽间”时所作。
黄溪,在永州东面,距州治七十里,是环永州城百里内名山水之最佳处。两山墙立相连,崖峭岩窟为缺,花木骈植,与山升降;浅水处多石,小者平布于底,大者可坐饮食;深水为潭,若剖大瓮,积水莫测..《柳宗元集·游黄溪记》有生动介绍,可资参读。
其文末记时为“元和八年(813)五月十六日”。《入黄溪闻猿》可能同出一时,只不过一为文,详记黄溪之游,一为诗,直抒个人感慨。
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
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同上)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呢?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诗人贬后自称)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哪里还有泪可流,哪里还有肠可断啊?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故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翻出新意愈苦。”(《唐诗别裁集》)又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同上)这些评述均中肯綮。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篇9:入黄溪闻猿的唐诗鉴赏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1.请简要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5分)
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触景生情(1分):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2分)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生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2分)
②视听结合(1分):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2分)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2分)
(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2.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2分)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4分)(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第二问作答时言之成理即可)
篇10:闻猿,闻猿李绅,闻猿的意思,闻猿赏析
闻猿,闻猿李绅,闻猿的意思,闻猿赏析 -诗词大全
闻猿作者:李绅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
端州江口连云处,始信哀猿伤客心。
【《入黄溪闻猿》赏析】相关文章:
6.猿的成语
7.桃花溪译文及赏析
10.韦应物《闻雁》翻译及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