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国的元旦介绍

中国的元旦介绍

2023-02-22 08:12: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噜阿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中国的元旦介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的元旦介绍,供大家参考。

中国的元旦介绍

篇1: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元旦

元旦,就是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传统的新年。但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词的意思,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

颛顼开始农历纪年,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据《史记》记载,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候恢复夏历,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这就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但在古代却称为元旦。不过,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献岁等等;两汉时期则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岁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从以上各朝各代对春节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节在古时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元旦,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阳历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头,有开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还有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诗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户晓的《元日》诗等等,诗文中的元日都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说文解字》认为旦是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是个象形字,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了。

单从元旦一词来说,它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对元旦作了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房玄龄在《晋书》中也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还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诗以及南宋诗人陆游《己酉元旦》诗等等,这里的元旦都是春节的意思。

其他称呼和出处就不一一介绍了,在清朝消失以前,没有把过年称为春节的,大都称为元旦。也就是说,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阳历的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顺农时、便统计,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将西历(公历或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新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过年称为春节,也是我国使用阳历的开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规定,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从此,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将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并通过决议,写入相关文件,沿用至今。

篇2: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介绍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__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意义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篇3:中国元旦特色饮食介绍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屠苏酒: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种中药,药方出自葛洪《炼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净井水饮服。

却鬼丸:《荆楚岁时记》隋注讲的处方是: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之像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会逃避的。不过《荆楚岁时记》说的却鬼丸是服食的,与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风俗。南朝梁的文学家庾肩吾《岁尽应制》中有“金簿图神燕。朱泥却鬼丸”之句,说明除夕夜有准备却鬼丸的活动。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有“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A法”,其中“水引”制法:“(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盗畋∪缇乱吨鸱兄蟆!瘪A“等绱笾感恚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凳辜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A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A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A”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A,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XX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XX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篇4:中国元旦的由来介绍

中国元旦的由来介绍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XX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1.关于中国的元旦的由来介绍

2.中国元旦节的由来介绍

3.元旦的由来介绍

4.中国元旦的由来!

5.中国元旦的由来传说

6.中国传统元旦的由来

7.关于中国元旦的由来

8.中国元旦节的由来

9.有关元旦的由来介绍

10.介绍元旦的由来及习俗

篇5: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介绍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__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意义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的庆祝方式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篇6:中国的元旦是怎么来的介绍

中国的元旦是怎么来的

中国人习惯将每年的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雾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夏朝的时候产生了“夏历”,就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世界各地元旦习俗

中国

由于农历新年的存在,中国的元旦习俗相对并没有国外那样隆重。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习俗:

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相关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晚会主持词串词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敬爱的各位老师,

丙:尊敬的各位家长,

丁: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丙:灿烂辉煌的20_____年即将向我们告别,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_____年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甲: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校特举办这场文艺晚会,用我们的歌声和舞姿,用我们的热情与激情来表达我们的喜悦,传达对新一年的憧憬。

乙:听吧,新年的脚步声变得逐渐清晰。

丁:看吧,美好的20_____年正热情地向我们张开臂膀。

丙: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

丁: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声,

乙:让我们踏着美妙的舞姿,

甲:共同书写今晚的乐章。

合:_____分校20_____年元旦文艺晚会“放飞童心”现在开始!

元旦日记

元旦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我盼望已久的苏州,苏州风景秀丽,以园林著称。其中令我最难忘的就是拙政园了。

拙政园有32位主人,它的第一任主人是明朝的一个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长,他叫王现臣。建拙政园一共用了,画图就用了3年,建造用了,可是他只在拙政园里生活了1年就去世了。他把拙政园留给了他的儿子,希望拙政园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没想到,他儿子好赌。一年就把拙政园输给了留园的主人徐泰时。随后,又换了那么多的主人……

拙政园是四大园林之一,四大园林分别是: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还有两个都在苏州,一个是留园,再一个就是拙政园了。著名的四大园林有两个在苏州,可见苏州人建造园林多么的心思巧妙啊,而且这两个园林都是私家园林,也能表现出,明朝时期苏州的富饶。拙政园以水为主,池中堆山,园中有四个小亭子,按春、夏、秋、冬排列,主人会在每个季节欣赏园中的不同风景。

现在正是冬天,我和妈妈一走出跨院小门就闻见了一阵阵清香,我们闻香寻找,抬头一看,原来是头顶处的一树梅花,似乎应了那句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拙政园是我见过的园林最棒的一个,我真的非常喜欢。

篇7:中国元旦节日的风俗活动介绍

中国元旦的风俗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发展史

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或“新历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

元旦是很多国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元旦均为法定假日;中国大陆及台湾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习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汉语“元旦”涵义:“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时间,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国以前,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历史上,中国各个朝代对“元旦”说法不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夏历1月1日),商代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周代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秦王朝时期为十月初一(10月1日)(参见农历#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平等人创立了“太初历”,定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篇8:中国旅游胜地介绍

daocheng 稻城

daocheng,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east of hengduan mountains,is a county on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sichuan,china. this county with altitude of 3750 meters has several minorities:zhang race,naxi race,hui race etc.daocheng altiplano is composed of gongga snow mountain and season mountain, its highest altitude is 6023 meters and lowest altitude is  meters. with an of glaci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th the size and number of its season exceptional in china, with glacial erosion scattered here and there season mountain is traditionally called“the old ice cap of daocheng”.

three gorges of yangtse river 长江三峡

three gorges of yangtse river is a shortened form of qutang gorge、wu gorge and west-ling gorge.these three gorges located on middle reaches of yangtse river,through chongqing and hubei province.three gorges are very grand、beautiful and extremely dangerous.three gorges scenery spots preserve a lot of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key point of interest such as:baidi city,old plank road built along a cliff, huangling temple ,xiao three gorges,shibao stockeded village,zhangfei temple ,etc.tourists can be organized together to tour three gorges though chengdu from many places. several kinds of luxury ship and luxury suites are available. the ship for tour will send out every day.[page]

four girls mountain 四姑娘山

situated in xiaojin county of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four girls mountain is reputed as“ the oriental alps”.it is composed of three gullies and one mountain,look like girls with white voile on head and with beautiful appearance. the scenic spot is named from the legend that four beauty become four girls mountain.the scenic spo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 shuangqiao (double bridges) gully, changping (long terrace)gully and haizi (lake)gully.【第 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the left photo is the cover of 《four girls mountain tour guide》.this picture booklet is masterminded by our travel agency.the price of this booklet is 28 rmb per book.

yunnan tour 云南

it’s a place with full of tempt, fantasy and dreams .the place is sun-valley, and where it is?in a world of fairy tales or in realities?

lijiang old city,with little bridges, flowing water, friendly peoples ,is a little town in a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in area south of yangtse river.it’s typical styles are flowing water and weeping willow in every families……

without destroyed by modern industrial culture, it’s a natural beautiful place. it’s a paradise, virgin land for tourists. it is “red land”

emei mountain 娥眉山

emei mountain is situated in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156 kilometers from chengdu,spending 1.5 hours through thruway.since jin dynasty, it is puxian place where buddhism rites are performed,and it’s one of four most famous buddhism mountains,with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e.with many mountains in rapid sequence ,age-old trees,natural falls and spring,emei mountain have wonderful and amusing scenery.emei mountain is famous tour key point of interest,and has been embodied as world heritage of nature and culture by unesco in .

black bamboo valley 黑竹沟

the scenic spot of black bamboo valley  located in yi race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its area is 180 square kilometers.with original nature sights, fairy entironment, rare species, attractive sights,balck bamboo valley is sported by many domestic and oversea media,and attracts atten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cenic spot has been accepted as key point of interest of cichuan province and as natural reserve preserve of  sivhuan,and now is applying for national key point of interest and national reserve preserve.[page]

jiuzhai valley 九寨沟

in 1978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o create a national reserve here, to protect the unique ecosystems and precious wildlife. in 1992,unesco accepted the reserve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with an area of 65,000 hectares the altitude varies form 2,000 meters at the entrance to 4,700 meters at the highest peak some year—around snow covered peaks along with diversified colors. and looks of the forest in different seasons present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in the world.

篇9:中国旅游胜地介绍

中国旅游胜地介绍

Four Girls Mountain 四姑娘山

Situated in Xiaojin County of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Four Girls Mountain is reputed as“ the Oriental Alps”.It is composed of three gullies and one mountain,look like girls with white voile on head and with beautiful appearance. The scenic spot is named from the legend that four beauty become Four Girls Mountain.the scenic spo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 Shuangqiao (Double Bridges) Gully, Changping (Long terrace)Gully and HaiZi (Lake)Gully.【WWW.unjs.com第 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The left photo is the cover of 《Four Girls Mountain Tour Guide》.This picture booklet is masterminded by our travel agency.The price of this booklet is 28 RMB per book.

Yunnan Tour 云南

It’s a place with full of tempt, fantasy and dreams .The place is Sun-valley, and where it is?In a world of fairy tales or in realities?

Lijiang old city,with little bridges, flowing water, friendly peoples ,is a little town in a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in area south of yangtse river.It’s typical styles are flowing water and weeping willow in every families……

Without destroyed by modern industrial culture, it’s a natural beautiful place. It’s a paradise, virgin land for tourists. It is “Red Land”

Emei mountain 娥眉山

Emei mountain is situated in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156 kilometers from Chengdu,spending 1.5 hours through thruway.Since Jin dynasty, it is puxian place where Buddhism rites are performed,and it’s one of four most famous Buddhism mountains,with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e.With many mountains in rapid sequence ,age-old trees,natural falls and spring,Emei mountain have wonderful and amusing scenery.Emei mountain is famous tour key point of interest,and has been embodied as World Heritage of nature and culture by UNESCO in 1996.

Black Bamboo valley 黑竹沟

・  The scenic spot of Black bamboo valley  located in Yi race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its area is 180 square kilometers.With original nature sights, fairy entironment, rare species, attractive sights,Balck bamboo valley is sported by many domestic and oversea media,and attracts atten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cenic spot has been accepted as key point of interest of Cichuan province and as natural reserve preserve of  Sivhuan,and now is applying for national key point of interest and national reserve preserve.

篇10:中国古代文学介绍

《宾退录》读书笔记

宋代历史轶事类笔记,兼及考证辨析,十卷。南宋赵与时撰。赵与时(1174—1231),字与旹,宋太祖七世孙,生平不详,《宋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惟赵孟坚《彝斋文编》中有《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得知其大概:为人幼敏悟,方弱冠,已荐取应举。宁宗时补官右选,先后任婺、泰、衢三州筦库,又监御前军器所,司行在草料场。三十年间一直为杂员。理宗即位后,赵与时靠“积阶至忠翊”,并按皇室宗亲换阶惯例改换文职,为丽水丞,不久即病逝于丽水,葬于“安吉州归安县乡山之原”。又据书中陈崇礼序,称其从慈湖先生问学,当系宋儒杨简门人。

据书中作者后序,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书中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大半精核,所记两宋人物掌故亦多翔实可信。《四库提要》肯定其“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则精核者十之六七,可为《梦溪笔谈》及《容斋随笔》之续”。但批评其“论诗多涉迂谬,於吟咏之事茫然未解”,其实也不尽然,如书中用喻体比喻一些作家不同的文学风格,可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媲美:

开元中张说与徐坚论近世文章。说曰:“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富嘉谟如孤峰绝岸,壁立万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若施于廊庙,骇矣。阎朝隐如丽服靓妆,燕赵歌舞,观者忘疲。若类之风雅,则罪人矣。”坚问:“今世奈何”说曰:“韩休之文如大羹,元酒有典则薄?滋味。许景先如丰肌腻理,虽秾华可爱而乏风骨。张九龄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王翰如琼杯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玷缺。”坚谓笃论。

因暇日与弟侄辈评古今诸名人诗。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苎,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覆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环妍,要非适用。本朝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泽;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崄绝为功;山谷如陶宏景祗诏入宫,析埋谈元,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开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杀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

特别是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形容中国历代书法家不同的风格,更为少见:

王僧虔书犹如扬州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朔少年,皆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不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殷均书如高丽人,抗浪乃不有意气,而姿颜自足精味;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然不寒乞;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吴拖书如新亭伧父,一往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柳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曹喜书如经论道士,言不可绝;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程旷平书如鸿鹄弄翅,颉颃布置,初云之见白日;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李镇东书如芙蓉之出水,文彩如镂;金桓元书如快马八陈,随人屈曲,岂须文谱;范怀约真书有分草书,无功,故知简牍非易;皇象书如韵音绕梁,孤飞独舞;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李岩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单枝;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张伯英书如武帝爱道,凭虚欲仙;卫恒书如插花舞女,援镜笑春;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僧智水书经气骨清健,大小相杂,如十四五贵胄褊性,方循绳墨,忽越规矩;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虞世南如学休粮道士,神意虽清而体气疲困;欧阳询如新痊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李邕如乍富小民,举动屈强,礼节生疏;徐浩如蕴德之人,动容温厚,举止端正,敦尚名节,体气纯白;沈传师如龙游天表,虎踞溪傍,神情自如,骨法清虚;周越如轻薄少年舞剑,气势空健,而锋刃交加;钱易如美丈夫肌体充悦,神气清秀。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漫,多饰繁华;苏舜钦如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张友直如宫女插花,媚娇对鉴,端正自然,别有一种娇态。

《宾退录》最早有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本。

今有:《宾退录》,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宾退录》,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子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版。

《独醒杂志》读书笔记

宋代历史轶事典故类笔记,十卷,南宋曾敏行撰。曾敏行(1118—1175),吉州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亦号归愚老人,与胡铨、杨万里、谢谔相友善。年甫二十,以病废,不能仕进,遂专意学问。亦工画草虫。卒于宋孝宗淳熙二年。所著《独醒杂志》,由其子三聘编为十卷,杨万里为之序。

《独醒杂志》为作者积所闻见而成。据书前杨万里序,当成书于淳熙十二年(1185)。杨万里序称“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是皆近世贤士大夫之言,或州里故老之所传也,盖有予之所见闻者矣,亦有予之所不知者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多记两宋轶闻,可补史传之阙,间及杂事,亦足广见闻。于南渡后刘、岳诸将,皆深相推挹。”《独醒杂志》为研究两宋的典制、故实、诗文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资料。如“李煜”条比较李煜与杨行密为政和百姓对此不同态度,可看出今人所不知的两人另一面:“江南呼蜜为蜂糖,盖避杨行密名也。行密在时,能以恩信结人,身死之日,国人皆为之流涕。予里中有僧寺曰南华,藏杨、李二氏税贴,今尚无恙。予观行密时所征产钱,较之李氏轻数倍。故老相传云,煜在位时纵侈无度,故增赋至是。欧阳谓行密为盗亦有道,岂非以其宽厚爱人乎”。又记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草书长进的经过:“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书中记徐师川论诗语,言“目力所及,皆诗也”,而不可“自作镌空妄实之想”。又记王德升“久居玉笥,于山中景物体味颇深,故作诗、评诗自有独到处。”皆为至语。

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独醒杂志》,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7年版;《独醒杂志》,朱杰人标校,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丛书”1986年版;《独醒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版。

《云麓漫钞》读书笔记

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5卷,南宋赵彦卫撰。彦卫,字景安,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1195)在世。宋宗室。初佐幕吴门,以学识见称于世,被人视为“外吏而内儒,学而有用者”(《拥炉闲话序》)。绍熙间(1192),为乌程县令,有治名。又通判徽州,官新安郡守,其后仕历则不可考。著有《云麓漫钞》十五卷。

《云麓漫钞》初名《拥炉闲话》,10卷,后并刻为15卷,(四库总目、文献通考作二十卷)改今名。其内容“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四库全书总目》)。书中有不少资料有助于文史研究,如记建宁府松溪县银矿及矿工生活(卷二),浙东河流及船工生活(卷九),记述出使金国的路线里程(卷八)及送迎金使的经费数字(卷六)等。此外考订天文﹑地理﹑名物制度,则往往赅博;搜采方言俗谚,载述诗词遗文,亦颇多参考价值。其中如吕大防《长安图》,原书已佚,靠此书存其大概。章援(章敦之子)与东坡书,向来不为人注意,韩愈﹑欧阳修个别佚文﹑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亦赖以保存,对后者且有评论,反映了当代人某些看法。但其考证亦间有纰漏。

《云麓漫钞》通行本有《涉闻梓旧》本﹑《丛书集成》本等。

今有:《云麓漫钞》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云麓漫钞》中华书局版;《云麓漫钞》辽宁教育出版社版。

《齐东野语》读书笔记

宋代历史轶事、杏林偏方、民俗风情诸种杂录,南宋周密撰。周密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集《苹洲渔笛谱草窗词》。周密祖籍济南。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如“经验方”、“小儿疮痘”、“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一些当朝史事传闻、民俗风情,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如卷一“梓人抡材”载宋太祖、仁宗对财力爱惜以及自己对此事的考证,历史价值和学问俱佳:

梓人抡材,往往截长为短,斫大为小,略无顾惜之意,心每恶之。因观《建隆遗事》,载太祖时,以寝殿梁损,须大木换易。三司奏闻,恐他木不堪,乞以模枋一条截用。上批曰:“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于是止。嘉祐中,修三司,敕内一项云:“敢以大截小,长截短,并以违制论。”即此敕也。《邵氏闻见录》乃以为晋邸内臣奏请,且文其辞云:“破大为小,何若斩汝之头乎?”失其实矣。可见正史亦不可全信。

卷十对“字舞”的考证亦类此,此亦是今日大型团体操表演,布成图形文字的先声:“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则此事由来久矣。”

今有:《齐东野语》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齐东野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六册,版;《齐东野语》北京燕山出版社《历代笔记名著丛书》,版。

《癸辛杂识》读书笔记

宋元之交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四集。周密撰。这是周密寓居癸辛街时所写的另一部笔记。周密入元后不仕,寓杭州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著书以寄愤,本书因而得名。

《癸辛杂识》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共四集六卷,凡四百八十一条,是宋代同类笔记中卷帙较多的一种。该书主要记载宋元之际的琐事杂言,这是区别于《齐东野语》的地方。本书内容广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大量记载了为国牺牲的将士,坚持民族气节的士大夫,及异族统治者,投降派的言行,寄亡国之痛于笔端,如“襄阳始末”、“佛莲家资”、“方回”(降元宋臣)等条,史料价值甚高。本书还记载了许多不见正史的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艺文书图、医药历法、风土人情和自然现象等,“究非寻常小说家之可比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如“吴兴园圃”记吴兴的城南沈尚书园、城北王尚书园、赵府北园、赵氏菊坡园等近二十处名园,是江南园林史、中国园林史的珍贵史料。其中还有“变性人”的记载:“赵忠惠帅维扬日,幕僚赵参议有婢慧黠,尽得同辈之欢。赵昵之,坚拒不从,疑有异,强即之,则男子也。闻于有司,盖身具二形,前后奸状不一,遂置之极刑。近李安民尝于福州得徐氏处子,年十五、六,交际一再,渐具男形,盖天真未破,则彼亦不自知。”

《癸辛杂识》通行本有清虞山张氏照旷阁刻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等。其中《稗海》本误将《癸辛杂识》和《齐东野语》混在一起,且多阙疑,毛晋刻《津逮秘书》始复其旧;《学津讨原》本经过校正,大致完整。

今有:《癸辛杂识》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8年版;《癸辛杂识》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1987年版。

篇11:中国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中国成语大全_经典成语介绍

成语精选(一)

[枪林弹雨]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肉薄骨并]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战火纷飞]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枪林刀树]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硝云弹雨]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金鼓连天]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炮火连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烽火连天] 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刀光剑影]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杀气腾腾]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剑拔弩张]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精选(二)

[荒诞不经] 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扶墙摸壁] 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

[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望空捉影]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河汉无极] 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剑头一]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桑合笊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剑首一] 桑合笊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伞薄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

[高睨大谈]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汪洋恣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汪洋闳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汪洋大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迷惑视听]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阿平绝倒]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足音空谷]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跫响空谷] 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一秉大公] 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超超玄箸] 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显。指言论文辞高妙又明切。

[矫言伪行]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持论公允] 指言论公平并合于情理。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成语精选(三)

[无亲无故]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形只影单] 形容孤单。

[孤苦零丁]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形影相依] ①指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影相吊] 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影自吊]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形影相对]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孤形吊影] 指孤单一人。

[只身孤影]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鸾只凤单] 孤独的鸾凤。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后的孤单情形。

[另楚寒巫] 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

[零丁孤苦] 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孑然一身] 孤孤单单一个人。

[根孤伎薄]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伶仃孤苦]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孤苦伶仃]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凌弱暴寡] 凌:侵犯;暴:欺负、践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别鹤孤鸾]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单鹄寡凫] 鹄:天鹅;凫:罢鸭。孤单的天鹅,独居的野鸭。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孤鸿寡鹄] 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中国成语大全_经典成语介绍]

篇12:中国记者节介绍

中国记者节介绍

节日简介

历史

记者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因当时没有确定记者节的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请示

记者节

中国记协于1月25日正式向国务院提出《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专家经过科学论证,报经总理、各位副总理圈阅并征得其他中央领导意见后,国务院于208月1日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从此,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节日。

正式确认

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将“记者节”定为中国记协成立日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是由中央级新闻单位、全国各省、区、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各专业记协及其它新闻机构、新闻从业人员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代表着全国70万新闻工作者,以其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节日由来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11月8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卅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庆祝过记者节。

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也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

篇13:元旦传统节日介绍

元旦介绍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_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趣俗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篇14:元旦知识介绍

元旦知识介绍 -资料

我国元旦节由来

元旦:New Year's Day; New Year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 3 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资料

元旦的含义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西方元旦由来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埃及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介绍】相关文章:

1.中国元旦的祝福语

2.感动中国观后感介绍

3.介绍中国作文300字

4.中国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5.介绍中国风景演讲稿

6.中国元旦有什么习俗

7.中国元旦的由来故事

8.元旦是中国节日吗

9.中国怎么庆祝元旦节日

10.元旦的由来中英文介绍

下载word文档
《中国的元旦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