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感悟艺术
“田馥真真假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学国画感悟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学国画感悟艺术,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学国画感悟艺术
学国画感悟艺术_写学习艺术的作文800字
寒假闲来无事,我忽然很想学国画。由于临近年关,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班。于是我直奔书店和文具店,买来了教材和各种用品,开始了我的国画自学之旅。
一回到家,我把几支笔泡发准备着,就打开书本,了解和欣赏起国画来。书的第一页教的是画葡萄。我就从这个开始。铺开宣纸,摆好调色盘和颜料,笔醮好墨水,那架势还怪让人激动的。可惜一落笔,老妈就给我泼了一盆凉水:“葡萄的柄哪有这么粗?”对呀,我思索了一会儿,原来握笔的`姿势错啦,像抓钢笔那样斜着,画出来的线条能不粗吗。
调整好姿势之后,总算画出了像样一点的柄。我又用红色和蓝色的颜料调成紫色,画起一颗颗椭圆形的葡萄。妈妈看了又忍不住发言了:“不对,不对,太生硬了,没有灵气。”是啊,左看右看,总觉得自己画得确实不好看。我不禁有些垂头丧气,难道我真的没有画画的天赋吗?不,我不信!我一定要坚持学下去。为了找出原因,我对着教材仔细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书上的葡萄并没有画成实心的,每一颗的左上方有一个小小的圆形没有着色,表现出了光的反射。发现这个窍门以后,我重新画了一串串或紫或青的葡萄,纸上果然有了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正所谓一发不可收。接下来的日子,我除了完成作业和锻炼身体,就是潜心学画。樱桃、荷花、仙人掌、兰花、螃蟹、虾,一幅又一幅作品摆满了书房的桌子。爸爸拿出一个整理箱,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叠放起来。妈妈见了打趣说:“唷,就这种水平的画,用得着这么宝贝吗!”爸爸不满地横了她一眼,说道:“当然啦!这些画虽然算不上好,但是记录着孩子成长路上对艺术的感知。难道不是最珍贵的作品吗?”看着老妈语塞的样子,我躲在一边偷偷地笑了。
这次自学国画,使我懂得了不论做什么事,贵在认真和坚持。在爸爸的启发下,我还感悟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要成为画家、音乐家或是别的什么家,而是要激发自己的梦想,寻找内心的快乐,这样,无论学什么,都一定会轻松、更愉悦。
篇2:学国画感受艺术
学国画感受艺术
寒假闲来无事,我忽然很想学国画。由于临近年关,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班。于是我直奔书店和文具店,买来了教材和各种用品,开始了我的国画自学之旅。
一回到家,我把几支笔泡发准备着,就打开书本,了解和欣赏起国画来。书的第一页教的是画葡萄。我就从这个开始。铺开宣纸,摆好调色盘和颜料,笔醮好墨水,那架势还怪让人激动的。可惜一落笔,老妈就给我泼了一盆凉水:“葡萄的柄哪有这么粗?”对呀,我思索了一会儿,原来握笔的姿势错啦,像抓钢笔那样斜着,画出来的线条能不粗吗。
调整好姿势之后,总算画出了像样一点的柄。我又用红色和蓝色的颜料调成紫色,画起一颗颗椭圆形的葡萄。妈妈看了又忍不住发言了:“不对,不对,太生硬了,没有灵气。”是啊,左看右看,总觉得自己画得确实不好看。我不禁有些垂头丧气,难道我真的没有画画的天赋吗?不,我不信!我一定要坚持学下去。为了找出原因,我对着教材仔细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书上的葡萄并没有画成实心的,每一颗的左上方有一个小小的圆形没有着色,表现出了光的反射。发现这个窍门以后,我重新画了一串串或紫或青的'葡萄,纸上果然有了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正所谓一发不可收。接下来的日子,我除了完成作业和锻炼身体,就是潜心学画。樱桃、荷花、仙人掌、兰花、螃蟹、虾,一幅又一幅作品摆满了书房的桌子。爸爸拿出一个整理箱,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叠放起来。妈妈见了打趣说:“唷,就这种水平的画,用得着这么宝贝吗!”爸爸不满地横了她一眼,说道:“当然啦!这些画虽然算不上好,但是记录着孩子成长路上对艺术的感知。难道不是最珍贵的作品吗?”看着老妈语塞的样子,我躲在一边偷偷地笑了。
这次自学国画,使我懂得了不论做什么事,贵在认真和坚持。在爸爸的启发下,我还感悟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要成为画家、音乐家或是别的什么家,而是要激发自己的梦想,寻找内心的快乐,这样,无论学什么,都一定会轻松、更愉悦。
篇3:国画艺术之美作文
国画艺术之美作文
提起艺术,高雅的歌剧、绚丽的油画和抽象的根雕都令我叹为观止。也许有人会说艺术离我们生活太远,其实你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
比如说我今天在作文班发现的那幅水墨画――“高山流水”图。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便被它深深吸引了,仿佛已置身其中。青山绿水间,伯牙与子期正品味着这番无与伦比的美景。伯牙修长的手指拨动琴玄,声音清脆悦耳,与身旁清澈溪水的叮咚声相得益彰。伴着大自然的旋律,伯牙与子期一唱一和,伯牙弹琴,子期吟诵着美妙的诗篇。“高山流水,知音无限”描述得便是这番景象吧。
近处,山林中隐居的'鸟儿也都飞到了悬崖绝壁旁那片苍翠的松林,一边扑腾着翅膀,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好像在赞美这一对默契无比的知音。我感受到此时的琴声变得浑厚有力,正如悬崖间那湍急的瀑布,远看如烟,近看似潮。瀑布下面的深潭中,鱼儿扑剌剌地蹦出水面,给整幅画增添了灵动感。
琴声与大自然的和弦吸引了林中的猛虎,它在潭前的松林中对着火红的烈日仰天长啸,与壮观的构图匹配得恰到好处。我望着火红的烈日,伴着心中那动人心弦的琴声,陶醉于青山绿水间……
我曾无数次感受受过这美妙的画卷,不仅如此,“高山流水”图让我对水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学习创作水墨画,在创作中体会水墨画那别具一格的美,让中国传统国画艺术走向世界艺术殿堂。
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只要用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美好。期盼有一天,我也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让后人感受国画艺术之美。
篇4:艺术感悟随笔
艺术感悟随笔
在内心深处,常常对父母有着深深的谢意!是他们在我性情初开时,将我送上了艺术之阶,这便使我由平地升至高空,尽享了绝美的风景。
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于用一颗放飞的心与自然对话,无论手法如何、技法怎样,应当视为呼吸的一部分,用之亦然,不用亦然,只求一种情感的流动,这不正是一幅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吗?
朋友,面对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我相信你一定叹服过。然而,你是否倾听过?你又是否深思过呢?在那纵横交错的形式与五彩斑斓的色彩深处,正有着一颗裸露着肌体的诚挚的心在跳动着……
我作画有两种状态。一种就是淋漓的情感的喧泻;而另一种则是在理性控制下的情感的释放,我并不认为一张画酝酿很久就代表创作没有激情,因为激情不等于胡闹,人应由感性而激发创作冲动,进而由创作冲动引发理性控制,在理性的支配下再全身心的放飞(感性释放),二者结合,保持作画过程的始终,最后从绘画者的身份当中脱离出来,以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作品,看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是否切近你最初的创因——如果越切近,说明你走的越成功!
评美术作品《干枯的花卉》:夕日娇美的花朵被岁月干置,情感却深深蕴涵其中,甚至更为热烈和奔放。一种饱满的构图、冲击力极强的笔触,观者感受到的不应是物化的形象本身,而应是一种浓重而炽热的情感力量,那是一种反抗约束力的挣扎,罐本身的冷漠和理念已被冲击,一切沉寂都被一种动荡所取代。
面对模特总有一种盈然欲泣的感动,只因他们心灵深处迸发的那份美好的人性之光,而这种光辉我分明的感受到了,于是,我热切地挥笔前行。
面对模特,就象是面对人类的传统美德,虽然是朴实无华的,然而又是灿烂无比的!
绘画艺术如同根植于泥泞中的碧莲,当你留意它的清新丽质时,你忽视了泥泞中那不屈的求索;而当你又苦苦辗转于泥沼深处而对事物的本质忽略时,你便会变得苍老而麻木,那份超然、那份高贵便会离你远去……
难道还有比发现美丽更为美丽的事业吗?——我无悔我的选择!
篇5:关于中国画的感悟:国画的意境美
国画讲究意境美,而意境美又必须依靠形象和气势、韵味来表现,只有形象、气势、韵味俱佳的作品才能展示无限的意境。
也许是国画的意境美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一般人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国画旨在创造意境而忽视造形和构图甚至色彩这些形式美。其实不然,从传统到现代,国画一直很重视形式美的创造,只不过它并不满足于形式美,而是通过这些形式美来提炼出更高的美,那就是意境美。宗白华先生把意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写实的意境,第二个是传神的意境,第三个是领悟的意境。在我看来,中国画从一开始就追求传神的效果,而中国人在观赏国画时就很重视领悟其中的情趣和道理。当然,写实的意境也具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在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把写实只是作为基础而不是结果来对待,所以,写实的意境也就被人们淡化了。
回顾一下中国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从顾恺之到吴道之,再从米芾、苏轼到扬州八怪、八大山人,以及董其昌、吴昌硕,还有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无一不是先在形式美上有相当高的造诣,然后再进一步走向神似,直达形神俱佳。据说,吴道之为了画好马,常常琢磨马的样子,以致于有一天他自己都幻化成了马。于是有人就对他说,经常想着马,你就真的会变成马,还是改画别的吧。从此吴道之就开始画神仙、画菩萨,又常常想着神仙、菩萨的样子,感觉自己也很有仙风道骨了。这个故事说明,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在作画时就很注意形式美的塑造,而且为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像吴道之这样专注的画家还有许多,前面提到的那些都是这样。
在中国画史上,要谈论造形写实的功夫,就不能不谈到徐悲鸿。画界的人都知道,徐悲鸿的马所以画的特别有神,除了他的天赋灵性之外,更依赖了他扎实的造形功夫。他画的马首先栩栩如生,再细看时,才能感觉到神采飞扬、气概不凡。所以,认为中国画不重视造形,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国画依靠造形来创造意境,也是有其美学道理的。首先,就自然山水而言,人们对于它的各种感受和欣赏都是因形而发,因势而生。人们由衷欣赏、热情赞美的必然是青山秀水;寄托情思,抒发理想的也必然是气象万千的壮美山河,而决不会是穷山恶水。其次,就山水画而言,画家也是凭借对山水走势、草木形状、云雾开合的生动描绘,以及结构布局、空间位置、色彩浓淡、光度明暗等等的精心构思,来表现整体气势、韵味乃至意境。
正如前面所说,国画并不把写实当作真正的创作目的,而是必须在写实的基础上力求传神,以便使观赏者有所领悟。于是,画家们就把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把自己的人格修养,把令人陶醉的闲情逸致乃至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在描绘的形象里面,传达给观赏者。这种由外及里,由形式美到神韵美再到意境美的递进,是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一般规律。而国画的形成和发展也正是探索这一规律的过程。对于这一规律的运用,使国画的创作画形成了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即:立足于真实而又超越真实。画家在动笔之前先把现实形象在内心进行体味,将体味所得形成了一幅画的整体形象,就是所谓的胸有成竹,然后再展示出来。所以,观赏国画就会发现,每一点、每一线、每一种色彩都饱含着画家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深度。
比如齐白石的画里,水占去了很大的地方,而留给山的位置却很少,是典型的以水为主,山作点缀,给人的印象是这里水域宽广,浩渺无际,同时又让观赏画的人如同身在空中飞翔,临风俯视大海,极大的激发了人的自我感觉,使客观美转化为主观美。至于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很有文人风格,山很高大,水流很长,所表现的是一种高山流水的境界。这类画给人的印象是,高耸的山峰和茂盛的林木中隐念着许多不为一般世人所识的气概,再加上时隐时现、盘绕于山间的云雾,更增添了许多神秘玄妙的气息,使人深感自然力量的巨大和高超,有被溶化到里的感觉。再比如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人们在感叹他的绘画技巧的同时,更被他营造的纯洁清静世界深深感动,许多画界人士称赞这是冻土艺术的一次革新,让人超脱了以往对于严寒地带的畏惧,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感觉——生命中难得的宁静。从这种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达到不同的意境。这也正是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而风格常新,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一开始就是表现主义,就是画家自我人格和审美情趣的一种艺术表现。所以,国画的水平不主要取决于对外在景物描绘的逼真程度,而是取决于画家的人格修养和艺术心灵。因此,同一画家对不同景物的表现、不同画家对同一景物的表现以及不同观赏者对同一幅画的审美都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同时,由于不同画家、不同观赏者的人生经历、文化功底、艺术天赋等方面的差异,不论创作还是欣赏,都不会停留在某一种意境。此外,意境的感受也是相互交换出来的,也许一个人的感受是有限的,但是众多人的感受就会形成更加丰富的意境。这就是意境的无限性。正是由于存在着意境美的无限性,历代画家都在不停地向前迈进,以期达到更高境界。这也正是画家对同一景物进行多次创作,而欣赏者对同一幅画又能多次观赏的根本原因。画家可以从不同时间的感觉中获得新的灵感,创造新的意境,观赏者则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因不同的心理状况,从同一幅画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境。
作者:佚名
公众号:怡心苑
篇6:国画教学计划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绘画史上历史悠久,特别经过唐、宋两代人的发展,使中国画成为现在绘画的独立体系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主流,体现着华夏文明的民族精神,是我国一大历史瑰宝,为使这一瑰宝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我认为中国画应从儿童抓起。
一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动,但模仿力很强,天真可爱,心理学家认为
儿童可塑性强,幻想力丰富,是学习绘画的黄金时期,爱美是人类的共性,爱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应该说儿童都喜欢画画,通过画画,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从中获得极大乐趣。每个儿童或多或少都潜在着这种本能,儿童画画介于游戏与心理表象之间通过绘画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培养想象力,锻炼儿童手、眼、脑的高度和谐统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为什么培养儿童想象力
想象是艺术创作的动力,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可以通过想象,把它直观的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创造,而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象加幻想,儿童对于形象的感知多于思考,幻想多于现实,时空交错无拘无束这一切都是由儿童本身心理因素所决定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兴趣,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绘画上表现出简练、概括、无拘无束单纯的笔墨,这正是儿童国画的本质,这完全归结于他们自已的思维方式和绘画特点,在辅导儿童画画训练中,要积极地发挥儿童绘画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辅导儿童绘画上,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有趣的国画训练中,让儿童懂得什么是中国画怎样画中国画,同时还要启发他们,不仅要逐渐熟悉什么是传统国画,什么是现代国画,而且要画出自已心中的国画,表现自已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充分开发儿童的想象力。
三怎样辅导儿童学国画
辅导儿童国画,要结合儿童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导启发式训练,很多儿童所喜欢小动物如:小鸡、小猫、小兔、小狗等。我们要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从诱导儿童兴趣出发,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智力,并培养他们敏锐的感受力,在辅导国画训练中要多讲解,多做示范,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用通俗易懂、活泼简短的语言以及形象比喻,联想等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他们易于接受并使绘画兴趣大增用准确熟练的绘画技法示范,使他们较快的掌握绘画步骤和方法。如:画一群小鸡;利用墨色的渗化效果,表现出小鸡毛茸茸很可爱的感觉,小鸡要有前后左右浓淡、形态各异,多和少等变化,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绘画技法。如:画金鱼,要画出游动的感觉,用墨要有浓有淡,有轻有重,如:头要画的重一点,要用浓墨,身子要淡一些,尾要轻一些等等要把金鱼透明飘浮的感觉都画出来。这时儿童情绪激动,求知欲倍增,让他们自已动笔,鼓励他们,不怕把画画脏、画坏,少批评,多鼓励,发现一点点进步,马上给予肯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启发引导中学到了本领。
儿童在国画创作中,表现出脑、眼、手的随机随意运动,他们都会偶然得之出现,老师想象不到的奇特效果,这就构成了儿童国画的稚拙天趣、生动的特点,这种既“原始”又’现代‘的感觉,是我们大人永远不可企及的。
所以我们一定保护儿童这一极其宝贵的生性,训练儿童国画,理性讲解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大胆的发挥,自由的表现,儿童的想象力是极其独特的,因为他们什么框框都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实施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并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熏陶是非常必要的。儿童国画水平的提高,不是条条框框,更不是机械性的训练,而是“天道酬勤”;自由想象,在训练儿童画能力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儿童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如;从一幅国画构图立意,促进了智能的增长,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热爱国画艺术的情操。
篇7:国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明确国画的特点,表现范围及历史源流。
2、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学员基本掌握国画的表现技法,能成功地临摹出好的范画及具备创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颜料的性能及选购、使用的一般知识。
2、掌握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用水等的基本技能。
3、掌握花草的基础技法。
4、掌握禽鸟、畜兽的基本技法。
5、掌握虫、鱼、蔬、果的基础技法。
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本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2、突出重点、难点、重演示、重辅导。
3、搞好作业点评,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
4、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学内容:
1、绘画工具和材料。
2、荷、牡丹、月季、牵牛花、凌霄花、紫藤等的绘画技法。
3、花草的绘画技法。
4、禽鸟、畜兽的绘画技法。
5、虫、鱼、蔬、果的绘画技法。
教学重点:
笔法与墨的训练
教学难点:
构图,造型,审美意识。
教学实施安排:
(一)课前教材工具准备
1.收集中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便于学生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2.生宣纸、墨汁、毛笔(大中小三支)、毛毡、调色盘、笔洗、。
(二)教学课程课时安排
1课 兴趣课常规教学
2课 教学示范,荷花
3课 教学示范,鱼
4课 教学示范,虾
5课 教学示范,牡丹
6课 教学示范,葡萄
7课 教学示范,紫藤
8课 教学示范,海棠
9课 教学示范,配景、点缀物的画法。
10课 教学示范,松树
11课 教学示范,石头
12课 教学示范,点景人物的画法
13课 山水(一)
14课 山水(二)
15课 山水(三)
16课 自由创作(一)
17课 自由创作 (二)
18课 自由创作(三)
篇8: 《国画》读后感
王跃文先生写的官场小说《国画》,最近这两个月我连续看了两遍。有人说,作者是官场小说第1人;我不愿附和自己和作者的浅薄,但感觉这本小说的确挺有意思。《国画》再看之后
主人公朱怀镜先生是个不算太坏的好官。他有知识分子的骨子,也有官场游子的面子。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场就积聚了大量本是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必须适应官场潜规则,否则不但好活无望,连好死都不得。朱怀镜大概奉行的是内方外圆,或说思方行圆的人生哲学;他内心鲜明着自己的判断,而行动迎合着官场的规则。他并非大奸大恶,所以也未大贪极刑;他并非大善大贤,所以不致太高太假。
他为帮张天奇的忙,而出面让龙文作假证;却意外获得后者的重托,为他保管了行贿本。待自己随投靠的大树失势,而张天奇青云直上,却对之不理不睬时,他被迫祭起了无意收留的法器,实现了自我官运的逆转。我们自然不能说他高尚,但观者也很难批之为卑鄙,反而常有人为他辩护,说是官场必须的自我保护。
他长期和青年女子梅玉琴同居厮混,她从未要求,他未曾打算、也始终不能给她诸如家庭或名分之类。甚至最后她被判刑,自顾不暇的他也未援手一把;尤其是最后去探监,面对脸色蜡黄、身体臃肿、背影佝偻的她,”他的浪漫在顷刻间被堵在喉头下面了“――他无法克制自己的失望和放弃。但是他和她之间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权、钱和性、色等交易的戏份,唯一的至少说是很主要的纽带就是一个字:情――两情相悦,相互慰藉。人们自然不愿说他们超凡脱俗,但也很难说是肮脏庸俗。世间两性以情为媒,似乎就不该遭受太多责备了。
作为肤浅的读者,我对朱怀镜当然是爱不起来,但实在也恨不下去,只觉得他只是至今(并将长期)活在(甚而是活跃在)中国官场的普通一员;我倒很庆幸他没被作家神圣化,但也没被妖魔化。
看人的品行,最好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朱怀镜自认最好的朋友大概就4个:一个是画家李明溪,疯疯癫癫,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后来失踪了;一个是记者曾俚,愤世嫉俗,生活在自己的正义世界里,最后被逼走了;一个是装裱师卜未之,超凡脱俗,生活在自己的古典世界里,后来死了;还有一个是红颜知己梅玉琴,温婉痴情,生活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最后被关了。
这本小说中最神奇的是关于”且坐亭“一段的故事描写,先有放意自然的的闲趣,再有古迹零落的幽思,又添谶语如灵的神秘,最后竟带如真似幻的荒诞。让整个小说点缀了一点魔幻色彩,并且也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逆转和归宿。
值得一看。
【学国画感悟艺术】相关文章:
2.国画教学计划
3.书法家的艺术感悟
5.画国画作文
6.小班国画教学计划
7.国画知识文章
8.学党史心得感悟
9.我爱国画记叙文
10.画国画四年级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