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

2022-11-15 08:27: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爱智障的眼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欢迎阅读与收藏。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

篇1: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断是由人的两重存在性出发走向人的.社会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统一于自然性而是统一于社会实践.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又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有内在逻辑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断正是循着唯物史观的建立由抽象到具体、由贫乏到丰富的不断批判前人和自己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 者:谈忐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4(4) 分类号:A811.64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本质   两重性  

篇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的是由对工人的需求来定的,所以劳动者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而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真是令人震撼!

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在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将面临失业;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会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而且资本家可以较久的没有工人生活,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长久。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

读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是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因为打工挣的钱是种地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马克思说:“只有劳动产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劳动者手里,这是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难道在马克思眼里资产阶级就不劳动,实际上他们不仅要付出许多脑力劳动,而且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工厂倒闭了,工人受到的冲击小,到对于资本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马克思把工人说的太可怜了。

1844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应该说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因为任何新的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不会是完善的,都要经历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且新事物的产生一定会遭到当时人的非议,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清楚地知道“人类社会要到哪里去”,只有他逐渐完善才会被人们所接受。

而作为后人我们还是要感谢马克思,不是因为他是伟人,而是因为他帮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所在,后人才可以对症下药,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的扬弃中诞生的,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理论基础;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必要说明的是,那种社会意识形态更优越,不是有理论就行的,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即人民的生活情况。

篇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论断试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论断试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人具有实践本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具有社会本质,人的'本质是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即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性.

作 者:谢萍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6(2) 分类号:A12 关键词:人的本质   实践性   社会性   社会实践性  

篇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解读相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毕业论文模板。

内容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人类社会必定会扬弃资本主义进入到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而人的类本质,既是马克思批判异化劳动的准绳与基础,又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动力与旨归。本文的目的就是解读《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类本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如无特殊说明,下文凡是引自该书,均为人民出版社版,只标注页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解读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zbjy.cn提供,请保留******.秘密和诞生地。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人类社会必定会扬弃资本主义进入到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而人的类本质,既是马克思批判异化劳动的准绳与基础,又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动力与旨归。本文的目的就是解读《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

一、人与动物的比较

马克思将人与动物置于自然的维度中,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揭示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人和动物的相同之处。他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56)。任何生命,不管是动物还是人,要想存在,就必定离不开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阳光、空气、水等无机物。人虽然是一种高级的生命形式,但首先是物质性的存在。就是说,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性等基本的生理欲求后,才可能存在,才可能从事其他活动。这就意味着,对于任何生物而言,要想存活,就必须先要占有******的对象。然而,******的对象又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105),必定向外在于自身的自然索求。所以,动物也好,人也好,在自然面前都是不自由的。比如“饥饿”,马克思举例说,“饥饿是我的身体对某一对象的公认的需要,这个对象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外,是使我的身体得以充实并使本质得以表现所不可缺少的。”在这个作用上,人只是一种动物性的存在,人就是动物。所以,马克思说:“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05)。

人虽然与动物一样时刻依赖着无机自然界,但是,马克思又强调,人根本不同于动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于动物来说,自然只满足了它们存活性的物质欲求,但对于人而言,自然不仅是维持人物质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精神性存在的基础,是人的意识来源与对象。马克思指出:“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56)人在与自然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了唯独人才具有的意识。在这种意识中,人不仅将自然作为认识的对象,而且将人自身包括人的`行为纳入到认识的范围中,从而做出反思,并指导人的行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第二,正因为有了意识的指导,人的劳动才不同于动物的劳动。马克思承认动物也有劳动,他说“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57-58)。就是说,动物的劳动只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物需求,纯粹出于存活本能,并没有能动的意识作为指导。“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57)

相反,人的劳动则全然不同。在意识的指导下,人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意识的生命活动。”(57)“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58) 所谓“内在的尺度”,就是主体自身的目的与需要;所谓“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就是指各种自然规律。人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与需要进行劳动,而且能认识规律,并在规律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劳动,实现自己的目的和需要。人的目的与需要,不仅仅是生物性的物质欲求,更是精神性的需要。马克思说:“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58)因此,与动物相比,人的劳动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是有意识的而非本能的,是自由的而非仅仅为了存活。

二、对象性活动与人的类本质

如上所述,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劳动把“人同动物”“直接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构******的本质属性的劳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从根本上体现并决定了人的对象性存在这一类本质。完整的劳动,包括劳动主体、劳动客体即劳动对象、劳动结果和劳动过程本身等几个环节。马克思从这几个方面分别作了阐述。

第一,劳动对象——自然,是对象性存在。马克思说“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想象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107),所以,“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106)如果真的存在“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那么,“这样的存在物首先将是一个惟一的存在物,在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物存在,它孤零零地独自存在着。”(106)显然,这样的现实存在物是不存在的。于是,马克思通过反证法证明了任何现实的存在物都是对象性的存在。所以,自然作为现实存在物,必定也是对象性的存在。马克思继续指出,“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那就意味着,“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在自身之外有感性的对象,有自己的感性的对象”(107)。就是说,自然作为现实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感觉的对象,是人的感性对象,是人的劳动的对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解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文范文资料大学生适用: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31写作解决问题: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职称论文适用: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方向论文题目推荐度:优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选题

第二,劳动结果——产品,是对象性存在。承前所述,在意识的指导下,人能有目的地、合乎规律地改造自然,获得各种满足人的欲求的物质,从而使自然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成为人化自然,这就是劳动结果,马克思称之为产品。他说:“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52)就是说,人化自然作为人类劳动改造的结果,已经根本不同于自在自然,它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化结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解读

篇5:人与自然话题漫谈--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话题漫谈--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两者之间愈加明显地趋于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的'整体之中,同时人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作 者:刘自尊 朱静  作者单位:刘自尊(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朱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AND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A811 关键词:马克思   人   自然   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  

篇6:浅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浅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有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文中他坚持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分析技术本质,在技术批判中采用了独特的人文视角,并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技术批判的最终目标,这些思想对当代的技术问题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杨玉翠 YANG Yucui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3) 分类号:B-49 关键词:马克思   技术本质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篇7: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要: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孕育着一种新哲学的生长点,是解蔽马克思哲学革命无法绕开的一环.这一概念的内涵决定其外延并不覆盖所有私有制社会,而仅指涉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矛盾命题,即既强调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又肯认前者是后者的结果,源于分析问题的两种逻辑――“从经济事实出发”的'实证理路和带有浓厚费尔巴哈色彩的人本学视野.由于此时“实践”的原初性地位尚游移不定,马克思无法将两种逻辑加以贯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没有给出“异化劳动”的起源,却提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845年,马克思终于找到历史的入口――物质资料生产,从而揭开了“异化劳动”的历史起源――旧式分工和交换.由是,消灭旧式分工和交换,从而消灭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历史地扬弃“异化劳动”的必由之路. 作者: 孙成竹 Author: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山东济南,250103 期 刊: 理论学刊   PKUCSSCI Journal: 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 (12) 分类号: A811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机标分类号: B03 G64 机标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    异化劳动    概念辨析    私有财产    旧式分工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学哲学手稿    物质资料生产    历史起源    概念的内涵    哲学革命    解决问题    社会    矛盾命题    逻辑    经济事实    交换    共产主义    费尔巴哈    原初性 基金项目: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期刊论文]  理论学刊 --2011, (12)孙成竹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孕育着一种新哲学的生长点,是解蔽马克思哲学革命无法绕开的一环.这一概念的内涵决定其外延并不覆盖所有私有制社会,而仅指涉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

篇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

马克思没有单独论述美学,但在《手稿》中表露了他的“人的目的论”,而美学正是建构“人的目的论”的途径之一.对于马克思来说,审美是被当作人的本质力量来考察的,这对以往美学的迷失是一种矫正.人作为目的的.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单向度的人”和“新感性”建构中得到了传承.

作 者:王金胜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 27(6) 分类号:B83-05 关键词:本质力量   异化   马克思   目的   人  

篇9: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学感觉观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学感觉观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它比较科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理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认识的主客体两方面,深刻阐述了人的感觉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分析了感觉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阶级社会中主要受到私有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人在不同性质和程度上失去了进行感觉的源泉;私有制的消灭是人的感觉能力全面发展,使人的感觉的'主客体都获得了解放,感觉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全面的人的关系,感觉的客体不仅是生存的对象,同时又成为全面发展自己、创造活动和享受的对象.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感觉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使人的认识更深刻、更丰富和更完善.

作 者:林中浩  作者单位: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吉林,长春,130000 刊 名: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SONGLIAO JOURNAL(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2 “”(6) 分类号:A121 关键词: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感觉观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相关文章: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孔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2.浅谈马克思经济哲学手稿

3.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4.从人性技术化到技术人性化的哲学反思

5.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会计学中的会计恒等式?

6.从业务理解到落地教你如何进行产品设计

下载word文档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