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庐古洞游记散文
“开门见青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阿庐古洞游记散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阿庐古洞游记散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阿庐古洞游记散文
阿庐古洞游记散文
一
抉择去庐西看阿庐古洞,懂父母心,顺父母意。
在石林他们说门票太贵,也不想走远,又恰好看到红河与文山两州同庆文山六十华诞,景区减免门票费的消息。
翌日,曙光揭去夜幕轻纱,吐出泛黄晨晕,太阳渐渐升起,撑起淡蓝色天幕,东半边涂上了一摸亮晶晶的朱红色。车子缓缓上路,载着我们一家子,载着甜腻的温情,载着欢声笑语……
欢乐的时光总在不经意地流逝。和风徐徐划过脸庞,载着春日的花香与泥土的芬芳,车子驶过山峦,越过村寨,穿过庐西,循序渐进驶入景区,门卫大叔指引停下车子。
我说我来背孩子,让母亲更好地游览,而她说假期一结束我们便要离开,就没机会背我家欣妍了。担心她认为我不放心,嫌弃她老,只好哄孩子说外婆背可要乖乖地。
远远的就看见一座巨山上赫然醒目的“云南第一洞”,追寻而去,公园里角角落落皆种满花,知名的、不知名的,黄的,紫的,红的,粉的……正春意盎然,蜂蝶嬉戏,你来我往,游客三五成群,好不热闹。
最抢眼的当属门口的三角梅和月季,开得正盛,大朵大朵的花儿压弯了枝,攀比着谁最肥美。在这美好的人间四月天,又怎少得了火红火红的映山红?一株株、一排排穿插园区,染红了天空,恰到好处地装饰了园区。角落里的玫瑰惊艳地带一身婴儿肥,藏躲不住,开得欢,开得灿烂……
欣着花儿,闻着花香,走进科普展示馆,形状、色泽各异的珊瑚围框而坐,一列列、一排排,其内的石头菜上百道,不同色、不同形的石头拼成,横竖成立,娇艳欲滴,真想吃上几口。原本就很美的珊瑚在那一道道天然石头菜在一起,更有种说不出的美,相濡以沫、相得益彰……唯恐都羞涩难当,在我人生的字典里找不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们在一起所凑成的和谐美。
走出科普展示馆,顺着小道走上小桥,金鱼在桥边闲散地游来游去,园区管理人员说可以喂鱼,递来一包馒头片,先生撕开撒下一把,宛若雪花纷纷扬扬飘落,鱼三五一群噗呲噗呲赶来,逗乐了父母亲,又撒下一把,鱼儿更欢。
四月花开人满,小桥流水茅屋,东风碧柳满园。一家人,有老有小,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和谐的一幅幅画面定格在阿庐古洞前的花园里。只他们爱着园中的泸源湖、神道祭坛、图腾图、射箭场、奇葩园、火把场、彝家泸源村,以及各色各型花朵,获得食物欢喜的鱼群……
二
“漏江浮流溃其阿”说的就是阿庐古洞。
游完花园该游洞,先生让我们落坐树荫下的木椅,拿着身份证去买票,回来递票给父母说文山人门票优惠只需八十八。父母一脸惊讶,抢着说“还有这等好事”,接着是一阵欢笑。
一家人笑着走进厅堂式洞穴——庐源洞,洞口瀑布哗哗一泻而下,溅起的水花,沾了衣,湿湿的,凉凉的
洞的左边有尊观音倒也不出奇,出奇的是观音左上方洞顶有一小洞,可见天日,被誉为古洞佛光。一颗心总是期待着,盼望着下一个景点,可惜的是那些景致就在脚下不经意间离去。峡谷、厅堂、宫殿相融其间,一步一景、步步是景,各种钟乳石,加上灯光效果和应景的名字,成就溶洞中的主要景观,例如“天然舞台”,舞台、幕布和演员一应俱全;“女娲补天”洞顶如天边五彩云霞,连成一体的石柱受重力作用与洞顶分离,像女娲补天时支撑四级神柱;“古林明月”洞顶一米左右长的石钟乳紧密排列,犹如一片森林,在众多密集的石钟乳中间有一块未被溶蚀的洞顶基岩,很像一轮不方不圆的明月徘徊森林之间,加之位于庐源洞口,石钟乳之间透着淡淡的光亮。
景观维妙维肖,非造化之功不可为。洞内狭道相连,洞穴呈网络状,拐弯伸展处地下迷宫。眼前的一景一物让人眼花撩花、目不暇接,什么古莲仙鹤、潭影映画、泸源汇景、石龟望月、仙人讲经……仅仅是名字就美得难以形容。
眼睛盯着美景,脚不听使唤地往前移,不知不觉走进以钟乳石和石笋为主第二洞——玉柱洞。洞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擎天玉柱”,从地上直撑大厅顶端,粗细均匀,很像一根人工雕成的龙柱。也许洞名就来源于这条顶天立地的钟乳柱,如碧玉般瑰丽透明
玉柱洞中五光十色彩灯照耀下的钟乳石奇观:滴水石穿,这一滴水的力量硬是把坚硬的石头穿出了一个圆形的小孔。水的力量真不可小瞧,早先在语文课本里见到不觉惊奇,目睹了才醒悟,才为之震撼。
三
游完两个旱洞,突然豁然开朗,见蓝天白云,误以为结束,本想顺着光亮走出,突然一声“往下走,往上走就出洞了……”
该换换景致了,在美的地下石林景致,眼眸也会腻歪的。顺着那位管理员所指的方向往下走去,红色赫然的“玉笋河”三字映入眼帘,接着看见清凉的'流水轻轻地、静静地流淌,一声不吭地。停泊的小船淡然等待,等待一群群游客的到来。船头坐着艄公,深邃的眼眸的在观望,观望游客三五成群来,“你坐这,他做那……”坐得差不多小船便出发,通往河流深处。哗哗的划桨声缠绕耳旁,洞顶和两侧的石笋在水面的倒影,在轻舟推起的涟漪中微微颤动着,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划船师傅的划船技术真叫绝,总是在小船即将撞上石笋时轻轻一拨,小船就巧妙地躲过了洞里的石头。身着鲜艳彝族服装的导游姑娘轻声唱起了山歌,委婉的歌声,如同金珠击磬,清脆地回响在溶洞中……
“快看那全身透明得像玻璃的鱼。”、“哪里,在哪里?”、“连鱼骨刺和内脏都看得见呢”、“我看见了,真的是透明的”……我们一家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仿佛时间停滞,就停留在那一刻,带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带着我浅薄的孝——顺心意。
四
从玉笋河上岸,参观最后一个藏着有宝的溶洞——碧玉洞。峡谷式,钟乳石石质既薄又脆,用手都能敲出钟声,被称为石鼓、石钟。洞中宝贝碧玉簪,一根纯碳酸镁的结晶石,颜色白里透蓝,经鉴定为水晶石,纯洁无瑕,晶莹透亮。
阿庐古洞的精华就在碧玉洞。“许愿池”是洞中之洞,下面扔满了游客留下的钱币,七零八散的散落,折叠的、平铺的,币值五角的、一元的、五元的等等不一。只有把镜头拉近才能看得清楚的“天造神物”。有一根阳元神物也就算了,更加奇妙的是两米开外还有一对石乳,旁边的双乳虽不太对称,但也是惟妙惟肖,特别是右边那个,居然还有乳头,不能不说大自然鬼斧神工过于逼真,有点邪恶,看来大自然有时也是个暴露狂。
观赏“天造神物”时耳旁会响起录音解说,其大意是在古代的这里就是阿庐部落生殖崇拜的地方,他们来此求子求生育。如此看来“天造神物”被膜拜的历史还比较长。
看过此景之后,阿庐古洞的精华也就看完了,洞中的其他景观虽然也不错,但基本都大同小异洞中的代表性景观还有独角倒挂、巨象足迹、古船远航等。最后一景被命名为“群仙送客”,代表着阿庐古洞的游览结束。
“云南第一洞”、“地下园林宫殿”、“亚洲最宏伟秀丽的天然奇观”的阿庐古洞,沿河交融、发育丰富,“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洞外有泉”,“天然有石洞,造化夺神工”堪为世界一绝。洞中景物逼真得无法形容,只能说大自然是最巧妙的工匠,最调皮的顽童,仿佛地下的钟乳石也有灵动的魂魄……
篇2:阿庐古洞导游词
在云南有个不怎么出名,但却有着美丽的景色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泸西,在泸西 有个神奇的地方叫阿庐古洞, 阿庐古洞是一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群, 海拔有 1700 米,它的主洞体由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笋河组成,三洞一河全长 3000 多米,洞外有 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还有各种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等;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洞穴之一。 阿庐古洞约成型于二亿年前,当时此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隆起,海水退位,古海 上升为陆地。海中含有钙质的大量物质沉淀为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 的雨水,溶解了碳酸钙,石灰岩表面被溶化出无数的小孔、凹坑和裂隙。长期岩溶的结果, 使石灰岩的孔洞和裂隙不断扩大。 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 地下的石灰岩则成为无数千奇百怪 的溶洞和通道。溶洞在发展变化中有时彼此相连,构成了一连串的溶洞群。 阿庐古洞包括四个主要的洞景,庐源洞就是其中之一。
庐源洞全长 760 米,洞内聚集着岩石 洞穴地貌的多种景观:有石瀑、石笋、钟乳石、石帐幔、石柱、石花、石珠等。这些景观是 怎样形成的呢?每年雨季,雨水中含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入石灰岩的缝隙中。二氧化碳 和岩石表层的碳酸钙溶解后生成重碳酸钙随着水滴流到洞顶, 二氧化碳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散 失,重碳酸钙又重新还原为碳酸钙,堆积在洞顶。天长地久,一个小小的钟乳石便生成了。 有的水珠没有在洞顶蒸发,滴到地上,便沉淀为石笋,钟乳石和石笋渐渐长大,最后连接起 来,就成石柱;石笋相连就成石帐幔;水顺岩壁流下,就形成石瀑,像冰冻起来的瀑布。当 然,钟乳石和石笋生成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它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时间。庐源洞 的第一个景点彩霞迎宾,沿着彩霞迎宾一路走下去,将会游览到双蛇出洞、古莲仙鹤、幽谷 神钟、飞龙戏瀑、潭影映画、阿庐仙山、泸源汇景、石龟望月、女娲补天、仙人讲经、仙壶 幻景等等的大自然的瑰丽奇观。
阿庐古洞的第二个洞是玉柱洞。玉柱洞以钟乳石和石笋为主,故称玉柱洞。洞内最具有 代表性的景观“擎天玉柱” ,它柱高 8 米,直径约为 0.3 米,从地上直撑大厅顶端,粗细均 匀,很像一根人工雕成的龙柱。洞内还有唐仙大殿、碧海迎客、天狗望月、八仙过海、定海 神针、龙门瀑布、猫鹰争鱼、神壁画海、犀牛赏月、阿细跳月、龙王点兵、天然大壁画,等 等。
在玉柱洞下面玉笋河, 玉笋河是玉柱洞下层溶洞里的一条地下河流。 玉笋河有许多大大小小 的落水洞、漏斗、岩沟、裂隙等,雨水从地面渗透下去,直到下层较牢固的地层,称为地下
暗河, 再向更低的地方缓缓流去。 长达八百多米的玉笋河, 水流缓慢, 清澈见底, 常年不枯。 玉笋河的水流速度每分钟只有 0.1—0.2 米, 在玉笋河有一种特别的鱼, 就是玉笋河特有的透 明鱼, 鱼全身透明得像玻璃, 看得见骨刺和内脏。 它的出现, 更为玉笋河增添了新奇的色彩。
从玉笋河上岸是碧玉洞。碧玉洞全长 780 米,是典型的峡谷式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 质既薄又脆,用手都能敲出钟声,被称为石鼓、石钟。石盾是岩溶洞穴的又一天然奇观。一 般情况下,石盾原是与洞壁岩石生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岩石中出现裂隙,日久便因断裂而塌 下来,盾上堆积了许多石笋,盾边又挂满了新生的钟乳石、石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岩溶景 观,碧玉洞里就有许多这样的石盾。最绝的是洞里的钟乳石与其他溶洞不一样,它们洁白如 玉、晶莹透亮,这就是碳酸镁结晶石。洞中最珍贵奇绝的是一根纯碳酸镁的结晶石,颜色白 里透蓝,经鉴定为水晶石。这根水晶纯洁无瑕,晶莹透亮,被称为碧玉洞之宝——碧玉簪。 碧玉洞中的代表性景观有独角倒挂、巨象足迹、古船远航等。
阿庐古洞不仅景观浑然天成, 而且历代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三国时称雄一方的孟获 曾在此与诸葛亮斗智斗勇, 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入洞考察, 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文章。 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传说,名人与美景在阿庐交相辉映,使得阿庐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 辉和色彩。
篇3:阿庐古洞导游词
打开我的记忆大门,我去过很多地方,我攀登过风景优美的西华公园,找到过神秘的燕子洞,我岛国漂亮的西双版纳,它们让我恋恋不舍,特别是美丽的阿庐古洞让我难以忘记。
阿庐古洞是我今年国庆节去的。阿庐古洞的入口有许多水从上面流下来,好像瀑布。往里面走是一个大洞,洞顶有许多蝙蝠飞来飞去,有的是一个小洞,往洞里走是许多石头,有些石头像大象,狮子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石头。又往前走是许多浅浅的小沟,洞顶的石头倒映在水里好像山峡。走到前面是坐飞行员车去另外一个洞。洞晨有一个湖,有坐船到出口。
我来到阿泸古洞里,我和姐姐玩了起来,我说:“出口的石头是宝石,谁先摸到谁就赢。”我的话音刚落,姐姐已经开始跑了,我立刻冲了上去,只差一小步,我就赢了,幸好爸爸抱住了我,坐船时我和姐姐便唱起了歌。然后我们又走出了山洞。阿泸古的有些石头会变。
啊!美丽的阿泸古洞,在这里我不仅看见了神奇的变化,还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篇4:阿庐古洞导游词
各位游客,您知道“云南第一洞”吗?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阿庐古洞。
乍一听这个名字,就感到十分新奇。不仅名字奇特,而且洞内景观也扑朔迷离,随着游览的深入,所有谜团将会逐渐揭晓。
从昆明出发,行进约200公里,抵达滇东南泸西县以西5公里的阿庐山麓,就是阿庐古洞了。阿庐古洞是一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群,海拔有1700米,它的主洞体由庐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笋河组成,三洞一河全长3000多米,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还有各种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等;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洞穴之一。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前去游览吧。
阿庐古洞的成因→阿庐的名称来历→民间传说
游客们,进阿庐古洞之前,还是要先来介绍它的形成。阿庐古洞约成型于二亿年前,当时此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隆起,海水退位,古海上升为陆地。海中含有钙质的大量物质沉淀为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溶解了碳酸钙,石灰岩表面被溶化出无数的小孔、凹坑和裂隙。长期岩溶的结果,使石灰岩的孔洞和裂隙不断扩大。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地下的石灰岩则成为无数千奇百怪的溶洞和通道。溶洞在发展变化中有时彼此相连,构成了一连串的溶洞群。阿庐古洞就是这样一组溶洞群。
各位一定很想知道“阿庐”这两个字的来源,因为从发音上来看,大家可以猜出这不是汉语。其实“阿庐”二字为彝族的语言,意为“有山有水的山洞”。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阿庐是古代彝族的一个部落的名字,阿庐古洞就是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
阿庐古洞这么美,民间当然赋予了它动人的传说:泸西境内素有九峰十八洞之称,阿庐古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部落战争期间,阿庐部落酋长阿庐率领9员大将和众多男女,从五曹来到杨梅山,不料竟被山下一片浩瀚的海洋挡住去路,大家只得住下来休息,突然敌兵从后追来,阿庐一面抵抗敌兵,一面派出9员大将和18位姑娘,连夜砍树、扎排,架设过海浮桥36道,造最后一道桥的时候,9员大将和18位姑娘不幸落人海中,等到阿庐杀敌率部来到海边时,海水已经干涸,9员大将和18位姑娘变成了9峰18洞。从此阿庐部落就在9峰18洞定居下来。“阿庐古洞”也由此而得名。
阿庐古洞全长3000多米,分为三个旱洞一个水洞。所谓水洞就是旱洞下面有一条地下河,它们分别是庐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和玉笋洞。阿庐古洞的景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那就是“古、朴、绝、奇”。同时它具有四大特点:“第一,洞外有泉,泉水从洞里地下河流出洞外。第二,洞内有天,洞内的天窗有三个,在深深的洞中可从窗上看到外面的天空。第三,洞中有洞。第四,洞中有河,指洞中的地下河。
游客们,游览阿庐古洞,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就请大家下车,随我游览第一个洞――庐源洞。
庐源洞全长760米,洞内聚集着岩石洞穴地貌的多种景观:有石瀑、石笋、钟乳石、石帐幔、石柱、石花、石珠等。这些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每年雨季,雨水中含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入石灰岩的缝隙中。二氧化碳和岩石表层的碳酸钙溶解后生成重碳酸钙随着水滴流到洞顶,二氧化碳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散失,重碳酸钙又重新还原为碳酸钙,堆积在洞顶。天长地久,一个小小的钟乳石便生成了。有的水珠没有在洞顶蒸发,滴到地上,便沉淀为石笋,钟乳石和石笋渐渐长大,最后连接起来,就成石柱;石笋相连就成石帐幔;水顺岩壁流下,就形成石瀑,像冰冻起来的瀑布。当然,钟乳石和石笋生成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它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时间。现在我们停留在庐源洞的第一个景点一彩霞迎宾』匝着彩霞迎宾一路走下去,将会游览到双蛇出洞、古莲仙鹤、幽谷神钟、飞龙戏瀑、潭影映画、阿庐仙山、泸源汇景、石龟望月、女娲补天、仙人讲经、仙壶幻景等等。有道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请大家发挥想像力,慢慢欣赏这大自然的瑰丽奇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阿庐古洞的第二个洞――玉柱洞。玉柱洞以钟乳石和石笋为主,故称玉柱洞。请看:这是洞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擎天玉柱”,柱高8米,直径约为0.3米,从地上直撑大厅顶端,粗细均匀,很像一根人工雕成的龙柱。接着请大家随我一一游览此洞的其他景观,有唐仙大殿、碧海迎客、天狗望月、八仙过海、定海神针、龙门瀑布、猫鹰争鱼、神壁画海、犀牛赏月、阿细跳月、龙王点兵、天然大壁画,等等。
游完两个旱洞之后,我们将坐船游览玉笋河,领略另一番景致;玉笋河在玉柱洞下面,是玉柱洞下层溶洞里的一条地下河流。岩溶地貌一般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落水洞、漏斗、岩沟、裂隙等,雨水从地面渗透下去,直到下层较牢固的地层,称为地下暗河,再向更低的地方缓缓流去。玉笋河就是这样形成的,长达八百多米的玉笋河,水流缓慢,清澈见底,常年不枯。玉笋河的水流速度每分钟只有0.1―0.2米,大家请看,这里有一种特别的鱼,全身透明得像玻璃,看得见骨刺和内脏,这就是玉笋河特有的透明鱼。它的出现,更为玉笋河增添了新奇的色彩。
游客们,从玉笋河上岸,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溶洞是碧玉洞。碧玉洞全长780米,是典型的峡谷式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质既薄又脆,用手都能敲出钟声,被称为石鼓、石钟。石盾是岩溶洞穴的又一天然奇观。一般情况下,石盾原是与洞壁岩石生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岩石中出现裂隙,日久便因断裂而塌下来,盾上堆积了许多石笋,盾边又挂满了新生的钟乳石、石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岩溶景观,碧玉洞里就有许多这样的石盾。最绝的是洞里的钟乳石与其他溶洞不一样,它们洁白如玉、晶莹透亮,这就是碳酸镁结晶石。洞中最珍贵奇绝的是一根纯碳酸镁的结晶石,颜色白里透蓝,经鉴定为水晶石。这根水晶纯洁无瑕,晶莹透亮,被称为碧玉洞之宝――碧玉簪。碧玉洞中的代表性景观有独角倒挂、巨象足迹、古船远航等。
好了,游罢碧玉洞,阿庐古洞的主要景点也就参观完了,在即将结束阿庐古洞的游览之前,我还想告诉你,阿庐古洞不仅景观浑然天成,而且历代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三国时称雄一方的孟获曾在此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入洞考察,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文章。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传说,名人与美景在阿庐交相辉映,使得阿庐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辉和色彩。正是这片神奇的光辉,使阿庐古洞名扬天下,成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A级旅游专线之一。
篇5:红河阿庐古洞
红河阿庐古洞 -资料
云南省著名的“阿庐古洞”风景区地处滇东南,离世界奇观“石林”仅八十公里,离泸西县城二点五公里,景区由阿庐古洞、歹鲁瀑布、板桥河水库3个片区组成,总面积53.5平方公里。景区内洞古林茂,瀑布雄伟,洞外公园建筑独具民族特色,洞内景观之美堪称一绝。
阿庐古洞又叫泸源洞,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溶洞群,它是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其名亦是由此化来。它的主洞体由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笋河组成,三洞一河全长三千余米,洞景具有古、奇、绝的.特点,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还有各种石笋、钟乳、石柱、石漫、石镰、石瀑、石花……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以及各种天造的“雄狮怒吼”、“古莲倒悬”、“飞龙戏瀑”、“三象驰原”、“古龟望月”、“鳄鱼凌空”、“犀牛出海”、“天然壁画”、“魏王点兵”、“擎天玉柱”、“九龙出海”、“阿细跳月”等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无穷乐趣,
资料
更为罕见的是,在玉柱洞垂深十五米处,有一条可供广大游客一饱眼福、长达八百多米的玉笋河,水流缓漫,清澈见底,常年不枯。在这幽深的地下宫殿,有的吐莲花状、锥状、片状、线状、笔状、华盖状、卷曲状,有的一簇簇,有的一片片,展现了天公这位艺术大师的杰作。被称称洞中一绝的“水中石笋”和珍稀鱼类透明鱼,从外表可清晰的看到里面的骨骼及五脏六腑,实属举世罕见的珍稀鱼种,观者无不称奇,这更为玉笋河增添了神秘色彩。该河水平台镜,倒影重重,水上水下,和处是景,划船荡游,人在画中,如入人间仙景。
洞外公园风光如画,典型的彝族式建筑独具民族特色,空中缆车增添新的情趣。景区内阿庐艺术团的精彩表演更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阿庐古洞自古以来便是旅游的胜地,自元代以来就有文人墨客来洞观光,明代的地理学徐霞客曾两次入洞考察。五十年代末,匈牙利的洞穴专家曾进洞游览,赞为奇观。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考察阿庐古洞后,把它誉为“云南第一洞”。
篇6: 阿庐古洞导游词
在云南有个不怎么出名,但却有着美丽的景色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泸西,在泸西有个神奇的地方叫阿庐古洞,阿庐古洞是一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群,海拔有700米,它的主洞体由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笋河组成,三洞一河全长3000多米,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还有各种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等;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洞穴之一。阿庐古洞约成型于二亿年前,当时此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隆起,海水退位,古海上升为陆地。海中含有钙质的大量物质沉淀为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溶解了碳酸钙,石灰岩表面被溶化出无数的小孔、凹坑和裂隙。长期岩溶的结果,使石灰岩的孔洞和裂隙不断扩大。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地下的石灰岩则成为无数千奇百怪的溶洞和通道。溶洞在发展变化中有时彼此相连,构成了一连串的溶洞群。阿庐古洞包括四个主要的洞景,庐源洞就是其中之一。
庐源洞全长760米,洞内聚集着岩石洞穴地貌的多种景观:有石瀑、石笋、钟乳石、石帐幔、石柱、石花、石珠等。这些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每年雨季,雨水中含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入石灰岩的缝隙中。二氧化碳和岩石表层的碳酸钙溶解后生成重碳酸钙随着水滴流到洞顶,二氧化碳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散失,重碳酸钙又重新还原为碳酸钙,堆积在洞顶。天长地久,一个小小的钟乳石便生成了。有的水珠没有在洞顶蒸发,滴到地上,便沉淀为石笋,钟乳石和石笋渐渐长大,最后连接起来,就成石柱;石笋相连就成石帐幔;水顺岩壁流下,就形成石瀑,像冰冻起来的瀑布。
当然,钟乳石和石笋生成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它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时间。庐源洞的第一个景点彩霞迎宾,沿着彩霞迎宾一路走下去,将会游览到双蛇出洞、古莲仙鹤、幽谷神钟、飞龙戏瀑、潭影映画、阿庐仙山、泸源汇景、石龟望月、女娲补天、仙人讲经、仙壶幻景等等的大自然的瑰丽奇观。
阿庐古洞的第二个洞是玉柱洞。玉柱洞以钟乳石和石笋为主,故称玉柱洞。洞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擎天玉柱”,它柱高8米,直径约为0.3米,从地上直撑大厅顶端,粗细均匀,很像一根人工雕成的龙柱。洞内还有唐仙大殿、碧海迎客、天狗望月、八仙过海、定海神针、龙门瀑布、猫鹰争鱼、神壁画海、犀牛赏月、阿细跳月、龙王点兵、天然大壁画,等等。
在玉柱洞下面玉笋河,玉笋河是玉柱洞下层溶洞里的一条地下河流。玉笋河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落水洞、漏斗、岩沟、裂隙等,雨水从地面渗透下去,直到下层较牢固的地层,称为地下
暗河,再向更低的地方缓缓流去。长达八百多米的玉笋河,水流缓慢,清澈见底,常年不枯。玉笋河的水流速度每分钟只有0.1—0.2米,在玉笋河有一种特别的鱼,就是玉笋河特有的透明鱼,鱼全身透明得像玻璃,看得见骨刺和内脏。它的出现,更为玉笋河增添了新奇的色彩。
从玉笋河上岸是碧玉洞。碧玉洞全长780米,是典型的峡谷式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质既薄又脆,用手都能敲出钟声,被称为石鼓、石钟。石盾是岩溶洞穴的又一天然奇观。一般情况下,石盾原是与洞壁岩石生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岩石中出现裂隙,日久便因断裂而塌下来,盾上堆积了许多石笋,盾边又挂满了新生的钟乳石、石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岩溶景观,碧玉洞里就有许多这样的石盾。
最绝的是洞里的钟乳石与其他溶洞不一样,它们洁白如玉、晶莹透亮,这就是碳酸镁结晶石。洞中最珍贵奇绝的是一根纯碳酸镁的结晶石,颜色白里透蓝,经鉴定为水晶石。这根水晶纯洁无瑕,晶莹透亮,被称为碧玉洞之宝——碧玉簪。碧玉洞中的代表性景观有独角倒挂、巨象足迹、古船远航等。
阿庐古洞不仅景观浑然天成,而且历代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三国时称雄一方的孟获曾在此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入洞考察,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文章。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传说,名人与美景在阿庐交相辉映,使得阿庐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辉和色彩。
篇7:神奇的阿庐古洞四年级作文
神奇的阿庐古洞四年级作文
星期六,我和妈妈去阿庐古洞玩,由于我和妈妈对阿庐古洞不太了解,就请了一个导游来帮助我们。
我们来到洞内。看到了许多神奇的钟乳石,也听到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公龟寻妻》的传说。
有一天,公龟去办事,在路上,它看见一个很大的钟,就去敲,“叭”的一声,大钟敲破了,惊吓了动物们。后来,它才知道,那是水神的宝物,自己后悔不已。水神就把它的妻子——母龟藏到水里面。几年过去了,公龟实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决定向水神忏悔求情。水神对它说:“你想见到你的妻子,必须找到天上的.月亮。”公龟历尽千辛万苦,可还是没有找到。它立下誓言:如果有谁帮我找到月亮,我就让她一生平安、幸福。
今天,我到洞里游玩时,也帮助公龟找月亮。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我终于在神奇的钟乳石间找到了在乌云掩盖下的“月亮”。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到神奇的阿庐古洞游玩时,请不要忘记帮公龟找月亮。
篇8:我爱家乡的阿庐古洞作文
我爱家乡的阿庐古洞作文
我爱家乡的城子古村,我爱家乡的吾者温泉,可我更爱家乡的阿庐古洞!
阿庐古洞位于泸西县城西北部,是一个古老神奇而又美丽的天然溶洞,它不但被称为云南第一洞,而且在全世界36个溶洞之中排列第七。
云南一直以“地上看石林,地下游阿庐”的黄金组合闻名于世。而阿庐古洞又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里有河,洞外有泉”四大特点而著名。它的主洞体分别是:泸源洞、玉柱洞和碧玉洞。
进入溶洞,我们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狮子,还有的像兔子........ 一个个神气活现。特别是溶洞中的天造神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简直让人难以想象。还有些形状以前从没见过,说也说不出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多么神奇啊!
而最为罕见的是在玉柱洞垂深十几米处,有一条长达八百多米,可供游人乘舟荡漾、领略其美轮美焕的玉笋河。它水流缓慢、清澈见底,常年不枯。在这幽深的地下宫殿里面,溶洞上面的钟乳石倒映水中,极为美丽、壮观。它们有的像莲花状、锥状、片状、笔状......一簇簇,一片片,展现了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的用心杰作。特别是被称为洞中一绝的'“水中石笋”和珍稀鱼种——透明鱼!这种鱼从外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它们的骨骼及五脏六腑,真是举世罕见的稀有鱼种。看见的人都无不称奇。而这也更为玉笋河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河水犹如一面台镜,倒影重重,水上水下,处处是景,划船荡游,仿佛是人在画中游,进入了仙境一般。
阿庐古洞,真是美得无法形容,“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群于悬崖。”这是明朝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对阿庐古洞的赞美。
欢迎您到我的家乡,云南第一洞——泸西阿庐古洞,细细游赏一番吧!
篇9:溶洞奇珍阿庐洞介绍
溶洞奇珍阿庐洞介绍 -资料
被称为“云南第一洞”的泸西阿庐古洞,是一组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的溶洞群,该洞群位于云南省东南的泸西县,与世界奇观“路南石林”相距仅80公里,离县城为2.5公里。由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三个旱洞和玉笋河一个水洞组成,因洞群位于阿庐山之麓而得名。阿庐山奇峰突起,岩石嶙峋,四周有九峰相峙,九峰之中有十八洞府,俗称“九峰十八洞”。各石峰形态各异,十八洞各具特色。九峰之间有落水洞、竖井、洞穴、地下河纵横交错,上下贯串,构成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山、水、洞、石立体网络系统,因此是一个寻奇揽胜、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旅游佳境与科学考察的实验园地。目前已将上述三个旱洞、一个水洞开放为旅游洞穴,总计旅程为3公里,四个洞穴的游览观光,大约需要3~4小时。每个洞穴都有数不清的奇石美景,每年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已经起到“开发一个洞,搞活一个县的经济”的启动作用,为振兴泸西县经济起着重大作用,已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泸源洞位于阿庐山之东南麓,有泸源泉自洞内溢出而应名。洞道全长700多米,主要有10余个大小不等的厅堂组成,厅堂之间有狭道相连。洞穴呈网络展布,犹如地下迷宫。洞口上额有明代知府张继孟书写的“奇观”两字,其旁有清代东巡使廖英的“天然石室”墨宝。阿庐古洞保留了一方石碑,全名“有明云南省广西府阿庐洞记之碑”。碑刻一篇《阿庐洞记》,是明朝云南省广西府(今泸西、师宗、弥勒一带)知府解一经撰写的。解一经在明嘉靖年间做过广西知府。碑文中写明他这篇游记写于嘉靖庚子(十九年),即公元1540年。而碑刻则成于相隔365年后的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由黄膺补刻的。黄膺光绪年间在泸西做官,任泸西知府,他从泸西志书中读到《阿庐洞记》这篇文字,感到很好,但又感叹“未寿诸石,盖阙如也”,就让他的儿子黄鼐以楷书书丹,然后刻了这块石碑。碑文中把洞中所见许多奇石险崖、美景异形进行了认真观察并作了记述,一直探寻到玉笋河,因“其深莫测”未作深入实地勘测。其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初十,徐霞客也曾游览考察阿庐古洞中的泸源洞。他于当天只到了洞口数十步深处,由于只见“乳柱纷错,不可穷诘”,没办法深探。第二天,徐霞客在洞前泸源寺吃了午饭后继续探洞,可惜的是这一次探游阿庐古洞由于火把熄灭,无法深入洞中,又遇秋水泛涨,无法去河对岸村中寻觅火把,只好“探其中门而已”,半途而返了。
泸源洞由洞口向内,可分三层水平溶洞,中上层为旱洞,下层即为玉笋地下河。洞的左支洞,曾发现古人类生活养息的遗址和众多石化程度很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洞内所有大厅和通道,几乎均有各种各样堆积物,形态各异,形象奇特,色彩缤纷。洞内有风景点几十处之多,如“彩霞迎宾”、“双蛇出洞”、“古莲仙鹤”、“幽谷神钟”、“飞龙戏瀑”、“潭影映鱼”、“阿庐仙山”、“三象驰原”、“江山汇景”、“古龟望月”、“古林明月”等,景色优美,形象逼真,煞是好看。
出泸源洞,向上走4~5米即到另一洞天之口,洞内石柱林立,故名“玉柱洞”。该洞全长800多米,其特点有10余个规模不等、景色各异的宫殿式厅堂组成。最大的大厅长70余米,宽30余米,规模恢宏,内有高大石柱擎天而立,纤巧钟乳石相衬相伴,景观蔚为壮奇。行人至此,有宏观气势磅礴,微观妙趣横生之感,看后令人浮想联翩,久萦脑间。洞侧陡壁上还留有古代河床的遗迹,清晰可见,有无数大小不等经过滚动磨圆的砂砾,镶嵌于洞壁上。显然,在远古时代,玉柱洞与玉笋地下河一样,也是一条水洞,砂砾卵石层就是该地下河滚滚流过的佐证。实际上经过考察,玉柱洞就是玉笋地下河的前身。玉柱洞主要景点有“阿庐祖洞”、“云雾山中”、“千古竖琴”、“鬼府神宫”、“擎天玉柱”、“漏江石林”和“壁画大厅”等,
资料
“壁画大厅”气势非凡,长70余米,宽30多米,在1500平方米的壁画上有少林寺和尚或打坐念经,或挥拳习武;有酷似兵马俑;上端躺着杨贵妃,披着长发;右侧是黄山松,七仙女下凡;左侧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此外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实有鬼斧神工之奇,天地造就之巧。正如明代贺勋诗曰:“烟霞古洞苍苔合,仙境分明不浪传。”
出玉柱洞,沿林荫小道西行约百余米,即到祭龙山,至半腰,复见一洞口,为“碧玉洞”。碧玉洞顾名思义,其内堆积物色如碧玉。该洞全长730米,为一狭谷式廊道,底平壁陡,顺直延伸,少有大厅大室。堆积物却众多色美,有玲珑剔透的卷曲石、阿庐玉、鹅管石等,其中有石盾极大,盾面积约2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所见的石盾之冠,堪称洞穴奇葩。有无数高悬于洞顶的钟乳石,排列有序。有的中空,形如南楚编钟,由于长短参差,厚薄不一,击打时有的声似洪钟,有的响如大鼓,能发出各种奇特的声响,可演奏成各种乐曲。击打后,优美之声响在奇妙的廊道中悠然回荡,极富有声响美和色彩美。
在泸源洞、玉柱洞垂深15米之下为玉笋地下河,多从玉柱洞的“唐仙大殿”处入口,沿阶梯下行至玉笋洞。该地下河水平如镜,流量不大(12升/秒),流速缓慢(2厘米/秒),河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涸。两侧及洞顶悬垂的堆积物,倒影重重,形成一座幽深、迷鳌⑸衿娴牡叵鹿殿。玉笋地下河经过人工筑坝拦水,抬高水位,水面一般宽达8米至12米不等,使原先两岸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有半数被淹,也有与水面相接的,远远望去如春笋破土,或似沿岸秀竹垂柳,故名“玉笋河”。洞内堆积物有的轻盈如丝,或卷或垂,悬于顶,贴于壁;有的粗大壮硕,有的孑然一身,孤傲单立;有的麇聚成群,或近或远,若即若离。轻舟荡漾,粼粼波光倒影,摇曳不定,舟移景迁,令人心旷神怡,如真临太虚幻境,变化无穷,其乐无穷,乐而忘返。800多米的玉笋河景点之美,堪称冠绝华夏各洞水面之游,足见设计者匠心之良苦,也是举国开放洞穴中最佳设计墨笔之一,是值得赞扬的少有的杰作。
玉笋河中还有一种极为珍贵的珍稀动物——盲鱼。它是一种透明的鱼类。其大如指,无鳞而有鳞痕,无眼而有眼眶,有须且长,色肉红、表里盈然,五脏六腑均历历在目。这种鱼见光不避,碰人则游。透明鱼是洞穴内特有的鱼类,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的洞穴水中,有眼难视,久而久之,眼睛逐渐退化,仅存痕迹,它的前额上却生成肉角。这种瘤状肉角实际上是非常敏感的感觉器官,用它来辨别方向,代替视觉。说明这种盲鱼本来有眼睛,有视觉功能,其祖先进入黑暗的地下世界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代复一代,眼睛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逐渐被退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动物——穴居动物(盲鱼)。这种盲鱼对于生物的环境适应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游览阿庐古洞的群洞后,能使人领略到洞穴世界的奥秘。正如清代诗人饶崇伦对阿庐古洞留下的诗句一样:“古洞奇观久所传,亲临始觉境如仙。壁当断处疑无路,径到转时别有天。空际玲珑嵌怪石,洞中清冷漱寒泉,皇山一品留题后,不教昔年识米巅。”
泸西县还是一个兄弟民族聚居地区。有彝(白彝、黑彝、甘彝、阿鸟、撒尼、阿细等支系)、回、壮、苗和傣等兄弟民族。泸西古时为梁州,春秋战国时是楚地,西仅归属国漏江县,唐朝早期属戎州都督府南宁新丰县,明置广西府,领师宗、弥勒和维摩38寨所,隶属云南布政吏司,清改为广西直隶州,民国二年改为广西县,民国六年因县城在泸川之西遂改名泸西县至今。泸西县洞穴众多,山川优美。与阿庐古洞相距不远的有钟修缮,山上奇石嶙峋,树木葱蓊,明、清以来相继建有“春风阁”、“盘龙洞”、“钟秀楼”、“四角亭”等古式建筑。桃花山上有“玄天阁”,又名“真武阁”,是泸西县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道观。每年三月三,为传统踏青庙会,满山桃花满山人,称“桃笑玄天”。观下有“桃笑洞”,贯穿山腹南北,东面绝壁上有石如塌,汗迹光泽若人睡影,相传为明代唐神仙当年卧石修身之处。钟秀山麓有文庙,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筑群体完整,结构均为木柱、砖、琉璃筒瓦屋面,为云南省第二大文庙,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溶洞奇珍阿庐洞---中国著名洞窟介绍
篇10:大王洞游记散文
大王洞游记散文
江南之畔,九华秋浦圣境。其余脉有一山,山有一洞,曰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八月中旬,同窗好友携妻小相约小聚,一行十人,驱车前往。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路欢歌。车行九华之境,峰峦如聚,千沟万壑,犬牙交错,倏忽山势横行,远望一牌坊,飞檐四张,上书“华东第一洞”。
近景心切。乘索道缓缓而上,跌宕起伏于山涧,清风拂面,鸟瞰远山近景,尽收眼底,茅舍七八,散落其间,白鹭展翅,忽隐忽现。心醉神怡,绿意无边,尘世纷扰,顿觉尽消。步行三四里,山路崎岖,蝉声鸟鸣不绝于耳,飞瀑横绝于路,薄如浣纱斜挂石壁,雨打花开,幻作朵朵白莲。
曲径通幽处,便是大王洞。洞口著猩红大字“大王洞”,出自书法名家赵朴初之手,拾阶而下,北宋滕子京摩崖石刻,诗云:“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古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洞内水声潺潺,时缓时急,钟乳奇石,目不暇接。时而缓行,徜徉伫立;时而攀附护栏,佝偻前行;时而踏上浮桥,行走柔波之上;登上石桥,俯看嶙峋怪石;休憩龙宫大厅,观水流之清莹,仰视白龙呼啸其上。畅游其间,恍若身置异域。石壁之上,形态万千,犹如仙灵,犹如飞天,霓虹五彩,琼台仙阁,亦幻亦真。洞内行程五六里,游人如织。孩童惊奇尖叫,天真无邪;情侣窃窃私语,缠绵悱恻;老者拄杖,踽踽而行,唯恐惊扰山灵;三五成群者,叽叽喳喳,放浪形骸。一出洞口,发尖眉梢尽是水滴,浑身犹如桑拿,戴眼镜者,视线皆模糊。是液化还是凝固,友人出题考其子,同龄者争先作答,游意未消。
抚摸万年之石,聆听水滴之声,呼吸洞之气息,体察洞之生机。赞山水之交融,叹大自然之神奇,感时空之凝结,悟人生之须臾,寄情于山水,涤荡尘世之喧嚣,寻求心灵之归宗。
篇11:游太和古洞游记作文
游太和古洞游记作文
星期天早上八点钟,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出发了,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清远玩。一路上,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在导游姐姐的邀请下,我唱了两首歌,赢得阵阵掌声,车里的气氛更活跃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半路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我发愁地望着窗外,妈妈安慰我说:“别急,雨中的景色或许更迷人呢!”
快到目的地了,车拐进一条狭窄的乡间小道,路两边,青翠的.竹子亭亭玉立、随风摇曵,不时划过车窗,像是在夹道欢迎我们。雨,不知不觉停了,太阳公公仍然躲在厚厚的云层里睡懒觉,但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
终于到了“太和古洞”,我欢呼雀跃,向前奔去,一不留神,摔倒在又湿又滑的地上,膝盖也破皮流血了。唉!这真是“壮志未酬先挂彩”。不过一会儿我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忘了伤痛。
太和古洞其实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峡谷。一条弯曲的山径通向顶峰,左边是青山,右边是深涧,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地流着。我们跟着导游沿着山谷拾级而上。我时而去摘路边的野花,时而去追逐飞舞的彩蝶,时而又去泉水边捡石头……渐渐地,我们掉队了,妈妈胸有成竹地说:“等会儿我们准能追上去,那些老人和小孩是走不快的。”于是,我们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拍照留念。离集合时间还剩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快速前进。
可是,当我们到达一个山峰时,才发现峰廻路转,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我们呢!就这样,我们登了三个峰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了,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当我们到达“一线泉”时,才真正看见了远处的山巅。这时导游已经带着大队下山来了,见我们还在往上爬,说:“来不及了,快下山吧!”紧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也说:“别上去了,上面的路越来越陡峭,而且看似很近,其实老远呢!”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望着山顶:一座黄色的寺院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像披上了一层轻纱,美丽而神秘。妈妈不由感慨地说:“有志者事竟成,而我们因为三心二意,这次失去了登顶的机会,也错过了最美丽的风景。”
篇12: 古潮音洞游记写景作文
古潮音洞游记写景作文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游玩了位于宜都市聂河镇的古潮音洞。
我们到了售票大厅,迫不及待地买了票,来到了古潮音洞的山脚下。古潮音洞的洞口在半山腰,我们沿着台阶爬呀爬,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洞口,我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不过一想到能见到古潮音洞里的神奇景色,吃点儿苦还是值得的'。
来到洞口,顿时一股凉风迎面扑来,太凉爽了!我们都很兴奋,个个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洞里面有许多钟乳石,这些钟乳石有的像一尊佛像,有的像一串水滴,还有的像竹笋。我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又摸摸那个。一个巨大的钟乳石吸引了我们,它非常高大,我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中华第一巨柱吧。它大约有40米高,听说这种石头要100年才能长1厘米呢!它这么高大,大概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
我们继续前行,这时,我看到了一个铁梯,顺着铁梯往上走,一股凉风向我们袭来,气温越来越低,我们冷得直打哆嗦。
走完了铁梯,就看见了听潮口。起初我们听到潮水的声音还比较小,继续往前走,声音就越来越大,我们到了听潮口,声音更大了,感觉就像一头熊在叫。我们坐在那儿静静地听,听着听着,那声音好像变成了很有节奏的音乐。
我们顺着游览指示牌从听潮口往下走,看到了一条又宽又长的河,沿着河面上的小桥往出口走,气温也慢慢地变得暖和起来了。我们来到出口处,迟迟不想往外走,因为外面像火炉一样热,里面像冰箱一样冷。
游完了古潮音洞,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歌――“青山翠竹探奇洞,泉涌潮鸣画中游。”
【阿庐古洞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2.织金洞游记作文
3.隐水洞游记作文
6.古杨散文
7.古歌散文
8.游记散文
10.石花洞游记500字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