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

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

2022-11-22 08:40: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圆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

篇1: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

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

习惯在夜间为自己写点东西,是一场倾心的私己交谈。

深夜,远处点点灯光夜色漫过窗棂,透进我梦中的世界,闪熠着星辰的光芒,就像是前航的灯标。窗外蛐蛐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随风飘荡,响彻整个村庄。

突然之间很想写一些文字,可以说是期待,也可以说是反思。

我问自己,为什么过去的那么多值得被记忆的事情我把它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而本应该需要忘记的不堪的往事,却时时刻刻浮现在我的脑海。可是,就算我问自己再多次,我也找不到答案。

很多时候,会觉得孤独。但也深知孤独无药可医,所以也不想对谁说。有人说,孤独是海水,时间吸着吸着,就吸走了。所以,我时刻都在与孤独战斗着,却始终分不出高低。

这个世界眼花缭乱,每天,都有事情像烟花一样在我们身边噼噼啪啪炸开,有些人被炸伤,有些人因为跑得快,欣赏到了烟花炫彩夺目的光耀。而我只是默默站在灰烬里,想要打扫一地落寞的人。

生活在这个诺大的世界,每天都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天晴下雨,刮风打雷,我们都不知道过完今天,明天会是怎样,是苦难?还是幸福?

可事实是,活在今天的我。“事实”这个词对我来说太过残忍,而我又不能不直视事实,在每一件事情发生时,都要跟一个个事实相撞,有些事实甚至会割伤我的脸颊。但是却又不得不去面对。很凄凉,凄凉得就像一株还未长大就开败落了的植物。

时不时的时候,我会有一些本不该有的念头,人若是能像个植物人躺在床上,光能听见这个世界发生的斗转星移的变化,但不做任何反应,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要有反应,就会痛苦,因为要抉择,要想朝左走,还是朝右走。最哀伤的不是你走错了方向,而是你走着走着,一回头,原本跟着你的那些说要一辈子守候你的人,就已经不在了。

可是,人总要学会长大,总要一个人走。长大以后,就能明白,一段爱情的完结,是因为彼此荷尔蒙的耗尽。一个人的死去,也依然有旧物旧景围绕在世的人。那么,分手的人,就会原谅爱情的遗憾。健在的人,也就以为已故者仍在周围。长大了的我们,对于人情喑事,也不再是迷惘得不知所措。

总是会遇见很多在黑夜里赶路的人,所谓的“黑夜里赶路的人”并不是真的在黑夜里行走的人,而是指活在黑夜里的人。他们总是看起来有些说不出的冷漠,但是又充满了温暖,很容易向一个陌生的人靠近。人因为害怕,所以选择躲避,人也因为害怕,所以选择靠近。

所以说,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既想让别人接近,又小心翼翼地想要把别人推开,怕一旦心里的窗户打开了,就会有人偷了你的心,绞碎你的'肠。

说白了,人生不过是演独角戏,就像一个骑独轮车的小丑,躲在帷幕后苦学苦练,只为等到别人看到自己技成的瞬间。掀开帘子,在镁光灯打到自己的倦容,掌声热烈开来的时候,就必须迅速戴上面具,修炼出无比精致的笑容。可是,带面具的小丑演绎的始终是别人眼中的笑话,而自己,真正的自己却忘记了怎样去演绎。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代越来越难琢磨透,也许是因为生活在里面的人,已经习惯了提速的生活,也不想被他人琢磨透吧。没有人喜欢扒光了衣服被人用放大镜去看,每个人都觉得生命陡短,每个人都觉得爱情难追,每个人都觉得只有不停地走路,才能印证自己是活着的生命,每个人都不想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个怪人,是个无能的平凡的所知甚少的普通人,每个人都希望创造奇迹。这个时代给人赋予了无数种可能,也赋予了无数种危险。所以,才会有像我这样的人,戴面具戴久了,就忘记了最初的自己的模样。

风易善变,雨易喧嚣。飘飘洒洒纷落一地远古的惆怅,往日时光早已成殇。梦中起航飞扬的梦帆,亦渐渐迷失在梦幻的期望中。

篇2:孤独者的孤独世界抒情散文

孤独者的孤独世界抒情散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孤独的人,他们白天跟大家在一起玩,其实内心是很孤独的,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内心,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孤独者的孤独世界抒情文章散文欣赏。

书房里有副自撰自勉的对联:读雪识洁净,听云忘嚣尘。

雪,何等洁白,何时读懂了它,方知世间何为洁净;自然界,风雨雷电皆发而有声,唯独飘逸的白云轻盈无声。活在这个充满浮躁之气的时空里,人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只有当你的心灵听见流云之呼吸,心中的躁气与浮尘方能真正落定,心灵也随之远离尘嚣,进入忘我的清静澄明之境。

这副对联,犹如通往精神家园的一道绿色门扉,门的里边,是一个孤独、宁静而清凉的世界。

孤独而清静的世界,可怕吗?可怕――如果我们无法耐得住寂寞而无缘领受这份孤独的话。但是,对于耐得住寂寞和渴望享受那份孤独的生命来说,这方天地则无疑是精彩无限的心灵伊甸、世外桃源。

孤独世界里的孤独者会说,孤独是美丽的,孤独的世界是美丽的。懂得拥有和享受孤独,是一种非凡的品格。因为,人类最美丽的精神创造和超凡智慧,往往就是由那些孤独者在其的孤独世界里,孕育和诞生的。

真正的孤独者大多都是人类的智者,他们有着自由和卓越的灵魂与品格。这样的灵魂,可以在红尘俗世和超然物外这样两个有着太多不同的世界里,自由行走,独往独来。他们和凡俗者的不同在于:无论身居哪方天地,他都永远怀具孤独者的智慧和品格,这样的品格面对人性的邪恶与诱惑,他将心如止水,纤尘不染。

孤独世界里的孤独者是幸运的,因为拥有了这份孤独,方能真正成为精神的真正自由者――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海阔天空,自由驰骋,整个人类精神世界的'宇宙大千,都是他的自由王国,世外桃源。就是在这样孤独而美丽的世界里,人类最为奢侈的精神盛宴,将为你不分昼夜地隆重开启。

但是,孤独世界的大门是神圣的――它从来只为少数的灵魂敞开。对于那些不知何谓孤独,惧怕孤独的生命而言,那扇门是永远紧闭的;而对于甘愿用美丽的生命领受那份美丽孤独的智者来说,那扇门是永远为他敞开的――那个能够成就卓越生命的世界,永远为他虚席等待。走进门来的幸运者们自会看到,这是一方何等清静澄明的天地――它是人类智者梦想中的美丽而神秘的精神伊甸。

正是在这方无限清静而澄明的天地里,你可以悠然自得地将宇宙大千、天地万物尽收眼底;你可以踏进任何一座你想踏入的思想王国、精神家园;你可以穿越时空,让任何一位人类最了不起的智者圣贤,成为你的良师挚友……就是在这样的时空里,你所热爱和向往的一切都将永不背叛。

孤独的世界,你有着永恒和不朽的魅力,你是人类智者的精神极乐之所在!只有在这个清静的世界里,所有甘愿享受孤独的孤独者们,才能真正实现灵魂的永不孤独。

篇3:孤独抒情散文

关于孤独抒情散文

好像一直都处在孤独中。

孤独是那么深那么紧地缠绕着我的心,一如我身上或厚或薄的衣衫。

我是那么喜欢孤独,二十多年前。

喜欢孤独,所以一个人,在黑夜,或者黑暗笼罩,或者细雨绵绵,信步铁索桥,伫立,手扶用铁链做成的栏杆。

孤独就成了脚下那些衰老的桥板。只有在雨滴敲打桥板身躯的那一瞬间,会发出一点微微细细的叹息,如针扎食指的疼痛,回荡在心底。

喜欢孤独,所以经常,于周末,可能雪花飘飘,也可能风声呼啸,彳亍跑马山,仰望,与庄严圣洁沉默的白塔对面。

孤独就成了塔顶那朵暗淡阴冷的乌云。高耸沉默的山峰如我坚定的身影一般,银装素裹的松林点缀群山,有一点来自心灵的渴盼,飘洒在天地间。

孤独的人是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人能够忍受孤独。

后来,我在工作的最初四年,在有一所小学的山村里,处陋室,再一次与孤独结下不解之缘。

这时候,孤独成了我对爱情炽烈的追逐。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处在山村小学那充满孤寂的黑夜中,低下头,把心底的幻想变成一长串低低浅浅的呼唤。总是以为,山涧溪水跳跃,会把我的眼泪,或者呼唤,汇入滚滚涛涛的大渡河,然后,在三江汇合的乐山,大佛脚下,青衣江畔的一行足迹会与大渡河中的一点泪珠,融合。

每天,孤独就如同我窗前那盏昏黄飘摇的烛光,把黑黑发黄的书本照亮。我用一双迷茫的眼,把那些散落的心情,用钢笔串成伤感的诗篇。

这些孤独后来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甜蜜的果。在一个最美丽的日子里,我用孤独拴住了幸福的翅膀,把我的'爱人留在了我的身边。

这时候,我知道,孤独的人是幸福的,唯有用孤独换来的幸福,才那么坚韧。

总希望远离孤独,但是孤独却是那么固执地与我陪伴。即使在婚后直到今天的十七年。

孤独是这些年人前人后即使不如意也勉强堆积的笑脸。

也是在妻子不如意时对我喋喋不休的抱怨。

更是我心中疼痛迷茫不知所归时故作洒脱的平淡。

还有我在回首往事时觉得时光不再的遗憾。

这时候,我才明白,孤独是我生命中亲密的侣伴,朝朝暮暮,它会与我走到生命的彼岸。

篇4:抒情散文《孤独》

抒情散文《孤独》

有些人最怕的是孤独,因为孤独总是连带失落。

今天,我的心情有点Blue,有点烦闷,有点孤独。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只是莫名的伤感!什么也没有想,却有几丝淡淡的忧伤。冷冷的心情告诉我,孤独正在轻轻地拨动着我心中的涟漪。但是,我知道,在我笔尖滑过白纸,为心情找到了注脚的时候,我的心感到满足。毕竟,创作的原动力在於自己的感情。

我常常喜欢一个人傻傻地呆着,在失眠的夜里独自依窗,染了一点凄凉,掺了一身寂寞,痴迷地对着天上的一轮孤冷徘徊与遐想。或者将一颗桔心浸泡在音乐恣肆的汪洋中,旋律驮着情感共振的羽翼穿越时空,那平沙上落燕的伶仃哀鸣盘旋在心头,愁闷着一腔难解难释的情愫。有时拿起生花的梦笔,将一座空落失修的.雾朦朦的心房簪补,于那斑驳破旧之处缀满朵朵粲然而潮湿的凄美鲜艳,将一腔思念与痛楚的情绪泼墨在纸上,婉约在唐诗宋词的千古绝唱里。

一个人难免会孤独和寂寞,可是这是小孤独。真正的大孤独大寂寞者寥若晨星,因为孤独的生活需要勇气和力量。并且用这份勇气和力量犹自支撑起逆世独寻的灵魂,辟建一处精神家园。用一生的时间忍受孤独甘于寂寞,直至创造永恒。面对楼兰遗址、庞贝城、玛雅文化,我们在历史的困惑面前,无不感受到惊心动魄的孤独。面对梵高的《向日葵》,贝多芬的交响曲,兰姆的《伊利亚随笔》,尼采的哲学,一种孤独的爆发力所彰显出的生命内在扩张是何等让人敬畏。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确如此啊。诗僧寒山子,深得寂寞三昧,他有一首《形影》的诗:“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具有大智大勇者,方能参悟“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孤独之境。

这个时代不缺孤独,缺的是对付孤独的艺术。

篇5:石的自白的抒情散文

石的自白的抒情散文

成天在搅拌机中旋转,翻过来,转过去,挤挤撞撞,轰轰烈烈,进去时石头是石头,水泥是水泥,出来时就石非石,泥非泥了。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鄙夷,有人反目。而自己也不满于自己,缘何生命于山中,却在莫名其妙的时间,被人炸了,砸了,搬了,卖了,一朝与所谓水泥为伍,便从此丢了本性。

也罢也罢!要是能就此安身立命,也就罢了。于是闭上眼,屏住气,关紧脑门,稀里糊涂任他怎么搅也好,拌也好。偏偏同样的兄弟,竟然学着人世间的样子,还找着碴儿挤你,损你,踩你,蒙你,唾你,笑你!

还能回大山之中?还能与山鹰对歌?还能弹拨那条活泼泼的涧流?还能跟那棵青筋暴突的松树老儿神侃?“哐啷!哐啷!”待金花不再炫目的时候,刚才的想法全都泡了影儿。

一根根巨大的水泥柱被树立起来,在我的眼前,神气十足,似乎在说:“小样儿!”

妈的!我在深山里的时候,本是一座山的躯干,人们都远远地指着比划着说:“看!多么雄伟!”

我哪里愿意落得如此下场!但我却也深怨自己。

看到周遭的同门兄弟一个个都欣然随着人间的脚步去那城市里,心里也就骚动不安。总以为,那儿肯定神奇,肯定迷幻,肯定充满各种发展的机遇。

现在,我知道了。再也不能闻到山花的幽香,再也不能嗅到黎明时分山野的`气息,再也不能读到明月与小溪的呓语,再也不能听到狼与蛇的二重唱,再也不能看到圆月是怎样钻进云雾里的。

如果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执着地选择留在大山的怀里。因为,作为大山的儿子,我本不应选择世俗。

篇6:孤独者诗歌

孤独者诗歌

孤独哺育了他的心灵

母亲在不幸与痛苦中成就了他的事业

他是谁?我也在用黑色眼睛找寻

天上的星光比灯光暗淡

像泉水一样的.声音被她的美丽卷走了

而他的心灵依然被孤独包裹

神经质是真实的,寂寞的他

呻吟在辉煌人生的重负之下

丢失了太阳,等来了星辰

狂人的梦里黄色的乌鸦漫天飞

一个女人带走了他尘世的牵绊

再也看不懂他半只耳朵的玄机

孤独、忧郁的眼神疲倦了社会的眼帘

哀叹与悲伤在若干年后终究化为虚无

关闭了门,小屋就是整个世界

谁敲门,敲窗

无论男或女都没有再撕开一丝裂隙

里面储满了光明,还是梦坠千年的幽暗

听,宏伟的音乐从宫殿里传来

伟大的艺术家囚禁了自己

而拯救了亿万人的心灵

篇7: 孤独者读后感

孤独者读后感

读鲁迅终究是一件压抑的事儿,他太真实,即使那真实意味着灵魂的血腥,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刺向人性的最深处。“与其说我是为爱我的人活着,不如说我是为恨我的人活着。我就是要给你们的世界增加一点不完美,我就是要活在你们的世界里,让你们看着恶心”。

我从来没有把鲁迅的这些话当做我们此刻那些骂人的话(事实上,我们此刻骂人的话要比这恶心一百倍),而是一种庄重的宣言。这是一种孤独的复仇。复仇应当是鲁迅的重要思想之一。在我们这个天天叫嚷宽容的时代,去思考一下鲁迅关于复仇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对谁就应宽容,对谁就应复仇,是谁剥夺了我们复仇的权利,强迫人民家破人亡之后还要宽容的。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所有在中学学过鲁迅课文的都会承认这一点:鲁迅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尽管大家都想理解他,都想利用他,每逢大事,各个方面都要“抢夺”纪念鲁迅的权利,都在试卷上写过自己也不能真正体会的答案,心理上的距离却不能烟消云散。孔庆东的推荐说得不错:只要好好去读他的书,结合他的书理解你的人生,这样可能更有益于接近他。

鲁迅的小说从娱乐的角度来讲是比较没意思的,甚至是比较枯燥的,所以读鲁迅的小说有时是一场心灵的搏斗,有点像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是一种心灵的拷问。你仿佛要拷问作者,有时又仿佛要拷问自己。

《孤独者》中魏连殳这个形象,首先是个孤独的人。“孤独”这个词此刻已经被用滥了。很多有才华的人不由自主地说“我很孤独”,或者在某些场合,“孤独”有时候成了一种时髦:“那个人很酷阿,他很孤独。”显得很有“品位”。那么一个人,如果大家都明白你很孤独的时候,你还是不是一个孤独者?问题就在那里,真正的孤独者,大家都明白你很孤独吗?如果大家都明白你很孤独,说明大家都很理解你,说明你并不孤独。从本质上讲,如果一个人真的很孤独的话,那么大家并不理解他,甚至并不明白他是个孤独的人,大家可能认为他很随和、很幽默、真逗,那么容易和人沟通,那么善解人意……恰恰在这样的人中,可能存在着真正的孤独者,我们大家都认为理解他了,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懂,或者说我们懂了一半,懂到某个层次,再往前就不懂了,这样的人才是孤独者。真正的孤独者我们往往认为很理解他。比如金庸的小说,我们大家都认为能够读懂。你懂金庸吗?你明白他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吗?当金庸在人们面前客客气气地回答问题时,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谁明白。所以我们不能把“孤独”这个词看得太轻易了!

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号称提倡个人主义,号称有个性,个性成了时尚。一个东西一旦成了时尚,他就会迅速地被污染,被搞笑,被解构,被垃圾。一些无聊的人便自称孤独。殊不知,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所以,真正的孤独是别人真的不明白你,你心里面汹涌着一种波涛,这种波涛别人不明白,甚至你的爱人都不理解你,这才叫“孤独”。

孤独的魏连殳并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小,但却那么有质感,铁塔似的,黑的,这样一个形象。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这是个真性情的人。比如描述他的非亲生祖母的葬礼上的哭。他那个时候的哭,是一个真性情的哭,是真的哭,不是按什么规定。不管为什么哭,他是发自内心的哭,真的是悲从中来,直欲一哭。像金庸《书剑恩仇录》最后写陈家洛,有一种直欲放声一哭的感觉。这是鲁迅所赞赏的“魏晋风度”,也就是真性情。性情中人,多半有所“困”,但却活得潇洒。

鲁迅的目的当然不仅仅仅是塑造一个闯江湖的真性情的人。魏连殳的最重要的身份,是先觉者。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先觉者总是孤独而痛苦的。那里面其实讲到鲁迅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命题:先觉者与群众的关系。不是说先觉者有了思想,他告诉大家,社会就跟着前进了,根本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首先我们不明白谁是先觉者,被证明是先觉者的人在当时往往被认为是有病,是疯子。“凡是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阿,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魏连殳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连他的本家都不理解他。

一个孤独者如何在沉没中生存,在沉没中挣扎,在沉没中死去的孤独经历,注定让人唏嘘不已。大多数人多少也曾遭遇过像魏连殳那样的排挤,那样受寂寞的苦痛,他们都一样被这一天一天长大的寂寞,“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正因为感同身受,鲁迅笔下的魏连殳才变得异常撩人心扉,让人难安。当他觉得自己“还有所为”时,就“原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顽强地活着。然而打击太大了!他最终妥协,“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他以一种愤懑的情绪和玩世的态度来对待它,向社会进行着盲目的报复:他做了军阀杜师长的顾问,从几乎行乞一跃而入达官贵人的行列。他“胜利了”,但对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言,这才是“真的失败”了。正是因此,魏连殳最终带着深刻的精神创伤在这“沉没”中死去。

当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我有种浑身上下冰冷无比的感觉,仿佛望见有一个孤苦的灵魂,无力地滑入地狱的深渊,面目狰狞,充满因挣扎产生的愤怒,想要抓住什么却又渐渐地下沉,我瞥一眼,蓦地发现这个人是我!一个人要经历多少寂静和空虚,熬过多少的孤独和苦闷,才能发出这种摄人魂魄的呐喊!

显然,这种在绝望中抗争的形象,正是鲁迅小说中一向着力描述的那个清醒的孤独者的形象,我愿意相信这也是鲁迅自我形象与精神的写照。这个清醒者应对庸众,进行着无望的斗争,这种精神发展的最终点就是厌世或者说死亡,他的命运是注定了的。在绝望的境地中,与生存的无好处进行着殊死的抗战,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杯具性的情境。对于孤独者来说,他决不可能在沉默中爆发,他只能选取在沉默中死去。这或许也体现了鲁迅内心深处所苦苦挣扎的某些矛盾,苦苦探求的某些前进之路,苦苦内省的精神或自我意识。在李欧梵所著的《铁屋中的呐喊》一书中也正揭示了在鲁迅身上他对自己既反传统又处在传统之中,既追求光明又不属于光明的杯具命运的洞察。这一切无不显示着鲁迅对自己的孤独、寂寞、绝望、反抗、杯具感等心理状态和现实际遇所到达的充分自觉。这一深刻的领悟与内省让人为之深深震撼!

然而,让人心痛的不仅仅是这种震撼,更在于这种震撼在现今已经被人所抛弃了!与其说这是个人的悲哀,倒不如说是时代的悲哀。陈丹青对传承鲁迅精神的评论一针见血:“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传承,而且被空前成功的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诚然,这是一种悲哀。但是,要“望见从新萌芽起来的将来的期望”。“说到期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期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个人自我的完善,不就是对社会进步最大的贡献么?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孤独者”,到达精神的自觉,不就是国民性改造最大的功绩么?这或许就是鲁迅精神在当代的另一种传承。

篇8:孤独者散文随笔

孤独者散文随笔

突然地,有一天,一个人徒步回家。这一天说来也怪,手机静悄悄,连QQ上也没有一个朋友说一句话。回家的路上,看着雾霾里,稀稀朗朗的几个匆匆忙忙疾步回家的人,莫名地,一种孤独感涌上心头。

冬至已过,唐延路上的银杏树早已落光了叶子,灰色的枝丫肆意伸展;草地、冬青及一些常绿乔木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越发惹人喜欢。没有堵车、没有挤车、随意地踱着步子,莫名地想起冬日里故乡的景色。

故乡,不远,但确是一个遥远地只能用词语来触摸的记忆。记得初中语文课堂里无数次地用尽华丽词语临摹的陕西关中农村的冬景,竟成了现在一种奢侈的向往:这个时间段里,麦苗儿应该正在泥土里孕育,孕育一场春雨里的节节升高。放眼望去,竟是满眼的绿,映衬地路边高大的泡桐、椿树、白杨,越发地落寞。小路上三三两两放学回家的孩子,屋子周围,由于烧炕的缘故,袅袅升起的白烟……

莫名地发现这些记忆竟然成了这一日最为奢侈的思考。看来除了孤独,还有恋旧,真的是老了么?记得小时候摘抄本上写着“学案最高唯孤独”,为什么在这繁华的都市,匆匆行走于雾霾里,却越发觉得这句话道不尽孤独的真滋味呢?

余秋雨说过,年轻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时日,因为未来会有无数的生命认识你。可是为什么,那些无数的生命没有出现,世界在一片繁华里尽显着表面、浮躁、急功近利?“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其中的滋味只怕是写给此时此刻的我的吧?

滴滴答、滴滴答,秒针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像是催促我又要去做出什么决定。可是人生里,学业、事业、家庭等等环节似乎都已经归于一种平淡,尽管毫无出色而言,平淡里似乎也没有什么选择题要做。

突然想起高中时的一个场景。一目十行地看完《雾都孤儿》,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书店还书。回家的路上,狂风夹着暴雨,那一天那个大大的上坡路埋下了高中生涯里深深的关于艰难的烙印。

有很多人告诉我不需要读那么多闲书,可是那时候却没有思考过别人说什么,一笑了之,依旧我行我素。那个时日,孤独成了最好的注解,可是不正是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子,成了成长岁月里最想坚持的一段时日?艰难么,确实艰难,每周回家能带到学校的都只有馒头和咸菜。可是,为什么那些回家路上皎洁的月光,映着白杨树枝丫上白色的光点,还有自行车与路面摩擦的声音,却那么的让人怀念?

忆及故乡路边的狗尾巴草冬日里那一片萧索的光景,生命以至于如此柔弱!要凭借什么坚韧和顽强,也许就是这寒冷里的静寂!对于漫漫人生路,也许就是这平淡日子里的'坚持,靠坚持把性格磨砺,把意志力延展,就像这狗尾巴草,寒冷里历练成一种柔韧!

平淡有什么不好,毫无起色有什么可怕的呢?没有成绩不代表你没有努力,因为你还在寒冬里历练!别人几句风言风语,你就放弃你的梦想,你那还叫梦想么?正如余秋雨所说,能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只有你自己。

孤独也许是生命里最平常的注释,只是你没有勇气去正视;成为孤独者就让你蓦然乱了分寸么?要那些公主般的骄傲干什么?谁又能成为振臂一会,应者云集的英雄?马云一开始的初衷如果是这个,只怕他就不是马云了。所以说,既然不被认知了这么久,还怕继续被埋没么?丑石一直那么丑,却到最后成了宝贝。所以,成为孤独者并不像以前词语里说的那么可怕,恰恰相反,说明你就像壶里的茶叶一样,正在烹煮,火候还未到,需要再享受一段被烹煮的时光,到时候,自然会芳香四溢。

所以,年轻的朋友,可笑的孤独者,滴答滴答声中继续。

篇9:孤独旅者

我才明白,别人的快乐,不会是我的,而我改变不了的,是一如既往的落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任由自己放肆的颓废,任由自己堕落,任由寂寞幻化成大片大片空洞的笑声,任由自己渐行渐远离群索居……

我以为,总有一天我的不快乐会在某个不经意间被爱我的人发现。而我的幸福,也会在某个时刻我展望天空时,从那片蔚蓝中飘然而至。

我以为,我不是自以为是的小孩。

我,和所有迷路的小孩一样,等待冥冥之中的某个人出现,然后,带我回家。

就像是放走心爱氢气球的小女孩,再也抓不到彩色的丝线。我看者曾经一直用双手温暖的那份淡定从容的快乐越飘越远,再也没有力气去追逐。我懂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我甚至来不及和他们挥手告别,来不及说声再见,来不及幻想一个让自己不悲伤的结局……

注定是漂泊的小孩。我喜欢带着画笔展转在某个的热爱绝望。也许漂泊的人都是绝望的,他们会在某个港湾偶尔的驻足,却不会永远的停留。喧闹的城市中心,留恋于某个宁静的城郊村落,喜欢在暖风中描画残存的夕阳,喜欢在晨曦中记下班驳汹涌的大海。我是一个自由的孤独旅者,清澈,宁静,悲伤,绝望。

生命如果真的这样一直走,我会习惯了波澜不惊的寂寞,只可惜,那支笔无法涂鸦我是生活,那些纯粹的漂泊和放逐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而我所有的现实里只有纯粹的迷茫和绝望。我甚至不懂为什么,自己萌生出了那么深沉的悲伤……

篇10:孤独者读后感

今天,看了《彷徨》里的《孤独者》。我想了很多,我更喜欢看鲁迅这样不带有多少话语的小说,更多的只是淡淡的描写,却在字里行间表达,传递,也让人遐想。

小说里的连殳是故事主角。我想他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在发达之前和发达之后。发达之前的孤独是他是有知识的,沉默寡言的人,发达之后他依然是,除了死去后尸体旁多了些带金边之类的陪葬品外,他依然是孤独的。之前,他相信人性本善,是环境把人改变了,可"我"却从佛教里得出结论:人性本恶。他喜爱孩子的天真。可经历了更加的穷困和潦倒之后,他为了生存下去,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他却再也不喜欢孩子,他却再也不相信这世间有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和他交流过,有些共同语言的"我"。足见他的心里早已冷化成冰,对世间失望至极。在知道自己要死的时候,他破坏着自己能破坏的一切,把钱花光,他不愿留给谁,因为谁也没有给过他什么。他之前孤独一是因为家庭,父亲早逝,孤独无依,二是因为身边的亲戚人为了他的房产巧言令色,自己读了很多书,关注的东西不一样,难免和小镇上的人没有共同话题,哪家今天多买了几斤猪肉,哪户人家又来了几个亲戚,哪家的主人又和其他太太谈笑风生了……发达后虽然物质富足,人们对他的态度从落魄时的唾弃到主动迎合,这变化来得太快,他知道那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物质,他依旧孤独,一直孤独。

他算得上是一个悲剧。可这不就是人的一生。孤独,且悲剧的一生。我没有看很多关于佛学方面的书,但我隐约知道,在佛学里,人是有罪的,从你出生的那刻起,你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对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人和人之间。也许到死那一刻,人才真正归于平静,寂静。解脱。我一直都愿意相信亲情,爱情,我总觉得世间已如此不堪,还是要去相信点什么。那么来自父母的感情,以及和你有着密关系的爱人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一点。像小说里主人公的非亲生祖母,连殳在她死去后痛哭,毕竟她对他有一丝情分,他对她有一丝不舍。这是不是人性中值得歌颂的部分呢?这些温暖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呢?

我本不该在晚上上自习的时候来写这篇读后感,但有些东西一旦逝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也不知是懒了还是习惯了。好了,废话就这么多了。今天,看了「彷徨」里的[孤独者]。我想了很多,我更喜欢看鲁迅这样不带有多少话语的小说,更多的只是淡淡的描写,却在字里行间表达,传递,也让人遐想。

小说里的连殳是故事主角。我想他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在发达之前和发达之后。发达之前的孤独是他是有知识的,沉默寡言的人,发达之后他依然是,除了死去后尸体旁多了些带金边之类的陪葬品外,他依然是孤独的。之前,他相信人性本善,是环境把人改变了,可"我"却从佛教里得出结论:人性本恶。他喜爱孩子的天真。可经历了更加的穷困和潦倒之后,他为了生存下去,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他却再也不喜欢孩子,他却再也不相信这世间有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和他交流过,有些共同语言的"我"。足见他的心里早已冷化成冰,对世间失望至极。在知道自己要死的时候,他破坏着自己能破坏的一切,把钱花光,他不愿留给谁,因为谁也没有给过他什么。他之前孤独一是因为家庭,父亲早逝,孤独无依,二是因为身边的亲戚人为了他的房产巧言令色,自己读了很多书,关注的东西不一样,难免和小镇上的人没有共同话题,哪家今天多买了几斤猪肉,哪户人家又来了几个亲戚,哪家的主人又和其他太太谈笑风生了……发达后虽然物质富足,人们对他的态度从落魄时的唾弃到主动迎合,这变化来得太快,他知道那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物质,他依旧孤独,一直孤独。

他算得上是一个悲剧。可这不就是人的一生。孤独,且悲剧的一生。我没有看很多关于佛学方面的书,但我隐约知道,在佛学里,人是有罪的,从你出生的那刻起,你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对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人和人之间。也许到死那一刻,人才真正归于平静,寂静。解脱。我一直都愿意相信亲情,爱情,我总觉得世间已如此不堪,还是要去相信点什么。那么来自父母的感情,以及和你有着密关系的爱人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一点。像小说里主人公的非亲生祖母,连殳在她死去后痛哭,毕竟她对他有一丝情分,他对她有一丝不舍。这是不是人性中值得歌颂的部分呢?这些温暖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呢?

篇11: 《孤独者》读后感

人难免孤独的。我一直认为孤独者也有不同,有的人站在了时间和时代的前列,一览众山小,感到了孤独;有的人被历史的车轮碾压遗弃,也感到了无望的孤独。 在众人认为连殳被社会杀死了的时候,我反思。 时代环境固然恶劣,难免有人彷徨,但觉不至于死啊!连殳是被自己的无望杀死了,许多时候,许多方面他可以站在时代前列,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够坚强。当他放弃了自己的操守和坚持,为五斗米折腰时,内心是痛苦的,一种绝望的痛苦,连对自己的身体都不再爱惜。

然而,为什么要绝望呢?历史的车轮会因你的绝望而停顿么?有几个可以称得上成功人士的人,背后没有伤心故事?成功的背后支撑的甚至是屈辱啊! 这或许有些让人感到冷。我是极其厌恶自杀的人的,连死的心都有,为什么没有活的勇气?宁可满怀信心战斗而死,也不要无望悲哀而亡。 我想,鸿鹄总是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不能飞时,就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羽毛吧!

篇12: 《孤独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孤独者》这篇文章,孤独者写了主人公魏连殳的对剧。从文章的一开始他就不被别人所理解,所学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研,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常说家庭应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寄给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这是行为在别人眼里是古怪的。可是我们才能从这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主人公魏连殳的精神。

其实在文章的一开始主人公魏连殳心中对这个世界还是有些热爱与留恋的。虽然他知道像他这样的人必定不被别人所理解,但他仍然热爱着合做自己所喜爱的事情。如,和小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喜欢发表文章,喜欢看些书……可到后来他这样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在他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之后,主人公魏连殳看似在活着,其实内心早已死亡,早已麻木,只剩一个没有灵魂的残缺的躯壳了。一开始是联系“我”去做抄写的工作,后来又求过许多人。最终他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去躬行自己之前所憎恶,所痛心的一切事物。魏连殳一点一点被迫的成为了人人所称赞,所羡慕的杜师长的顾问,每月的薪水也不知道翻了几倍。可魏连殳并不快乐,从他每日流水似的花钱就能看出来。以至于最后葬礼都没有花大价钱,葬礼也是只有零星几个人。孤孤单单的去了。也正好契合了题目――孤独者。

我从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魏连殳看到了当时时代的缩影,以及当时五四运动中千千万万个热血奋斗,想要推翻封建礼教的青年们。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惧权威,有错就要指出来!

【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跋涉者抒情散文

2.孤独者的诗歌

3.孤独者呻吟诗歌

4.孤独的舞者作文800字

5.快乐的孤独者作文1500字

6.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7.自白-作文

8.自白初中作文

9.七夕自白 七夕随笔

10.自白作文300字

下载word文档
《孤独者自白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