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陈村简介

陈村简介

2022-11-29 08:40: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间水蜜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陈村简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陈村简介,供大家阅读参考。

陈村简介

篇1:陈村简介

戈壁

作者:陈村[回族]

在离戈壁还十分遥远的时候,他突然闻到那熟悉的气息。自从有了第一次,它便占据了记忆。他迎着这死亡的气息奔向戈壁。他要自己少一点焦躁,少一点疯狂。他从这气息的浓度中知道,戈壁还很遥远。他要车尽可能走得平稳。黎明时分的黑暗里,他显得有点孤独。他既渴望又害怕这样的孤独。车的前灯圈出一片小小的白昼。暗夜包围上来。气息越来越浓。

他知道,戈壁总稳妥地拴在那个位置上。它化石般的面容,多年前,曾使他万般激动。那时,他第一次走进戈壁,他惊异大地的如此的裸露。风从昆仑山吹来,吹起漫天的死亡的气息。于是,他知道戈壁也死了。它死得那么彻底,使经戈壁而过的时间也一一死去。

他急切地想开车闯进戈壁。只要有足够的小心,戈壁吞不下他的。前几次,它将他吞下又吐了出来,宽容地让他还能再一次进入。于是,他又带着自己,带着车灯前一片小小的白昼来了。他来得仓促。等待已经够久远了,等待得和戈壁一样古老。但是等待没有死去。他庆幸它的不死。没有等待就没有戈壁。

我还是奔着向你。

我在我的旅途中渴望着你。你是值得的。自从许多许多年前那个久远的日子,我就渴望你了。许多许多年前,我带着一天的风雨离去。你留在那里。你用目光告诉我你只能这样。我告诉你,我想去遥远的东方,我思念东方。于是,我没能把自己留给你。我从你的目光中看到苦涩的意味。苦涩得像日后的盐泽。我将东方的海的苦涩报之于你。

许多许多年前,我走过你的身边。你坦然地叫住我,要我告诉你东方的故事。月亮落下又升起,东方是永远的,它的故事也无边无际。终于,你把东方交还给我,静静地睡去。你在睡梦中呼唤着东方。我长长地守着你。我以我的东方守着你。你躺在高原上,躺在你的花和你的草上。树在你身边摇曳。你在梦中呼唤着东方。我记起了东方的同样的辽阔,记起天水一色的浩渺。把自己垂向你,闻着你蓬勃的生气。

我终究还是走了,去到遥远的东方。我一走再走。我和你交换着思念与孤独。高原静静地泊在那里。海也有足够的平静。我知道,高原的每一步都是山顶;我也知道,海的每一点将跳起浪花。我们在风中闻着对方的气息。

沿着长江,太阳沉重地从东方挪向高原。挪得一板一眼。太阳总是那么辉煌。它带给我的信息。而我,只有祈祷风的恩赐。

在我没能离开的时候,我也等候着太阳。你把阳光掩去,告诉我高原的隐秘。你曾对着高原轻轻地哭泣。你都哭得高原不安了,摇动着它的十万支树梢探询。

不要哭了不要哭了。

我不是就是想哭。

我不再和你说东方的故事,也不再听高原的隐秘。让太阳一遍遍地巡视长江,让月亮也溯江而上。东方在极遥远的地方娓娓地诉说。

我梳理着你。我从河里打来雪水,为你擦去梦的痕迹。你领我走到河边,蹚过河去。你说着水和岸的故事。你把我按在水边,要我将源头的水看个仔细。

河匆匆地流着。它从高原一泻千里,带不走高原的蓝天白云神鸦。它将汇成我的东方的辽阔。

我们在星光下听着水声。水声如一支古老的歌谣,将天和地,高原和海,人和兽和神的故事一唱再唱。

你将手伸给我。你说你想要告别什么。你在告别时默记下水的歌谣。高原上,我无法摆脱自己。你一挥手将星光抹尽。你说,你难受得不能自己。

他走进戈壁。太阳从身后冉冉上升,飞快地越过他,朝大漠深处疾射。

戈壁蒸腾着死亡的气息。

车走在盐盖上,他呼吸着咸腥的空气。粗糙的盐盖上留不下车辙。他要自己快走。他曾亲眼目睹戈壁的冷漠。盐盖上那具尸骨白得耀眼。骨上有砂粒般的空洞。它背对太阳,踡起小小的身子,似在抱着最后的梦,似又回到母亲的腹中。

他试着所有的工具,想将它掩埋。每次只能刨出几星砂粒。盐盖平展展地伸向四方,阳光下,找不到一丝阴影。他用力刨着,为同类寻找更好的休憩之地。砂堆积着,在大漠上堆成一座微型山峰。这是高原,他无法为自己吸足空气。他停了又停。他爱看到他的山峰的影子,看着它,觉得自己不那么孤单。

他像这干脆的尸骨一样干渴。

他埋头刨着。膝盖跪在盐盖上,灼得很疼。盐盖不动声色地静卧着,任他挖掘。他记起关于斯坦因什么的故事,那个贼大胆叫人叹服。然而,他并非在挖掘古代的庸常之物。古代的遗迹侧躺在他的身边,大睁着眼眶。他要将这古代埋葬在更古的戈壁之下。他没预见到戈壁中埋葬的艰辛。就这样,他把斯坦因渐渐看低了。他费力地刨着,想埋去同类的尸骨,还戈壁以洁静。

尸骨一如既往地躺着。原本,它应是近于黑灰的黄褐色,不知为什么居然如此惨白。他看不懂它的性别,他只对活人有经验。四周没有半点古代的庸常之物。也许他并非第一个见到它的人,也许斯坦因们经过时捡走了几捧脏破的宝物。尸骨留下了,还白得这么惨然。口眼的黑洞,在无影的戈壁中分外醒目。它期待埋葬期待了多少世代。

成为这样的尸骨是非常简单的。如果车坏了,他将与车一同死在这里,陪伴这具无名的骨架。斯坦因不会来了。现代的庸物是不值钱的。现代的尸骨可能不比古代的更美。他也将摆出同样的姿势,这姿势与戈壁一样永恒。

喝过水以后,他坐在车的阴影里抽着烟休息。烟又苦又辣,将肺搅得火烧一般。天和戈壁一起静止。没有风。

这样的一具尸骨抛在这里是很费解的。他不知它是商人还是劫匪,利之所趋还是信义使然。这永远不会有解。他扔去烟头。他想,它明明白白是人的尸骨,那就不要穷究了。

他以戈壁般的恒心要在戈壁上挖出洞来。可是,当他奋起最后一击,它却坍了,变作一个不见底的深坑。坠落的土块带回来水声。他立刻沮丧起来:挖通了盐湖。它是一个隐蔽的大泽,是它浮起盐盖。如今,他在盐盖上弄出了破绽。

他苦恼着,反复在想要不要将尸骨抛入盐湖。尸骨曾经受日月的千万次照拂,然后沉入黑洞,如同回到母腹之中,有水而没有光。

最终,他灰心地开着车走了。他只把费尽气力挖起的盐土还给戈壁。阳光下,尸骨还在做着它那古老的梦。他没勇气将这梦扔进盐湖。梦是不能腌的。

阳光下,戈壁睁着一只空洞的眼睛,惆怅地望着天空。

我奔你而来。

我沿着长江,向你跋涉。

我登上高原。

我曾一再登上高原。我寻找你,把你的手握进我手里。你说你看着太阳,每天每天,算着我的行期。你说,你只有等待,等得像高原一样久远。我没法不受感动,我捧起你的脸,为你擦去尘埃。

当年花的草的高原不复再现,连鸟都飞得不剩一只。不再有那些古老的歌谣。高原化为大漠,用它深厚而单调的黄土承载着天空。

这是戈壁。

是的,是戈壁。

我抚摸着你粗糙的脸。我将携来的雨水为你沐浴。雨斜斜地飘落,隔着水雾,我见到真正的你。你那么滋润而美好,在雨水中渐渐丰腴。你把我唤入雨中,你说你喜欢雨的游戏。我跪在雨里,看毛茸茸的小草破土而出,铺成真正的地毡。在绿色的衬托下,你抖动着一身的雨珠,像我的东方妖冶的美人鱼。你将绿草映得更绿。戈壁不再休眠,不再死亡,它不断吐出新绿,吐出生机,承接一天的烟雨。

我跋涉了千山万水,我因这高原而心跳气促。我来了,为的就是雨中的仪式。你和我跪在一起,用手用身子抚着这绿色的草地。

你是牧人。

把你放牧在这绿草地上。

牧人,我非常愿意。

挥霍完携来的烟雨,我疲倦地躺在绿草地上,让你的头枕着我的胸膛。星空殷勤地覆盖高原。潮湿的风久久徘徊。

你说到很久很久以前,我把你留给高原。你说我走了,羚羊也走了,鸟也走了。你说高原没法不变成戈壁。歌唱着的河升入天空,乘风飞去东方了。没有花,一朵都没有了。草也没有了。你抚弄着身下的绿草。只有我,你说,只有我。

我把你带到我的东方。

东方不是我的。我只有高原。

你说你只有高原。戈壁也还是高原。你说你只能这样了。你将心给我,将自己留给高原。我揉着你的黑发,它黑得像你的眼睛。我说我愿意留下,把自己给你,也给高原。我说我们都没有东方。我说你就是东方。你把我抱紧。你说你听见我所说的。

风从东方吹来,在这无边的绿草地上低低徘徊。你祈祷般地望着星空。不再有遥远的思念,不再有绝望的孤独。你默默在祈祷。我将这祈祷记在心里。我努力忘却东方。

我要自己在忘却中睡去。

离开那具尸骨之后,他找了好久没有找到路。他怀疑自己走得转了圈,下车看星星,看指南针,发觉方向确实偏了。

星星逐渐在天幕上凸出。他停了车,不再找了。四周没有一点灯光。风蚀残丘像林立的古堡,又像巨人与怪兽。他披上大衣,抵挡侵人的寒气。

古堡间没有飘出幽灵。

戈壁散发着死气。

他想,要是真有幽灵,也一定死了。戈壁中连幽灵都活不了。他想着白天的那具陈旧的尸骨。它没有内容。没有内容得和戈壁一样。只有永恒的静默与死亡。

车蛰伏在那里,像又一座古堡。它是生气勃勃的。他与它相依为命。他们走进这无边的大漠,为的是找寻生命的奇迹。他来过多次,每次都带着倦容失望地离去。生命在戈壁之外。没有什么奇迹。他不相信这是真的。

他守着大衣中的孤独,默默地抽烟。火光也是孤独的,没有应答。

全身松懈。古堡后决不会转出劫匪。决不会有劫匪的火把与他烟头的应答。古堡间只刮过呜呜的风,吹起砂尘,扬弃在谷地。砂上有风的行踪。

他走过去,用手刨开砂。手插在砂中,暖暖的。砂中藏着太阳的势力。他将风的痕迹抹平。砂细腻温柔,从他指间泻下。细得像粉尘,干净得一尘不染。他用它搓着手,脸。像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一样搓着。

他在砂上直呆到夜深。他走开时,一阵大风吹迷了他的眼睛。等他重新睁开眼睛,月光下,他留在砂上的印迹已踪影全无。只有一波一波的风的脚步,将砂吹皱,吹成一池春水。

和衣在车中躺下,将车门关严。车座上也有一层细砂,砂无孔不入。他睡了很久没有睡着。身体松懈,倦怠得很。脑似乎有点缺氧。在高原,在戈壁,没有全身心的松弛。

古堡间荡漾着一片死气。

他明白,自己不会轻易死在这里。他是很愿死在大戈壁上的,但不是现在也不是这里。他一次次进入戈壁游荡,为的是探望戈壁中的生命,找寻绿色的奇迹。找寻生息于奇迹之上的同类。他觉得他能找到。他觉得没有奇迹的戈壁就不是戈壁。他说过,他愿死在这大漠里,让尸体占着无边的坟场。和生前一样看着太阳与月亮。和生前一样,听任大漠的风吹过他的身躯。戈壁会以它的仁慈接纳他的。他想,这样的死不是可怕的。他愿死得比戈壁更为永恒,让戈壁显出它的年轻。

当然,不是现在也不是这里。他还指望能看到奇迹。不然,他将死得万劫不复。他指望奇迹照耀着他的生命和死亡。

生命在他体内奔突着,热烈而动人。死亡在如此动人的生命前败退下去。他呼吸着充满生命热力的空气,砂尘落在他头上身上,他将它们轻轻拂去。他还不想就这样把自己交给戈壁。奇迹是存在的,生命不可能孤独。他将砂尘再一次拂去。他要自己赶紧睡了。他想再次看到大漠中的隆重的日出。

下一页

篇2:陈化成简介

陈化成

陈化成 (1776~1842)

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出身行伍,历任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道光十年(1830),升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九年十月率师船在梅林洋面(今福建泉州附近)驱逐骚扰闽海的三艘英国军舰。不久,调任江南水师提督。任上积极筹备吴淞防务,修台铸炮,沿海塘筑土堡二十六处。为增强江南水师的战斗力,以所带福建亲兵对其严加训练。二十二年四月,英国侵略军攻陷乍浦,江苏大震。陈化成率军驻守吴淞西炮台,与东炮台、小沙背形成犄角之势。

6月,英舰队进逼吴淞口,6月,英舰队进逼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以敌众我寡主张缓师避敌,遭到陈化成坚决反对。 6月 16日,英舰向吴淞大举进攻,陈化成麾旗发炮,重创英舰多艘。后因牛鉴逃遁,部分军心动摇,英军占领小沙背和东炮台,集中兵力进攻西炮台。陈化成率部坚持抵抗,数次拒绝接受牛鉴要他撤兵的命令。由于孤军无援,守台官兵纷纷战死,陈化成亦中弹负伤,但仍亲燃大炮,最后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

篇3:陈邦彦简介

陈邦彦简介

陈邦彦,字会份,顺德龙山人。其父韶音举家迁居大良,以教馆为业。邦彦曾在大良北郊锦岩山下设馆授徒,故号岩野,时人称“岩野先生”。

邦彦精研《周易》、《毛诗》和经世致用之学,在治学授徒之余,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对府、县的大事,每能提出切当的建议。地方政府官员遇有政事不决,常常征询他的意见。邦彦满腹经纶,于科场上并不得志,多次应考均未能中举。人们深为之不平,而他却不以为意。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国难当头,邦彦五内俱焚,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弘光元年(1645)秋初,邦彦告别家人北上时,写下了意气豪迈,笔墨酣畅飞动的赋别之作《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扬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殊料,被投机分子马土英、阉党余孽阮大铖等人力主拥戴登基的朱由崧,本来就是个贪财、好色、汹酒而名声不好之人,整个朝廷被奸佞小人弄得一团漆黑,民间怨声载道,他却坐拥醇酒美人而醉生梦死,哪有一丝一毫整顿朝纲、积聚力量、北伐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似这样昏庸的皇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什么“中兴”?可怜,陈邦彦殚思竭虑撰成的《中兴政要》被弘光帝轻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被弃如秕草。而弘光朝也就注定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弘光朝覆亡后,唐王朱聿键被一批文臣武将拥戴建立隆武朝并访求贤能,组织抗战。读了陈邦彦的《中兴政要》之后,隆武帝备加赞赏,并破格封之为监纪推官。稍后,陈邦彦参加广东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翌年,陈邦彦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兵入江西,协助苏观生防守北线。清兵压境,猛攻赣州,苏观生按兵不动,逡巡观望,陈邦彦虽一再请战而未获批准。赣州失守后,清军大举入闽,攻下福州。隆武朝的武将郑芝龙公开投敌,隆武帝被俘遇害,隆武朝也步了弘光朝的后尘。此时,苏观生急于回广州拥立新主,置邦彦的凭借五岭和韩江天险,抵挡北、东两面来敌,以保住广东,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建议于不顾,下令全军撤防。邦彦要苏观生火速率主力取道惠州和潮州,救援尚在苦撑的泉(州)、漳(州)前线守军,并请求自领一军扼守南安,抵抗北路清军的请求也未被采纳,只好一同南撤。

隆武朝灭亡后,桂王朱由榔被拥戴在肇庆即位,建元永历。一个月后,隆武帝的胞帝朱聿从福建逃来广州,被苏观生等人拥立为绍武帝。于是,肇庆、广州咫尺之间,两个小朝廷为争正统而同室操戈,在三水展开了一场内战,暂时获胜的绍武帝还未高兴过来,就被攻入广州的清军杀了,绍武朝短短40天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且说永历帝闻清军攻入广州,就不顾一切地亡命。1647年,清将李成栋攻陷肇庆,深入广西腹地追赶永历君臣。陈邦彦化名到高明招募义军、并冒险到甘竹滩说服两千多绿林豪强归顺。期间,邦彦来到新会崖门,凭\“宋末三忠\”殉国之地,慷慨赋诗《崖门吊古》:往事苍茫不可寻,东风吹雨昼阴阴。精云拟共湘波怨,遗恨长留越客吟。赖是圣明回汉甸,只今邦计仗南琛。春陵佳气中兴日,借取当年义士心。诗作中忧愤国事而表明了自己的气节并对斗争胜利充满信心。之后,邦彦派门生马应房与之合兵收复顺德。接着他又相继串连东莞张家玉,南海陈子壮,顺德胡靖、梁斌,新兴梁信灼,新会黄公辅、何世熊,恩平王兴,阳江莫廷兰,东安(今云浮)何仕璋举义,合力牵制清军。李成栋被迫放弃追击永历帝,回师东下。邦彦得报,派马应房等率水军到顺德黄连乡北拦江截击,奈何寡不敌众,败于敌手。邦彦又趁李成栋进攻张家玉部之机,会同高明麦而炫、欧怀昊一举攻下江门。视邦彦为心腹大患的巡抚佟养甲,用卑劣手段动持邦彦妾何氏和幼子和尹、虞尹来要挟邦彦归降。邦彦在招降书上凛然批复:“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结果,何氏与两幼子惨被杀害。

以后,邦彦与陈子壮合兵攻打广州。不料陈子壮提前两天行动,加上举措失当,造成失利。后陈子壮正要退兵,邦彦赶到,告之李成栋打败张家玉,现正回兵救城,我已布下伏兵,请到时合力夹击。可惜陈子壮再度失误,没有传令部下准备。到敌浮江而来,邦彦挥兵纵火烧毁敌船数十艘。李成栋仓皇败退,邦彦顺流猛追,迫近子壮军营。子壮部下误以为敌,阵脚大乱,反被敌军击溃。邦彦孤掌难鸣,无奈也只好退却。一场大胜仗就此毁于一旦。

邦彦起兵以来,军务在身,日仅一餐,夜则坐而假寝,与部下同患难,共劳苦,部队战斗力在诸义军中最强,还曾分兵救诸营之失败者。但奋战至此,已是精锐丧尽,外无援军,只有竭力苦撑。

撤离广州后,邦彦转攻三水,继而攻新会,香山,连战皆捷。后来,南明卫指挥佥事白常灿攻克清远,李成栋率军反扑,常灿邀邦彦合兵拒守。清军猛攻十日,仍未能得手。最后,他们偷偷挖地道到城下,用火药爆开城墙,蜂拥而入。惨烈的巷战中,邦彦次子馨尹死难,他本人亦肩中三刀,鲜血淋漓。悲愤之余,邦彦题诗一首:“无拳无勇,无饷无兵。联络山海,矢助中兴。天命不祐,祸患是婴。千秋而下,鉴此孤贞!”写毕,一头扎进池水中以图一死报国,谁料却被追兵拉起,他仰天大笑:“我就是陈兵科陈邦彦!”

邦彦被押到广州后,佟养甲派医生为他治伤,送上佳肴想劝降,可是邦彦笑而却之,他以文天祥为榜样,写了《狱中步文丞相韵》诗,谓\“泉路若逢文相国,不知双眼可谁青?\”在狱中绝食五日。佟养甲眼见劝降无望,于是下令将邦彦押往四牌楼(故址在今解放南路)杀害。临刑时,邦彦慷慨写下《狱中五日不食临命歌》而高歌:“天造兮多艰,臣之江也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歌罢,从容就义。

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有《雪声堂集》、《南上草》、《易韵数法》等遗世。他的诗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与著名诗人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三家”。他还工书法,在狱中时,吏员们爱他一笔好字,争着拿纸来狱中求字,邦彦来者不拒,挥洒自如。《岭南书风》说:“陈邦彦,号岩野……书法少见,今所陈列,或是真迹,有刚健之气”。

篇4:陈汤简介

陈汤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名将。     陈汤少年时喜欢读书,作文思路开阔,但因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所以陈汤不为乡里看重。后来他流浪到长安,认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觉得他很有才能。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当时西域的情况较为复杂。宣帝时期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困厚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深入到赤谷城(今山西孝义县西)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支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振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书·陈汤传》)。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

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

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汉书·陈汤传》)。每当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他都登高远望,认真观察、记忆。这次出使西域,只带著一支护卫军队,而不是征讨大军。当他们走出国境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汉书·陈汤传》)。甘延寿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说要奏请朝廷同意后行动。陈汤说:“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汉书·陈汤传》)。甘延寿考虑还是应该履行奏请的手续,这时他得病了。陈汤等了一天又一天,焦急之中便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在病榻上听到这一消息时大吃一惊,想立即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举动,陈汤愤怒地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呵叱延寿:“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汉书·陈汤传》)?甘延寿只好依从他,带领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规定了统一的号令,编组了分支队伍序列,大张旗鼓向北进发。     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三校走南道,过葱岭(喀喇昆仑山脉西部)经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过乌孙与康居境,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的向汉军招手挑逗,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展开了一场对射。

郅支单于得到汉军进攻的消息时,先打算逃跑,因为他怀疑康居人对他怀恨在心,有做汉军内应的人。可是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他便有走投无路之感。带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汉书·陈汤传》)。     当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齐登上城楼,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飞箭射死他几个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发怒了,下楼骑马跑回了他的宫室。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只冒著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勇猛击杀,将郅支刺死。军候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从宫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带的文书信件。人城将士搜捕敌军,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

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遇难受辱的汉使报仇雪恨,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战后,甘延寿与陈汤立即写出上报朝廷的奏疏,派人连同郅支首级送回长安。     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

正当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将士凯旋而归时,朝中的司隶校卫(执法官员)也从长安出发了,他们于大路之上拦住陈汤,对他进行检查。

原来陈汤向来贪财。攻克郅支城后,缴获了大量财物,陈汤私自藏起来不少金银财宝,知情者在西域时便向朝廷举报了此事,所以司隶校卫拦路搜查,准备拘捕。陈汤立即上书皇帝说:“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汉书·陈汤传》)!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隶,并令沿路县城摆设酒食夹道欢迎得胜之军过境。回朝之后,论功行赏时,中书令石显、匡衡认为甘延寿和陈汤假传圣旨,犯有大罪,以功相抵,不予诛杀就可以了,如果再予封爵赏赐,那么今后的出国使者争先效彷,必然无事生非,为国招难。元帝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他内心还是想嘉奖有功之将,于是此事便议而不决,拖延下去。     宗正刘向认为,对待甘延寿和陈汤仅以功过相抵是不公平的。他又上书皇帝,专门评析了扫除郅支的艰难以及意义,他认为甘、陈“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汉书·陈汤传》),他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又与前朝和当代的功臣名将进行类比,阐明自己的观点是应予封爵表彰。

于是元帝下诏赦免了甘延寿、陈汤的假传圣旨之罪,然后又让大臣讨论封赏事宜。石显、匡衡仍然坚持他们的主张。但元帝最终于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延寿为长水校尉。

成帝刘骜即位后,丞相匡衡又向成帝起奏陈汤私藏战品的事,说虽然赦免其罪,但不应有官职,于是陈汤被免职。之后陈汤向成帝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名为侍子,实有人质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成帝命人核实,确实是真王子。假如王子是假的,那末证明康居王对汉朝采取了欺骗手段,现已验证是真的,那末陈汤就犯有诬告乃至欺君之罪。陈汤被捕入狱,准备处以死刑。

这时,太中大夫谷永向成帝上书,极力赞誉陈汤的功绩,并引用《周书》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亟请皇帝开恩。于是陈汤被成帝特赦释放,但取消了他的爵位,只当个一般士兵。

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受到乌孙兵马的围攻,段会宗派人请求朝廷尽快发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讨论数日仍无结果。王凤向成帝建议,请陈汤来帮助策划。成帝立即召见陈汤。陈汤早在攻击郅支时落下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见皇帝时,皇帝先下诏不用行跪拜之礼,让他看段会宗写回来的紧急求救奏书。陈汤推辞说:“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汉书·陈汤传》)。成帝听出他话中有怨气,便说:“国家有急,君其毋让。”陈汤说:“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成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说:“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他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锋利。如今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兵马不足以战胜会宗,因此陛下尽管放心。即使发兵去救,轻骑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骑平均才三十里,根本不是救急之兵。”陈汤知道乌孙之军皆乌合之众,不能持久进攻,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后说:“现在那里的包围已经解除。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的。”过了四天果然军书报回,说乌孙兵已解围而去。大将军王凤通过这件事深感陈汤经验丰富,大有用处,于是奏请皇帝启用陈汤,任他为从事中郎,军事上的大事都请他做出决断。陈汤严明法令,采纳众人的意见办事,颇有将帅风范。但他又经常接受人贿赂的金钱,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

陈汤后被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住了几年后,敦煌太守上书朝廷说:“陈汤曾经诛杀郅支单于,威风远及外国,现在降为庶人,不宜住在边塞地方。”于是又把他迁到安定(今甘肃固原县)。议郎耿育看到陈汤处境可怜,便又上书于皇帝,再次论述了他的功绩,说明当今国家“枭俊擒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他之所以被冷落遭不幸,是由于嫉妒之臣的排挤、打击所致,恳请皇帝予以关怀、照顾。皇帝下诏让陈汤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     几年后,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篇5:陈鸿简介

陈鸿

陈鸿 唐文学家。字大亮,贞元、元和间人。曾任尚书主客郎中。长于史学。曾 以七年之力,修《大统纪》三十卷。所作传奇《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反映了玄宗时代的一些历史史实。因《东城老父传》中叙述颍川陈鸿祖访贾昌事,今人或疑陈鸿、陈鸿祖实为二人,而其传乃陈鸿祖所作。

【陈村简介】相关文章:

1.陈俊简介

2.陈乃醒简介

3.陈丽华简介

4.陈叔宝简介

5.村辞职报告

6.村工作计划

7.村承诺书

8.村工作总结

9.村工作汇报

10.村年终总结

下载word文档
《陈村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