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关于校园礼仪常识

关于校园礼仪常识

2022-11-26 08:14: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东在逃虾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关于校园礼仪常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校园礼仪常识,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校园礼仪常识

篇1:校园礼仪常识

宿舍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学生接近有2/3的时间花在宿舍里。所以这里生活得怎样,直接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学习状况。宿舍是学生共同的家,也是反映学生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一个窗口,一定要格外重视。

要注意如下礼仪:

1、宿舍内的卫生保持宿舍内外整洁,经常打扫寝室,包括地面、桌椅、橱柜和门窗等。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并统一放在一定位置上,蚊账钩挂好,床单不许露出床边,床上不许放置其它物品,床上用品要保持干净、整洁。衣服、水杯、饭盒、热水瓶等,要统一整齐地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等必须及时洗干净,以免时间长了影响宿舍里的空气质量。自己重要的书、衣服、用品等,不要乱丢乱放,要放在自己的橱柜内。

2、在宿舍里串门、接待亲友或外人来访应在有同学相邀,或在得到该室其他同学允许时,才可以串门。进门后,应主动向其他同学打招呼,并且只能坐在邀你的同学的铺位上,不能随处乱坐。不能乱用别人物品,不能乱翻动别人的东西。讲话声要轻,时间要短,不能坐得太久,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作息。

到异性同学的宿舍去,除注意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进门前要打招呼,在得到该室同学允许后方可进去。

要选择好时间,不要选择在多数同学要处理生活问题的时候,更不要熄灯后过去。而且谈吐要文雅,逗留时间要更短暂。接待亲友或外人来访时,在进入前自己应先向在室内的同学打招呼。进室后,自己应主动为同学作介绍,如果是异性亲友或外人来访,自己更要先打招呼,说明情况,要在同室人有所准备之后,再进。同室同学也要礼貌待人,这样既尊重了来人,也尊重了同学。

不要随便留人住宿,更不要留不明底细的人住宿,以免出问题。

3、要相互关心又不要干预别人私事关心也应有个限度,如果过分热心于别人的私事,也可能会导致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

假如有意或无意地干预别人的私事,也可能会造成难堪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不可以私翻私看别人的日记。有的学生没养成随时收捡东西的习惯,连日记本也随便丢在枕边或课桌上,甚至翻开放在那里。即使碰到这种情况,别的同学也不应以任何借口去私自翻阅。集体宿舍人多,信件也多,不可以私拆、私藏别人的信。不可以打探同学的隐私。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某种情况,或家中的某件事,不愿告诉别人,也不愿细谈。这是属于个人隐私,他有权保密,应受到尊重。在集体生活中,每位同学都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人格,凡是别人不愿谈的事,不要去打听。当同学有亲友来访,谈一些私事时,其他同学要适当回避。决不要在一旁暗听,更不要插嘴、询问。

有某同学离校去处理个人私事,也没必要去打听、追根寻源,只要知道某同学向班主任或学校请了假就行了。严禁吸烟、酗酒、赌博。这是作为学生这个身份必须严格做到的。

校园礼仪之食堂礼仪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就餐时间集中,工作人员往往比较繁忙,作为学生,应注意就餐的礼节。

1、要注意公共卫生。进食堂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向地面泼水、扔杂物,剩余的饭菜倒在指定地方。

2、按规定时间就餐,遵守秩序,互相礼让,自觉按先后次序排队购买饭菜,不要硬挤或插队,更不应打闹、起哄和出现其他不文明行为。工作人员繁忙顾不过来时,要耐心等待,不要敲柜台、餐具,或挥舞手臂,也不要“师傅、师傅”地叫个不停,更不能隔柜台伸手拉工作人员的衣袖、衣角,这些做法都是失礼的。轮到自己打饭时,要客气地讲话。打饭后,应礼貌地说声“谢谢”。

3、进餐时应注意节约粮食。例如,馒头不小心掉在地上,应捡起,不要碍于面子而显得过于“大方”、“潇洒”,一脚踢开,以显示自己多么“高贵”。所购买的饭菜,以吃饱为度,不要超量购买,以免吃不完造成浪费。

4、吃饭时,如发现饭菜有异物或质量问题时,可找有关管理人员有礼貌地说清楚,以帮助食堂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不可感情冲动,大发脾气,失去理智,吵闹不休。如果一味坚持粗暴无理的态度,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引起食堂工作人员的反感,降低学生的人格。特殊情况下,还会引发学生与食堂工作人员关系的恶化。

篇2:校园礼仪常识

“十讲”

1、语言上讲文明

2、行为上讲规范

3、学习上讲刻苦

4、生活中讲卫生

5、活动中讲参与

6、集体中讲团结

7、待人上讲礼貌

8、处事上讲谦让

9、校内外讲形象

10、时时处处讲安全

“十不准”

1、不说脏话粗话;

2、不乱丢乱扔;

3、不破坏公物;

4、不乱写乱画;

5、不吸烟喝酒;

6、不打架斗殴;

7、不校内骑车;

8、不大声喧哗、吹口哨、打闹;

9、不进网吧;

10、无不文明不正常交往。

篇3:校园礼仪常识

校园礼仪常识大全

一、尊师礼仪

1、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园及上下楼梯时,主动给老师让行。

3、指出老师的错处时,要有礼貌。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诚恳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9、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先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0、老师进入学生活动室,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二、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得到回答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时,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说花名;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影响同学友谊。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三、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纹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烫发,男同学不留长发。

四、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学路上不买零食,不边走边吃食物,不追逐打闹,不攀折花木。

3、放学要排好队,整齐、安静地走出校园。不在路上逗留或进入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性场所。

4、上下楼、过楼道*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要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6、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7、向别人打听信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并选用适当称呼,如“老师”、“老爷爷”、“阿姨”等,然后再问;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

五、教室礼仪

1、课前预备,教师应到教室门口巡视,室内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当响起上课铃声,教师走到讲台前,立正后说:“上课!”;班长喊“起立!”,教师呼“同学们好!”,全体学生应呼:“老师好!”

3、下课铃声响后,教师说:“下课!”,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巡视后应呼:“同学们再见!”,学生齐声应:“老师再见!”,学生立正后等教师离开讲桌出门时,班里学生方可离开座位。

4、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学生应积极思考,举手准备回答。

5、当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时,学生起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向学生说声:“请坐”。

6、学生听课过程中有疑问时,先举手,经教师许可,方可发言。

7、当学生因事迟到时,应站在教室门口喊声:“报告!”,得到教师回答“请进”方可进教室。

六、办公室礼仪

1、学生进办公室前,先轻声敲门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2、学生轻轻步入教师办公桌前,交、取作业或请教问题时要立正,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坐下。

3、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礼物时,要用双手,并说:“谢谢。”

4、向老师汇报工作或回答师长的问题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向老师提问时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教师与学生谈话结束时,学生向教师行鞠躬礼,并说:“再见。”

5、不随便翻动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七、升旗礼仪

1、升旗仪式前迅速列队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保持安静。

2、升国旗时要脱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学应原地

站好,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或少先队队礼。

3、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4、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5、仪式结束时,要等领导先退场,再站队有序退出。

①概述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②具体礼仪: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③当代学生怎样做到“礼貌”(可自由发挥了)

篇4:关于校园礼仪常识

一、尊师礼仪

1、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园及上下楼梯时,主动给老师让行。

3、指出老师的错处时,要有礼貌。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诚恳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9、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先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0、老师进入学生活动室,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二、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得到回答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时,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说花名;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影响同学友谊。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三、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纹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烫发,男同学不留长发。

四、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学路上不买零食,不边走边吃食物,不追逐打闹,不攀折花木。

3、放学要排好队,整齐、安静地走出校园。不在路上逗留或进入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性场所。

4、上下楼、过楼道__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要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__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6、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7、向别人打听信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并选用适当称呼,如“老师”、“老爷爷”、“阿姨”等,然后再问;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

五、教室礼仪

1、课前预备,教师应到教室门口巡视,室内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当响起上课铃声,教师走到讲台前,立正后说:“上课!”;班长喊“起立!”,教师呼“同学们好!”,全体学生应呼:“老师好!”

3、下课铃声响后,教师说:“下课!”,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巡视后应呼:“同学们再见!”,学生齐声应:“老师再见!”,学生立正后等教师离开讲桌出门时,班里学生方可离开座位。

4、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学生应积极思考,举手准备回答。

5、当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时,学生起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向学生说声:“请坐”。

6、学生听课过程中有疑问时,先举手,经教师许可,方可发言。

7、当学生因事迟到时,应站在教室门口喊声:“报告!”,得到教师回答“请进”方可进教室。

六、办公室礼仪

1、学生进办公室前,先轻声敲门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2、学生轻轻步入教师办公桌前,交、取作业或请教问题时要立正,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坐下。

3、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礼物时,要用双手,并说:“谢谢。”

4、向老师汇报工作或回答师长的问题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向老师提问时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教师与学生谈话结束时,学生向教师行鞠躬礼,并说:“再见。”

5、不随便翻动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七、升旗礼仪

1、升旗仪式前迅速列队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保持安静。

2、升国旗时要脱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学应原地

站好,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或少先队队礼。

3、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4、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5、仪式结束时,要等领导先退场,再站队有序退出。

①概述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②具体礼仪: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③当代学生怎样做到“礼貌”(可自由发挥了)

校园礼仪有哪些方面

学校礼仪不仅是学生应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而且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友爱,学生对师长要有礼貌,衣着打扮要符合学生身份,公共场所要注意社会公德等等。

1、进校礼仪:

⑴值勤岗三步曲——立正、敬礼、问候。

①立正姿势先站好,两眼平视正前方。

②七年级行队礼,八年级行鞠躬礼;行队礼时,态度严肃又庄重,右手五指要靠拢,从体侧经前胸,动作不慌也不忙,手掌小臂成直线,举在额上一拳高,手臂不要遮住脸,手心侧向左前方。

③问候老师时声音要响亮。

⑵进校生要求——要穿校服佩戴校徽来校;到校门口时,自觉下车;整理好衣服进校(不得散开衣服或穿奇装怪服进校)。

2、课堂礼仪:

预备铃做好准备工作,老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起立、敬礼,齐声道“老师好”;学生迟到进教室,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的,要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老师同意后再出教室;下课时,起立和老师互道再见。

3、课间礼仪:

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闹,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5、同学间礼仪:

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需要同学帮助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

6、集会礼仪:

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队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会议中要坐端正静听。

⑴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同学肃立、脱帽、行注目礼、队礼。

⑵开学、表彰大会或举行其他庆典仪式和活动时,准时整队入、退场。保持会场肃静,不随意说笑走动,不做与大会无关的事。

⑶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从指定的台口上台,站在台上双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用双手接,行鞠躬礼,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台下,将奖状高举过头向大家示意后,双手拿好贴放胸前。下台时脚步稳重,从指定台口退下,台下的'同学要遵守会场秩序,注意听讲,适时报以掌声,不交头接耳、随意谈笑,不起哄、喊叫。

7、校内公共场所礼仪:

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8、个人礼仪

1、言谈礼貌:交谈时掌握说话分寸,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

2、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交谈时,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

(2)站姿:站立时做到头正,面容平和自然,双肩放松,躯干挺直,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腿立直。

⑶坐姿:入座做到轻而稳,双肩平正放松,上体自然挺直,双膝自然并拢;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⑷走姿: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3、卫生习惯:讲究梳理勤更衣。

9、社交礼仪

1、餐桌礼仪:用餐时做到餐前洗手;餐时待主人示意后开始,夹菜文明,细嚼慢咽,不挑食,动作文雅,不发出不必要的响声;餐末,正确使用餐巾或餐纸擦嘴;退席时对他人说一声“请慢吃”;爱惜粮食,不乱倒剩饭。

2、递物与接物:递物与接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3、在公共场所遇到师长、邻居长辈或其他相识的人主动招呼,邻里之间讲究礼节,相互关照,邻居有困难时,能主动帮助。

校园中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

符合中学生礼仪要求的行为: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认真;见到老师问好;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等。

1、不合乎礼仪的意识:

不尊重老师和校工、对同学不友善

2、不合乎礼仪的语言:

讲粗话,骂人;大声喧哗

3、不合乎礼仪的打扮:

穿着太暴露, 不符合学校的要求.穿奇装异服、染头发和指甲等。

4、不合乎礼仪的行为举止:

不分场合追逐打闹,随地吐痰,,逃课,在墙上桌上乱写乱画,破坏草地;打架闹事

篇5:有关校园礼仪常识

一、仪表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鞋袜要常换洗,按时理发和沐浴。

2、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进校一律佩戴校牌,按规定穿校服。不许烫发、染发,女同学不准戴首饰、染指甲。

二、言谈

1、态度要诚恳、和蔼、语气要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2、进校要讲普通话。坚持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再见”等。

三、仪态举止

1、姿势:交谈时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等。

2、站姿: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斜腰、曲腿等。

3、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

4、走姿: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少先队礼仪规范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一:红领巾的佩戴

第一步:将衣领翻起,红领巾折二至三折,披在肩上。这里要注意的是:钝角对准脊椎骨。

第二步:将红领巾的右角放在左角下面,两角交叉

第三步: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

第四步:右角经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塞入圈内抽紧。第五步:整理红领巾和衣领。

佩戴口诀:领巾披上肩,左边压右边,右边绕一圈,穿圈掏出尖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二:队长标志及佩戴

队长的标志分为以下三种:大队长和大队委员会委员标志,中队长和中队委员会委员标志,小队长标志。

佩戴标志时应注意:标志应佩戴在左臂;标志的上沿距肩头一拳;标志朝正左方。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三:敬队礼

我们的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少先队员在升降国旗时,在队旗出场和退场时,在烈士墓前,都应当行队礼。在集会前列队、行进、检阅时,只由大、中、小队长代表集体行队礼,队员立正或注目致敬。在其它场合中,或遇到师长等人时,队员也要行队礼。唱队歌时不必敬礼。敬队礼时应注意:敬礼前必须立正,目视正前方;右手五指并拢,直臂向前抬至与肩同高,掌心向左;右手开始弯曲,手腕不能有旋转或弯曲变化,大臂向右前上方抬起成敬礼动作,此时右手拇指跟关节对准身体的中线,并距离额头一拳,掌心向右约45度,向上约45度,这样既保证手的高度,又不会挡住自己的脸。礼毕时按敬礼的相反动作还原。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四:唱队歌

今天的少先队队歌是1978年在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中全会上通过的。最初的队歌是另一首。

1978年,在筹备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共青团中央根据各地反映,将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一决定在同年10月召开的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中全会上通过。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写给少先队们的,充满了革命精神和教育道理。因此,少先队员在演唱队歌的时候要表现出少先队员特有的朝气活力。我们在指导演唱队歌时,可以把曲子分成四句来讲解。第一句,在唱这句时,第一个字“我”比较重要,要能表现出少先队员的自信,因此要唱得清新干净。唱到“接班人”的时候要唱得连贯。接下的那句按照上句的情绪演唱就可以了。第二句,要表现出我们少先队员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我们要把“爱祖国,爱人民”唱得轻切、深情。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当然是很自豪的,因此我们要强调“飘扬”二字。第三句,歌曲的情绪有了转折,当少先队员面对敌人,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表现出一种坚定、自信有耐心的态度。因此,我们把这个地方处理成顿音。第四句,出现了三个“向着”,我们不能简单的重复三个“向着”,而要唱得有层次。第一个“向着”要唱得弱一点儿。第二个“向着”要渐强.要注意,这两个前进要唱出饱满的精神状态。第三个“向着”则要更强一点。最后一句是扣主题,因此我们要把接班人的自豪唱出来。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五:执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少先队员要热爱自己的队旗,在举行集会、队旗出场和退场时,队员应严肃、立正并敬礼。

少先队组织举行重大活动时都要执旗,表明我们队员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大、中、小队旗执法不同。

小队旗的执旗

小队旗是直角三角形,底长:59厘米,高:28厘米。旗杆高度为1米8。“稍息”时右手握旗杆,左脚稍息,右臂伸直向右前方45度倾斜,旗杆末梢顶住右脚的右上侧。“立正”时,右手把旗杆从胸前过举至左肩,旗杆紧靠身体左侧,用左手的虎口握住旗杆,旗杆末梢要在膝盖处,同时立正。

中队旗的执旗

中队旗的规格是底长:80厘米,高:60厘米。旗杆高度为2米。“稍息”时,旗杆紧靠身体右侧,旗末梢顶住右脚的右上侧,右手用虎口握住旗杆,左脚稍息。“立正”时,右臂向后侧伸直,使旗杆向前倾斜约45度,同时左臂曲肘在胸前平举,左手握旗杆,同时立正。“出旗”、“退旗”与“行进”时,都按“立正”时的执旗法执旗。

大队旗的执旗

大队旗的规格是底长:120,高:90厘米。旗杆高度为2米3。大队旗执旗,“立正”时,左手伸直向正前方平举握旗杆,右手伸直在左臂下30厘米处握旗杆,双手将旗杆向上提起,旗杆末梢离地;“稍息”时,将旗杆末梢着地。“出旗”、“退旗”与“行进”时,与中队执旗法相同。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六:列队

小队集合列队

一个小队的全体队员集合时,可以排列两种队形:

一列横队:小队长在队伍右翼排头,小队旗手站在小队长左侧,两人间隔约一步。队员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一列纵队:小队长站在排头,小队旗手站在小队长后,队员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中队集合列队

我们按照一个中队有四个小队的情况说明,中队集合时,根据需要可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

成四列横队集合时,第一小队为最前排,二、三、四小队依次向后排列。成四列纵队集合时,各小队的纵队依次向右并列组成。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七:三级报告

在正式队会仪式前,要集合列队、整理队伍。逐级报告出席人数。中队集会前,由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大队集会前,由各中队长向大队长报告,大队长向大队辅导员报告,这就叫“三级报告”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八:出旗、退旗

出旗是指队旗出场,在出旗的时候,队旗从队尾一侧的场外进入场内,检阅过所有的队伍之后,走到队首位置或走到全队的中央位置。

退旗时,队旗沿出旗的路线原路退出场外。队旗行进时护旗手在旗手之后,三人成“品”字形,队旗到位后,护旗手与旗手并列站立。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九:大、中队会的队形

中队会的队形有横队列队式和门形列队式。

横队列队式:按中队横队集合队形列队。

门形列队式:全中队排为门形状队形,四个小队要先按横队集合,第一小队在左,面向右排队,第二小队在中间,面向前排列,第三小队与第二小队并列站立,第四小队在右,面向左排列。

介绍两种大队会的队形:一是并列纵队式,二是并列横队式。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十:大、中队会的程序

队会的基本仪式分为预备部分和正式部分。队会的预备部分包括整理队伍和报告人数。队会的正式部分包括仪式和活动内容。

1、宣布队会开始。由主持队会的队长向全体队员宣布队会的题目

2、出旗

3、唱队歌

4、队长讲话。说明本次队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然后宣布活动开始

5、进行活动

6、活动结束后,由辅导员讲话,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7、呼号

8、退旗

少先队礼仪规范之十一:呼号

庄严地进行呼号是少先队活动中一个特定的议程。少先队呼号由少先队辅导员(或参加活动的革命长辈、英雄模范及党团干部)领呼和少先队员回答两部分组成。前者体现的是少先队组织的政治方向和党对少先队员的要求;后者则是少先队员对党的要求作出的回答。

队长发出全体立正、呼号口令时,领呼人和少先队员应迅速将右手握拳举至右肩上(右耳侧),拳心向前,持呼号准备状态。训练时,一般用“呼号”来作动令,训练队员养成迅速举右拳,形成呼号准备状态。呼号回答毕,全体队员整齐自然放下右拳。呼号毕恢复立正执旗姿态,以便随即退旗。

呼号时常见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有以下五点:

1.领呼人多加“实现”、“努力”两词;

2.队员回答时出现“时刻准备着!为——”的拖加字;

3.本大、中队辅导员领呼时多加报职务(领导或来宾除外);

4.呼号时让队旗行进到队列前方中部(队旗已出旗至站立点,不需二次出旗,更不能套用入队宣誓时的用旗法);

5.领呼人面向队旗,背向带领队员呼号(不应把党的要求向队旗报告)。

6.呼号前加请举起右拳,呼号后加请把手放下等动令都是错误的。队仪式应流畅、庄严,不能画蛇添足。呼号——退旗、敬礼、礼毕一气呵成。

篇6:大学生校园礼仪常识

大学生校园宿舍群体生活礼仪:

1、不妨碍公共安宁,抽烟、打牌、会客等应征得室友同意

2、鞋子、换洗衣服放置整齐

3、敲门而入,轻声关门

4、维护公厕卫生,不随意倾倒垃圾

5、不占用公共空间,不破坏公共财产

6、不破坏整体环境美观

7、使用适当音量交谈

7、对邻居和宿舍管理员应待之以礼

8、不窥探别人隐私,尊重别人私密空间

9、公共消费如用电,应足额承担自己消费的部分

10、用别人物品要征得主人同意

篇7:大学生校园礼仪常识

1、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大学生社会心理的承受力。

3、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4、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5、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篇8:大学生校园礼仪常识

1、穿着整齐

2、进门面带微笑,平视教室

3、如果老师在教室,应向老师致意

4、如果迟到,应向老师报告致歉

5、带好相关书籍与笔记本,最好不带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物品、书籍

6、发言或提问要举手经老师同意并起立

7、上课不睡觉,不吃零食,听课不出声

8、手机等通讯工具应关闭或调至无声状态

9、下课不起哄,按秩序离开教室

10、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应自觉关灯,关门 。

大学生校园赴办公室办事礼仪:

1、不越级找领导办公

2、赴领导办公室,尽可能事前应电话预约

3、进门前轻声敲门,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

4、得到办公室主人许可后方可就座

5、迅速把问题提出,请求答复解决

6、不翻看桌面文件,书籍和其他物品

7、不在他人办公室内抽烟,不向老师、长者敬烟

8、不在他人办公室内接听手机、电话

9、不把无关人员带入办公室

10、不在办公室内来回走动

11、办完事后,应致谢并尽快退出办公室

12、退出办公室时应轻声把门关好

大学生校园参加集体活动礼仪:

1、不迟到

2、不着艳妆,服饰整洁大方得体

3、依次进场,按指定位置入座

4、有奏国歌仪式时,应起立肃静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5、不使用通讯工具

6、不吹口哨,不起哄,不喝倒彩

7、欣赏高雅艺术,不在演员或指挥致谢前鼓掌

8、不看书报杂志

9、不在中途走动或退场

10、不吃零食,不把垃圾留在场内

11、有贵宾或领导进场应欢迎

12、积极配合主持人完成所有活动程序

篇9:关于学校校园礼仪常识

一、尊师礼仪

1、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园及上下楼梯时,主动给老师让行。

3、指出老师的错处时,要有礼貌。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诚恳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9、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先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0、老师进入学生活动室,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二、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得到回答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时,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说花名;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影响同学友谊。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三、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纹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烫发,男同学不留长发。

四、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学路上不买零食,不边走边吃食物,不追逐打闹,不攀折花木。

3、放学要排好队,整齐、安静地走出校园。不在路上逗留或进入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性场所。

4、上下楼、过楼道__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要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__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6、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7、向别人打听信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并选用适当称呼,如“老师”、“老爷爷”、“阿姨”等,然后再问;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

五、教室礼仪

1、课前预备,教师应到教室门口巡视,室内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当响起上课铃声,教师走到讲台前,立正后说:“上课!”;班长喊“起立!”,教师呼“同学们好!”,全体学生应呼:“老师好!”

3、下课铃声响后,教师说:“下课!”,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巡视后应呼:“同学们再见!”,学生齐声应:“老师再见!”,学生立正后等教师离开讲桌出门时,班里学生方可离开座位。

4、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学生应积极思考,举手准备回答。

5、当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时,学生起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向学生说声:“请坐”。

6、学生听课过程中有疑问时,先举手,经教师许可,方可发言。

7、当学生因事迟到时,应站在教室门口喊声:“报告!”,得到教师回答“请进”方可进教室。

六、办公室礼仪

1、学生进办公室前,先轻声敲门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2、学生轻轻步入教师办公桌前,交、取作业或请教问题时要立正,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坐下。

3、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礼物时,要用双手,并说:“谢谢。”

4、向老师汇报工作或回答师长的问题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向老师提问时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教师与学生谈话结束时,学生向教师行鞠躬礼,并说:“再见。”

5、不随便翻动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七、升旗礼仪

1、升旗仪式前迅速列队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保持安静。

2、升国旗时要脱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学应原地

站好,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或少先队队礼。

3、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4、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5、仪式结束时,要等领导先退场,再站队有序退出。

①概述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②具体礼仪: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③当代学生怎样做到“礼貌”(可自由发挥了)

校园个人礼仪

一、仪表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鞋袜要常换洗,按时理发和沐浴。

2、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进校一律佩戴校牌,按规定穿校服。不许烫发、染发,女同学不准戴首饰、染指甲。

二、言谈

1、态度要诚恳、和蔼、语气要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2、进校要讲普通话。坚持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再见”等。

三、仪态举止

1、姿势:交谈时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等。

2、站姿: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斜腰、曲腿等。

3、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

4、走姿: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篇10:关于学校校园礼仪常识

校园公共场所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地方,这要求学校内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确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才能维护学校公共场所的秩序正常和卫生的整洁。

一、校园秩序

不在楼梯、楼道内吵闹或者大声喧哗。遇有其他班级未下课时,脚步要放轻,迅速走到室外。课间休息时,在楼道内行走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遇人要小脚步慢行礼让。

课间活动时不作冲撞等幅度达的运动,上课铃响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候上课。

用餐时要按顺序相互礼让,注意节约就餐。

二、环境卫生

学校环境是学生在校活动的外部条件,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已成为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要自觉保持校园整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在教室、楼道、操场等场所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到垃圾,遇有塑料袋的、铅笔屑、废旧纸等垃圾时应主动拾起,放到垃圾箱内。上厕所后立即冲刷干净。

二是不毁坏树木、不践踏草地,不采折花木,爱护公共财物,对于公共场所中的公用物品都要倍加爱惜。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

三是下雨时进入公共场所,要自觉地将鞋上的泥水在门外擦干净。

篇11:礼仪常识

一、当主人陪同客人同乘一辆轿车时

1、主人应为同车的第一主宾打开轿车的右侧后门,用手挡住车门上沿,防止客人碰到头。

2、客人坐好后再关门,注意不要夹了客人的手或衣服。

3、然后从车尾绕到左侧为其他的客人开门或自己上车。

4、主人亲自驾车。要后上车,先下车,以便照顾客人上下车。

二、如果和女士、长辈一同乘车

1、应请女士、长辈先上车,并为对方开关车门。

2、抵达目地地时,主人首先下车,然后为客人打开车门。

3、男士可主动表示坐次要位置。

4、女士登车不要一只脚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要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三、有专职司机驾驶

1、乘坐由专职司机驾驶的轿车时,坐于前排者,要后上车,先下车,以便照顾坐于后排者。

2、乘坐由专职司机驾驶的轿车,并与其他人同坐于后一排时,应请尊长、女士、来宾从右侧车门先上车,自己再从车后绕到左侧车门后上车。下车时,则应自己先从左侧下车,再从车后绕过来帮助对方。若左侧车门不宜开启,于右门上车时,要里座先上,外座后上。下车时,要外座先下,里座后下。

总之,以方便易行为宜。乘坐多排座轿车,通常应以距离车门的远近为序。上车时,距车门最远者先上,其他人随后由远而近依次而上。下车时,距车门最近者先下,其他随后由近而远依次而下。

篇12:礼仪常识

1、坐姿——讲究稳重感

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十分丰富。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

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然后右脚向后退半步,再轻稳地坐下,收右脚。

入座后,上体自然坐直,双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两手放在双膝上或两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两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男士双膝稍稍分开,女士双膝必须靠紧,两脚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满椅子,背轻靠椅背)。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面带笑容。起立时,右脚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脚。

温馨提示——要坚决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坐姿:

⑴就座时前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弯曲,头过于前倾,耸肩。

⑵两腿过于叉开或长长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瘫坐在椅子上。

⑶坐下后随意挪动椅子,在正式场合跷二郎腿时摇腿。

⑷为了表示谦虚,故意坐在椅子边上,身体萎缩前倾地与人交谈。

⑸大腿并拢,小腿分开,或双手放在臀下,腿脚不停地抖动。

2、站姿——要有稳定感

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

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是: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性。站立时的人,从正面看去,应以鼻为点与地面作垂直状,人体在垂直线的两侧对称,表情自然明朗。

温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上身。歪着脖子、斜着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着腹、撅臀或身体依靠其他物体等。

⑵手脚。两腿弯曲、叉开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双手叉腰、双臂抱在胸前、两手插在口袋等。

⑶动作。搔头抓痒,摆弄衣带、发辫、咬指甲等。

3、蹲姿——别不顾优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两种为宜:

⑴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腿交叉重叠,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⑵高低式蹲姿。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腿靠紧往下蹲。左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靠于左小腿内侧,构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撑身体。

温馨提示

下蹲时必须要注意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两腿展开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时,露出内衣裤等不雅的动作,以免影响你的姿态美。所以,当要捡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或拿取低处物品的时候,不可有只弯上身、翘臀部的动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捡或拿的东西旁边,再使用正确的蹲姿,将东西拿起。

4、走姿——展精神风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一个人的走姿就能够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

标准的走姿要求行走时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向前倾,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

温馨提示——注意矫正不雅的走姿:

⑴内八字和外八字。

⑵弯腰驼背,歪肩晃膀。

⑶走路时大甩手,扭腰摆臀,大摇大摆,左顾右盼。

⑷双腿过于弯曲或走曲线。

⑸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脚蹭地面、双手插在裤兜或后脚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男士的走姿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一步一挪;或像闲人一样八字步迈开,那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

5、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为举止要研究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三原则:安全、便利、尊重。

若递刀递笔给他人,就必须“授人以柄”,千万不要把刀尖、笔尖对着他人递过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对方很方便地接住,还要等对方接稳后才能松手,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端茶递水最好双手递上,注意不要溅湿他人;要讲究卫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触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时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触过的地方。

若递交书本、文件,也要尽量双手递上,让文字正向朝着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顾自我方便而让他人接过书本文件后再倒转一下才看清文字。

温馨提示

递交物品时一般要求和颜悦色,并说:“请接好”、“请用茶”、“请收好”之类的礼貌语,还要注意目光的交流,双方最好处于“平视”状态,尽量避免“俯视”时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视”时的畏惧、讨好之态。

6、仪态——展示您的教养

仪态,指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即一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个人的礼仪修养正是经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即使有出众的姿色、时髦的衣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为美,就破坏了自我的形象。我们的姿态举止就应当体现秀雅适宜的行为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工作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简便而不懒散,与宾客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

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及其礼仪教养不能仅是靠高档的服饰装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们拥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体现出来的。

7、行为——注意情境、主角、距离

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举止三要素:情境、主角、距离。

⑴随情境变化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一样,才是正常现象。

⑵有主角意识

如果主次不分,没大没小,反客为主,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贻笑大方。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行为举止就不可能为所欲为。异常是官员、军人、教师等类型人物的行动就显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举止格外令人关注,其效果也与众不一样。

⑶有距离概念

男女同学之间如果经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处过密”之嫌;情侣之间,如果离得太远,就有闹别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坚持距离的远近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距离75厘米左右是“个人界域”,意为“亲切、友好、融洽”,适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谈心;距离在45厘米以内是“亲密界域”,意为“亲密无间、爱抚”,适合于恋人、夫妻、母女等最亲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传递

握手次序应把握尊者优先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其次序是:上级、长辈、女士。具体说,在上下级之间,一般由上级先伸手,下级再相握;长辈与晚辈之间,应是长辈主动先伸手,晚辈立即反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应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礼貌地响应。

在表示祝贺、慰问的特殊场合,下级、晚辈、男士也可先伸手。

主客之间:迎客时,主人先伸手,以示欢迎;告别时,客人应先伸手,表示感激。告别时,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温馨提示

⑴伸手时右手掌要与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顺从性的握手姿势,以示谦恭、服从,乃至乞求、巴结;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势,表达的是居高临下、傲慢,支配控制对方之意。

⑵握手时,必须注意目光交流,适当寒暄。切忌与对方握手时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与第三人谈话。

⑶通常,握手只能一对一,注意不能几个人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完后再握。

⑷不能戴手套与人握手,女士戴的礼服手套除外。

⑸与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不要用湿手、脏手或有疾病的手与人握手,如果对方已伸手,你应当亮出双手,简单说明情景表示歉意,以求得谅解,才不至于失礼。

⑺跨门槛时不可握手。宾主告别时,要注意跨门槛(一只脚在门槛边,一只脚在门槛外面)时,不可握手。

9、行礼——多姿多彩、灵活运用

⑴鞠躬

鞠躬是我国古代传统礼节之一,至今仍是人们见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种人体语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达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于婚丧节庆、演员谢幕、讲演、领奖等场面以及下级对上级、服务员对客人、初次与朋友见面。异常是在大众场合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时,个人不可能和许多人逐一握手,则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节俭时间,值得大大提倡。

⑵拱手(抱拳)

拱手礼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礼节,并且它既能够避免人数众多时握手的不便,又能够不受距离的限制,异常适用于春节拜年、单位团拜、亲朋好友聚会或向别人祝贺时。

⑶起立

这是向尊长、来宾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上课前学生对教师,开会时对重要领导、来宾、报告人到场时的致敬。平时,坐着的位低者看到刚进屋的位尊者,坐着的男子看到站立着的女子,或者在送他们离去时,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我的敬意。

【关于校园礼仪常识】相关文章:

1.礼仪常识

2.生活礼仪常识

3.饭桌礼仪常识

4.会议礼仪常识

5.日常生活礼仪常识

6.社交礼仪常识

7.餐厅礼仪常识

8.西餐礼仪常识

9.校园消防安全常识

10.社交的礼仪常识

下载word文档
《关于校园礼仪常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